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恒热流法和恒温法的岩土热物性试验分析研究
1
作者 张志尧 孙林娜 +2 位作者 魏俊辉 刘启明 褚赛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7期22-28,共7页
目前岩土热物性测试仪采用的方法包括两种:恒热流法和恒温法,通过介绍两种测试方法的区别及模型算法,以北京市某公建项目岩土热物性测试结果为基准,利用TRNSYS软件分别模拟了恒热流法和恒温法的测试工况,针对模拟结果展开分析研究。经对... 目前岩土热物性测试仪采用的方法包括两种:恒热流法和恒温法,通过介绍两种测试方法的区别及模型算法,以北京市某公建项目岩土热物性测试结果为基准,利用TRNSYS软件分别模拟了恒热流法和恒温法的测试工况,针对模拟结果展开分析研究。经对比,试验时间至48 h时,两种测试方法利用软件模拟出的延米换热量与现场测试结果的误差在10%以内,表明若已知项目周边的地层热物性参数如地层的导热系数、热扩散率等,可将软件模拟结果作为前期地埋管系统设计的依据,并作为后续热物性勘察结果验证的参考数据。此外,根据模拟结果,由于夏季地埋管流体在设计工况下与土壤的温差值较大,为了使流体尽快达到设计工况点,恒温法测试时应选用较大的功率,否则48 h内的测试值结果与实际值偏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系统 热物性试验 TRNSYS 恒热流法 恒温法
下载PDF
滑动轴承油水冷却器的换热与流阻特性
2
作者 冯毅 张古振 +2 位作者 刘来全 刘小军 丁强明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7,共6页
滑动轴承运行过程中油膜剪切和搅油产生的功耗约80%会转换成热量,导致油箱内润滑油温度升高,为将润滑油温度控制在设计值内,通常在油箱内安装油水冷却器带走热量,冷却器换热性能直接影响滑动轴承的运行温度和主机的正常工作。油水冷却... 滑动轴承运行过程中油膜剪切和搅油产生的功耗约80%会转换成热量,导致油箱内润滑油温度升高,为将润滑油温度控制在设计值内,通常在油箱内安装油水冷却器带走热量,冷却器换热性能直接影响滑动轴承的运行温度和主机的正常工作。油水冷却器的散热能力主要由换热系数和流阻特性决定,对不同油流量条件下的油水冷却器进行试验测试,研究其换热和流阻特性,结果表明:在控制进油、进水温度及进水流量的前提下,油流速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时,换热系数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压力损失增大,换热因子和阻力系数减小,冷却器可在一定油流速范围内获得最佳的换热和流阻特性;试验获得了对数坐标系下努赛尔数、欧拉数与雷诺数的拟合曲线,理论计算与试验拟合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油流速与换热系数及流阻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冷却器 换热 流阻 试验
下载PDF
基于叠加理论的柱热源模型岩土体热响应试验测试研究
3
作者 郭华 《地下水》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岩土体热物性参数是计算浅层地热能资源量和进行地热能利用规划设计需要的重要参数,为获取岩土体热物性参数,本文基于叠加理论的柱热源模型,分析了换热孔内外相应的传热数学模型及数据拟合计算方法,以江苏省宿迁沭阳城区HRK1号孔为例,... 岩土体热物性参数是计算浅层地热能资源量和进行地热能利用规划设计需要的重要参数,为获取岩土体热物性参数,本文基于叠加理论的柱热源模型,分析了换热孔内外相应的传热数学模型及数据拟合计算方法,以江苏省宿迁沭阳城区HRK1号孔为例,采用了恒定热流法试验测试,取得了现场热响应试验测试数据,采用基于叠加理论的柱热源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埋管深度98.7 m,初始温度19.80℃,实际平均加热功率为3829 W,平均流量为1.30m^(3)/h(流速为0.68 m/s)时,岩土综合导热系数为2.32 W/(m·K),体积比热容为1.42×10^(3)J/(kg·K),换热孔内总热阻为0.125(m·K)/W。结果表明,基于叠加理论建立的柱热源模型处理现场热响应试验测试数据是可行的,可用于现场热物性测试数据的处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物性参数 柱热源模型 热响应试验 恒定热流法
下载PDF
风挡加温控制测试系统分析设计
4
作者 袁靖伟 宫杨杨 王敏博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24年第6期113-116,共4页
本文以飞机风挡加温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一个测试系统,以提高风挡加温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分析了系统的功能需求,介绍了测试系统关键硬件和测试流程。测试系统可以对飞机上风挡加温系统进行故障排查,检验系统的各项功能,避免发生故... 本文以飞机风挡加温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一个测试系统,以提高风挡加温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分析了系统的功能需求,介绍了测试系统关键硬件和测试流程。测试系统可以对飞机上风挡加温系统进行故障排查,检验系统的各项功能,避免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反复拆卸飞机部件造成二次损坏。测试系统有效缩短故障排查时间,可为后续风挡加温控制测试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风挡 加温控制盒 测试系统 系统设计 试验流程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Loop Heat Pipe with Two Evaporators/Two Condensers under Thermal Vacuum Condition
