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7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hod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for Determining 1,3-Bu- tadiene in Human Bloo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 trometry and 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
1
作者 ZHANG Su-jing SHEN Bao-hua ZHUO Xian-yi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10-115,共6页
To develop a simple,validate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d quantifying 1,3-butadiene(BD) in human bloo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and 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HS-GC).BD was identified by GC-MS ... To develop a simple,validate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d quantifying 1,3-butadiene(BD) in human bloo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and 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HS-GC).BD was identified by GC-MS and HS-GC,and quantified by HS-GC.The method showed that BD had a good linearity from 50 to 500μg/mL(r>0.99).The limits of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were 10 μg/mL and 50 μg/mL,respectively.Both the intra-day precision and inter-day precision were <6.08%,and the accuracy was 96.98%-103.81%.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an actual case,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BD in the case was 242 μg/mL in human blood.This simple method is found to be useful for the routine forensic analysis of acute exposure to 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摘要 编辑部 编辑工作 读者
下载PDF
基于STFF-ShuffleNet的掘进机截割头故障诊断
2
作者 马天兵 陈旭升 +2 位作者 童玮 李长鹏 许吉禅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目的为了解决掘进机截割头故障振动信号信息量大且难以充分提取和现有的掘进机截割头故障诊断模型参数量多且计算量大,训练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部署和使用对硬件设备的性能要求严苛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小体积和运行速度快的轻量化网络模... 目的为了解决掘进机截割头故障振动信号信息量大且难以充分提取和现有的掘进机截割头故障诊断模型参数量多且计算量大,训练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部署和使用对硬件设备的性能要求严苛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小体积和运行速度快的轻量化网络模型时空特征融合(STFF)-ShuffleNet用于掘进机截割头故障诊断研究。ShuffleNet在模型进行时空特征提取时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提高模型的运算效率,再对融合后的时空特征做通道混洗和分组卷积,既解决了通道分组的问题又提高了诊断精度。通过悬臂式掘进机截割头实验台模拟不同故障条件,将采集到的振动信号输入模型中进行测试。结果实验表明,STFF-ShuffleNet模型对掘进机截割头的诊断与其他传统模型相比参数量少,收敛速度快,运行效率更高,更容易满足掘进机截割头故障诊断高实时性要求,准确率达到99.3%。结论STFF-ShuffleNet模型对提高掘进机截割头故障诊断效率和降低硬件要求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机截割头 故障诊断 时空融合 轻量化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自动化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测定京杭运河中溶解甲烷 被引量:1
3
作者 温军 臧昆鹏 +15 位作者 潘凤梅 申小龙 魏康轩 兰文港 胡智伟 陈啸鸣 陈炳江 李珊 鲁嫣冉 陈丽涵 郭朋 方双喜 林溢 陈圆圆 刘硕 徐宏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7-1514,共8页
