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编辑的作家徐訏与他的《天地人》
1
作者 李婷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0-116,共7页
徐訏曾被学界视为一位极富浪漫抒情笔调、雅俗共赏的后期浪漫派作家。通过对徐訏整个文学生涯的梳理,可以发现,徐訏在不断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还曾担任多个刊物的编辑。特别是他独立创刊的第一个刊物《天地人》,其“比较少年”的办刊宗... 徐訏曾被学界视为一位极富浪漫抒情笔调、雅俗共赏的后期浪漫派作家。通过对徐訏整个文学生涯的梳理,可以发现,徐訏在不断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还曾担任多个刊物的编辑。特别是他独立创刊的第一个刊物《天地人》,其“比较少年”的办刊宗旨,兼具“导演”“厨子”和“商人”角色的编辑定位,奉读者为“刊物真正主人”的接受预设,以及放眼世界、关注民心的编辑格局与情怀,渗透与实践着徐訏自己独特的编辑理念与文学理想,区别于论语派刊物的幽默、闲适格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訏 编辑 《天地人》
下载PDF
以身度天:董仲舒“天人一”参证进路及其价值
2
作者 白立强 杜蘅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0-44,共5页
董仲舒“天人一”涵摄着理论与实践双重向度。天人同元奠基了“天人一”的理论前提,而“以身度天”则为参证“天人一”的具体生成进路。“以身度天”通过对自身性天的观照,在天人互鉴中启发乃至培固先天良正之品质,进而重塑自身的主体... 董仲舒“天人一”涵摄着理论与实践双重向度。天人同元奠基了“天人一”的理论前提,而“以身度天”则为参证“天人一”的具体生成进路。“以身度天”通过对自身性天的观照,在天人互鉴中启发乃至培固先天良正之品质,进而重塑自身的主体性地位。由此建构起以德立人、以人立天的“天人一”良序格局。这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一” 以人立天 天地秩序 天人关系
下载PDF
“天人地三才”配穴针刺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旭辉 冼丽萍 陈继文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1003-1006,共4页
目的 探讨“天人地三才”配穴针刺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 目的 探讨“天人地三才”配穴针刺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天人地三才”配穴针刺法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睡眠质量、性激素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后,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PSQI各维度及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下降,雌二醇(E_2)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人地三才”配穴针刺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疗效较好,可有效提升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症状,同时还可改善机体的血清性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地三才”配穴针刺法 围绝经期 失眠 性激素
下载PDF
张载“合虚与气,有性之名”义释
4
作者 王海成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16,24,共7页
张载“合虚与气,有性之名”一语中的“合”并非语言层面的合而言之,而是合而为一;其“虚”亦不可理解为太虚,而是“天德”。“天德”即天性,“合虚与气”即天性之在人、物。“合虚与气,有性之名”意为天性必须落实于人、物方可呈现,方... 张载“合虚与气,有性之名”一语中的“合”并非语言层面的合而言之,而是合而为一;其“虚”亦不可理解为太虚,而是“天德”。“天德”即天性,“合虚与气”即天性之在人、物。“合虚与气,有性之名”意为天性必须落实于人、物方可呈现,方可以“性”名之。整体而言,“四有句”中的天、道、性、心构成了一个天人贯通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天地之心 天人关系 立人
下载PDF
基于“天-地-人”三部配穴理论运用针刺疗法治疗颈源性枕大神经痛验案
5
作者 杨盼 杨孝芳 陈盼碧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0期90-93,共4页
颈源性枕大神经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神经性头痛,属中医“头痛”范畴,病机以气血亏虚为本,风寒阻络为标,乃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以调补气血、疏散风寒、通络止痛为原则。杨孝芳教授基于“天地人”三部配穴理论,谨守“天人合一”思想,治疗... 颈源性枕大神经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神经性头痛,属中医“头痛”范畴,病机以气血亏虚为本,风寒阻络为标,乃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以调补气血、疏散风寒、通络止痛为原则。杨孝芳教授基于“天地人”三部配穴理论,谨守“天人合一”思想,治疗时重视标本兼治,利用针刺疗法有效改善颈源性枕大神经痛,文章介绍其诊疗思路,并附典型医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枕大神经痛 针刺疗法 天地人三部配穴
下载PDF
《易传》对天地人三才之道的认识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赟 《周易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41-51,76,共12页
