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arts and Minds
1
作者 Yu Nan 《ChinAfrica》 2015年第12期60-61,共2页
PROFESSIONAL ballerina Yu Chuanya sets high standards for herself. After a recent long haul flight from Beijing to Johannesburg, the 25-year-old went straight into intensive rehearsals soon after landing, ignoring the... PROFESSIONAL ballerina Yu Chuanya sets high standards for herself. After a recent long haul flight from Beijing to Johannesburg, the 25-year-old went straight into intensive rehearsals soon after landing, ignoring the effects of jet lag in pursuit of her craft. What drove her passion was the unique collaboration on the ballet classic Swan Lake, iointly presented by Joburg Ballet of South Africa and Liaoning Ballet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rts and minds
下载PDF
象性合参论远志效用特色与优势 被引量:1
2
作者 秦林 彭欣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采用药性与法象理论合参方法,融合现代药理与临床认识,阐释远志双调心神的作用机制,为远志治疗难治性病证提供药学与临床依据。研究发现,远志的特殊药象是其宁心安神功效的药材学基础,结合其“辛烈开窍”的性能特点,采用象性合参的方法... 采用药性与法象理论合参方法,融合现代药理与临床认识,阐释远志双调心神的作用机制,为远志治疗难治性病证提供药学与临床依据。研究发现,远志的特殊药象是其宁心安神功效的药材学基础,结合其“辛烈开窍”的性能特点,采用象性合参的方法,不仅有助于理解远志双调心神的特殊功效及其“安神不闭窍,开窍不动神”的药效特点,而且对认识用其治心神疾患、睡眠紊乱以及惊风、中风、癫痫等病证的作用优势,也提供了“象思维”的路径。象性合参还可揭示远志交通心肾的作用机制,并与其双调心神作用结合,拓展治疗心神失常之应用范围。因此,运用象性合参阐释远志的多重药理效用,是探析其治疗疑难杂病机制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 法象药理 象性合参 安神开窍 双调心神 交通心肾
下载PDF
基于情绪ABC理论的正念训练对PCI患者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晓慧 王晓华 +1 位作者 张奇 谷文婷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423-1426,143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情绪ABC理论的正念干预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收治的8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基于情绪ABC理论的正念干预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收治的8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情绪ABC理论的正念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评价患者的心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6 MWD)]、睡眠[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制自评量表(SDS)]、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6MWD、PSQI评分、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和6个月后,试验组6MWD、PSQI、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2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情绪ABC理论的正念训练可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负性情绪,提升心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ABC理论 正念训练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王阳明心学的澄明、贯通与夯实——论薛侃在学术上对王阳明心学的独特贡献
4
作者 李承贵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8-189,208,共13页
