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SOSCALE ANALYSIS OF YUNNAN SUCCESSIVE HEAVY PRECIPITATION AROUSED BY THE STORM OVER THE BAY IN EARLY SUMMER
1
作者 张腾飞 段旭 张杰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06年第2期165-173,共9页
By using regular meteorological data, physical quantity fields, satellite pictures and Doppler radar echo data, we analyze the mesoscale features and the conditions of 4 successive heavy precipitation processes in Yun... By using regular meteorological data, physical quantity fields, satellite pictures and Doppler radar echo data, we analyze the mesoscale features and the conditions of 4 successive heavy precipitation processes in Yunnan aroused by the storm over the Bay in the early summ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fe of the storm over the Bay is usual 2 or 3 days and the cloud top temperature of the storm is always below -65℃. The storm over the Bay affects Yunnan by mesoscale convective cloud clusters, cloud system in peripheral or weaken itse,fmoving to the northeast. The Tibetan Plateau shear lines and vortexes, NE-SW convergence channels and southwest wind convergence supply favorable circulation background and dynamical conditions. There are many common features about Doppler radar echoes, the flocculent echoes with intensity about 35-45 dBZ move to the east to produce successive precipitation in Yunnan, and the mesoscale features of southwest jet and wind veering with altitude not only are favorable to transport warm and moist airflow brought to the north by the storm over the Bay. but also are favorable to convectiv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y of Bengal storm heavy precipitation mesoscale analysis
下载PDF
Analysis of Heavy Rain Process in South Liaoning Province Caused by No. 1105 Tropical Storm "Meari"
2
作者 LIU Tong-yi YAO Wen +2 位作者 ZHANG Jing ZHAO Xiao-chuan SUN Yao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2年第8期7-10,15,共5页
[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heavy rainstorm by tropical storm "Meari" in Liaoning. [ Method] Based on the ground data, radar data, numerical report data, encrypted automatic station and NCEP reanalysis dat... [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heavy rainstorm by tropical storm "Meari" in Liaoning. [ Method] Based on the ground data, radar data, numerical report data, encrypted automatic station and NCEP reanalysis data, the heavy rain process by tropical storm " Meari" was ana- lyzed. The changes of each physical quantity were discussed while the tropical storm moving northward. [ Result] The subtropical high pressure and Mainland high pressure jointed and maintained, forced " Meari" turned northwest. The low-level southeast jet by "Meari" provided full water trans- mission and layer unstable conditions. The heavy rain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tongue area of high energy, and the total energy was a key index to predict the rainfall area. [ Condusion] The study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report busi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ical storm Meari heavy rainfall Process analysis LIAONING China
下载PDF
一次大暴雨中尺度短时强降水回波特征分析
3
作者 洪丽霞 马中元 +2 位作者 洪俊 辛珂钰 范小军 《江西科学》 2024年第3期582-586,653,共6页
