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amination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in the Sediment of Turag River, Bangladesh: An Index Analysis Approach 被引量:5
1
作者 Zoynab Banu Md. Shariful Alam Chowdhury +1 位作者 Md. Delwar Hossain Ken’ichi Nakagami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3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Encroachment, disposal of untreated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wastewater and dumping of solid wastes have degrade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river Turag, which is located in Dhaka—the Capital City of Bangladesh. The p... Encroachment, disposal of untreated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wastewater and dumping of solid wastes have degrade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river Turag, which is located in Dhaka—the Capital City of Bangladesh.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xtent of pollution of sediments of this river and analyzed the regional variability for the concentrations of Cr, Pb, Zn, Cu and Cd—all of concern because of their potential toxicity, usin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er. As per US EPA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 metal concentrations ranged between Cd: 0.00 - 0.80, Cr: 32.00 - 75.50, Cu: 46.30 - 60.00, Pb: 28.30 - 36.40, and Zn: 94.60 - 190.10 mg/kg in the Turag river sediments. Cr, Cu, Zn belongs to moderately to highly polluted, Pb and Cd belongs to not polluted for Turag river. The heavy metals contamination in the sediments were also evaluated by applying Index of geo-accumulation (Igeo), contamination factor (Cf), pollution load index (PLI) etc. Toxicity characteristics leaching procedure (TCLP) test (US EPA 1311) for sediment samples have been performed also for metals (Pb, Cd, Cr, Cu and Zn) to determine the readily toxicity level of heavy metals. Sieve analysis of sediment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to determine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of sediment samples. The metal concentrations are well below the regulated level as per US EPA. This index can be complemented with the contamination index, which allows more site-specific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on contaminant levels. If the aim of work on contamination evaluation is to assess the overall contamination of a study area, the indices are highly appropri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metal TCLP Test sediment Geo-Accumulation INDEX ecological risk INDEX CONTAMINATION Factor Turag river etc.
下载PDF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in Surface Sediment of Songhua River,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LIU Baolin DONG Deming +2 位作者 HUA Xiuyi DONG Weihua LI M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1年第2期223-233,共11页
The Songhua River,one of the seven major rivers in China,locates in Northeast China with 1897 km long.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oncentrations,distribution,source apportionment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 The Songhua River,one of the seven major rivers in China,locates in Northeast China with 1897 km long.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oncentrations,distribution,source apportionment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including copper(Cu),zinc(Zn),cadmium(Cd),lead(Pb),nickel(Ni)and chromium(Cr)in main stream and tributaries of the Songhua River in Jilin Province,Northeast China.Surface sediment samples(0–15 cm)were collected from 39 sampling sites in the Songhua River in July 2012.Concentrations of Cu,Zn,Cd,Pb,Ni and Cr were analyzed.The mean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were(24.0±9.2)mg/kg,(59.3±18.0)mg/kg,(4.0±2.1)mg/kg,(39.0±27.9)mg/kg,(18.5±8.6)mg/kg and(56.1±17.6)mg/kg for Cu,Zn,Cd,Pb,Cr and Ni,respectively.The average contents of Cu,Cd,Pb,Cr and Ni were higher than their background values.