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内心脏介入治疗胎儿危重型先天性心脏病5例报告
1
作者 蔡蕾裔 赵莉晴 +7 位作者 王磊 焦先婷 张拥军 武育蓉 朱泓 夏红萍 孙锟 陈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索胎儿心脏介入治疗(FCI)对于胎儿危重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及短期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22年5月在宫内诊治中心进行FCI的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围产期至出生后基本信息、FCI手术信息、胎儿超声心动图信息等,追踪病例... 目的探索胎儿心脏介入治疗(FCI)对于胎儿危重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及短期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22年5月在宫内诊治中心进行FCI的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围产期至出生后基本信息、FCI手术信息、胎儿超声心动图信息等,追踪病例至出生后3月,分析FCI技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纳入胎儿7例,其中5例实施FCI手术,手术成功率100%(5/5),包括2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CAS)和3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手术时的中位孕周为29^(+2)(28^(+6)~32^(+4))周。5例胎儿FCI术后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均获得明显改善。5例胎儿均足月出生,中位出生胎龄39^(+2)(38~39^(+4))周。生后2例CAS患儿行外科主动脉瓣成形术,3例PA/IVS患儿完成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1例心功能不全CAS患儿于新生儿期死亡,4例随访中,预后良好。结论FCI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有望改善危重型先天性心脏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心脏介入治疗 主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评估结缔组织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价值
2
作者 武才鑫 闫彦 +4 位作者 邓瑗琳 杜雅敏 杨振文 潘晴 杨帆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691-695,共5页
目的评估心脏磁共振(CMR)对重度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TD-PAH)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经右心导管(RHC)检查确诊为CTD-PAH的患者。在CMR图像上手动勾画并经体表面积校正获得右心室(RV)形态、功能及室间隔(IVS)的相关参数;在心肌... 目的评估心脏磁共振(CMR)对重度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TD-PAH)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经右心导管(RHC)检查确诊为CTD-PAH的患者。在CMR图像上手动勾画并经体表面积校正获得右心室(RV)形态、功能及室间隔(IVS)的相关参数;在心肌延迟强化(LGE)图像上手动勾画并计算得到LGE心肌质量(MM)及其占左心室(LV)MM百分比。依照平均肺动脉压(mPAP)将其分为轻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2组患者CMR参数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MR对重度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8例CTD-PAH患者。重度组患者室间隔曲率(CIVS)及RV射血分数(EF)低于轻中度组,IVS形变时间占比、RV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RV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及RV MM高于轻中度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V MM、IVS形变时间占比及RV ESVI对重度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AUC分别为0.792、0.766、0.731)。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为0.840,敏感度为79.4%,特异度为85.7%。结论CMR测得的RV及IVS参数能够有效地评估重度CTD-PAH患者,从形态和功能学的角度直接反映了重度CTD-PAH患者的心脏受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疾病 肺动脉高压 磁共振成像 室间隔 右心功能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隔-升主动脉夹角与S状室间隔患者升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
3
