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lting and Solidification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a Phase-Change Material in a Latent Heat Storage Vessel: Effects of a Perforated Partition Plate and Metal Fiber
1
作者 Than Tun Naing Akihiko Horibe +1 位作者 Naoto Haruki Yutaka Yamada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2017年第8期13-29,共17页
Today, latent heat storage technology has advanced to allow reuse of waste heat in the middle-temperature range.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approach to develop a latent heat storage system using middle-temperature waste ... Today, latent heat storage technology has advanced to allow reuse of waste heat in the middle-temperature range.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approach to develop a latent heat storage system using middle-temperature waste heat (~100oC - 200oC) from factories. Direct contact melting and solidification behavior between a heat-transfer fluid (oil) and a latent heat storage material mixture were observed. The mixture consisted of mannitol and erythritol (Cm = 70 mass %, Ce = 30 mass %) as a phase-change material (PCM). The weight of the PCM was 3.0 kg and the flow rate of the oil, foil, was 1.0, 1.5, or 2.0 kg/min. To decrease the solidified height of the PCM mixture during the solidification process, a perforated partition plate was installed in the PCM region in the heat storage vessel. PCM coated oil droplets were broken by the perforated partition plate, preventing the solidified height of the PCM from increasing. The solidification and melting processes were repeated using metal fiber. It was found that installing the metal fiber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installing the perforated partition plate to prevent the flow out problem of the P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storage VESSEL SOLIDIFIED Height PHASE-CHANGE Material (PCM) Mixture Perforated PARTITION PLATE Metal fiber
下载PDF
Theoretical Optim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of Heating Layers Using Local Wool Fibers
2
作者 Matluba Abdurashid Kizi Nazarova Juramirza Abdiramatovich Kayumov +1 位作者 Axtam Akramovich Qosimov Abdulrasul Abdumajitovich Mahmudov 《Engineering(科研)》 CAS 2022年第12期578-590,共13页
Science is the basis of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 and wealth. In particular, it is necessary to effectively use advanced scientific developments and technical achievement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economy in the pe... Science is the basis of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 and wealth. In particular, it is necessary to effectively use advanced scientific developments and technical achievement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economy in the period when the desire for innovation in all fields is still growing. In theoretical-experimental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both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achieved, and it is more useful to withstand more theoretical-experimental loads for a longer period of time. The occurrenc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natural wool fiber technologists are a complex of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henomena, which can be used only by the modern achievem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most cases, the paramet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 or the object can open a curve without any other th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OL POLYESTER fiber Content heating Layer Surface Density Result Unwanted Factors Chemical fiber Experiments heat storage Determine
