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Water Flow Velocity on Heat Collection Performance of Active Heat Storage and Release System for Solar Greenhouses
1
作者 Wei Lu Lirui Liang +8 位作者 Dawei Shi Wenjun Peng Yangxia Zheng In-bok Lee Mengyao Li Qichang Yang Jiangtao Hu Xiaopei Tang Chengyao Jiang 《Journal of Electronic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2024年第6期79-88,共10页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water velocity on the heat coll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active heat storage and release system for solar greenhouses,six different flow rates were selected for treatment in this 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water velocity on the heat coll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active heat storage and release system for solar greenhouses,six different flow rates were selected for treatment in this experiment.The comprehens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the active heat storage and release system at the heat collection stage was calculated by measuring the indoor solar radiation intensity,indoor air temperature and measured water tank temperature.The prediction model of water temperature in the heat collection stage was established,and the initial value of water temperature and the comprehens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were input through MATLAB software.The simulated value of water temperature was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value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heat transfer effect could be achieved when the water flow speed was 1.0 m3h-1.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 between the simulated water tank temperature and the measured value is 2.70-6.91%.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odel is established correctly,and the variation trend of water temperature can be predicted according to the model in the heat collection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heat storage and release Water velocity Coefficient of heat transfer Modeling Solar energy
下载PDF
Heat Storage/Heat Release of Phase-Change Filling Body with Casing Heat Exchanger for Extracting Geothermal Energy 被引量:2
2
作者 ZHANG Xiaoyan XU Muyan +2 位作者 LIU Lang YANG Qixing KI-IL Song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171-1189,共19页
Arranging heat exchanger in filling body to extract geothermal energ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lleviate the problems of high ground pressure and high ground temperature in deep resource exploitation.Filling body with c... Arranging heat exchanger in filling body to extract geothermal energ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lleviate the problems of high ground pressure and high ground temperature in deep resource