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were found in the lower reaches with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nd cities along the Songhua River.Zn,Pb and Ni might come from industrial sewage and mineral processing,while Cu and Cd were derived from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and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sewage.Cr originated from lithogenic sources.The concentrations of Cu,Zn and Cr were below the effect range low(ERL)at all sites,while Cd,Pb and Ni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cted ranging from ERL to the effect range median(ERM)at more than 15%of samples.Concentrations of Ni exceeded ERM in more than 50%of samples.The mean toxic unit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onghua River decreased following the order:Cd(6.7)>Pb(2.2)>Ni(1.6)>Cu(0.7)>Cr(0.5)=Zn(0.5).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was found to be higher in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Songhua River,where Cd could impose an extremely high ecological ris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metals surface sediment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Songhua river Northeast China
下载PDF
长江下游干流沉积物重金属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金阳 姜月华 +10 位作者 周权平 王晓龙 张鸿 梅世嘉 陈孜 杨海 吕劲松 侯莉莉 齐秋菊 贾正阳 杨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6-289,共14页
【研究目的】长江下游干流沿岸分布众多取水口,为保障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亟需了解近岸沉积物中重金属相关现状。【研究方法】调查过程中自上而下分左右岸共采集沉积物样品85组,利用描述统计分析重金属含量特征,综合相关性分析和主... 【研究目的】长江下游干流沿岸分布众多取水口,为保障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亟需了解近岸沉积物中重金属相关现状。【研究方法】调查过程中自上而下分左右岸共采集沉积物样品85组,利用描述统计分析重金属含量特征,综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重金属来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法分析重金属污染程度,并评估其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平均含量由高至低为Zn>Cr>Cu>Ni>Pb>As>Cd;上游至下游,Cu、Zn、Cr、Ni呈小幅波动增加趋势,As、Pb呈小幅波动下降趋势,Cd呈较大波动下降趋势;Cd的污染程度最重,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1~4级污染分别占比1.18%、1.18%、18.82%和34.12%,Cr和Ni为无污染,主要是工业生产源和地球化学自然源;中等污染程度(1≤PLI_(point)<2)的样点占比34.18%,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19.48~388.62,轻微潜在生态风险、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强潜在生态风险和极强潜在生态风险占比分别为38.82%、42.35%、17.65%和1.18%。【结论】长江下游干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较低,流域整体处于轻微—中等风险的无污染状态(PLI_(area)<1),右岸重金属平均含量、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均普遍高于左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来源 污染程度 生态风险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长江下游
下载PDF
2010-2020年伶仃洋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风险变化
4
作者 付淑清 杨龙 +2 位作者 唐光良 钟霆堃 宗永强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珠江口是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口之一,为了解该河口区近十余年来的重金属污染变化状况,分别于2010和2020年在污染物最易聚集的伶仃洋海域开展了表层沉积物调查取样工作,并使用ICP-MS方法测试了所有样本的V、Cr、Co、Ni、Cu、Zn、Cd... 珠江口是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口之一,为了解该河口区近十余年来的重金属污染变化状况,分别于2010和2020年在污染物最易聚集的伶仃洋海域开展了表层沉积物调查取样工作,并使用ICP-MS方法测试了所有样本的V、Cr、Co、Ni、Cu、Zn、Cd、Pb等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2020年所取沉积物中Cd、Cr、Cu、Zn和Pb的平均含量都比2010年样本的含量显著降低,V和Ni的变化甚微,Co的含量则明显上升。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也反映出2020年沉积物中Cd、Cu、Pb、Zn以及Cr的富集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总体上较10年前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仍有超过50%的样本中Cd呈现中度—显著富集。V和Ni在2个时期的沉积物中均为轻微富集或基本无富集,但2020年属轻微富集的比例相比2010年有所增加。Co的富集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较2010年加剧,但尚属轻微级。空间上看,伶仃洋4大口门水道,尤其是洪奇沥和蕉门水道,仍为珠江口重金属污染的重灾区,其中,Cd依然是富集程度最高、受人为影响最大且潜在生态风险最强的重金属,其次是Cu和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伶仃洋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风险
