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2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rmination of Aromatic Components of Rosa davurica Pall. by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C-MS 被引量:5
1
作者 Yuan NIU Qiong XU +4 位作者 Jian ZHUANG Yude WANG Lilan DAI Dengfei LI Yalan ZHAO 《Medicinal Plant》 CAS 2018年第5期20-22,26,共4页
[Objectives] To determine the aromatic components of Rosa davurica Pall. [Methods] 42 kinds of aromatic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flowers of R. davurica by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com... [Objectives] To determine the aromatic components of Rosa davurica Pall. [Methods] 42 kinds of aromatic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flowers of R. davurica by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main compounds were alcohols( 54. 88%) and aldehydes( 19. 55%). [Results] The top five components with the highest relative content were phenylethyl alcohol( 12. 69%),geraniol( 9. 85%),citronellol( 8. 80%),nerol( 7. 84%) and 2-n-pentylfuran( 7. 45%). [Conclusions]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can provide basi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 davur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 davurica Pall.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ROMATIC COMPONENTS
下载PDF
Integration of GC-MS Based Non-Targeted Metabolic Profiling with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Enhances the Understanding of Volatile Differentiation in Tobacco Leaves from North Carolina, India and Brazil 被引量:3
2
作者 Dong-Ming Ma Saiprasad V. S. Gandra +1 位作者 Navin Sharma De-Yu Xie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2年第12期1759-1769,共11页
In this report,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based non-targeted metabolomics is used to develop appropriate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 (HS-SPME)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volatile com... In this report,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based non-targeted metabolomics is used to develop appropriate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 (HS-SPME)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volatile complexity of flue-cured tobacco leaves. Non-targeted metabolic profiling of GC-MS shows that the extraction condition of HS-SPME at 100?C for 30 min provides a better metabolite profile than other extraction conditions tested. GC-M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es (PCA) show that among five types of fibers tested, 100 μm polydimethylsiloxane (PMDS), 65 μm polydimethylsiloxane/divinylbenzene (PMDS/DVB) and 75 μm carboxen/polydimethylsiloxane (CAR/ PMS) provide a better reproducible metabolite profile. Based on an appropriate PDMS extraction condition optimized, we use GC-MS analysis and PCA to compare metabolite profiles in flue-cured leaves of tobacco plants grown in North Carolina, India and Brazil, respectively. The resulting data of PCA show that the global metabolic profiles in North Carolina samples are separated from those in Brazil and India samples, two groups of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a partially overlapped pattern. Several peaks that were differentially accumulated in samples were annotated to known metabolites by deconvolution analysis, such as norsolanadione, solavetivone and rishtin. Norsolanadione is detected only in Brazil samples. Solavetivone is detected in samples of India and Brazil but not in those of North Carolina. Rishtin is detected in samples of North Carolina and India but not in Brazil samples.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not only can a non-targeted metabolic profiling approach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volatile complexity, but also can identify marker volatile metabolites in tobacco leaves produced in different growth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BACCO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um VOLATILE Compounds
下载PDF
Flash Evaporation and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Essential Oil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被引量:1
3
作者 MinMinLIANG MeiLingQI RuoNongF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59-662,共4页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use of flash evaporation,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and steam distillation (SD) as sample concentration and prepar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analysis of volatile constituen...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use of flash evaporation,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and steam distillation (SD) as sample concentration and prepar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analysis of volatile constituents present in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GC) and identified by mass spectrometry (MS). Comparison studies were perform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sults obtained between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and SD technique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Seventy-nine compounds in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were identified by MS. In flash evaporation, thirty-nin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Discrimination in the response for many constituents studied was not observed, which can be clearly observed in SD and HS-SPME techniques. As a conclusion, HS-SPME is a powerful tool for determining the volatile constitutes present in the Houttuynia cor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flash evaporation essential oils GC-MS.
