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心电图联合心率变异参数定量在诊断心电图ST-T改变中的价值
1
作者 李琴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6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联合心率变异参数在诊断心电图ST-T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3年4月于陕西省森林工业职工医院接受体格检查的170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入组研究对象均开展心电图检查,按照其检测结果是否存在ST-T改变分...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联合心率变异参数在诊断心电图ST-T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3年4月于陕西省森林工业职工医院接受体格检查的170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入组研究对象均开展心电图检查,按照其检测结果是否存在ST-T改变分为研究组(n=85,存在心电图ST-T改变)和对照组(n=85,无心电图ST-T改变),分别对两组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测,记录其心率变异性中定量参数相邻NN间期差值>50 ms研究对象所占的百分比(PNN50)、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所有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SDNN)后进行比较,通过绘制ROC曲线的方式判断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定量参数以及联合检测对心电图ST-T诊断的价值。结果研究组动态心电图中的室上早及室上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指标室上早和室上速对心电图ST-T改变的诊断AUC分别为0.873、0.856,诊断灵敏度为81.18%,特异度为76.65%,提示数据的一致性良好;研究组心率变异参数中的SDNN、RMSSD以及PNN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异参数SDNN、RMSSD以及PNN50对心电图ST-T改变的诊断AUC分别为0.845、0.622、0.799,诊断灵敏度为83.53%、61.18%、74.12%,特异度为81.18%、52.95%、70.59%,提示SDNN、PNN50对心电图ST-T改变的诊断的一致性良好,而RMSSD有较低的一致性;采用串联方式,计算显示,动态心电图联合心率变异参数对心电图ST-T改变诊断的一致性为95.88%,灵敏度为98.82%,特异度为92.94%。结论心电图ST-T改变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参数及心率变异参数均会出现明显改变,将上述定量参数应用于心电图ST-T改变诊断中存在较好的临床效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参数 心电图St-t改变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心算对内外倾者的心率、T波幅度和呼吸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阎克乐 张月娟 +2 位作者 尚志恩 尹金泉 褚建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7-194,共8页
该文旨在探讨内、外倾者在三种不同难度心算时,心率、T波幅度、呼吸频率变化的差异。通过艾森克个性问卷筛选出15名内倾者和15名外倾者作为被试,让其完成三种不同难度的心算任务实验结果表明,心算时两组被试心率均显著上升,内... 该文旨在探讨内、外倾者在三种不同难度心算时,心率、T波幅度、呼吸频率变化的差异。通过艾森克个性问卷筛选出15名内倾者和15名外倾者作为被试,让其完成三种不同难度的心算任务实验结果表明,心算时两组被试心率均显著上升,内倾组上升幅度大于外倾组;T波幅度显著降低,内倾组降低幅度大于外倾组织但差异不显著;呼吸频率显著上升,但两组上升幅度差异不显著。此外,从心率变化上看,两组被试对心算均表现出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 t波幅度 心算 精神紧张 心理测验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及T波电交替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潘婷婷 李郁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2年第4期272-274,283,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心率变异性(HRV)及T波电交替(TWA)变化及相关性。方法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137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组5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87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1例为对照组。24h动态心...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心率变异性(HRV)及T波电交替(TWA)变化及相关性。方法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137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组5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87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1例为对照组。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各组HRT、HRV和TWA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TO值显著增高,TS值显著下降,HRV指标(SDANN,ASDNN,VLF,LF,TP,LF/HF)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最大TWA值增大,在MV5,MV1导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与稳定性心绞痛组比较,TS值显著下降,HRV指标(SDANN,ASDNN,VLF、LF、HF、TP)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O与SDNN、ASDNN、VLF呈负相关(r=-0.18^-0.19,P<0.05),TS与VLF、LF、HF、TP、SDANN、ASDNN、rMSSD、PNN50呈正相关(r=0.22~0.46,均P<0.01)。结论同时对HRT、HRV及TWA参数比对评估,可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危险性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窦性心率震荡 心率变异性 t波电交替
下载PDF
