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in management of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post stroke in patients from Nanjing,China 被引量:14
1
作者 Yi Zhu Bin Su +1 位作者 Ning Li Hongzhu Ji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5期2389-2398,共10页
We selected 106 hemiplegic patients with shoulder pain hospitalized after stroke from three hospi- tals in Nanjing, China between February 2007 and January 2012. All patients had complete clinical data sets and accoun... We selected 106 hemiplegic patients with shoulder pain hospitalized after stroke from three hospi- tals in Nanjing, China between February 2007 and January 2012. All patients had complete clinical data sets and accounted for 45.5% of the inpatients because of strok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post stroke increased yearly, attacking mainly males 50-69 years of age. Of 106 patients, there were 60 cases (56.6%) of adhesive capsulitis, 19 (17.9%) of shoulder subluxation, 14 (13.2%) of 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and 13 (12.6%) of central pain. The main symptoms were shoulder pain (100%), limit of shoulder mobility (98.1%), and adhesion of the scapula (56.6%). MRI of the shoulder showed tendon and ligament lesions (57.1%) and rotator cuff tear (38.1%). 53.8% of central pain was related to the thalamus, in addition to the basal ganglia, brain stem, and cerebellopontine angle. Shoulder pain,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and function independence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In par- ticular, electroacupuncture based on basic physical therapy exhibited efficacy on shoulder subluxa- tion and 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results showed a negative re- lationship of efficacy of pain management with the attack period of shoulder pain, involvement of the posterior limb of the internal capsule, and duration between onset an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but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ain-related education, pain regression period, and pain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brain injury hemiplegia post stroke shoulder pain adhesive capsulitis shoulder subluxation 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grants-supported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肩部控制训练联合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及上肢功能的效果
2
作者 胡永林 马颖 +4 位作者 窦超 陆安民 江小鸽 宋新建 肖玉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观察肩部控制训练基础上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治疗组(n=22)。对照组采用肩部控制训练,治疗组加用神经松动术。治... 目的观察肩部控制训练基础上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治疗组(n=22)。对照组采用肩部控制训练,治疗组加用神经松动术。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疼痛数字表法(NRS)和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组脱落2例。两组治疗后NRS和FMA-UE评分显著改善(|t|>7.898,P<0.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2.337,P<0.05)。结论肩部控制训练联合神经松动术能显著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痛,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神经松动术 肩部控制训练
下载PDF
防痉挛针刺法联合肩胛带控制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临床观察
3
作者 刘铭 李芝慧 +7 位作者 张静 王琼芬 毛伟 白杨 陈新 王岚 蔡力妍 陈静雯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观察防痉挛针刺法联合肩胛带控制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0例,伴有偏瘫肩痛、运动受限,所有受试者均为右利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防痉挛针刺法联合肩胛带控制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0例,伴有偏瘫肩痛、运动受限,所有受试者均为右利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肩胛带控制训练治疗,治疗组给予防痉挛针刺法联合肩胛带控制训练治疗。观察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Ashworth评分、被动关节活动度(passive range of motion,PROM)、简化Fugl-Meye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 upper limb,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PROM、FMA-UE评分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痉挛针刺法联合肩胛带控制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能明显减轻患者偏瘫肩痛,平衡肌张力,改善患肩关节活动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肩痛 防痉挛针刺 肩胛带控制训练
下载PDF
关节松动术联合肌肉牵伸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蒋慧宁 付高勇 +1 位作者 林卫 杜蕊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07-310,共4页
目的 探讨关节松动术联合肌肉牵伸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HSP)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脑卒中后HS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肩胛带控制训练、神经松动技术、经皮神经电... 目的 探讨关节松动术联合肌肉牵伸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HSP)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脑卒中后HS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肩胛带控制训练、神经松动技术、经皮神经电刺激等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关节松动术联合肌肉牵伸技术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上肢运动功能(FMA-UE)、日常生活能力(MBI)、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结果 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UE、MBI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IL-6、TNF-α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松动术联合肌肉牵伸能缓解HSP,促进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可能与拮抗炎症反应、血液流变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关节松动术 肌肉牵伸 炎性因子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麦粒灸联合康复治疗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高灵爱 韩秀萍 +2 位作者 吕艳琳 陈克华 王建之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820-824,共5页