下载PDF
海藻纤维应用现状及发展
3
作者 王倩茹 张定眺 李凤艳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84-89,共6页
为了充分开发海藻纤维在纺织领域的应用潜力,介绍了海藻纤维的制备方式,并结合海藻纤维本体及附加性能,从纱线的可纺性、阻燃织物的开发、多功能高附加值纤维的研发以及产业化应用中存在的染色问题四方面着手,总结海藻纤维的研发及其在... 为了充分开发海藻纤维在纺织领域的应用潜力,介绍了海藻纤维的制备方式,并结合海藻纤维本体及附加性能,从纱线的可纺性、阻燃织物的开发、多功能高附加值纤维的研发以及产业化应用中存在的染色问题四方面着手,总结海藻纤维的研发及其在纺织领域的应用现状。认为:海藻纤维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纤维,来源充足,应用广泛,未来有关海藻纤维的创新研发将会得到充分发展,进一步推动海藻纤维的产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基纤维 海藻纤维 阻燃面料 蓄热调温 远红外吸收 防辐射
下载PDF
双金属离子交联海藻酸盐复合相变纤维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狄纯秋 郭静 +2 位作者 管福成 相玉龙 单继成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62,共9页
为制备多功能性海藻酸盐复合纤维,以海藻酸钠(SA)和丝素蛋白(SF)、月桂酸-棕榈酸二元低共熔混合物(LA-PA)为原料,通过湿法纺丝技术制备Zn^(2+)-Ca^(2+)、Cu^(2+)-Ca^(2+)、Sr^(2+)-Ca^(2+)双金属离子交联海藻酸盐复合相变纤维。利用红... 为制备多功能性海藻酸盐复合纤维,以海藻酸钠(SA)和丝素蛋白(SF)、月桂酸-棕榈酸二元低共熔混合物(LA-PA)为原料,通过湿法纺丝技术制备Zn^(2+)-Ca^(2+)、Cu^(2+)-Ca^(2+)、Sr^(2+)-Ca^(2+)双金属离子交联海藻酸盐复合相变纤维。利用红外光谱和高斯拟合研究了复合相变纤维的氢键作用,考察了双金属离子交联体系对复合相变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Ca^(2+)交联体系,双金属离子交联体系分子内氢键含量增加,分子间氢键含量减少,纤维的断裂强度随β-折叠链结构含量增加而提高;Zn^(2+)-Ca^(2+)、Cu^(2+)-Ca^(2+)复合相变纤维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纤维的最大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分别为26.19和36.71℃,最大相变焓为25.95 J/g,且经50次热循环后相变温度和相变焓差异较小,具有良好的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酸-棕榈酸二元低共熔物 海藻酸钠 丝素蛋白 湿法纺丝 复合相变纤维 蓄热材料
下载PDF
光热转换纤维的蓄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石海峰 张兴祥 +1 位作者 王学晨 牛建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9-22,25,共5页
采用红外测温仪和点温计等手段测试了碳化锆和三氧化二铝的红外线吸收性能 ,以及含有不同重量的聚丙烯纤维的光热转换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 ,碳化锆具有良好的近红外线吸收性能 ,而三氧化二铝具有良好的远红外线吸收性。含有 4%碳化... 采用红外测温仪和点温计等手段测试了碳化锆和三氧化二铝的红外线吸收性能 ,以及含有不同重量的聚丙烯纤维的光热转换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 ,碳化锆具有良好的近红外线吸收性能 ,而三氧化二铝具有良好的远红外线吸收性。含有 4%碳化锆的纤维具有最大近红外线吸收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性能 光热转换纤维 光热转换陶瓷 碳化锆 聚丙烯 三氧化二铝 红外吸收性能
下载PDF
PP/PEG蓄热调温复合纤维的纺丝与性能 被引量:40
6
作者 张兴祥 王学晨 +2 位作者 胡灵 牛建津 印瑞斌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共4页
以聚丙烯(PP)和分子量为1000~2万的聚乙二醇(PEG)及增稠剂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复合纺丝的方法研制出了蓄热调温纤维.该纤维加工成490g/m2的非织造布,在35.5℃左右时其内部温度较纯丙纶非织造布低3.3℃... 以聚丙烯(PP)和分子量为1000~2万的聚乙二醇(PEG)及增稠剂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复合纺丝的方法研制出了蓄热调温纤维.该纤维加工成490g/m2的非织造布,在35.5℃左右时其内部温度较纯丙纶非织造布低3.3℃,在26.9℃左右其内部温度较纯丙纶非织造布高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调温纤维 熔融纺丝 非织造布 纺丝
下载PDF
PET-PEG共聚物及纤维的结晶与储能行为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兴祥 张华 +2 位作者 胡灵 王学晨 牛建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6期63-67,共5页
在合成聚醚含量为40~60wt%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二醇(PET-PEG)嵌段共聚物基础上,研究了PET-PEG的结晶性能及可纺性,探讨了采用聚醚嵌段可结晶的聚酯醚为原料熔融纺丝研制具有形状记忆和热能储存功能纤维的可行性。
关键词 聚酯醚 PET PEG 形状记忆 热能储存 共聚物
下载PDF
钾明矾/纤维多孔陶瓷基复合蓄热材料的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曾令可 宋婧 +4 位作者 陈丙璇 王慧 税安泽 程小苏 刘平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72-1475,1434,共5页
本文以纤维多孔陶瓷为基体,无机水合盐为相变材料,熔融浸渍法制备了复合蓄热材料。通过对制备工艺的优化,得出浸渍方式为完全浸渍,浸渍温度为98℃,浸渍时间为12min的条件下制备出蓄热性能良好的复合蓄热材料,浸渍率高达83.17%。
关键词 纤维多孔陶瓷 复合蓄热材料 工艺优化 浸渍率
下载PDF
纤维复合相变材料的传热模型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汤勇 王小伍 曾志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34-36,共3页
建立了纤维复合相变材料相变问题的焓法求解传热模型 ,并用来求解复合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流体温度和固 -液相变界面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籍此对相变蓄热材料的放热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 .