5
作者 Xinyu Chang Hosei Nagano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16年第8期1460-1469,共10页
Multiple loop heat pipe is a high-functional thermal transport device. This work was conducted to confirm the working performance of Multiple loop heat pipe under thermal vacuum ambience with the working fluid ammonia... Multiple loop heat pipe is a high-functional thermal transport device. This work was conducted to confirm the working performance of Multiple loop heat pipe under thermal vacuum ambience with the working fluid ammonia. Asmall multiple loop heat pipe with two evaporators and two ra- diators wa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Then thermal vacuum test was conducted. The heaters were fasten on both evaporators, both radiators, both compensation chambers. In the case that both evaporators were heated, the multiple loop heat pipe can transport 120/120 W for 1.5 m, in the case that only one evaporator was heated, evaporator 1 can transport 80 W for 1.5 m, while eva- porator 2 can transport 120 W for 1.5 m. Two flow regulators were installed near the confluence of liquid line to prevent uncondensed vapor penetrating into returning liquid when the tempera- ture difference exists between two radiators. In the case that the heat load at both evaporators were 40/40 W and one radiator was heated, the flow regulator1 can tolerate the 160 W of heat load which was supplied to radiator1 while the flow regulator2 can tolerate the 100 W of heat load which was supplied to radiator2. To demonstrate the multiple loop heat pipe’s startup behavior at lowheat load, each of the compensation chamber was preheated to change the initial distribution of liquid and vapor in the evaporator and compensation chamber, in the result, each evaporator can start up at 5W through prehea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op heat Pipe AMMONIA Thermal Vacuum test Two Phase flow
下载PDF
松辽盆地现今地温场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翘然 肖红平 +4 位作者 饶松 施亦做 李文靖 黄顺德 胡光明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1-204,共14页
沉积盆地现今地温场反映了地球内部各种动力学过程之间的能量平衡状态,既是了解大陆岩石圈构造变形及演化等大陆动力学问题的重要窗口,也是开展区域地热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通过收集松辽盆地826口钻孔试油温度数据,结合150个岩心样品... 沉积盆地现今地温场反映了地球内部各种动力学过程之间的能量平衡状态,既是了解大陆岩石圈构造变形及演化等大陆动力学问题的重要窗口,也是开展区域地热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通过收集松辽盆地826口钻孔试油温度数据,结合150个岩心样品热导率测试结果,系统刻画了全盆地现今地温场特征,基于深部温度预测技术计算了4000 m深度内地层温度。结果表明,松辽盆地现今地温梯度介于22.5~69.0℃/km之间,平均值为44.0℃/km。中央坳陷区岩石热导率值比较集中,大多介于1.60~2.40 W/(m·K)之间,平均值为1.84 W/(m·K),其中泥岩热导率最低,平均值为1.77 W/(m·K);粉砂岩热导率居中,平均值为1.87 W/(m·K);细砂岩热导率最高,平均值为2.12 W/(m·K)。