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A Heavy Rain to Rainstorm Weather Process in Liaoning Province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东 许宁 韩蓓蓓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9期25-28,共4页
By using the synoptic chart,the physical quantity field,the satellite cloud image and the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in the single station,a typical heavy rain to rainstorm weather process which occurred in Liaoning duri... By using the synoptic chart,the physical quantity field,the satellite cloud image and the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in the single station,a typical heavy rain to rainstorm weather process which occurred in Liaoning during August 18-20 in 2009 wa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process was a weather process which was affected by the upper trough and the subtropical high.Baikal Lake split cold air and Hetao cold air shifted eastward and formed the vortex.The subtropical high extended westward,lifted northward,and the warm wet airflow in the edge cut in.The low-altitude jet stream accelerated the transportation of water vapor,and several active meso-scale convective cloud clusters which appeared in 588 line periphery in the right side of high-altitude jet stream outlet gradually merged with the westerlies system.It caused that the strong mixed precipitation process occur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rain to rainstorm physical quantity field Satellite cloud image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China
下载PDF
Conventional Analysis on a Heavy or Torrential Rain Weather Process
2
作者 GU Zhen-hai,ZHANG Qi-zhong,MO Yao Binzhou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Shandong Province,Binzhou 256612,China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5期16-19,共4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a turning weather process in Binzhou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in midsummer of 2010.[Method] Started from the short-term forecast ideas,the formation reason of heavy or torren...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a turning weather process in Binzhou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in midsummer of 2010.[Method] Started from the short-term forecast ideas,the formation reason of heavy or torrential rain and local heavy rainstorm in Binzhou City during 4-5 August,2010 was analyzed from the circulation situation,physical quantity field,radar echo and so on.[Result] The westerly trough and cold air were the trigger mechanisms of precipitation.The warm wet air flow at the edge of subtropical high and the high-altitude low trough were the main systems of precipitation.It was the typical precipitation process that the northwest of subtropical high overlapped with the westerly trough.In the prior period,the high temperature continued.The cold air at 500 hPa made the convection strengthen.It was the main reason that the local precipitation was strong.In the forecast of rainstorm,the specific humidity,K index and SI index were the good physical quantities and reference indexes.In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rainstorm,K index had the increasing process.When the rainstorm finished,or the rain intensity weakened,K index decreased obviously.SI index indicated the development of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The radar echo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mesocyclone appeared in the process for a short time.For it weakened quickly and disappeared in the shift process,the strong precipitation and gale were formed in the west of Binzou,but the hail wasn’t generated.[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rovided the experience for the forecast of such weather in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or torrential rain Circulation situation physical quantity field Radar echo Convective rainstorm China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of Extreme Heavy Rainfall in the Cold Lake in Qinghai