关键词 纤维复合相变材料 传热模型 蓄热 节能 传热性能
下载PDF
纤维复合相变材料传热模型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汤勇 王小伍 曾志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09-812,共4页
该文利用所建立的纤维复合相变材料相变问题的焓法求解模型 ,对影响入口传热单元的传热特性的各参数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纤维复合相变材料 传热模型 蓄热 数学模型
下载PDF
纤维混凝土核废料贮存容器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璐 赵文 李艺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45-1048,共4页
以复掺聚丙烯-玄武岩纤维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对试块进行室内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研究,采用Burgers模型拟合蠕变方程.通过等时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材料弹性模量随时间递减的变化规律,结合试验获取的极限应变和拉压比,最终得到抗拉强度随时间... 以复掺聚丙烯-玄武岩纤维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对试块进行室内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研究,采用Burgers模型拟合蠕变方程.通过等时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材料弹性模量随时间递减的变化规律,结合试验获取的极限应变和拉压比,最终得到抗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作为可靠度评判的标准.其次,运用ANSYS软件分析得到贮存容器300 a服役期内时变衰变热-力耦合作用下温度应力.最后,考虑热工参数的不确定性,运用蒙特卡洛随机抽样法得到核废料贮存容器的失效概率.结果表明:失效概率随服役期呈上升趋势,100 a内增幅较大,100~300 a增长趋势变缓,300 a时达到0.64%.证明纤维混凝土材料自身劣化是导致贮存容器耐久性下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纤维混凝土 核废料贮存 蠕变特征 衰变热应力 失效概率
下载PDF
沉积Ag纳米层改善定型相变复合纤维膜的传热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柯惠珍 李永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86,共6页
以癸酸(CA)、月桂酸(LA)和肉豆蔻酸(MA)为原料制备了新型的脂肪酸三元低共熔物(CA-LA-MA),并将其作为固-液相变材料,以沉积2 h银(Ag)纳米颗粒的静电纺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膜为支撑材料,通过物理吸附法制备了新型的CA-LA-MA/PAN和CA-LA... 以癸酸(CA)、月桂酸(LA)和肉豆蔻酸(MA)为原料制备了新型的脂肪酸三元低共熔物(CA-LA-MA),并将其作为固-液相变材料,以沉积2 h银(Ag)纳米颗粒的静电纺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膜为支撑材料,通过物理吸附法制备了新型的CA-LA-MA/PAN和CA-LA-MA/PAN/Ag定型相变复合纤维膜。研究了磁控溅射Ag纳米层对定型相变复合纤维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Ag纳米层后定型相变复合纤维膜的储热和放热时间分别缩短了31%和25%。制备的CA-LA-MA/PAN/Ag定型相变复合纤维膜的融化温度和结晶温度分别为19.87℃和11.63℃,融化焓值和结晶焓值分别为123.1 kJ/kg和121.5 kJ/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复合相变纤维 脂肪酸三元低共熔物 磁控溅射 储热性能 传热改善
下载PDF
相变纤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宋玉芳 唐淑娟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4-37,共4页
介绍了相变材料的种类、调温机理以及纤维用相变材料的选择;并详细阐述了相变纤维的性能特点、相变纤维的制造方法,以及未来相变纤维的发展。
关键词 相变纤维 相变材料 舒适 调温 蓄热
下载PDF
基于活性碳纤维毡复合吸附剂的储热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伟莉 王雯雯 +2 位作者 潘权稳 葛天舒 王如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554-559,共6页