薛侃是王阳明的大弟子,但学界较少关注薛侃在学术上对王阳明心学的贡献。基于对薛侃相关文献的考察和分析可知,薛侃在学术上对阳明心学作出了独特贡献。首先表现在继承王阳明心学的基本观念上,如在良知即先天判断、“万物一体”基础的... 薛侃是王阳明的大弟子,但学界较少关注薛侃在学术上对王阳明心学的贡献。基于对薛侃相关文献的考察和分析可知,薛侃在学术上对阳明心学作出了独特贡献。首先表现在继承王阳明心学的基本观念上,如在良知即先天判断、“万物一体”基础的论证等方面;其次表现在对王阳明心学的某些核心观念的分辨和明晰上,如在“良知作为主人翁的资格”、“知行合一”的两种形式、“万物一体”的关怀与境界旨趣等方面;再次表现在创造性地发展、夯实阳明心学的内涵上,如对“致良知”的“致”之思想意识层面的强调、对“知行合一”之本体性论证、对“见在”即本体与工夫的统一之界定等方面;最后表现在对王阳明心学四大基本观念的贯通上,如以“见在”为枢纽,对“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万物一体”四个基本观念进行贯通,言简意丰地阐述了四者复杂而有机的关系,认为“心”或良知是“万物一体”之基础,“万物一体”也是“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基础,而做到了“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也就实现了“万物一体”,从而将王阳明心学体系脉络更为深刻、更为生动地呈现出来。薛侃在学术上对王阳明心学所作出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侃 王阳明心学 澄明 贯通 夯实
下载PDF
杨简《慈湖春秋解》的宋学旨趣
5
作者 朱汉民 鲁晓聪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5,F0002,共9页
杨简的《慈湖春秋解》具有鲜明的心学印记,其内容、解经方式以及思想内涵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宋学旨趣。杨简认同并高扬《春秋》宋学中的尊王共识,力倡“王命至上”,并通过对“君位继承”和“征讨侵伐”事件的讨论来表达自己对帝王的尊崇... 杨简的《慈湖春秋解》具有鲜明的心学印记,其内容、解经方式以及思想内涵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宋学旨趣。杨简认同并高扬《春秋》宋学中的尊王共识,力倡“王命至上”,并通过对“君位继承”和“征讨侵伐”事件的讨论来表达自己对帝王的尊崇以及对王权的维护。同时,杨简认为以尊王为代表的众“道”具足于《春秋》,故他视《春秋》为明“道”之书,并揭示其“是非不相掩”的特点。在挖掘《春秋》之“道”时,杨简采取“以心释《春秋》”的方式创通经义,不但对三传及历代研治《春秋》之人皆有评判取舍,而且他摆脱“理”的约束,径以“心”为评判是非之标准。《慈湖春秋解》作为宋学中心学一派鲜有的《春秋》经解著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学一派的《春秋》诠释取向和《春秋》宋学的时代特色,在宋代《春秋》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慈湖春秋解》 宋学 以心解经
下载PDF
全国名中医王檀从“心神失控”论治肺癌经验
6
作者 胡少丹 徐雁南 +1 位作者 陈梦竹 仕丽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9期1020-1023,共4页
介绍王檀治疗肺癌临证经验。王檀认为“异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提出“肺异生物”中医病名,病机关键为“心神失控、肺气不足、相火司令”,治疗基本原则为“养心调神、补益肺气、制约肝火”,形成纠正“异生状态”、改善“异生环境... 介绍王檀治疗肺癌临证经验。王檀认为“异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提出“肺异生物”中医病名,病机关键为“心神失控、肺气不足、相火司令”,治疗基本原则为“养心调神、补益肺气、制约肝火”,形成纠正“异生状态”、改善“异生环境”和削减“异生物生长”三位一体的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生 心神 君相关系 名中医经验 用药规律
下载PD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use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for evaluating autonomic nervous function in mind-body research
7
作者 Shin Lin Zhong-Yuan Shen Timothy Ross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年第2期84-90,共7页
关键词 heart rate variability 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 AUTONOMIC nervous function mind body RESEARCH
下载PDF
统战工作的元问题与底层逻辑
8
作者 姚俭建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8-107,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心与统战工作关系的重要论述深刻阐发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定兴衰”的铁律,揭示了统战工作的元问题、底层逻辑及其本质要求。其中,一致性与多样性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演进建构起了统战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心与统战工作关系的重要论述深刻阐发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定兴衰”的铁律,揭示了统战工作的元问题、底层逻辑及其本质要求。其中,一致性与多样性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演进建构起了统战工作底层逻辑;基于建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大团结大联合则体现了统战工作底层逻辑的本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战工作 底层逻辑 大团结大联合 人心政治
下载PDF
疏肝解郁、清心宁神法在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中的应用
9
作者 潘文超 赵蓓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6期23-25,共3页