下载PDF
基于HS-GC-IMS和HS-SPME-GC-MS的蛋白酶对豆粕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齐宝坤 刘雨雯 +3 位作者 姚玉雪 吴思雨 孙树坤 陈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2-367,410,共17页
为研究不同蛋白酶酶解对豆粕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选用4种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对豆粕进行酶解,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 为研究不同蛋白酶酶解对豆粕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选用4种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对豆粕进行酶解,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不同豆粕酶解物(Soybean meal hydrolysates,SMH)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热图聚类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不同SMH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酶解豆粕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存在较大差异。HS-GC-IMS鉴定出84种挥发性成分,筛选得到33种差异风味物质,发现酶解后酮类物质显著降低而醛类、醇类和酯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PCA结果表明不同SMH之间的风味存在显著差异。最终通过OPLS-DA筛选出贡献较大的挥发性化合物,同时构建出可靠的用以鉴别SMH的模型。HS-SPME-GC-MS检测出103种差异风味物质,可用于区分不同SMH,被检出的挥发性组分中醛类、醇类和酮类等化合物为SMH风味的形成做出主要贡献,明晰了部分风味化合物形成的原因。PCA和聚类热图结果表明不同蛋白酶酶解对豆粕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显著影响,其中,风味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豆粕的风味改善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酶解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HS-SPME-GC-MS和HS-GC-IMS评价不同制油工艺对大豆油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思雨 谢萱 +2 位作者 刘雨雯 孙树坤 陈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3-196,共14页
为探究不同制油工艺(冷榨法、浸出法、冷榨-浸出法)对三级大豆油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测定了大豆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别采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chromatography-mass... 为探究不同制油工艺(冷榨法、浸出法、冷榨-浸出法)对三级大豆油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测定了大豆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别采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HS-SPME-GC-MS)法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法鉴定3种豆油中挥发性化合物,并借助聚类热图、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3种豆油的挥发性化合物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冷榨型豆油的水分含量最低,浸出型豆油过氧化值显著偏高且油脂色泽最深;浓香型豆油中亚油酸含量最多,营养价值更高;被检出的挥发性组分中,醇类、醛类以及吡嗪类化合物为豆油风味的形成做出主要贡献,明晰了部分风味化合物形成的原因。最终通过OPLS-DA筛选出45种贡献较大的挥发性化合物,同时构建可靠的用以鉴别浓香型豆油的模型。此外,发现豆油的品质与风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理化性质 挥发性化合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HS-SPME-GC-MS与ROAV相结合的4种柑橘果皮精油关键香气物质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丽 蒋景龙 +3 位作者 胡佳乐 师一璇 黄佩 丁德宽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1-230,共10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对4种柑橘果皮精油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鉴定,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4种柑橘果皮精油中的关键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柑橘果皮精...