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群认同视域下的iSchools联盟知识结构探测与社群发现
1
作者 胡志伟 裴雷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CSSCI 2024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对iSchools这一学科整合社群的内部体系进行调研,可为国内图书情报学的学科转型提供借鉴。从社群认同理论出发,基于iSchools院校的学者研究兴趣文本,利用LDA主题模型和Louvain社群发现算法探测联盟整体的知识结构,并分析联盟内部的社群... 对iSchools这一学科整合社群的内部体系进行调研,可为国内图书情报学的学科转型提供借鉴。从社群认同理论出发,基于iSchools院校的学者研究兴趣文本,利用LDA主题模型和Louvain社群发现算法探测联盟整体的知识结构,并分析联盟内部的社群分化现状。研究发现,联盟的知识结构可归纳为跨学科前沿、图书情报学、信息技术、人文信息学四个模块,集群分布格局对应多学科信息研究、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信息技术、人文型信息研究四类典型学科建设模式。研究建议国内院校应夯实学科传统根基,塑造学科认同,在学习国外学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群认同 ISCHOOLS 知识结构 社群发现 图书情报学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心智障碍者就业辅导员的职业身份建构——基于情感劳动的视角
2
作者 何欣 姚敏 《残疾人研究》 CSSCI 2024年第6期15-26,共12页
设置残疾人就业辅导员职位是残疾人就业服务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心智障碍者就业辅导员在辅助性就业机构中的服务实践过程同时也是其职业身份建构过程。通过对多家辅助性就业机构的实地调查,基于情感劳动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心智障碍者就... 设置残疾人就业辅导员职位是残疾人就业服务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心智障碍者就业辅导员在辅助性就业机构中的服务实践过程同时也是其职业身份建构过程。通过对多家辅助性就业机构的实地调查,基于情感劳动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心智障碍者就业辅导员这一职业具有工作内容复杂、服务对象多样、高情感投入及职业身份模糊的特点。心智障碍者就业辅导员在劳动过程中面临着多重情感规则,会动态采取“托养照护服务策略”或“就业服务策略”,从而建构“生活照顾者”或“就业促进者”两种身份,不同策略产生的职业身份差异使心智障碍者就业辅导员的情感劳动体验具有复杂性。为了推动心智障碍者就业服务高品质发展,建议政策制定者在厘清就业辅导员的职责与工作规范的同时,加强对就业辅导员的培训和督导支持,以促进其职业身份的明晰和专业化发展;明确辅助性就业机构的职业援助性质,促进不同就业形式的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障碍者 就业辅导员 职业身份 情感劳动
下载PDF
民国留法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与城市书写——以徐仲年文艺作品为例
3
作者 贾铭宇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37-152,共16页
徐仲年作为中法文教交流合作下培养的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既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经验,又受到法国文化启蒙精神的熏陶,形成了汇通中西的学思观。他是里昂中法大学第一批留法学生,在完成知识分子身份建构、实践社会责任的同时,留下了丰富... 徐仲年作为中法文教交流合作下培养的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既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经验,又受到法国文化启蒙精神的熏陶,形成了汇通中西的学思观。他是里昂中法大学第一批留法学生,在完成知识分子身份建构、实践社会责任的同时,留下了丰富的原创作品。不同于参与赴法勤工俭学的社会改革人才,徐仲年作为启蒙知识分子,其作品具备明显的写实主义、自叙传风格以及“双城”书写特点,其文本内容和交往行为体现出他追求社会启蒙和文艺自由的理念,以及他因对异国文化、道德、文艺的高敏感性而始终承受的情感和精神焦虑。徐仲年在法国完成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型,这期间他利用文艺创作和沙龙活动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法兰西文明的启蒙主义价值观培养了他崇尚实干的精神。归国后他继续通过城市书写寄托情感,履行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一方面传播文艺和科技领域的新成果,另一方面批评现代城市文化的荒凉,反对新文艺的功利化。一·二八事变后,徐仲年以写实主义的文艺创作参与抗战文艺动员,以批判性视角记录了上海、重庆等地的城市生活与文化细节。抗战胜利后他投身于上海文化界重建中。徐仲年的城市书写体现出其对现代知识分子群体强烈的身份认同,以及对中法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为观察民国留法知识分子思想世界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法 知识分子 身份认同 城市书写 徐仲年
下载PDF
Cyberattack Ramifications, The Hidden Cost of a Security Breach
4
作者 Meysam Tahmasebi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2024年第2期87-105,共19页
