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asurements of the ^(107)Ag neutron capture cross sections with pulse height weighting technique at the CSNS Back-n facility 被引量:2
1
作者 Xin-Xiang Li Long-Xiang Liu +28 位作者 Wei Jiang Jie Ren Hong-Wei Wang Gong-Tao Fan Jian-Jun He Xi-Guang Cao Long-Long Song Yue Zhang Xin-Rong Hu Zi-Rui Hao Pan Kuang Bing Jiang Xiao-He Wang Ji-Feng Hu Jin-Cheng Wang De-Xin Wang Su-Yalatu Zhang Ying-Du Liu Xu Ma Chun-Wang Ma Yu-Ting Wang Zhen-Dong An Jun Su Li-Yong Zhang Yu-Xuan Yang Wen-Bo Liu Wan-Qing Su Sheng Jin Kai-Jie Chen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09-116,共8页
Silver indium cadmium(Ag–In–Cd) control rod is widely used in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nuclear power plants,and it is continuously consumed in a high neutron flux environment. The mass ratio of ^(107)Ag in the Ag... Silver indium cadmium(Ag–In–Cd) control rod is widely used in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nuclear power plants,and it is continuously consumed in a high neutron flux environment. The mass ratio of ^(107)Ag in the Ag–In–Cd control rod is 41.44%. To accurately calculate the consumption value of the control rod, a reliable neutron reaction cross section of the ^(107)Ag is required. Meanwhile,^(107)Ag is also an important weak r nucleus. Thus, the cross sections for neutron induced interactions with ^(107)Ag are very important both in nuclear energy and nuclear astrophysics. The(n, γ) cross section of ^(107)Ag has been measured in the energy range of 1–60 eV using a back streaming white neutron beam line at 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 The resonance parameters are extracted by an R-matrix code. All the cross section of ^(107)Ag and resonance parameters are given in this paper as datasets. The datasets are openly available at http://www.doi.org/10.11922/sciencedb.j00113.00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tron capture cross section pulse height weighting technique(PHWT) ^(107)Ag(n γ)^(108)Ag the 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CSNS)Back-n facility
下载PDF
基于线形组合的高等级公路植物防眩设置模型
2
作者 孙祥龙 赵琥 +1 位作者 冯树民 李振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42,共7页
为保证植物防眩效果及避免形成“墙壁效应”,从道路线形组合的角度出发,考虑车道数、车辆类型、驾驶员视觉等因素,首先,构建了直线段和曲线段植物设置间距模型、设或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凹形和凸形竖曲线的植物防眩高度模型以及植物防眩... 为保证植物防眩效果及避免形成“墙壁效应”,从道路线形组合的角度出发,考虑车道数、车辆类型、驾驶员视觉等因素,首先,构建了直线段和曲线段植物设置间距模型、设或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凹形和凸形竖曲线的植物防眩高度模型以及植物防眩高度极限模型。其次,结合规范和实际施工过程中常用参数对模型进行了标定,得到了不同速度下植物防眩设置间距和高度的理论值,并考虑植株成本和施工养护便利性,确定了推荐值。最后,以黑大公路为例,对植物防眩设置间距和高度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设计速度100 km/h时,直线坡、直线-凹形竖曲线路段的设置间距为9 m,高度为1.90 m;超高平曲线路段的设置间距为3 m,高度为1.95 m;凸形竖曲线路段的设置间距为3 m,高度为1.90 m;推荐值满足了不同线形组合下差异化与精确化的设计要求,同时也能方便施工养护,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设施 植物防眩 线形组合 设置间距 设置高度
下载PDF
基质槽不同高度对设施草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弭思宇 王馨 +8 位作者 何东宇 李莉娇 孙楠 薛俊龙 宫明永 赵林 赵龙翔 李玲 肖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1-736,共6页
