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生物可降解塑料热处理特性及动力学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康 阮久莉 +2 位作者 王艺博 张建强 郭玉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1-241,共11页
为了探究生物可降解塑料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特性,采用热重分析仪分别在不同升温速率下(10,20和30℃/min)对由聚乳酸(PLA)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组成的生物可降解塑料(BP1)的失重特性进行分析,BP1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下的反应过... 为了探究生物可降解塑料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特性,采用热重分析仪分别在不同升温速率下(10,20和30℃/min)对由聚乳酸(PLA)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组成的生物可降解塑料(BP1)的失重特性进行分析,BP1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下的反应过程都非一步完成,主要反应阶段都存在明显的两步失重过程,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下两个主要反应阶段的质量损失率分别达到87.99%~89.64%,84.99%~86.88%,且两反应阶段温度区间存在明显重叠.利用Flynn–Wall–Qzawa(FWO)、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Starink三种等转化率法计算动力学参数,得到BP1在氮气气氛下阶段一、阶段二的平均活化能E分别是88.95,90.92kJ/mol,空气气氛下阶段一、阶段二的平均活化能E分别是67.23,91.27kJ/mol;采用积分主图分析法(Master-plots法)基于10℃/min确定其动力学反应机理,表明BP1主要反应阶段均符合随机成核和核生长模型(An),但反应级数有所区别,说明氮气和空气不同气氛,并不会影响其反应机理,只是在活性点位的产生和失活速率快慢方面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塑料 热处理特性 动力学 等转化率法 机理模型
下载PDF
典型汽车零部件树脂颗粒热处理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2
作者 杨宁 朱梓涵 +4 位作者 杨候剑 吕竹明 韩兵 苏心仪 董黎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0-157,188,共9页
为了探究汽车零部件注(吹)塑粒子的热处理特性,利用热重分析仪对北京顺义区6家典型汽车零部件企业的24种树脂粒子的失重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4种树脂粒子在热重模拟注(吹)塑加工过程失重都较少。利用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 为了探究汽车零部件注(吹)塑粒子的热处理特性,利用热重分析仪对北京顺义区6家典型汽车零部件企业的24种树脂粒子的失重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4种树脂粒子在热重模拟注(吹)塑加工过程失重都较少。利用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和Horowitz、Metzger提出的积分法计算得到24种树脂的平均活化能E为31.962~202.037 kJ/mol。同时,选取典型聚丙烯(PP)树脂粒子,在5、20和30℃/min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热重分析,利用Flynn-Wall-Ozawa(FWO)、KAS、Starink三种等转化率法计算动力学参数,得到典型PP树脂在氮气气氛下热解反应的E分别是85.433、88.500和85.671 kJ/mol。采用积分主图分析法(Master-plots法)基于20℃/min热重分析确定其反应动力学最佳拟合模型为A4模型,反应机理函数为:f(x)=4(1-x)[-ln(1-x)]^(3/4),热解反应符合随机成核和核生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零部件 树脂粒子 热处理特性 动力学 等转化率法 机理模型 聚丙烯
下载PDF
煤低温氧化动力学参数测试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候飞 曹威虎 +1 位作者 王艺 仲晓星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8-64,69,共8页
针对现有研究缺乏对不同煤低温氧化动力学参数测试方法的对比分析,采用Coats-Redfern法、q/m法及Starink等转化率法3种测试方法分别计算煤低温氧化动力学参数,并以煤氧化自热反应时间和自燃临界堆积厚度作为对比参量比较3种方法的准确... 针对现有研究缺乏对不同煤低温氧化动力学参数测试方法的对比分析,采用Coats-Redfern法、q/m法及Starink等转化率法3种测试方法分别计算煤低温氧化动力学参数,并以煤氧化自热反应时间和自燃临界堆积厚度作为对比参量比较3种方法的准确性。通过绝热氧化装置和同步热分析仪进行了煤样在纯氧和贫氧条件下的绝热氧化实验、多升温速率实验和恒温实验。根据热分析实验结果,分别采用3种方法计算煤低温氧化动力学参数。依据获得的动力学参数计算煤氧化自热反应时间和自燃临界堆积厚度。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的煤氧化自热反应时间和采空区实际遗煤厚度进行对比,评价3种方法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①通过绝热氧化实验实测的煤氧化自热温度变化率随时间的推移均逐渐增大;采用Coats-Redfern法计算得到的温度在0~8 h(q/m法为0~10 h)内几乎不发生变化,超过这一时间段后温度迅速升高;采用Starink等转化率法获得的温度变化趋势与绝热氧化实验实测结果类似。②采空区实际遗煤厚度大于Coats-Redfern法计算得到的临界堆积厚度;采用q/m法获得的临界堆积厚度超过了该工作面所在煤层厚度,与实际明显不符;采用Starink等转化率法获得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较为接近。③采用Starink等转化率法获得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更为接近,表明Starink等转化率法得到的煤低温氧化动力学参数较其他2种测试方法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煤低温氧化动力学参数 Coats-Redfern法 q/m法 Starink等转化率法 煤氧化自热反应时间 自燃临界堆积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