将顶空平衡法和气相色谱仪相结合,通过自主设计和优化测试实现了技术升级,建立了可自动化进样并同步测定水中溶解CH_(4)和CO_(2)浓度的新型气相色谱系统及方法.结果表明,本系统线性范围宽且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更高,运行成本更低.该系统... 将顶空平衡法和气相色谱仪相结合,通过自主设计和优化测试实现了技术升级,建立了可自动化进样并同步测定水中溶解CH_(4)和CO_(2)浓度的新型气相色谱系统及方法.结果表明,本系统线性范围宽且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更高,运行成本更低.该系统对CH_(4)的测定精密度优于0.16%,准确度优于0.02%,满足水中溶解CH_(4)浓度监测需求.基于本方法,于2022年8月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体中溶解CH_(4)开展了试观测研究.结果显示:夏季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体中溶解CH_(4)浓度平均值为(642.4±423.3)nmol/L,饱和度平均值为(22310±14701)%,水-气界面CH_(4)扩散通量平均值为(548.57±603.70)μmol/(m^(2)·d),是大气CH_(4)的净源.根据该河段的面积,可估算观测期内CH_(4)的日均排放量约为1710mol,相当于大约38.31m^(3)天然气或约82.94kg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平衡 气相色谱 京杭大运河 甲烷 通量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分析茉莉加香颗粒挥发性成分
4
作者 许春平 刘亚龙 +4 位作者 刘远上 薛云 胡志忠 贾学伟 白家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202-210,共9页
目的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分析茉莉加香颗粒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以总峰个数为指标,在选定萃取头的... 目的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分析茉莉加香颗粒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以总峰个数为指标,在选定萃取头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分析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解吸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运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响应面优化萃取条件,并在最优萃取条件下对茉莉加香颗粒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对茉莉加香颗粒挥发性成分萃取效果较好;响应面法得到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62℃,萃取时间26.5 min,解吸时间2.6 min。在最佳条件下茉莉加香颗粒共检测出61种挥发性成分,占流出组分总量的87.97%,其中酯类16种、烯烃类21种、烷烃类7种、醛酮类3种、酚类1种、醇类2种、杂环类1种、其他类10种。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茉莉加香颗粒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方法,此方法快速准确,为加香颗粒挥发性成分的检测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加香颗粒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响应面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基于ROAV法确定雪菜不同发酵条件下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
5
作者 陈淑钧 吴祖芳 +1 位作者 刘亚楠 翁佩芳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4年第2期18-27,共10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ead 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HS-SPME-GC-MS)检测不同发酵条件(氧气暴露程度、用盐量)下雪菜成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ead 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HS-SPME-GC-MS)检测不同发酵条件(氧气暴露程度、用盐量)下雪菜成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确定关键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在采用密闭发酵雪菜成品中,不同用盐量对挥发性风味物质总量无显著性影响;而在采用半开放发酵的雪菜成品中,7.0%用盐量的雪菜成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总量显著高于5.5%用盐量的雪菜成品.基于ROAV法确定了6种关键风味物质,分别为2-甲基丁酸乙酯、柠檬醛、大马酮、β-紫罗酮、二甲基三硫醚和2-甲氧基-3-仲丁基吡嗪;4种修饰风味物质,分别为1-辛烯-3-醇、芳樟醇、十一醛和4-乙基-2-甲氧基苯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菜 发酵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双侧髋关节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发生率的MRI分析
6