为了做好江西宜丰大暴雨天气的预警预报服务,使用常规天气图、宜丰自动站雨量、江西雷达拼图等资料,采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等原理,对2022年6月3日江西宜丰地区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6月3日宜丰大暴雨年月日统计特征进行... 为了做好江西宜丰大暴雨天气的预警预报服务,使用常规天气图、宜丰自动站雨量、江西雷达拼图等资料,采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等原理,对2022年6月3日江西宜丰地区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6月3日宜丰大暴雨年月日统计特征进行分析,1981—2022年宜丰每年大暴雨出现频次在0~2次,主要集中出现在6月份。宜丰此次大暴雨过程前期雨势不大,但由于云系发展和地形、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在6月3日08时小时雨强达到了65 mm,到了09时小时雨强达到最大的70 mm,造成了局地的超短时强降水。受低槽及低层切变东移影响,边界层及地面增温明显,动力抬升加强。850 hPa低涡东侧的切变线一直延伸至赣北北部,切变线南侧西南急流达到14 m/s,宜丰处在西南急流的左前方,同时地面辐合线稳定在宜丰附近并与低层切变耦合,导致辐合扰动加强,有利于强风暴在辐合线附近发生。回波形态为絮状回波带结构,絮状回波带包含着多个较强单体回波,影响宜丰的组合反射率CR回波最强达到50 dBZ,≥45 dBZ回波稳定在宜丰南部,为短时强降水的生成形成了非常有利的条件,随着回波顶高的升高,加强了该单体回波的降水效率,08时出现了小时雨强65 mm/h的超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丰 短时强降水 雷达拼图回波特征 风暴跟踪信息
下载PDF
昌化"9.3"特大暴雨移置分析与计算
4
作者 王卫远 陈美丹 张磊磊 《大坝与安全》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当设计流域缺乏实测流量资料时,可以采用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随着极端天气逐渐增多增强,在计算设计暴雨时,应重视流域周边特大暴雨对设计结果的影响,以确保工程安全。针对昌化“9.3”特大暴雨,通过分析并拟定暴雨移置方法,相较于未... 当设计流域缺乏实测流量资料时,可以采用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随着极端天气逐渐增多增强,在计算设计暴雨时,应重视流域周边特大暴雨对设计结果的影响,以确保工程安全。针对昌化“9.3”特大暴雨,通过分析并拟定暴雨移置方法,相较于未考虑“9.3”昌化特大暴雨影响的设计暴雨,设计流域所得设计暴雨结果明显更大。所提出的暴雨移置方法可为今后其他类似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化 特大暴雨 暴雨移置 设计暴雨
下载PDF
Distributions of typical contaminant species in urban short-term storm runoff and their fates during rain events:A case of Xiamen City 被引量:17
5
作者 Qunshan Wei Gefu Zhu +4 位作者 Peng Wu Li Cui Kaisong Zhang Jingjing Zhou Wenru Zh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4期533-539,共7页
The pollutants in urban storm runoff, which lead to an non-point source contamin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around cities, are of great concems. The distributions of typical contaminants and the variations of their spe... The pollutants in urban storm runoff, which lead to an non-point source contamin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around cities, are of great concems. The distributions of typical contaminants and the variations of their species in short term storm runoff from different land surfaces in Xiamen City were investigat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various contaminants, including organic matter, nutrients (i.e., N and P) and heavy meta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rking lot and road runoff than those in roof and lawn runoff. The early runoff samples from traffic road and parking lot contained much high total nitrogen (TN 6-19 mg/L) and total phosphorus (TP 1-3 mg/L). A large proportion (around 60%) of TN existed as total dissolved nitrogen (TDN) species in most runoff. The percentage of TDN and the percentage of total dissolved phosphorus remained relatively stable during the rain events and did not decrease as dramatically as TN and TP. In addition, only parking lot and road runoff were contaminated by heavy metals, and both Pb (25-120 μg/L) and Zn (0.1-1.2 mg/L) were major heavy metals contaminating both runoff. Soluble Pb and Zn were predominantly existed as labile complex species (50%-99%), which may be adsorbed onto the surfaces of suspended particles and could be easily released out when pH decreased. This would have the great impact to the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runoff storm water contamination NUTRIENT heavy metal
下载PDF
A Mesoscale Analysis of Heavy Rain Caused by Frontal and Topographical Heterogeneities on Taiwan Island