In this in-depth exploration, I delve into the complex implications and costs of cybersecurity breaches. Venturing beyond just the immediate repercussions, the research unearths both the overt and concealed long-term ... In this in-depth exploration, I delve into the complex implications and costs of cybersecurity breaches. Venturing beyond just the immediate repercussions, the research unearths both the overt and concealed long-term consequences that businesses encounter. This study integrates findings from various research, including quantitative reports, drawing upon real-world incidents faced by both small and large enterprises. This investigation emphasizes the profound intangible costs, such as trade name devaluation and potential damage to brand reputation, which can persist long after the breach. By collating insights from industry experts and a myriad of research, the study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on the profound, multi-dimensional impacts of cybersecurity incidents. The overarching aim is to underscore the often-underestimated scope and depth of these breaches, emphasizing the entire timeline post-incident and the urgent need for fortified preventative and reactive measures in the digital dom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Business Continuity Case Studies Copyright Cost-Benefit Analysis Credit Rating Cyberwarfare Cybersecurity Breaches Data Breaches Denial Of Service (DOS) Devaluation Of Trade Name Disaster Recovery 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DDOS) identity Theft Increased Cost to Raise Debt Insurance Premium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al Disruption Patent Post-Breach Customer Protection Recovery Point Objective (RPO) Recovery Time Objective (RTO) Regulatory Compliance Risk Assessment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Stuxnet Trade Secret
下载PDF
回到“健康的教育” 被引量:2
5
作者 曹兴戈 《现代教育论丛》 2009年第6期2-5,共4页
提倡'健康的教育'便是提倡'正常的教育'。当下的教育是有'教'而无'育'的教育,是见物不见人的'数字化'的教育,是只要分数不要社会公义的缺'德'的教育,是追求产业化的教育。
关键词 健康的教育 残缺的教育 “数字化”的教育 缺“德”的教育 产业化的 教育
下载PDF
安徽省高新技术人才需求的灰预测及灰色关联度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洪涛 朱卫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2-225,共4页
文章首先应用灰色等维递补动态模型对安徽省高新技术人才未来几年的需求量进行了预测;然后对各类高新技术人才与安徽省GDP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预测结果和灰色关联分析,提出了对安徽省高新技术人才优化的思想,并证明了以上分析... 文章首先应用灰色等维递补动态模型对安徽省高新技术人才未来几年的需求量进行了预测;然后对各类高新技术人才与安徽省GDP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预测结果和灰色关联分析,提出了对安徽省高新技术人才优化的思想,并证明了以上分析基本符合安徽省高新技术人才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维递补灰色动态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 高新技术人才
下载PDF
媒介权力与媒介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旭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3,共7页
媒介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强势话语并构成了"话语霸权",媒介异化的现象时有出现。媒介知识分子是媒介时代知识分子适应时代、主动同媒介相结合的产物,他们积极介入传媒,拓宽了自己的活动空间,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但是媒介拥有的&q... 媒介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强势话语并构成了"话语霸权",媒介异化的现象时有出现。媒介知识分子是媒介时代知识分子适应时代、主动同媒介相结合的产物,他们积极介入传媒,拓宽了自己的活动空间,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但是媒介拥有的"话语霸权"极有可能将知识分子最宝贵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意识侵吞掉,所以,知识分子在建构自己的身份认同时,既不应该拒斥媒介,又要谨防被媒介所操控,以免丧失自己理性、独立的思考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权力 媒介知识分子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促进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文化认同的政策机制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华 姚舜禹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48,共9页