作者 张欲翔 张泽坤 +4 位作者 桑辉 王勇 沈向楠 李电成 宋彦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MRI诊断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ONFH)患者双侧坐骨股骨间隙(IFS)、股方肌间隙(QFS)的变化情况,以及发生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的可能性。方法选取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不一致患者60例、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一致患者40例、... 目的探讨MRI诊断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ONFH)患者双侧坐骨股骨间隙(IFS)、股方肌间隙(QFS)的变化情况,以及发生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的可能性。方法选取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不一致患者60例、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一致患者40例、健康志愿者25例(对照组)的髋关节MR图像,采用横轴位T1WI测量所有髋关节的坐骨股骨间隙(IFS)、股方肌间隙(QFS),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判断是否发生IFI,应用Kruskal-Wallis one-way test检验检测对照组、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一致组及不一致组组间髋关节IFS、QFS的差别,应用卡方检验检测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一致组、不一致组组内双侧髋关节IFI发生率的差别。结果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不一致组内IFS坏死程度较轻侧(20.85±6.22)mm、较重侧(24.13±6.61)mm,QFS坏死程度较轻侧(15.71±6.17)mm、较重侧(18.52±6.41)mm;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一致组内IFS左侧(24.83±7.57)mm、右侧(25.26±7.20)mm,QFS左侧(19.23±6.95)mm、右侧(19.18±6.79)mm;对照组内IFS(26.36±7.35)mm、QFS(19.79±5.87)mm。双侧股骨头坏死程度一致组的双侧IFS、QFS与对照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股骨头坏死程度不一致组内坏死程度较轻侧IFS及QFS小于坏死程度较重侧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股骨头坏死程度一致组内双侧髋关节IF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股骨头坏死程度不一致组内坏死程度较轻侧IFI的发生率(20.0%)高于坏死程度较重侧(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一致患者的双侧髋关节IFI的发生率无差别,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不一致组内坏死程度较轻侧髋关节IFI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坐骨股骨间隙 股方肌间隙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膜下滴灌技术参数对静宁苹果园蓄水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7
作者 刘铠源 刘战东 +2 位作者 宋永锋 张鹤 孟永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3-109,118,共8页
探究苹果膜下滴灌技术参数施肥周期、滴头间距和毛管布置方式对土壤蓄水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提出静宁苹果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优选参数。于2022-2023年在甘肃静宁县优质产区开展田间水肥一体化滴灌试验,以6 a生短枝富士苹果... 探究苹果膜下滴灌技术参数施肥周期、滴头间距和毛管布置方式对土壤蓄水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提出静宁苹果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优选参数。于2022-2023年在甘肃静宁县优质产区开展田间水肥一体化滴灌试验,以6 a生短枝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采用施肥周期(T)、滴头间距(D)、毛管布置方式(P)3个试验因素,施肥周期设置15 d (T15)、30 d (T30) 2个水平,滴头间距设置30 cm (D30)、50 cm (D50) 2个水平,毛管布置方式设置一行一管(P1)、一行两管(P2),共8个技术模式。测定不同技术模式下苹果全生育期0~10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和产量。结果表明:(1)膜下滴灌技术参数T、D、P对各生育阶段苹果园土壤蓄水量显著性影响不一,T、D、P对花芽分化期、膨大中后期苹果园0~1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均显著,3个因素的二阶、三阶交互作用对0~1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的影响均不显著。(2)T、D、P组合下的不同技术模式在苹果生育期内土壤日耗水量随苹果生长发育,日耗水量逐渐增加,至膨大期达到最大。(3)T可显著提高产量,T15较T30的显著提高3 321.10 kg/hm^(2),对WUE无显著影响;D对产量、WUE均无显著影响;P对产量、WUE均有显著影响,P2较P1的分别提高3 910.29 kg/hm^(2)、1.34 kg/(hm^(2)·mm);T、D、P三个因素中的二阶、三阶交互作用中,除T与P的交互作用外,对产量、WUE的影响均不显著。施肥周期15 d、滴头间距30 cm和一行两管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能显著提高产量和WUE,该组合参数可作为静宁苹果园高产节水的推荐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周期 滴头间距 毛管布置方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泰地罗新中哌啶和吡啶含量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葵葵 邢雪敏 +3 位作者 李欣 刘文涛 邓玉晓 刘梦瑶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24年第1期75-78,84,共5页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泰地罗新中哌啶和吡啶的含量。