为了明确设施草莓基质栽培基质槽高度不同对草莓的植株生长情况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于2023年2月到2023年4月之间在日光温室中分别设置了0 m(T_(1)),0.5 m(T_(2)),1 m(T_(3))三组不同高度处理。测定基质槽不同高度草莓植株生物学性状、果... 为了明确设施草莓基质栽培基质槽高度不同对草莓的植株生长情况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于2023年2月到2023年4月之间在日光温室中分别设置了0 m(T_(1)),0.5 m(T_(2)),1 m(T_(3))三组不同高度处理。测定基质槽不同高度草莓植株生物学性状、果实品质、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等指标,探究不同高度对草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质槽高度增加,光照强度、温度、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T_(3)处理草莓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果重、最大单果重均显著高于T_(1)和T_(2)处理。T_(1)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株高、叶片横纵径比较第一天增长了51%、20%、0.9%,处理出现了旺长现象。结论为:增加基质槽高度,促进草莓植株完成从营养生长向生理生长的转变,基质槽最佳高度为1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草莓 高度 基质槽 生长 品质
下载PDF
一种软式限高设施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4
作者 陈帅 《科技资讯》 2023年第17期195-199,共5页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超载车辆运输导致道路损坏、桥梁断裂的现象屡见不鲜,机动车撞击限高设施造成的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较大损失。该文对相关限高设施实例分析,设计了一种人性化软式限高设施,通过软式碰...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超载车辆运输导致道路损坏、桥梁断裂的现象屡见不鲜,机动车撞击限高设施造成的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较大损失。该文对相关限高设施实例分析,设计了一种人性化软式限高设施,通过软式碰撞及红外预警双重提醒,并预留足够安全刹车距离,提醒车辆超高禁止通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减少超高车辆碰撞限高设施等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大幅度减少交通安全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 软式限高设施 红外预警 交通安全
下载PDF
确定厨房设备最佳高度的工效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公侠 余亮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89年第3期359-368,共10页
在居住生活中,家务劳动占了大部分时间,而其中厨房劳动又是主要的。家庭主妇在轻工作日的能耗为11500kJ/日,这相当于装配线上的工人的能耗。根据调查发现人们在厨房中劳动的时间平均在3小时以上,其中以水盆上的工作时间为最多,其它依次... 在居住生活中,家务劳动占了大部分时间,而其中厨房劳动又是主要的。家庭主妇在轻工作日的能耗为11500kJ/日,这相当于装配线上的工人的能耗。根据调查发现人们在厨房中劳动的时间平均在3小时以上,其中以水盆上的工作时间为最多,其它依次为操作台和灶。作者通过用18个被试,采用模拟操作进行了四个试验(心率测试法、主观评价法、照相法和极限法)研究了水盆、操作台和煤气灶台的最佳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房设备 工作高度 最佳高度 工效学 照相法 主观评价法 心率测试法
下载PDF
自动检测限高交通设施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被引量:2
6
作者 潘福全 王健 +2 位作者 罗淑兰 刘于庆 张丽霞 《现代交通技术》 2018年第1期87-90,共4页
文章在分析总结现有限高设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种类以及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限高架被撞的原因,设计了一种自动检测车高限高交通设施系统,由车高检测系统、报警与监控系统、控制中心和应急处理系统组成。结果表明:该系统提前以声、光、... 文章在分析总结现有限高设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种类以及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限高架被撞的原因,设计了一种自动检测车高限高交通设施系统,由车高检测系统、报警与监控系统、控制中心和应急处理系统组成。结果表明:该系统提前以声、光、字三种形式向超高车辆发出报警,能够有效减少超高车辆撞上桥梁、隧道顶部等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高交通设施 自动检测 传感器 PLC LED显示屏
下载PDF
核燃料循环设施烟囱排放高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盛青 汪萍 +4 位作者 滕柯延 林樱 王一川 吕彩霞 张露 《环境影响评价》 2017年第4期60-65,共6页
