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ep-wise synthesis of work exchange networks involving heat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transshipment model 被引量:7
1
作者 Yu Zhuang Linlin Liu +1 位作者 Qilei Liu Jian D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8期1052-1060,共9页
Due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serious energy dilemma,energy-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reduction have been the strategic target in the past decades,thus people have identified the vital importance of higher energy effic... Due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serious energy dilemma,energy-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reduction have been the strategic target in the past decades,thus people have identified the vital importance of higher energy efficiency and the influence of lower carbon development.Since work exchange network is a significant part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its optima design will have drama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 on energy consumption reduction in chemical process system.With an extension of the developed transshipment model in isothermal process,a novel step-wise methodology for synthesis of direct work exchange network(WEN)in adiabatic process involving heat integration is first proposed in this paper,where a nonlinear programming(NLP)model is formulated by regarding the minimum utility consumption as objective function and optimizing the initial WE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sented matching rules to get the optimized WEN configuration at first.Furthermore,we focus on the work exchange network synthesis with heat integration to attain the minimal total annual cost(TAC)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heat-exchange equipment that is achieved by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in sequence:introducing heat-exchange equipment directly,adjusting the work quantity of the adjacent utility compressors or expanders,and approximating upper/lower pressure limits consequently to obtain considerable cost savings of expanders or compressors and work utility.Finally,a case taken from the literature is studied to illu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k exchange network Transshipment model Adiabatic process Trade-off between work and heat Economic analysis
下载PDF
航空电推进电机多层波浪形拓扑及散热设计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徐金全 林华鹏 郭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06-1818,共13页
针对航空电推进电机的散热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层波浪形散热拓扑的航空电推进电机高效散热设计方法。航空电推进电机采用多层波浪形散热拓扑,建立电机等效热网络模型,确定等效热阻、对流换热系数等重要参数,完成电机温度精确计算,并通过... 针对航空电推进电机的散热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层波浪形散热拓扑的航空电推进电机高效散热设计方法。航空电推进电机采用多层波浪形散热拓扑,建立电机等效热网络模型,确定等效热阻、对流换热系数等重要参数,完成电机温度精确计算,并通过CFD仿真验证所建立电机等效热网络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传统散热翅和多层波浪形散热拓扑对电机功率密度的影响。基于多层波浪形散热拓扑的等效热网络模型,采用遗传学习粒子群优化(GL-PSO)算法,完成航空电推进电机高效散热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始方案,优化方案的机壳质量减轻15.1%,整个电机的功率密度提升0.06 kW/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电推进电机 永磁同步电机 散热结构 热网络模型 电机功率密度
下载PDF
基于拓扑复杂程度的实际供热管网建模方法研究与分析
3
作者 周守军 张雅玲 +2 位作者 孙文虎 曹长红 林旭东 《暖通空调》 2024年第4期127-135,共9页
