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C第二步混菌发酵技术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徐慧 杨伟超 李嘉文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9,共9页
维生素C(简称维C)"两步发酵法"是我国科学家独创、目前唯一工业化应用的维C工业生产技术,其显著特征是第二步发酵为两种菌的混合发酵。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在维C第二步发酵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大量研究认为混菌发酵效率取... 维生素C(简称维C)"两步发酵法"是我国科学家独创、目前唯一工业化应用的维C工业生产技术,其显著特征是第二步发酵为两种菌的混合发酵。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在维C第二步发酵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大量研究认为混菌发酵效率取决于产酸菌数量和催化酶(山梨糖脱氢酶)活性,而产酸菌的转化能力又依赖于伴生菌所释放的"伴生物质",并认为伴生菌的"伴生物质"应该有多种,除了大家所公认的蛋白类物质外,氨基酸、维生素、嘌呤类等小分子有机物也具有促进产酸菌生长和产酸的作用,都应归属于"伴生物质"。另外,列举了当前维C工业化生产中面临的技术难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对推动维C发酵技术进步和维C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L-抗坏血酸 2-酮基-L-古龙酸 混菌发酵 伴生菌
下载PDF
家蚕转基因技术中若干因素对转基因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马三垣 徐汉福 +3 位作者 段建平 赵爱春 张美蓉 夏庆友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5-603,共9页
建立高效、稳定的家蚕Bombyx mori转基因技术对于推进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解决蚕丝产业重大问题以及向非绢丝产业拓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建立的基于piggyBac的家蚕转基因技术基础上,探索了多个影响转基因效率的因素。结果显示:以... 建立高效、稳定的家蚕Bombyx mori转基因技术对于推进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解决蚕丝产业重大问题以及向非绢丝产业拓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建立的基于piggyBac的家蚕转基因技术基础上,探索了多个影响转基因效率的因素。结果显示:以家蚕品种大造(P50)为供试材料、pBac[GOI]为供体质粒、pHA4PIG为辅助质粒,以眼睛和神经组织特异启动子3×p3启动的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为报告基因,在蚕卵产下后2~3h进行注射,综合效果最佳,孵化率和转化率分别达到62.7%和34.8%;荧光筛选的最佳时期在胚胎发育第5到第8天;在2000~8000bp之间时,外源片段的长度对转化率并无太大影响。本研究建立的技术体系,有望为家蚕功能基因研究、品种分子改良和家蚕生物反应器的开发奠定基础,并为其他鳞翅目昆虫转基因技术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PIGGYBAC 转基因技术 孵化率 转化率 蚕品种 供体质粒 辅助质粒 显微注射 荧光筛选 荧光标记
下载PDF
采用Red重组系统构建包装菌株DH-gIII 被引量:1
3
作者 高荣凯 王芃 王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9-42,共4页
选择感染性噬菌体技术是研究蛋白相互作用的良好手段,获得基因III缺陷的辅助噬菌体是构成SIP体系的关键。为制备基因III缺失的辅助噬菌体,利用λRed重组系统将完整的噬菌体基因III和氯霉素抗性基因整合到大肠埃希菌DH5α的染色体上组氨... 选择感染性噬菌体技术是研究蛋白相互作用的良好手段,获得基因III缺陷的辅助噬菌体是构成SIP体系的关键。为制备基因III缺失的辅助噬菌体,利用λRed重组系统将完整的噬菌体基因III和氯霉素抗性基因整合到大肠埃希菌DH5α的染色体上组氨酸操纵元位点构建包装菌株,经氯霉素抗性筛选并用PCR及组氨酸表型鉴定,获得包装菌株DH-gIII;将缺失功能基因III的缺陷型噬菌体基因组转化到包装菌株中培养制备辅助噬菌体,以集落形成试验来检测缺陷型噬菌体的感染能力,结果滴度可达到4.3×108,只具备一次感染力,表明包装菌株构建成功,能用来制备辅助噬菌体,有望用于SIP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菌株 RED重组系统 辅助噬菌体
下载PDF
用于制备基因Ⅲ缺失的辅助噬菌体的包装菌株的构建
4
作者 高荣凯 王芃 王琰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746-748,共3页
目的利用λ噬菌体Red重组酶系统,构建用于制备基因Ⅲ缺失的辅助噬菌体的包装菌株。方法采用PCR方法,将完整的噬菌体基因Ⅲ和氯霉素抗性基因拼接,使其两端带有与四环素基因同源的36nt序列;利用λ噬菌体Red重组酶系统,将其整合到大肠杆菌X... 目的利用λ噬菌体Red重组酶系统,构建用于制备基因Ⅲ缺失的辅助噬菌体的包装菌株。方法采用PCR方法,将完整的噬菌体基因Ⅲ和氯霉素抗性基因拼接,使其两端带有与四环素基因同源的36nt序列;利用λ噬菌体Red重组酶系统,将其整合到大肠杆菌XL1-Blue的附加体上,以替换掉四环素基因,经氯霉素抗性筛选及PCR鉴定,获得包装菌株XLe-pⅢ;将基因Ⅲ缺失的噬菌体基因组导入包装菌株,制备缺陷型辅助噬菌体,集落形成试验检测缺陷噬菌体的感染能力。结果所构建的包装菌株XLe-pⅢ经氯霉素抗性筛选及PCR鉴定,证明氯霉素抗性基因已与噬菌体基因Ⅲ一同整合到附加体上,重组菌不能在含有氨苄西林的LB培养基中生长,仍保留四环素抗性;该包装菌株能用于制备基因Ⅲ缺失的辅助噬菌体,制备的缺陷型辅助噬菌体的滴度为3.0×108。结论利用λ噬菌体Red重组酶系统,已成功构建用于制备基因Ⅲ缺失的辅助噬菌体的包装菌株,以其制备的缺陷型辅助噬菌体有望用于常规筛选或SIP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Λ噬菌体 Red重组酶系统 基因Ⅲ 辅助噬菌体 包装菌株
