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vilian gunshot wounds to the head:a case report,clinical management,and literature review 被引量:1
1
作者 Haoyi Qi Kunzheng Li 《Chinese Neurosurgical Journal》 CSCD 2021年第3期216-224,共9页
Background:Civilian gunshot wounds to the head refer to brain injury caused by projectiles such as gun projectiles and various fragments generated by explosives in a power launch or explosion.Gunshot wounds to the hea... Background:Civilian gunshot wounds to the head refer to brain injury caused by projectiles such as gun projectiles and various fragments generated by explosives in a power launch or explosion.Gunshot wounds to the head are the deadliest of all gun injuries.According to literature statistics,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gunshot wounds to the head is only 9%.Due to the strict management of various types of firearms,they rarely occur,so the injury mechanism,injury and trauma analysis,clinical management,and surgical standards are almost entirely based on military experience,and there are few related reports,especially of the head,in which an individual suffered a fatal blow more than once in a short time.We report a case with a return to almost complete recovery despite the patient suffering two gunshot injuries to the head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Case presentations:We present a case of a 53-year-old man who suffered two gunshot injuries to the head under unknown circumstances.On initial presentation,the patient had a Glasgow Coma Scale score of 6,was unable to communicate,and had loss of consciousness.The first bullet penetrated the right frontal area and finally reached the right occipital lobe.When the patient reflexively shielded his head with his hand,the second bullet passed through the patient’s right palm bone,entered the right frontotemporal area,and came to rest deep in the lateral sulcus.The patient had a cerebral hernia when he wa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and immediately entered the operating room for rescue after a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After two foreign body removals and skull repair,the patient recovered completely.Conclusions:Gunshot wounds to the head have a high mortality rate and usually require aggressive management.Evaluation of most gunshot injuries requires extremely fast imaging examination upon arrival at the hospital,followed by proactive treatment against infection,seizure,and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Surgical intervention is usually necessary,and its key points include the timing,method,and scope of the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nshot wound head trauma Penetrating brain injury Traumatic brain injury
原文传递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Treatment with High Dose Dexamethasone of Craniocerebral Injury Caused by 7.62mm Bullets in Dogs
2
作者 朱诚 雷鹏 +1 位作者 张光霁 刘荫秋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89年第2期91-97,共7页
The effect of high dose dexamethasone(5 mg/kg wt,intravenous injection)to preventand treat secondary pathological damage due to craniocerebral injury was studied in an animal modelof craniocerebral injury caused by hi... The effect of high dose dexamethasone(5 mg/kg wt,intravenous injection)to preventand treat secondary pathological damage due to craniocerebral injury was studied in an animal modelof craniocerebral injury caused by high-velocity missiles in dogs.We observed the physiologicalchanges,analyzed the level of serum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lactate dehydrogenase,cstimated thepermeability of blood brain barrier(BBB)and studied brain pathology by light and electronmicroscopy.The rusults suggest that high dose dexarnethasone can help to restore the structure andfunction of BBB,protect the brain cells,lessen the secondary pathological damage in the respiratoryand circulatory systams,and reduce the production of lipoperoxides(LP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d injury gunshot WOUND experimental model DEXAMETHASONE PATHOLOGY of BRAIN BRAIN blood barrier