提出了按照管网拓扑复杂程度建立水力工况仿真模型的思路,以及结合流量方向和最小闭合差判断环网水力交汇位置的方法。以某市区集中供热管网为研究对象,根据3种复杂程度建立管网水力工况仿真模型,并取3种工况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 提出了按照管网拓扑复杂程度建立水力工况仿真模型的思路,以及结合流量方向和最小闭合差判断环网水力交汇位置的方法。以某市区集中供热管网为研究对象,根据3种复杂程度建立管网水力工况仿真模型,并取3种工况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判断环网水力交汇位置,每一级的模型仿真压力与实际值的最大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均低于10%,且管网拓扑结构复杂程度越高,模型模拟误差越小,建模成本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供热 拓扑 供热管网 复杂程度 仿真建模 水力交汇 环网平差
下载PDF
一种简化的高温热管启动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政 苟军利 +1 位作者 徐世浩 单建强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2,共9页
热管堆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功率密度高和固有安全性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深空和深海任务中最有前途的候选之一。为了研究其启动特性,建立兼顾计算精度及求解效率的热管启动模型至关重要。本文在充分考虑吸液芯区工质的熔化及气液界面处... 热管堆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功率密度高和固有安全性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深空和深海任务中最有前途的候选之一。为了研究其启动特性,建立兼顾计算精度及求解效率的热管启动模型至关重要。本文在充分考虑吸液芯区工质的熔化及气液界面处的蒸发和冷凝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二维导热的热管壁和吸液芯区热阻网络模型。对于蒸汽区,基于尘气模型(DGM),研究分析了两种不同模拟方式的求解精度和计算效率。通过对不同碱金属热管实验的模拟,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高温热管的启动特性,简化的等效热阻模型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其更适合于热管堆系统的启动特性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堆 启动特性 高温热管 等效热阻模型
下载PDF
基于弹性网络回归的实际采暖热指标估算方法
5
作者 康敬德 黄嘉驷 +8 位作者 乔磊 李杰 孙鹏 贺凯 刘圣冠 尚海军 王钰泽 史耀辉 宋佳怡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为满足热电联产企业估算区域热负荷的需求,提出一种使用弹性网络回归模型的估算方法。首先对实际采暖热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模型的输入参数;然后以西安市123个小区2022—2023年采暖季的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建立估算模型,并证明... 为满足热电联产企业估算区域热负荷的需求,提出一种使用弹性网络回归模型的估算方法。首先对实际采暖热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模型的输入参数;然后以西安市123个小区2022—2023年采暖季的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建立估算模型,并证明该模型相较于Lasso回归和岭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分别提高了3.88%和4.22%;最后从多角度选取西安市部分小区相关数据构成验证集对弹性网络回归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弹性网络回归模型综合了Lasso回归和岭回归的优点,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和拟合优度分别为1.150和0.953,相较于传统模型能在符合热负荷需求的同时降低4%的能源消耗。说明该方法能准确估算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实际采暖热指标,可以满足热电联产企业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实际采暖热指标 弹性网络回归模型 热负荷估算
下载PDF
油浸式变压器的全域热网络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鲁非 苏翔 +2 位作者 李化 林福昌 卢仰泽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热点温度是衡量变压器绝缘性能和安全裕度的重要指标,对其进行快速准确计算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油浸式变压器内部的产热和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到自然对流边界层中速度和温度分布与流体普朗特数Pr的关系,考虑到局部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的... 热点温度是衡量变压器绝缘性能和安全裕度的重要指标,对其进行快速准确计算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油浸式变压器内部的产热和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到自然对流边界层中速度和温度分布与流体普朗特数Pr的关系,考虑到局部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的沿程变化以及不同区域传热特性的差异,对油浸式变压器进行了分区分层处理。基于热电类比法定义了多种热阻类型,构建了油浸式变压器的全域热网络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对比了热网络模型的计算结果。二者所得绕组温度变化趋势相同,热点温度相差约1.9%,热点位置相差约7.7%。相比于有限元仿真,热网络模型在求解时间和效率上更有优势,能够实现油浸式变压器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实时分析和动态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测量 变压器热点温度 自然对流 局部对流 换热系数 热网络模型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热管换热器间距对相变充填体蓄释热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王雪丽 张鹏举 +3 位作者 刘浪 杜研 孙雪花 姬长发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8-679,共12页
