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极拳蹬腿动作的下肢肌电活动规律、关节运动类型和平衡控制特征 被引量:18
1
作者 黄强民 刘庆广 +1 位作者 张胜年 徐春义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5-60,64,共7页
目的:检测太极拳蹬腿动作支撑腿和动作腿的协调活动,揭示中枢双重命令下的下肢运动控制的特征。方法:太极拳运动员和初学者各10人,分两组。记录太极蹬腿动作时下肢肌肌电图、双下肢关节的角运动、足底中心压力的移位。每次试验8s完成,重... 目的:检测太极拳蹬腿动作支撑腿和动作腿的协调活动,揭示中枢双重命令下的下肢运动控制的特征。方法:太极拳运动员和初学者各10人,分两组。记录太极蹬腿动作时下肢肌肌电图、双下肢关节的角运动、足底中心压力的移位。每次试验8s完成,重复5次。统计处理后,做肌电、运动和平衡分析。结果:两组间支撑腿的EMG、关节活动和COP位移出现了在形态上和幅度上的差别,但是在动作腿多表现在幅度上的差别。运动员支撑腿的平均EMG都高于初学者,只有股直肌有显著差异;运动员膝和髋关节的平均最大运动角度小于初学者,踝关节的平均最大运动角度稍稍比初学者大,只有髋关节的平均最大运动角度较为显著。运动员动作腿的平均EMG只有股直肌和胫骨前肌显著地高于初学者,而臀中肌显著地低于初学者;所有关节的平均最大运动角度都是运动员的显著大于初学者。平均足底中心压力的侧方和前后方位移都是运动员的显著大于初学者。运动员动作腿的起始运动约250~350ms,滞后于支撑腿起始运动的延迟时间。结论:运动员和初学者都可以用踝—髋策略来调节单腿直立的姿势平衡,但是运动员能够启动一个根据任务需要的前馈控制技术,通过下肢肌的积极活动,预先形成一个对抗蹬腿反作用力干扰的姿势稳定。因此,训练太极拳可以获得这个前馈控制技术。持续降低重心时,初学者的蹬腿和支撑两任务间出现了相互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蹬腿 平衡稳定 运动控制 干扰 EMG 下肢关节运动 COP
下载PDF
巨刺运动疗法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杨统杰 温芃芃 万全庆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巨刺运动疗法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跟痛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巨刺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7次。分别... 目的:观察巨刺运动疗法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跟痛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巨刺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7次。分别于首次治疗前、首次治疗后、末次治疗后用VAS评分量表与Maryland足功能量表进行评分,并比较最终临床疗效。结果:(1)试验组总有效率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28/3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首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但试验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7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Maryland足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两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巨刺运动疗法与常规针刺疗法在治疗跟痛症的整体疗效、改善疼痛、提高足功能方面均具有卓效;(2)巨刺运动疗法与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跟痛症均具有良好的即刻镇痛效应,但巨刺运动疗法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针刺 跟痛症 巨刺运动疗法 即刻镇痛
下载PDF
轮毂电机驱动汽车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谭洪亮 曹也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19年第4期21-24,共4页
根据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与汽车操纵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以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为控制目标进行车辆操纵稳定性控制,搭建了整车七自由度模型,通过二自由度模型获取轮毂电机驱动汽车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参考值;在此基础上,设计... 根据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与汽车操纵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以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为控制目标进行车辆操纵稳定性控制,搭建了整车七自由度模型,通过二自由度模型获取轮毂电机驱动汽车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参考值;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轮毂电机驱动汽车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策略,应用模糊控制方法构建了横摆力矩模糊控制器,得出为保证车辆稳定所需的附加横摆力矩,以轮胎利用率最小为优化目标,进行转矩优化分配,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轮毂电机 模糊控制 横摆力矩 转矩分配
下载PDF
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疗效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杜沐莲 许能贵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10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观察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足内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温通阴跷脉(常规针刺联合温和灸阴跷脉)。... 目的观察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足内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温通阴跷脉(常规针刺联合温和灸阴跷脉)。两组治疗前后采用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临床痉挛指数(CSI)进行评价,并比较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CS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皆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卒中后足内翻患者的下肢功能,缓解肢体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足内翻 中风后遗症 艾条灸 阴跷脉 康复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临床痉挛指数
下载PDF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邱金宝 陈晓英 邱雪娜 《基层中医药》 2022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观察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疾病治疗中针刺跷脉穴位取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共选择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2020.1-2021.8),随机分成对照(盐酸替扎尼定片)和观察(针刺跷脉穴位治疗法)2组,每组50例。结果治疗前,两组改良Ashwort... 目的观察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疾病治疗中针刺跷脉穴位取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共选择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2020.1-2021.8),随机分成对照(盐酸替扎尼定片)和观察(针刺跷脉穴位治疗法)2组,每组50例。结果治疗前,两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CSI)、四肢简化Fugl-Meyer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CSI、MAS、综合康复效果评分低于对照组,FMA及BI指标、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疾病治疗中应用针刺跷脉穴位治疗方法,疾病康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针刺跷脉穴位 运动功能 生活能力 肌张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