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沙尘气溶胶加热对深积云对流系统的影响
1
作者
景治坤
黄建平
+1 位作者
刘玉芝
谢永坤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6-303,共8页
基于动力模型,分析在水汽充足的深对流天气系统中沙尘气溶胶的加热作用及其对周围大气稳定性、积云对流及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尘气溶胶可在550 hPa对流层中层被输送至水汽充足的深积云对流系统中,其加热效应使大气温度升高,增强对流...
基于动力模型,分析在水汽充足的深对流天气系统中沙尘气溶胶的加热作用及其对周围大气稳定性、积云对流及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尘气溶胶可在550 hPa对流层中层被输送至水汽充足的深积云对流系统中,其加热效应使大气温度升高,增强对流扰动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大气稳定性减弱,促进积云对流发展及其潜热释放;积云对流引起的对流加热与涡度混合,进一步增强垂直运动和积云对流发展;这种正反馈效应使整个深积云对流系统变得更加不稳定.正反馈强度随着扰动水平尺度的减小而增强,涡度混合引起的强垂直运动可将积云中的沙尘由低层向高层输送.当沙尘同时存在于550和950 hPa两个高度时,上、下两层的加热作用可共同加速深积云对流系统的不稳定化过程,其中上层沙尘的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气溶胶
深积云对流
加热作用
不稳定增长率
正反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公路隧道火灾中隧道衬砌材料的性能分析
2
作者
林一心
《建筑技术》
2023年第7期875-877,共3页
由以往的研究可见,重型载货车(HGV)隧道火灾热反馈效应显著。由于热反馈效应可能会影响隧道内的整体热释放速率和温度分布,因此隔热板可通过改变隧道内的热反馈效应影响隧道火灾。本文旨在研究隔热板在隧道火灾中发挥的作用,以评价保温...
由以往的研究可见,重型载货车(HGV)隧道火灾热反馈效应显著。由于热反馈效应可能会影响隧道内的整体热释放速率和温度分布,因此隔热板可通过改变隧道内的热反馈效应影响隧道火灾。本文旨在研究隔热板在隧道火灾中发挥的作用,以评价保温板对隧道整体放热率和隧道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衬砌结构
硅酸钙板
重型载货车(HGV)
热反馈效应
热释放速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西部一次沙尘暴贴地层物理通量研究
3
作者
邢彬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期118-120,共3页
2022年4月20—21日,内蒙古西部地区出现了沙尘暴天气,此次沙尘暴爆发性强,范围大,强度弱,短时沙尘暴多发。文章利用地面10 min常规观测资料,研究沙尘暴发生时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动量通量的特征及其与水平能见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2022年4月20—21日,内蒙古西部地区出现了沙尘暴天气,此次沙尘暴爆发性强,范围大,强度弱,短时沙尘暴多发。文章利用地面10 min常规观测资料,研究沙尘暴发生时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动量通量的特征及其与水平能见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沙尘暴期间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分时段存在正值、负值和0值,其会在0值附近波动振荡;夜间的动量通量小于白天的动量通量;空气温度和地表温度的昼夜变化引起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对沙尘暴的反馈机制;感热通量对沙尘暴的作用远大于潜热通量对沙尘暴的作用,相对于感热加热,潜热加热在夜间对沙尘暴的加热作用比白天更小;在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0值附近,感热通量的最大波动振幅大于潜热通量的最大波动振幅,水平能见度与感热通量绝对值、潜热通量绝对值呈正相关,其随着感热通量绝对值、潜热通量绝对值增加而增大或减少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动量通量
反馈作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光纤测温的混凝土坝上下游表面苯板保温效果反馈
被引量:
3
4
作者
程中凯
李金河
+3 位作者
黄耀英
周宜红
田开平
武先伟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3-46,共4页
为防止混凝土坝在施工期产生表面裂缝,经常在坝体上下游混凝土表面粘贴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进行保温。结合西南某建设中的混凝土拱坝,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实时在线监测典型混凝土浇筑仓上下游表面附近不同深度的温度状况,分别采用日...
为防止混凝土坝在施工期产生表面裂缝,经常在坝体上下游混凝土表面粘贴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进行保温。结合西南某建设中的混凝土拱坝,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实时在线监测典型混凝土浇筑仓上下游表面附近不同深度的温度状况,分别采用日变化和日平均实测温度反馈苯板保温效果。分析表明,上下游表面分别粘贴厚5 cm和3 cm苯板后,上下游面表面放热系数反演值分别为3.482 4、8.584 7 kJ/(m2·h·℃),均大于由材料热阻估计的苯板等效放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板
表面放热系数
反馈
光纤测温
保温效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中下游梅雨期热量和水汽收支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汪钟兴
刘金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29-333,共5页
分别计算热量和水汽收支方程,得出1991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5月18日至7月13日)降水区内面积平均的视热源Q_1和视水汽汇Q_2高度时间剖面图,由该图的垂直分布特征,可以看出梅雨期可分为三个降水时段,每个时段加热的强度和垂直分布形式互不...