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对4种柑橘果皮精油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鉴定,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4种柑橘果皮精油中的关键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柑橘果皮精油品质评价与发掘特殊香气柑橘精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4种柑橘果皮精油共鉴定出62种挥发性成分,包括13种单萜、14种倍半萜、5种烷烃、12种醇类、8种醛类、4种酯类、3种酮类、2种醚类和1种酸类。4种柑橘果皮精油均以单萜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83.00%~91.93%)。按照化合物组成,可将4种柑橘分为2个化学类型:柠檬烯/γ-萜品烯型和柠檬烯/3-蒈烯型。ROAV法从4种柑橘果皮精油中筛选出24种关键香气物质,其中北京柠檬果皮精油中风味贡献最大的物质为紫苏醛,关键香气物质共10种;温州蜜柑、酸橙和枳雀果皮精油中风味贡献最大的物质均为芳樟醇,关键香气物质分别为12种、20种和20种。这些关键香气物质对柑橘果皮精油的香气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果皮 精油 顶空-固相微萃取 挥发性成分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O分析滇绿茶特征香气物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雪 王静 +2 位作者 胡月朦 韦朝领 翟小婷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5-565,共11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HS-SPME/GC-MS/O)技术,对滇绿茶的香气物质进行定性、相对定量以及感官分析。将26个茶样根据产地分为四组,通过绿茶传统感官审评和香气定量描述性分析(QDA)筛选出3个品质突出的滇绿茶样品。HS...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HS-SPME/GC-MS/O)技术,对滇绿茶的香气物质进行定性、相对定量以及感官分析。将26个茶样根据产地分为四组,通过绿茶传统感官审评和香气定量描述性分析(QDA)筛选出3个品质突出的滇绿茶样品。HS-SPME/GC-MS/O分析结果表明:在上述3个样品中共鉴定出83种挥发性成分,总相对含量为10.694%,主要为醛、酮和芳香族化合物,对应的主要香气物质有22种。综合仪器分析和感官评价结果得出,香气强度最高的化合物有2,3-辛二酮(奶香)、月桂烯(柑橘香/花香)、(E,E)-2,4-庚二烯醛(花香)、苯甲醛(杏仁味)、芳樟醇(柑橘香/花香)、二氢芳樟醇(柠檬味/甜香)、香叶醇(玫瑰香/柑橘味)、柠檬烯(柑橘味)、香叶基丙酮(青草味)、二甲基硫醚(玉米香)、3-甲基丁醛(麦芽香)、6-甲基-5-庚烯-2-酮(爆米花香/烘烤香)、别罗勒烯(罗勒草香)、己醇(青草味/杏仁味)、水杨酸甲酯(清凉/薄荷味)、β-大马士酮(煮苹果味)、茉莉酮(花香)和β-紫罗兰酮(花香),上述化合物为滇绿茶特征香气成分。该研究为滇绿茶香气品质提升和工艺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绿茶 特征香气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GC-MS/O)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与电子鼻分析芹菜贮藏期间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芦佳琪 吴玉珍 +3 位作者 张瑞 韩晶晶 熊爱生 郁志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222,共11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分析了20.0℃贮藏期间芹菜叶片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采用H...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分析了20.0℃贮藏期间芹菜叶片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采用HS-SPME-GC-MS技术从芹菜中共检测到108种挥发性物质,单萜类(43.2%~52.92%)和苯酞类(19.93%~28.97%)为主要组分,其中D-柠檬烯含量丰富(6600.64~48566.12μg/kg)。新鲜芹菜总挥发性物质含量为165682.48μg/kg,贮藏9 d后含量下降了40.92%,单萜类和苯酞类物质分别下降了9.72%和上升了8.98%。OAV分析结果表明芹菜叶片中共有31种OAV>1的特征挥发性物质,0~7 d特征挥发性物质有31种且组成相同,第9 d特征挥发性物质减少至29种,贮藏期间总OAV值呈下降趋势。聚类分析结果表明,0~3 d芹菜叶片以薄荷香和青草香为主,第7 d具有甜香、木香和樟脑香,第9 d后以辛辣和药草气味为主。基于电子鼻检测结果的主成分分析可以清晰区分不同贮藏时间芹菜叶片的香气,基于Pearson相关性分析,引起电子鼻响应值变化的物质主要是芹菜中萜类、醇类、芳香型挥发性物质(r≥0.80,P<0.05)。本研究的结果阐明了贮藏期间芹菜叶片挥发性物质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贮藏期间芹菜新鲜度的判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贮藏 hs-spme-GC-MS 电子鼻 挥发性物质 OAV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分析不同龙眼果酒中香气成分 被引量:1
9