大地热流值介于35.0~98.8 mW/m ^(2),平均值为76.9 mW/m ^(2),为典型的“热盆”,平面上呈中部高、边部低的环带状展布特征。松辽盆地1000 m深度的地层温度介于26.9~72.3℃,平均值为47.9℃;2000 m深度的地层温度介于49.4~141.3℃,平均值为91.9℃;3000 m深度的地层温度介于71.8~167.5℃,平均值为135.8℃;4000 m深度的地层温度介于94.3~210.9℃,平均值为179.8℃。综合分析认为,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引发软流圈上涌,区域岩石圈迅速减薄,来自地幔的热量显著增加;同时,减薄的地壳更有利于地幔热量向上传导。盆地内广泛发育的NNE和NW向两组深大断裂系为地幔物质及热流上升提供了通道,一部分地幔物质沿深大断裂熔融析离聚集在中下地壳内形成高导低速体,持续加热地壳,另一部分熔融物质经断裂系喷发形成新生代火山。盆地内广泛发育的花岗岩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是松辽盆地内又一重要热源。此外,松辽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地壳结构的差异是现今地温场不均匀性的重要原因,基底和沉积层热导率的差异引起的热流“折射”效应,促进了浅部热量的再分配,形成了凹凸相间的热流分布格局。松辽盆地良好的储盖配置关系,为热量的贮存提供了良好条件,有利于松辽盆地地热资源的赋存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热流 地温梯度 深部温度 试油温度 松辽盆地 温度场
下载PDF
曲面结构上薄膜热流传感器的动态校准研究
7
作者 原敬彬 王高 +3 位作者 薛红新 李志玲 刘云东 黄漫国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49,共4页
搭建了以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作为热流源的动态测试系统,响应时间为3.5μs,热流上限为50 MW/m2,可以产生阶跃、脉冲、变频正弦等动态激励信号。分别使用脉冲激励法和变频正弦激励法对传感器进行时域和频域的动态校准。时域上以脉冲信号... 搭建了以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作为热流源的动态测试系统,响应时间为3.5μs,热流上限为50 MW/m2,可以产生阶跃、脉冲、变频正弦等动态激励信号。分别使用脉冲激励法和变频正弦激励法对传感器进行时域和频域的动态校准。时域上以脉冲信号作为激励信号,使用负阶跃测试法测量时间常数,用响应速率比表征热流传感器的动态响应特性;频域上以变频正弦信号作为激励信号,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绘制出频率特性曲线,得到传感器的频率响应为18.4 Hz。并对两种动态校准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热流传感器 动态测试系统 时间常数 频率响应
下载PDF
基于CFD的盲三通流动与换热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吴森林 王秋良 +3 位作者 甘杜芬 刘云 李恩 王一帆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6-56,共11页
该文研究盲三通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利用Solidworks建立盲三通三维物理模型,运用CFD软件对盲三通流动与换热进行数值计算,探讨雷诺数、夹角、盲端长度以及支管直径对盲三通流动与换热的影响,并结合正交试验分析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强弱。... 该文研究盲三通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利用Solidworks建立盲三通三维物理模型,运用CFD软件对盲三通流动与换热进行数值计算,探讨雷诺数、夹角、盲端长度以及支管直径对盲三通流动与换热的影响,并结合正交试验分析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强弱。努塞尔数Nu、压降Δp随着雷诺数Re、夹角θ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盲端长度L_(3)、支管直径d的增大而减小;阻力系数f随着雷诺数Re、盲端长度L_(3)、支管直径d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夹角θ的增大而增大。支管近右壁处流体流速增大,入口主管段区域温度梯度分布不明显;利用多元非线性拟合给出盲三通流动与换热准则关联式;各因素对阻力系数f的显著性强弱为:支管管径D>夹角B>雷诺数A>盲端长度C;对努塞尔数Nu和压降Δp的显著性强弱为:雷诺数A>支管管径D>夹角B>盲端长度C。盲三通压降的最优组合为A_(1)B_(5)C_(5)D_(5),阻力系数最优组合为A_(3)B_(1)C_(3)D_(5),努塞尔数最优组合为A_(5)B_(3)C_(2)D_(1)。研究结果可为盲三通设计与优化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盲三通 流动与传热 影响因素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进气加温模拟装置对涡扇发动机进气流场稳定性影响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柳国印 高磊 +3 位作者 陈彦峰 桑则林 刘作宏 白楚枫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3-149,共7页