研制了一种以活性碳纤维毡为基质、氯化锂(LiCl)为吸湿盐的复合吸附剂,并辅以硅溶胶进行固化成型。该复合吸附剂可用于以水为吸附质的热化学吸附储热系统,并对其微观结构、吸附性能和储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制备了不同含盐量的复合吸... 研制了一种以活性碳纤维毡为基质、氯化锂(LiCl)为吸湿盐的复合吸附剂,并辅以硅溶胶进行固化成型。该复合吸附剂可用于以水为吸附质的热化学吸附储热系统,并对其微观结构、吸附性能和储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制备了不同含盐量的复合吸附剂样品,并根据样品的溶液泄漏现象,确定ACFLi30为最佳样品。通过试验测量,获得ACFLi30样品的热导率、孔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等参数。并对多种温湿度工况下的平衡和动态吸附性能进行测试,研究了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样品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样品的吸水量可达1.1 g/g(20℃、75%RH)。利用同步热分析仪测试了复合吸附剂的储热密度,ACFLi30的质量和体积储热密度分别达到1.08 kW·h/kg和588.2 kW·h/m^(3)。与膨胀蛭石和活性氧化铝等基质相比,活性碳纤维毡基质在体积储热密度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碳纤维毡 吸附剂 氯化锂 吸附 解吸 储热
下载PDF
智能调温羊绒双层针织物的开发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蒋晓东 王建坤 郭晶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3-17,63,共6页
将蓄热调温纤维与羊绒混纺制备出一种智能调温羊绒纱,并织制了双层和单层紧密纺混纺纱与环锭纺混纺纱针织物,采用KES风格仪对混纺针织物的风格进行评价;并通过测试织物的透气、透湿性,评价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使用DSC测试混纺织物的熔... 将蓄热调温纤维与羊绒混纺制备出一种智能调温羊绒纱,并织制了双层和单层紧密纺混纺纱与环锭纺混纺纱针织物,采用KES风格仪对混纺针织物的风格进行评价;并通过测试织物的透气、透湿性,评价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使用DSC测试混纺织物的熔融温度与吸热焓值、结晶温度与放热焓值,以及平板式保暖仪测试织物的保暖性,评价混纺织物的调温功能。结果表明:双层织物调温性能比单层织物的调温性能好,紧密纺混纺纱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比环锭纺混纺纱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调温纤维 双层针织物 调温功能
下载PDF
加热和冻藏对鸡爪胶原纤维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伟伟 霍香如 +2 位作者 李桂霞 韦永可 朱杰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16,共4页
研究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处理对鸡爪筋胶原纤维超微结构的影响。加热组将新鲜鸡爪筋剪碎匀浆后分别在50、60、70℃条件下水浴加热10、20、30 min;冻藏组将新鲜鸡爪筋分别在-20、-80℃条件下冻藏5、10、15 d,通过对处理后的样品采用原子... 研究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处理对鸡爪筋胶原纤维超微结构的影响。加热组将新鲜鸡爪筋剪碎匀浆后分别在50、60、70℃条件下水浴加热10、20、30 min;冻藏组将新鲜鸡爪筋分别在-20、-80℃条件下冻藏5、10、15 d,通过对处理后的样品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成像的方法研究鸡爪筋在不同温度及时间处理后的胶原纤维周期长度和粗糙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胶原纤维周期长度随加热温度升高、加热时间增长而变短,随冻藏温度降低,冻藏时间的延长而变长,其中760、-20℃变化最典型。60℃时,当加热时间由10min增至30min,周期长度由(72.20±2.58)nm减至(71.00±1.78)nm;-20℃时,当冻藏时长由5 d增至15 d,周期长度由(69.70±2.60)nm增至(73.00±2.90)nm。冻藏时间增加,鸡爪筋胶原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增加;加热时间增加,50℃加热时,鸡爪筋胶原纤维的粗糙度先增后减;60℃加热则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加热 冻藏 鸡爪 胶原纤维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以丁四醇为基体的相变储热材料热导率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志灵 张强 +1 位作者 郭启霖 武高辉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16年第1期55-58,共4页