目的 观察麦粒灸联合康复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行内科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另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麦粒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 目的 观察麦粒灸联合康复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行内科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另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麦粒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和上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分析治疗组中卒中病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两组治疗后上肢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FMA肩关节活动度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肢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肩关节活动度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高于对照组的57.1%(P<0.05)。治疗组中,病程1个月内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病程1~3个月及3个月以上患者(P<0.05)。结论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麦粒灸联合康复治疗卒中后肩痛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可缓解上肢疼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病程在1个月内的患者临床疗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麦粒灸 中风后遗症 偏瘫 肩痛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局部封闭注射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侧肩关节疼痛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张丹丹 赵嫦莹 +2 位作者 杨访 张意辉 左彬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0期8-10,14,共4页
目的观察局部封闭注射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侧肩关节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侧肩关节疼痛患者6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康... 目的观察局部封闭注射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侧肩关节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侧肩关节疼痛患者6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局部封闭注射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PROM)、上肢功能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χ^(2)=4.320,P=0.038);治疗4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ROM较治疗前增大,上肢FMA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6.67%,P>0.05)。结论局部封闭注射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侧肩关节疼痛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患者部分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肩关节疼痛 局部封闭注射 塞来昔布胶囊 上肢功能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偏瘫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樊琼 刘华 +2 位作者 徐冬梅 傅继凡 钟波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22期2765-2767,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偏瘫肩痛(HS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H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偏瘫肩痛(HS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H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ESW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及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5,P<0.05);观察组患者PROM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3,P<0.05);观察组患者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9,P<0.05)。结论:ESWT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能显著降低HSP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肩胛上神经阻滞 偏瘫肩痛 脑卒中
下载PDF
傍针刺法联合PNF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马罕怿 徐国栋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第9期120-123,共4页
目的:观察傍针刺法联合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疼痛、上肢活动度与运动功能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基础治疗)、傍刺组20例(傍针刺法治疗)、综合组20例(傍针刺法联合PNF技术治疗),2周... 目的:观察傍针刺法联合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疼痛、上肢活动度与运动功能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基础治疗)、傍刺组20例(傍针刺法治疗)、综合组20例(傍针刺法联合PNF技术治疗),2周为观察疗程,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运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评估疼痛程度;上肢Fugl-Meyer评估量表、ROM量表观察上肢功能改善情况;Barthel指数(BI)评估上肢功能对日常自理能力的影响。完成治疗前后的纵向比较,以及组间横向疗效比较,对比治疗的有效性。结果:综合组在治疗后NRS评分、FMA评分、ROM评分与对照组和傍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在治疗后Barthel指数(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傍针刺法联合PNF技术可明显减轻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改善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PNF技术对傍针刺法治疗偏瘫肩痛、改善上肢功能,具有正向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傍针刺法 PNF技术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下载PDF
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肩关节挛缩病变及发生挛缩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立宁 谢惠敏 +5 位作者 樊文萍 王瑞 李圣节 解涛 左秀芹 贾子善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0-503,519,共5页
背景肩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影响日常活动能力,降低生活质量。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肩关节损伤情况及发生肩关节挛缩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康复科收治的偏瘫肩痛(hem... 背景肩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影响日常活动能力,降低生活质量。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肩关节损伤情况及发生肩关节挛缩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康复科收治的偏瘫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患者66例,男46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28±12.08)岁。对患者患侧肩行MRI扫描,记录患侧肩关节磁共振结果和各项临床指标。根据是否存在关节挛缩,将患者分为关节挛缩组(35例)和非关节挛缩组(31例),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66例中肩胛下滑囊炎/关节腔积液59例(89.39%),冈上肌肌腱损伤54例(81.82%),肱二头肌肌腱炎54例(81.82%),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炎50例(75.76%),喙突下滑囊炎57例(86.36%)。关节挛缩组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炎、盂唇损伤率较非关节挛缩组高(85.71%vs 64.51%,P=0.050;62.86%vs 35.48%,P=0.026),两组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肩胛下滑囊炎/关节腔积液、冈上肌肌腱损伤、肱二头肌肌腱炎是HSP患者最常见的MRI改变;肩关节挛缩患者更容易发生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炎及盂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肩关节挛缩