作者 杨小燕 夏纪筑 +2 位作者 彭雪莲 张玉佩 李文兰 《西部医学》 2024年第6期926-930,936,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隔-升主动脉夹角(Ao SA)与S状室间隔(SSIVS)患者升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4月本院确诊为SSIVS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Ao SA的测值分为A组(≥120°,42例)和B组(<120°...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隔-升主动脉夹角(Ao SA)与S状室间隔(SSIVS)患者升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4月本院确诊为SSIVS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Ao SA的测值分为A组(≥120°,42例)和B组(<120°,40例);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二维超声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M型超声测量收缩期升主动脉内径(ASD)、舒张期升主动脉内径(ADD);PW-TDI模式获得升主动脉前壁收缩期运动速度(S波)、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波)及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波),比较各组人群的上述参数的差异,并评价Ao SA与SSIVS患者升主动脉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与B组患者的高血压比例明显增高,bIVS、mIVS、Vlvot、ASD、ADD增加,S波、E波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相比,B组bIVS、ASD增加,S波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SIVS患者的Ao SA与ASD、ADD呈负相关(r=-0.372、-0.325,P<0.05),与S波、E波呈正相关(r=410、0.329;P<0.05)。结论Ao SA与SSIVS患者升主动脉弹性相关,Ao SA越小升主动脉弹性功能越易受损,早期对Ao SA相对较小的SSIVS升主动脉弹性进行针对性评估,及时干预,有助于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升主动脉夹角 升主动脉弹性 S状室间隔 超声心动图 心脏疾病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方法应用现状与进展
4
作者 李佳霖 李常青 +2 位作者 于海波 张权宇 梁延春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2期1065-1068,共4页
心脏收缩失同步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通过起搏的方法来改善患者的电-机械收缩同步性,从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远期预后。传统CRT方法主要指双心室起搏。近年来传导束起搏包括希氏束起搏... 心脏收缩失同步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通过起搏的方法来改善患者的电-机械收缩同步性,从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远期预后。传统CRT方法主要指双心室起搏。近年来传导束起搏包括希氏束起搏及左束支起搏,在改善及恢复患者的同步性方面也展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上述方法效果不理想时,梁延春等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双侧间隔部起搏联合冠状静脉起搏可进行CRT,其可作为CRT方法学的重要补充。现复习既往文献,对CRT方法学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室间隔 起搏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室间隔老年性改变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佩显 周文 +4 位作者 李晓春 郭倩玉 黄灿亮 孙琪 赵向东 《天津医药》 CAS 1999年第8期457-459,共3页
观测室间隔的老年性改变,探讨其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取天津市高校健康教师263人,分成5个年龄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1)室间隔与主动脉根部夹角与年龄呈负相关( r=- 0. 304, P< 0. 01)。(2)室... 观测室间隔的老年性改变,探讨其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取天津市高校健康教师263人,分成5个年龄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1)室间隔与主动脉根部夹角与年龄呈负相关( r=- 0. 304, P< 0. 01)。(2)室间隔“乙状形”改变:主动脉与室间隔连接处至心尖的距离(D)随增龄缩短(r=- 0. 294, P< 0. 001);室间隔至D线的最大垂直距离与年龄呈正相关(r=0.19,P<0.01)。结论:此“乙状形”改变可能与室间隔被长期血流冲击及扩张和伸长的主动脉向下推压室间隔有关。此形变可延长并改变左室射血血流轨迹,增加内摩擦力和射血阻力,从而降低左室射血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间隔 室间隔 超声心动图 老年人
下载PDF
家猪心脏室间隔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1
6
作者 范文艳 杨建华 +6 位作者 陈骁 殷中伟 戚江涛 郭东姣 阙冬冬 陈柳莹 马建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0-82,共3页
观测家猪心脏室间隔肌部和膜部的形态及位置关系,为比较解剖学和异种心脏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56例家猪心脏用100 mL/L甲醛溶液固定48 h,大体解剖观测室间隔肌部和膜部。从右室面观测室间隔肌部,流入道、流出道、前缘、后缘和上缘长度... 观测家猪心脏室间隔肌部和膜部的形态及位置关系,为比较解剖学和异种心脏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56例家猪心脏用100 mL/L甲醛溶液固定48 h,大体解剖观测室间隔肌部和膜部。从右室面观测室间隔肌部,流入道、流出道、前缘、后缘和上缘长度分别为65.47 mm±7.28 mm、100.95 mm±9.81 mm、126.14 mm±16.14 mm、71.28 mm±12.07 mm和75.12 mm±10.55 mm,流入道、流出道和肌梁部厚度分别为18.04 mm±3.65 mm、20.16 mm±3.83 mm和20.90 mm±4.60 mm,室间隔肌部面积为3 584mm2±655 mm2。室间隔膜部按其形状可分为三角形、四边形和其他形状,出现率分别为60.72%、21.43%和17.85%。三尖瓣环口距隔侧瓣附着缘的最远距离为7.23 mm±1.84 mm。家猪心脏室间隔肌部形态结构与人类相似,但大小有一定差异;膜部位于隔侧瓣附着缘以上,面积普遍小于人心,膜部形状在构成比例上与人心有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猪 心脏 室间隔 解剖学