exploitation.Filling body with casing heat exchanger was acted as research object,encapsulating 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s)in annular space.During heat storage and heat release process,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CMs on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phase-change process and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were studied.The result indicates:During heat storage process,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rapidly and the melting process is accelerated for the position closer surrounding rock.CaCl_(2)·6H_(2)O/EG can make filling body complete heat storage process in the shortest time because of its good thermal diffusivity.The heat storage capacity of PCMs backfill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rdinary backfill;it increases by 36.6%-67.3%at heat storage of 10 h.During heat release process,the closer to the heat exchange tube,the greater the temperature drop in filling body.The maximum value of heat release rate and heat release capacity is in CaCl_(2)·6H_(2)O/EG backfill,it can release 116.4%more heat than RT35backfill after heat release of 12 h,the maximum value of effectiveness and its heat transfer rate also is in CaCl_(2)·6H_(2)O/EG backfill.This paper provides the basic data for the selection of PCMs in phase-change thermal storage filling bo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ling body heat exchanger phase change material heat storage/heat release
原文传递
石膏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汤建伟 王续 +3 位作者 刘咏 王保明 游韶玮 刘鹏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4-1434,1525,共12页
建筑能耗、工业能耗和交通能耗是能源消耗的主要方式。其中,建筑能耗约占能源消耗的40%,建筑能耗的持续上升会增加碳排放和加速化石能源的消耗,因此,如何提升建筑材料的保温节能性能逐渐成为建筑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储热技术不仅可以... 建筑能耗、工业能耗和交通能耗是能源消耗的主要方式。其中,建筑能耗约占能源消耗的40%,建筑能耗的持续上升会增加碳排放和加速化石能源的消耗,因此,如何提升建筑材料的保温节能性能逐渐成为建筑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储热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建筑能耗,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相变储能材料具有优异的储放热能力,是实现热能储存以及温度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建筑节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主要综述了石膏基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根据石膏基相变材料的不同,分析归纳了石膏基有机相变材料和石膏基复合相变材料;介绍了浸渍法、多孔材料吸附法、微胶囊法等制备石膏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方法和机理及影响石膏基相变储能材料的因素;展望了石膏基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能材料 天然石膏 磷石膏 储放热 建筑能耗
下载PDF
地铁车站月平均气温随运营年限演化特性
4
作者 王丽慧 曾宪明 +2 位作者 张雨蒙 郑懿 宋洁 《暖通空调》 2024年第2期125-130,51,共7页