采用Rtx-35 Amine柱(35%联苯-65%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30 m×0.32 mm,1μm)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20℃,检测器温度250℃,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速1.5 mL...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泰地罗新中哌啶和吡啶的含量。采用Rtx-35 Amine柱(35%联苯-65%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30 m×0.32 mm,1μm)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20℃,检测器温度250℃,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速1.5 mL/min,顶空平衡温度90℃,平衡时间30 min。哌啶和吡啶分离度大于2.0,空白溶剂无干扰。吡啶和哌啶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检测限分别为0.13、0.12μg/mL,定量限分别为0.41、0.40μg/mL,杂质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7%和102.2%。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度好,满足泰地罗新中哌啶和吡啶含量测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法 泰地罗新 哌啶 吡啶 含量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芳烃装置含油污水中苯系物
9
作者 陈实春 潘志强 +2 位作者 王磊 王平平 代生平 《分析仪器》 CAS 2024年第6期43-45,共3页
用该方法测定工业用废水中8种苯系物含量。HP Innowax柱分离,FID检测器检测,外标法[1]定量。方法最低检测限为0.05mg/L;回收率在95.83%~102.68%之间,准确度较好;相对标准偏差在0.03%~0.20%之间,精密度较好,分析速度快,满足标准[2]要求。
关键词 含油污水 苯系物 顶空-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对菜籽油中特征风味物质的差异化分析和定量检测
10
作者 杨微 李贵友 +7 位作者 杨军 涂杰 李昕阳 刘向昭 郭洪祥 陈启龙 周力耕 李姝彤 《粮食储藏》 2024年第5期76-86,共11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仪技术对菜籽油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分别对最佳固相微萃取的萃取头类型、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等进...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仪技术对菜籽油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分别对最佳固相微萃取的萃取头类型、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采用HS-SPME-GC-MS技术共定性测出118种挥发性化合物,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进行差异化分析,其中62个挥发性物质可用于浓香菜籽油和普通菜籽油的区分。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对浓香菜籽油特征风味物质进行筛查,确定了8种贡献较大特征风味物质:2,5-二甲基吡嗪、2-乙基吡嗪、糠醛、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苯乙腈、5-甲基-2-糠醛、3,5-二乙基-2-甲基吡嗪、菜籽多酚,采用内标法对8种风味物质含量进行定量,线性方程的相关性大于99.5%,方法的精密度优于10%,检出限在:0.025μg/kg~3.4μg/kg,回收率在79.2%~109.8%,较好地解决了浓香菜籽油中特征风味物质准确定量的难题,克服了风味感官评价的主观性和差异较大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法 顶空固相微萃取 定量检测 回收率 精密度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维生素B_(6)注射液中6种残留溶剂
11
作者 董睿 黄翰林 +2 位作者 漆欣筑 田雁 许波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5期138-139,115,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维生素B_(6)注射液中乙醇、丙酮、异丁醛、正丁醛、苯和甲苯6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并对国产45个生产企业255批次维生素B_(6)注射液中残留溶剂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采用Angilent DB-624毛细管色谱柱;... 目的:建立一种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维生素B_(6)注射液中乙醇、丙酮、异丁醛、正丁醛、苯和甲苯6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并对国产45个生产企业255批次维生素B_(6)注射液中残留溶剂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采用Angilent DB-624毛细管色谱柱;检测器为FID检测器;程序升温;供试品流路温度200℃;传输线温度210℃;检测器温度300℃;顶空进样平衡温度80℃;顶空进样平衡时间45分钟。结果:所测定的6种残留溶剂色谱峰分离度均符合要求,乙醇、丙酮、异丁醛、正丁醛、苯和甲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57);回收率为90.4%~103.7%;定量限为4.2 ng/mL~2110.4 ng/mL;检测限为1.3 ng/mL~633.1 ng/mL。255批次供试品中均未检出甲苯,有的生产企业仅检出一种残留溶剂,有的检出5种残留溶剂,检出量均远低于规定限度。结论:该方法专属性高、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维生素B_(6)注射液中6种残留溶剂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_(6)注射液 残留溶剂 顶空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汉麻花和叶挥发性成分分析