下载PDF
D-Shant心房分流器的初步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尚小珂 张长东 +7 位作者 陈澍 陈松 王雪丽 王斌 朱达 宋光远 廖曼 董念国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0年第6期337-342,共6页
目的观察D-Shant心房分流器的动物预实验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方法对4只实验用犬实施D-Shant心房分流器置入术,置入前后测量血流动力学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相关心脏指标,并于饲养3个月后实施病理解剖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4只实验犬全部成... 目的观察D-Shant心房分流器的动物预实验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方法对4只实验用犬实施D-Shant心房分流器置入术,置入前后测量血流动力学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相关心脏指标,并于饲养3个月后实施病理解剖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4只实验犬全部成功置入D-Shant心房分流器,即刻置入成功率100%,未见并发症发生。4只实验犬均存活至实验终点。心导管检查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显示,左心房压力由(16.75±3.20)mmHg(1 mmHg=0.133 kPa)降低至(9.25±2.63)mmHg(P=0.125),肺循环/体循环分流量由(0.97±0.02)上升至(1.30±0.14)(P=0.125);超声心动图检查手术前后左心房直径由术前(24.22±1.51)mm缩小至(18.68±0.87)mm(P=0.125),左心室直径由术前(36.52±2.27)mm缩小至(30.20±2.11)mm(P=0.125),左心室射血分数由术前(57.00±1.83)%升高至(61.25±2.50)%(P=0.125),二尖瓣反流程度由(3.25±0.50)级降低至(0.67±0.58)级(P=0.125),但因样本量小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3个月后超声心动图观察所有实验犬房间隔分流仍然存在,均为单纯左向右分流。病理解剖学和组织学检查未见异常。结论动物实验初步验证了D-Shant心房分流器的置入具备可行性和较高的安全性,在改善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方面具备良好前景,是一个有希望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房间隔 分流器 左心房压力 实验犬
下载PDF
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选择心室永久起搏部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敏全 周军 +3 位作者 朱燕 王瑾 戎鑫 张小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484-486,共3页
目的针对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比较在心室不同部位起搏,观察最佳起搏部位的疗效。方法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或(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心功能未见异常或心功... 目的针对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比较在心室不同部位起搏,观察最佳起搏部位的疗效。方法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或(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心功能未见异常或心功能Ⅰ级,均安置DDD型双腔永久起搏器。每例患者都分别在右室4个部位起搏,观察起搏QRS时限,以起搏时限最小部位作为永久心室起搏部位,并随访观察心功能、胸部X线片、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8例患者均以右室近后间隔作为永久心室起搏部位,此部位的起搏QRS时限均小于术前自身QRS时限(P<0.05),也均小于右室其他部位起搏时QRS时限,永久起搏部位测试参数均符合正常标准。术后随访6~36个月,8例患者的心功能均无异常变化。结论提示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伴有RBBB,需安置永久心室起搏治疗时,流入道与流出道结合部(近后间隔),是生理化程度较为理想的起搏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起搏 心室 近后间隔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永久起搏器 起搏部位 心室 临床研究 缓慢性心律失常 QRS时限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下心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诊断 被引量:2
9
作者 房芳 李治安 +4 位作者 杨娅 裴金凤 栾姝蓉 孙琳 刘文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30-2032,共3页