建立了地铁车站空气热平衡理论模型,基于区间隧道空气温度和车站围岩土体蓄放热量,得到车站月平均气温在运营初期、中期和远期的逐年演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铁车站运营年限的增长,月平均气温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运营第15年较第1年... 建立了地铁车站空气热平衡理论模型,基于区间隧道空气温度和车站围岩土体蓄放热量,得到车站月平均气温在运营初期、中期和远期的逐年演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铁车站运营年限的增长,月平均气温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运营第15年较第1年,车站月平均气温在1月温升最低为3.1℃,8月温升最高为10.6℃;在现有地铁行车密度随运营年限增大的运行模式下,地铁车站运营初期行车密度仅为15对/h,夏季车站最高气温出现在第5年,为26.4℃,远低于夏季站厅站台空调设计温度平均值29℃,所以运营初期车站空调系统提供的冷量远大于车站的冷负荷需求,初期车站空调系统存在一定的节能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月平均气温 运营年限 演化特性 空气热平衡 土体蓄放热量 节能
下载PDF
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联合储热系统蓄放热特性
5
作者 马蔷薇 李明 +3 位作者 王利春 胡娟秀 宋卫堂 魏晓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3-193,共11页
增设多蓄热介质联合主动蓄放热系统是解决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重保温、轻蓄热”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当前对于“土壤-空气-水”多介质联合储热系统蓄放热特性和加温效果尚不明确,针对此问题,该研究以配备“空气源地中热交换-水源后墙... 增设多蓄热介质联合主动蓄放热系统是解决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重保温、轻蓄热”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当前对于“土壤-空气-水”多介质联合储热系统蓄放热特性和加温效果尚不明确,针对此问题,该研究以配备“空气源地中热交换-水源后墙循环换热”联合储热系统的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跟踪测试和能量转移测算,对联合储热系统各自和组合的蓄放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配有联合储热系统的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室内夜间最低空气温度维持在10℃以上,室内外最大温差达26.5℃。0~50 cm的土壤层是该温室主要蓄热介质,晴天土壤层蓄热量最高占总蓄热量的63.5%。地中热交换系统最高占土壤蓄热量的54.4%。水循环系统蓄热量可达424.04 MJ,最高占总蓄热量的45.1%,通过循环蓄热可将储水池内8 m3水的温度提高到35℃。连阴天时,通过引入蓄放热比指标,对联合储热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定量评价,发现水循环系统具有蓄放热速度快的特点,蓄放热比绝对值最高可达1.62,是当天土壤蓄放热的1.8倍。但从总量上看,土壤仍是连阴天主要放热来源,在北京地区联合蓄放热系统能够维持3个连阴天的热量需求。水循环系统平均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为9.16,地中热交换系统平均COP为6.82,联合蓄放热系统综合COP为8.85,对比热泵,其节能率达60.26%。研究结果为联合储热系统蓄放热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墙体 传热 联合储热 蓄放热特性 水循环 地中换热
下载PDF
亚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近零深度调峰蓄释热计算及实践
6
作者 杨凤玲 张普森 +3 位作者 张圆圆 赵明 贾阳杰 张培华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7-84,共8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对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亚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CFB)焖炉压火方式参与近零深度调峰为基础,建立一套近零深度调峰蓄释热量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多次进行近零深度调峰提供指导。基于对亚临界CFB机...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对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亚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CFB)焖炉压火方式参与近零深度调峰为基础,建立一套近零深度调峰蓄释热量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多次进行近零深度调峰提供指导。基于对亚临界CFB机组在近零深度调峰过程中锅炉各有蓄热能力部分的具体分析,提出了一套针对CFB近零深度调峰过程中蓄释热量的计算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山西省某300 MW亚临界CFB机组的近零深度调峰运行实践。应用计算方法得出,锅炉视在蓄热总量为415.5 GJ,其中浇注层、金属壁、床料载体、汽水、烟气视在蓄热量分别为205.6、140.4、32.7、11.1、36.8 GJ。汽轮机做有效功的总热耗量为65.2 GJ,锅炉本体散热为6.1 GJ,数据展示了各蓄热部分随近零深度调峰过程的下降趋势。该计算方法实现了对亚临界循环流化床蓄释热量的量化计算,为后续预测指导近零深度调峰时长,研究锅炉的严密性和传热特性,以及为获得更多蓄热量提升蓄热效率和改善锅炉性能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CFB 近零 深度调峰 蓄释热