12
作者 练冬梅 姚运法 +2 位作者 李洲 吴松海 洪建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8-316,共9页
为明确汉麻不同花和叶的挥发性成分,以品种brosom为材料,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雌花、雄花、雌株老嫩叶、雄株老嫩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相对含量在0.05%以上的挥发性成分中,雌花检测到36种、雄花23种、雌株老... 为明确汉麻不同花和叶的挥发性成分,以品种brosom为材料,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雌花、雄花、雌株老嫩叶、雄株老嫩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相对含量在0.05%以上的挥发性成分中,雌花检测到36种、雄花23种、雌株老叶32种、雌株嫩叶35种、雄株老叶26种、雄株嫩叶30种;萜烯类是花、叶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单萜类是雌/雄花的优势成分,雌花主要成分为β-蒎烯和D-柠檬烯,雄花为α-蒎烯、β-蒎烯和D-柠檬烯;倍半萜类是雌株老/嫩叶优势成分,单萜类是雄株老/嫩叶优势成分;雌株老叶主要成分为β-蒎烯、D-柠檬烯、石竹烯和叶醇,雌株嫩叶为D-柠檬烯、石竹烯和β-金合欢烯,雄株老叶为α-蒎烯、β-蒎烯、石竹烯和叶醇,雄株嫩叶为α-蒎烯和β-蒎烯。挥发性成分相似率分析结果显示,雌花和雄花相似率较高,雌株老/嫩叶及雄株老/嫩叶相似率极高,而不同性别的花、叶间相似率较低。雄株老嫩叶α-蒎烯含量(>44.84%)显著高于雌株老嫩叶(<2.65%),雌株老嫩叶的β-金合欢烯含量(>9.18%)显著高于雄株老嫩叶(<0.33%),故α-蒎烯和β-金合欢烯可作为区分brosom雌/雄株的挥发性成分标识物。α-蒎烯、石竹烯、β-罗勒烯在雌/雄花中的差异表现丰富了汉麻雌/雄花在挥发性成分方面的基础知识。本研究结果为汉麻育种及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麻 叶片 挥发性成分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溶剂残留的不确定度评估
13
作者 李昱霖 杨乃蒙 +3 位作者 李海霞 王成艳 汤承忠 高嘉淳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22期199-204,共6页
顶空-气相色谱法是测定食用植物油中溶剂残留量的标准方法,评估其测量不确定度,建立数学模型,客观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为分析溶剂残留量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植物油中溶剂残留量的检测结果为47.4 mg·kg^(-1),测量... 顶空-气相色谱法是测定食用植物油中溶剂残留量的标准方法,评估其测量不确定度,建立数学模型,客观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为分析溶剂残留量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植物油中溶剂残留量的检测结果为47.4 mg·kg^(-1),测量不确定度为±3.6 mg·kg^(-1)(k=2),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发现标准物质和标准曲线的变动性对检测结果有较大影响。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应选择精度较高的标准物质,使用经检定合格有效的计量器具配制标准工作溶液,对检测过程中涉及的仪器器具按时检定和期间核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残留量 不确定度 顶空-气相色谱
下载PDF
一体化舱体狭小空间孔的数控加工
14
作者 胡兴平 杨凯 +3 位作者 冯常喜 吴飞 欧志奎 张霞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8-82,共5页
某型号一体化加工航天器产品安装孔位于舱体内部,且上部存在特征干涉,常规加工方式无法实现该部位的加工。针对此问题,通过分析直角铣头的结构特点,研究华中数控系统刀尖点补偿算法,实现机床控制器与直角铣头刀尖点的双向补偿;结合龙门... 某型号一体化加工航天器产品安装孔位于舱体内部,且上部存在特征干涉,常规加工方式无法实现该部位的加工。针对此问题,通过分析直角铣头的结构特点,研究华中数控系统刀尖点补偿算法,实现机床控制器与直角铣头刀尖点的双向补偿;结合龙门五轴机床结构及坐标系变换特点,开展基于NX的后处理开发,完成基于直角铣头坐标系补偿的后处理文件开发,在原后处理不改变的情况下,以事件形式实现直角铣头补偿程序的自动输出,成功解决了超薄舱体内部狭小部位安装孔加工,提高了华中数控系统龙门五轴机床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角铣头 狭小空间孔 数控加工 坐标系补偿 后处理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臀中肌宽度比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颖嘉 江禹来 +6 位作者 李津 王珂 王煜 林天烨 张庆文 何伟 魏秋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276-5282,共7页