目的观察上下心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诊断方法,并探讨上下心与十字交叉心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确诊上下心患者的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彩色血流多普勒特征,探讨其诊断要点及诊断方法。结果14例患者右心室及左心室均呈上下排列,其中9例为... 目的观察上下心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诊断方法,并探讨上下心与十字交叉心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确诊上下心患者的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彩色血流多普勒特征,探讨其诊断要点及诊断方法。结果14例患者右心室及左心室均呈上下排列,其中9例为十字交叉心,5例为三尖瓣闭锁伴右心室发育不良及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12例为心房正位,13例房室连接关系一致,7例伴有完全性大动脉转位,7例伴有右室双出口,14例全部伴有室间隔缺损。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清晰显示室间隔定位,对上下心进行明确诊断;上下心不等同于十字交叉心,也可存在于其他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心 水平室间隔 十字交叉心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观察房间隔缺损患者室间隔曲率半径的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小杰 任卫东 +2 位作者 姜镔 肖杨杰 乔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14-2217,共4页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比较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与正常成人室间隔曲率半径(RC)在整个心动周期中的变化。方法选择24例ASD患者(ASD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以二维超声心动图采集左心室短轴基底段、中间段动态图像,利用斑点追踪...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比较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与正常成人室间隔曲率半径(RC)在整个心动周期中的变化。方法选择24例ASD患者(ASD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以二维超声心动图采集左心室短轴基底段、中间段动态图像,利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并计算整个心动周期室间隔和侧后壁的RC及曲率半径比值(RCR)。结果 ASD组室间隔与侧后壁各段RC比较,舒张期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收缩期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SD组与对照组室间隔各段RC比较,舒张期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收缩期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SD组与对照组各段RCR比较,舒张期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收缩期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舒张期末、收缩期末室间隔与侧后壁各段R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SD患者室间隔RC在舒张期大于收缩期,通过观察全心动周期室间隔RC的变化可以评价ASD患者左、右心室之间的压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显像 室间隔 房间隔缺损 心动周期 曲率半径 曲率半径比值
下载PDF
小鼠胚胎心流出道心肌性隔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艳萍 李海荣 +2 位作者 景雅 王彤 乔从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8-701,744,共5页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心流出道近端心肌性隔的形成机制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的功能。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2~16d小鼠胚胎心连续切片进行染色。用TUNEL染色对13~15d小鼠胚胎心切片进行染色。结果:胚龄12d,流出道嵴内...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心流出道近端心肌性隔的形成机制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的功能。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2~16d小鼠胚胎心连续切片进行染色。用TUNEL染色对13~15d小鼠胚胎心切片进行染色。结果:胚龄12d,流出道嵴内观察到少量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阳性的心肌细胞。胚龄13~14d,流出道壁α-SCA阳性的心肌细胞向间充质隔内长入。隔中央可见α-SCA阳性细胞独立存在。胚龄15~16d,流出道近端心肌性隔形成。胚龄13~15d,间充质隔中央凋亡细胞逐渐增多。结论:流出道近端心肌性隔形成的机制包括心肌化、募集与间充质细胞的原位分化。在此过程中,部分α-SMA阳性细胞凋亡;未凋亡的mSMA阳性细胞可能原位转分化为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胚胎心 流出道隔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心肌化 转分化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成人心脏室间隔与升主动脉前壁夹角改变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薛秀美 徐治宽 +5 位作者 李泽花 王慧云 毕吉美 刘法娟 张丽 林青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6期444-446,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查成人心脏室间隔与升主动脉前壁夹角改变的相关因素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年龄 >18岁的健康人 10 0例 ;临床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 10 0例 ;隐匿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60例 ,然后应用彩超仪测量有关数据 ,最...