6
作者 景丽 陆汉城 +2 位作者 王汉杰 朱民 寇正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09-922,共14页
The prevailing mesoscale model MM5 (V3) is used to simulate a heavy rain case caused by interac- tion between a move-in front and topographical heterogeneities on Taiwan Island. It is found that both thermodynamic a... The prevailing mesoscale model MM5 (V3) is used to simulate a heavy rain case caused by interac- tion between a move-in front and topographical heterogeneities on Taiwan Island. It is found that both thermodynamic and dynamic ?elds along the front are heterogeneous in time and space. The heterogene- ity becomes more signi?cant as the e?ect of topography is added on. The heter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physical variables along the front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heterogeneous frontal rain band; the optimum cooperation of the low level and upper level jet is another reas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ain band. Topography can strengthen the rainfall and causes extremely heavy rain cells. Updraft induced by topog- raphy extends to a rather low level, while the uplifted air by frontal circulation can reach to higher levels. The quasi-steady topographic circulation overlaps the frontal circulation when the front moves over Taiwan Island; the advantageous cooperation of various mesoscale conditions causes the large upward velocity on the windward side of the is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ontal heterogeneity heavy storm topographical circulation MM5 Taiwan Island
下载PDF
2022-05-29武宁大暴雨天气过程复盘 被引量:2
7
作者 万红燕 马中元 +1 位作者 刘懿枢 朱丽霞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3年第3期24-27,共4页
为了监测预警武宁大暴雨天气,文章利用MICAPS常规天气数据、地面自动气象站气象数据、雷达拼图回波数据等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雷达气象学原理等技术方法,对2022-05-29武宁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对此次过程中的预报服务进行复盘... 为了监测预警武宁大暴雨天气,文章利用MICAPS常规天气数据、地面自动气象站气象数据、雷达拼图回波数据等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雷达气象学原理等技术方法,对2022-05-29武宁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对此次过程中的预报服务进行复盘,结果表明:2022-05-29武宁大暴雨,伴随≥30 mm/h的短时强降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大暴雨集中分布在武宁县中部一带,强降水主要出现在08:00—14:00,雨量量级与回波强度变化一致;大暴雨主要受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和西南急流共同影响;强降水时段主要受短带回波上反复经过的强单体影响,回波强度为45~55 dBZ;强降水发生前风暴跟踪信息具有密集指向区平行于带状回波的特征,降水持续时间长,有利于发生短时强降水,对临近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和实况检验为今后类似天气的预报服务提供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雷达拼图 风暴跟踪信息 预报服务复盘
下载PDF
河南省西平县小洪河郑州“7·20”特大暴雨移置洪水响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鸿 马涛 +2 位作者 石东凯 陈伟杰 崔学礼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11期25-30,共6页
为提高河南省西平县小洪河流域防洪水平,通过暴雨移置法将郑州“7·20”特大暴雨移置到洪汝河流域,分析小洪河流域在“7·20”特大暴雨条件下的洪水过程。结果表明:在郑州“7·20”特大暴雨条件下,西平县小洪河流域水利工程... 为提高河南省西平县小洪河流域防洪水平,通过暴雨移置法将郑州“7·20”特大暴雨移置到洪汝河流域,分析小洪河流域在“7·20”特大暴雨条件下的洪水过程。结果表明:在郑州“7·20”特大暴雨条件下,西平县小洪河流域水利工程(除石漫滩外)均超保证水位;水库大坝、河道堤防均有可能出现漫溢、溃坝、决堤险情;小洪河堤防险工处可能决口;滞洪区、行洪区需全部投入运用。提出了针对性改善建议:在防洪工程调度运用中对大中型水库工程防洪库容试行全部拦蓄原则;完善滞洪区、行洪区群众转移预案编制;变更小洪河桂李站保证水位为62.51 m,保证流量为420 m^(3)/s;建立小洪河洪水演进模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移置 防洪分析 水库调度 小洪河 郑州“7·20”特大暴雨
下载PDF
2109号台风“卢碧”复杂路径与强降水成因分析
9