下载PDF
长江干流沿江地区土壤重金属的分布、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
5
作者 杨清可 王磊 +3 位作者 李平星 邵子南 朱高立 王雅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0-198,共9页
为掌握长江干流沿江地区土壤重金属状况,开展土壤表层样品采集和重金属空间分布研究,使用PMF(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模型解析土壤重金属来源,并选取地累积和潜在生态风险等方法,评估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 为掌握长江干流沿江地区土壤重金属状况,开展土壤表层样品采集和重金属空间分布研究,使用PMF(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模型解析土壤重金属来源,并选取地累积和潜在生态风险等方法,评估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土壤重金属的积累程度不同,As、Cd和Cu的超标率高,污染明显。Cd和Cu的变异系数高于1.0,分布不匀,受某些污染源的影响显著。2)各重金属含量呈现条带状的空间格局,在多个地区出现高值,土壤环境质量受到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3)土壤重金属积累主要来源于自然、工业排放、交通运输和农业生产,贡献率分别为36.65%、28.48%、20.07%和14.80%。其中Cd与工业活动有关,Pb和Zn来自交通排放,Cr和Ni与自然源密切相关,As和Cu来源于农业生产。4)Cd的污染程度最高,81.88%的点位达到轻度污染。40%以上的点位受到As、Cu、Ni和Pb污染。75%以上点位的Cr和Zn含量较低,污染程度不高。单项生态风险指数的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d、As、Ni、Cu、Pb、Zn、Cr。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均值为63.17,处于轻微风险水平。该研究作为土壤生态调查的核心,可为土壤环境管理和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PMF模型 源解析 生态风险 长江干流
下载PDF
珠江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生态风险及来源解析
6
作者 涂春霖 和成忠 +3 位作者 马一奇 尹林虎 陶兰初 杨明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0-419,共10页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威胁着珠江流域水环境的安全。研究珠江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可以为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防治和水环境科学管理提供支撑。收集了2009-2022年发表的珠江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As、Cd、Pb、Cr、Cu和Zn)含量的数据...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威胁着珠江流域水环境的安全。研究珠江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可以为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防治和水环境科学管理提供支撑。收集了2009-2022年发表的珠江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As、Cd、Pb、Cr、Cu和Zn)含量的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正交矩阵分解模型(PMF)探讨了珠江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珠江流域沉积物中As、Cd、Pb、Cr、Cu和Zn平均含量分别为49.29、2.76、63.97、67.44、48.72和186.60mg∙kg^(-1),其中As、Cd、Pb和Zn超过了中国南方水系沉积物均值,而Cu和Cr接近中国南方水系沉积物均值。珠江流域沉积物中Cd和As污染最为严重,其中Cd主要为偏中度中度污染,As主要为轻度偏中度污染,其余重金属主要为轻度无污染。沉积物重金属单因子危害指数排序为:Cd>As>Pb>Cu>Zn>Cr。Cd在整个珠江流域内都表现出较为严重的危害程度,贡献了生态风险指数的70.73%~93.73%;As在西江、南北盘江和珠江三角洲危害程度均为中等;其余重金属Pb、Cr、Cu和Zn危害程度均为轻微。PMF解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为矿业活动和农业活动的复合污染源、燃煤和工业活动污染源、大气沉降和交通污染源以及自然源,贡献分别为21%、17%、35%和27%,其中前三者均属于人为来源,贡献累计可达73%。Cd和As主要受到矿业活动、工业活动和农业活动的影响,Pb主要来源于交通污染和矿业活动,Cr主要为自然源,而Cu和Zn来源比较复杂,受到4种来源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流域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源解析
下载PDF
涪江绵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7
作者 黄强 王秀丽 +4 位作者 宋鹏程 薛瑞 赵瑞峰 张义烽 郑少志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5-180,共16页
为准确掌握涪江绵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分析了7个监测断面表层沉积物中Cd、Se、Mn等19种重金属质量浓度,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估了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潜在风险。结果表明:涪江绵阳... 为准确掌握涪江绵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分析了7个监测断面表层沉积物中Cd、Se、Mn等19种重金属质量浓度,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估了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潜在风险。结果表明:涪江绵阳段表层沉积物中Se、Cd、Ba和Hg等元素含量显著超过其土壤背景值,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依次为Se>Cd>Ba>Hg>Mo>M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和污染负荷指数评价结果均显示,断面的污染程度排序为楼房沟>李家渡>福田坝>丰谷>涪江铁路桥>百顷>平武水文站断面。楼房沟断面沉积物微观形貌主要为片状或块状,物相主要为石英及少量白云母、方解石和菱锰矿等,与铅锌矿、电解锰渣等主要矿物组成相似,重金属主要来源为尾矿渣在河床的沉积及金属矿开采等外源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江 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长江上游河流底泥沉积物重金属及生态风险评价——以滇中大姚县主要河流为例