心率变异多参数定量及回归分析在鉴别儿童心电图ST-T改变性质中的辅助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宋安齐 牛小麟 +2 位作者 张超英 杜颖 郭润梅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27-1129,共3页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HRV)对于儿童心电图ST-T改变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40例单纯ST-T改变患儿、41例伴ST-T改变病毒性心肌炎患儿、40例正常儿童行24h动态心电图分析,观察HRV时域、频域十项参数24h及清醒期和睡眠期的改变.以ST压低值为...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HRV)对于儿童心电图ST-T改变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40例单纯ST-T改变患儿、41例伴ST-T改变病毒性心肌炎患儿、40例正常儿童行24h动态心电图分析,观察HRV时域、频域十项参数24h及清醒期和睡眠期的改变.以ST压低值为因变量,24h,清醒期、睡眠期的全部HRV频域、时域参数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单纯ST-T改变患儿睡眠期HRV升高,高频带(HF)1465±197vs497±201(P<0.017),昼夜波动增大,伴ST-T改变心肌炎患儿HRV持续降低.总功率谱密度(TP)2647±1328vs3121±569(P<0.017),HF305±199vs667±116(P<0.017)昼夜波动消失.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F/LF和极低频带(VLF)分别与单纯ST-T改变组和心肌炎组的ST压低关系密切.结论:提出了有助于鉴别儿童ST-T改变性质的HRV特征及HRV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St-t改变 回归分析 自主神经系统 儿童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在ST-T改变时的鉴别诊断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宋安齐 牛小麟 +3 位作者 郭润梅 杜颖 丁抗宁 张荣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6期414-416,共3页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HRV)性分析对于功能性与器质性ST-T改变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40例单纯ST-T改变组、41例伴有ST-T改变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群行24h动态心电图分析,观察心率变异性时域、频域10项指标24h、清醒期和睡眠期的...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HRV)性分析对于功能性与器质性ST-T改变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40例单纯ST-T改变组、41例伴有ST-T改变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群行24h动态心电图分析,观察心率变异性时域、频域10项指标24h、清醒期和睡眠期的改变。结果单纯ST-T改变组和器质性ST-T改变组均存在心率变异性异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ST-T改变组心率变异性升高,总功率频谱密度为4227±1456ms2 vs 2893±677ms2(p<0.01),高频功率为440±254ms2 vs 242±109ms2(p<0.01);睡眠期与清醒期差值增大,高频功率为371±352ms2 vs 169±129ms2(p<0.017),pNN50为17±12% vs 4.1±6%(p<0.01)。器质性ST-T改变组心率变异性持续降低,高频功率为108±66ms2 vs 242±109ms2(p<0.01);睡眠期与清醒期差值减小,高频功率为59±79ms2 vs 169±129ms2(p<0.01),pNN50为1.44±5.18%vs4.1±6%(p<0.01)。结论心率变异性对于功能性和器质性ST-T改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Stt改变 鉴别诊断
下载PDF
DCG观察间断性ST段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方芳 孙辉平 +1 位作者 丁瑞华 郝桂荣 《宁夏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6期327-328,共2页
目的为了观察间断性ST段改变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53例冠心病待查组及36例已明确冠心病(陈旧性心梗)的对照组进行24小时DCG监测ST段变化时的心率及Q-T间期。结果待查组60岁以上者ST段改变时心率与对照组及... 目的为了观察间断性ST段改变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53例冠心病待查组及36例已明确冠心病(陈旧性心梗)的对照组进行24小时DCG监测ST段变化时的心率及Q-T间期。结果待查组60岁以上者ST段改变时心率与对照组及ST段改变时Q-T间期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0岁以下的待查组与对照组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间断性ST段改变,对60岁以上患者有明确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性 St段改变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不同强度的痛觉刺激对内、外倾者心率、T波幅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邵秀巧 闫克乐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66-467,共2页
本文旨在探讨内、外倾者在三种不同强度痛觉刺激下心率、T波幅度的变化。通过艾森克个性问卷筛选出15名内倾者和15名外倾者,以8mA、12mA、16mA的电流引起痛觉。实验结果表明,刺激后30秒内,在12mA、16mA痛觉刺激下,内倾组心率反应值与基... 本文旨在探讨内、外倾者在三种不同强度痛觉刺激下心率、T波幅度的变化。通过艾森克个性问卷筛选出15名内倾者和15名外倾者,以8mA、12mA、16mA的电流引起痛觉。实验结果表明,刺激后30秒内,在12mA、16mA痛觉刺激下,内倾组心率反应值与基础值差异显著,外倾组差异不显著;在12mA刺激下,内、外倾组心率变化差异显著。从心率变化上看,两组被试对痛觉刺激均表现出适应,内倾组的适应速度比外倾组慢。在各强度痛觉刺激条件下,二组T波幅度均未随刺激量增大发生显著变化。本实验表明,心脏T波幅度对痛刺激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觉刺激 外倾者心率 t波幅度 内倾 外倾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微伏级T波电交替及窦性心律震荡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于敏 黄织春 《医学综述》 2015年第3期443-445,共3页