小微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知、认同及行为水准决定着知识产权相关市场秩序的优劣。我国近年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小微企业成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人的主要构成部分,反思该现象背后的特定社会文化因素,关注小微企业不同于创新主体的利益立场... 小微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知、认同及行为水准决定着知识产权相关市场秩序的优劣。我国近年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小微企业成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人的主要构成部分,反思该现象背后的特定社会文化因素,关注小微企业不同于创新主体的利益立场及诉求,是知识产权文化政策调适不可忽视的方面。新时期我国知识产权文化政策机制的优化,应采用消减文化冲突的执法方式,倡导合作共赢、实施权利体验、构建服务平台,才能实现小微企业从对知识产权的规范性法律认知到用法性法律认同的跨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文化 小微企业 文化认同 政策机制
下载PDF
侠之想像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金庸小说的社会学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春时 彭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33-139,共7页
武侠想像是对现代性焦虑作出的反应。随着现代性的发生,传统社会的解体,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和身份认同危机,一部分人通过文学之侠的想像,来回应现代性和寻找身份认同。在现代性条件下,金庸武侠小说通过对侠的现代阐释和想... 武侠想像是对现代性焦虑作出的反应。随着现代性的发生,传统社会的解体,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和身份认同危机,一部分人通过文学之侠的想像,来回应现代性和寻找身份认同。在现代性条件下,金庸武侠小说通过对侠的现代阐释和想像,使自身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呈现出并不寻常的意义:金庸武侠小说由对江湖世界的美化转向对江湖黑暗的批判,表现出现代知识分子社会认同的解构;由对民族大义的歌颂转向对民族主义的破除,表现出对现代政治认同的超越;由对武林义气的肯定转向否定,批判江湖文化,表现出对传统文化认同的超越。金庸的现代武侠小说最终完成了对传统社会认同(江湖世界)、国家(民族主义)、文化(武林义气)的超越和解构。金庸小说的侠之想像是现代性条件下中国知识分子以虚构的方式解决身份认同危机,追寻自我认同的一种文化形式,在更深的层次上,它是一种对抗“存在被遗忘”的拯救性力量,一种想像性的自救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像 中国知识分子 身份认同 金庸小说
下载PDF
“革命”话语与中国知识分子“身份”的塑造——毛泽东“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思想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瑞兰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13,共4页
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特别是知识分子"大众化"运动的兴起,知识分子面临着身份的困境和危机。作为一种政治应对措施,毛泽东"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思想是以阶级分析为基础的革命话语,以其强大的实践与建构功能,对中... 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特别是知识分子"大众化"运动的兴起,知识分子面临着身份的困境和危机。作为一种政治应对措施,毛泽东"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思想是以阶级分析为基础的革命话语,以其强大的实践与建构功能,对中国知识分子"身份"进行重塑。"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相结合",曾经是20世纪中国最响亮的口号之一,并成为占绝对支配地位的社会观念,尽管如此,知识分子的"身份"困境并没有得到最终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话语 中国知识分子 工农 身份
下载PDF
民国北京知识分子的收藏生活与身份认同(1912-1937)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晓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0-70,共11页
文化收藏是不同时代知识分子的共同爱好,民国北京知识分子虽然经历了从传统文人到现代学人的转型,但他们对文化收藏仍怀有极大热情。知识分子通过对琉璃厂书市的书写和寻访,在北京这座文化古城强化着对知识人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他... 文化收藏是不同时代知识分子的共同爱好,民国北京知识分子虽然经历了从传统文人到现代学人的转型,但他们对文化收藏仍怀有极大热情。知识分子通过对琉璃厂书市的书写和寻访,在北京这座文化古城强化着对知识人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他们在搜寻旧书与古物的过程中,既感受着与传统文人相通的生活意趣,又创造着属于现代学人的人生价值;既体会到身为读书人的优越感,又不得不面对政治经济地位下降带来的挫败感。民国时期北京知识分子的收藏活动及在活动中的复杂感受,反映了身处“过渡时代”的知识分子从旧文化中寻找和创造现实生活的意义,强化身份认同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北京 知识分子 收藏生活 身份认同