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查成人心脏室间隔与升主动脉前壁夹角改变的相关因素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年龄 >18岁的健康人 10 0例 ;临床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 10 0例 ;隐匿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60例 ,然后应用彩超仪测量有关数据 ,最后将有关资料输入计算机应用Excel程序处理。结果 :成人心脏室间隔与升主动脉前壁夹角改变与性别、年龄、体型、体重指数无关 (P >0 .0 5 ) ;而与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室重构及升主动脉内径增宽等因素有关 (P <0 .0 1)。结论 :室间隔与升主动脉前壁夹角变小可作为高血压病心肌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成人 心脏室间隔 升主动脉 高血压病 冠心病 心肌损伤
下载PDF
人胚胎早期心脏流出道的发育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海荣 李素云 +5 位作者 杨艳萍 刘鱼珍 曹锡梅 刘慧霞 王彤 景雅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0-405,共6页
目的探讨人胚早期心脏流出道的发育机制。方法29例C10~C16期[Carnegie分期法,受精后(22±1~37)d]人胚心脏连续切片,经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抗肌球蛋白重链(MHC)和抗活性Caspase-3抗... 目的探讨人胚早期心脏流出道的发育机制。方法29例C10~C16期[Carnegie分期法,受精后(22±1~37)d]人胚心脏连续切片,经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抗肌球蛋白重链(MHC)和抗活性Caspase-3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讨心包腔背侧脏壁中胚层上皮、咽前间充质及动脉囊与心肌性流出道发生的关系。结果人胚发育C10~C15期,由于流出道由颈部向胸部移位及心包腔向胚胎背侧扩展,动脉囊逐渐突向心包腔内,其表面的心包腔背侧脏壁中胚层上皮不断分化为α-SCA和MHC阳性流出道心肌细胞。迁移至流出道动脉端前后壁的咽前间充质在C15期发生凋亡,流出道心肌细胞迁入间充质细胞团内取代凋亡的间充质细胞。C12期始,α-SMA阳性细胞在流出道心内膜垫聚集,参与形成螺旋状流出道嵴。C15~C16期,动脉囊后壁的α-SMA阳性细胞增生,形成主肺动脉隔,将动脉囊分隔为心包内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结论心包腔背侧脏壁中胚层是人胚心脏第二生心区,可不断分化为心肌细胞,使胚胎心肌性流出道长度增加。细胞凋亡染色提示,并非所有迁入流出道的咽前间充质细胞都可分化为心肌细胞。流出道嵴和主肺动脉隔的α-SMA阳性细胞可能来自神经嵴,经不同路线迁移至流出道嵴和主肺动脉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流出道 第二生心区 心内膜垫 主肺动脉隔 免疫组织化学 人胚
下载PDF
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与右室高位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骁琦 盛晓东 +3 位作者 周建龙 范韬 季勇 朱宗成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与右室高位间隔部起搏因起搏部位不同是否对心功能产生不同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因高度房室阻滞行双腔起搏器置入术的患者,共148例。随机分为高位室间隔组及中位室间隔组,随访术后18个... 目的探讨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与右室高位间隔部起搏因起搏部位不同是否对心功能产生不同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因高度房室阻滞行双腔起搏器置入术的患者,共148例。随机分为高位室间隔组及中位室间隔组,随访术后18个月超声心动图,监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Tei指数,并测定NTpro-BNP浓度。结果术后18个月中位室间隔组与高位室间隔组比较,LVEF明显提高,LVEDD则明显缩小;中位室间隔组NTpro-BNP和Tei指数明显低于高位室间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位室间隔组术后与术前比较,LVEF有降低趋势,LVEDD有增大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室间隔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同样LVEF有降低趋势,LVEDD有增大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间隔部中位起搏较右室间隔部高位起搏可明显减少对心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阻滞 间隔部起搏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山羊心脏房间隔和室间隔的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圣旭 申彪 +9 位作者 赵文峰 陈志国 付明森 陈新歧 李雪丽 姬金兰 李银侠 宁守娟 陈现杰 马建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07-108,111,共3页