近年来,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临床上有许多关于冠心病并发症的无创检测方法。T波电交替是反映心肌机制的无创电生理指标,而窦性心律震荡是出现单发室性期前收缩后,自主神经对动脉... 近年来,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临床上有许多关于冠心病并发症的无创检测方法。T波电交替是反映心肌机制的无创电生理指标,而窦性心律震荡是出现单发室性期前收缩后,自主神经对动脉血压波动所做出的反应。大量文献证明,两者均是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的无创电生理指标,尤其适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现结合文献对这两个指标的定义、机制、研究现状及临床意义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t波电交替 窦性心律震荡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性猝死
下载PDF
学龄期儿童功能性ST-T改变心率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瑾 李丽 +1 位作者 阚亚楠 梁宏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15-617,共3页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对正常学龄期儿童心电图功能性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有功能性ST-T改变的学龄期儿童、43例伴ST-T改变的同年龄心肌炎患儿,及50例无ST-T改变的学龄期健康儿童,三组均进行12导联同步常规心电图及动态...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对正常学龄期儿童心电图功能性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有功能性ST-T改变的学龄期儿童、43例伴ST-T改变的同年龄心肌炎患儿,及50例无ST-T改变的学龄期健康儿童,三组均进行12导联同步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分析其HRV参数。结果功能性ST-T改变儿童的HRV时域指标与健康儿童比较,心率增快,PNN50、rMSSD、SDSD降低,SDNN、SDANN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伴ST-T改变的心肌炎患儿与功能性ST-T改变和对照儿童比较,心率增快,PNN50、rMSSD、SDSD降低,SDNN、SDANN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学龄期儿童自主神经功能尚不稳定,功能性ST-T改变与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交感神经相对值增高,交感-迷走神经平衡状态失常相关。HRV对于功能性ST-T改变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St-t改变 心率变异性 动态心电图 学龄期儿童
下载PDF
微伏级T波电交替和窦性心率震荡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于敏 黄织春 +1 位作者 任润梅 伊雅芳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及窦性心率震荡(HR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2月疑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住院患者共76例。采用Beneware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记录24 h动态心电... 目的探讨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及窦性心率震荡(HR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2月疑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住院患者共76例。采用Beneware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经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者冠状动脉狭窄<50%者为对照组(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相关冠状动脉狭窄>75%且血流分级≤3级为病变组(46例),其中病变组分心绞痛亚组(24例)及心肌梗死亚组(22例)。同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累及程度分为单支亚组(10例)、双支亚组(15例)和三支亚组(21例),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比较MTWA和HRT阳性率的变化。结果(1)病变组MTWA阳性率为41.3%,高于对照组的6.7%(P<0.05);病变组HRT阳性率为63.0%,高于对照组的16.7%(P<0.05);病变组MTWA联合HRT阳性率为23.9%,高于对照组的6.7%(P<0.05)。(2)心绞痛亚组MTWA阳性率为75.0%高于心肌梗死亚组的4.5%(P<0.05);心绞痛亚组HRT阳性率为91.7%,高于心肌梗死亚组的31.8%(P<0.05);心绞痛亚组MTWA联合HRT阳性率为41.7%,高于心肌梗死亚组的4.5%(P<0.05)。(3)单支亚组、双支亚组、三支亚组MTWA阳性率分别为30.0%、40.0%、47.6%,HRT阳性率分别为40.0%、40.0%、90.5%,MTWA联合HRT阳性率分别为10.0%、26.7%、28.6%,3个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MTWA、HRT以及MTWA联合HRT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分别为50.0%、70.0%、75.0%;特异度分别为61.1%,38.9%,68.0%。结论 MTWA、HRT指标均是评估冠心病危险程度较好的无创电生理指标,二者联合运用可提高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对于冠心病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联合指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高于单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伏级t波电交替 窦性心率震荡 冠心病
下载PDF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J-T间期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继志 张晓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727-728,共2页