作者 林辉 程晶晶 +4 位作者 庄毅斌 黄奕丹 陈锦鹏 洪晓湘 杨德南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利用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台风实况路径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FY-4A卫星TBB资料综合分析了2109号台风“卢碧”复杂路径与强降水成因。结果表明:7月下旬副热带高压偏强以及华南沿海强盛的季风辐合带为台风在近海生成与发展提供了良... 利用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台风实况路径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FY-4A卫星TBB资料综合分析了2109号台风“卢碧”复杂路径与强降水成因。结果表明:7月下旬副热带高压偏强以及华南沿海强盛的季风辐合带为台风在近海生成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能量和水汽条件;台风移动缓慢,海水上翻冷却作用加强,环境垂直风切变增大以及高层辐散条件趋弱导致台风“卢碧”无法近海快速加强;副热带高压脊线东退后快速南落、深层引导气流的变化和双台风的互旋作用使得“卢碧”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S”路径;强盛的西南季风水汽输送,低空急流和台风倒槽的影响,以及台风本体结构的不对称性是造成漳州市强降水和落区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风暴 复杂路径 双台风 引导气流 强降水
下载PDF
一次热带风暴造成辽宁暴雨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马福全 沈桐立 +1 位作者 张子峰 隋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12,共5页
利用非静力平衡的中尺度模式MM5V3,对1997年8月20日Winnie台风减弱的热带风暴,进行了48h数值模拟。结果表明:MM5不仅比较好地模拟出高空形势场,还成功地模拟出了强降水的时间和强度。应用模拟出的物理量对这次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对... 利用非静力平衡的中尺度模式MM5V3,对1997年8月20日Winnie台风减弱的热带风暴,进行了48h数值模拟。结果表明:MM5不仅比较好地模拟出高空形势场,还成功地模拟出了强降水的时间和强度。应用模拟出的物理量对这次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对暴雨形成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风暴 大暴雨 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研究 暴雨 MM5V3 辽宁 中尺度模式 非静力平衡 1997年
下载PDF
紫色丘陵区小流域典型降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被引量:35
11
作者 蒋锐 朱波 +4 位作者 唐家良 罗专溪 王冬 辛伟 魏世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53-1358,共6页
对2007年盐亭小流域两场典型降雨(施肥后首场大雨和大暴雨)的径流过程进行了连续监测,同步测定了径流量、氮磷浓度,旨在阐明农业小流域典型降雨氮磷流失随降雨径流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流量曲线与浓度过程线变化趋势一致。整个径流过... 对2007年盐亭小流域两场典型降雨(施肥后首场大雨和大暴雨)的径流过程进行了连续监测,同步测定了径流量、氮磷浓度,旨在阐明农业小流域典型降雨氮磷流失随降雨径流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流量曲线与浓度过程线变化趋势一致。整个径流过程中的氨态氮(AN)与磷酸盐(PO34--P)浓度较低且波动较小。初期径流颗粒态氮(PN)、颗粒态磷(PP)与总磷(TP)的浓度高于后期径流,初期冲刷效应明显。颗粒态氮(PN)是氮素在径流初期迁移的主要形态,而后期以硝态氮(NN)为主;但PP是整个径流过程中的主要迁移形态。初期径流中AN、PN、TP、PP及泥沙(SS)负荷分布较大,而硝态氮(NN)、总氮(TN)和PO34--P则主要分布在径流后期。污染物初期冲刷和NN后期淋溶是暴雨径流氮素流失的主要原因,而施肥后首场降雨氮素流失的主要原因是NN淋溶。暴雨径流产生氮磷负荷巨大,TN与TP分别为167.04kg和20.75kg;而施肥后首场大雨径流氮磷流失负荷较小,分别为12.07kg(TN)、1.04kg(TP),其中60%的TN以NN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后首场大雨 大暴雨 非点源污染
下载PDF
北京秋季一次先污染后沙尘现象成因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耀庭 缪启龙 +1 位作者 高庆先 苏福庆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利用卫星监测资料、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和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PM10监测资料,通过对天气图进行分析,对发生在2000-11-01—07这一污染天气过程的成因和性质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在此期间PM10呈现准正态分布。污染过程由2个性质完全不... 利用卫星监测资料、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和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PM10监测资料,通过对天气图进行分析,对发生在2000-11-01—07这一污染天气过程的成因和性质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在此期间PM10呈现准正态分布。污染过程由2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阶段构成:第一阶段(11月1—3日)属于雾型污染,污染物是SO2,NO2等经过化学转化而成的硫酸盐和硝酸盐微粒;第二阶段(11月4—7日)属于沙尘型污染,该阶段的污染物是受上游沙尘天气影响而形成的黄土、浮尘。这2个阶段的气象过程及天气形势也完全不同,沙尘暴爆发前(前一阶段)的天气受均压场控制,呈现双层逆温结构,相对湿度较大;沙尘暴期间(后一阶段)的天气受高压前部西北气流控制,相对湿度大幅度下降,空气干燥度从地面到高空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秋季 重污染 沙尘暴
下载PDF
极端暴雨条件下北江重金属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彤 易雯 +4 位作者 付青 李海啸 刘奕慧 吴志强 郑丙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90-997,共8页