下载PDF
颌面高速投射物伤时颅脑间接损伤的病理特点 被引量:4
3
作者 牙祖蒙 李忠禹 +3 位作者 谭颖徽 李曙光 张新芳 高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8-42,共5页
本实验以高、中速钢球致伤犬下面部,结果发现:(1)颌面投射物伤可同时伴有颅脑间接损伤,脑挫伤及颅底硬膜外出血是其主要表现,高速钢球致下颌骨折者损伤发生率最高,程度最重;(2)脑挫伤好发于入射侧颞下回,颅底硬膜外出血常见于入射侧岩... 本实验以高、中速钢球致伤犬下面部,结果发现:(1)颌面投射物伤可同时伴有颅脑间接损伤,脑挫伤及颅底硬膜外出血是其主要表现,高速钢球致下颌骨折者损伤发生率最高,程度最重;(2)脑挫伤好发于入射侧颞下回,颅底硬膜外出血常见于入射侧岩部附近;(3)组织吸收能量越多,局部伤情越严重,头颅振动加速度值越大,颅脑损伤发生率越高,程度愈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枪弹 下颌面部损伤 颅脑损伤
下载PDF
非战时颅脑火器伤和非火药弹伤的特点及处理 被引量:8
4
作者 雷鹏 翁潮弟 +2 位作者 王钰 周杰 荔志云 《创伤外科杂志》 2010年第6期484-486,共3页
目的分析非战时颅脑火器伤和非火药弹伤的创伤弹道学特点及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颅脑火器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投掷物类型、伤情及处理。其中颅脑贯通伤2例,盲管伤29例,切线伤1例,颅骨头皮伤4例。根据伤情给予不同的手术处理。... 目的分析非战时颅脑火器伤和非火药弹伤的创伤弹道学特点及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颅脑火器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投掷物类型、伤情及处理。其中颅脑贯通伤2例,盲管伤29例,切线伤1例,颅骨头皮伤4例。根据伤情给予不同的手术处理。结果痊愈35例、死亡1例(2.8%)。结论不同投掷物具有不同的创伤弹道学特性。在对颅脑火器伤处理中应分析创伤弹道学特点和伤情,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火器伤 非火药弹伤 创伤弹道学 手术
下载PDF
颅脑枪弹伤的特点及转归的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科 徐小川 +1 位作者 徐磊 朱政鸣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608-1609,1611,共3页
目的分析颅脑枪弹伤的特点,探讨影响其转归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例2002~2005年间收治的颅脑枪弹伤病人的临床及头颅CT等有关资料,将他们的入院GCS、瞳孔的改变、枪弹及受伤类型、CT表现等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颅脑枪弹伤病人入院GCS... 目的分析颅脑枪弹伤的特点,探讨影响其转归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例2002~2005年间收治的颅脑枪弹伤病人的临床及头颅CT等有关资料,将他们的入院GCS、瞳孔的改变、枪弹及受伤类型、CT表现等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颅脑枪弹伤病人入院GCS≤8、一侧或双侧瞳孔的散大、弹道跨越中线结构及多发性血肿与高的残废率及死亡率有关.受伤至入院时间在48h内对预后影响不大.结论入院GCS≤8分、一侧或双侧瞳孔的散大、弹道跨越中线结构及多发性血肿与颅脑枪弹伤的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枪弹伤 预后
下载PDF
7.62 mm弹颅脑火器伤实验研究——Ⅰ、脑贯通伤、脑切线伤和颅骨切线伤的比较 被引量:16
6
作者 雷鹏 朱诚 +2 位作者 张光霁 卢亦成 刘荫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01-208,共8页
本实验用7.6mm弹致伤犬头,制作了脑贯通伤、脑切线伤和颅骨切线伤动物模型。通过创伤弹道学、病理学、血和脑脊液酶学、血脑屏障通透性定量试验以及呼吸和循环系统病理生理效应的综合研究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高速弹所致的颅脑火器伤,... 本实验用7.6mm弹致伤犬头,制作了脑贯通伤、脑切线伤和颅骨切线伤动物模型。通过创伤弹道学、病理学、血和脑脊液酶学、血脑屏障通透性定量试验以及呼吸和循环系统病理生理效应的综合研究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高速弹所致的颅脑火器伤,无论何种用型均可造成脑的弥漫性损伤,引起远隔部位的颅脑血肿;(2)脑损伤的程度取决于弹丸穿越部位、弹丸动能的大小和暂时空腔是否接近脑室;(3)高速弹颅脑伤能破坏血脑屏障,导致严重的脑水肿;(4)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是高速弹颅脑伤的显著特点,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5)测定血和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含量是判断受伤程度和预后的一种简便而有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枪击伤 脑损伤 血脑屏障 动物
下载PDF
7.62 mm弹颅脑火器伤实验研究——Ⅱ.大剂量地塞米松防治继发病理损害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朱诚 雷鹏 +1 位作者 张光霁 刘荫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09-215,共7页
本实验用犬制作高速弹颅脑火器伤模型,研究了大剂量地塞米松(5mg/kg,致伤后5min静脉注射在防治高速弹颅脑火器伤继发病理损害中的作用。通过生理指标、血和脑脊液酶学、血脑屏障通透性定量指标对比和距伤道的不同距离的光镜和电镜观察研... 本实验用犬制作高速弹颅脑火器伤模型,研究了大剂量地塞米松(5mg/kg,致伤后5min静脉注射在防治高速弹颅脑火器伤继发病理损害中的作用。通过生理指标、血和脑脊液酶学、血脑屏障通透性定量指标对比和距伤道的不同距离的光镜和电镜观察研究,证明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恢复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保护脑细胞的结构;减轻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继发病理效应,并可减少脑的脂质过氧化物产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火器伤 血脑屏障 地塞米松
下载PDF
一起枪击致死案件性质分析
8
作者 田成俊 王劲松 《刑事技术》 2016年第6期512-514,共3页
涉枪案件中,案件性质的确定较为复杂,常常引起分歧。本文报道一起疑似他杀的枪击致死案件,技术人员通过仔细的现场勘查、尸体检验和DNA检验、理化检验、微量物证检验结果分析,并结合调查情况、侦查实验情况进行现场重建,从而确定案件性... 涉枪案件中,案件性质的确定较为复杂,常常引起分歧。本文报道一起疑似他杀的枪击致死案件,技术人员通过仔细的现场勘查、尸体检验和DNA检验、理化检验、微量物证检验结果分析,并结合调查情况、侦查实验情况进行现场重建,从而确定案件性质为自杀。通过对该案案件性质的分析,为同行在该类案件的检验、现场分析、案件性质的确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枪弹创 射入口 现场勘查