分别计算热量和水汽收支方程,得出1991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5月18日至7月13日)降水区内面积平均的视热源Q_1和视水汽汇Q_2高度时间剖面图,由该图的垂直分布特征,可以看出梅雨期可分为三个降水时段,每个时段加热的强度和垂直分布形式互不相同,其中第三时段明显呈现典型对流性降水性质。其次对收支方程垂直积分,得出105—122°E,24—40°N区域第三时段内Q_1和Q_2高度-时间积分的水平分布图,两者水平分布形式比较一致,且与实际降水量分布较为吻合,说明加热场主要由凝结加热过程所致,同时也证实上述Q_1和Q_2的计算结果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期
暴雨
降水
热量
水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核释热实时模拟程序
6
作者
吴小航
刘军
陈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40-443,共4页
为在堆外实验中实现核释热实时模拟,编制了相应的模拟控制程序,其中的反应性模拟子程序采用了点堆模型、一维均匀流模型和瞬态导热模型来模拟慢化剂温度效应和多谱勒效应。用此程序完成了降流量和升功率两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程序能...
为在堆外实验中实现核释热实时模拟,编制了相应的模拟控制程序,其中的反应性模拟子程序采用了点堆模型、一维均匀流模型和瞬态导热模型来模拟慢化剂温度效应和多谱勒效应。用此程序完成了降流量和升功率两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程序能够满足核释热瞬态特性模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模拟
子程序
制程
模型
一维
瞬态特性
流量
实验结果
多谱勒
反应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暴雨中积云对流的反馈机制
被引量:
3
7
作者
李勇
梁必骐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6-42,共7页
本文在分析梅雨期暴雨中尺度水热场特征的基础上,利用Nitta的云谱模式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法对暴雨区积云对流对环境水热场的反馈机制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在暴雨过程中,主要是高云和低云两类云的活动,在对流层中层很少有卷出的积云...
本文在分析梅雨期暴雨中尺度水热场特征的基础上,利用Nitta的云谱模式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法对暴雨区积云对流对环境水热场的反馈机制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在暴雨过程中,主要是高云和低云两类云的活动,在对流层中层很少有卷出的积云;积云对流的补偿下沉气流强烈地加热和干燥环境大气,这种加热和干燥效应主要被积云卷出的液态水再蒸发所抵消;同时,在暴雨过程中还可能存在某种不同于积云卷出液态水的蒸发冷却和湿润环境大气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积云
对流
反馈机制
水热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旱区夏季晴空期超厚对流边界层发展的能量机制
被引量:
8
8
作者
张强
乔梁
+1 位作者
岳平
李岩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637-1650,共14页
在全球干旱区,因其特殊的气候环境背景,夏季晴天常常会出现其他地区少见的超厚对流大气边界层(super thick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SCBL),这种特殊的边界层结构具有重要的天气气候意义,但目前对这种超厚对流边界层发展机制理解十...
在全球干旱区,因其特殊的气候环境背景,夏季晴天常常会出现其他地区少见的超厚对流大气边界层(super thick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SCBL),这种特殊的边界层结构具有重要的天气气候意义,但目前对这种超厚对流边界层发展机制理解十分有限.这既制约了大气数值模式中针对这种超厚对流边界层的参数化改进,也限制了超厚对流边界层与天气气候背景相互作用的科学认识.通过选取我国西北干旱区敦煌荒漠戈壁为代表性研究区,利用以往在该区域开展的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资料及长期业务探空观测资料,从大气边界层发展的能量机制出发,对该地区出现的超厚对流边界层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从日际尺度看在持续晴空期即使在白天地表感热通量日积分值不变甚至减弱的情况下,大气对流边界层(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CBL)的日最大厚度仍然表现为逐日持续增高的特点,且地表感热提供的能量无法平衡对流边界层发展所需要吸收的能量.主要原因是深厚的近中性残余层(residual layer, RL)在对流边界层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夹卷过程从残余层进入对流边界层的夹卷能量是对流边界层逐日持续发展的关键能量补充.在夏季连续晴空期,对流边界层与残余层之间会形成逐日循环增长机制,使干旱区夏季发展出超厚对流大气边界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超厚大气对流边界层
地表感热累积效应
夹卷能量
正反馈循环增长
原文传递
题名
沙尘气溶胶加热对深积云对流系统的影响
1
作者
景治坤
黄建平
刘玉芝
谢永坤
机构
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6-30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91231
91937302)。
文摘
基于动力模型,分析在水汽充足的深对流天气系统中沙尘气溶胶的加热作用及其对周围大气稳定性、积云对流及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尘气溶胶可在550 hPa对流层中层被输送至水汽充足的深积云对流系统中,其加热效应使大气温度升高,增强对流扰动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大气稳定性减弱,促进积云对流发展及其潜热释放;积云对流引起的对流加热与涡度混合,进一步增强垂直运动和积云对流发展;这种正反馈效应使整个深积云对流系统变得更加不稳定.正反馈强度随着扰动水平尺度的减小而增强,涡度混合引起的强垂直运动可将积云中的沙尘由低层向高层输送.当沙尘同时存在于550和950 hPa两个高度时,上、下两层的加热作用可共同加速深积云对流系统的不稳定化过程,其中上层沙尘的作用更显著.
