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clinical outcomes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between two open heart surgeries:minimally invasive right subaxillary vertical thoracomy and traditional median sternotomy 被引量:10
1
作者 Chuan-Xian Hu Juan Tan +2 位作者 Sheng Chen Hui Ding Zhi-Wei Xu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4年第8期625-629,共5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minimally invasive right subaxillary vertical thoracotomy and traditional median stemotomy through right atrium in treatment of comm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Methods:...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minimally invasive right subaxillary vertical thoracotomy and traditional median stemotomy through right atrium in treatment of comm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59 cases of comm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right axillary vertical thoracotomy from May, 2011 to February, 2013 and 77 cases of same diseases with traditional median stemotomy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cluding atrial septal defect, 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and partial 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from the two groups, including the time for operation and cardiopulmonary bypass, amount of blood transfusion, postoperative drainage, ventilation time, hospital stay, and prognosis. Results: No severe complications happened in both groups, like deaths or secondary surgery caused by bleeding.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in CPB time and postoperative ventilator time between groups (P>0.05), while for all of the operative time, the length of incision, postoperative drainage and hospital stay, minimally invasive right axillary vertical thoracotomy was superior to median stemotomy,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In six month followup after operation, no complications of residual deformity and pericardial effusion were found in both groups by doing echocardiography, but mild pectus carinatum was found in 8 patients in the traditional median sternotomy group (traditional group), whereas patients in another group were well recovered. Conclusions: Minimally invasive right subaxillary vertical thoracotomy for comm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is as safe as traditional median stemotomy, without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dditionally,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edian stemotomy, minimally - invasive right subaxillary vertical thoracotomy is better in the aspects of hidden incision, appearance,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Right subaxillary vertical thoracotomy Traditional median stemotomy Cardiopulmonary bypass
下载PDF
Review of 500 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ic colorectalsurgery cases-Lessons learned 被引量:8
2
作者 Deborah S Keller Juan R Flores-Gonzalez +1 位作者 Sergio Ibarra Eric M Haa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2期659-667,共9页
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SILS)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platform with specific benefits over traditional multiport laparoscopic surgery.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SILS has been proven, and the applicati... 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SILS)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platform with specific benefits over traditional multiport laparoscopic surgery.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SILS has been proven, and the applications continue to grow with experience. After 500 cases at a high-volume, single-institution, we were able to standardize instrumentation and operative steps, as well as develop adaptations in technique to help overcome technical and ergonomic challenges. These technical adaptations have allowed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SILS to technically difficult patient populations, such as pelvic case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ases, and high body mass index patients. This review is a frame of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wider integration of the 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ic platform in colorectal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AROSCOPIC COLECTOMY minimally invasivecolorectal surgery 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下载PDF
New approaches in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colorectal diseases: The totally laparoscopic and single-incision approaches 被引量:2
3
作者 Hiroki Akamatsu Masahiro Tanemura +3 位作者 Kentaro Kishi Mitsuyoshi Tei Toru Masuzawa Masaki Wakasugi 《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Procedures》 2015年第1期58-64,共7页
More than 20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he first report of laparoscopic colectomy in 1991. Thereafter,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lorectal diseases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as a prevailing option becau... More than 20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he first report of laparoscopic colectomy in 1991. Thereafter,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lorectal diseases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as a prevailing option because of improved cosmetic outcomes, less postoperative pain, and shorter hospital stay in comparison with open surgery. To further the principle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wo new approache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is rapidly evolving field. The first is the totally laparoscopic approach. Currently most of standard techniques inevitably involve an abdominalincision for retrieval of the specimen and preparation for anastomosis, which might compromise the benefits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The totally laparoscopic approach dispenses with this incision by combining completely intraperitoneal anastomosis with retrieval of the specimen via a natural orifice, such as the anus or the vagina. Our new and reliable technique for intraperitoneal anastomosis is also described in detail in this article. The second is the single-incision approach. While three to six ports are needed in standard laparoscopic surgery, the single-incision approach uses the umbilicus as the sole access to the abdominal cavity. All of the laparoscopic procedures are performed entirely through the umbilicus, in which the surgical scar eventually becomes hidden, achieving virtually scarless surger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se two approaches and discusses the future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colorectal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tally LAPAROSCOPIC surgery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 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下载PDF