目的分析在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中应用疏肝解郁、清心宁神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36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者患者... 目的分析在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中应用疏肝解郁、清心宁神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36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者患者采取疏肝解郁、清心宁神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遵医用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解郁、清心宁神法在心脏神经官能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解郁 清心宁神法 心脏神经官能症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从胆分型论治情志病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易俊 孙永康 +5 位作者 徐方飚 宋研博 刘文博 姜爽 廖豪豪 王新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9-314,共6页
总结名老中医王新志教授从胆论治情志病的独特观点和经验运用。根据胆的中医学生理功能和特性,提出“心神-胆-脏腑”轴主导情志的产生和变化,认为胆失决断是情志病的关键病机。倡导临证从胆分型论治,根据临床表现将情志病分为胆气不升... 总结名老中医王新志教授从胆论治情志病的独特观点和经验运用。根据胆的中医学生理功能和特性,提出“心神-胆-脏腑”轴主导情志的产生和变化,认为胆失决断是情志病的关键病机。倡导临证从胆分型论治,根据临床表现将情志病分为胆气不升型、少阳不利型、胆实热盛型、胆怯不足型和心胆失决型;以调整心、脾、肝、胆、肾等脏腑功能为基本原则,运用补脾益肾、升提胆气、和解少阳、清泄胆热、温阳益气、重镇安神及化痰逐瘀等治法,强调心胆共治、肝胆同调,使得心神安位、胆复决断、情志和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病 胆主决断 “心神-胆-脏腑”轴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形神同调”理论辨治持续性房颤 被引量:2
11
作者 艾克热木·艾尔肯 钮岳岳 +3 位作者 李红萍 李明昊 李琳轩 冯玲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4期523-526,531,共5页
房颤作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持续性房颤可由阵发性房颤发展而来,随着病情加重可进展为永久性房颤,在临床中治疗难度较大,治疗后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房颤在中医学中属于“心悸”“怔忡”的范畴,其病机以形神失调为核... 房颤作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持续性房颤可由阵发性房颤发展而来,随着病情加重可进展为永久性房颤,在临床中治疗难度较大,治疗后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房颤在中医学中属于“心悸”“怔忡”的范畴,其病机以形神失调为核心,心主血脉与神明,血脉为形之所用,神明为神之所用,形神共调合一,则可形与神俱。感受外邪、情志异常、久病体虚等因素均可致“神病”与“形病”,二者可同时出现,亦可相互转化。持续性房颤的治疗宜形神同调,治形则神安,安神则形全,虚者补之,实邪者祛之,神机失调则安之,治形与安神并重,脉通神清,心悸自止。以“形神同调”理论为切入点,探讨其在治疗持续性房颤中的运用,以期提供临床诊疗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房颤 形神同调 脉神同调 心主神明 心主血脉
下载PDF
从“心合小肠”理论探析阿尔茨海默病证治
12
作者 邱华安 刘侃 +6 位作者 盛望 王小菊 曾阳 李宇翔 何飘 朴美虹 胡国恒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本文从“心合小肠”理论出发,结合临床实践辨证论治,提出阿尔茨海默病病机为心与小肠功能失调,营卫郁滞于下,上气不足,同时痰瘀内生,阻塞脑络,髓海失养,神机失用;同时提出“调腑行气、养心安神、豁痰化瘀、多脏调燮”的辨治思路,以经验... 本文从“心合小肠”理论出发,结合临床实践辨证论治,提出阿尔茨海默病病机为心与小肠功能失调,营卫郁滞于下,上气不足,同时痰瘀内生,阻塞脑络,髓海失养,神机失用;同时提出“调腑行气、养心安神、豁痰化瘀、多脏调燮”的辨治思路,以经验方安心助神饮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心主神志 泌清别浊 受盛化物
下载PDF
正念减压疗法在支架植入术治疗晚期肝癌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田书亚 王瑞涛 余阳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3期1448-1450,1469,共4页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MBSR)在支架植入术治疗晚期肝癌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90例晚期肝癌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MBSR组(n=42),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MBSR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MBSR...