作者 徐佳 李嘉俊 +3 位作者 朱文海 彭萱 梁丽宝 傅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8-263,共6页
该研究以龙眼为原料,3种酿酒酵母(LABA、CRI、L-EL)为发酵菌种制备龙眼果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法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评价各香气成分对龙眼果酒总体风味的贡献程度,以确定关键香... 该研究以龙眼为原料,3种酿酒酵母(LABA、CRI、L-EL)为发酵菌种制备龙眼果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法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评价各香气成分对龙眼果酒总体风味的贡献程度,以确定关键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种酿酒酵母酿造的龙眼果酒中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58种,其中,酯类19种、醇类8种、醛类7种、烯类2种、酸类4种、醚类3种、酚类5种、醛酮类6种、呋喃类4种。CRI酵母发酵果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最丰富(43种),酯类物质含量最高(1.54 g/L),关键香气成分(ROAV≥1)有7种,分别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水杨酸甲酯、丁二酸二乙酯、苯乙酸乙酯。因此,酵母CRI更适合酿造龙眼果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酿酒酵母 龙眼果酒 香气成分
下载PDF
HS-SPME-GC-MS鉴定不同采收程度霞晖水蜜桃的风味物质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塔娜 陈小龙 +5 位作者 张佳辉 王冬兰 王亚 宋立晓 马凤鸣 余向阳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427-435,共9页
风味物质常用来评价桃果实的品质,香气成分不仅能反映果实的风味特征和品质,还能体现果实的成熟度。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了霞晖水蜜桃果实可挥发性风味物质,并针对水蜜桃S形成熟曲线,成熟后... 风味物质常用来评价桃果实的品质,香气成分不仅能反映果实的风味特征和品质,还能体现果实的成熟度。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了霞晖水蜜桃果实可挥发性风味物质,并针对水蜜桃S形成熟曲线,成熟后期快速软化的特点,选择后期外观差异较小且按照售卖经验分类为可采摘与不可采摘两类水蜜桃进行差异分析,寻找其特征差异物质。本研究共分离得到45种风味物质,主要包括苯甲醛、壬醛、十一醛、芳樟醇、2-乙基己醇、正癸醇、1-十一醇、γ-癸内酯、γ-十二内酯、辛酸乙酯和壬酸等。不可采收的霞晖水蜜桃果实和可采收的霞晖水蜜桃果实中差异特征风味物质分别是苯甲醛(35.84%)降低和γ-癸内酯(17.81%)升高。总体来看,醛类和内酯类化合物对霞晖水蜜桃果实香气的贡献值得关注。上述研究以期为水蜜桃精准采摘、智慧化采摘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霞晖水蜜桃 采收程度 风味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的不同生产月份馥郁香型白酒酿造用大曲挥发性成分分析
11
作者 谭笑 余佶 +2 位作者 雷鹏 陈才 张庆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0-48,69,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生产月份的馥郁香型白酒酿造用大曲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种类及其含量差异。[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HP-SPME-GC-MS)对7组不同生产月份的馥郁香型白酒酿造用大曲曲皮、火圈、曲心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 [目的]探究不同生产月份的馥郁香型白酒酿造用大曲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种类及其含量差异。[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HP-SPME-GC-MS)对7组不同生产月份的馥郁香型白酒酿造用大曲曲皮、火圈、曲心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大曲共检测出挥发性香气成分97种,醇类物质4种、酯类物质6种、芳香类物质9种、吡嗪类物质10种、烷烯类物质41种、醛酮类物质15种、杂环类物质8种、其他类物质4种。大曲火圈检出57种香气成分,主要为芳香类、烷烯类化合物;曲皮检出52种香气成分,主要为芳香类、烷烯类和吡嗪类化合物;曲心部位香气成分最少为49种,主要为芳香类、烷烯类和吡嗪类化合物。[结论]馥郁香型白酒酿造用大曲中火圈及曲皮是香味物质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馥郁香型白酒 大曲 风味成分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探究压制及陈化对南川大树茶毛茶及其沱茶香气的影响
12
作者 白菲 缪伊雯 +5 位作者 郑姝婷 王立磊 崔俊峰 魏昊 闫敬娜 童华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79-289,共11页