下载PDF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威 李丹 +3 位作者 许立俊 林宇 李文兰 章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97-1201,共5页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 50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松动术。治疗前、治疗后4周分别采用数字模拟...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 50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松动术。治疗前、治疗后4周分别采用数字模拟评分法(NAS)评定患侧肩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中上肢部分(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N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FMA和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松动术能进一步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神经松动术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早期干预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薇 辛宁 赵文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干预预防、减轻肩痛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床边运动疗法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部进行康复,用简氏疼痛问卷和上肢功能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0d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干预预防、减轻肩痛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床边运动疗法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部进行康复,用简氏疼痛问卷和上肢功能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0d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上肢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进行早期干预明显减轻了肩痛并有效提高了上肢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早期干预 康复
下载PDF
温针联合中药薰洗及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27
12
作者 刘铭 马晖 +1 位作者 富晓旭 谢春光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12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观察温针联合中药薰洗及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温针联合中药薰洗及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康复训练),每组30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VA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和Barthel指数... 目的观察温针联合中药薰洗及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温针联合中药薰洗及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康复训练),每组30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VA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疼痛强度、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0 d后,治疗组患者肩部疼痛强度、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温针联合中药薰洗及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安全缓解脑卒中患者肩部疼痛强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薰洗 康复训练 中风后遗症 偏瘫 肩痛
下载PDF
经筋结点恢刺法配合PNF技术改善偏瘫肩痛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3
13
作者 韩振翔 祁丽丽 +5 位作者 周一心 张宏 许文杰 王宏林 张贞 王智博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12期1420-1424,共5页
目的观察经筋结点恢刺法配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采用PNF康复技术治疗)、恢刺组30例(采用经筋结点恢刺法治疗)、综合组30例(在经筋结点恢刺后... 目的观察经筋结点恢刺法配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采用PNF康复技术治疗)、恢刺组30例(采用经筋结点恢刺法治疗)、综合组30例(在经筋结点恢刺后采用PNF康复技术治疗),共治疗6星期,治疗前后评估AFS评分、FMA上肢功能活动评分、SS-QOL评分及统计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综合组在治疗1星期后AFS评分与康复组或恢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星期后,综合组治疗后FMA评分、SS-QOL评分与康复组或恢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星期后综合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与康复组或恢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结点恢刺法配合PNF康复技术可有效改善偏瘫肩痛的疗效,降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经筋结点 恢刺 康复训练 中风并发症 偏瘫 肩痛 FMA SS-QOL AFS
下载PDF
经筋排刺电针对中风后肩痛患者血清IL-6、TNF-α、NO水平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宋丰军 郑士立 +6 位作者 朱文宗 陈柄 奚经巧 邹晓静 方君辉 刘海飞 叶必宏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10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电针治疗中风后肩痛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筋排刺组和常规针刺组,主要观察治疗前后简明麦吉尔疼痛量表评分和血清IL-6、TNF-α及NO水平。结果经筋排刺电针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肩痛,在简明麦...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电针治疗中风后肩痛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筋排刺组和常规针刺组,主要观察治疗前后简明麦吉尔疼痛量表评分和血清IL-6、TNF-α及NO水平。结果经筋排刺电针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肩痛,在简明麦吉尔疼痛量表评分和血清IL-6、TNF-α、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经筋排刺电针治疗较常规针刺治疗下降的水平更加显著。结论经筋排刺电针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血清IL-6、TNF-α、NO水平,减少或抑制了炎性因子的释放,抑制了炎性反应,从而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并发症 偏瘫 肩痛 十二经筋 针刺 电针 排刺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强化肩胛带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对经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5
15