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MBSR)在支架植入术治疗晚期肝癌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90例晚期肝癌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MBSR组(n=42),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MBSR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MBSR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生活质量[肝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LDQOL)]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PB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MBSR组患者SPB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LDQOL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MBSR组患者LDQOL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MBSR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BSR应用于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晚期肝癌合并冠心病患者,可降低自我感受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减压疗法 晚期肝癌 冠心病 支架植入术 自我感受负担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国心画理论与川端康成的文学理念——从写心、适意到求品
14
作者 周阅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中国自宋以降,在苏轼等精英知识分子的自觉引领下,形成了心画(文人画)传统。这也正是川端康成热爱中国宋元美术的重要原因。在“达吾心”“适吾意”以及诗画结合的精神品格等方面,川端康成的文学理念与中国文人画家的艺术追求十分契合... 中国自宋以降,在苏轼等精英知识分子的自觉引领下,形成了心画(文人画)传统。这也正是川端康成热爱中国宋元美术的重要原因。在“达吾心”“适吾意”以及诗画结合的精神品格等方面,川端康成的文学理念与中国文人画家的艺术追求十分契合。首先,心画理论强调人情味和抒情性,这是宋代文人画家们在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作为士大夫群体的艺术担当之后,着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而川端康成也认为绘画不仅可以写形状物,更可以表达人的潜在的精神世界,这一艺术观念在其《梦》《阵雨》等小说中均有明显体现。川端康成在大量作品中所描写的绘画都是一种“心画”,它们并不是静止的物体,而是精神的流动。其次,中国宋元时代文人向绘画领域的主动渗透和理论引领,带来了绘画“适吾意”的思潮,使得绘画得以抒“胸中盘郁”。在这一点上,川端的文学创作理念与中国文人画家的主张完全相通,因此也使得其小说中的绘画作品具有了内涵的无限性和解读的丰富性。第三,宋代带有精英阶层之精神自觉的文人对绘画提出指导性的艺术理论,在诗画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品格。这种绘画理论也伴随中国绘画传入日本的第二次浪潮而东传,这恰值川端康成人生的前三十年,对他的文学道路产生了潜在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心画理论不仅对日本文人画的形成,而且对日本近现代文学都产生了跨文化、跨学科的影响。从川端康成文学的个案可以看到,渗透于域外的中国画论,作为艺术理论的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样态。这一越境的文化传播现象,还有很多极具学术价值的课题值得挖掘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画 苏轼 川端康成 写心 适意 求品
下载PDF
动手、动脑与动心:论教学交互的具身转向与学习的三重境界
15
作者 王美倩 郑旭东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9-75,共7页
受经典认知科学影响,以抽象符号为中介的离身交互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导致学习者左脑思维得到了良好塑造但右脑思维发展受限。具身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学交互向以身体信号为中介的具身交互转变和培育学习者的全脑思... 受经典认知科学影响,以抽象符号为中介的离身交互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导致学习者左脑思维得到了良好塑造但右脑思维发展受限。具身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学交互向以身体信号为中介的具身交互转变和培育学习者的全脑思维奠定了基础。学习是一个从动手到动脑再到动心的过程。从具身交互的视角来看,动手主要表现为人与技术具身关系支持的在场互动,动脑主要表现为“感觉—运动”特异性模拟支持的隐喻互动,而动心则体现在手脑并用支持的认知与实践的持续对话。动手与动脑的交织造就了“会思考的手”与“能动手的脑”,而要想使学习走向动心,则必须让学习者在动手与动脑的协调转化中体验到创作之妙、学习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交互 离身交互 具身交互 动手 动脑 动心
下载PDF