3
作者 SHI Xiu-yun1,2,LI Sheng-chen3 1.Golmud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Qinghai,Golmud 816000,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Qinghai,Xining 810001,China 3.Qinghai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Xining 810001,China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10期23-28,共6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analyze the process and reason of the extreme heavy rainfall on June 15,2011 in Cold Lake in Qinghai.[Method] The weather,physical field and satellite of one extreme heavy rain in the cold l...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analyze the process and reason of the extreme heavy rainfall on June 15,2011 in Cold Lake in Qinghai.[Method] The weather,physical field and satellite of one extreme heavy rain in the cold lake in Qinghai were expounded.[Result] The formation of the loop 'crooked neck' of high pressure,which on the one hand posed a typical situation in the circulation of heavy precipitation in Qinghai,and on the other hand,formed the southwest,southeast of the two water vapor transport in air,in addition to the small groove from the trough of Lake Balk hash and the split vortex plateau,resulted into the extreme heavy rainfall in Cold Lake.The presence of thermal low pressure 700 hPa was conduciv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low energy and low-level moisture transport from the Qinghai region to the south of Qaidam Basin.[Conclusion] The resulting process was mainly due to heavy rain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convergence,high-level divergence,high humidity areas and a strong vertical upward 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Lake Extreme value of heavy rain physical quantity field DIAGNOSIS China
下载PDF
Contrast and Analysis of Many Times Heavy Fog Processes in Zhangjiajie in December,2009 被引量:1
4
作者 黄骏 梁明增 +3 位作者 刘忠礼 赵英莹 辛学飞 张瑞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5期28-31,共4页
By using the observation data,routine data and NCEP reanalysis data in the automatic station,5 times heavy fog weather processes in Zhangjiajie City in December,2009 were contrast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 By using the observation data,routine data and NCEP reanalysis data in the automatic station,5 times heavy fog weather processes in Zhangjiajie City in December,2009 were contrast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 conditions were the essential conditions of heavy fog occurrence in Zhangjiajie area.3 conditions were that the wind speed was during 0.1-3.0 m/s,the relative humidity ≥90% and the depression of dew point ΔT ≤1.5 ℃.The fog concentration had no posi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with the above conditions.The accumulation of humidity condition in the previous period was also the main reason which affected the generation of heavy fog.The physical quantity field which related to the stability and the relative humidity field which related to the water vapor condition had the certain directive significance for forecasting the heavy fog weather.The fog concentration presented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version int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fog Meteorological element Circulation situation physical quantity field China
下载PDF
“8·12”随州极端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钱宪 谌芸 肖天贵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450-458,共9页
为进一步研究湖北暖季短时强降水特征,利用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地面与高空常规观测资料、探空资料、FY-4A卫星资料逐小时数据及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和ECWMF 0.25°×0.25°再分析等资料,主要采用中尺度分析的... 为进一步研究湖北暖季短时强降水特征,利用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地面与高空常规观测资料、探空资料、FY-4A卫星资料逐小时数据及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和ECWMF 0.25°×0.25°再分析等资料,主要采用中尺度分析的方法对2021年随州“8·12”极端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此次极端暴雨过程以持续短时强降水为特征,具有短时强降水的贡献率大、对流性强、强降雨总量大,时段集中、极端性强等特点;(2)此过程在江淮梅雨环流背景下产生,伴随副热带和温带天气系统的同步调整,低空中尺度偏东风急流建立,暖式切变线加强,梅雨锋得到增强,在高温高湿及不稳定条件下形成;(3)冷暖空气交汇于低层切边线附近,形成东西向强辐合抬升区,影响随州地区的中β尺度低涡系统沿切变线东移。其中,随州附近持续驻留的中γ尺度对流系统列车效应明显,为强降雨的发展和维持提供条件。(4)在鄂西北复杂地形的影响下,中尺度对流系统被触发并缓慢移动,遇到山体被迫抬升,并形成一定高度的多个涡旋触发对流,复杂地形对维持加强短时强降水的影响和具体机制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中尺度气象学 极端暴雨 短时强降水 列车效应
