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BINED VERIFICATION METHOD FOR PREDICTABILITY OF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EVENTS OVER EAST ASIA BASED ON ENSEMBLE FORECAST 被引量:2
1
作者 WU Zhi-peng CHEN Jing +2 位作者 ZHANG Han-bin CHEN Fa-jing ZHUANG Xiao-r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20年第1期35-46,共12页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PHR)is the most influential extreme weather event in Asia in summer,and thus it has attracted intensive interests of many scientists.In this study,operational global ensemble forecasts from C...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PHR)is the most influential extreme weather event in Asia in summer,and thus it has attracted intensive interests of many scientists.In this study,operational global ensemble forecasts from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CMA)are used,and a new verification method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predictability of PHR is investigated.A metrics called Index of Composite Predictability(ICP)established on basic verification indicators,i.e.,Equitable Threat Score(ETS)of 24 h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 and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of Height at 500 h Pa,are selected in this study to distinguish"good"and"poor"prediction from all ensemble members.With the use of the metrics of ICP,the predictability of two typical PHR events in June 2010 and June 2011 is estim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good member"and"poor member"can be identified by ICP and there is an obvious discrepancy in their ability to predict the key weather system that affects PHR."Good member"shows a higher predictability both in synoptic scale and mesoscale weather system in their location,duration and the movement.The growth errors for"poor"members is mainly due to errors of initial conditions in northern polar region.The growth of perturbation errors and the reason for better or worse performance of ensemble member also have great value for future model improvement and further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verification method PREDICTABILITY ensemble prediction error analysis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ATOVS Microwave Radiance Assimilation to Rainfall Prediction in Summer 2004 被引量:7
2
作者 齐琳琳 孙建华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5期815-830,共16页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in this pap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satellite radiance data on the initial field of a numerical prediction system and rainfall prediction. First, Advanced Microwave Sounder Unit A (...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in this pap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satellite radiance data on the initial field of a numerical prediction system and rainfall prediction. First, Advanced Microwave Sounder Unit A (AMSU-A) and Unit B (AMSU-B) radiance data are directly used by three-dimensional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to improve the background field of the numerical model. Then, the detailed effect of the radiance data on the background field is analyzed. Secondly, the background field, which is formed by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Television and Infrared Observation Satellite Operational Vertical Sounder (ATOVS) microwave radiance assimilation, is employed to simulate some heavy rainfall cases.