下载PDF
Vc混菌发酵中不同伴生菌伴生能力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白玲 刘沛含 +2 位作者 张云鹤 姚硕 吕淑霞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6-60,共5页
为考察不同伴生菌伴生的差异与2-酮基-L-古龙酸产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比较了维生素C混菌发酵中2株伴生菌——巨大芽孢杆菌25B和短小芽孢杆菌HJ04的生长特性、胞外蛋白含量,并分别测定了它们与普通生酮基古龙酸杆菌组成的混菌发酵体系的... 为考察不同伴生菌伴生的差异与2-酮基-L-古龙酸产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比较了维生素C混菌发酵中2株伴生菌——巨大芽孢杆菌25B和短小芽孢杆菌HJ04的生长特性、胞外蛋白含量,并分别测定了它们与普通生酮基古龙酸杆菌组成的混菌发酵体系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相对于25B,HJ04生长能力更强,在发酵18和42h,胞外蛋白含量分别为92.2和89.1μg/mL,分别高于前者13.6和4.8μg/mL;与普通生酮基古龙酸杆菌组成的混菌体系的总抗氧化能力在发酵18和42h分别为42.3和57.3U/mL,分别高于前者4.09U/mL(P<0.05)和2.73U/mL(P<0.05),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为33.6和59.8U/L,分别高于前者14.5U/L(P<0.01)和6.1U/L(P<0.05);在Vc混菌发酵中2-KGA的产量提高了10.3mg/mL(P<0.05)。研究认为,伴生菌分泌活性蛋白能力及抗氧化能力与混菌体系2-酮基-L-古龙酸产量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生酮基古龙酸杆菌 巨大芽孢杆菌 短小芽孢杆菌 2-酮基-L-古龙酸 伴生菌
下载PDF
拯救新城疫病毒LaSota株辅助质粒的构建
6
作者 康震 扈荣良 +2 位作者 房丽君 张守峰 张乐萃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39-143,共5页
本实验室保存的LaSota株新城疫病毒经SPF鸡胚增殖,收集尿囊液并纯化病毒,提取病毒基因组RNA。参考GeneBank收录的LaSota株新城疫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6对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病毒的NP、P和L1~L4六个基因片段,并将目的片段回收纯化,克隆... 本实验室保存的LaSota株新城疫病毒经SPF鸡胚增殖,收集尿囊液并纯化病毒,提取病毒基因组RNA。参考GeneBank收录的LaSota株新城疫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6对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病毒的NP、P和L1~L4六个基因片段,并将目的片段回收纯化,克隆至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小提质粒并酶切鉴定,鉴定正确的样品进行序列测定,并比对测序结果。结果证明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上公布的LaSota株新城疫病毒序列完全一致,没有任何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变化,将NP、P、L分别连接至pVAX载体,其中L1~L4为顺次连接。鉴定结果表明NP、P和L基因已正确克隆至pVAX表达载体,证明3个辅助质粒构建成功,分别命名为pVAX-NP、pVAX-P和pVAX-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LaSota株 反向遗传操作 辅助质粒
下载PDF
基于细菌共现网络的土壤粘细菌分离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杨 蚁烁星 +2 位作者 张鲜姣 姚青 朱红惠 《生物资源》 CAS 2020年第5期531-539,共9页
粘细菌是一类分布广泛的捕食性细菌,能够产生种类多样、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的天然活性物质。但是粘细菌分离纯化困难且耗时,导致其资源匮乏,这已成为粘细菌开发利用的重要瓶颈之一。基于辅助菌的分离方法是当前获得粘细菌资源的重... 粘细菌是一类分布广泛的捕食性细菌,能够产生种类多样、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的天然活性物质。但是粘细菌分离纯化困难且耗时,导致其资源匮乏,这已成为粘细菌开发利用的重要瓶颈之一。基于辅助菌的分离方法是当前获得粘细菌资源的重要方法,然而辅助菌多为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等革兰氏阴性菌。为了获得新的辅助菌和粘细菌资源,本研究基于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数据构建细菌共现网络(bacterial co-occurrence network),发现粘细菌-细菌子网络中有27%的连接节点为放线菌。因此,本研究选择革兰氏阳性菌球形节杆菌(Arthrobacter globiformis)GDMCC 1.1730作为辅助菌,并在捕食培养基上验证其捕食活性。结果表明该辅助菌能够被所有参与测试的粘细菌(12个物种)所捕食。以GDMCC1.1730作为辅助菌进行粘细菌的分离,共诱导出11种粘细菌子实体,且包括一种仅由GDMCC 1.1730诱导而大肠杆菌未能诱导出的子实体。本研究基于细菌共现网络和捕食活性验证,提供了一株革兰氏阳性菌作为新的粘细菌辅助菌,该辅助菌能够诱导出土壤中的多种粘细菌子实体,为根据细菌共现网络获取未/难培养微生物资源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共现网络 捕食 辅助菌 粘细菌 子实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