为了高效利用高温矿井的地热资源,解决高温环境对开采过程的影响,建立了热管-相变充填体矿井地热开采系统三维非稳态传热数值模型,研究了热管换热器与围岩布置间距对系统温度、相变材料液相分数、循环冷却水温度以及系统蓄热量、释热量... 为了高效利用高温矿井的地热资源,解决高温环境对开采过程的影响,建立了热管-相变充填体矿井地热开采系统三维非稳态传热数值模型,研究了热管换热器与围岩布置间距对系统温度、相变材料液相分数、循环冷却水温度以及系统蓄热量、释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管距离围岩越近,蓄热阶段相变材料熔化越快,蓄/释热共存阶段相变材料凝固越慢;随着热管与围岩间距的减小,热管冷凝端循环冷却水的出口温度和进出口温差增大,当热管与围岩间距从95 mm减小至20 mm时,系统稳定运行时冷却水进出口温差将由2.50 K增大至4.97 K;蓄热阶段,系统蓄热量随时间推移先逐渐增大,后维持恒定不变,蓄/释热共存阶段,系统释热量将以先逐渐减小,后恒定不变的速率持续增大;当热管与围岩布置间距由95 mm减小到20 mm时,系统总蓄热量提高72.89%,系统释热量提高91.10%,系统能效系数由81.71%增大到90.32%。研究结果可为热管-相变材料耦合系统在矿井地热高效开采与利用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热管换热器 集总热阻网络模型 布置距离 蓄/释热性能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增强型地热系统产热性能:以伊通盆地花岗岩体热储层为例
8
作者 周玲 郭州朋 +2 位作者 类红磊 张延军 陈云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950-8961,共12页
探究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s,EGS)工程采热性能,对提高系统产热效率、延长储层寿命是至关重要的。以伊通盆地北部昌27井实际地质构造、岩性、地热特征及热物性测试为基础,以地下4054~4168 m花岗岩为热储层建立三水... 探究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s,EGS)工程采热性能,对提高系统产热效率、延长储层寿命是至关重要的。以伊通盆地北部昌27井实际地质构造、岩性、地热特征及热物性测试为基础,以地下4054~4168 m花岗岩为热储层建立三水平井水热耦合数值模型,并在此水平井模型基础上建立BP神经网络热储产热能力预测模型,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系统换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预测生产温度、焓值差和压力差与水平井数值模型的相对误差基本不超过±1.0%、±2.0%和±3.0%,预测准确性较高。水平井地热开采中,对系统生产温度造成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井间距和注入速度,对系统发电效率造成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注入速度和裂隙渗透率。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交互作用,采用三水平井开采地热能可选择开采方案井间距600 m,注入温度60℃,注入速度23 kg/s,裂隙渗透率1×10^(-10 )m^(2)。在该工况下系统的经济寿命可达32年,累积发电量为605.9 GW·h,比基础模型提高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热储 EGS 水热耦合模型 BP神经网络 产热性能
下载PDF
热电联产机组与热网的耦合特性分析与仿真
9
作者 胡伯勇 姜灵斌 +1 位作者 陆陆 韩峰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2期67-73,共7页
为研究热电联产机组与供热管网之间存在的耦合特性,建立了330 MW抽汽式热电联产机组的精确模型,以及5路并联的多级供热管网和热用户的模型。采用控制输入扰动仿真,分析了机组模型结构特点和动态特性;通过传统炉跟机协调控制与供热测PID... 为研究热电联产机组与供热管网之间存在的耦合特性,建立了330 MW抽汽式热电联产机组的精确模型,以及5路并联的多级供热管网和热用户的模型。采用控制输入扰动仿真,分析了机组模型结构特点和动态特性;通过传统炉跟机协调控制与供热测PID控制,分析了热电联产机组和供热管网之间的瞬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供热管网中存在较强的热惯性,调节热负荷能够快速改变发电负荷的动态响应,说明利用热网的热惯性可以提高热电联产机组的调频调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机组 供热管网 动态模型 特性分析
下载PDF
供热企业一次管网热损失分析及对策研究
10
作者 郭明宇 祖国刚 《暖通空调》 2024年第5期173-176,12,共5页
一次供热管网作为供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输送热介质过程中会产生热损失,影响供热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经分析得出,供热管网热损失包括失水热损失和自然散发热损失;从热力学基本原理出发,构建了热损失计算模型;以供热企业运行... 一次供热管网作为供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输送热介质过程中会产生热损失,影响供热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经分析得出,供热管网热损失包括失水热损失和自然散发热损失;从热力学基本原理出发,构建了热损失计算模型;以供热企业运行数据为基础,计算了企业一次供热管网总热损失;对热损失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给出了相关建议措施,为供热企业热损失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热系统 一次供热管网 热损失 失水 自然散发 计算模型
下载PDF
基于LSTM网络的分散式电采暖负荷仿真分析
11
作者 刘亚轩 王思言 +1 位作者 姜警 张利伟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24年第3期62-68,共7页
基于等效热参数模型的分散式电采暖负荷存在参数识别困难、仿真误差大,不能满足电网调节需求的问题,为此提出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分散式电采暖负荷仿真模型。首先,根据分散式电采暖负荷与建筑物之间的传热过程,确定模型参数。然后,结... 基于等效热参数模型的分散式电采暖负荷存在参数识别困难、仿真误差大,不能满足电网调节需求的问题,为此提出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分散式电采暖负荷仿真模型。首先,根据分散式电采暖负荷与建筑物之间的传热过程,确定模型参数。然后,结合模型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确定长短时记忆网络参数,建立负荷模型。并通过对测试集输入数据中的室内温度进行动态更新,实现了长时间尺度的温度仿真。接着,为衡量模型的准确性,提出了纵向与横向两种维度上的模型误差评价指标。最后,算例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分散式电采暖负荷二阶等效热参数模型,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分散式电采暖负荷模型仿真结果的纵向误差与横向误差更小,模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时记忆网络 分散式电采暖负荷 负荷建模 误差评价