作者 郭瑞 刘悦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肩胛带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对经针灸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选取67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针灸治疗+常规训练治疗,23例)、B组(强化肩胛带训练+针灸治疗,20例)、C组... 目的探讨强化肩胛带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对经针灸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选取67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针灸治疗+常规训练治疗,23例)、B组(强化肩胛带训练+针灸治疗,20例)、C组(强化肩胛带训练+针灸治疗+早期康复治疗,24例),分别于入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评估(FMA)上肢功能评分和改良Ba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3组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VAS指数、FMA指数、MBI指数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VAS指数、FMA指数、MBI指数优于A、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能很好地改善经针灸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痛、上肢运动能力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肩胛带控制训练 康复治疗 针灸
下载PDF
温针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宋建蓉 童渝眉 +1 位作者 钟伟 刁本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187-188,共2页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采用温针配合中药熏洗疗法;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普通针刺法。观察患者疼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采用温针配合中药熏洗疗法;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普通针刺法。观察患者疼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9%;对照组总有效率84.72%,结论:治疗组对中风偏瘫后肩痛临床疗效确切,早期介入效果更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偏瘫后肩痛 温针 中药熏洗
下载PDF
卒中患者偏瘫侧肩关节病变的高频超声诊断 被引量:6
17
作者 余丹 吴赤球 《武警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554-556,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卒中患者偏瘫侧肩关节病变,分析偏瘫侧肩痛的可能病因,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卒中偏瘫患者93例,进行肩关节高频超声检查,分为肩痛组和无肩痛组,比较两组肩关节病变情况。同时应用改良Ashworth...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卒中患者偏瘫侧肩关节病变,分析偏瘫侧肩痛的可能病因,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卒中偏瘫患者93例,进行肩关节高频超声检查,分为肩痛组和无肩痛组,比较两组肩关节病变情况。同时应用改良Ashworth评分及Brunnstrom评分分别评定上肢肌张力及其运动功能。结果 93例中,超声发现异常75例,占80.7%,主要病变包括肩袖损伤(25例),滑囊炎、滑囊积液(31例),肩关节半脱位(28例),肱二头肌长头腱及腱鞘病变(50例)。两组比较,在肩袖损伤,肩关节半脱位,滑囊炎、滑囊积液,肱二头肌长头腱及腱鞘积液的发病率上有统计学差异(χ~2=8.67,P<0.01;χ~2=6.99,P<0.01;χ~2=13.44,P<0.01;χ~2=3.87,P<0.05),两组在年龄、性别、偏瘫侧、中风类型、病程、上肢肌张力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频超声可用于诊断卒中患者偏瘫侧肩关节的病变,为指导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肩痛 超声诊断
下载PDF
不同针刺选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爽 刘钧天 李然 《河北中医》 2022年第10期1712-171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选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针刺取穴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髓海组穴和三肩组穴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28 d后统计疗效,比...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选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针刺取穴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髓海组穴和三肩组穴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28 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外旋、内旋、外展、后伸及前屈活动角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72.5%(29/4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疼痛VAS均降低(P<0.05),FMA评分及MBI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肩关节外旋、内旋、外展、后伸及前屈活动角度均增大(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肩关节外旋、内旋、外展、后伸及前屈活动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髓海组穴和三肩组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较常规针刺取穴治疗更佳,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标本兼治,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肩痛 针灸疗法
下载PDF
上肢活动操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延续性康复护理中的运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宦红美 何俊 +1 位作者 钱雪 丁渝权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6期25-28,共4页
目的观察上肢活动操在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延续性康复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4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1例。2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针对偏... 目的观察上肢活动操在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延续性康复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4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1例。2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针对偏瘫肩痛均采取中药熏蒸治疗,出院前均给予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出院前学习上肢活动操,并要求出院后每天早晚各训练1次,20 min/次。观察2组患者出院前(干预前)及出院12周时(干预后)偏瘫肩痛VAS评分、Fugl-Meyer上肢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1.05±0.41)vs.(2.06±0.84),t=4.952,P<0.01],而研究组患者Fugl-M eyer上肢评分、M BI评分高于对照组[(47.24±5.52)vs.(42.63±8.26),t=2.127,P<0.05;(78.15±7.62)vs.(62.49±11.73),t=5.130,P<0.01]。结论上肢活动操运用于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出院后延续性康复护理中,可明显改善患者偏瘫肩痛程度,提高患者上肢功能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活动操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康复护理 功能训练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偏瘫病人肩痛的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翠松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9-200,共2页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偏瘫病人肩痛的作用。方法 将101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51例,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肩痛的发生程度明显低于...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偏瘫病人肩痛的作用。方法 将101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51例,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肩痛的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病人肩痛程度的发生(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预防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