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台风移出后MCC发展成因分析
1
作者 刘晓波 孙军 +1 位作者 许映龙 陈双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5-217,共13页
应用FY-4A卫星云顶亮温(TBB)、自动站雨量资料和ERA5(0.25°×0.25°)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移出后在杭州湾生成MCC发展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南侧的切变线辐合抬升作用以及南亚高压东部反气... 应用FY-4A卫星云顶亮温(TBB)、自动站雨量资料和ERA5(0.25°×0.25°)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移出后在杭州湾生成MCC发展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南侧的切变线辐合抬升作用以及南亚高压东部反气旋环流辐散抽吸作用,有利于中低空大气上升运动的增强,为MCC的发展增强提供良好的动力抬升条件;(2)低层台风北上后,其移动方向左后侧的冷空气南下,并与长三角地区的西南低空暖湿气流强烈交汇,斜压锋生增强,形成较强的上升运动;(3)受大陆高压东移影响,对流层中高层干冷空气东移,叠加在对流层中低空暖湿急流之上,形成了有利于MCC发生发展的大气位势不稳定层结;(4)切变线南端的西南低空急流不仅加强了低层大气的辐合和上升运动,更重要的是为MCC的发生发展提供丰富的水汽输送和汇聚;(5)水汽凝结潜热释放在MCC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水汽释放潜热加热大气,使上升运动增强,低层辐合进一步增强。低层水汽汇聚并不断向高空输送,补偿了高空凝结的水汽,潜热的不断释放,有利于MCC发展和维持。总之,台风中心移出后,台风南侧的切变线及其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稳定地维持在MCC上空,为MCC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动力和热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台风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 TBB 潜热释放
下载PDF
A Study on a Heavy Rainfall Event Triggered by an Inverted Typhoon Trough in Shandong Province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宇 崔晓鹏 王建国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9年第4期468-484,共17页
A heavy rainfall event that occurred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26 28 August 2004 was caused mainly by Typhoon Acre and cold air activities related to a westerly trough. The event was triggered by an inverted typhoon tro... A heavy rainfall event that occurred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26 28 August 2004 was caused mainly by Typhoon Acre and cold air activities related to a westerly trough. The event was triggered by an inverted typhoon trough, which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low-level southeasterly flow and the northward transport of heat and momentum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typhoon low.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is event is performed using the nonhydrostatic mesoscale model MM5 with two-way interactive and triply-nested grid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inverted typhoon trough is studied. Furthermor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the inverted typhoon trough and a mesoscale vortex are discussed through a vorticity budge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vy rainfall was induced by the strong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strong and weak winds within the inverted typhoon trough. Dynamic effects of the low-level jet and the diabatic heating of precipita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verted typhoon trough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mesoscale vortex. The vorticity budget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divergence term in the low troposphere, the horizontal advection term, and the convection