下载PDF
2016年7月9日~11日青海省海南地区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6
作者 钟元龙 夏雨虹 买永瑞 《青海科技》 2023年第1期120-124,132,共6页
针对2016年7月9日~11日发生在青海省海南州境内的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雨量、天气图、EC数值预报产品、FY-2c/2d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造成此次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各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特征。结... 针对2016年7月9日~11日发生在青海省海南州境内的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雨量、天气图、EC数值预报产品、FY-2c/2d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造成此次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各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特征。结果表明:造成此次大到暴雨的主要原因是副高外围西南暖湿气流与新疆槽不断分裂冷空气在青海省东部交汇,散度、垂直速度的高低空合理配置及高能、高湿是此次强降雨出现的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与大到暴雨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分析结果对青海省预报类似大降水天气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到暴雨 物理量场 中尺度对流云团
下载PDF
山西一次大暴雨过程云图及环境场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赵桂香 赵建峰 +2 位作者 杨东 彭爱国 张朝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47-1757,共11页
利用卫星资料、自动站资料、L波段探空秒数据和常规探测资料,对2011年7月2-3日发生在山西中南部的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云图及环境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大暴雨过程发生在500hPa两槽一脊、副热带高压稳定,200hPa反气旋的大尺... 利用卫星资料、自动站资料、L波段探空秒数据和常规探测资料,对2011年7月2-3日发生在山西中南部的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云图及环境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大暴雨过程发生在500hPa两槽一脊、副热带高压稳定,200hPa反气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高能高湿、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较强的上升运动是云团初生的基本环境场特征,但其动热力结构和强度的差异以及中尺度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云团后期的发展;4个区域的大暴雨是由不同性质的云团造成的,其降水性质和特征差异明显。(2)L波段探空秒数据分析显示,云系分层现象消失,云顶高度降低,湿层厚度加大,凝结高度降低,0℃层降低,逆温层消失,均有可能是MCC形成的先兆信息。(3)此次大暴雨过程中,低空急流变窄、急流分支消失,同时高空西北风急流减弱、低层偏北风加强,干冷空气下传,大气不稳定度增大;地面锋面南侧暖区里,水汽的突然增大和气压的持续增强,均有可能是MCC发展的重要信号。(4)低层比湿和南北风分量诊断分析表明,MCC是在湿度锋的强迫抬升下,由于干冷空气的侵入而在湿中心附近生成的对流云团发展加强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云团 环境场 中尺度系统
下载PDF
1997年7月19日影响北京地区的暴雨个例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毕宝贵 李晓莉 李泽椿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8-23,共6页
针对在实际业务预报中经常遇到的北京地区降水的两种特殊性 (明显天气系统移来时 ,北京地区降水明显比周围偏多或偏少 ) ,选取一个实例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 (MM5)对降水比周围偏多情况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 ,... 针对在实际业务预报中经常遇到的北京地区降水的两种特殊性 (明显天气系统移来时 ,北京地区降水明显比周围偏多或偏少 ) ,选取一个实例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 (MM5)对降水比周围偏多情况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 ,该模式比较成功地模拟了此次天气过程及其相关的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 ,凝结潜热对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而地形在天气过程中也起着主要作用 ,低层潜在不稳定能量的储备和输送是暴雨发生不可缺少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个例分析 降水 北京
下载PDF
2005年8月16日天津大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云 缪启龙 江吉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88,共6页
运用FY-2C卫星资料和由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的多种物理量场,初步分析了2005年8月16日天津大暴雨的成因:此次大暴雨发生在低槽冷锋前部,对流层中层低槽和副热带高压的维持、对流层低层切变线的出现、近地面层冷空气的扩散侵入、对流... 运用FY-2C卫星资料和由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的多种物理量场,初步分析了2005年8月16日天津大暴雨的成因:此次大暴雨发生在低槽冷锋前部,对流层中层低槽和副热带高压的维持、对流层低层切变线的出现、近地面层冷空气的扩散侵入、对流层中低层强盛的不稳定能量以及充沛而又深厚的水汽等天气条件的有效合理配置,造就了这次历史罕见的大暴雨。降水显著的中尺度特性与中尺度云团相对应。同时,对比分析了15日发生在河北东北部、京津地区的另一个降水较弱、对流天气强的对流云团,结果显示它们形成发展中存在差异,为今后两类天气的预报提供了一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红外辐射亮温(TBB) 云区湿度 物理量场
下载PDF