“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的科学内涵探析:从冠心病与认知功能障碍关联的角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章欣 程炜 +2 位作者 潘熠 蔡芸 谭爱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2期193-198,共6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和认知功能障碍之间存在关联。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是心的两大主要生理功能,从冠心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中医学对这两类疾病病因病机的解析,共同危险因素、病理联系以及中医... 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和认知功能障碍之间存在关联。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是心的两大主要生理功能,从冠心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中医学对这两类疾病病因病机的解析,共同危险因素、病理联系以及中医学对心、脑的认识入手,对深刻理解中医学心的生理功能,阐释“心主血脉”与“心主神明”的科学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主血脉 心主神明 冠心病 认知功能障碍 科学内涵
下载PDF
陈意教授“以和统之”理论治疗不寐临床经验探讨
17
作者 徐山春 钟滢 +1 位作者 章源 陈意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31-1135,共5页
[目的]总结陈意教授“以和统之”理论指导下治疗不寐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师承学习、整理归纳相关文献及陈意教授的论述与案例,详细阐述对不寐病因病机的认识,探讨基于“以和统之”理论的独特辨治思路和经验,并举以医案验证。[结果]... [目的]总结陈意教授“以和统之”理论指导下治疗不寐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师承学习、整理归纳相关文献及陈意教授的论述与案例,详细阐述对不寐病因病机的认识,探讨基于“以和统之”理论的独特辨治思路和经验,并举以医案验证。[结果]陈意教授认为不寐的发生是由于脏腑阴阳失衡、气血失和,提出以和法统摄八法,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并强调养、疏、清、宁,形成了独特的安神助眠治疗特色。所附医案为值绝经前后的不寐患者,以阴阳失衡、阴不敛阳而致阴虚火旺为主病机,予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治法,进一步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致中和”、人安寐。[结论]陈意教授以“以和统之”理论治疗不寐,疗效显著,值得学习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以和统之 治肝拟童 阴平阳秘 阴虚火旺 宁心安神 陈意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周秦之际天命观的多重内涵及其演变
18
作者 谢乃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4,179,180,共15页
周秦之际天命观具有鬼神之天命、规律之天命和心性之天命等多重内涵。西周时期天命观是一种以鬼神之天命为核心内涵同时侧重于国家治理层面的天命观,但也含有后世规律之天命和心性之天命等天命观念之因子。在西周天命观的基础上,春秋战... 周秦之际天命观具有鬼神之天命、规律之天命和心性之天命等多重内涵。西周时期天命观是一种以鬼神之天命为核心内涵同时侧重于国家治理层面的天命观,但也含有后世规律之天命和心性之天命等天命观念之因子。在西周天命观的基础上,春秋战国时期鬼神之天命在国家宗教领域仍广有影响,但随着东周权力结构由王政走向霸政进而再度走向统一,社会思想领域里规律之天命、心性之天命则日益发展成主流。不惟如此,东周诸子还对上古天命观多重内涵进行了哲理化的理论建构,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秦之际 天命观 鬼神 规律 心性
下载PDF
王暴魁教授辨治失眠临证经验浅析
19
作者 周盈 王健 +1 位作者 宋子威 张顺美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026-1029,共4页
王暴魁教授认为失眠的直接病机为心神不安,与脏腑营卫气血亏虚,五脏无以藏神,卫气无以入营密不可分。年老久病体虚之人还可责之阳虚阴格。而脏腑虚衰、情志不遂、饮食不宜等因素导致痰湿、湿热、肝火、气滞、食积等邪客于脏腑间,阻滞卫... 王暴魁教授认为失眠的直接病机为心神不安,与脏腑营卫气血亏虚,五脏无以藏神,卫气无以入营密不可分。年老久病体虚之人还可责之阳虚阴格。而脏腑虚衰、情志不遂、饮食不宜等因素导致痰湿、湿热、肝火、气滞、食积等邪客于脏腑间,阻滞卫气出入阴阳之道,从而导致失眠。结合临证实践经验,王暴魁教授以补五脏、宁心神、调阴阳为要,不忘逐客邪,通阴阳,使阴阳既济,互根互用,寤寐得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不寐 调和阴阳 宁心安神 王暴魁 临证经验
下载PDF
明儒郝敬的《仪礼》学研究
20
作者 江鎏渤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32-38,共7页
明儒郝敬对《仪礼》的诠释实有反思明清礼学转型这一课题的重要意义。立足“灵境独照”的诠释范式,郝敬表达他对旧有学术典范的质疑,就三礼关系、礼理关系提出新看法,反映明人治礼的怀疑精神。为回应心学末流纵情恣欲的礼学观,郝敬以经... 明儒郝敬对《仪礼》的诠释实有反思明清礼学转型这一课题的重要意义。立足“灵境独照”的诠释范式,郝敬表达他对旧有学术典范的质疑,就三礼关系、礼理关系提出新看法,反映明人治礼的怀疑精神。为回应心学末流纵情恣欲的礼学观,郝敬以经学为基础彰显情与礼的关系,显豁圣人因情治礼的理念,为学术发展指明实学方向。“礼义”为郝敬阐发礼学精神的重要支点。通过“礼由义起”的思考模式,郝氏反思《仪礼》文本存在拘泥礼目、详略不当等问题。郝敬诠释《仪礼》呈现出心学与礼学的交涉,着力规划礼学发展的方向,构建出明清礼学转型的另一种叙事,反映出明清学术丰富的思想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郝敬 《仪礼节解》 心学 礼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