2023年度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昕 张洪兵 +1 位作者 刘京豪 陈军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肺癌是当前世界各地最普遍和最致命的癌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外科手术切除是最早治疗肺癌的手段,也是目前肺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外科手术方法和辅助治疗策略不断革新,这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因此总结... 肺癌是当前世界各地最普遍和最致命的癌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外科手术切除是最早治疗肺癌的手段,也是目前肺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外科手术方法和辅助治疗策略不断革新,这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因此总结肺癌外科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综述2023年度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外科治疗的主要进展,包括手术技术的创新、微创手术、辅助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在NSCLC围手术期的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外科治疗 免疫治疗 微创手术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超声引导技术在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周荣胜 张占琴 +5 位作者 朱皓阳 毕阳 刘锋锋 宋艳 李小刚 王强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及股动静脉解剖置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36例进行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置...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及股动静脉解剖置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36例进行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置管过程中是否使用超声引导技术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方式置管,102例)和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技术辅助下置管,334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股动静脉解剖置管的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穿刺困难发生率、误入颈内动脉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股动静脉解剖置管的置管时间、解剖困难发生率、导管位置异常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技术应用于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及股动静脉解剖置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中,能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导管位置异常、误入颈内动脉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技术 小切口 微创心脏手术 外周体外循环
下载PDF
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两种入路方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李晓恒 李燕平 +1 位作者 付晓可 李斌 《临床研究》 2024年第6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取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洛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入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0例,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胸骨正中切口,观察组接受右腋下小切口,对...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取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洛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入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0例,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胸骨正中切口,观察组接受右腋下小切口,对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输血量、胸腔引流量、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呼吸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量、胸腔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各时间段呼吸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各时间段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风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均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且与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右腋下小切口不会影响患儿呼吸功能,且可改善疼痛程度,促进患儿快速康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直视手术 右腋下小切口 胸骨正中切口
下载PDF
微创手术治疗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王驰 邱玉发 +1 位作者 舒张 王伟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2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应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 目的:分析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应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再出血发生率、昏迷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5 d后,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周,两组患者昏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2、3周昏迷评分高于治疗后1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昏迷评分高于治疗后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后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3周昏迷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血肿清除率高,再出血风险低,患者可尽早恢复,并减少神经功能受损,利于患者远期预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少量脑出血 高血压 微创手术
下载PDF
改良微创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效果
8
作者 王浩 邹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6期10-14,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微创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TMC)的效果。方法选取108例TMC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微创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围术期情... 目的观察改良微创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TMC)的效果。方法选取108例TMC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微创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围术期情况、手术前后炎症-应激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皮质醇(Cor)]水平、Wnt/β-catenin通路指标表达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美容效果以及术后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研究组血清IL-6、CRP、MDA和Co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研究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Wnt1 mRNA、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美容满意度为90.74%,高于对照组的7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微创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TMC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手术创伤,显著降低术后短期内炎症-应激因子水平,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活性,提高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癌 改良微创腔镜小切口手术 炎症因子 应激因子 WNT/Β-CATENIN通路 并发症 复发
下载PDF