2008年盛夏湖北一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童哲堂 胡昌琼 +2 位作者 汪高明 吴立霞 刘静 《暴雨灾害》 2010年第2期186-192,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T213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资料,对2008年盛夏湖北省一次连续性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卫星云图和降水回波演变特征以及物理成因作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是中纬度长...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T213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资料,对2008年盛夏湖北省一次连续性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卫星云图和降水回波演变特征以及物理成因作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是中纬度长波槽发展并缓慢东移南压、不断分裂出小槽带动冷空气南下与稳定的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在长江中游交汇的结果;暴雨过程中,中低层辐合和西南低空急流为暴雨形成提供了充足水汽,而低层强暖平流、地面暖倒槽为暴雨形成提供了大量不稳定能量;随着降水系统向东发展,冷暖空气交汇加剧有利对流加强,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多个中尺度云团生成、发展、合并,多普勒雷达产品表现为由层状云降水回波为主发展转为混合性降水回波,同时伴随多个强对流回波单体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诊断分析 物理量场 中尺度系统
下载PDF
2002年6月9日汉中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苏俊辉 徐愫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55,57,共4页
通过分析 2 0 0 2年 6月 8~ 9日汉中大暴雨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的特征及其演变 ,表明热力、水汽条件在降水开始前 2 4小时有一定的反映 ,中低层大的正涡度和高空的负涡度集中在非常狭窄的同一地区 。
关键词 2002年 6月 暴雨 水汽条件 热力条件 涡度 大气环流 天气过程分析
下载PDF
甘肃河东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37
12
作者 刘利民 德庆措姆 孟丽霞 《干旱气象》 2009年第3期271-275,293,共6页
2008年7月20~22日甘肃河东出现了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对这次过程的环流形势演变、主要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的环流形势下,高原低涡东移发展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系统;低空急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足... 2008年7月20~22日甘肃河东出现了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对这次过程的环流形势演变、主要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的环流形势下,高原低涡东移发展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系统;低空急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流场形势引起强烈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保证了降水云系的发展和维持;比湿和假相当位温分布对暴雨落区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 低涡 低空急流 物理量场
下载PDF
2009年春季北疆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旭 马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14237-14239,14261,共4页
2009年4月28~29日北疆出现了大到暴雨天气过程,暴雨区位于乌鲁木齐—木垒。高空深厚低槽的东移、槽底西北风和西南风的强切变造成该暴雨天气。西、南2路水汽加厚了暴雨区水气的聚集厚度。高空急流激发的次级环流加强了暴雨区的上升运... 2009年4月28~29日北疆出现了大到暴雨天气过程,暴雨区位于乌鲁木齐—木垒。高空深厚低槽的东移、槽底西北风和西南风的强切变造成该暴雨天气。西、南2路水汽加厚了暴雨区水气的聚集厚度。高空急流激发的次级环流加强了暴雨区的上升运动和地面天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 暴雨天气 物理量场 诊断
下载PDF
斜压热动力耦合强迫在暴雨发生维持过程中的动力诊断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康权 陈忠明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9年第3期20-30,共11页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从新型散度方程出发,针对2007年7月16~20日川渝地区一次持续性大暴雨天气过程,通过计算新型散度方程中的各项,诊断本次暴雨过程中正压大气非平衡强迫与斜压热动力耦合强迫在不同强降水时...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从新型散度方程出发,针对2007年7月16~20日川渝地区一次持续性大暴雨天气过程,通过计算新型散度方程中的各项,诊断本次暴雨过程中正压大气非平衡强迫与斜压热动力耦合强迫在不同强降水时段的大小与作用,并与地面1h、6h降水观测资料和TRMM云顶亮温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水主要是发生在区域内大气状态为弱不稳定层结或中性层结的时段。2)在强降水开始时期,正压非平衡负值中心与未来6小时降水中心重合,正压非平衡强迫对强降水的激发作用显著,是本次降水开始的启动机制。3)在降水发展维持时段,正压非平衡负值中心与未来6小时降水中心对应不好,斜压热动力耦合强迫强负值区与强降水落区相对应,对强降水的发展维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本次重庆西南部强降水持续的维持机制。4)正压非平衡强迫和斜压热动力耦合强迫对未来6小时强降水发生的区域、降水强度、中心位置的指示意义,有助于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强降水 中尺度系统MCS正压非平衡强迫 斜压热动力耦合强迫
下载PDF
绵阳“9.22~27”持续暴雨过程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龙美希 胡欣 +1 位作者 肖天贵 陈伟斌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9-77,共9页
利用常规实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T213分析资料,对绵阳地区2008年9月22-27日出现的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环流形势及物理量场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可分为两个明显的降水时段,其区域不同、强度不一;副高、冷空气、两条水汽通... 利用常规实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T213分析资料,对绵阳地区2008年9月22-27日出现的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环流形势及物理量场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可分为两个明显的降水时段,其区域不同、强度不一;副高、冷空气、两条水汽通道以及台风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第一降水时段的各物理量水平皆大于第二时段,不稳定能量、水汽和气流的辐合、辐散区分布及上升下沉气流的位置和强度对暴雨的强度和落区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暴雨灾害 持续性暴雨 影响系统 物理量诊断