为分析新设计的进气加温模拟装置对涡扇发动机进气流场稳定性的影响,对试验设备、测试方案、进气流场的稳定性评估方法和试验方案进行设计研究。通过开展气源供气温度、供气流量和发动机状态多因素匹配工况下涡扇发动机与进气加温模拟... 为分析新设计的进气加温模拟装置对涡扇发动机进气流场稳定性的影响,对试验设备、测试方案、进气流场的稳定性评估方法和试验方案进行设计研究。通过开展气源供气温度、供气流量和发动机状态多因素匹配工况下涡扇发动机与进气加温模拟装置的联合试验,确定发动机进口气流稳定性指标的最高值。对不同试验工况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进气加温模拟的稳压进气道对发动机进口压力场影响较小,发动机状态稳定时进口温度场只有1个高温区,T_(1)升高以及发动机状态提高,温度场及压力场不稳定性增大,多工况下发动机温场周向不均匀度最大为0.6907%,压力场周向畸变指数最大为0.0187%。进气加温模拟装置条件下,发动机压力场和温度场稳定性情况满足发动机试验要求,可为后续开展发动机进气加温试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扇发动机 进气加温模拟装置 进气流场稳定性 试验
下载PDF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朱思倩 赵春腾 张倩茹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52-256,共5页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是准确计算建筑能耗的关键参数,其检测是建筑节能工程验收必不可少的检测项目之一。现行有效的标准推荐采用热流计法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进行测量,但对热流计贴敷方式未做出明确规定。该文说明了准确测量围护结构传热系...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是准确计算建筑能耗的关键参数,其检测是建筑节能工程验收必不可少的检测项目之一。现行有效的标准推荐采用热流计法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进行测量,但对热流计贴敷方式未做出明确规定。该文说明了准确测量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意义,介绍了测量方法和关键技术要点、测试仪器原理。对热流传感器外贴敷铝箔胶带的安装方式和未贴敷铝箔胶带的安装方式进行实验比对,所测得数据显示贴敷铝箔胶带会导致检测结果偏小,测得热流密度的最大相对误差可达到-13.39%,传热系数相对误差为-11.01%,该误差会导致后续耗热量、节能量等综合指标的计算的偏差,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方法 传热系数 热流计法 围护结构 建筑节能
下载PDF
热泵平行流换热器结构参数对换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先送 赵夫峰 罗羽钊 《制冷与空调》 2023年第5期72-79,共8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及模拟仿真分析,研究了热泵平行流换热器的结构参数对换热器换热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扁管宽度是对换热器换热量影响最大的因素,贡献率达43.1%;随着扁管宽度增加换热器换热量大幅提升。扁管厚度对换热器换热量影响较... 采用正交试验法及模拟仿真分析,研究了热泵平行流换热器的结构参数对换热器换热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扁管宽度是对换热器换热量影响最大的因素,贡献率达43.1%;随着扁管宽度增加换热器换热量大幅提升。扁管厚度对换热器换热量影响较大,贡献率达29.7%;当扁管厚度超过2 mm,随扁管厚度增大换热器换热量大幅下降,这主要与换热器背风侧的气流低速区较大,且换热效率低有关。翅片卡槽间距对换热器换热量贡献率为20.8%,翅片卡槽间距为11 mm时换热器换热量最优。翅片卡槽深度对换热器换热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平行流换热器 结构参数 正交试验 换热性能
下载PDF
一种复合型散热器传热性能和流动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余小玲 冯全科 刘启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70-673,共4页
提出一种用于电力电子器件散热的矩形翅片与叉排钉柱结合的复合型散热器,该散热器的结构是在矩形翅片式散热器通道内适当的位置上设置两排钉柱.实验表明:在同样散热量和风速下,复合型散热器的热阻比矩形翅片式散热器低10%~20%;风速为2... 提出一种用于电力电子器件散热的矩形翅片与叉排钉柱结合的复合型散热器,该散热器的结构是在矩形翅片式散热器通道内适当的位置上设置两排钉柱.实验表明:在同样散热量和风速下,复合型散热器的热阻比矩形翅片式散热器低10%~20%;风速为2m/s时复合型散热器的流动阻力比矩形翅片式散热器高10%,比相同散热面积的叉排钉柱散热器的流动阻力要低得多;在相同风速和相同散热器底面温度下,复合型散热器单位面积的散热率与叉排钉柱散热器相当,比矩形翅片式散热器高1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散热器 传热性能 流动特性
下载PDF
流量对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路阳 刘建波 +2 位作者 王克振 赵静 熊文嘉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64,共5页