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assimilation of AMSU-A (B) microwave radiance data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geopotential height,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flow fields. And the impacts on the background field are mostly similar in the different months in summer. The heavy rainfall experiments reveal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AMSU-A (B) microwave radiance data can improve the rainfall prediction significantly. In particular, the AMSU-A radiance data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prediction of rainfall above 10 mm within 48 h, and the AMSU-B radiance data can improve the prediction of rainfall above 50 mm within 24 h. The present study confirms that the direct assimilation of satellite radiance data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of heavy rainfall in the summer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rainfall satellite radiance data direct assimilation rainfall prediction experiments
下载PDF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PHYSICAL PROCESSES AND THEIR PARAMETERIZATIONS ON FORECAST OF A HEAVY RAINFALL IN SOUTH CHINA IN ANNUALLY FIRST RAINING SEASON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旭斌 万齐林 +2 位作者 薛纪善 丁伟钰 李昊睿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5年第2期194-210,共17页
An ensemble predic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GRAPES model, using multi-physics, is used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hysical processes in numerical models on forecast of heavy rainfall in South China in the an... An ensemble predic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GRAPES model, using multi-physics, is used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hysical processes in numerical models on forecast of heavy rainfall in South China in the annually first raining season(AFRS). Pattern, magnitude and area of precipitation, evolution of synoptic situation, as well as apparent heat source and apparent moisture sink between different ensemble members a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The choice of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for land-surface processes gives rise to the largest influence on the precipitation prediction. The influences of cumulus-convection and cloud-microphysics processes are mainly focused on heavy rainfall;the use of cumulus-convection parameterization tends to produce large-area and light rainfall. Change in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for land-surface and cumulus-convection processes both will cause prominent change in forecast of both dynamic and thermodynamic variables, while change in cloud-microphysics processes show primary impact on dynamic variables. Comparing simplified Arakawa-Schubert and Kain-Fritsch with Betts-Miller-Janjic schemes, SLAB with NOAH schemes, as well as both WRF single moment 6-class and NCEP 3-class with