下载PDF
热管换热器间距对相变充填体蓄释热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王雪丽 张鹏举 +3 位作者 刘浪 杜研 孙雪花 姬长发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8-679,共12页
为了高效利用高温矿井的地热资源,解决高温环境对开采过程的影响,建立了热管-相变充填体矿井地热开采系统三维非稳态传热数值模型,研究了热管换热器与围岩布置间距对系统温度、相变材料液相分数、循环冷却水温度以及系统蓄热量、释热量... 为了高效利用高温矿井的地热资源,解决高温环境对开采过程的影响,建立了热管-相变充填体矿井地热开采系统三维非稳态传热数值模型,研究了热管换热器与围岩布置间距对系统温度、相变材料液相分数、循环冷却水温度以及系统蓄热量、释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管距离围岩越近,蓄热阶段相变材料熔化越快,蓄/释热共存阶段相变材料凝固越慢;随着热管与围岩间距的减小,热管冷凝端循环冷却水的出口温度和进出口温差增大,当热管与围岩间距从95 mm减小至20 mm时,系统稳定运行时冷却水进出口温差将由2.50 K增大至4.97 K;蓄热阶段,系统蓄热量随时间推移先逐渐增大,后维持恒定不变,蓄/释热共存阶段,系统释热量将以先逐渐减小,后恒定不变的速率持续增大;当热管与围岩布置间距由95 mm减小到20 mm时,系统总蓄热量提高72.89%,系统释热量提高91.10%,系统能效系数由81.71%增大到90.32%。研究结果可为热管-相变材料耦合系统在矿井地热高效开采与利用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热管换热器 集总热阻网络模型 布置距离 蓄/释热性能
下载PDF
日光温室主动蓄放热系统热过程模拟与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毛尔晔 张潇丹 +3 位作者 颉建明 马宁 常有麟 胡世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1-680,共10页
为进一步提高日光温室太阳能利用效率,降低加温成本,在当前日光温室主动式水循环蓄放热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运行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系统参数(循环水流量与蓄热水箱体积)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在兰州地区冬季日光温室生产... 为进一步提高日光温室太阳能利用效率,降低加温成本,在当前日光温室主动式水循环蓄放热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运行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系统参数(循环水流量与蓄热水箱体积)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在兰州地区冬季日光温室生产条件下,当系统循环水流量为0.23 m^(3)·h^(-1),蓄热水箱体积为0.13 m^(3)时,系统性能最优,集、放热效率达到70.62%与98.38%,集/放热单元夜间平均热流密度达到237.84 W·m^(-2)。利用优化后参数,为兰州地区EPS装配式日光温室设计了一套太阳能主动蓄放热加温方案:集放/热单元(高2.05 m,宽1.105 m,厚3 cm)为50个,循环水泵流量为11.5 m^(3)·h^(-1),蓄热水箱体积为6.5 m^(3)。该方案可满足日光温室越冬生产,较优化前节约2个集/放热单元,8.5 m^(3)蓄水池体积,降低了加温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蓄放热 数学模型 参数优化 热流密度 热负荷
下载PDF
U型管式相变蓄热真空太阳集热管结构优化与性能分析
9
作者 刘仙萍 王晔 +2 位作者 雷豫豪 阎达仁 韩巧云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1-457,共7页
为提高相变蓄热真空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性能,针对相变填充材料固态时传热性能低、集热管释热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带有一体化轴向双翼翅片结构的U型管式相变蓄热真空太阳集热管结构,分析在不同质量流量运行工况下翅片主要结构参数... 为提高相变蓄热真空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性能,针对相变填充材料固态时传热性能低、集热管释热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带有一体化轴向双翼翅片结构的U型管式相变蓄热真空太阳集热管结构,分析在不同质量流量运行工况下翅片主要结构参数对集热管释热和蓄热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的翅片结构参数,并与两种传统结构的集热管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外径为58 mm的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采用复合相变填充材料Na_(2)SO_(4)·10H_(2)O+石墨(质量比92%∶8%)时,释热和蓄热性能最佳的翅片结构参数是翅片长度/翅片夹角为17 mm/60°;该最佳翅片结构能显著强化集热管内的传热性能,使集热管内相变填充材料的温度均匀性更好,使新型U型管式相变蓄热真空太阳集热管相较于圆翅片、无翅片结构形式的集热管,释热量最高可分别提高6.4%和112.6%,释热效率最高可分别提高6.4%和1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蓄热 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 真空太阳集热管 释热性能