天、地、人三才各有其道的思想乃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的共识,但只有《易传》对此作了深入而一贯的探讨,从而影响深远。在《易传》那里,天、地既有其体,又有其德。天之体为阴阳之气,地之体为刚柔之质。阴阳之气实质上是能量与信息所... 天、地、人三才各有其道的思想乃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的共识,但只有《易传》对此作了深入而一贯的探讨,从而影响深远。在《易传》那里,天、地既有其体,又有其德。天之体为阴阳之气,地之体为刚柔之质。阴阳之气实质上是能量与信息所构成之"场",而刚柔之质则是气的能量密集化的存在形式;另一方面,天之德为乾,而地之德为坤。乾是健动不息的创生品格,而坤则是厚德载物的接纳性品格。天地各有其能,各具其德,但只有人能够会通天地之能、合和天地之德。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的智能能够代替天地,因为人总是有其自身的限制,但人的存在也同样不是天地的重复,而是以其不同于天地的品格,与天地并列为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天道 地道 人道
下载PDF
浅析儒家生态伦理思想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健崭 张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2期37-38,共2页
儒家生态伦理充满着对大自然的伦理关爱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之思。本文从“天人合一”的本体论 ,“赞天地之化育”的价值论和“民胞物与”的义务论三方面阐述了儒家生态伦理的思想 。
关键词 儒家 生态伦理 天人合一 赞天地之化育 民胞物与
下载PDF
易之“生”意与理学的生生之学 被引量:8
8
作者 向世陵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74,共8页
"生生之谓易"既是哲学家对宇宙相状的揭示,也是"易"本身的性质。从"天地之大德日生"到"易简"之善和"复其见天地之心",贯穿的都是同一个"生"意。理学继承前人又广加扩展,... "生生之谓易"既是哲学家对宇宙相状的揭示,也是"易"本身的性质。从"天地之大德日生"到"易简"之善和"复其见天地之心",贯穿的都是同一个"生"意。理学继承前人又广加扩展,天地生物之心既是静与动的综合集成,又是天地生物与仁德流行的统一。从静体到动用,从"动之端"到"动之机",现象存在虽有生死显微,"生"之理却通贯不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 易简 静动 天地之心 仁德
下载PDF
天人之合:中华信仰精神探源 被引量:4
9
作者 卓新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1-9,F0002,共10页
"天与人"在中华文化认知中是最基本的关系之一,也是了解中华信仰精神本质的关键所在。本文尝试从"中国传统信仰中的关键术语""‘敬天’的神话、传说与历史""‘天人之合’具有的中华信仰之核心价值&q... "天与人"在中华文化认知中是最基本的关系之一,也是了解中华信仰精神本质的关键所在。本文尝试从"中国传统信仰中的关键术语""‘敬天’的神话、传说与历史""‘天人之合’具有的中华信仰之核心价值"这三个层面来对中华文化的"天人关系"及"天人合一"的理解展开探究,指出其本真理解还需回到其源端来探赜索隐,由此找出其中一些基本要素的遮蔽或隳沉,使之在中华文化重建中得以彰显及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敬天 绝地天通 天人感应
下载PDF
“天-地-人”三才灸法治疗复杂证型感冒发热的探索与经验——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中期及康复期患者应用艾灸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云 张金霞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6期538-543,共6页
“天-地-人”三才灸法是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以合理的灸量同时艾灸百会、神阙、涌泉三部穴位区域,并根据证型需要施以补泻的灸疗模式,该法对复杂证型包括外感或内伤(单一因素或者合邪)导致的发热均具有较好疗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 “天-地-人”三才灸法是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以合理的灸量同时艾灸百会、神阙、涌泉三部穴位区域,并根据证型需要施以补泻的灸疗模式,该法对复杂证型包括外感或内伤(单一因素或者合邪)导致的发热均具有较好疗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早期寒湿疫毒自口鼻而入,侵袭肺脾胃肠,实施三才灸法可以温阳益气、健脾化湿,最终达到三才通利、邪秽消散、正气通达、正邪两安的治疗效果。本疗法简单易行,在保证合理灸量和正确补泻的前提下,扶正与祛邪并举,既能增强人体自组织能力以防病、抗病,又能提高人体系统开放条件以助疫疠湿毒排出体外,同时还能避免多种辨证体系不统一或者辨证不准造成误治的弊端。鉴于此,建议针对新冠肺炎早中期患者辅助使用“天-地-人”三才灸法以阻断轻中症向危重症转化的途径,对邪去正虚的康复期患者使用本法具有尽快提升免疫力、愈后防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天-地-人”三才灸法 感冒 发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下载PDF
朱载堉乐律学研究指导思想辨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175,1,共15页
晚明乐律学家朱载堉在乐律学研究中,承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崇尚"自然之理",注意把律学研究与传统的天地人合一思想合理地联系起来,提倡以数为本,强调遵循自然法则。但其中的痴迷河图洛书,对祖冲之圆周率的错误批判,又反映出... 晚明乐律学家朱载堉在乐律学研究中,承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崇尚"自然之理",注意把律学研究与传统的天地人合一思想合理地联系起来,提倡以数为本,强调遵循自然法则。但其中的痴迷河图洛书,对祖冲之圆周率的错误批判,又反映出朱载堉作为古代学人的历史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载堉 乐律学研究 河图洛书 以数为本 天地人和谐同构 历史局限
下载PDF
基于太极、命门、脑心学术思想探讨“心”本义——兼与匡调元《无极哲学》《太易心神学》共勉 被引量:4
12
作者 贾耿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15-27,共13页