simplified explicit schemes of phase-mixed cloud and precipitation shows that the former predicts stronger low-level jets and high humidity concentration, more convective rainfall and local heavy rainfall, and have better performance in precipitation forecast. Appropriate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can reasonably describe the physical process related to heavy rainfall in South China in the AFRS, such as low-level convergence, latent heat release, vertical transport of heat and water vapor, thereby depicting the multi-scale interactions of low-level jet and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 in heavy rainfall suitably, and improving the prediction of heavy rainfall in South China in the AFRS as a res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heavy rainfall in South China in annually first raining season GRAPES model multi-physics parameterization ensemble prediction
下载PDF
暴雨数值预报若干关键技术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4
作者 张立凤 《暴雨灾害》 2024年第3期243-254,共12页
暴雨是导致洪涝灾害的重要天气,也是发生在我国的最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随着高分辨率数值模式的发展,数值预报已成为暴雨预报的主要手段,然而数值预报的精度依赖于大气运动方程组的完备性、初始状态的准确性、物理过程的合理性以及计算... 暴雨是导致洪涝灾害的重要天气,也是发生在我国的最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随着高分辨率数值模式的发展,数值预报已成为暴雨预报的主要手段,然而数值预报的精度依赖于大气运动方程组的完备性、初始状态的准确性、物理过程的合理性以及计算方法的稳定性。由于大气是非线性的混沌系统,这些方面微小的误差均会产生预报结果的很大不确定性。因此,提升暴雨数值预报水平与资料同化、物理过程参数化和集合预报等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产生降水的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在数值模式中的作用很重要。此外,为改进和完善数值模式,预报结果的评估方法研究也是暴雨数值预报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回顾了暴雨数值预报若干关键技术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四维集合变分同化方法、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集合预报模式扰动的后向动能散射方法,并提出了基于动能谱分析的模式结果评估方法,最后凝练出了这几个方面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数值预报 资料同化 微物理过程 集合预报
下载PDF
Heavy Rainfall Ensemble Prediction:Initial Condition Perturbation vs Multi-Physics Perturbation 被引量:6
5
作者 陈静 薛纪善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9年第1期53-67,共15页
Mesoscale ensemble is an encouraging 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heavy rainfall predictions. Occurrences of heavy rainfall are closely related to convective instability and topography. In mid-latitudes, p... Mesoscale ensemble is an encouraging 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heavy rainfall predictions. Occurrences of heavy rainfall are closely related to convective instability and topography. In mid-latitudes, perturbed initial fields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are often configured to focus on the baroclinic instability rather than the convective instability. Thus,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generate initial perturba- tions need to be developed to accommodate the uncertainty of the convective instability. In this paper, an initial condition perturbation approach to mesoscale heavy rainfall ensemble prediction, named as Different Physics Mode Method (DPMM), is presented in detail. Based on the PSU/NCAR mesoscale model MM5, an ensemble prediction experiment on a typical heavy rainfall event in South China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DPMM,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initial