关键词
沙尘气溶胶
深积云对流
加热作用
不稳定增长率
正反馈
Keywords
dust aerosol
deep cumulus convection
heat
ing
effect
unstable growth rate
positive
feedback
分类号
P40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路隧道火灾中隧道衬砌材料的性能分析
2
作者
林一心
机构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建筑技术》
2023年第7期875-877,共3页
文摘
由以往的研究可见,重型载货车(HGV)隧道火灾热反馈效应显著。由于热反馈效应可能会影响隧道内的整体热释放速率和温度分布,因此隔热板可通过改变隧道内的热反馈效应影响隧道火灾。本文旨在研究隔热板在隧道火灾中发挥的作用,以评价保温板对隧道整体放热率和隧道温度的影响。
关键词
隧道衬砌结构
硅酸钙板
重型载货车(HGV)
热反馈效应
热释放速率
Keywords
tunnel masonry structure
calcium silicate sheet
heavy goods vehicle(HGV)
heat feedback effect
heat
release rate
分类号
TU74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西部一次沙尘暴贴地层物理通量研究
3
作者
邢彬
机构
阿拉善盟气象局
出处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期118-120,共3页
文摘
2022年4月20—21日,内蒙古西部地区出现了沙尘暴天气,此次沙尘暴爆发性强,范围大,强度弱,短时沙尘暴多发。文章利用地面10 min常规观测资料,研究沙尘暴发生时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动量通量的特征及其与水平能见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沙尘暴期间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分时段存在正值、负值和0值,其会在0值附近波动振荡;夜间的动量通量小于白天的动量通量;空气温度和地表温度的昼夜变化引起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对沙尘暴的反馈机制;感热通量对沙尘暴的作用远大于潜热通量对沙尘暴的作用,相对于感热加热,潜热加热在夜间对沙尘暴的加热作用比白天更小;在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0值附近,感热通量的最大波动振幅大于潜热通量的最大波动振幅,水平能见度与感热通量绝对值、潜热通量绝对值呈正相关,其随着感热通量绝对值、潜热通量绝对值增加而增大或减少而减小。
关键词
沙尘暴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动量通量
反馈作用
Keywords
Sandstorm
Sensible
heat
flux
Latent
heat
flux
Momentum flux
feedback
effect
分类号
P445.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光纤测温的混凝土坝上下游表面苯板保温效果反馈
被引量:
3
4
作者
程中凯
李金河
黄耀英
周宜红
田开平
武先伟
机构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溪洛渡工程建设部
出处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3-46,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9079
51209124)
文摘
为防止混凝土坝在施工期产生表面裂缝,经常在坝体上下游混凝土表面粘贴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进行保温。结合西南某建设中的混凝土拱坝,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实时在线监测典型混凝土浇筑仓上下游表面附近不同深度的温度状况,分别采用日变化和日平均实测温度反馈苯板保温效果。分析表明,上下游表面分别粘贴厚5 cm和3 cm苯板后,上下游面表面放热系数反演值分别为3.482 4、8.584 7 kJ/(m2·h·℃),均大于由材料热阻估计的苯板等效放热系数。
关键词
苯板
表面放热系数
反馈
光纤测温
保温效果
Keywords
polystyrene board
surfac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feedback
optical fibe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insulation
effect
分类号
TV642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中下游梅雨期热量和水汽收支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汪钟兴
刘金良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国家气象科学研究院
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29-333,共5页
文摘
分别计算热量和水汽收支方程,得出1991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5月18日至7月13日)降水区内面积平均的视热源Q_1和视水汽汇Q_2高度时间剖面图,由该图的垂直分布特征,可以看出梅雨期可分为三个降水时段,每个时段加热的强度和垂直分布形式互不相同,其中第三时段明显呈现典型对流性降水性质。其次对收支方程垂直积分,得出105—122°E,24—40°N区域第三时段内Q_1和Q_2高度-时间积分的水平分布图,两者水平分布形式比较一致,且与实际降水量分布较为吻合,说明加热场主要由凝结加热过程所致,同时也证实上述Q_1和Q_2的计算结果是可靠的。
关键词
梅雨期
暴雨
降水
热量
水汽
Keywords
The budget of
heat
and moisture, heavy rain during Mei-Yu,
feedback
effect
s
分类号
P458.12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核释热实时模拟程序
6
作者
吴小航
刘军
陈军
机构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重点实验室