下载PDF
海上物流中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与热物性能分析
10
作者 裴雯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4-846,共3页
相变储能材料具有较强的热存储与释放能力,在海上物流运输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为保障海上物流项目的顺利开展,针对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与热物性能展开研究。从潜热存储、热化学储能、显热存储三种不同的储能形式着手,分析相变储能... 相变储能材料具有较强的热存储与释放能力,在海上物流运输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为保障海上物流项目的顺利开展,针对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与热物性能展开研究。从潜热存储、热化学储能、显热存储三种不同的储能形式着手,分析相变储能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细化研究相变储能材料的热物性能,并对其在海上物流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物流 相变储能材料 热物性能 热存储 热释放
下载PDF
建筑内热源滞后冷负荷监测模型研究
11
作者 李若楠 忽煜皓 张吉礼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149,共14页
准确获取内热源实时冷负荷对于制定供暖空调系统节能调控策略及降低建筑运行能耗具有重要意义,而辐射热传递过程产生的滞后冷负荷是内热源冷负荷计算的难点,为此,基于围护结构蓄放热规律、热传递特性及传递函数原理等建立内热源滞后冷... 准确获取内热源实时冷负荷对于制定供暖空调系统节能调控策略及降低建筑运行能耗具有重要意义,而辐射热传递过程产生的滞后冷负荷是内热源冷负荷计算的难点,为此,基于围护结构蓄放热规律、热传递特性及传递函数原理等建立内热源滞后冷负荷监测模型,该模型为10阶传递函数。为了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精度,利用辐射时间系数对该模型进行参数辨识及降阶分析,最终得到2阶传递函数。建立试验系统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8.19%。内热源滞后冷负荷监测模型可依托能耗监测平台实现负荷的在线监测,对描述滞后冷负荷的时间延迟规律及幅度衰减特性具有理论意义,为制定供暖空调系统节能调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热源辐射热 围护结构 滞后冷负荷 蓄放热过程 传递函数模型
下载PDF
环境风下大型储罐火灾火焰特征与热物理性质研究
12
作者 蒋依 鲁义 +2 位作者 沈芳 黄丽姣 黄怡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2,共9页
为研究燃油储罐火灾过程中的火焰特性与火灾发展过程,基于相似准则设计小尺度实验,通过数值模拟进行全尺度实验验证,指出风速状态对储罐火灾的火焰特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处于软风、轻风状态时,甲醇汽油的燃烧会更快进入稳定... 为研究燃油储罐火灾过程中的火焰特性与火灾发展过程,基于相似准则设计小尺度实验,通过数值模拟进行全尺度实验验证,指出风速状态对储罐火灾的火焰特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处于软风、轻风状态时,甲醇汽油的燃烧会更快进入稳定燃烧阶段,维持稳定阶段的时间更久。火焰高度与火焰倾角的变化随着风速的增加逐渐减小并逐渐趋于平缓、火焰最高温度逐渐减小,但对火焰轴线的温度分布影响不明显;在无风状态时,风速的增加对达到热释放速率最大值的时间影响不大,但对热释放速率最大值影响较为显著;在软风、轻风状态时,风速对达到热释放速率最大值的时间影响较大。通过全尺度数值模拟实验验证得到相似实验与数值模拟实验之间的相对误差基本分布在15%以下,具有一定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燃油储罐火灾的安全性及其小尺度相似实验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罐火灾 相似准则 火焰特征 热释放速率 稳定燃烧阶段
下载PDF
云南施甸娲女温泉成因及地热资源特征分析
13
作者 顾松林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5期66-70,共5页
对施甸县娲女温泉地热区的地质背景,温泉水补给、径流、排泄,探讨娲女温泉地热成因;根据水温、流量、水化学特征,利用SiO2温标法推算出了该地热田热储温度,利用水循环深度公式计算娲女温泉循环深度,对该温泉的天然放热量进行了估算。娲... 对施甸县娲女温泉地热区的地质背景,温泉水补给、径流、排泄,探讨娲女温泉地热成因;根据水温、流量、水化学特征,利用SiO2温标法推算出了该地热田热储温度,利用水循环深度公式计算娲女温泉循环深度,对该温泉的天然放热量进行了估算。娲女温泉的研究对完善云南地热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成因 水化学特征 热储温度 水循环深度 天然放热量
下载PDF
太阳能主动蓄放热系统在柔性墙体日光温室中的增温效果应用研究
14
作者 禹振军 盛顺 +6 位作者 胡浩 潘张磊 刘婞韬 马家炜 刘千豪 闫慧 秦贵 《蔬菜》 2024年第6期56-61,共6页