condition perturbation is analyzed. Further, the DPMM ensem- ble prediction is compared with a multi-physics ensemble prediction,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itial perturbation fields from the DPMM have a reasonable mesoscale circulation structure and could reflect the prediction uncertainty in the sensitive regions of convective instability. An evaluation of the DPMM ini- tial condition perturb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DPMM method produces better ensemble members than the multi-physics perturbation method,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ecipitation forecast than the control non-ensemble r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rainfall ensemble prediction initial condition perturbation multi-physics perturbation
原文传递
我国南方暴雨的试验与研究 被引量:80
6
作者 倪允琪 周秀骥 +2 位作者 张人禾 王鹏云 仪清菊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0-704,共15页
50年以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几代科学家致力于暴雨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最近10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了3个国家级研究项目开展我国南方暴雨研究,其中包括华南前汛期暴雨的试验与研究,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的试验与研... 50年以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几代科学家致力于暴雨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最近10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了3个国家级研究项目开展我国南方暴雨研究,其中包括华南前汛期暴雨的试验与研究,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的试验与研究以及目前正在实施的研究范围更为广泛的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的试验与研究。通过上述项目的实施,在华南前汛期暴雨与长江流域梅雨锋暴雨的三维结构、形成机理、遥感监测与探测中尺度暴雨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自主发展配有三维同化系统的中尺度暴雨数值模式系统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有的已经在我国各级业务部门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目前正在实施的国家973项目,针对引发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的β-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系统开展更为深入的试验与研究,通过这些努力,有望在提高我国暴雨的监测与预报、预警能力,增强我国减灾防灾的总体实力做出更为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野外试验 预报系统
下载PDF
长江上游暴雨短期集合预报系统试验与检验 被引量:10
7
作者 冯汉中 陈静 +3 位作者 何光碧 李川 肖红茹 陈朝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16,共5页
基于PSU/NCAR的高分辨率MM5模式,采用多物理方案构建长江上游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于2004年8月16日—9月30日进行了预报试验。降水集合预报检验表明,在25mm以上级别的降水预报中,集合预报能改进单一模式的预报能力。对“9·3”暴雨... 基于PSU/NCAR的高分辨率MM5模式,采用多物理方案构建长江上游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于2004年8月16日—9月30日进行了预报试验。降水集合预报检验表明,在25mm以上级别的降水预报中,集合预报能改进单一模式的预报能力。对“9·3”暴雨过程的检验表明,降水集合预报平均对暴雨过程的开始、持续、结束时间均有预报指示意义,特别是大于50mm的降水概率分布区域和值的大小对预报大降水的范围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集合预报试验 检验
下载PDF
强对流临近预警中集合预报成员的即时分析——以陇东一次暴雨过程ECMWF集合预报应用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傅朝 刘维成 +2 位作者 杨晓军 聂灿奇 彭筱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3-155,共13页
2015年5月31日甘肃陇东地区出现一次暴雨天气过程,ECMWF集合预报系统的降水预报只有1个成员(简称EM-p)预报出暴雨,并且EM-p对预报暴雨落区、量级和降水时段的预报与观测实况基本接近。本文通过对EM-p和集合预报系统控制成员预报效果的... 2015年5月31日甘肃陇东地区出现一次暴雨天气过程,ECMWF集合预报系统的降水预报只有1个成员(简称EM-p)预报出暴雨,并且EM-p对预报暴雨落区、量级和降水时段的预报与观测实况基本接近。本文通过对EM-p和集合预报系统控制成员预报效果的对比分析,以及EM-p与实况的对比分析表明,EM-p对产生暴雨的对流参数预报完全符合本地经验指标,虽然对低层急流预报出现一定程度偏差,但对低层辐合区(暴雨落区)位置的预报与观测实况极为接近,因此EM-p成员能够为暴雨的短时预报和临近预警提供可靠的定量依据,可有效提前暴雨预警时间。通过分析,期望为如何利用ECMWF集合预报有效判断低概率但高影响天气的发生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MWF集合预报 集合成员 暴雨 即时分析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四川暴雨集合概率预报产品释用 被引量:57