term in the middle troposphere were main contributors to positive vorticity. Nonetheless, at the same pressure level, the effect of the divergence term and that of the adveetion term were opposite to each other. In the middle troposphere, the vertical transport term mad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while the tilting term made a negative contribution, and the total vorticity tendency was the net result of their counterac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change tendency of the relative vorticity was not uniform horizontally. A strong positive vorticity tendency occurred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mesoscale vortex, which is why the heavy rainfall was concentrated there. The increase of positive vorticity in the low (upper) troposphere was caused by horizontal convergence (upward transport of vorticity from the lower troposphere).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verted typhoon trough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mesoscale vortex were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vorticity generated in the low troposphere, and also the vertical transport of vorticity from the low and middle tropo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rainfall event landing typhoon inverted typhoon trough vorticity budget
原文传递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EXTREMELY HEAVY RAIN AND MESO-β SCALE LOW VORTEX IN INVERTED TYPHOON TROUGH 被引量:4
3
作者 姜勇强 王昌雨 +1 位作者 张维桓 陈中一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4年第2期195-210,共16页
Large-scale and mesoscale analyses are made for extremely heavy rain (EHR) and meso-β scale low vortex (MSLV) in Jiading District of Shanghai Municipality during 6-7 July 2001.It is shown that the EHR forms in the si... Large-scale and mesoscale analyses are made for extremely heavy rain (EHR) and meso-β scale low vortex (MSLV) in Jiading District of Shanghai Municipality during 6-7 July 2001.It is shown that the EHR forms in the situation of northern westerly trough linking together with southern inverted typhoon trough at northwest side of the West Pacific Ocean subtropical high.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made using a 21-layer improved REM (regional η coordinate model) for this cours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cipitation forms earlier than MSLV.and the strong convergence in wind velocity mate (WVM) triggers the strong precipitation.The formative reasons of WVM.especially the weak wind velocity center are discussed,and the formative mechanisms of the MSLV and EHR are discussed using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model- output physical field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vy rain releases latent heat and warms the air column,and enhances the low level positive vorticity that existed before.Then it causes the formation of MSLV.There is a positive feedback mechanism between low vortex and precipitation,so CISK must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emely heavy rain (EHR) meso-B scale low vortex (MSLV). wind velocity mate (WVM). inverted typhoon t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中低纬度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暴雨特征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21