下载PDF
抒写"海归派"知识分子的发轫之作——论赛珍珠的长篇小说《同胞》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英剑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9-65,共7页
赛珍珠的长篇小说《同胞》是她全面描写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其抒写"海归派"知识分子的发轫之作。在《同胞》中,赛珍珠再现了两类中国知识分子———理论家和实践主义者———当面临抉择之时,是如何在各自的人生道... 赛珍珠的长篇小说《同胞》是她全面描写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其抒写"海归派"知识分子的发轫之作。在《同胞》中,赛珍珠再现了两类中国知识分子———理论家和实践主义者———当面临抉择之时,是如何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寻找自己的根源和归属感的。另外,《同胞》也是最早对待美国华裔经历的文学作品之一。《同胞》再一次证明了赛珍珠文学作品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同胞》 '海归派'知识分子 归属感
下载PDF
清末满人知识分子的民族认同思想——以《大同报》为中心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卓恩 孙会修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23,共7页
建立民族国家是晚清政学两界的普遍追求,汉族革命派、立宪派,满人知识分子和其他族群知识分子,甚至清廷,都加入其中。满人知识分子创办了《大同报》表达自己的民族认同见解。由于其身分角色的特殊性,他们不认同汉人革命派的"排满&q... 建立民族国家是晚清政学两界的普遍追求,汉族革命派、立宪派,满人知识分子和其他族群知识分子,甚至清廷,都加入其中。满人知识分子创办了《大同报》表达自己的民族认同见解。由于其身分角色的特殊性,他们不认同汉人革命派的"排满"主张,也不完全同于汉人立宪派和满清朝廷的民族认同论述,提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些看法,主张各族同源,满汉问题是政治问题非种族问题,撤销八旗制度统合各族建立大国民国家。其中有些是对其他派别的借鉴和吸收,有些是对其他派别观点的有益补充。清廷培养满人知识分子本寄传承政权之厚望,但新的知识结构使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并非完全和政府站在一边,有的甚至走向反对专制政府,为清政府始料未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满人知识分子 民族认同 《大同报》
下载PDF
性别、家庭与国家——从近代教会女子大学看基督教女知识分子群体的融合与冲突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峰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8-148,159,共12页
本文据中国两所基督教女子大学的档案史料,探讨近代基督教妇女群体内的融合与冲突。在以往研究中,女教徒常被想象为一个高度同质、彼此融合的社会群体。然而,这一群体内、外存在着文化、国别、种族的重大差异,由此性别、家庭、国家认同... 本文据中国两所基督教女子大学的档案史料,探讨近代基督教妇女群体内的融合与冲突。在以往研究中,女教徒常被想象为一个高度同质、彼此融合的社会群体。然而,这一群体内、外存在着文化、国别、种族的重大差异,由此性别、家庭、国家认同上呈现既融合又冲突的特点。此种融合与冲突并置的特性,在近代教会女子大学内中西方基督教女知识分子之间关系的建构中呈现得较为明显。因此,本文尝试从社会史的角度,以教会女子大学为个案,重构近代基督教女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讨论其在性别认同与家国传统等问题上的融合与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女知识分子 性别认同 家国传统
下载PDF
大学教师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理性透视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志林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20,共5页
知识分子身份意识是指在身份定位上具有知识分子角色的自我认知,即对自己的角色行为、角色使命、角色追求和角色生存方式等具有知识分子的自我体认。大学教师具有知识分子的外在形态和成为知识分子的无限可能性。但是,大学教师在教学中... 知识分子身份意识是指在身份定位上具有知识分子角色的自我认知,即对自己的角色行为、角色使命、角色追求和角色生存方式等具有知识分子的自我体认。大学教师具有知识分子的外在形态和成为知识分子的无限可能性。但是,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实然表现与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价值旨趣是根本悖离的,而根源就在于大学教师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缺失。为此,应该通过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建构"课堂共同体"、提升理性批判意识等策略,唤醒大学教师的知识分子身份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身份意识
下载PDF
教育知识分子的文化批判与文化认同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飞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12,共5页