"无极生太极",太极是先天四太产生的"无极之真,二五之精",是能够化生天地万物的"天地之专精",是"道之为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的先天之精。太极以精为体,是天地万物之根源,根源以... "无极生太极",太极是先天四太产生的"无极之真,二五之精",是能够化生天地万物的"天地之专精",是"道之为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的先天之精。太极以精为体,是天地万物之根源,根源以生生为本而主宰一切,主宰就是心,所以有"心为太极"之说。人体的太极是命门,命门藏先天之精而为生命之根,根就是心,故命门有"小心"之说。形似泥丸的间脑位于脑髓中央的泥丸宫,是脑中之脑,脑之核心,称之为"脑心"。脑心是"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的根本所在,是《内经》目睛命门所藏的先天之精,是"十二脏之化源"的"五脏之专精",是根源而主宰的心,是以生为本的"生物之心"。脑心命门以元精为体,以元神为用,神来自于精、来自于心,精神就是心神,所以脑心命门是"精神之所舍"而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脑心命门与血脉之心相比,就是"小心",但却是真精真心真君真主而为人体生命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极 太极 天地之专精 命门 脑心 元神 感而遂通
下载PDF
文艺之美与天地之心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济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5-90,共6页
中国古典美学论及艺术之美的内在依据时 ,强调艺术美对于自然界的依存与回归 ,以物我合一为最高的境界 ,形成了意境范畴 ;在论及艺术美的主体性时强调情感的真诚自然 ,认为艺术只有进入真诚无伪的情感之门时 ,才能产生撼人的美学魅力。... 中国古典美学论及艺术之美的内在依据时 ,强调艺术美对于自然界的依存与回归 ,以物我合一为最高的境界 ,形成了意境范畴 ;在论及艺术美的主体性时强调情感的真诚自然 ,认为艺术只有进入真诚无伪的情感之门时 ,才能产生撼人的美学魅力。这些美学观念在今天极具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之美 天地之心 自然之道 情感真实
下载PDF
《黄帝内经》天地之气运动规律探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邹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以五运六气理论为依据,探讨天地运行规律,研究其对运气理论的重要意义。[方法]以文献研究的方法,探究天地运行规律及其运气理论内涵。[结果]五运六气理论认为,天地之气是运动的,其运动是有规律的。五运分大运和小运,大运是岁运,... [目的]以五运六气理论为依据,探讨天地运行规律,研究其对运气理论的重要意义。[方法]以文献研究的方法,探究天地运行规律及其运气理论内涵。[结果]五运六气理论认为,天地之气是运动的,其运动是有规律的。五运分大运和小运,大运是岁运,以木火土金水之序,5年一个循环,以太过、不及10年为一个周期,六气在一年之中分六步,循环往复。天气左行,地气右行,环周而不息。五运六气的运动形式有气交运动、岁运升降、司天在泉升降、迁正、退位、刚柔运动、当位不当位等多种表现形式,其正常与失常,影响自然界气候和人体发病。[结论]五运六气理论揭示了天地运行所产生的自然气候和气象规律,五运六气的规律运动有常有变,会对自然气候和人体生命和发病产生影响,这正是《内经》运气理论的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运六气 天地之气 运动规律 运气理论 天人相应 中医基础
下载PDF
损益与易道及《易》书——帛书《要》篇“损益之道”章释蕴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克宾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9,共8页
马王堆帛书《要》篇"损益之道"章以损益二卦论四时阴阳之变,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卦气说,所表达的不仅是四时阴阳的损益消长,而且将"产"作为天地之变的价值归宿。由对损益之变的体察,《要》篇提出了"易道"的... 马王堆帛书《要》篇"损益之道"章以损益二卦论四时阴阳之变,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卦气说,所表达的不仅是四时阴阳的损益消长,而且将"产"作为天地之变的价值归宿。由对损益之变的体察,《要》篇提出了"易道"的观念,以"顺于天地之心"为易道之要义,并以"君道"的视野来论易道,实现了易学由筮到德再到道的理论提升。随着易道观的提出,《要》篇对《易》之为书的内涵和价值做了新的解读,特别从易象角度阐发三才之道和四时之变。与《说卦传》相关章节相比,《要》篇"损益之道"章的问题意识和致思理路更为原始,带有春秋战国之际古人对《周易》进行理论创作之初始阶段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 损益 易道 君道 天地之心
下载PDF
刘子翚儒学思想及其对朱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人求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48,共7页
刘子翚是南宋初年著名的理学家,朱子的早期老师。在刘子翚儒学思想体系中,"不远复"三字符是其修养身心的起点,主要包括自我修养、社会关怀、一体之仁三重向度。在《圣传论》中,刘子翚提出了他糅合儒释道的独特的"道统说&... 刘子翚是南宋初年著名的理学家,朱子的早期老师。在刘子翚儒学思想体系中,"不远复"三字符是其修养身心的起点,主要包括自我修养、社会关怀、一体之仁三重向度。在《圣传论》中,刘子翚提出了他糅合儒释道的独特的"道统说",认为《书经》之"惟精惟一"乃是道统心传之"密旨","一"就是道统相传之心法。其《维民论》的思想主旨为"君民相资""维民在得心""维民四说"的理论。这些理念,对朱子的修养观、仁说、道统说、民本论等思想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子翚 不远复 天地之心 一为心法 维民
下载PDF
“天、地、人”合一的“生命·实践”教学理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和学新 《当代教育与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0-75,共6页