9
作者 陈朝平 冯汉中 陈静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39,共8页
在贝叶斯概率决策理论的基础上,探索了一种提高四川暴雨预报准确率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四川境内1951—2004年147站暴雨的气候概率对西南区域中尺度集合预报模式提供的≥50mm集合降水概率预报产品进行了修正。从2008年6—9月的连续性预报... 在贝叶斯概率决策理论的基础上,探索了一种提高四川暴雨预报准确率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四川境内1951—2004年147站暴雨的气候概率对西南区域中尺度集合预报模式提供的≥50mm集合降水概率预报产品进行了修正。从2008年6—9月的连续性预报试验结果来看:基于贝叶斯方法修正后的集合概率预报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空报,尽管相比于区域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直接提供的暴雨概率预报产品实际提高暴雨准确率的效果不明显,但在如何有效地利用数值集合预报产品提高四川暴雨预报的准确率以及如何为预报员提供更有价值的暴雨预警决策方法上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方法 四川暴雨 集合概率预报 产品释用
下载PDF
初始场对暴雨数值预报的影响及集合预报试验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立凤 罗雨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0-656,共7页
以2003年7月3日至4日发生在淮河流域的暴雨过程为例,利用AREM模式,分析了初始场对暴雨预报的影响,提出了暴雨预报中初始场不确定性包含的两层含义,一是被常规观测遗漏的中小尺度信息误差;另一个则是随着环流变化造成的信息误差的不确定... 以2003年7月3日至4日发生在淮河流域的暴雨过程为例,利用AREM模式,分析了初始场对暴雨预报的影响,提出了暴雨预报中初始场不确定性包含的两层含义,一是被常规观测遗漏的中小尺度信息误差;另一个则是随着环流变化造成的信息误差的不确定性。并针对着初始场的不确定性,设计了一种初值集合预报的方法,它包含了经典的集合预报方法MCF、LAF、BGM的思想。用这种方法进行了集合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集合平均预报的预报技巧高于24 h控制预报,集合预报还可给出降水概率预报、离散度等产品为暴雨可预报性的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初始场 数值预报 集合预报
下载PDF
ECMWF降水极端天气指数在安徽省的应用评估 被引量:25
11
作者 朱鹏飞 邱学兴 +1 位作者 王东勇 朱红芳 《暴雨灾害》 2015年第4期316-323,共8页
使用2012年10月—2014年9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全球集合预报系统逐日降水、5 d和10 d累计降水极端天气指数(EFI)预报资料,分析了降水EFI和强降水、降水气候距平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整体而言,降水EFI大值区和强降水具有较好... 使用2012年10月—2014年9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全球集合预报系统逐日降水、5 d和10 d累计降水极端天气指数(EFI)预报资料,分析了降水EFI和强降水、降水气候距平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整体而言,降水EFI大值区和强降水具有较好对应关系,EFI越大,发生强降水的可能性越大,但随着预报时效增加,EFI的指示作用逐渐下降;对逐日降水EFI大值区和降水落区TS评分表明,在最优TS评分条件下,EFI阈值随着降水量级增加而增大,随着预报时效增加而降低;冬半年(10—3月)5 d和10 d累计降水EFI对过程降水的指示意义优于夏半年(4—9月),但当EFI超过0.4时,随其增加,不同季节对应降水气候距平均迅速增加;另外,5 d累计降水EFI对过程降水的指示作用优于10 d累计降水EF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指数 暴雨 气候距平 集合预报
下载PDF
北京地区暴雨个例的观测敏感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玉焕 张朝林 +1 位作者 仲跻芹 孟智勇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1-661,共11页
利用基于集合预报的相关方法对2009年7月23日发生在北京及周边地区的暴雨过程的观测敏感区进行了分析。通过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三维变分方法对初始场进行随机扰动,形成30个初始集合样本,做了预报时效为12 h的集合预报。利... 利用基于集合预报的相关方法对2009年7月23日发生在北京及周边地区的暴雨过程的观测敏感区进行了分析。通过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三维变分方法对初始场进行随机扰动,形成30个初始集合样本,做了预报时效为12 h的集合预报。利用该方法分析检验区(北京及周边地区)累积降水[14:00(北京时间,下同)至20:00]相对于初始时刻(08:00)各基本要素的敏感性,确定感性要素及其对应的区域。研究发现初步确定的敏感性要素为水汽和温度,对应的敏感区分别位于北京的西南侧和北京的东北侧,且通过实况分析可知初步确定的敏感性要素和对应的敏感区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还进一步通过观测系统模拟试验(OSSE)的资料同化验证所确定的敏感区,结果表明在水汽对应的敏感区内同化水汽对降水的预报结果有明显的改进;在温度对应的敏感区内同化温度,降水的预报准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说明了初步确定的敏感性要素和敏感区的正确性。在水汽对应的敏感区内同化水汽的同时在温度对应的敏感区内同化温度,使降水预报的技巧有大幅度的提高,说明了温度和水汽的共同作用对提高降水预报准确率贡献最大。因此,通过基于集合预报的相关方法能够快速的确定敏感区。研究结果将为确定北京暴雨的观测敏感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集合预报 敏感性要素 敏感区 观测系统模拟试验(OSSE)