下载PDF
基于多岛遗传算法与响应面法的横向磁通感应加热装置参数优化设计
12
作者 刘志赢 汪友华 +2 位作者 刘成成 彭江湃 宋华宾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80-3191,共12页
对金属带材进行横向磁通感应加热(TFIH)时,通常会存在加热温度分布不均匀以及加热温度偏离目标值两个问题。该文研究了加热器结构参数与电源参数对45号钢带材回火热处理温度的影响,并对两种参数分别进行优化,使带材在加热器出口处的平... 对金属带材进行横向磁通感应加热(TFIH)时,通常会存在加热温度分布不均匀以及加热温度偏离目标值两个问题。该文研究了加热器结构参数与电源参数对45号钢带材回火热处理温度的影响,并对两种参数分别进行优化,使带材在加热器出口处的平均温度达到目标值600℃,同时获得均匀的温度分布。采用Morris法对加热器结构参数进行全局灵敏度分析,选取显著影响相对不均匀度的参数并建立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使用多岛遗传算法(MIGA)对筛选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初步获得均匀的温度分布。最后以降低温度分布的相对不均匀度和达到理想平均温度为目标,在优化后的加热器结构基础上使用响应面法(RSM)优化电源参数,实现多目标优化设计。仿真验证结果表明,45号钢带材在加热器出口处的平均温度为600.06℃、相对不均匀度为2.36%,满足45号钢回火热处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磁通感应加热 全局灵敏度分析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 多岛遗传算法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基于FNM技术的风冷电子设备散热性能分析
13
作者 杨明冬 赵小博 +3 位作者 罗勇 胡文娟 全本庆 姜展翔 《机械工程师》 2024年第6期18-21,26,共5页
为了快速有效地分析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提出一种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和流动阻力网络分析的耦合方法,基于低计算成本CFD分析的结果,开发了流动阻力网络模型,通过使用初步CFD分析结果开发的流动阻力网络... 为了快速有效地分析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提出一种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和流动阻力网络分析的耦合方法,基于低计算成本CFD分析的结果,开发了流动阻力网络模型,通过使用初步CFD分析结果开发的流动阻力网络模型,预测电子设备中每个流道中的流量分布。该方法对采用风冷的电子设备的热设计具有很好的设计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网络建模 电子设备 热设计 散热
下载PDF
Numerical Study of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Capillary Evaporator in a Loop Heat Pipe with Liquid-Saturated Wick 被引量:1
14
作者 Masahito Nishikawara Hosei Nagano +1 位作者 Laetitia Mottet Marc Prat 《Journal of Electronics Cooling and Thermal Control》 2014年第4期118-127,共10页
Heat transfer of a capillary evaporator in a loop heat pipe was analyzed through 3D numerical simulation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wick,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casing and the wick,... Heat transfer of a capillary evaporator in a loop heat pipe was analyzed through 3D numerical simulation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wick,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casing and the wick, and the subcooling in the compensation chamber (CC) on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the evaporator. A pore network model with a distribution of pore radii was used to simulate liquid flow in the porous structure of the wick. To obtain high accuracy, fine meshes were used at the boundaries among the casing, the wick, and the grooves. Distributions of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mass flow rate were compared for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FE) and stainless steel wicks.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wick and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casing and the wick significantly impacted thermal performance of the evaporator heat-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the heat leak to the CC. The 3D analysis provided highly accurate values for the heat leak;in some cases, the heat leaks of PTFE and stainless steel wicks showed little differences. In general, the heat flux is concentrated at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casing, the wick, and the grooves;therefore, thermal performance can be optimized by increasing the length of the bound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ILLARY EVAPORATOR Loop heat Pipe Numerical Simulation PORE network model TWO-PHASE heat Transfer