不同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明举 任胜军 +3 位作者 丛慕 刘伟东 罗志刚 史桂秋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探究小切口下闭合复位微创钢板固定(MIPO)术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根据闭合复位方式不同将11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分为MIPO组(n=52)和髓内钉组(n=58)。MIPO组采用小切口下闭合复位MIPO术;髓内钉... 目的:探究小切口下闭合复位微创钢板固定(MIPO)术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根据闭合复位方式不同将11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分为MIPO组(n=52)和髓内钉组(n=58)。MIPO组采用小切口下闭合复位MIPO术;髓内钉组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及术后软组织血运情况、骨折愈合评分、Johner-Wruhs评分。结果:MIPO组手术耗时短于髓内钉组(P<0.05),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小于髓内钉组(P<0.05);两组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MIPO组皮肤坏死、皮温低、发绀/瘀血等软组织血运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髓内钉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骨折愈合评分及末次随访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固定术在骨折愈合、内固定稳定性及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小切口下闭合复位MIPO术对周围软组织损伤小,术后软组织血运恢复速度快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中下段骨折 小切口 闭合复位 微创钢板固定 交锁髓内钉术
下载PDF
对比分析小针刀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效果
10
作者 黄林 黄高峰 +1 位作者 谢钦赐 王金应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3期13-16,共4页
目的分析小针刀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晋江市医院收治的80例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 目的分析小针刀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晋江市医院收治的80例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小针刀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创口愈合时间、手术效果、掌指关节处(弹响、绞索、硬结)情况、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创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掌指关节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30.00%(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8,P<0.05)。结论小针刀微创手术治疗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安全性高,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整体手术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针刀微创 传统手术 腱鞘炎 手术情况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韩文磊 高广伟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179-180,共2页
目的 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以及... 目的 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的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NPY、 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P <0.05)。结论 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可更明显地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传统切开缝合术与微创小切口改良Kessler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对比
12
作者 曾令国 刘国强 +2 位作者 邹佳伟 周龙泽 华锦嫦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0期12-14,共3页
目的:对比传统切开缝合术与微创小切口改良Kessler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粤北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观察组(n... 目的:对比传统切开缝合术与微创小切口改良Kessler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粤北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缝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小切口改良Kessler缝合法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主切口长度、踝关节活动背伸减少角度、踝关节活动跖屈减少角度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术前,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后足评分、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高于术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微创小切口改良Kessler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效果较好,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切口长度、手术及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足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传统切开缝合术 微创小切口改良Kessler缝合法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涛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3期68-70,77,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费县人民医院骨三科收治的74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分组法分为参照组(37例)与...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费县人民医院骨三科收治的74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分组法分为参照组(37例)与试验组(37例)。参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试验组采用微创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及肘关节功能。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改善肘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Ⅲ型 微创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
下载PDF
微创手术治疗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14
作者 张金伦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6期38-41,共4页
目的 分析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100例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1∶1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均50例。对照组接受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术后脑水肿体积、术后并发症发... 目的 分析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100例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1∶1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均50例。对照组接受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术后脑水肿体积、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状态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3、5天脑水肿体积分别为(5.45±1.21)、(8.65±1.43)、(1.89±0.43)ml,均低于对照组的(7.98±2.43)、(23.44±4.32)、(4.54±1.02)ml(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脑水肿体积较术后第1天逐渐增大,随后体积逐渐减低,并在术后第14天降至低于术后第1天,组内术后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0%(P<0.05)。治疗前,两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HAMA、HAMD评分分别为(12.53±1.40)、(11.33±1.2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2±1.35)、(19.50±1.22)分(P<0.05)。结论 对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中少量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徐国成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2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3年6月莒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胸腔镜微创手术)和参照组(传...