为探究南川大树茶毛茶压制前后香气成分的变化及陈化对其沱茶香气的影响,本文采用传统感官评审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 为探究南川大树茶毛茶压制前后香气成分的变化及陈化对其沱茶香气的影响,本文采用传统感官评审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茶样香气进行分析,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analysis, OPLS-DA)建立判别模型,并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Variableimportancein projection,VIP值)结合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筛选不同茶样中的特征香气。结果表明:南川大树茶毛茶压制前后与沱茶陈化处理后其香气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HS-SPME-GC-MS从6个茶样中共鉴定出114种香气成分,与毛茶相比,压制后沱茶的香气种类及含量均明显降低,1-辛烯-3-醇等低沸点香气化合物损失较大;通过陈化处理的沱茶香气种类更为丰富,其中1,2-二甲氧基苯为陈化处理后沱茶样品中的特有物质。基于107种共有香气成分建立的OPLS-DA可实现对不同茶样的有效区分,以VIP值>1与OAV>1为标准共筛选出23种特征香气成分,苯乙醇、(E)-2-庚烯醛等17种香气成分为大树茶毛茶样品中重要的香气成分,反式-2-壬醛、反-2-辛烯醛等6种香气成分为大树茶沱茶样品中的重要香气成分。本研究为大树茶沱茶的加工贮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川大树茶沱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香气 压制 陈化
下载PDF
基于GC-IMS和HS-SPME-GC-MS技术探究带皮发酵对猕猴桃果酒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13
作者 杨智博 张子涵 +2 位作者 何依璇 朱成林 胡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03-212,共10页
为探究带皮发酵对猕猴桃果酒挥发性风味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spectrometry,GC-I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 为探究带皮发酵对猕猴桃果酒挥发性风味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spectrometry,GC-I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结合感官评价对去皮发酵和带皮发酵两种前处理工艺下发酵猕猴桃果酒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GC-IMS和HS-SPME-GC-MS技术联用在猕猴桃果酒样品中共检测出124种挥发性物质,远高于单一技术所定性出的挥发性物质,表明多技术结合可以更为全面系统地表征猕猴桃果酒的风味特征。与去皮发酵相比,带皮发酵得到的猕猴桃果酒酯类和醛类的挥发性物质增加了13种,而酸类和酮类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减少了4种。其中,癸酸乙酯、正辛醛、己酸异戊酯、2-甲基乙基乙酸酯、戊酸乙酯、戊酸丁酯和左旋玫瑰醚的相对含量在带皮发酵的猕猴桃果酒中显著升高(P<0.05),3-辛醇和2,6-二甲基吡啶的相对含量显著降低(P<0.05)。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带皮发酵组的猕猴桃果酒整体评分较高,特征香气突出,且在整体平衡性方面优于去皮发酵组。本研究表明带皮发酵前处理工艺可以提升猕猴桃果酒的风味品质,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猕猴桃果酒发酵工艺的优化和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果酒 带皮发酵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风味组学
下载PDF
电子鼻结合HS-SPME-GC-MS技术解析贵州主产区红酸汤香气成分
14
作者 陆敏 陈菊 +4 位作者 王雪雅 殷勇 孙小静 李文馨 何建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1-236,共6页
利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检测红酸汤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通过测色仪测定红酸汤的颜色参数,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构建模型,研究贵州主产区红酸汤的香气成分构成及差异。基于气味活... 利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检测红酸汤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通过测色仪测定红酸汤的颜色参数,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构建模型,研究贵州主产区红酸汤的香气成分构成及差异。基于气味活度值(OAV)和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筛选关键风味物质(OAV>1)和关键差异风味物质(OAV>1且VIP>1)。结果表明,4种红酸汤样品的L^(*)值、a^(*)值、b^(*)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4种红酸汤样品具有相似的风味轮廓,但其挥发性风味物质有所差异,对硫化物、芳香类化合物电子鼻响应值最高,基于电子鼻响应值的主成分分析(PCA)及线性判别分析(LDA)能够有效区分不同产区红酸汤样品。通过HS-SPME-GC-MS从4种红酸汤样品中共检测出13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3个及以上红酸汤样品共有的香气物质26种。红酸汤样品中筛选出9种关键风味物质和2种关键差异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酸汤 贵州主产区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香气成分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GC-TOFMS技术分析传统干腌腊肉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有机物