下载PDF
基于ECMWF极端降水天气指数的四川盆地暴雨预报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龙柯吉 陈朝平 +1 位作者 郭旭 王佳津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6年第2期30-35,共6页
本文利用EC集合预报提供的极端降水天气指数能指示极端天气事件的特点,研究了四川盆地夏季(6-9月)的暴雨落区预报。综合考虑不同极端降水天气指数阈值对应的暴雨TS、ETS评分及各阈值评分最高时的发生频次,获得暴雨预报对应的最佳极端降... 本文利用EC集合预报提供的极端降水天气指数能指示极端天气事件的特点,研究了四川盆地夏季(6-9月)的暴雨落区预报。综合考虑不同极端降水天气指数阈值对应的暴雨TS、ETS评分及各阈值评分最高时的发生频次,获得暴雨预报对应的最佳极端降水天气指数阈值。结果显示,08时起报的24h、48h、72h、96h、120h时效对应的阈值分别为0.5\0.6、0.5、0.4\0.5、0.4、0.2\0.3,20时起报的24h、48h、72h、96h、120h时效对应的阈值分别为0.5、0.4\0.5、0.4\0.5、0.3\0.4、0.1\0.3,通过检验表明这些阈值对暴雨落区的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指数 集合预报 暴雨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欧洲集合预报产品降水预报检验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伟斌 韩慎友 刘国忠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7年第2期6-9,I0001,共5页
对2012-2015年欧洲集合预报产品广西降水预报性能进行了TS检验得出24-96预报时效不同百分位以及各月份在一般降水、晴雨和暴雨及以上等降水项目的表现情况;进一步对区域暴雨过程进行总体情况和分类检验,获得不同产品在不同降水量级预报... 对2012-2015年欧洲集合预报产品广西降水预报性能进行了TS检验得出24-96预报时效不同百分位以及各月份在一般降水、晴雨和暴雨及以上等降水项目的表现情况;进一步对区域暴雨过程进行总体情况和分类检验,获得不同产品在不同降水量级预报性能特点。此项工作可为预报员更好的使用集合预报产品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预报 降水 检验
下载PDF
广东省ECMWF降水集合预报统计量的检验与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华龙 吴乃庚 +1 位作者 唐思瑜 林芳妮 《广东气象》 2017年第2期1-6,共6页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降水集合预报历史资料,对广东省86个地面气象站进行分级统计检验,分析集合统计量产品的预报效果。评分结果表明,降水量级越大,确定性预报与集合产品TS越低,对应最优分位数越高;对于冬季暴雨与前汛期晴...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降水集合预报历史资料,对广东省86个地面气象站进行分级统计检验,分析集合统计量产品的预报效果。评分结果表明,降水量级越大,确定性预报与集合产品TS越低,对应最优分位数越高;对于冬季暴雨与前汛期晴雨,集合预报产品效果较好,TS分别达到0.50和0.66,对于前汛期暴雨效果则较差,TS在0.10左右。随着预报时效增加,集合预报TS逐渐减小,预报时效<72 h,前汛期集合TS下降幅度较大;预报时效>72 h,后汛期集合TS下降幅度较大。对于冬季和后汛期暴雨,集合预报相对于确定性预报有明显优势,并且预报时效越长,集合TS增幅越大。对于站点降水,在广东省东部和西南部沿海地区,确定性预报对暴雨的预报能力比较欠缺,而集合预报能显著改善这些地区的暴雨预报,部分站点的TS增幅能够达到0.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预报 集合预报 定量降水预报 TS检验 暴雨 广东省
下载PDF
基于CMA-TRAMS集合预报的“5·22”极端降水事件可预报性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肖柳斯 张华龙 +3 位作者 张旭斌 冯璐 谌志刚 戴光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6-976,共21页
2020年5月22日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一次极端强降水天气,最大滑动小时雨量201.8 mm,3 h雨量达到351 mm。为探讨此次极端强降水的关键预报因子及可预报性,对热带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CMA-TRAMS(EPS))降水预报产品进行检验评估和敏感性分析... 2020年5月22日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一次极端强降水天气,最大滑动小时雨量201.8 mm,3 h雨量达到351 mm。为探讨此次极端强降水的关键预报因子及可预报性,对热带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CMA-TRAMS(EPS))降水预报产品进行检验评估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与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集合预报系统(ECMWF-EPS)相比,CMA-TRAMS(EPS)的好成员对本次过程降水强度及位置的预报结果与实况更接近,但对极端性预报仍有欠缺。好成员的预报能力来自于对低涡和(超)低空急流的演变特征以及两者强度和位置耦合的有效预测。好成员组预报珠江三角洲东部(超)低空急流南风分量较强,有利于低涡缓慢移动和气旋性辐合增强,致使降水持续时间长、效率高。而低涡自身发展又反馈于急流强度变化,好成员组较准确地刻画了增强的低涡环流反馈导致急流小范围加速的耦合特征。其他成员组预报的低涡和(超)低空急流的耦合位置偏东、偏南,辐合强度偏弱,导致降水强度或落区出现偏差。此外,强降水致使冷池形成,并增强激烈的冷、暖气团对峙(水平温度梯度达0.23—0.76℃/km),有利于中尺度辐合线维持,加强对流后向传播并产生极端降水量。但CMA-TRAMS(EPS)两组成员在预报中尺度系统的组织性和传播特征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限制了集合预报系统对极端降水的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预报 热带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 极端降水 可预报性