为了促进日光温室发展,通过对柔性墙体日光温室中的太阳能主动蓄放热系统进行研究,分析了系统对日光温室内不同高度气温、不同深度地温的增温效果。结果表明:冬至日前后,当室外最低温度为–18℃左右时,具有太阳能主动蓄放热系统的柔性... 为了促进日光温室发展,通过对柔性墙体日光温室中的太阳能主动蓄放热系统进行研究,分析了系统对日光温室内不同高度气温、不同深度地温的增温效果。结果表明:冬至日前后,当室外最低温度为–18℃左右时,具有太阳能主动蓄放热系统的柔性墙体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达11℃以上,全天室内外温差在22℃以上,室内气温15℃以上持续时间11 h以上;在气温均匀性方面,室内最低气温偏离度最大值为19.00%,平均值为5.72%,0.2、0.5、1.5 m这3个平面偏离度最大值为17.13%。全天0.1、0.2、0.4 m深度层最高地温在20℃以上,最低地温在16℃以上,平均地温为18.38℃;在地温均匀性方面,室内最低地温偏离度最大值为10.31%,平均值为6.80%,0.1、0.2、0.4 m这3个深度层偏离度最大值为7.57%。配套太阳能主动蓄放热系统的柔性墙体日光温室在气温均匀性和地温均匀性方面均满足了农业标准《日光温室效能评价规范》中关于辅助补温温室的相关指标要求,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放热 柔性墙体 日光温室 增温
下载PDF
地铁车站围岩土体蓄放热特性实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丽慧 尹立元 +4 位作者 胡田伟 张继华 宋洁 郑懿 邹学成 《暖通空调》 2023年第4期93-99,共7页
针对地铁车站围岩土体蓄放热量问题,以运行5年的上海地铁12号线某车站为研究对象,对该车站室外空气温度、车站内空气温度及站厅壁面热流密度进行了为期1年的实测,分析了地铁车站围岩土体的蓄放热特性及在维持车站空气温度稳定性方面的... 针对地铁车站围岩土体蓄放热量问题,以运行5年的上海地铁12号线某车站为研究对象,对该车站室外空气温度、车站内空气温度及站厅壁面热流密度进行了为期1年的实测,分析了地铁车站围岩土体的蓄放热特性及在维持车站空气温度稳定性方面的积极作用。测试结果表明:地铁车站围岩土体在过渡季与夏季以吸热为主,冬季以放热为主;全年蓄放热量净值为-5743 MJ,吸热量为36069 MJ,放热量为30326 MJ;围岩土体通过蓄放热有效抑制了室外空气温度波动对车站内空气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围岩土体 蓄放热 热流密度 空气温度
下载PDF
基于相变蓄热的空气源热泵系统蓄放热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阳 余萌 +3 位作者 沈俊 苏文娟 张学军 江龙 《制冷技术》 2023年第3期8-15,共8页
为进一步研究基于相变蓄热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动态运行特性以及蓄放热特性,本文搭建了基于相变蓄热的空气源热泵系统蓄放热性能测试平台,并对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蓄热过程中系统平均功耗为2.3 kW,平均制热量为5.4 kW,平均... 为进一步研究基于相变蓄热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动态运行特性以及蓄放热特性,本文搭建了基于相变蓄热的空气源热泵系统蓄放热性能测试平台,并对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蓄热过程中系统平均功耗为2.3 kW,平均制热量为5.4 kW,平均性能系数为2.4,冷凝蓄热器蓄热量与蓄热时间呈线性关系,在5.8 h的蓄热时间内蓄热量可达31.5 kW·h;放热过程中冷凝蓄热器放热量与放热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在2 h的放热时间内放热量可达9.5 kW·h,平均放热功率为4.7 kW。相关研究成果对该系统在特定场合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蓄热 空气源热泵 冷凝蓄热器 蓄放热性能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考虑风电功率预测误差分时补偿的电热联合系统多时间尺度调度 被引量:4
17
作者 韩丽 王晓静 +1 位作者 鲁盼盼 李梦洁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85,共12页
由于风电具有不确定性,风电功率预测误差难以避免。热力系统具备储放热能力,通过调整热功率平移风电功率,可以降低风电功率预测误差的影响。但在风电并入电热联合系统时,风电变化频繁,热力系统具有较大惯性和延迟,难以与风电功率同步;同... 由于风电具有不确定性,风电功率预测误差难以避免。热力系统具备储放热能力,通过调整热功率平移风电功率,可以降低风电功率预测误差的影响。但在风电并入电热联合系统时,风电变化频繁,热力系统具有较大惯性和延迟,难以与风电功率同步;同时,热力系统不同区域对电力系统指令的响应速度也不同。因此,为了解决利用热力系统补偿风电功率预测误差时响应时间不同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风电功率预测误差分时补偿的电热联合系统多时间尺度调度策略。首先,分析概率区间误差评估和实时预测误差评估的评估周期。然后,研究热力系统中供热区域和管网的时间特性。最后,在日前阶段利用响应速度较慢的供热区域补偿评估周期较长的概率区间误差,在实时阶段利用响应速度较快的管网补偿评估周期较短的实时预测误差,建立了多时间尺度调度模型。算例分析表明,所提策略实现了不同调度周期、不同预测误差评估周期、不同热力系统区域响应速度在时间上的匹配,减少了风电功率预测误差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风电消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功率 预测误差 多时间尺度 供热区域热惯性 管网储放热
下载PDF
壳管式相变蓄热换热器换热特性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闫全英 郭媛 张静 《暖通空调》 2023年第11期144-149,共6页
