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基微柱簇阵列微通道流动沸腾实验研究
1
作者 曲玖哲 杨鹏 +4 位作者 杨绪飞 张伟 宇波 孙东亮 王晓东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40-2851,共12页
为实现硅基微通道流动沸腾换热强化,分别设计并加工了具有并联微通道、稀疏微柱簇和致密微柱簇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以丙酮为工质开展热通量200~650 kW·m^(-2)的流动沸腾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并联微通道,稀疏微柱簇和致密微柱簇微... 为实现硅基微通道流动沸腾换热强化,分别设计并加工了具有并联微通道、稀疏微柱簇和致密微柱簇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以丙酮为工质开展热通量200~650 kW·m^(-2)的流动沸腾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并联微通道,稀疏微柱簇和致密微柱簇微通道具有更强的两相换热性能;在质量流速43 kg·m^(-2)·s^(-1)的条件下,稀疏微柱簇微通道与致密微柱簇微通道的平均传热系数分别可达到18.6和17.8 kW·m^(-2)·K^(-1),稀疏微柱簇微通道PEC最大可达到1.49。微柱簇阵列随热通量的增加呈现出三种不同流型,可视化研究表明,稀疏微柱簇内产生的汽相更倾向发生微柱簇绕流,而致密微柱簇内产生的汽相更倾向包裹住微柱簇,这使得前者表现出更强的两相换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微柱簇阵列 相变 气液两相流 强化换热 气泡行为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urface roughness effects on flow behavior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for circular microchannels 被引量:2
2
作者 Yuan Xing Tao Zhi +1 位作者 Li Haiwang Tian Yitu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575-1581,共7页
This paper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surface roughness on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 circular microchannels. All test pieces include 44 identical, parallel circular microchannels with di... This paper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surface roughness on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 circular microchannels. All test pieces include 44 identical, parallel circular microchannels with diameters of 0.4 mm and 10 mm in length.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microchannels is R= 0.86, 0.92, 1.02 lm, and the Reynolds number ranges from 150 to 2800.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circular microchannels has remarkable effec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flow behavior and heat transfer. It is found that the Poiseuille and Nusselt numbers are higher when the relative surface roughness is larger. For flow behavior, the friction factor increases consiste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Reynolds number, and it is larger than the constant theoretical value for macrochannels. The Reynolds number for the transition from laminar to turbulent flow is about 1500, which is lower than the value for macrochannels. For the heat transfer property, Nusselt number also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Reynolds number, and larger roughness contributes to higher Nusselt nu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ULAR flow behavior heat transfer Microchannels ROUGHNESS
原文传递
LNG缠绕管式换热器试验研究中的热物性计算方法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永东 吴晓红 周兵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97,131-132,共6页