下载PDF
汛期大~暴雨的降水概率预报模式 被引量:5
17
作者 钟元 吴钟浚 +3 位作者 李泓 张珊瑛 朱惠群 徐霜芝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11,共6页
应用阶梯函数变换预报因子 ,经过相关比筛选 ,进行 REEP构造分量级降水概率预报方程 ,应用不同时刻资料和对 NWP产品统计释用方法构造分时刻预报方程 ,并对其预报结果进行了综合的集合预报。实用表明 ,预报模式对大~暴雨的概率具有一... 应用阶梯函数变换预报因子 ,经过相关比筛选 ,进行 REEP构造分量级降水概率预报方程 ,应用不同时刻资料和对 NWP产品统计释用方法构造分时刻预报方程 ,并对其预报结果进行了综合的集合预报。实用表明 ,预报模式对大~暴雨的概率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降水概率预报 阶梯函数 集合预报
下载PDF
ECMWF集合预报产品在河南省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霞 梁钰 +1 位作者 史一丛 乔春贵 《河南科学》 2018年第4期609-615,共7页
对2014到2015年5—8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9类与降水相关的集合预报基本产品和统计量(以下简称集合预报产品)进行暴雨TS评分检验,筛选出:%90分位数、最大值、控制预报、融合产品、概率匹配平均5个评分较高产品.对所选产品做... 对2014到2015年5—8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9类与降水相关的集合预报基本产品和统计量(以下简称集合预报产品)进行暴雨TS评分检验,筛选出:%90分位数、最大值、控制预报、融合产品、概率匹配平均5个评分较高产品.对所选产品做暴雨过程的应用效果分析发现:5个集合预报产品的强降水中心位置预报与实况较接近,大部分产品对大雨以上降水落区预报与实况较接近,但存在强降水中心极值预报较实况偏小的不足;最大值产品对于暴雨落区范围和强降水中心极值的预报通常较实况偏大;5个集合预报产品均表现为0~72 h时效内预报效果最好,72 h之后各产品对暴雨的预报能力明显减弱.基于检验和分析结果,采用百分比权重集成技术建立暴雨预报方法,2016年业务应用结果表明,集成后的暴雨预报产品效果优于单个集合预报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预报 统计量 过程检验 暴雨预报
下载PDF
ECMWF集合预报和确定性预报对淮河流域暴雨预报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董全 金荣花 +1 位作者 代刊 康志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46-1153,共8页
本文运用2012年5—9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集合预报系统(Ensemble Prediction System,EPS)和确定性模式(High-resolution Deterministic forecast,HDet)资料对比分析了淮河流域暴雨的预报效果。对于集合预报,主要对比了基于EP... 本文运用2012年5—9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集合预报系统(Ensemble Prediction System,EPS)和确定性模式(High-resolution Deterministic forecast,HDet)资料对比分析了淮河流域暴雨的预报效果。对于集合预报,主要对比了基于EPS的日降水量极端天气预报指数(Extreme Forecast Index,EFI),和改进的贝叶斯模型平均(Modified Bayesian Model Averaging,MBMA)法对降水的订正后概率。由于ROC(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检验是与模式的系统性偏差无关的,所以选用ROC检验,对比了不同空报率下的TS评分,以及不同方法的相对经济价值。对比检验的结果显示,各时效预报MBMA预报效果最好,其次是HDet,EFI的预报效果最差,其中2 d内的预报HDet接近MBMA,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MBMA相对于HDet和EFI的优势不断增强。在不同标准下确定三种方法对淮河流域暴雨预报的阈值,结果显示MBMA同样优于HDet,EFI预报效果最差。但MBMA的优势是通过增加预报偏差得到,如果将预报偏差限定为主观预报的1.37,此时MBMA的效果和HDet的效果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预报系统(ensemble prediction System EPS) 改进型贝叶斯模型平均(Modified Bayesian Model AVERAGING MBMA) 极端预报指数(Extreme Forecast Index EFI) 暴雨
下载PDF
2011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强降水延伸期集合预报性能初探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14-1123,共10页
针对2011年长江中下游旱涝转换时期的环流形势、强降雨期间的四次强降雨过程对欧洲中心集合预报进行了预报性能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集合平均预报对延伸期预报时效内的大尺度环流调整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预报提前时效可达10~15d。对... 针对2011年长江中下游旱涝转换时期的环流形势、强降雨期间的四次强降雨过程对欧洲中心集合预报进行了预报性能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集合平均预报对延伸期预报时效内的大尺度环流调整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预报提前时效可达10~15d。对强降水过程期间主要影响系统的预报在不同预报时效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随着预报时效的临近,集合颅报各个成员对天气系统预报的发散度逐渐减小。长江中下游强降水的发生与低层850hPa较大的风速有密切关联,集合预报给出的延伸期预报时效内大风速出现的小概率预报信息是有意义的,可以为延伸期强降雨过程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调整 强降水过程 集合预报 检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