为进一步优化核设施气载流出物烟囱排放高度,统筹考虑环境和经济效益,采用CAIRDOS程序模拟预测7种排放高度情景下,某核设施气载流出物所致厂址5 km范围内长期大气弥散因子和所致公众个人有效剂量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核燃料循环设施流... 为进一步优化核设施气载流出物烟囱排放高度,统筹考虑环境和经济效益,采用CAIRDOS程序模拟预测7种排放高度情景下,某核设施气载流出物所致厂址5 km范围内长期大气弥散因子和所致公众个人有效剂量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核燃料循环设施流出物对环境和公众影响较大的放射性核素为U-234,长期弥散因子和所致公众个人有效剂量最大值均出现在东南东(ESE)方位。10 m、30 m和60 m烟囱下所致公众个人有效剂量的峰值分别为80 m烟囱的6.78倍、3.41倍和1.60倍,因此增加烟囱高度可有效减少公众个人有效剂量。150 m和200 m烟囱下所致公众个人有效剂量的峰值分别为80 m烟囱的39.32%和32.51%,因而过高的烟囱可进一步减少公众个人有效剂量,但剂量的减小幅度明显小于烟囱高度的增加幅度。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核设施优先考虑的烟囱高度为8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燃料循环设施 CAIRDOS程序 烟囱高度 环境影响
下载PDF
基于分隔设施的寒区城市道路行车安全间距研究
8
作者 冯天军 杨夏玉 +2 位作者 夏春亭 梁春岩 李赫楠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4-38,共5页
为提高寒区城市道路行车的安全性,使交通设施发挥最大的功能和效用,实地采集了长春市亚泰大街、亚泰大街快速路、会展大街及吉林市吉林大街等4个路段的道路分隔设施护栏高度H、行车速度V与行车安全间距W数据;用SPSS软件及数理统计方法... 为提高寒区城市道路行车的安全性,使交通设施发挥最大的功能和效用,实地采集了长春市亚泰大街、亚泰大街快速路、会展大街及吉林市吉林大街等4个路段的道路分隔设施护栏高度H、行车速度V与行车安全间距W数据;用SPSS软件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W的概率分布,构建了寒区城市道路H、V与W的函数关系模型;用算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H一定的情况下,与H相对应的W、V基本服从正态分布;W与V、H显著相关,三者之间具有线性关系;推荐了考虑安全、高效和经济性的,与H相对应的寒区城市道路行车安全间距最小值和舒适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行车安全间距 设施高度 寒区城市道路
下载PDF
高等级公路低路堤方案横向通道设施密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邹淑国 方守恩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8年第2期77-80,共4页
横向通道设施是为了解决封闭的高等级公路两侧居民的出行以及两侧地区的生产、发展等问题而设置的。横向通道设施尤其是下穿通道的数量会影响到整条高速公路平均填土高度的高低,因此合理的横向通道设施设置密度要既能保证高等级公路路... 横向通道设施是为了解决封闭的高等级公路两侧居民的出行以及两侧地区的生产、发展等问题而设置的。横向通道设施尤其是下穿通道的数量会影响到整条高速公路平均填土高度的高低,因此合理的横向通道设施设置密度要既能保证高等级公路路堤高度的降低,又能满足两侧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该文主要对横向通道设施密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针对不同使用功能的横向通道设施密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通道设施 密度 路堤高度 模型研究
下载PDF
公路纵断面中央分隔带防眩设施高度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庆晨 王子 +1 位作者 宗家琪 陈冬 《上海公路》 2013年第4期15-19,10,共5页
防眩设施的防眩效果关系夜间道路行车安全,而其高度是否足够成为其防眩效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防眩设施高度主要遵循规范,并未考虑道路线形。因此,从该方面着手,着重研究凹曲线路段的防眩设施高度。在建立了基本模型的基础上,根... 防眩设施的防眩效果关系夜间道路行车安全,而其高度是否足够成为其防眩效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防眩设施高度主要遵循规范,并未考虑道路线形。因此,从该方面着手,着重研究凹曲线路段的防眩设施高度。在建立了基本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现有规范中的部分知识、汽车前照灯的物理参数、人眼对光线的容忍度等,从几何的角度研究,并以电脑程序作为辅助手段,对防眩设施高度进行基于道路纵断面的设计,在凹曲线处对防眩设施高度进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分隔带 防眩高度 凹曲线 纵断面
下载PDF
一种车载限高交通设施高度自测系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鹏 施雯 《汽车实用技术》 2014年第5期21-23,共3页
针对需设置限高交通标志的路段,限高交通标志缺失、不显眼、被遮挡以及地面沉降等造成限高交通标志失效,容易导致大货车卡在限高交通设施内的问题,提出一种车载限高交通设施高度自测系统。该系统通过使用摄像头采集车辆前方的道路图像,... 针对需设置限高交通标志的路段,限高交通标志缺失、不显眼、被遮挡以及地面沉降等造成限高交通标志失效,容易导致大货车卡在限高交通设施内的问题,提出一种车载限高交通设施高度自测系统。该系统通过使用摄像头采集车辆前方的道路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器的图像识别程序识别出车辆前方是否有限高交通设施,并识别出此限高交通设施的高度,同时与车辆自身高度对比,得到通过性安全性分析,通过LED灯将分析结果向驾驶员反馈。该系统可有效的避免大型车辆卡在限高交通设施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高交通设施 摄像头 图像识别 通过安全性
下载PDF
长大下坡路段防眩设施设置高度研究
12
作者 毋晓琛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8年第9期10-12,共3页