目的 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 ERS) 的发生机制。方法 分析35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观察组) 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 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与J-T间期及其离散度。结果 ( 1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SDNN、HRVTI... 目的 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 ERS) 的发生机制。方法 分析35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观察组) 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 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与J-T间期及其离散度。结果 ( 1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SDNN、HRVTI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 RMSSD、PNN5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1), SDANN、SDNNindex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2)两组比较J-Tcmax、J-Td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 J-Tcd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1), 但J-Tmax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失衡, 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可导致局部心室肌提早复极, 心室肌各部分复极时间不一致在ERS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复极综合征 J-t间期 患者 syndrome 自主神经功能失衡 交感神经张力 显著性 心率变异性 发生机制 时域指标 方法分析 SDNN J-tD 复极时间 对照组 观察组 心室肌 离散度 正常人 ERS
下载PDF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J-T间期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郧 冯应君 王波 《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2期78-79,9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发生机制。方法观察早期复极综合征 (观察组 )和正常人 (对照组 )各26例的24h心率变异时域指标 :meanR_R、SDNN、SDANN、SDNNI、RMSSD、PNN50,以及心室复极指标最大J_T间期 (J_Tmax)及其校正值 (J_Tcmax) ,JT...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发生机制。方法观察早期复极综合征 (观察组 )和正常人 (对照组 )各26例的24h心率变异时域指标 :meanR_R、SDNN、SDANN、SDNNI、RMSSD、PNN50,以及心室复极指标最大J_T间期 (J_Tmax)及其校正值 (J_Tcmax) ,JT间期离散度 (J_Td)及其校正值 (J_Tcd)。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meanR_R(P<0.01)、SDNN(P<0.05)、SDANN(P<0.05)、RMSSD(P<0.01)、PNN50(P<0.01)以及J_Tmax(P<0.05)、J_Td(P<0.05)、J_Tcd(P<0.01)显著增大。结论认为迷走神经张力提高而交感神经张力降低以及局部心室肌提前复极是早期复极综合征发生的可能机制 ,另外早期复极综合征还可能存在着局部心肌延迟复极及复极离散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极综合征 心率变异性 J-t间期
下载PDF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艳 王美琴 陈英文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49-151,158,共4页
目的:目的:探讨心率和血压对心电图出现ST-T改变的影响。方法:将入职体检者的心电图按有无ST-T改变分成观察组(n=72)和对照组(n=80),分别进行心率、血压的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再将有ST-T改变者做心得安试验。结果:观察组平均心率(93... 目的:目的:探讨心率和血压对心电图出现ST-T改变的影响。方法:将入职体检者的心电图按有无ST-T改变分成观察组(n=72)和对照组(n=80),分别进行心率、血压的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再将有ST-T改变者做心得安试验。结果:观察组平均心率(93±19)次/min,明显高于对照组(63±11)次/min,而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37例(51.3%)复查心电图,心率减慢,ST-T恢复正常,仍有ST-T改变者35例(48.7%)进行心得安试验,其中30人(85.7%)阳性,5例(14.3%)阴性。结论:在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的青年人群中,影响心电图ST-T改变的主要因素是心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St-t改变 心率
下载PDF
分段心率Q-T间期正常值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延斌 曹延龄 陈清枝 《心电学杂志》 1998年第1期5-7,共3页
为确定各心率段的正常Q-T间期范围,观察2375例正常人心电图,并与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应心率段的Q-T间期比较。结果发现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提示:判断Q-T间期是否延长时,与相近心率的Q-T间期正常值直接比较,可避免因Q-T间期校正... 为确定各心率段的正常Q-T间期范围,观察2375例正常人心电图,并与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应心率段的Q-T间期比较。结果发现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提示:判断Q-T间期是否延长时,与相近心率的Q-T间期正常值直接比较,可避免因Q-T间期校正公式的局限性带来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 心率 心肌梗塞 AMI 心电图
下载PDF
T波电交替、心率变异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预测评估的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法 苏明兰 +1 位作者 李小珠 张斌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研究T波电交替(T Wave Alternans,TWA)、心率变异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预测评估的作用。方法选取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有无恶性心律失常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A组,36例)和无恶性心律失常组(B组,84例),对... 目的探讨研究T波电交替(T Wave Alternans,TWA)、心率变异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预测评估的作用。方法选取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有无恶性心律失常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A组,36例)和无恶性心律失常组(B组,84例),对比两组T波电交替和心率变异结果,并分析其对恶性心律失常的评估作用。结果两组V1导联处TWA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率变异指标SDNN、SDAN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当TWA≥25 u V或SDNN≤60 ms时,T波电交替联合心率变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68%、61.71%,当TWA≥25 u V或SDANN≤50 ms时各指标分别为75.08%、55.07%。结论采用T波电交替、心率变异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预测评估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波电交替 心率变异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预测评估