4
作者 朱洪岩 陈联寿 徐祥德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69-675,共7页
利用MM5模式分别模拟了台风、中纬度西风槽对台风远距离槽前降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台风的强度影响了台风东侧东南急流向中纬度槽前的水汽输送。低层水汽输送,造成中纬度暴雨区强水汽辐合和不稳定能量积聚,故槽前降雨的... 利用MM5模式分别模拟了台风、中纬度西风槽对台风远距离槽前降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台风的强度影响了台风东侧东南急流向中纬度槽前的水汽输送。低层水汽输送,造成中纬度暴雨区强水汽辐合和不稳定能量积聚,故槽前降雨的强度与其南方台风东侧的水汽输送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2)中纬度西风槽提供了有利于台风远距离降水的大尺度背景场。西风槽的存在,有利于垂直运动的发展和维持,有利于降雨的产生和发展。模拟结果表明,槽的加强和减弱将会相应地造成中纬度暴雨区的加强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低纬度环流系统 相互作用 模拟
下载PDF
由台风低压倒槽引发的山东暴雨过程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赵宇 崔晓鹏 王建国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3-436,共14页
2004年8月26—28日发生在山东省的大到暴雨过程主要是由"艾莉"台风减弱的低压和西风带冷空气远距离相互作用造成的,台风倒槽的发展与低空东南气流的加强及台风低压外围热量和动量的向北输送密切相关。采用双向三重嵌套网格非... 2004年8月26—28日发生在山东省的大到暴雨过程主要是由"艾莉"台风减弱的低压和西风带冷空气远距离相互作用造成的,台风倒槽的发展与低空东南气流的加强及台风低压外围热量和动量的向北输送密切相关。采用双向三重嵌套网格非静力模式MM5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台风倒槽的中尺度结构特征,并通过涡度收支探讨了台风倒槽及中尺度低涡发生发展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强降水是在台风倒槽顶部强风中心与弱风中心之间的强辐合作用下触发的,台风倒槽的增强和中尺度低涡的形成是低空急流及其动力作用的结果,降水的非绝热加热也起着重要作用。涡度方程的收支诊断表明,对流层低层的散度项、对流层中层的水平平流项和铅直输送项是正涡度的主要贡献者,在同一等压面上散度项和水平平流项的作用是相反的。对流层中层铅直输送项的贡献为正,扭转项为负贡献,涡度变化的总趋势是它们相互作用的净结果。等压面上相对涡度的变化趋势并不是均匀的,中尺度低涡的东南象限相对涡度局地变化较强,这是强降水发生在此的重要原因。低层正涡度的增加是由水平辐合引起的,而高层正涡度的增加是涡度由低层向高层垂直输送的结果。因此台风倒槽的发展和中尺度低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低层的涡度制造,另一方面来自中低层涡度的垂直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登陆台风 台风倒槽 涡度收支
下载PDF
台风倒槽内β中尺度低涡及特大暴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2
6
作者 姜勇强 王昌雨 +1 位作者 张维桓 陈中一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2-322,共11页
对 2 0 0 1年 7月 6~ 7日上海嘉定特大暴雨及β中尺度低涡进行大、中尺度分析 ,认为特大暴雨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北侧、北部西风槽与南部台风倒槽相连的形势下形成的。利用改进的区域 η坐标模式 (REM)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数值模... 对 2 0 0 1年 7月 6~ 7日上海嘉定特大暴雨及β中尺度低涡进行大、中尺度分析 ,认为特大暴雨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北侧、北部西风槽与南部台风倒槽相连的形势下形成的。利用改进的区域 η坐标模式 (REM)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发现降水先于 β中尺度低涡形成 ,强降水是在“风速偶”之间的强辐合作用下触发的。探讨了“风速偶”特别是弱风中心形成的原因。根据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物理量场对 β中尺度低涡与特大暴雨的形成进行分析 ,探讨了它们形成的机制 ,结果表明 β中尺度低涡的形成是由于强降水使气柱增暖加强了低空原有的正涡度的情况下形成的 ,低涡与降水存在正反馈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台风倒槽 数值模拟 Β中尺度低涡
下载PDF
一次热带风暴外围特大暴雨分析 被引量:42
7
作者 郑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7-80,共4页
运用T1 0 6数值预报产品、天气实况及卫星云图等非常规资料,对1 999年9月4日在远离990 9热带风暴中心的温州引发的特大暴雨进行探讨,发现秋季在厦门以南至广东东部登陆的台风,在浙中南沿海形成台风倒槽,该倒槽内暖湿切变线的中尺度对流... 运用T1 0 6数值预报产品、天气实况及卫星云图等非常规资料,对1 999年9月4日在远离990 9热带风暴中心的温州引发的特大暴雨进行探讨,发现秋季在厦门以南至广东东部登陆的台风,在浙中南沿海形成台风倒槽,该倒槽内暖湿切变线的中尺度对流云团是引起特大暴雨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风暴 暴雨分析 T106数值预报产品 中尺度对流云团 特大暴雨 非常规资料 1999年 卫星云图 台风倒槽 切变线 天气 登陆 沿海