在高速公路设计中,防眩设施高度一般采用固定值,在某些特定的区域,这样设置的防眩设施不能有效的避免眩光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的防眩设施高度模型。根据纵坡分类,建立了纵坡恒定的... 在高速公路设计中,防眩设施高度一般采用固定值,在某些特定的区域,这样设置的防眩设施不能有效的避免眩光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的防眩设施高度模型。根据纵坡分类,建立了纵坡恒定的平直路段和纵坡不断变化的竖曲线路段的防眩设施高度模型,在分析最不利的车道、车辆组合的前提下,确定模型的参数,并通过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分析,对防眩设施的高度模型进行了修正,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得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段的防眩设施高度值。结果表明,防眩设施的高度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长大下坡路段防眩设置高度应为2.1 m时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大下坡 防眩设施高度 交通安全 最不利车道组合
下载PDF
道路限高设施智能化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倩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2年第8期9-11,共3页
道路限高设施引起的交通事故不容小觑,近年来,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智慧管控、车路协同等新兴技术也在公路基础设施网络中得到充分应用。因此,通过探讨目前限高设施存在的问题,讨论了车路协同环境中的限高规避场景,从道路... 道路限高设施引起的交通事故不容小觑,近年来,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智慧管控、车路协同等新兴技术也在公路基础设施网络中得到充分应用。因此,通过探讨目前限高设施存在的问题,讨论了车路协同环境中的限高规避场景,从道路设施智能化方面研究限高优化,包括从车辆高度检测、限高预警设施、限高门架形式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高优化 车路协同 智能化道路设施
下载PDF
住宅楼梯间的发展与演变
14
作者 龚志刚 《城市建筑》 2021年第8期150-152,共3页
住宅楼梯间随着住宅的高度增加,交通空间从单一空间演变成功能复杂的3个空间,从而带来面积、楼梯、电梯、疏散方式、管井与消防设施等的变化,分析与总结其中的特点,以期把握楼梯间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 高度 出户空间 楼梯间空间 电梯厅空间 防火疏散 防火设施与管井
下载PDF
论施工现场高处作业安全技术
15
作者 王辉 《山西建筑》 2013年第28期245-246,共2页
围绕高处坠落事故的形成,阐述了高处作业安全技术的关键内容,重点从人的因素和物的状态两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施工现场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见解和建议,以期减少乃至遏制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高处作业 安全 组织 设施
下载PDF
ECC板-薄壁钢管组合防护装置抗撞性能分析及优化
16
作者 张景峰 冀豪豪 +2 位作者 冯亮 孔令云 杨栋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49,共10页
为降低桥梁上部结构在超高车辆撞击下的损伤程度,提出一种水泥基复合材料(ECC)板-薄壁钢管组合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分为3个模块:扩散模块、吸能模块、固定模块。扩散模块由ECC板和钢筋网组成,直接承受超高车辆的撞击,吸能模块由薄壁钢... 为降低桥梁上部结构在超高车辆撞击下的损伤程度,提出一种水泥基复合材料(ECC)板-薄壁钢管组合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分为3个模块:扩散模块、吸能模块、固定模块。扩散模块由ECC板和钢筋网组成,直接承受超高车辆的撞击,吸能模块由薄壁钢管和填充聚氨酯泡沫组成,通过自身变形储存车辆撞击能量;固定模块由钢板组成,由钢板实现防护装置与主梁之间的可靠连接。建立防护装置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建模过程中重点考虑混凝土、ECC材料的弹塑性损伤以及防护装置与桥梁之间的非线性接触关系,采用显式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对其防撞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对防护装置的参数敏感性进行探讨。以标准双轴卡车撞击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上部结构为研究对象,以车辆速度80 km/h、车辆质量25 t以及碰撞超高250 mm为典型代表工况,分析防护装置的防撞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超高车辆撞击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主要发生混凝土剥落、普通钢筋断裂等局部型损伤;组合防撞装置中ECC板可以有效扩散碰撞荷载,避免桥梁发生损伤;钢管内填充聚氨酯泡沫和增加ECC板厚可以减小防护装置变形,钢管高度增大可以增加防护装置吸能效果;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应从防撞装置吸能和其自身抗冲击能力2个方面综合确定组合防撞结构设计参数,保证其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超高车辆 空心板桥 组合防护装置 抗撞性能 参数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