8
作者 黄加忠 张龙 +5 位作者 庞咏 涂春林 段文 马一奇 尹林虎 时雨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重金属在底泥沉积物中的扩散和积累决定了水体的环境质量。为了解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状况,以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大姚县主要河流底泥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和污染情况,利用修正内梅罗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聚... 重金属在底泥沉积物中的扩散和积累决定了水体的环境质量。为了解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状况,以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大姚县主要河流底泥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和污染情况,利用修正内梅罗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现状,并对重金属污染物来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主要河流底泥沉积物pH值为8.0,呈弱碱性。各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各流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为轻微级,总体处于清洁水平。全区各主要河流RI值中主要贡献者均为Cd、Hg元素,两者贡献率各占30%左右,说明重金属Cd、Hg是底泥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来源。江底河Cu平均含量为372.35 mg/kg,是云南土壤背景值的9.3倍,长江水系沉积物背景值的10.6倍,其内梅罗污染指数达3.72,为重度污染,说明局部需关注矿业开采导致的Cu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沉积物 重金属 内梅罗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 大姚县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上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9
作者 王发祥 尤永军 +2 位作者 肖艺 肖舟 张胜楠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3-99,共7页
为了解塔里木河上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本研究采集并测定塔里木河上游阿拉尔—沙雅段0~10 cm表层沉积物重金属(As、Cd、Cr、Cu、Fe、Mn、Ni、Pb和Zn)的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进... 为了解塔里木河上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本研究采集并测定塔里木河上游阿拉尔—沙雅段0~10 cm表层沉积物重金属(As、Cd、Cr、Cu、Fe、Mn、Ni、Pb和Zn)的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进行溯源分析,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9种重金属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塔河上游重金属主要来源于自然沉降,总体污染相对较小;重金属Pb、As和Cd为自然源、农业工业混合源以及交通活动复合源;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为0级,无污染;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评价结果为各样点的R I均小于150,属于低污染,重金属Cd为中度潜在生态污染,其余重金属均为低度潜在生态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 沉积物 重金属 溯源分析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淮河江苏段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来源解析及其生态风险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平 张丽娟 +7 位作者 吴庆瑶 沈鹏 李歆 黄楚珊 武皓阳 宋晓聪 向重丹 胡国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5-434,共10页
为了解淮河江苏段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及其生态风险,对其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d、Mn、Cu、Zn、As、Ni、Pb和Cr)的含量进行检测,利用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重金属来源分析,并采用富集系数与生物毒性不利影响对表层沉积物重金... 为了解淮河江苏段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及其生态风险,对其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d、Mn、Cu、Zn、As、Ni、Pb和Cr)的含量进行检测,利用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重金属来源分析,并采用富集系数与生物毒性不利影响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除Cd与Cr外,Zn、Mn、As、Ni、Cu等重金属的含量均高于江苏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其中洪泽湖北部及围湖地区等地重金属污染状况最严重,来源可能来自城镇污水、工业废水等复合污染.富集水平排序为Zn>Mn>As>Ni>Cu>Pb>Cr>Cd,其中Mn、Zn富集程度最为明显.生物毒性不利影响评价总体处于中风险状态,主要贡献来源于Ni、Zn.除了Cu、Cd、Pb外,Ni、Zn、Cr、As重金属可能会对底栖动物产生危害作用.因此,淮河江苏段沉积物重金属整体表现为较重生态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空间分布 来源解析 生态风险 淮河江苏段
下载PDF
长江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V、Cr、Co、Ni的形态特征及潜在风险分析
11
作者 柏育材 张海燕 +3 位作者 郑亮 纪炜炜 阮雯 徐亚岩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0-499,共10页