下载PDF
一次远距离台风影响下的对流性暴雨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娟娟 许爱华 陈云辉 《暴雨灾害》 2015年第4期335-342,共8页
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中尺度自动气象站、卫星云图以及NCEP的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10月13—14日江西省南部出现的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降水过程是中纬度西风槽与台风倒槽相互作用的结果,槽前正... 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中尺度自动气象站、卫星云图以及NCEP的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10月13—14日江西省南部出现的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降水过程是中纬度西风槽与台风倒槽相互作用的结果,槽前正涡度平流与低层台风倒槽东侧正涡度平流同位相叠加,增强了中低层动力抬升条件,台风东侧的偏南气流将水汽输送到暴雨区;(2)高空槽携带干冷空气入侵与低层台风倒槽的暖湿气流叠加增强了大气的不稳定性,同时中高层有干空气侵入,高空位涡异常下传和低层位温异常利于气旋的发生和发展;(3)地面非均匀加热使得强暴雨区地面出现异常负变压中心,形成变压风辐合和地面中尺度涡旋,触发对流性强降水;(4)该过程共有3个云团产生,中尺度对流云团在地面能量锋区南侧发生,沿能量锋区东移合并,经过高能中心时得到强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倒槽 西风槽 暴雨
下载PDF
AERE台风远距离降水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范学峰 吴蓁 席世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16,共5页
应用螺旋度、湿位涡理论,计算1°×1°的NCEP再分析资料,对0418号台风艾利造成河南东部大暴雨过程作诊断分析,探讨这次暴雨天气发生、发展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台风倒槽外围的东南急流为暴雨提供了水汽条件和热... 应用螺旋度、湿位涡理论,计算1°×1°的NCEP再分析资料,对0418号台风艾利造成河南东部大暴雨过程作诊断分析,探讨这次暴雨天气发生、发展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台风倒槽外围的东南急流为暴雨提供了水汽条件和热力条件,台风倒槽顶部的强辐合作用则是暴雨发生发展的动力机制;由于弱冷空气从低层侵入,暴雨区MPV1由负值转变为正值,导致了垂直涡度加强,促进了降水的发展。因此弱冷空气的侵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降水量;而925hPa垂直螺旋度大值带的移动和发展能示踪倒槽位置,又对暴雨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暴雨发生时暴雨区处于负的MPV1大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倒槽 暴雨 螺旋度 湿位涡
下载PDF
台风倒槽引发特大暴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郑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15124-15128,共5页
以冷空气侵入8712台风倒槽在温州引发特大暴雨与6122台风倒槽无冷空气侵入仅在温州引发中雨的倒槽降水显著差异为例,运用湿度、Q矢量散度、潜热等动力和热力物理量,探讨了冷空气与台风倒槽相互作用在温州引发特大暴雨的原因,同时与无冷... 以冷空气侵入8712台风倒槽在温州引发特大暴雨与6122台风倒槽无冷空气侵入仅在温州引发中雨的倒槽降水显著差异为例,运用湿度、Q矢量散度、潜热等动力和热力物理量,探讨了冷空气与台风倒槽相互作用在温州引发特大暴雨的原因,同时与无冷空气侵入情况下台风倒槽内物理量场进行对比,研究台风倒槽降水巨大差异的内在原因。发现在厦门以南至广东东部登陆的台风,在浙东南沿海形成台风倒槽,秋季低层弱干冷空气易于侵入台风倒槽与强暖湿平流相互作用,使得斜压增强,不稳定能量释放是产生倒槽特大暴雨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特大暴雨 台风倒槽 弱冷空气
下载PDF
安顺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TBB和螺旋度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兴菊 罗喜平 +1 位作者 吴哲红 肖俊 《贵州气象》 2013年第6期1-7,共7页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6月27日夜间和2012年7月12日夜间贵州南部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安顺的两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是受高空槽和中低层切变共同影响,并配合低空急流,形成了有...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6月27日夜间和2012年7月12日夜间贵州南部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安顺的两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是受高空槽和中低层切变共同影响,并配合低空急流,形成了有利于强降水的环流背景。安顺处于假相当位温的高能舌区和K指数、螺旋度的大值区,为特大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能量和动力条件。MCC是造成安顺特大暴雨天气的直接原因,强降水发生在云团的冷核中心内,最强降水均出现在MCC的成熟期。关岭滑坡现场与周围环境明显的海拔高度差和温度差造成的热力差异,为关岭岗乌两次特大暴雨提供了动力源和暖湿气流,并造成了关岭岗乌多次的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高空槽 低空急流 K指数 螺旋度 mcc TBB