教育知识分子是站在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立场上来批判、反思教育现实的一群知识人。在传承儒家文化、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教育知识分子肩负着文化批判与文化认同的使命。教育知识分子的文化批判可以大致分为外在式的批判、批判主义的批... 教育知识分子是站在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立场上来批判、反思教育现实的一群知识人。在传承儒家文化、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教育知识分子肩负着文化批判与文化认同的使命。教育知识分子的文化批判可以大致分为外在式的批判、批判主义的批判和批判理性的批判三种类型。不同的批判类型将导致不同的文化效果。为了在教育领域中形成对传统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理性认同,教育知识分子应避免外在式的批判和批判主义的批判,从而在批判理性的批判的基础上形成深度的文化认同,最终实现对于文化传统的有效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知识分子 儒家文化 文化批判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斯文”及其当代危机 被引量:1
17
作者 聂保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9-135,共7页
本文追溯了"斯文"及其载体在古代中国的大致形态与作用,认为它们是一统帝国存续与繁荣的基础。进而结合后现代情境中的人及文化的若干特质,分析"斯文"在当代面临的危机,并从文化与价值认同角度略论其如何重光。
关键词 斯文 知识人 危机 认同
下载PDF
旅行书写与清末民初知识女性的身份认同——以《妇女时报》女性游记为中心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朋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45-51,95,共7页
救亡图存近代语境下,晚清知识女性开始涉足诸如游记、政论等原为男性把持的文学类别。《妇女时报》倡导女性"游历",并为女性游记提供言说平台,这在中国女报史上实为首次。细读这些女性游记文本,可见其蕴含的生活史和思想史双... 救亡图存近代语境下,晚清知识女性开始涉足诸如游记、政论等原为男性把持的文学类别。《妇女时报》倡导女性"游历",并为女性游记提供言说平台,这在中国女报史上实为首次。细读这些女性游记文本,可见其蕴含的生活史和思想史双重价值:就旅行方式而言,知识女性已由传统社会随夫随父宦游转变为以求学、求职、休闲度假等为目的的"独自"旅行;更为重要的,旅行书写是在媒介叙事的公共属性之外,开创了一个具有私人色彩的言说空间,而知识女性在旅行叙事中所刻意彰显的民族国家意识、现代知识、文明、卫生的自我身份,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近代政治文化对女性日常生活及私人叙事的深度嵌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行书写 《妇女时报》 知识女性 身份认同
下载PDF
茶社、酒楼与咖啡馆: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的休闲生活(1927—1937)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悦晗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15-122,共8页
引入"集体空间"概念,透过茶社、酒楼与咖啡馆三个主要的城市休闲消费场所,考察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如何通过休闲生活获得身份认同,建构社会关系网络。研究发现,这些城市休闲消费场所具有的"非日常性"餐饮消费功能... 引入"集体空间"概念,透过茶社、酒楼与咖啡馆三个主要的城市休闲消费场所,考察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如何通过休闲生活获得身份认同,建构社会关系网络。研究发现,这些城市休闲消费场所具有的"非日常性"餐饮消费功能被淡化,其作为一个构建社会关系网络的空间场所的功能逐渐凸显。一方面它们已经成为知识分子内部不同亚群体的聚会场所从而不但具有半私密化特性,甚至具有了与某个群体相联结的象征意味;另一方面这些空间场所又因其为公共营业场所而具有开放性,使得不同知识群体都可将其作为活动据点。上海知识群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占据、争夺、表述城市公共空间,使其兼具公共性与私密性的二重特点,建构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得群体身份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空间 关系网络 上海 知识群体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基于学校空间视域的乡村教师发展困境探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颖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5期47-50,共4页
乡村教师承载着空间和群体的双重属性。为了促进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以学校空间作为研究切入点具有可行性。乡村教师发展面临着社会地位低、知识储备适配性差、自我认同度低等现实困境,究其根源,主要表现为乡村学校空间与智力资本... 乡村教师承载着空间和群体的双重属性。为了促进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以学校空间作为研究切入点具有可行性。乡村教师发展面临着社会地位低、知识储备适配性差、自我认同度低等现实困境,究其根源,主要表现为乡村学校空间与智力资本、教学互动、自我认同等方面的联系。基于理性判断与现实可能的双重原则,为了提供建设性的社会空间,可对乡村学校空间特质进行理性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和制度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空间 乡村教师发展 岗位吸引力 智力资本 教学互动 自我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