15
作者 董亚云 张迎阳 +2 位作者 杨天志 高蕙文 袁荷芳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8,共9页
为全面了解干腌腊肉加工过程中风味品质的变化规律,以原料期、腌制期、发酵前期、发酵后期及成熟期的传统干腌腊肉为研究对象测定理化指标,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 为全面了解干腌腊肉加工过程中风味品质的变化规律,以原料期、腌制期、发酵前期、发酵后期及成熟期的传统干腌腊肉为研究对象测定理化指标,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干腌腊肉加工过程中水分含量持续下降,以不易流动水蒸发为主,并伴随自由水和结合水含量下降;pH值先减小后缓慢增大;整个加工过程中肉样颜色持续变深;干腌腊肉中VOCs主要为醇类、醛类、酯类、烃类及酮类等;3-丁二酮、2-甲基丁醛、庚醛和2-辛烯醛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风味贡献较大;感官风味特征分析发现,干腌腊肉以甜味及水果风味为主;蛋白质降解、脂肪氧化和美拉德反应多途径共同作用,形成干腌腊肉特有的复杂风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腌腊肉 理化性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挥发性有机物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的云南白茶关键香气组分及特征分析
16
作者 武珊珊 杨雪梅 +5 位作者 舒娜 郭雯飞 潘朦 张绪尖 苏建美 马占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6期170-180,共11页
该研究以10个云南大叶种制作的云南白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不同茶树品种的云南白茶样品挥发性风... 该研究以10个云南大叶种制作的云南白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不同茶树品种的云南白茶样品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88种挥发性化合物(10种共有化合物),其中醇类21种、醛类11种、酮类9种、碳氢类29种、酸类5种、酯类7种、其他类6种。不同云南大叶种白茶的挥发性成分含量范围为15.037~113.866μg/g,其中含量最高的为‘景谷大白茶’制样,含量最低的为‘雪芽100号’制样。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结果显示,芳樟醇、大马士酮、芳樟醇氧化物、2-甲基丁醛、苯乙醛、紫罗兰酮等挥发性成分的OAV均大于100,对于云南白茶香气的形成贡献较大。香气特征影响(aroma character impact,ACI)值表明,不同品种云南白茶的芳樟醇与大马士酮的ACI值之和均大于80%,构成云南白茶具有花香及甜香的基本香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白茶 香气 挥发性组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HS-SPME-GC-MS分析钩臀蚁蛉幼虫挥发性成分
17
作者 赵敏 杨于杰 +4 位作者 郭芳芳 赵旭鸽 陈利军 尹健 徐运飞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104,109,共5页
分析了药用昆虫钩臀蚁蛉的挥发性成分,为其药效成分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方法:以钩臀蚁蛉幼虫作为实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挥发性成... 分析了药用昆虫钩臀蚁蛉的挥发性成分,为其药效成分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方法:以钩臀蚁蛉幼虫作为实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挥发性成分的含量。结果:从钩臀蚁蛉中共检出28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出24种,占总峰面积的97.349%,包括烯烃、醇类、酯类、胺类等各类化合物。其中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有间二甲氨基苯甲酸(22.98%)、桉叶油醇(9.971%)、4-萜烯醇(8.004%)、2,4,6-三甲基苯甲酸乙酯(7.926%)、β-石竹烯(7.050%)、左旋龙脑(6.092%)等。结论:钩臀蚁蛉幼虫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挥发性成分,为其药效成分的深入研究和药用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臀蚁蛉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HS-SPME-GC-MS联用分析3种兰花鲜花的香气成分 被引量:26
18