下载PDF
台风“潭美”(1312)倒槽影响江汉平原强降水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端禹 王晓芳 +2 位作者 崔春光 闵爱荣 向芬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1-483,共13页
利用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GFS(Globle Forecast System)0.5°×0.5°再分析资料以及FY⁃2E卫星TBB资料等分析2013年8月23-24日发生在湖北江汉平原的强降水机理。结果表明:23日傍晚登陆的热带低压“潭美”(1312)南北走向850... 利用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GFS(Globle Forecast System)0.5°×0.5°再分析资料以及FY⁃2E卫星TBB资料等分析2013年8月23-24日发生在湖北江汉平原的强降水机理。结果表明:23日傍晚登陆的热带低压“潭美”(1312)南北走向850 hPa倒槽在江汉平原上空停滞,江汉平原西部宜昌站与东部武汉站低层都是暖平流,但高层只在武汉出现冷平流,江汉平原先后受到两个α深对流云团影响,短时强降水站次较少、降水量较小。24日傍晚冷空气从黄河下游南侵,850 hPa倒槽在江汉平原顺时针旋转为西南至东北走向,豫鄂之间925 hPa相当位温锋区加强。宜昌、武汉都是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宜昌静力不稳定与可降水量加大,武汉维持静力不稳定与大值可降水量,两站风的垂直切变减小,这些促使江汉平原湿对流发展。江汉平原β尺度对流云团多次合并形成一个α深对流云团,短时强降水站次较多、降水量较大。短时强降水落区与850 hPa倒槽位置关系密切。定量诊断结果表明,纬向风地转偏差科氏力促进850 hPa鄂西南24日20时以后由偏北风转为偏南风,倒槽向西移出湖北;但南北风的平流项与对流项却一直不利于鄂西南地区南风增加,它们是“潭美”低层倒槽滞留江汉平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倒槽旋转 β尺度对流云 边界层相当位温锋区 湿对流
下载PDF
温州9909热带风暴外围特大暴雨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峰 《科技通报》 2005年第5期529-532,共4页
本文运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及天气实况资料等,对1999年9月4日凌晨温州特大暴雨原因进行探讨,发现秋季在厦门以南至广东东部登陆的台风,在浙中南沿海形成台风倒槽,该倒槽内暖湿切变线的中尺度对流云团是引起特大暴雨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特大暴雨 台风倒槽 中尺度对流云团
下载PDF
温州“9.4”台风倒槽特大暴雨分析(英文)
14
作者 郑峰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10年第1期39-47,共9页
运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MM5模式结合Q矢量计算NCEP资料、天气实况及卫星云图等非常规资料,对1999年9月4日凌晨在远离9909号热带风暴中心的浙江省温州市引发的特大暴雨进行了探讨。发现秋季在厦门以南至广东东部登陆的台风,在浙中南沿海... 运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MM5模式结合Q矢量计算NCEP资料、天气实况及卫星云图等非常规资料,对1999年9月4日凌晨在远离9909号热带风暴中心的浙江省温州市引发的特大暴雨进行了探讨。发现秋季在厦门以南至广东东部登陆的台风,在浙中南沿海形成台风倒槽,该倒槽内的暖湿切变线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MCC)是引起特大暴雨的重要条件。从计算得出的Q矢量散度分布看,本次特大暴雨降水发生时间和量级与该时段内温州经历的强Q矢量散度梯度发展有密切联系。同时,温州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海岸线及境内雁荡山脉有利地形的抬升作用,对本次热带风暴倒槽降水中局地特大暴雨的形成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距离台风暴雨 台风倒槽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 Q矢量散度梯度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一次春季暴雨的特征分析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青云 廖文超 +1 位作者 李晓容 周虹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0年第2期1-10,共10页
利用地面自动站、高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数据以及WRF模式,对发生在四川盆地的一次春季暴雨过程进行了基本特征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伴随高空急流波动的中低层短波槽和中小尺度系统十分活跃、低纬度环流系统稳定的... 利用地面自动站、高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数据以及WRF模式,对发生在四川盆地的一次春季暴雨过程进行了基本特征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伴随高空急流波动的中低层短波槽和中小尺度系统十分活跃、低纬度环流系统稳定的形势背景下,暴雨存在多个落区,其影响系统和触发机制各不相同。暖区暴雨的触发系统初始扰动主要是与江南切变线活动有关的东风倒槽,对流不稳定区地形对加强的偏东气流强迫是盆地西部沿山暴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南支高空急流与东南风低空急流的垂直耦合为暴雨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暖平流引起的低层高能高湿和对流不稳定与弱垂直风切变是暴雨系统发生发展的主要环境条件。数值模拟表明,尽管WRF模式系统对暴雨发生的低层热力和水汽输送以及沿短波槽分布的短时强降水落区、强度模拟基本正确,但过度估计了锋面降水的强度,对无或弱斜压强迫的暖区暴雨造成漏报。主要原因是较大尺度锋面降水影响系统能够被模式所分辨,而对暖区暴雨不稳定能量触发系统初始扰动发展的模拟能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江南切变线 倒槽 高低空急流耦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湖北十堰“05.8”台风倒槽特大暴雨的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远波 尹恒 +1 位作者 赵世黎 梁代荣 《暴雨灾害》 2008年第1期49-53,72,共6页