为掌握极端水文气象条件下北江上游地区重金属通量及非点源贡献,以2012年6月25日北江最大暴雨径流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通量计算和基流分割理论,估算了北江上游高桥断面在极端暴雨条件下的溶解态重金属(Pb、Zn、Cu和Cd)通量及基流和非点... 为掌握极端水文气象条件下北江上游地区重金属通量及非点源贡献,以2012年6月25日北江最大暴雨径流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通量计算和基流分割理论,估算了北江上游高桥断面在极端暴雨条件下的溶解态重金属(Pb、Zn、Cu和Cd)通量及基流和非点源负荷,比较分析了暴雨径流前后不同阶段溶解态重金属的输运总量及特点.结果表明:暴雨径流发生前、后30 d内,溶解态Pb、Zn、Cu和Cd的通量分别达到24.1、91.4、14.6和3.4 t.暴雨径流前、后的4个典型阶段中,以地表径流为主的全流域产流期(第Ⅱ阶段)污染负荷最重,Pb、Zn、Cu和Cd日均通量较洪水前(第Ⅰ阶段)分别增长了29.6、42.6、11.6和15.4倍.深层地下水产流期(第Ⅳ阶段)Zn、Cu和Cd的输运强度较洪水前均有所下降,降幅在3.6%~33.6%之间.基流重金属污染负荷比例仅占1.7%~9.9%,非点源污染负荷在90.1%~98.3%之间,洪峰期间(第Ⅱ阶段)非点源污染负荷所占比例在96.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暴雨径流 通量 非点源污染
下载PDF
相似环流背景下海南两次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符式红 王秀明 俞小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42-754,共13页
2016年6月5日和6日海南岛处在类似的环流背景下,5日海南出现了大范围8级以上阵风且伴有EF2级龙卷,而次日以短时强降水为主。为了研究两日产生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原因,基于常规地面-高空观测、海南逐10 min的地面加密观测、海口多普勒... 2016年6月5日和6日海南岛处在类似的环流背景下,5日海南出现了大范围8级以上阵风且伴有EF2级龙卷,而次日以短时强降水为主。为了研究两日产生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原因,基于常规地面-高空观测、海南逐10 min的地面加密观测、海口多普勒雷达观测、NCEP-GFS 0.5°×0.5°分析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5日整层大气相对较干(可降水量为49 mm)且中层干层尤为清晰(700—500 hPa平均相对湿度41%),925—700 hPa温度垂直递减率为7.25℃/km,有利于产生强下沉气流及冷池形成,从而产生雷暴大风天气,而6日气层高湿,可降水量为60 mm,环境风弱,风暴移速慢,有利于产生强降水;(2)两日均属于弱的环境背景气流下的对流,相对而言,5日0—3 km风垂直切变均较6日大,有利于形成飑线;(3)结构分析表明5日对流风暴伴有较强阵风出流,较强的风垂直切变加之多个单体阵风出流合并抬升下,产生了持续1.5 h的飑线,并出现了弓形回波,而6日为低质心一般单体且阵风出流相对弱,尽管多个单体合并成了准线性的风暴,其持续时间亦与一般单体生命史相当;(4)5日对流抑制能量相对较大,需较强的地面辐合抬升和午后强烈升温触发雷暴,雷暴触发后强烈发展;6日对流抑制能量近乎为0,弱的海风锋辐合及热力作用均触发对流;(5)此次龙卷过程的风垂直切变与典型超级单体龙卷差异显著,产生龙卷的低层中气旋出现时间与龙卷发生时间仅差3 min,故提前预警龙卷的可能性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短时强降水 风暴阵风出流 风暴结构
下载PDF
一次北方台风暴雨(9406)能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15
作者 张苏平 李春 +1 位作者 白燕 雷小途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5-659,共15页
从能量角度分析了9406号台风在我国北方造成大范围暴雨过程,定量讨论了台风变性过程中显热能、潜热能和动能的时空分布特征、北方暴雨区远距离降水突然增幅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以及动能的补充来源。发现:(1)虽然潜热能比显热能小1个量级... 从能量角度分析了9406号台风在我国北方造成大范围暴雨过程,定量讨论了台风变性过程中显热能、潜热能和动能的时空分布特征、北方暴雨区远距离降水突然增幅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以及动能的补充来源。发现:(1)虽然潜热能比显热能小1个量级,但潜热能平流大于显热能平流。热带气旋在获得西风带斜压能量之前,其总能量的维持主要来自潜热能的贡献,潜热能的贡献约是显热能的两倍。(2)台风远距离降水的突然增幅是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来自热带气旋的显热能平流与西风带显热能平流非线性叠加,导致槽前显热能明显增加,西风带槽迅速加深,降水突然增幅。同时,暴雨区高空动能下传的突然增强对暴雨突然增幅有贡献,而该高空动能下传的增加与6小时之前台风环流区大量潜热能量释放相对应。(3)台风进入影响区之前,在整个对流层有潜热能、显热能和动能直接从台风区输入暴雨区;在台风进入影响区之后,只有低空显热能平流保持继续向暴雨区输送能量。(4)台风进入影响区之后,北方暴雨区动能的补充主要来自对流层上层动能的下传、斜压不稳定能量向动能的转化和北方暴雨区西边界动能的输入。5个类似台风的合成分析支持了以上主要结论。得出的暴雨增幅模型可对预报台风远距离降水有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北方暴雨 能量分析
下载PDF
初夏孟湾风暴造成云南连续性强降水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腾飞 段旭 张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73,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孟湾风暴影响下云南初夏出现的4次连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其环流背景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孟湾风暴在孟加拉湾海域生成后,生命史一般为2~3天,风暴云团云顶亮...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孟湾风暴影响下云南初夏出现的4次连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其环流背景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孟湾风暴在孟加拉湾海域生成后,生命史一般为2~3天,风暴云团云顶亮温低于-65℃;孟湾风暴以分裂中尺度对流云团、外围云系以及登陆减弱的本身沿孟湾槽前和副高外围的西南气流北上影响云南;高原低涡切变、辐合通道和西南风速的辐合为孟湾风暴东北上云南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和动力条件;孟湾风暴影响云南在多普勒雷达回波上存在许多共同的特征,往往是絮状回波产生连续性降水,强度为35~45dBZ,整体回波偏东移,西南急流、“牛眼”结构和风随高度顺转等中尺度特征的存在,既有利于孟湾风暴带来暖湿气流向北输送,又有利于北上云系中对流回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 风暴 强降水 中尺度分析