在基本负荷型的LNG工厂中,多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是应用最广泛的主低温换热器,多组分介质在管程和壳程的传热与流动特性是主低温换热器试验研究的关键,而混合介质的热物性(密度、动力黏度、导热系数、比热容)对试验研究的影响较大。为此... 在基本负荷型的LNG工厂中,多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是应用最广泛的主低温换热器,多组分介质在管程和壳程的传热与流动特性是主低温换热器试验研究的关键,而混合介质的热物性(密度、动力黏度、导热系数、比热容)对试验研究的影响较大。为此,在考虑了压力对气态混合物热物性计算影响的情况下,对气态和液态混合介质的4种基本热物性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提炼、集成,并将计算结果与HYSYS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相关的热物性计算方法是可行的,计算误差均控制在工程允许范围内。该计算方法为国内开发大型冷塔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助于早日实现LNG缠绕管式换热器冷塔的国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 主低温换热器 缠绕管式换热器 传热 流动特性 混合介质 热物性 计算方法
下载PDF
西藏中部地热区的钻孔热流测量 被引量:10
4
作者 沈显杰 张文仁 +2 位作者 杨淑贞 张容燕 沈继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76-384,共9页
1985年以来,在西藏中部的羊八井、拉多岗和羊应乡等地热区测得了一批传导型或传导-对流型钻孔热流值。来自羊八井深部温度场的信息,提供了量级为83—108mW/m^2的传导热流;在拉多岗和羊应乡分别获得了185mW/m^2和194mW/m^2两个传导-对流... 1985年以来,在西藏中部的羊八井、拉多岗和羊应乡等地热区测得了一批传导型或传导-对流型钻孔热流值。来自羊八井深部温度场的信息,提供了量级为83—108mW/m^2的传导热流;在拉多岗和羊应乡分别获得了185mW/m^2和194mW/m^2两个传导-对流型热流数据。它们为阐明喜马拉雅地热带形成的深部热背景和浅层地壳热源结构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 热流测量 地热带 西藏
下载PDF
GH625镍基合金的高温压缩变形行为及组织演变 被引量:29
5
作者 吾志岗 李德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21-1327,共7页
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上采用等温压缩实验研究GH625合金的高温压缩变形行为,获得合金在温度为1000~1200℃、应变速率为10-2~10s-1的条件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并在考虑摩擦和变形热效应的基础上对真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修正。对修... 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上采用等温压缩实验研究GH625合金的高温压缩变形行为,获得合金在温度为1000~1200℃、应变速率为10-2~10s-1的条件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并在考虑摩擦和变形热效应的基础上对真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修正。对修正后的峰值应力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合金的高温材料常数:Q=635.38kJ/mol,α=0.008404MPa-1,n=3.52。通过非线性回归建立GH625合金包含应变量的高温变形本构模型。在应变速率为0.1s-1时,随着热变形温度的升高,合金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体积分数随之增加,在1000~1100℃发生部分动态再结晶,当温度达到1200℃时,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此时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2.2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625合金 流变行为 变形热 本构模型 动态再结晶
下载PDF
200MW 核供热堆燃料组件阻力特性模拟实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姜胜耀 张佑杰 +3 位作者 马进 博金海 高琅琅 马昌文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2-307,共6页
实验研究在200MW核供热堆(NHR200)水力学实验回路(HRHTL200)上完成,采用1∶1的实验本体,模拟条件为几何形状和雷诺数相同。研究了燃料组件入口节流孔板不同开孔直径(50~110)条件下,燃料组... 实验研究在200MW核供热堆(NHR200)水力学实验回路(HRHTL200)上完成,采用1∶1的实验本体,模拟条件为几何形状和雷诺数相同。研究了燃料组件入口节流孔板不同开孔直径(50~110)条件下,燃料组件,节流孔板,进、出口格板,棒束及出口段的流动阻力特性,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NHR200的热工水力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供热堆 燃料组件 流动特性 模拟实验 阻力
下载PDF
计量供热系统变流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宝萍 付林 狄洪发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3-116,共4页
基于对某分户计量供热小区变流量测试结果和住户调阀模式调查结果,分析了计量供热系统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开窗是恒温阀自动调节个体流量波动的最主要因素;住户频繁调节及长周期调节分别带来个体流量的短期阶跃变化和长... 基于对某分户计量供热小区变流量测试结果和住户调阀模式调查结果,分析了计量供热系统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开窗是恒温阀自动调节个体流量波动的最主要因素;住户频繁调节及长周期调节分别带来个体流量的短期阶跃变化和长周期变化;耦合作用使住户个体流量受其他住户调节行为影响,并削弱个体调节对整体流量变化的影响;同时发生率关系到个体流量变化对整体流量变化的综合影响。对该小区进行了流量变化概算,结果与测试结果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供热 变流量 行为调节 同时发生率