为补充长江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V、Cr、Co、Ni分布研究的历史基础数据,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对比和参考,对2011年9月长江口邻近海域28个站位沉积物中重金属V、Cr、Co、Ni的分布特征、赋存形态、影响因素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 为补充长江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V、Cr、Co、Ni分布研究的历史基础数据,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对比和参考,对2011年9月长江口邻近海域28个站位沉积物中重金属V、Cr、Co、Ni的分布特征、赋存形态、影响因素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中V、Cr、Co、Ni总含量在杭州湾北部(金山沿海)和舟山群岛附近(浙江省钱塘江入海口外)有两个明显的高值区。形态分析表明,各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其中V和Cr的活性形态远小于残渣态。各金属元素活性形态的高值区出现在北部近岸和南部外海,其在北部海域有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的趋势,而在南部海域变化不明显,说明这些金属活性形态受陆源和海源共同影响。各金属的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呈现出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表现为陆源属性;而碳酸盐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在外海海域含量相对较高,表现为海源属性。V和Co的活性形态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易受酸碱度的影响;而Cr和Ni的活性形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易受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富集因子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各金属元素基本没有富集。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评价可知,V、Cr为无污染,Ni为基本无污染,Co为轻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形态 影响因素 沉积物 长江口
下载PDF
沱江内江段支流底泥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
12
作者 胡建美 游宇 +4 位作者 宋忱馨 蔡然 王贵强 王哲 李宏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2-141,共10页
支流底泥重金属可能是沱江重金属的重要来源,但目前关于典型重金属在沱江支流的研究较少.因此,考察了沱江内江段3条典型支流——玉带溪、寿溪河和黑沱河底泥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和分布特征,并对其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 支流底泥重金属可能是沱江重金属的重要来源,但目前关于典型重金属在沱江支流的研究较少.因此,考察了沱江内江段3条典型支流——玉带溪、寿溪河和黑沱河底泥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和分布特征,并对其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8种重金属(Cu,Pb,Ni,Cr,Zn,Cd,As和Hg)均有检出,但仅部分点位的Cd质量分数超标.玉带溪底泥中Cd质量分数的最大值为4.16 mg/kg,为国家标准中管控值和筛选值的1.04和13.87倍.垂向分布特征表明,玉带溪和黑沱河的重金属污染为近期形成,而寿溪河则存在历史性污染.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底泥中Cd与总氮及有机质密切相关,可能与渔业养殖活动有关.地累积指数表明部分点位Cd强富集;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指出,部分点位的强潜在生态风险主要由底泥中Cd和Hg引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沱江 内江 支流 底泥 重金属 生态风险
下载PDF
信江流域底泥重金属溯源与评价
13
作者 吴健芳 王红梅 田自强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9-604,614,共7页
目前江西省信江流域(鹰潭段冶炼区)支流的底泥重金属底数不明,给地方生态风险评价及污染治理带来不确定性.为解决该区域在环境管理中的不足,该文构建了污染物工业排放耦合系数fCCPE指标,用以评估污染物排放的底泥压力并佐证了底泥重金... 目前江西省信江流域(鹰潭段冶炼区)支流的底泥重金属底数不明,给地方生态风险评价及污染治理带来不确定性.为解决该区域在环境管理中的不足,该文构建了污染物工业排放耦合系数fCCPE指标,用以评估污染物排放的底泥压力并佐证了底泥重金属的来源,结合传统的地累积指数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估了金属冶炼区周边灌溉水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在冶炼区周边底泥中各种金属fCCPE>1,这表明冶炼厂周边的底泥重金属主要来源于铜冶炼活动;在各村镇底泥中Cu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长塘村(421.91 mg·kg^(-1))>邱家村(164.07 mg·kg^(-1))>江南村(134.76 mg·kg^(-1))>黄坑村(101.23 mg·kg^(-1))>龙石村(40.11 mg·kg^(-1))>版上村(14.59 mg·kg^(-1)).在各村镇底泥中Cu和Pb比的fCCPE值由大到小依次为邱家村(8.13)>长塘村(7.94)>江南村(3.69)>黄坑村(3.50)>龙石村(3.12)>版上村(0.68).地累积指数表明金属冶炼区在周边底泥中Cd处于轻度污染;在灌溉水底泥中重金属Cr、Mn、Ni、Cu、Zn、As、Cd和Pb生态危害系数(Ei,r)平均值分别为0.55、0.67、3.53、35.12、1.45、11.17、313.87和4.49.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370.85,生态危害程度强.建议对风险超标的底泥及时进行管控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江流域 底泥 重金属 生态风险 铜冶炼区
下载PDF
引江济太沿程小型过水湖泊典型重金属富集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
14
作者 过子怡 盛根明 +3 位作者 冯君逸 陶红 李飞鹏 陈瑞弘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4期52-61,共10页