下载PDF
Effects of thermophoresis particle deposition and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in a porous plate with dissipativ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15
作者 Joaquín Zueco O.Anwar Bég L.M.Lpez-Ochoa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89-398,共10页
Network simulation method(NSM) is used to solve the laminar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f an electricallyconducting,heat generating/absorbing fluid past a perforated horizontal surface in the presence of viscous and Jou... Network simulation method(NSM) is used to solve the laminar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f an electricallyconducting,heat generating/absorbing fluid past a perforated horizontal surface in the presence of viscous and Joule heating problem. The governing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re non-dimensionalized and transformed into a system of nonlinear ordinary differential similarity equations,in a single independent variable,畏. The resulting coupled,nonlinear equations are solved under appropriate transformed boundary conditions. Computations are performed for a wide range of the governing flow parameters,viz Prandtl number,thermophoretic coeffcient(a function of Knudsen number),thermal conductivity parameter,wall transpiration parameter and Schmidt number. The numerical details are discussed with relevant applications. The present problem finds applications in optical fiber fabrication,aerosol filter precipitators,particle deposition on hydronautical blades,semiconductor wafer design,thermo-electronics and problems including nuclear reactor saf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phoresis . MHD . network simulation model . heat and mass transfer- Hartmann number
下载PDF
基于能量枢纽可变能量效率的电热网优化运行
16
作者 李红伟 荆浩婕 +1 位作者 吴磊 李婷玉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83,共8页
基于能量枢纽的电热网优化运行中,忽略能量枢纽设备能量效率随其输入或输出功率变化而变化的特性会导致优化运行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偏差。针对以上问题,首先,采用分段线性化方法逼近设备的可变能量效率,建立标准化矩阵模型对考... 基于能量枢纽的电热网优化运行中,忽略能量枢纽设备能量效率随其输入或输出功率变化而变化的特性会导致优化运行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偏差。针对以上问题,首先,采用分段线性化方法逼近设备的可变能量效率,建立标准化矩阵模型对考虑设备可变能量效率的能量枢纽进行描述。其次,以系统购能总成本最小为目标,通过考虑设备可变能量效率的能量枢纽将区域供热网和配电网耦合,建立了电热网优化运行线性模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电热网优化运行与能量枢纽设备可变能量效率有关。结果表明:基于设备可变能量效率的电热网运行情况与基于设备恒定能量效率的电热网运行情况相比,运行成本相对误差从12.71%降到了0.03%,风电消纳率增加了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能量效率 能量枢纽 标准化矩阵模型 电热网 优化运行
下载PDF
Thermal Energy Collection Forecasting Based on Soft Computing Techniques for Solar Heat Energy Utilization System
17
作者 Atsushi Yona Tomonobu Senjyu 《Smart Grid and Renewable Energy》 2012年第3期214-221,共8页