下载PDF
块体非晶合金绝热升温与锯齿流变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德民 孙剑飞 沈军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6-198,共3页
对Zr41.2Ti13.8Ni10Cu12.5Be22.5块体非晶合金压缩条件下的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利用应变能理论,以面积比(As/A)为参量,计算出了流变过程中剪切带形成时变形区域的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变形的增大,弹性应变能增加,形成剪切带时的... 对Zr41.2Ti13.8Ni10Cu12.5Be22.5块体非晶合金压缩条件下的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利用应变能理论,以面积比(As/A)为参量,计算出了流变过程中剪切带形成时变形区域的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变形的增大,弹性应变能增加,形成剪切带时的温度逐渐升高,当剪切带面积比As/A值小于1/4时,升高的温度将达到或超过玻璃转变温度,导致变形区域粘度降低,从而促进剪切带继续扩展并导致最终断裂.此局部温度变化规律揭示了块体非晶合金锯齿流变直至断裂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非晶合金 力学行为 绝热升温 锯齿流变
下载PDF
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峰 王秋旺 +3 位作者 陈秋炀 唐凌虹 李丹琳 孙微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22-226,共5页
建立了可进行壳管式换热器动态特性试验研究系统,通过试验研究的方法对水-油为换热工质的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动态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进口流量扰动为等百分比流量特性,研究了四种流量扰动方式下水和油出口温度的动态响应。同时研究了... 建立了可进行壳管式换热器动态特性试验研究系统,通过试验研究的方法对水-油为换热工质的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动态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进口流量扰动为等百分比流量特性,研究了四种流量扰动方式下水和油出口温度的动态响应。同时研究了在一定R e下,不同的流体扰动量对换热器进出口温升的影响,得到了换热器进出口温升与流体扰动量之间的关联式。实验表明,较于气体而言,液-液换热系统温度的动态响应时间比较长,研究发现在正负的流量扰动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出口温度变化呈现线性变化,进出口温升在正负流量扰动下其变化曲线具有对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管式换热器 连续螺旋折流板 流量扰动 动态特性
下载PDF
内设凹槽微通道内的气泡行为与流动沸腾换热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迎慧 刘建停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7-592,共6页
运用VOF(volume of fluid)模型与用户自定义函数,数值模拟研究水在加热壁面上V形、梯形、方形和燕尾形凹槽微通道内的流动沸腾,分析凹槽形状对气泡成核、生长、脱离及聚并等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热流密度为300 kW·m^(-2)时,... 运用VOF(volume of fluid)模型与用户自定义函数,数值模拟研究水在加热壁面上V形、梯形、方形和燕尾形凹槽微通道内的流动沸腾,分析凹槽形状对气泡成核、生长、脱离及聚并等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热流密度为300 kW·m^(-2)时,凹槽均被激活为沸腾核化点,与其他形状凹槽相比,水在燕尾形凹槽微通道内的起始沸腾时间相对较早;在核态沸腾阶段,与梯形凹槽相比,气泡在燕尾形凹槽微通道内的生长和脱离时间分别缩短为7.50和6.70 ms,气泡脱离频率从33.8 s^(-1)提高至66.7 s^(-1),有利于水在微通道内的流动沸腾换热强化;脱离气泡在微通道内的聚并与拉伸行为增大液膜蒸发区域,气泡对液相的扰动增强,但会造成加热壁面上发生局部干涸,降低沸腾换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槽 微通道 气泡行为 流动沸腾 传热
下载PDF
NHR-200燃料组件进口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11
作者 姜胜耀 张佑杰 +3 位作者 马进 博金海 高琅琅 马昌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7-252,共6页
在200MW核供热堆(NHR-200)水力学实验回路(HRHTL-200)上完成了NHR-200燃料组件进口阻力特性实验研究。采用1∶1的实验本体,模拟条件为几何形状、雷诺数相同。研究了燃料组件进口节流孔板不同开孔直... 在200MW核供热堆(NHR-200)水力学实验回路(HRHTL-200)上完成了NHR-200燃料组件进口阻力特性实验研究。采用1∶1的实验本体,模拟条件为几何形状、雷诺数相同。研究了燃料组件进口节流孔板不同开孔直径(50mm~110mm)及孔板安装不同位置条件下,燃料组件的流动阻力特性,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200MW核供热堆的热工水力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共热堆 燃料组件 流动特性 模拟实验 阻力
下载PDF
不等厚铝合金板材搅拌摩擦铆焊塑性连接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鹏 赵升吨 +2 位作者 陈政 范淑琴 董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92,共9页