"生命·实践"教育学形成了具有学派特色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在"天、地、人"合一中构建了"生命·实践"的教学理论。在教学理论方面就教学价值、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 "生命·实践"教育学形成了具有学派特色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在"天、地、人"合一中构建了"生命·实践"的教学理论。在教学理论方面就教学价值、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了重建,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解释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实践”教育学 教学理论 “天 人”合一
下载PDF
万物通心——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型方案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一川 《文化软实力》 2022年第2期5-18,共14页
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型是一个需要认真考察的重要问题。梁漱溟的“理智运用直觉”、张岱年的四点论、牟宗三的“综合的尽理之精神”、徐复观的“忧患意识”、李泽厚的“乐感文化”、钱穆的“天人合一”、许倬云的“三原色”、庞朴的“... 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型是一个需要认真考察的重要问题。梁漱溟的“理智运用直觉”、张岱年的四点论、牟宗三的“综合的尽理之精神”、徐复观的“忧患意识”、李泽厚的“乐感文化”、钱穆的“天人合一”、许倬云的“三原色”、庞朴的“忧乐圆融”、张世英的“万物一体”等学说之间存在一个相通点,即都认为中国文化传统带有主体心性智慧的特点。万物通心可以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即心性智慧传统相结合的一种尝试性解决方案。这是将马克思主义以物质决定精神之说为基本的理论概括为万物对人或主体的决定作用,同时也是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主体心性智慧概括为心对物的感通或应答作用的结果。万物通心意味着世间万事万物,一方面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又给予个人以全面而又深刻的影响,同时又连通个人的身体感觉和心灵思考,迫使个人以己心去应答,形成人心将万物与人沟通起来的局面。万物通心的基本特性在于天地人心一体论,其基本原则之一在于“中和”,其实施途径在审美及文艺表现层面有天地生文律、阴阳交替律、刚柔相济律、以善润真律、化悲为喜律、褒贬皆有律和乐以忘忧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物通心 中国文化传统 心性智慧 天地人心一体 中和
下载PDF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生态伦理观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玉凤 耿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2-135,共4页
生态伦理观产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是对人与自然的矛盾进行理性思考的结果。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观则是这种生态伦理观的“思想支撑点”。从《易经》中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到孔子的“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孟子的“仁民爱物... 生态伦理观产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是对人与自然的矛盾进行理性思考的结果。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观则是这种生态伦理观的“思想支撑点”。从《易经》中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到孔子的“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孟子的“仁民爱物”,老庄的“返朴归真”,张载的“民胞物与”等,无不包含着生态伦理观的合理思想。认真研究这些合理思想,对于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观 天人合一 仁民爱物 民胞物与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下载PDF
《周易》“与天地合其德”之生态美学解读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天道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68,156,共8页
《周易》之生态审美意识"贵人""重人",认为"人"通过"进德修业"则能够"与天地合其德"。《周易·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是宇宙天地得以生... 《周易》之生态审美意识"贵人""重人",认为"人"通过"进德修业"则能够"与天地合其德"。《周易·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是宇宙天地得以生成的原初域,为"两仪"的整体化、一体化。"两仪"既符指"阴阳",也符指"天地"。"阴阳化育"是"天地"之始,"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有了"天地",万物便在天地之间产生出来。而"乾坤二卦",则是"天地"和"阴阳"的共同符号。包括"人"在内的万物,其化生化合,尽皆因于"天地"。"天地人"一体相通,"天道""地道""人道"相兼相应,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且,"天地"之"道"与人事联系紧密,人事吉凶正好对应于天的阴阳,"天"的阴阳可相互转化,"人"的吉凶也相互转化,天地合德。由此,"天"与"人"就实现了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生态美学 天地合德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