背景:臀中肌不仅可外展髋关节,在限制股骨头外移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尚缺乏臀中肌状态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塌陷的相关研究。目的:探讨臀中肌宽度比、髋关节内侧间隙比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程进展的关系,通过有限元分析探讨臀... 背景:臀中肌不仅可外展髋关节,在限制股骨头外移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尚缺乏臀中肌状态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塌陷的相关研究。目的:探讨臀中肌宽度比、髋关节内侧间隙比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程进展的关系,通过有限元分析探讨臀中肌萎缩对股骨头坏死股骨头表面、坏死区应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单侧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出现股骨头塌陷分为塌陷组和未塌陷组,测量并计算患者髋关节内侧间隙比、臀中肌宽度比、Sharp角、臀中肌长度比及臀中肌激活角,对比两组间差异。于初次就诊、随访3,6,12,24个月测量并计算内侧间隙比和臀中肌宽度比,探究这2个指标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程进展中的变化情况。此外,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基于CT数据构建日本骨坏死研究会分型C1型股骨头坏死骨性模型;同时基于MRI数据构建臀中肌模型,分为臀中肌萎缩组(臀中肌宽度比74%-76%)及臀中肌正常组(臀中肌宽度比94%-96%),每组构建10个模型,约束股骨远端的6个自由度为零,对骶骨上表面沿Z轴施加600 N压力。对比两组模型股骨头表面、坏死区应力分布情况、最大应力值及坏死区最大位移。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53髋153例患者,男67例,女86例;②24个月随访时,塌陷组内侧间隙比显著高于非塌陷组(P<0.05),塌陷组臀中肌宽度比显著低于非塌陷组(P<0.05);两组的Sharp角、臀中肌激活角及臀中肌长度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起,塌陷组臀中肌宽度比均低于非塌陷组(P<0.05);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起,塌陷组内侧间隙比均高于非塌陷组(P<0.05);④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塌陷组随访时间与内侧间隙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随访时间与臀中肌宽度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且臀中肌宽度比的回归系数比内侧间隙比大;⑤臀中肌萎缩组股骨头表面出现显著的应力集中,且应力区明显靠外侧,臀中肌萎缩组股骨头表面最大应力显著大于臀中肌正常组(P<0.05);臀中肌萎缩组坏死区出现了明显的应力集中,且最大应力位于坏死区边缘;臀中肌萎缩组坏死区最大应力、最大位移均显著大于臀中肌正常组(P<0.05);⑥提示臀中肌宽度比可以作为一个有效评估臀中肌萎缩改变的指标;随着臀中肌萎缩髋关节内侧间隙增宽,导致股骨头外移,影响髋关节稳定,引起股骨头表面及坏死区应力及位移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臀中肌宽度比 髋关节内侧间隙比 塌陷 力学机制
下载PDF
巴黎:风暴之眼——从大革命景观看巴黎的城市空间演变
16
作者 刘爽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4年第2期84-103,共20页
本文从法国大革命时期路易十六斩首事件引入,展开断头台作为巴黎“风暴之眼”的图像与空间分析。同时,借助建筑学、现象学、城市视觉文化、社会学等研究视角,展现革命空间、宗教空间、墓葬空间中头颅的展示秩序,进而延伸出一条以“头颅... 本文从法国大革命时期路易十六斩首事件引入,展开断头台作为巴黎“风暴之眼”的图像与空间分析。同时,借助建筑学、现象学、城市视觉文化、社会学等研究视角,展现革命空间、宗教空间、墓葬空间中头颅的展示秩序,进而延伸出一条以“头颅景观”为线索的巴黎城市化道路。本文后半部分,聚焦“现代生活中的巴黎”,以19世纪奥斯曼领导下的“巴黎大改造”为背景,通过围绕协和广场展开的空间分析,展现革命场所对于城市空间秩序的“修正”作用,借助革命历史揭示出巴黎城市景观的崭新维度,最终延伸出系列有关遗产空间、历史场所的现代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空间设计 头颅景观 法国大革命 城市建设
下载PDF
髋关节内侧间隙比值和臀中肌状态对股骨头坏死塌陷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17
作者 陆舜 林天烨 +7 位作者 何敏聪 林锟 田佳庆 何宪顺 魏腾飞 杨帆 何晓铭 魏秋实 《中医正骨》 2024年第11期1-9,共9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内侧间隙比值(the medial space ratio,MSR)和臀中肌状态对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塌陷的影响。方法:基于3名健康志愿者的髋部CT数据,建立7种不同MSR(14.35、16.35、18.35、20.35、22.35、2... 目的:探讨髋关节内侧间隙比值(the medial space ratio,MSR)和臀中肌状态对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塌陷的影响。方法:基于3名健康志愿者的髋部CT数据,建立7种不同MSR(14.35、16.35、18.35、20.35、22.35、24.35、26.35)的左侧ONFH有限元模型。基于其中1名健康志愿者的正常MSR的ONFH有限元模型,构建7种不同臀中肌状态的ONFH有限元模型(75%、80%、85%、90%、95%、100%、105%),其中100%臀中肌状态对应臀中肌肌力为700 N。所有模型均基于日本骨坏死调查委员会分型C1型建模,并将股骨头前侧保留角和外侧保留角均设置为70°,同时将坏死区体积定义为股骨头体积的30%。模拟双下肢静立状态下模型的受力情况,测定不同MSR的ONFH有限元模型的股骨头最大应力、坏死区最大应力及坏死区最大位移,测定不同臀中肌状态的ONFH有限元模型的股骨头最大应力、坏死区最大应力及股骨头向外侧位移。结果:①模型验证结果。本研究建立的ONFH有限元模型的主要负重区为股骨头前、外侧区域,应力集中现象出现在坏死区上方与受力区重叠部位,股骨头最大应力为(5.050±0.377)MPa,与既往研究报道的坏死股骨头应力传导特征基本一致。②不同MSR的ONFH有限元模型应力和位移测定结果。当MSR≤20.35时(即MSR为14.35、16.35、18.35、20.35),模型的股骨头最大应力、坏死区最大应力、坏死区最大位移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当MSR>20.35时(即MSR为22.35、24.35、26.35),模型的股骨头最大应力、坏死区最大应力、坏死区最大位移均高于MSR≤20.35的模型。③不同臀中肌状态的ONFH有限元模型应力和股骨头向外侧位移测定结果。在正常MSR的ONFH有限元模型中,随着臀中肌状态好转,股骨头最大应力、坏死区最大应力、股骨头向外侧位移随之不断减小。结论:MSR>20.35时,股骨头和坏死区应力明显增大,塌陷风险增高;良好的臀中肌状态不仅能降低股骨头和坏死区应力,而且能对抗股骨头外移,降低股骨头塌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内侧间隙比值 臀中肌 限定因素分析 生物力学现象