作者 魏丹 李祖光 +4 位作者 徐心怡 聂晶 邓丰涛 向林 孙崇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34-237,共4页
以开花期的活体蕙兰、墨兰和春兰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3种兰花鲜花的花香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主要包括烷烃类、醇类、酮类、酯类、萜烯类、炔烃类及芳香族化合物,结果表明:蕙兰鲜花的主要花香成分为桉油精... 以开花期的活体蕙兰、墨兰和春兰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3种兰花鲜花的花香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主要包括烷烃类、醇类、酮类、酯类、萜烯类、炔烃类及芳香族化合物,结果表明:蕙兰鲜花的主要花香成分为桉油精(14.49%)、(E)-4-己基葵烯-6-炔(8.97%)等;墨兰鲜花的主要花香成分为甲基-异丁子香酚(17.70%)、6-氧代庚酸甲酯(14.16%)等;春兰鲜花的主要花香成分为α-芹子烯(30.05%)、十二烷(14.75%)等,因此,不同种的兰花鲜花在香气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兰花的鉴赏、育种及兰花香气成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 活体 花香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不同季节保靖黄金茶1号工夫红茶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被引量:36
19
作者 黄浩 余鹏辉 +2 位作者 赵熙 钟妮 郑红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8-196,共9页
为研究不同季节湖南保靖黄金茶1号工夫红茶的香气品质特点,以春、夏和秋季保靖黄金茶1号一芽一叶为原料分别加工成工夫红茶样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3个季节工夫红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合感官审评考察不同... 为研究不同季节湖南保靖黄金茶1号工夫红茶的香气品质特点,以春、夏和秋季保靖黄金茶1号一芽一叶为原料分别加工成工夫红茶样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3个季节工夫红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合感官审评考察不同季节对保靖黄金茶1号工夫红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季节工夫红茶香气均以甜香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春茶甜香纯正,夏茶甜香尚高,秋茶甜香带花香,秋茶香气指数最高,香气品质最好,夏、春茶次之,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3个季节工夫红茶样品检出并鉴定到80种香气成分,其中春、夏和秋季红茶样品中分别检测出51、63种和66种香气成分,共有组分40种,主要以醇类、醛类、碳氢化合物、酯类和酮类物质为主;基于不同季节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的含量作主成分分析(拟合参数为R2 X=0.941,Q2=0.825)并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拟合参数为R2 X=0.972,R2 Y=0.994,Q2=0.982)可有效区分春、夏和秋季的工夫红茶样品,不同季节工夫红茶的标志差异性化合物有13种,分别为水杨酸甲酯、苯甲醛、月桂烯、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1-乙基-2-甲酰吡咯、藏红花醛、反-橙叔醇、苯乙烯、2-辛烯-1-醛、反-2-癸烯醛、苯乙醇、反-芳樟醇氧化物(吡喃型)、反-2-壬烯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保靖黄金茶1号 挥发性成分 季节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HS-SPME结合GC-MS法分析鲐鱼肉加热前后挥发性成分变化 被引量:34
20
作者 郑平安 黄健 +3 位作者 孙静 全晶晶 张春丹 苏秀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42-246,共5页
目的:为鲐鱼加工过程中的风味及品质管理提供基础理论数据,探究加热前后挥发性物质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并比较红肉和白肉的挥发性物质。结果:从鲐鱼白肉和红肉及两者加热样品中分别检测出32、41、39... 目的:为鲐鱼加工过程中的风味及品质管理提供基础理论数据,探究加热前后挥发性物质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并比较红肉和白肉的挥发性物质。结果:从鲐鱼白肉和红肉及两者加热样品中分别检测出32、41、39、52种挥发性物质,其中主要以碳氢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为主;其中,碳氢化合物主要赋予鱼肉整体的风味,而羰基化合物对鱼的腥味有重要影响,在白肉及加热样品和红肉及加热样品中分别占23.35%、22.47%、58.65%、33.52%。结论:影响鲐鱼肉挥发性风味的主要有己醛、2-己烯醛、2,4-庚二烯醛、2-辛烯醛、壬醛、2,4-癸二烯醛、3,5-辛二烯-2-酮、1-戊烯-3-醇、1-辛烯-3-醇、2-乙基呋喃、2-戊基呋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 固相微萃取 气质谱联用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