In recent years, introduction of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s such as solar energy is expected. Solar heat energy utilization systems are rapidly gaining acceptance as one of the best solutions to be an alternative ener... In recent years, introduction of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s such as solar energy is expected. Solar heat energy utilization systems are rapidly gaining acceptance as one of the best solutions to be an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 However, thermal energy collection is influenced by solar radiation and weather conditions. In order to control a solar heat energy utilization system as accurate as possible, it requires method of solar radiation estim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forecast technique of a thermal energy collection of solar heat energy utilization system based on solar radiation forecasting at one-day-ahead 24-hour thermal energy collection by using three different NN models. The proposed technique with application of NN is trained by weather data based on tree-based model, and tested according to forecast day. Since tree-based-model classifies a meteorological data exactly, NN will train a solar radiation with smoothly.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technique is confirmed by computer simulations by use of actual meteorologic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network Tree-Based model Thermal ENERGY COLLECTION Forecasting Solar heat ENERGY UTILIZATION SYSTEM
下载PDF
基于PCA-PSO-BP神经网络的住宅供热逐时负荷预测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新雨 郭振伟 +2 位作者 于丹 刘益民 崔治国 《暖通空调》 2023年第3期138-142,160,共6页
为了准确预测供热负荷,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PCA-PSO-BP)预测模型。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融合影响热负荷的特征指标,消除指标之间的冗余性和相关性;同时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 为了准确预测供热负荷,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PCA-PSO-BP)预测模型。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融合影响热负荷的特征指标,消除指标之间的冗余性和相关性;同时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克服了BP神经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提高了BP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基于北京某居住建筑供热系统的实际运行数据,对模型的性能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型预测精度提高了4.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热负荷 预测模型 BP神经网络 主成分分析(PCA) 粒子群算法(PSO) 特征变量
下载PDF
基于场路结合的微波加热系统等效电路模型
19
作者 杨彪 苏森涛 +4 位作者 马亦骥 倪瑞璞 曾德明 肖青云 王银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76-3687,共12页
研究了微波加热过程中微波与被加热媒质之间动态响应过程。在微波加热动态过程中,求解电磁热耦合多物理场方程组复杂且耗时,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场路结合”的微波加热等效电路分析方法。首先,定性分析微波传输过程中加热媒质、腔壁、... 研究了微波加热过程中微波与被加热媒质之间动态响应过程。在微波加热动态过程中,求解电磁热耦合多物理场方程组复杂且耗时,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场路结合”的微波加热等效电路分析方法。首先,定性分析微波传输过程中加热媒质、腔壁、微波馈入口介质片的阻抗特性,用阻抗特性相同的电路元件等效微波传输过程中各类介质的阻抗作用,建立微波加热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其次,用全波场分析方法分析媒质、腔壁、微波馈入口介质片对电磁波的吸收、反射和透射作用,微波电磁场的变化用散射参数定量表示;然后,通过参数转换将定量分析得到的散射参数转换为等效电路阻抗参数,代入等效电路模型中,以提高等效电路模型计算的精确度;最后,通过等效电路计算获得微波应用器中加热媒质部分的电场强度,求出媒质耗散的微波功率,进而计算出媒质加热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当计算微波媒质加热温度时,场路结合方法在保证计算精确度的同时计算耗时为有限元方法的一半,体现了场路结合方法的优越性。在不同条件下的微波加热媒质实例计算中,场路结合求解准确率在96%以上,验证了场路结合方法求解微波加热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场路结合 等效电路模型 多物理场耦合 微波网络理论
下载PDF
供热管网阻力系数辨识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兴栋 丁予婷 +1 位作者 李新林 张宏喜 《区域供热》 2023年第2期79-84,共6页
为提高供热效率和供热质量,提出构建供热管网水力计算模型的方法,同时采用基本回路法对水力计算模型进行求解。基于遗传优化算法,以流量表采集到的管段流量为依据,对供热管网的阻力系数进行辨识。通过管网实验数据对该方法的效果进行验... 为提高供热效率和供热质量,提出构建供热管网水力计算模型的方法,同时采用基本回路法对水力计算模型进行求解。基于遗传优化算法,以流量表采集到的管段流量为依据,对供热管网的阻力系数进行辨识。通过管网实验数据对该方法的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优化辨识得到的管网阻力系数几乎接近管网运行状态下真实阻力系数,该方法对提高供热管网水力计算模型的精度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热管网 水力建模 阻力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