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3年6月莒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胸腔镜微创手术)和参照组(传统开胸手术),各34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心肺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天数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心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心率、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参照组,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 h、24 h、72 h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开胸手术,不仅改善心肺功能,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疼痛,缩短手术用时和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微创手术 传统开胸手术 非小细胞肺癌 并发症 围手术期指标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血清CK、HMGB-1及TNF-α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谢德胜 简国坚 +2 位作者 陈小林 王博文 刘好源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6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高迁移率族蚩白B-1(HMGB-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1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 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高迁移率族蚩白B-1(HMGB-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1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60,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与试验组(n=64,微创小切口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治疗前后炎性因子[CK、HMGB-1及TNF-α]变化、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总时长、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骨折愈合时长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3 d,两组CK、HMGB-1及TNF-α水平均明显上升,治疗7 d出现下降,且试验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ODI评分、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率(3.12%)比对照组(15.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小切口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可显著降低胸腰椎骨折患者CK、HMGB-1及TNF-α水平,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小切口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CK HMGB-1 TNF-Α
下载PDF
保留眼轮匝肌的小切口重睑成形术在临床的应用
17
作者 刘凤华 程爱花 +1 位作者 杜迎 王璟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恢复期短,损伤轻,维持时间稳定,形态自然的重睑手术方法;方法自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集76例重睑就医者,按不同的手术方法,将上睑皮肤组织较薄,松弛不明显的分为观察组38例,另将上睑皮肤松弛较明显的分为对照组38例。观... 目的探讨一种恢复期短,损伤轻,维持时间稳定,形态自然的重睑手术方法;方法自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集76例重睑就医者,按不同的手术方法,将上睑皮肤组织较薄,松弛不明显的分为观察组38例,另将上睑皮肤松弛较明显的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保留眼轮匝肌的小切口重睑成形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重睑成形术。结果观察组重睑切口长度、重睑手术时间、重睑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重睑形态评分、皮肤感觉评分和皮肤完整度及颜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眼轮匝肌的小切口重睑成形术因组织损伤少,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建立快,因此恢复期短,效果稳定,自然度高,满意率也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重睑术 传统切开法 眼轮匝肌 微创 自然
下载PDF
应用微创旋切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的效果分析
18
作者 宋立 《中外医疗》 2024年第7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旋切手术、常规手术方案对于良性乳腺肿物患者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1-12月山东省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良性乳腺肿物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 目的探讨微创旋切手术、常规手术方案对于良性乳腺肿物患者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1-12月山东省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良性乳腺肿物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旋切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乳房外观美容评分、血清疼痛因子水平、手术操作结果。结果研究组术后1、3个月的切口瘢痕形成评分、术后3个月的色素沉着、乳头乳晕感觉指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3 d的血清疼痛因子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手术操作结果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良性乳腺肿物手术治疗中,选择微创旋切手术的优势比常规手术高,如减轻切口瘢痕程度,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缩短其切口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乳腺肿物 微创旋切手术 常规手术 切口美观度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和小切口乳腺结节切除术对乳腺良性肿瘤疗效及对疼痛程度、免疫功能及应激程度影响
19
作者 左从奎 毕迎春 姚琼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和小切口乳腺结节切除术对乳腺良性肿瘤疗效及对疼痛程度、免疫功能及应激程度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5月在庐江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初诊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和小切口乳腺结节切除术对乳腺良性肿瘤疗效及对疼痛程度、免疫功能及应激程度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5月在庐江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初诊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微创旋切组和结节切除组,每组各46例。微创旋切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的微创旋切术治疗,结节切除组接受小切口乳腺结节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疼痛程度、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并发症及乳房美观度。结果 微创旋切组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均低于结节切除组,手术时间短于结节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60、5.072、4.099,P<0.05)。术后,微创旋切组肾上腺素(epinephrine, 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皮质醇(cortisol, Cor)水平均低于结节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9、2.763、31.856,P<0.05)。微创旋切组淋巴细胞亚群CD4^(+)、CD3^(+)、CD4^(+)/CD8^(+)均高于结节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29、6.639、18.507,P<0.05)。微创旋切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结节切除组,乳房美观优良率高于结节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56、9.583,P<0.05)。结论 采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且疼痛轻微,有利于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利于提高乳房美观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旋切术 小切口乳腺结节切除术 乳腺良性肿瘤 疼痛程度 免疫功能 应激反应
下载PDF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及对核因子-κB p65通路的影响
20
作者 赵立辉 王立忠 +4 位作者 袁进国 袁武 侯青 孙慧渊 王唯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97-800,805,共5页
目的:分析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86例,根据手术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46例,发病6 h内进行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对照组(40例,发病6~24 h内进... 目的:分析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86例,根据手术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46例,发病6 h内进行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对照组(40例,发病6~24 h内进行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脑血流灌注指标、脑组织创伤应激指标、NF-κB p65通路相关因子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高,但意识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均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7 d两组大脑中动脉舒张压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水平以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更高;两组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患侧颈总动脉外周阻力(R)降低,血清血清神经肽Y(NPY)、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F-κB p65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发病6~24 h进行手术,发病6 h内的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疗效更好,不但可以改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降低创伤应激,改善脑血流灌注,还可以调控NF-κB p65通路,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 创伤应激 核因子-κB p65 脑血流灌注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