下载PDF
一次持续性梅雨锋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洋 赵康 张丽 《广东气象》 2019年第6期38-42,46,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和FY2G卫星云图资料以及NECP 1°×1°FNL再分析资料等,对2016年6月30日—7月5日安徽省安庆地区梅雨锋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活动特征、MCS发展的环境场特征以及低...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和FY2G卫星云图资料以及NECP 1°×1°FNL再分析资料等,对2016年6月30日—7月5日安徽省安庆地区梅雨锋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活动特征、MCS发展的环境场特征以及低层风场对MCS发展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梅雨锋上有多个MCS先后(或同时)生成、发展并沿正涡度带向下游移动并发展增强,成“列车效应”经过安庆地区并带来持续强降水。强降水落区发生在中尺度低空急流核的左侧,辐合区和上升运动区位于涡度中心东侧,导致MCS持续的向东发展移动并增强。对流层低层西南风急流为MCS发展增强提供了动力条件,并带来大量水汽在梅雨锋区汇集辐合。湖北至安徽上空850~500hPa的湿度锋为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梅雨锋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正涡度平流 低层风场 安庆市
下载PDF
青海省贵南地区一次罕见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祁彩虹 马玉芳 +1 位作者 朱永丰 白金莲 《宁夏农林科技》 2014年第3期103-106,共4页
对发生在2012年8月11日18~23时贵南地区的暴雨天气,从环流形势、影响天气系统、物理量场反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高东退和冷空气倒灌是造成大降水的内在机制,同时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发展为大降水提供了充足水汽、能量和动... 对发生在2012年8月11日18~23时贵南地区的暴雨天气,从环流形势、影响天气系统、物理量场反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高东退和冷空气倒灌是造成大降水的内在机制,同时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发展为大降水提供了充足水汽、能量和动力条件,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其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南地区 暴雨 综合分析 物理量场
下载PDF
2005年盛夏十堰市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谭永秀 吴涛 +2 位作者 文强 陈剑云 朱明 《暴雨灾害》 2007年第1期57-62,共6页
使用2005年7月6~10日各层(850、700、500hPa等)天气图资料、有关物理量场资料、FY2卫星云图、十堰714C天气雷达回波资料,采取天气诊断分析方法,对2005年7月6~10日发生在十堰市境内的一次单站暴雨和一次区域性暴雨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 使用2005年7月6~10日各层(850、700、500hPa等)天气图资料、有关物理量场资料、FY2卫星云图、十堰714C天气雷达回波资料,采取天气诊断分析方法,对2005年7月6~10日发生在十堰市境内的一次单站暴雨和一次区域性暴雨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站暴雨是在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的形势下发生的,单站暴雨发生时,切变线及低涡700hPa始终偏北于850hPa,低空没有急流配合;区域性暴雨是在副热带高压东退南压比较显著的形势下发生的,区域性暴雨发生时,中尺度低涡及切变线接近重合,低空有强劲的西南急流与高层的西风急流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站暴雨 区域性暴雨 中尺度系统 物理量场 卫星云图 雷达回波
下载PDF
河池市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19
作者 陆华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7期241-242,共2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08年6月12日河池地区出现的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雷达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地面冷锋、低空切变、高空槽的配合有利于暴雨的产生,高层辐散、中低层辐合、大...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08年6月12日河池地区出现的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雷达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地面冷锋、低空切变、高空槽的配合有利于暴雨的产生,高层辐散、中低层辐合、大气不稳定能量为暴雨产生提供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物理量场 诊断分析 广西河池
下载PDF
陕北地区突发性暴雨和系统性暴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赵榆飞 杜继稳 《气象科技》 2005年第5期413-418,共6页
使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诊断分析技术对比分析了陕北地区4次突发性暴雨和2次系统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①突发性暴雨出现在副热带高压南北摆动,东西移动不太明显的形势下;水汽主要靠暴雨出现以前大气低层输送和聚集;上升运动是由于高层急流... 使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诊断分析技术对比分析了陕北地区4次突发性暴雨和2次系统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①突发性暴雨出现在副热带高压南北摆动,东西移动不太明显的形势下;水汽主要靠暴雨出现以前大气低层输送和聚集;上升运动是由于高层急流中心右后方的强烈辐散形成的,上升运动和突发性暴雨同步加强;低空能量锋生强度大,体现为雨区能量较环境能量突增的过程;不稳定能量聚集明显偏多,能量主要聚集在中高层;中尺度系统比较深厚。②系统性暴雨出现在副热带高压系统性西进北抬或东退南压的形势下;水汽主要靠暴雨过程中的补充;垂直运动是由于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形成的,垂直运动在暴雨出现以前形成;能量锋区比较深厚,锋区相对弱,体现为低能气团代替高能气团的过程;不稳定能量聚集相对较少,能量主要聚集在中低层;中尺度系统较为浅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暴雨 系统性暴雨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中尺度系统 突发性暴雨 陕北地区 系统性 能量聚集 副热带高压 中尺度系统 常规气象资料 低层辐合 暴雨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