出处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40-443,共4页
文摘
为在堆外实验中实现核释热实时模拟,编制了相应的模拟控制程序,其中的反应性模拟子程序采用了点堆模型、一维均匀流模型和瞬态导热模型来模拟慢化剂温度效应和多谱勒效应。用此程序完成了降流量和升功率两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程序能够满足核释热瞬态特性模拟的要求。
关键词
实时模拟
子程序
制程
模型
一维
瞬态特性
流量
实验结果
多谱勒
反应性
Keywords
Computer programming
Computer simulation
Doppler
effect
feedback
heat
conduction
Reactivity (nuclear)
Real time systems
分类号
TL411 [核科学技术—核技术及应用]
TP391.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暴雨中积云对流的反馈机制
被引量:
3
7
作者
李勇
梁必骐
机构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6-42,共7页
文摘
本文在分析梅雨期暴雨中尺度水热场特征的基础上,利用Nitta的云谱模式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法对暴雨区积云对流对环境水热场的反馈机制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在暴雨过程中,主要是高云和低云两类云的活动,在对流层中层很少有卷出的积云;积云对流的补偿下沉气流强烈地加热和干燥环境大气,这种加热和干燥效应主要被积云卷出的液态水再蒸发所抵消;同时,在暴雨过程中还可能存在某种不同于积云卷出液态水的蒸发冷却和湿润环境大气的物理机制.
关键词
暴雨
积云
对流
反馈机制
水热场
Keywords
Meiyu heavy rainfall
Cumulus convection
heat
and moisture fields
feedback
effect
s.
分类号
P426.6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旱区夏季晴空期超厚对流边界层发展的能量机制
被引量:
8
8
作者
张强
乔梁
岳平
李岩瑛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甘肃省气象局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甘肃省气象信息与技术装备保障中心
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637-1650,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630426)
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IAM201709)资助
文摘
在全球干旱区,因其特殊的气候环境背景,夏季晴天常常会出现其他地区少见的超厚对流大气边界层(super thick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SCBL),这种特殊的边界层结构具有重要的天气气候意义,但目前对这种超厚对流边界层发展机制理解十分有限.这既制约了大气数值模式中针对这种超厚对流边界层的参数化改进,也限制了超厚对流边界层与天气气候背景相互作用的科学认识.通过选取我国西北干旱区敦煌荒漠戈壁为代表性研究区,利用以往在该区域开展的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资料及长期业务探空观测资料,从大气边界层发展的能量机制出发,对该地区出现的超厚对流边界层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从日际尺度看在持续晴空期即使在白天地表感热通量日积分值不变甚至减弱的情况下,大气对流边界层(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CBL)的日最大厚度仍然表现为逐日持续增高的特点,且地表感热提供的能量无法平衡对流边界层发展所需要吸收的能量.主要原因是深厚的近中性残余层(residual layer, RL)在对流边界层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夹卷过程从残余层进入对流边界层的夹卷能量是对流边界层逐日持续发展的关键能量补充.在夏季连续晴空期,对流边界层与残余层之间会形成逐日循环增长机制,使干旱区夏季发展出超厚对流大气边界层.
关键词
干旱地区
超厚大气对流边界层
地表感热累积效应
夹卷能量
正反馈循环增长
Keywords
arid region
super-thick atmospheric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surface sensible
heat
accumulation
effect
entrainment energy
positive
feedback
cyclic growth
分类号
P421.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沙尘气溶胶加热对深积云对流系统的影响
景治坤
黄建平
刘玉芝
谢永坤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公路隧道火灾中隧道衬砌材料的性能分析
林一心
《建筑技术》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内蒙古西部一次沙尘暴贴地层物理通量研究
邢彬
《农业灾害研究》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光纤测温的混凝土坝上下游表面苯板保温效果反馈
程中凯
李金河
黄耀英
周宜红
田开平
武先伟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长江中下游梅雨期热量和水汽收支研究
汪钟兴
刘金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核释热实时模拟程序
吴小航
刘军
陈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暴雨中积云对流的反馈机制
李勇
梁必骐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干旱区夏季晴空期超厚对流边界层发展的能量机制
张强
乔梁
岳平
李岩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