为明晰引江济太沿程上小型过水湖泊漕湖中典型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通过对河湖系统表层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Cr、Co、Ni、Cu、Zn、Cd、Pb、Sb和Hg)的含量分析,研究和分析了重金属的富集程度、生态风险和潜在来源。结果表明,除C... 为明晰引江济太沿程上小型过水湖泊漕湖中典型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通过对河湖系统表层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Cr、Co、Ni、Cu、Zn、Cd、Pb、Sb和Hg)的含量分析,研究和分析了重金属的富集程度、生态风险和潜在来源。结果表明,除Co、Cr和Pb外,其余6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超过江苏省土壤背景值,Cd约是背景值的12.38倍,污染最为严重;重金属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漕湖入湖口、圩区口、东西向中线附近以及支流口(CH11)处。地累积指数和潜在风险指数表明Cd为中污染,Zn、Sb和Hg表现为低污染水平;Cd作为主要的环境风险因子,表现为极高生态风险,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整体表现为高风险水平。漕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受周边工业和农业活动的影响较大,Cd的污染与工业生产、引水和农业面源等关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 漕湖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富集特征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高邮湖底泥及出入湖河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分布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15
作者 金鹏 祁超 +1 位作者 郭炳跃 张斌 《地质学刊》 CAS 2023年第4期420-427,共8页
为查清高邮湖底泥及出入湖河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评价其潜在生态风险,以湖区及周边25个底泥和沉积物样品为载体,重点研究8种重金属元素,选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相似比对重... 为查清高邮湖底泥及出入湖河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评价其潜在生态风险,以湖区及周边25个底泥和沉积物样品为载体,重点研究8种重金属元素,选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相似比对重金属污染等级及评价潜在生态风险。测试数据表明,8种重金属元素中,仅Hg含量(平均值)未超过里下河浅洼平原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As含量(最大值)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表明,重金属元素Ni与Cr、Pb、Zn、Cu之间具显著同源性;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污染指数均值排序均为As>Cd>Pb>Cu>Zn>Ni>Cr>Hg,但对As、Cd评价前者为轻度污染,后者为中度污染;地累积指数I_(geo)显示,仅As为轻度污染,其余元素均为无污染状态。沉积物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排序为Cd>Hg>As>Pb>Cu>Ni>Cr>Zn,仅Cd属中风险,其余元素为低风险;研究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均值为115.7,表明全区总体生态风险属于低风险状态,重金属有沿入湖河口向湖心区富集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Pearson相关性分析 生态风险评价 底泥 湖河口 高邮湖
下载PDF
黄土高原北洛河沉积物生态风险解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涵 王芝麟 +4 位作者 邹彬 郭季璞 陈文武 田雨露 郭家骅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2-341,共10页
以黄土高原的典型工业污染河流北洛河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干支流17个采样点沉积物中的8种重金属(Hg、As、Cd、Cr、Cu、Pb、Ni、Zn)质量分数,结合描述性统计结果对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 以黄土高原的典型工业污染河流北洛河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干支流17个采样点沉积物中的8种重金属(Hg、As、Cd、Cr、Cu、Pb、Ni、Zn)质量分数,结合描述性统计结果对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与生态风险,利用PMF模型和相关性分析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北洛河上游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均质量分数高于中下游,As、Cd和Zn的均值分别为背景值的1.26、1.28和1.41倍,Zn、Hg、Cd、Pb、As和Cu的变异系数大于30%,为高度变异水平。地累积指数法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显示,北洛河上游B1处和下游B13处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处于中高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显示,单一元素污染危害程度依次为Cd>Hg>As>Cu>Ni>Pb>Zn>Cr,整体来看,Cd和Hg的潜在生态危害较大,中游B_(10)和下游B_(13)存在中等生态风险,其余点位均为轻微生态风险。来源解析表明,北洛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3个来源分别为交通污染源(30.74%)、煤炭石油类工业污染源(35.51%)及农业活动和自然母质的混合来源(33.75%)。研究成果可为北洛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科学治理及流域生态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洛河 沉积物 重金属 空间分布 生态风险评价 污染来源
下载PDF
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在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晶 邬立 冯晓琳 《地下水》 2023年第5期113-116,共4页
为探索8种重金属污染物(镉Cd、汞Hg、砷As、铅Pb、铬Cr、铜Cu、锌Zn、镍Ni)污染程度、空间分布特征、生态污染风险,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某清淤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探究不同评价... 为探索8种重金属污染物(镉Cd、汞Hg、砷As、铅Pb、铬Cr、铜Cu、锌Zn、镍Ni)污染程度、空间分布特征、生态污染风险,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某清淤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探究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特征。结果表明,三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反映的指向一致,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分级不明确,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更严格、分级更精确,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分级较为宽松。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提供依据,为合理选择评价方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底泥 重金属污染 空间分布 生态风险 评价