目的 观测山羊心脏房间隔、室间隔的形态及位置关系,为临床心脏研究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大体解剖法观测山羊房间隔的卵圆窝、室间隔膜部和肌部。结果 卵圆窝纵轴长9.6 3±2 .18mm,横轴长6 .85±1.5 4mm,卵圆窝中心点距冠... 目的 观测山羊心脏房间隔、室间隔的形态及位置关系,为临床心脏研究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大体解剖法观测山羊房间隔的卵圆窝、室间隔膜部和肌部。结果 卵圆窝纵轴长9.6 3±2 .18mm,横轴长6 .85±1.5 4mm,卵圆窝中心点距冠状窦口中点9.0 9±2 .10 mm,距三尖瓣隔侧瓣中点12 .81±2 .34mm,距二尖瓣前瓣中点8.94±2 .6 5 m m。卵圆窝上缘厚1.2 6±0 .5 0 mm,下缘厚1.80±0 .4 0 mm,前缘厚2 .39±1.78m m,后缘厚2 .2 9±0 .89mm。室间隔膜前部宽2 .94±1.13mm,中部宽4 .6 6±1.15 mm,后部长6 .13±1.4 1mm,后部宽9.6 2±1.83mm,下缘长15 .0 6±2 .6 3m m。室间隔肌部上缘长37.6 3±4 .4 8m m,前缘长5 2 .84±6 .2 2 mm,后缘长33.77±2 .96 mm,厚度9.34±1.6 9m m。结论 山羊心脏房间隔和室间隔与成人相似,是心外科房间隔、室间隔修复材料的良好实验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 室间隔 山羊心脏 解剖学
下载PDF
多普勒技术评估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杜佩 范小明 +4 位作者 张健 汤靖岚 胡巧洪 鲁科峰 侯春杰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多普勒技术多种参数单独或协同评估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ASD-PAH)患者肺动脉压力的应用价值,分析各参数与右心漂浮导管术(RHC)测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心胸外科拟行封堵术或修补术的ASD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在24 h内完... 目的探讨多普勒技术多种参数单独或协同评估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ASD-PAH)患者肺动脉压力的应用价值,分析各参数与右心漂浮导管术(RHC)测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心胸外科拟行封堵术或修补术的ASD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在24 h内完成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RHC测压。根据RHC所测肺动脉平均压(m PAP)分为肺动脉高压(PAH)组43例和非PAH组32例。比较两组三尖瓣反流峰值速度(VTR)和经三尖瓣反流法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s PAPTR)、三尖瓣环游离壁收缩期位移(TAPSE)及Tei指数;分析多普勒技术各参数与RHC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s PAP)、m PAP及肺动脉舒张压(d PAP)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VTR和Tei指数诊断PAH的截断值及对应的诊断效能。结果 (1)PAH组TAPSE较非PAH组明显降低,而VTR、s PAPTR、Tei指数均较非PAH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VTR与s PAP、m PAP、d PAP均呈正相关(均P<0.001),以VTR=3.3 m/s为截断值诊断PAH的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72%;(3)Tei指数与s PAP、m PAP、d PAP均呈正相关(均P<0.001),以Tei=0.51为截断值诊断PAH的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71%;(4)联合应用VTR和Tei指数诊断PAH的敏感性提高至86%,特异性提高至93%。结论多普勒技术各参数在诊断ASD-PAH时均显示较高的实用价值,其中以Tei指数和VTR效果最显著,而将两者联合应用则能明显提高PAH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缺损 房间隔 肺动脉高压 右心漂浮导管术
下载PDF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诊断及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静 孙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59-762,766,共5页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是新生儿期危重性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CHD),自然病死率极高,需在出生后早期干预治疗。随着产前诊断技术及内外科治疗技术的提高,PA/IVS患儿的生存率及预后有了明显的改善。该文回顾并总结了PA/IVS诊断及...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是新生儿期危重性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CHD),自然病死率极高,需在出生后早期干预治疗。随着产前诊断技术及内外科治疗技术的提高,PA/IVS患儿的生存率及预后有了明显的改善。该文回顾并总结了PA/IVS诊断及治疗的新进展,旨在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先天性心脏病 产前诊断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房间隔膨出瘤合并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规律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侯传举 邓东安 +2 位作者 朱鲜阳 韩秀敏 盛晓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6期656-659,共4页