下载PDF
微伏级T波电交替和窦性心率震荡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喜文 陈海坚 +1 位作者 吴小敏 苏杭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1759-1761,共3页
目的探讨微伏级T波电交替和窦性心率震荡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并经冠状动脉造影及心电图检查证实冠心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冠状动脉狭窄<50... 目的探讨微伏级T波电交替和窦性心率震荡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并经冠状动脉造影及心电图检查证实冠心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冠状动脉狭窄<50%者为对照组(n=35),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相关冠状动脉狭窄>75%且血流分级≤3级为冠心病组(n=51),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n=27)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组(n=24)。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及窦性心率震荡(HRT)参数的变化以及MTWA、HRT及MTWA+HRT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MTWA和HRT阳性率分别为41.2%(21/51)和62.7%(32/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2/35)和17.1%(6/35),冠心病组的MTWA联合HRT阳性率为23.5%(12/5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2/35),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组患者的MTWA和HRT阳性率分别为74.1%(20/27)和92.6%(25/27),明显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的4.2%(1/24)和33.3%(8/24),心肌梗死组的MTWA+HRT阳性率为40.7%(11/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1/24),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项指标相比,MTWA+HRT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相对较高。MTWA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3.3%(8/15)和60.9%(28/46),HRT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6%(10/15)和39.1%(18/46),MTWA+HRT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5/7)和68.8%(22/32)。结论 MTWA、HRT均是评估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并且对评价冠心病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方面具有更佳的预测水平,而MTWA联合HRT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单项指标,可明显提高24 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伏级t波电交替 窦性心率震荡 冠心病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微伏级T波电交替检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晓霞 黄织春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的发生情况及与心率的关系。方法对3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用频谱法检测MTWA,分析扩张型心肌病MTWA的阳性率及不确定结果的原因,静息和运动时MTWA的发生情况,心率与交替压(Valt)的关系。结...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的发生情况及与心率的关系。方法对3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用频谱法检测MTWA,分析扩张型心肌病MTWA的阳性率及不确定结果的原因,静息和运动时MTWA的发生情况,心率与交替压(Valt)的关系。结果①扩张型心肌病患者MTWA的阳性率为35.48%;②扩张型心肌病者,运动时的心率大于静息时,运动时各导联的Valt值大于静息时(P均<0.01)。静息时MTWA阳性2例,运动时MTWA阳性11例,运动时MTWA的阳性率高于静息时(35.48%vs 6.45%,P<0.01);③心率与综合导联Valt呈正相关,随心率的增加,Valt增大(r=0.984,P<0.01)。结论①扩张型心肌病患者MTWA阳性率高于正常人;②MTWA的发生与心率相关,随心率增快,Valt增大,MTWA阳性检出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电描计术 扩张型心肌病 微伏级t波电交替 心率 交替压
下载PDF
非缺血性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高敏肌钙蛋白T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方珊娟 王春梅 +1 位作者 艾辉 聂绍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3914-3917,共4页