通过简单的磁力加热搅拌的混合方式制备了由长径比为15的短切碳纤维和丁四醇组成相变储热复合材料,研究了短切碳纤维质量分数对增强相变储热材料热导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短切碳纤维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对于含短切碳纤维质... 通过简单的磁力加热搅拌的混合方式制备了由长径比为15的短切碳纤维和丁四醇组成相变储热复合材料,研究了短切碳纤维质量分数对增强相变储热材料热导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短切碳纤维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对于含短切碳纤维质量分数为10%的试样,热导率相对于纯丁四醇提高了183%。同时,短切碳纤维的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与Nielsen模型的预测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热材料 丁四醇 短切碳纤维 热导率
下载PDF
改进风管送风方式对花椒冷藏库流场的改善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晋楠 南晓红 刘立军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20年第9期80-84,共5页
本文针对韩城某5000t花椒冷藏库,建立了冷风机-纤维空气分布系统-货物-库内空气环境的空气流动与传热的三维计算模型。在保持总送风量不变情况,将半圆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改进为四分之一圆式风管,以不均匀系数和余热排出效率为评价指标,... 本文针对韩城某5000t花椒冷藏库,建立了冷风机-纤维空气分布系统-货物-库内空气环境的空气流动与传热的三维计算模型。在保持总送风量不变情况,将半圆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改进为四分之一圆式风管,以不均匀系数和余热排出效率为评价指标,对比研究了冷藏库内的速度场和温度场。结果显示,改进送风方式后,货物区温度不均匀系数最大可降低17.8%,库内余热排出效率最大可提高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藏库 纤维空气分布系统 温度不均匀系数 余热排出效率
下载PDF
干热处理对不溶性大豆纤维乳化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赵秀杰 黄丽华 +3 位作者 罗怀楠 蔡勇建 赵谋明 赵强忠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27,98,共7页
采用碱处理(AK)、烘烤-碱处理(HA)、碱处理-烘烤(AH)、碱处理-双螺杆挤压(AT)处理脱脂豆渣制备不溶性大豆纤维(ISF),以自制ISF制备O/W型乳浊液,研究干热处理对ISF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ISF乳浊液ζ-电位依次为:AH-ISF>AK-ISF>... 采用碱处理(AK)、烘烤-碱处理(HA)、碱处理-烘烤(AH)、碱处理-双螺杆挤压(AT)处理脱脂豆渣制备不溶性大豆纤维(ISF),以自制ISF制备O/W型乳浊液,研究干热处理对ISF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ISF乳浊液ζ-电位依次为:AH-ISF>AK-ISF>AT-ISF>HA-ISF,储能模量(G’)依次为:AT-ISF>AH-ISF>HAISF>AK-ISF;4种乳浊液均呈现剪切稀化特性,干热处理ISF乳浊液tanδ<1;乳浊液贮藏期间,AK-ISF的粒径(ΔAK-ISF=1.916)和表观黏度(ΔAK-ISF=3.898)增幅均最大,而干热处理则改善了ISF乳浊液的贮藏稳定性,以AT-ISF最好。表明干热处理显著改变了ISF乳浊液的表面电荷分布,乳浊液形成了以弹性为主的类凝胶网络结构,且静电相互作用和类凝胶网络结构是干热处理ISF乳浊液稳定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溶性大豆纤维 干热处理 乳浊液 贮藏稳定性
下载PDF
碳纤维全缠绕储氢气瓶内热力学参数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刚 欧晨希 +1 位作者 郭嘉炜 黄思 《机电工程技术》 2022年第2期7-10,123,共5页
为研究充装完成后的碳纤维全缠绕储氢气瓶内热力学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氢气为工质,选取了3种常用规格的车用储氢气瓶(27 L、52 L和135 L)进行传热计算。对于气瓶内的氢气采用饱和均质模型;对于气瓶中的各隔层采用多层稳态热传导的... 为研究充装完成后的碳纤维全缠绕储氢气瓶内热力学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氢气为工质,选取了3种常用规格的车用储氢气瓶(27 L、52 L和135 L)进行传热计算。对于气瓶内的氢气采用饱和均质模型;对于气瓶中的各隔层采用多层稳态热传导的结构模型。根据饱和状态下的热平衡条件以及热力学关系,计算得到了气瓶内氢气温度、压力以及气瓶碳纤维缠绕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气瓶容积越大,充装完成时刻的氢气温度以及碳纤维缠绕层温度越高;静置过程中氢气温度以及碳纤维缠绕层温度均呈同趋势缓慢下降,且气瓶容积越大,下降的幅度越小,碳纤维缠绕层温度变化小于氢气温度变化。氢气压力在充装完成时刻均为70 MPa,气瓶容积越大,静置过程中氢气压力下降速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全缠绕储氢气瓶 热力学参数变化 饱和均值模型 热传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