对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的测试方法以及流量对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效率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测量集热器在流量为0.01、0.02、…、0.10kg/s的工况下集热器进出口温度,计算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效率,同时根据实验值推导集热器热转移因子以... 对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的测试方法以及流量对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效率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测量集热器在流量为0.01、0.02、…、0.10kg/s的工况下集热器进出口温度,计算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效率,同时根据实验值推导集热器热转移因子以及总热损系数在不同流量下的值,观察集热器效率、热转移因子及总热损系数随流量的变化趋势.通过热转移因子、总热损系数分别对流量进行拟合回归,建立关于流量的集热器效率方程式.结果表明,建立的集热器效率方程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不同流量工况下集热器效率的变化趋势且能得到一定条件下集热器最佳性能的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热器 测试方法 集热器集热效率 流量
下载PDF
污水在纳米涂层管内的流动与换热特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学慧 孙德兴 杨维好 《节能技术》 CAS 2010年第3期195-198,共4页
采用新型纳米抗垢涂料是解决城市原生污水冷热源系统污垢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通过工程现场的实验,对XK-368钛纳米聚合物换热器专用涂料涂层管在污水冷热源系统中的流动与换热特性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工程应用范围内,相同的广... 采用新型纳米抗垢涂料是解决城市原生污水冷热源系统污垢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通过工程现场的实验,对XK-368钛纳米聚合物换热器专用涂料涂层管在污水冷热源系统中的流动与换热特性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工程应用范围内,相同的广义雷诺数下,纳米涂层管的流动阻力系数约为普通无缝钢管的93%;对流换热系数约为普通无缝钢管的89%。这主要是由于涂层表面较为光滑,导致管内污水层流底层的厚度较普通无缝钢管大所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涂层管 污水冷热源 流动 换热 实验
下载PDF
红外加热棒式空间外热流模拟器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晓宁 任德鹏 贾阳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60,共7页
采用蒙特卡罗法跟踪能束的发射和吸收,提出了一种避免挡板表面能量方程计算的等效反射模型,模拟了红外加热棒式空间外热流模拟器模拟面上的能量分布及其他参数,比较了加热棒为直棒和曲棒时模拟面的热流模拟结果。研究表明,挡板内外表面... 采用蒙特卡罗法跟踪能束的发射和吸收,提出了一种避免挡板表面能量方程计算的等效反射模型,模拟了红外加热棒式空间外热流模拟器模拟面上的能量分布及其他参数,比较了加热棒为直棒和曲棒时模拟面的热流模拟结果。研究表明,挡板内外表面置换后表面发射率的不同并没有导致模拟面上能量分布的明显变化;增加加热棒根数并不能一直明显地使模拟面的能量分布更趋于均匀;经形状优化后曲棒模拟的热流分布比直棒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加热棒 蒙特卡罗法 红外模拟法 热流测量 空间外热流 热平衡试验
下载PDF
镍基渗层纵向翅片管的强化传热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奉仲 张鸣远 +2 位作者 黄新元 史月涛 董信光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7-471,共5页
本文给出了一种既能提高换热效率 ,又能提高可靠性的新型换热元件—镍基渗层纵向翅片管 ,并对该新型强化传热元件进行了传热实验 ,得出了不同的翅片高度、横向节距、纵向节距下 Nu、Eu与Re的关系。
关键词 强化传热 翅片管 实验 阻力
下载PDF
CFD技术在机舱散热性能研究及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郭健忠 吴建立 +1 位作者 殷良艳 胡溧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59-262,共4页
为解决发动机舱过热问题,对某前置客车发动机舱的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通过换热器风阻特性实验及客车内外流场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分析发动机舱重要截面的温度场和速度场,找出机舱内的温度异常点及流场分布不合理... 为解决发动机舱过热问题,对某前置客车发动机舱的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通过换热器风阻特性实验及客车内外流场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分析发动机舱重要截面的温度场和速度场,找出机舱内的温度异常点及流场分布不合理的地方,分析产生热回流及进风量较小原因,提出改进方案。通过前移冷却模块和在格栅处增加导流板可有效减少热回流、增大进气量。仿真结果验证改进方案可有效降低发动机舱整体温度。仿真模拟在车辆前期开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缩短开发周期,节省开发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舱 热管理 流场 试验 热回流 仿真