下载PDF
腹股沟韧带上行FICB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效果
18
作者 蔡尚淇 洪丽娜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4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股沟韧带上行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FICB)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腹股沟韧带上行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FICB)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腹股沟韧带下行FICB治疗,观察组给予股沟韧带上行FICB治疗。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康复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及心率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静脉镇痛泵24 h用药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两组VAS评分高于术后6 h,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前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前、切皮前、切皮后、术后即刻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韧带上行FICB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可有效促进术后康复,缓解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心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韧带 筋膜间隙神经阻滞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浓缩菠萝汁中乙烯利的残留量 被引量:38
19
作者 储晓刚 雍炜 +1 位作者 蔡慧霞 潘健伟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6-288,共3页
利用乙烯利在碱性水溶液中受热能够快速分解成乙烯的特性 ,在样品中加适量的浓碱液 ,并在 70℃的条件下恒温加热。在选定的气相色谱条件下用顶空进样器抽取样品瓶中的上层气体 1mL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以外标法定量。该方法的检测限达到 0... 利用乙烯利在碱性水溶液中受热能够快速分解成乙烯的特性 ,在样品中加适量的浓碱液 ,并在 70℃的条件下恒温加热。在选定的气相色谱条件下用顶空进样器抽取样品瓶中的上层气体 1mL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以外标法定量。该方法的检测限达到 0 0 2 5mg/kg ,回收率为 92 %~ 98% ,相对标准偏差为 3 99%~ 7 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法 乙烯利 浓缩菠萝汁 残留量 农药残留 分析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乳酸菌发酵苹果汁香气成分 被引量:58
20
作者 李维妮 郭春锋 +2 位作者 张宇翔 魏建平 岳田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6-154,共9页
以乳酸菌单一菌种和多菌组合分别发酵苹果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发酵过程中苹果汁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9组发酵苹果汁的香气成分,结合不同香气物质的阈值与香气值... 以乳酸菌单一菌种和多菌组合分别发酵苹果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发酵过程中苹果汁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9组发酵苹果汁的香气成分,结合不同香气物质的阈值与香气值分析特征香气成分,并对各组苹果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苹果汁的OD值呈对数上升趋势。各组苹果汁中共鉴定出48种香气成分,主要包含醇类、酯类、醛类、酮类和酚类,其中酯类是各发酵组中种类最多且含量最大的香气类别,其次是醇类。9组苹果汁的主要香气成分和香气值较大并有突出贡献的特征香气成分均为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2-甲基丁基乙酸酯和乙酸己酯等。多菌发酵和单菌发酵苹果汁的香气成分含量及香气值差异显著(P<0.05),说明多菌发酵中醇类、酯类和其他类香气物质的总含量明显高于单菌发酵,且赋予苹果汁更强烈的果香、青香和花香。多菌发酵组的总体感官评分高于单菌发酵组,当副干酪乳杆菌20241、动物双歧杆菌6165、嗜热链球菌6063、嗜酸乳杆菌6005活菌数比为1∶1∶1∶1时,感官评分最优。研究结果为今后乳酸菌在发酵果蔬汁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汁 乳酸菌 多菌发酵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