目的:探寻房间隔膨出瘤(IASA)合并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特征及规律性。方法:应用CDE检查32例IASA,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之后18例又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10例行合并畸形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16例行合并畸形... 目的:探寻房间隔膨出瘤(IASA)合并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特征及规律性。方法:应用CDE检查32例IASA,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之后18例又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10例行合并畸形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16例行合并畸形手术治疗。结果:根据CDE特征对32例IASA及合并畸形全部做出正确诊断。IASA及合并畸形CDE特征及规律性明显:①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心尖四腔心切面、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和剑下四腔心切面显示房间隔中部变薄,局部向右心房或左心房凸出,并随心动周期摆动;②IASA多并畸形,在合并畸形中ASD(84.4%)多见,其次是室间隔缺损(12.5%)和房间隔卵圆孔未闭(6.3%),还有法乐三联症、法乐四联症、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和主动脉瓣狭窄等,但少见;③孤立性IASA患者2DE显示心腔内径正常;合并ASD患者2DE显示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增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过房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合并室间隔缺损2DE显示左心房内径增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过室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④TTE很难准确显示IASA合并ASD的数目、大小和位置;TEE可准确显示IASA合并ASD的数目、大小和位置;⑤IASA女性(75.0%)明显多于男性(25.0%)。结论:CDE对IASA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应用CDE明确判断合并畸形比诊断IASA更重要;应用TEE判断合并畸形SD比TTE更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房间隔膨出瘤 房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彩色多普勒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手术前后右心功能变化和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卫华 黄先玫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 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导致的重度肺动脉高压对右心功能的影响以及手术矫治后右 心功能的恢复状态。方法 对室间隔缺损(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全肺循环阻力增加)的40例患儿,用心导管 的方法进行术前、术后5-7年右心功能、... 目的 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导致的重度肺动脉高压对右心功能的影响以及手术矫治后右 心功能的恢复状态。方法 对室间隔缺损(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全肺循环阻力增加)的40例患儿,用心导管 的方法进行术前、术后5-7年右心功能、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随访测定。结果 术前右心心搏指数、作功指数、心排 指数显著高于术后;术前右房压、右室收缩压及舒张压、肺动脉压力和阻力均增高,缺损修补后右室舒张压恢复正 常,收缩压的降低与肺动脉压力下降有关;大型室缺左向右分流重度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系继发性右室高排出 量心力衰竭,且伴有舒张功能障碍。结论 治疗心力衰竭不宜首选正性心肌收缩药物;降低肺动脉压力、减少左向右 分流、根治心内畸形是合理的选择;术后右室收缩压持续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继发性肺血管梗阻性病变存 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手术 右心功能 治疗 高血压
下载PDF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的心血管造影诊断 被引量:1
20
作者 支爱华 蒋世良 +6 位作者 凌坚 黄连军 赵世华 张岩 张戈军 王云 戴汝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8期1214-1216,共3页
目的 研究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 (PA/IVS)心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16例PA/IVS的心血管造影表现 ,结合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电子束CT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6例行心血管造影均明确诊断 ;行X线胸片 16例初步定性诊... 目的 研究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 (PA/IVS)心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16例PA/IVS的心血管造影表现 ,结合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电子束CT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6例行心血管造影均明确诊断 ;行X线胸片 16例初步定性诊断 ;超声心动图检查 16例 ,明确诊断 15例 ,误诊 1例 ;电子束CT检查 2例 ,清楚显示肺动脉发育。结论 PA/IVS诊断主要依靠心血管造影。造影中应重点注意右室、肺动脉发育情况 ,体肺侧支及是否伴有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闭锁 室间隔完整 右心室发育不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