下载PDF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装置研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先锋 李录平 +4 位作者 尹小波 张世海 王昱 刘伟 郑亮 《建筑节能》 CAS 2012年第6期57-60,共4页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是建筑节能检测中的重要项目,为在现场准确测量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将用于实验室测试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热箱法与用于现场测试的热流计法结合起来,设计并制作了现场检测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实验装置。热箱能够...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是建筑节能检测中的重要项目,为在现场准确测量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将用于实验室测试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热箱法与用于现场测试的热流计法结合起来,设计并制作了现场检测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实验装置。热箱能够人为控制室内检测环境,使室内外温度差达到检测要求,弥补了热流计法只能在采暖季节测试的不足,提高了检测效率及准确度。通过对某建筑物墙体进行了现场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现场检测装置测试时间短、准确度高。现场检测得到的传热系数比理论计算值高约55%,建议将建筑围护结构的现场检测结果和理论计算值作为评价其节能效果的综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护结构 传热系数 现场检测 热箱热流计法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试验设计的湿式离合器优化策略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文 王青松 +2 位作者 林腾蛟 魏静 李锐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3,共15页
为提高湿式离合器的可靠性,建立以6个出油管孔径为设计变量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理论,进行热流耦合动态仿真分析,根据湿式离合器热流场分布特性,设计优化策略。剖析中心组合设计方法的采样原理,推导析因系数、样本点数... 为提高湿式离合器的可靠性,建立以6个出油管孔径为设计变量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理论,进行热流耦合动态仿真分析,根据湿式离合器热流场分布特性,设计优化策略。剖析中心组合设计方法的采样原理,推导析因系数、样本点数、因子水平及各水平对应试验次数的计算公式,并应用于湿式离合器的响应面试验设计中,采用单因素仿真试验分析方法确定离合器片轴向最小位移为目标变量,进一步编排试验点安排表。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响应面模型,采用不同工具进行优化分析,获得了湿式离合器的3套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最佳优化方案中,离合器片轴向最小位移增大了38.472%,其预测值与实际仿真值误差为7.291%,最薄油层厚度增大了18.8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合器 热流耦合 响应曲面 试验设计 析因系数 优化策略
下载PDF
旋转状态下带肋U形通道内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邓宏武 张炜 陶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6-29,共4页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涡轮叶片内带肋U形通道在旋转状态下的前缘、后缘及两侧面局部换热系数分布。结果表明,在旋转状态下此通道的努塞尔数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在进气直通道的后缘和出气直通道的前缘,努塞尔数随旋转数的增加而增加;在进...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涡轮叶片内带肋U形通道在旋转状态下的前缘、后缘及两侧面局部换热系数分布。结果表明,在旋转状态下此通道的努塞尔数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在进气直通道的后缘和出气直通道的前缘,努塞尔数随旋转数的增加而增加;在进气直通道的前缘和出气直通道的后缘,努塞尔数随着旋转数的变化出现几次反复。随着浮力数的增加,通道的平均努塞尔数是下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热传导试验 涡轮叶片 U形通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