为了克服传统铝合金点连接技术存在裂纹、气孔、成形力大和气密性差等不足,实现铝合金板材的高性能点连接,提出了搅拌摩擦铆焊塑性连接新工艺原理,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针对不等厚铝合金板材论证了新工艺原理的可行性。首先研究了铝... 为了克服传统铝合金点连接技术存在裂纹、气孔、成形力大和气密性差等不足,实现铝合金板材的高性能点连接,提出了搅拌摩擦铆焊塑性连接新工艺原理,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针对不等厚铝合金板材论证了新工艺原理的可行性。首先研究了铝合金板材搅拌摩擦铆焊工艺过程中材料流动行为和温度场分布,重点讨论了转速和持续加热时间对温度变化的影响规律,然后通过控制铆焊热输入量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并开展了螺纹铆钉式搅拌摩擦铆焊试验研究,最后验证了连接样件横截面材料组织分区与温度场分布的一致性,确定了该工艺的塑性连接机理。结果表明:转速和持续加热时间是影响搅拌摩擦铆焊接头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3 mm和4 mm厚6061-T6铝合金板材搅拌摩擦铆焊的最优转速范围为1000~1400 r·min-1,持续加热时间为3~15 s;上下板材之间形成冶金结合,塑化材料与螺纹铆钉之间形成机械结合。因此,铝合金板材搅拌摩擦铆焊塑性连接机理符合预期,该新工艺原理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铆焊 温度场 材料流动 工艺参数优化 焊接热输入量
下载PDF
压力对R134a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逯国强 胡桂秋 胡凯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5-27,共3页
实验研究了压力参数对R134a在螺旋管内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态单相对流换热阶段,换热系数随压力升高而减小,在流动沸腾换热阶段,换热系数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从压力对定压比热容、气泡行为特性影响的角度解释了原因。实验... 实验研究了压力参数对R134a在螺旋管内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态单相对流换热阶段,换热系数随压力升高而减小,在流动沸腾换热阶段,换热系数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从压力对定压比热容、气泡行为特性影响的角度解释了原因。实验结果可为应用于空调器的螺旋管式蒸发器设计计算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流动换热 定压比热容 气泡行为
下载PDF
钒电池电解液伏安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荣 余祖孝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73-76,共4页
用电化学法研究了钒离子浓度、支持电解液硫酸浓度、扫描速度以及加入如EDTA等添加剂后在石墨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探讨了不同温度热处理石墨电极下的循环伏安行为,以及重铬酸钾活化处理与不进行任何处理的石墨电极的可逆性。结果表明... 用电化学法研究了钒离子浓度、支持电解液硫酸浓度、扫描速度以及加入如EDTA等添加剂后在石墨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探讨了不同温度热处理石墨电极下的循环伏安行为,以及重铬酸钾活化处理与不进行任何处理的石墨电极的可逆性。结果表明:出现了V(IV)/V(V)电对的氧化和还原峰,而且扫描速度和支持电解液硫酸浓度的增大都使峰值电流增大,但钒离子浓度的增大反而使峰值电流减小,而加入添加剂对峰值几乎没有影响;热处理对石墨电极表面的活性有所提高,活化处理对V(IV)/V(V)电对的氧化和还原可逆性没有明显的提高,但对于V(Ⅲ)/V(Ⅱ)电对的可逆性有显著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电池电解液 石墨电极 添加剂 热处理 循环伏安行为
下载PDF
竖直环形流道内欠热沸腾时的气泡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立成 阎昌琪 孙中宁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73-76,共4页
一般在沸腾传热实验中壁面的加热方式有电加热和流体加热两种,流体加热方式下的沸腾传热研究进行得很少。在水加热条件下,对水在竖直环形流道内欠热流动沸腾时的气泡行为进行了可视化研究。环隙宽度为5mm和3mm两种,质量流速分别为16.8~... 一般在沸腾传热实验中壁面的加热方式有电加热和流体加热两种,流体加热方式下的沸腾传热研究进行得很少。在水加热条件下,对水在竖直环形流道内欠热流动沸腾时的气泡行为进行了可视化研究。环隙宽度为5mm和3mm两种,质量流速分别为16.8~55.3kg/(m2.s)和15.3~62.1kg/(m2.s)。可视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贴近壁面的区域存在气泡运动层,大部分气泡在气泡运动层内运动。在宽度为3mm的流道中,气泡在脱离壁面前一般会滑动;滑动距离不超过2~3倍气泡直径,并且存在反复胀缩的现象。5mm流道内的气泡则较少发生滑动,往往在脱离壁面后会被弹回壁面。气泡的滑动和离开壁面后又返回壁面的运动方式是沸腾具有高强度传热能力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热流动沸腾 竖直环形流道 气泡行为 水加热
下载PDF
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动态特性的数值预测和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峰 曾敏 +1 位作者 吴一宁 王秋旺 《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3-578,共6页