受"珊瑚"台风倒槽的影响,2005年8月14日晚至15日凌晨在十堰市的房县、竹山和丹江口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地面加密气象资料,对此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 受"珊瑚"台风倒槽的影响,2005年8月14日晚至15日凌晨在十堰市的房县、竹山和丹江口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地面加密气象资料,对此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副热带高压的阻挡、地面弱冷空气的扩散、中低纬度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及低空急流对水汽的输送,是影响此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大尺度环流背景;(2)暴雨发生前存在较为明显的中尺度露点锋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3)卫星云图上有组织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发生、发展、成熟与消散对强降水临近预报预警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倒槽 特大暴雨 多尺度 低空急流 露点锋
下载PDF
台风倒槽局地性强降雨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陈小芸 黄姚钦 炎利军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75,共5页
通过分析 2 0 0 2年第 2 0号热带风暴“米克拉”在广西南部沿海登陆后引发远离台风暴雨的台风倒槽暴雨 ,以及与强降水有关的物理量场的变化、风廓线仪和地面风场的脉动 ,探讨了在台风倒槽与西风槽相结合处以强降水为主的强对流天气发生... 通过分析 2 0 0 2年第 2 0号热带风暴“米克拉”在广西南部沿海登陆后引发远离台风暴雨的台风倒槽暴雨 ,以及与强降水有关的物理量场的变化、风廓线仪和地面风场的脉动 ,探讨了在台风倒槽与西风槽相结合处以强降水为主的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倒槽 强降雨 水汽输送 峰值
下载PDF
8712号台风和9909号热带风暴引发的温州秋后台风倒槽特大暴雨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峰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2-546,共5页
文中主要以8712号台风和9909号热带风暴为个例,运用MM5中尺度模式结合Q矢量等物理量计算NCEP资料,通过模拟、统计、分析研究,讨论浙东南温州沿海秋后台风倒槽强降雨特征.结果表明秋季在厦门以南至广东东部登陆的台风,在浙东南温州沿海... 文中主要以8712号台风和9909号热带风暴为个例,运用MM5中尺度模式结合Q矢量等物理量计算NCEP资料,通过模拟、统计、分析研究,讨论浙东南温州沿海秋后台风倒槽强降雨特征.结果表明秋季在厦门以南至广东东部登陆的台风,在浙东南温州沿海形成台风倒槽.该倒槽内暖湿切变线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是引起特大暴雨的重要条件;其次,中高层弱干冷空气进入台风倒槽上空和低层强的暖湿平流相结合,使得不稳定能量释放是产生特大暴雨的另一种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台风倒槽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弱冷空气
下载PDF
影响贵州的三次台风倒槽暴雨诊断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周明飞 周永水 杜小玲 《暴雨灾害》 2011年第2期167-172,共6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6 h再分析资料,对影响贵州的三次台风倒槽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次台风倒槽暴雨过程(2001年7月7—8日)由单一台风倒槽影响造成,热力不稳定层结持续时间长,上升运动与辐合辐散弱,...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6 h再分析资料,对影响贵州的三次台风倒槽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次台风倒槽暴雨过程(2001年7月7—8日)由单一台风倒槽影响造成,热力不稳定层结持续时间长,上升运动与辐合辐散弱,对应暴雨持续时间长、站点分散;第二次台风倒槽暴雨过程(2002年8月19日)由低涡切变和台风倒槽共同影响产生,强水汽辐合形成于两系统东侧偏南气流里,上升运动与辐合区发展层次较高,对应暴雨集中且站点多;第三次台风倒槽暴雨过程(2010年9月21日)由冷锋侵入台风倒槽内引发,干湿空气相遇形成小范围水汽辐合,低层上升运动较强、辐合强度较大,对应局地强降水和对流天气,且降水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台风倒槽 诊断分析 贵州
下载PDF
青岛市气旋大──暴雨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学忠 《海岸工程》 1998年第4期78-81,共4页
气旋是青岛地区夏季产生大─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本文简要分析了生成气旋的高空环流形势和地面气压场特征,从而找出气旋发生的规律。
关键词 气旋 暴雨 倒槽 气压场 青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