下载PDF
河道疏浚底泥还田利用潜在污染和生态风险评价
18
作者 江健 朱峰 +2 位作者 李双喜 吕卫光 徐振宇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4期106-112,共7页
为探索上海市奉贤区主要河道疏浚底泥还田利用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底泥还田后的土壤养分及属性、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并采用耕地生产性能综合指数、单项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其土壤环境质量、污染程度及生态... 为探索上海市奉贤区主要河道疏浚底泥还田利用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底泥还田后的土壤养分及属性、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并采用耕地生产性能综合指数、单项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其土壤环境质量、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道疏浚底泥还田后的耕地地力等级较高,处于一级地和二级地(即高产田)的面积占97.02%,不存在等级最差的五级地。对土壤养分和属性元素进行等级评价时发现,除容重(CY)的平均含量处于5级(低)水平外,其余土壤养分元素和属性指标[有机质(SOM)、全氮(TN)、有效磷(AP)、速效钾(AK)、pH、耕层厚度(Apl)、水溶性盐总量(TDS)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均处于1级(高)—3级(中)水平。底泥还田土壤中的Hg、As、Cd、Cr、Pb、Cu、Zn和Ni的均值分别为0.20 mg∕kg、8.43 mg∕kg、0.114 mg∕kg、53.00 mg∕kg、22.87 mg∕kg、26.93 mg∕kg、87.73 mg∕kg和25.42 mg∕kg,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且有毒有害物质六六六(BHC)、滴滴涕(DDT)和苯并[a]芘(BaP)未检出,土壤环境质量较好,可作为耕地使用。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和生态风险评价总体结果为安全,但Hg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贡献率最大,危害级别达到强,是重金属中最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来源。其他重金属元素都属于轻微级别。因此,奉贤区河道疏浚底泥农用是安全的,但需要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疏浚底泥 耕地地力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广东省汕头市某电子垃圾拆解区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麦泳诗 魏伟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4期34-39,共6页
以汕头市某电子垃圾拆解活动影响的河道为研究对象,沿河道中线间隔50 m采集表层底泥样品,检测分析其重金属含量,研究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并综合评价了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参照GB4284—2018中的A级污泥产物标准,调查区域河道底泥主要受... 以汕头市某电子垃圾拆解活动影响的河道为研究对象,沿河道中线间隔50 m采集表层底泥样品,检测分析其重金属含量,研究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并综合评价了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参照GB4284—2018中的A级污泥产物标准,调查区域河道底泥主要受到镉、铜、砷、镍、铅、锌等重金属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河道底泥重金属总体呈重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范围为132.60~5668.65,平均值为1982.97,总体生态风险为极高风险,亟需开展河道底泥的生态修复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垃圾拆解 河道底泥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重庆市江津区中小河流底泥重金属调查与生态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陈飞 王宇翔 +1 位作者 唐鸿琴 兰峰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5期100-106,111,共8页
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重金属污染程度一直在增加,大多数重金属都储存在河流沉积物中。为研究重庆市中小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情况,2020年6月,以江津区流域面积大于50 km^(2)的李市小溪、石板溪、綦江、笋溪河、壁南河、桥溪河、大溪河、安... 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重金属污染程度一直在增加,大多数重金属都储存在河流沉积物中。为研究重庆市中小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情况,2020年6月,以江津区流域面积大于50 km^(2)的李市小溪、石板溪、綦江、笋溪河、壁南河、桥溪河、大溪河、安家溪等8条河流,以及山区的卫星水库,作为研究对象,共布设22个监测点位,对其底泥Cd,Cr,Cu,Pb,Zn和As等6种重金属进行本底调查,通过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法对其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江津区中小河流底泥重金属整体污染状态不高,依据I_(geo)评价,Cd达到中度污染水平,其余元素处于低污染或者无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大部分处于中度风险状态,Cd对RI的贡献率最大(平均贡献率为93.05%),需要作为重点监控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Cr,Cu,Zn,Cd,Pb元素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且重金属污染主要发生在工业为主导的区域(S17,德感工业园区)、人口集中的城市区域(S18,双福街道)和污水管网不全的农业污染区域(S4,李市小溪;S22,卫星水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河流 底泥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 主成分分析 重庆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