设计了一种以石蜡为相变材料的圆柱型壳管式相变蓄热换热器,以三维单元相变储热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换热数值模拟。分析了相变材料的液相比、温度场、平均温度及换热介质出口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该壳管式相变蓄热换热器在蓄、放热阶... 设计了一种以石蜡为相变材料的圆柱型壳管式相变蓄热换热器,以三维单元相变储热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换热数值模拟。分析了相变材料的液相比、温度场、平均温度及换热介质出口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该壳管式相变蓄热换热器在蓄、放热阶段的换热特性。结果表明:液相石蜡的自然对流会增强相变材料与换热介质之间的换热,并加快石蜡的熔化和凝固速率;蓄热阶段液相比达到18.6%后,自然对流换热的影响逐渐明显;放热阶段初期,液相比在80 s内下降了63%,固态石蜡层完全包裹传热管束前的自然对流换热最强,之后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管式相变蓄热换热器 换热特性 石蜡 相变材料 液相比 蓄热 放热 自然对流换热
下载PDF
复合相变蓄热涂层的蓄放热调温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文艳 殷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13492-13498,共7页
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与建筑围护结构相结合,可以有效利用间歇性可再生能源不均匀分布的特点,在温度变化较小的情况下吸收大量的热量,减小室温的波动。将微胶囊相变材料加入到腻子粉中制备复合相变涂料,利用扫描电子显... 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与建筑围护结构相结合,可以有效利用间歇性可再生能源不均匀分布的特点,在温度变化较小的情况下吸收大量的热量,减小室温的波动。将微胶囊相变材料加入到腻子粉中制备复合相变涂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热重分析仪(thermogravimetric,TG)对其微观形貌、相变特性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将复合相变涂料应用于水泥板内表面,研究微胶囊相变材料(microcapsule phase change material,MPCM)含量对复合相变涂层蓄热调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相变涂层的温度变化速率比普通涂层慢,随着微胶囊相变材料含量的增加,复合相变涂层与普通涂层的表面温差呈递增趋势。复合相变涂层能明显降低峰值温度和温度的波动范围,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微胶囊相变材料含量从0增加到30%,复合相变涂层与普通涂层的温差逐渐增大,最大为3.2℃。与普通涂层相比,随着微胶囊相变材料含量的增加,复合相变涂层室内温度保持24~28℃的时间逐渐增加,微胶囊相变材料含量为30%的复合相变涂层室内温度保持24~28℃的时间比普通涂层延长23.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相变材料(MPCM) 复合相变涂料 相变调温性能 蓄放热特性
下载PDF
蓄取热工况下同轴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变化规律
20
作者 吴晅 潘亚楠 +2 位作者 侯正芳 金光 郑明杰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52,75,共8页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同轴套管式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的影响,建立三维同轴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非稳态传热数理模型,利用自建实验台开展试验对数理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蓄取热工况下同轴套管式地埋管的非稳态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同轴套管式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的影响,建立三维同轴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非稳态传热数理模型,利用自建实验台开展试验对数理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蓄取热工况下同轴套管式地埋管的非稳态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管径、回填材料、土壤初始温度等因素对同轴套管式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的影响,获得了不同因素对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周围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外管径相同时,内管径的变化对周围土壤温度场影响较小;径向距离0.4 m处,土壤初始温度为14℃时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最高为17.803℃;循环介质选用氯化钙比选用水换热量提高约23%。试验验证表明,所建模型最大相对误差为12.5%,具有合理性。研究结果显示蓄热时土壤初始温度越高的地区越有利于地埋管周围土壤储存热量,取热时循环介质选择氯化钙溶液可使系统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套管式地埋管 蓄取热工况 土壤温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