应用有限差分法对以水、油为换热工质的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数值预测,提出了适用于单壳程多管程换热器的顺流、逆流串联的概念,并通过试验数据进行了校核,证明了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同时研究了壳侧流体纵向扩散效应、... 应用有限差分法对以水、油为换热工质的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数值预测,提出了适用于单壳程多管程换热器的顺流、逆流串联的概念,并通过试验数据进行了校核,证明了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同时研究了壳侧流体纵向扩散效应、换热器管壁轴向导热性能及其热容等参数对换热器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为壳管式换热器动态特性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流量扰动 动态特性 数值预测 差分格式
下载PDF
中间包内钢液流动、温度控制和夹杂物行为的数学模拟 被引量:9
17
作者 盛东源 倪满森 +3 位作者 邓开文 刘家奇 干勇 肖泽强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742-748,共7页
本文介绍连铸中间包内钢液流动、温度分布和夹杂物行为等三元传输过程的三维体系数学模型及其部分计算结果.中间包内流动状态的计算结果与前人实测结果作了对照.建立中间包内各种冶金过程的综合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是改善中... 本文介绍连铸中间包内钢液流动、温度分布和夹杂物行为等三元传输过程的三维体系数学模型及其部分计算结果.中间包内流动状态的计算结果与前人实测结果作了对照.建立中间包内各种冶金过程的综合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是改善中间包工作条件、提高连铸技术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 中间包 流动 传热 夹杂物 数学模拟 炼钢
下载PDF
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过程模拟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章帆 范沐易 +1 位作者 邹雄 黄卫星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34,共6页
折流板的结构参数是决定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采用传统弓形折流板,对折流板不同板距和不同缺口高度条件下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流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流动行为,全面分析了折流板结构参数对壳程流体流动、停留时间... 折流板的结构参数是决定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采用传统弓形折流板,对折流板不同板距和不同缺口高度条件下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流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流动行为,全面分析了折流板结构参数对壳程流体流动、停留时间分布及压降的影响;综合考虑设备的能耗和性能,提出了折流板结构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为工业上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流板 换热器 流动行为 停留时间分布 压降
下载PDF
强化矩形通道内滴形柱涡发生器传热与流动特性分析
19
作者 董浩然 姜亚慧 +2 位作者 王震 周艳 李庆领 《机械制造》 2017年第11期65-68,76,共5页
设计了一种滴形柱涡发生器。在雷诺数4 000~20 000范围内,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布置在矩形通道内的单排单列不同斜截角,以及多排不同攻角、高度、横向与纵向间距的滴形柱涡发生器传热机理与流动特性进行分析,得到各参数的经验关联式,为... 设计了一种滴形柱涡发生器。在雷诺数4 000~20 000范围内,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布置在矩形通道内的单排单列不同斜截角,以及多排不同攻角、高度、横向与纵向间距的滴形柱涡发生器传热机理与流动特性进行分析,得到各参数的经验关联式,为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发生器 传热 流动 特性
下载PDF
集流管结构对微通道蒸发器流量分配均匀性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池帮杰 代苏苏 +1 位作者 鲁进利 韩亚芳 《制冷与空调》 2018年第4期34-39,共6页
微通道蒸发器内制冷剂流量分配均匀性对换热器性能有着较大影响。本文在理想工况运行情况前提下,以水为流动工质,数值模拟了微通道蒸发器内流量分配特性,探讨了4种集流管形式(A型、B型、C型、D型)、不同入口速度(0.08 m/s^0.42 m/s)对... 微通道蒸发器内制冷剂流量分配均匀性对换热器性能有着较大影响。本文在理想工况运行情况前提下,以水为流动工质,数值模拟了微通道蒸发器内流量分配特性,探讨了4种集流管形式(A型、B型、C型、D型)、不同入口速度(0.08 m/s^0.42 m/s)对换热器各扁管流量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集流管入口流速对换热器内各扁管流量分配具有较大影响,当速度从0.08 m/s增大到0.42 m/s时,换热器内流量分布从两侧高,中间低的分布转变为入口侧低,出口侧高的分布特性,且流量分配不均匀度随流速增加而显著增大;通过改变集流管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流量分配特性。各扁管进口静压力分布与各扁管内流量分配具有相关性,可通过改进集流管结构保证静压力分布一致,使各扁管流量分配均匀,从而获得较好的换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蒸发器 静压分布 流量分配特性 集流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