下载PDF
颅脑火器伤的急救措施 被引量:12
9
作者 章翔 费舟 +9 位作者 易声禹 傅洛安 张志文 张剑宁 顾建文 刘卫平 宋少军 王占祥 贺蛲生 扬利孙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火器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与回顾性分析我院27年间诊断为颅脑火器伤的93例患者。全组均系急性颅脑火器伤,其中男81例(87.1%),女12例(12.9%);年龄3个月~58岁(平均24.6岁)。损伤类... 目的探讨颅脑火器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与回顾性分析我院27年间诊断为颅脑火器伤的93例患者。全组均系急性颅脑火器伤,其中男81例(87.1%),女12例(12.9%);年龄3个月~58岁(平均24.6岁)。损伤类型为颅脑穿透伤,包括:切线伤16例,盲管伤58例和贯通伤19例。损伤特点是:伤情急、创伤重、病情变化快。本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及加强神经外科监护(包括复苏)等围手术期处理。结果经急救和手术处理后,9例死亡(9.7%)。于3个月时随访研究发现,56例恢复良好(66.7%);中残、重残及植物生存率分别为19.0%,10.7%和3.6%。长期随访研究(平均5.5年)表明,42例(50.0%)恢复了工作能力。结论颅脑火器伤者伤情多较危重,需行紧急救治。在创伤早期采取及时、适度和彻底的清创术,是避免神经系统功能迅速恶化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火器伤 急救
原文传递
平时颅脑火器伤108例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侯立军 江基尧 +5 位作者 卢亦成 雷鹏 侯增欣 孙广林 张光霁 朱诚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4-276,共3页
目的 分析影响颅脑火器伤预后的因素 ,确定颅脑火器伤的预后。 方法 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等军内 5家医院 2 1年收治的 10 8例平时颅脑火器伤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对 71例行头颅CT检查表明 ,非穿透性颅脑火器伤占 ... 目的 分析影响颅脑火器伤预后的因素 ,确定颅脑火器伤的预后。 方法 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等军内 5家医院 2 1年收治的 10 8例平时颅脑火器伤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对 71例行头颅CT检查表明 ,非穿透性颅脑火器伤占 11.3 % ( 8 71) ,其预后良好 ;穿透性颅脑火器伤占 88.7% ( 63 71) ,其中脑室穿透伤和双侧半球损伤预后较差 ;颅内血肿的发生率为 4 6.5 % ( 3 3 71) ,其中脑内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明显增加颅脑火器伤的死亡率。结论 非穿透性颅脑火器伤一般预后较好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5分的穿透性颅脑火器伤、GCS <8的双侧半球损伤和脑室穿透伤一般预后较差 ;伴有硬膜下血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创伤 火器伤 预后
原文传递
穿透性颅脑火器伤清创术后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永忠 毛伯镛 +5 位作者 刘艳辉 姜曙 高立达 谢谋宏 游潮 黄思庆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09-712,共4页
目的 分析穿透性颅脑火器伤 (PMCCI)清创术后的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 16 7例PMCCI清创术后的各项临床资料 ,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方法和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其预后因素。 结果  16 7例PMCCI术后 2 1... 目的 分析穿透性颅脑火器伤 (PMCCI)清创术后的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 16 7例PMCCI清创术后的各项临床资料 ,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方法和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其预后因素。 结果  16 7例PMCCI术后 2 1例死亡 ,死亡率为 12 .6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和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显示 ,清创时间、特殊类型损伤、压力波损伤及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是PMCCI预后的危险因素 (P <0 .0 5 ) ,且分别与出院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及长期随访GOS各自相关 ;而性别、年龄、穿透伤类型、致伤火器类型、异物留存及颅内感染等均不是危险因素 (P >0 .0 5 ) ,且与长期随访GOS不相关。 结论 清创时间、特殊类型损伤、压力波损伤及入院GCS是PMCCI预后的危险因素 ;颅内感染在PMCCI早期预后中有一定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颅脑火器伤 术后 清创术 预后 PMCCI
原文传递
颅脑枪弹伤的超声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旦 陈重 +3 位作者 吴晓波 陶杰 常明 徐丹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76-1078,共3页
目的 探讨颅脑枪弹伤致伤区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技术对其中组织活性判别的价值.方法 在制作穿透性颅脑枪弹伤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致伤区组织声像图特征,并对比分析相应区域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①常规超声下致伤... 目的 探讨颅脑枪弹伤致伤区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技术对其中组织活性判别的价值.方法 在制作穿透性颅脑枪弹伤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致伤区组织声像图特征,并对比分析相应区域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①常规超声下致伤组动物颅内在沿伤道出人口之间可见一走行较平直、内径不一、边缘不整齐、易于分辨的管道状强回声.②超声造影示管道状强回声多完全无增强;也可部分无增强,部分区域呈较缓慢充盈的不均质低增强.③管道状强回声周围组织常呈现不均质低增强区和无增强区同时存在.④在上述充盈缺损和不均质低增强区外围可见一高增强区,于管道状同声短轴切面造影表现为一典型的环状高回声.结论 常规超声可简便有效地判定以管道状强回声为典型特征的颅脑枪弹伤致伤区分布及伤道走向,而超声造影技术则能准确显示枪弹伤致伤区失活组织,并可区分变性组织与正常组织.超声技术可促进颅脑火器伤救治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头部损伤 穿透性 创伤 枪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