下载PDF
非地转湿Q矢量分解在暴雨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7
作者 杨晓霞 沈桐立 +2 位作者 刘还珠 薛德强 万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4-475,共12页
利用非地转湿Q矢量对山东省春秋季两次罕见的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期间都有较强的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产生上升运动,形成暴雨。这一结果也表明凝结潜热加热对暴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进一步把非地转湿Q矢量... 利用非地转湿Q矢量对山东省春秋季两次罕见的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期间都有较强的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产生上升运动,形成暴雨。这一结果也表明凝结潜热加热对暴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进一步把非地转湿Q矢量分解为平行于等位温线和垂直于等位温线两部分。揭示在这两场暴雨过程中,虽然都有中尺度和大尺度辐合上升运动作用的叠加,但在春季暴雨的个例中,垂直于等位温线的非地转湿Q矢量的辐合与总的非地转湿Q矢量的辐合相接近,暴雨以中尺度上升运动为主。而在秋季暴雨的个例中,平行于等位温线的非地转湿Q矢量的辐合与总的非地转湿Q矢量的辐合在形状上相似,在强度上偏强,暴雨的上升运动以大尺度为主,中间夹杂着中小尺度的上升运动,降水以混合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暴雨 非地转湿Q矢量 分解 诊断分析
下载PDF
Q矢量理论在青藏高原东侧大暴雨过程中的诊断应用 被引量:29
18
作者 王川 杜川利 寿绍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1-267,共7页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02年6月8~9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侧川陕地区的一次罕见大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及成因作了诊断分析.再利用MM4模式所提供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应用湿Q矢量理论对暴雨过程进一步进行了中尺度诊断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02年6月8~9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侧川陕地区的一次罕见大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及成因作了诊断分析.再利用MM4模式所提供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应用湿Q矢量理论对暴雨过程进一步进行了中尺度诊断研究.结果表明,湿Q矢量散度场的分布反映了次级环流的方向和强弱,暴雨出现在中尺度环流明显增强时.湿Q矢量分解揭示了该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矢量理论 青藏高原 大暴雨 环流特征 成因分析 MM4模式 高时空分辨率资料
下载PDF
北京西城区雨水管道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海燕 黄延 王崇臣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33,共6页
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以及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从不同角度对雨水管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地累积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的污染级别为Zn>Cu>Cd>Cr>Pb>Ni。而次... 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以及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从不同角度对雨水管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地累积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的污染级别为Zn>Cu>Cd>Cr>Pb>Ni。而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以及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的潜在污染效应关系和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致排序均为Cd>Cu>Zn>Pb>Ni>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管道 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评价
下载PDF
2003年山东雨季最后一场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少林 龚佃利 +1 位作者 张苏平 刘恭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7-182,共6页
利用实况观测和北京T2 13数值预报资料 ,对 2 0 0 3年 9月 3~ 4日山东雨季最后一场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本次大暴雨是由在广东登陆的热带气旋倒槽北伸与西风带弱冷空气相结合的产物。伴随登陆热带气旋生成的低空东南... 利用实况观测和北京T2 13数值预报资料 ,对 2 0 0 3年 9月 3~ 4日山东雨季最后一场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本次大暴雨是由在广东登陆的热带气旋倒槽北伸与西风带弱冷空气相结合的产物。伴随登陆热带气旋生成的低空东南急流为暴雨输送了丰富的热量和水汽 ,低层增暖增湿促使层结不稳定加剧 ,而西风带弱冷空气的侵入对暖湿空气具有抬升作用 ,可触发对流发展和不稳定能量释放 ,导致大暴雨产生。鲁中山区西南侧有利地形促使了低层气旋环流的形成 ,对暴雨具有明显的增幅作用 ,是该地区出现暴雨中心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过程分析 西风带 热带气旋 冷空气 登陆 T213数值预报 不稳定能量 雨季 利用 中山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