目的评估非缺血性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高敏肌钙蛋白T(hs-c Tn T)与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13年6月—2014年6月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的非缺血性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73例,患者... 目的评估非缺血性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高敏肌钙蛋白T(hs-c Tn T)与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13年6月—2014年6月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的非缺血性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73例,患者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27.3±7.9)%;其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者23例,Ⅲ级者31例,Ⅳ级者19例。检测超声心动图、hs-c Tn T、NT-pro BNP和血肌酐水平。hs-c Tn T、NT-pro BNP经对数转换后呈正态分布。lghs-c Tn T与连续性变量之间采用直线相关分析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90.4%(66例)的患者检测到hs-c Tn T。与LVEF>30%者hs-c Tn T水平〔0.014(0.019)μg/L〕相比,LVEF≤30%患者的hs-c Tn T水平〔0.024(0.037)μg/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1,P=0.02)。lghs-c Tn T与lg NT-pro BNP水平呈正相关(r=0.539,P<0.001),与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r=0.291、0.036,P<0.05),与年龄呈正相关(r=0.380,P=0.002),与LVEF呈负相关(r=-0.261,P=0.034),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呈负相关(r=-0.336,P=0.006)。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g NT-pro 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年龄及e GFR是lghs-c Tn 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非缺血性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中,hs-c Tn T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及NT-pro BNP指标相关,hs-c Tn T水平升高反映了进行性微量心肌损伤导致的心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收缩性 肌钙蛋白t 超声心动描记术 利钠肽 肾小球滤过率
下载PDF
T波电交替及心率变异性对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媛 陈元禄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以及心率变异性(HRV)指标,探讨其对AMI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117例AMI患者(AMI组),男性86例,女性31例;年龄32~84岁,平均年龄(61±11)岁。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以及心率变异性(HRV)指标,探讨其对AMI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117例AMI患者(AMI组),男性86例,女性31例;年龄32~84岁,平均年龄(61±11)岁。分析其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依据住院期间有无室速或室颤,将117例AMI患者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37例)和非恶性心律失常组(80例)。结果:恶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MTWA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以MTWA≥25μV为截点,MTWA预测AMI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00%、80.28%、54.84%、77.03%。MTWA以及SDNN(SDANN)联合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0.59%(20.59%)、94.37%(95.77%)、63.64%(70.00%)、71.28%(71.58%)。结论:MTWA及HRV对AMI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价值,可用于AMI患者的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伏级t波电交替 心率变异性 急性心肌梗死 恶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心电图T波异常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立朝 王晋丽 +6 位作者 牛卢芳 郭艳 郜玲 赵成辉 文冬凌 王小鹏 石亚君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94-295,298,共3页
目的通过对心电图T波异常的可疑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分析,探讨心电图T波异常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2011年486例心电图T波异常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查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阳性组(104例)和阴性... 目的通过对心电图T波异常的可疑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分析,探讨心电图T波异常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2011年486例心电图T波异常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查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阳性组(104例)和阴性组(382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是否抽烟。分析各因素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影响。结果 (1)造影阳性者104例,阳性率为21.4%。(2)T波异常时,男性较女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高(27.0%vs15.9%),特异性62.5%,敏感性53.9%。(3)T波异常时,心率偏慢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高(27.9%/17.6%),特异性48.1%,敏感性66.2%。(4)联合性别和心率对冠状动脉造影阳性预测敏感性27.9%,特异性83.5%。结论单独心电图T波异常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低,但联合性别和心率可以提高对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有助于临床初步筛选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波异常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心率 性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