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in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1
作者 Xin-Miao Zhang Quan-Quan Shen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2024年第4期591-597,共7页
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that contributes to the risk of end-stage kidney disease(ESKD).Wide glycemic var-iations,such as hypoglycemia and hyperglycemia,are broadly fou... 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that contributes to the risk of end-stage kidney disease(ESKD).Wide glycemic var-iations,such as hypoglycemia and hyperglycemia,are broadly found i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DKD and especially ESKD,as a result of impaired renal metabolism.It is essential to monitor glycemia for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DKD.Hemoglobin A1c(HbA1c)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as the gold standard for monitoring glycemia for>3 months.However,assessment of HbA1c has some bias as it is susceptible to factors such as anemia and liver or kidney dysfunction.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has provided new insights on glycemic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CGM directly measures glucose level in interstitial fluid,reports real-time or retrospective glucose concentration,and provides multiple glycemic metrics.It avoids the pitfalls of HbA1c in some contexts,and may serve as a precise alternative to estimation of mean glucose and glycemic variability.Emerging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merits of CGM for precise monitoring,which allows fine-tuning of glycemic management in diabetic patients.Therefore,CGM technology has the potential for better glycemic monitoring in DKD patients.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explore its application and management in different stages of DKD,including hemodialysis,peritoneal dialysis a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Glycemic monitoring hemodialysis peritoneal dialysis Kidney transplantation
下载PDF
Influence of peritoneal transfer status on fasting blood glucose in non-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 on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被引量:1
2
作者 YU Xu-fang ZHOU Yun-fei +2 位作者 FENG Ling ZHANG Dong-liang LIU Wen-h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4期2977-2980,共4页
Background Extra glucose load in peritoneal dialysis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newly-occurred diabetic mellitus, which initiates insulin treatment in some of the dialytic patien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 Background Extra glucose load in peritoneal dialysis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newly-occurred diabetic mellitus, which initiates insulin treatment in some of the dialytic patien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the peritoneal transfer status on fasting blood glucose in non-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 who are on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rty-five patients with total KTN per week over 2.0 were recruited, including 60 males and 85 females.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creatinine,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blood albumin, blood lipid profile and blood C-reactive protein (CRP) were analyz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eritoneal dialysis and after 12 months. A peritoneal equilibration test (PET) was carried out at the 3rd month of CAPD, and meantime residual renal function, peritoneal solute clearance rate, ultrafiltration volume and urine volume were also evaluated. Results Twenty-one cases were identified as a low transfer group (L), 32 cases as a low average transfer group (LA), 58 cases as a high average transfer group (HA) and 34 cases as a high transfer group (H). At the end of the 12th month, 83 cases had elevated FBG. Through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e found the FBG level in these patients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glucose load and CRP, and negatively related to glucose absorption in the peritoneum (D/D0) and blood albumin (P 〈0.05). Kaplan-Meier analysis during a 48-month follow-up found the morbidity of hyperglycemia to be 17/34 cases (50.1%) in the high transfer group, 20/58 cases (34.5%) in the high average transfer group, 11/32 cases (34.3%) in the low average transfer group, and 1/21 cases (5.4%) in the low transfer group.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high peritoneal transfer capacity might have the highest morbidity from hyperglycemia among patients with these four different peritoneal transfer status. Glucose load, baseline CRP and FBG level before peritoneal dialysis, and D/D0 can efficiently predict hyperglycemia in CAPD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blood glucose diabetes mellitus
原文传递
中西合璧,为肾病患者保驾护航--“中西医结合肾病护理”专栏导读
3
作者 李倩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1期3-3,共1页
2020年美国肾脏病数据系统(USRDS)数据显示:成人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约15%。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年人CKD患病率为13.4%大约有1.3亿人次,且呈上升趋势。据悉全球每年约有500万至1000万人死于肾脏疾病,CKD已经成为继肿瘤、糖尿病、... 2020年美国肾脏病数据系统(USRDS)数据显示:成人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约15%。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年人CKD患病率为13.4%大约有1.3亿人次,且呈上升趋势。据悉全球每年约有500万至1000万人死于肾脏疾病,CKD已经成为继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后严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本专栏聚焦中西医结合肾病护理,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肾病护理新进展,以及延续性护理、信息化技术、中西医特色技术在肾脏病患者护理与管理中的应用、肾病的临床实践与个案报告,分析与总结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高血压肾病患者、腹膜透析患者与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与管理经验,以期为相关研究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促进肾病护理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病 慢性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肾病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俊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期129-131,共3页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7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血液透析,观察组应用腹膜...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7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血液透析,观察组应用腹膜透析,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临床指标[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磷、血白蛋白(ALB)]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32/35),高于对照组的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BUN、Scr、iPTH、血磷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应用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临床指标水平,降低肾功能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血液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肾功能 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下载PDF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比较
5
作者 付永胜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S02期94-96,共3页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予腹膜透析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透析...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予腹膜透析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透析1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74%(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肌酐、甲状旁腺激素、血磷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对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临床指标改善更显著,可有效控制并发症,达到预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终末期 糖尿病肾病 疗效
下载PDF
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徐晓宏 朱爱民 +2 位作者 米侠 张策 孙涛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2期111-114,共4页
目的 探究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145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nd-stage diabetic nephropathy, ESD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 目的 探究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145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nd-stage diabetic nephropathy, ESD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72)和研究组(n=73)。对照组行血液透析,研究组行腹膜透析。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水平、临床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肾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血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74%)低于对照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6,P=0.030);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腹膜透析在ESDN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肾功能及临床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 临床指标 并发症
下载PDF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对比
7
作者 黄佳丽 陈衍强 邓丽贞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2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2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透析的ESDN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D组和PD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措施,HD组采用HD,P...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2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透析的ESDN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D组和PD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措施,HD组采用HD,PD组采用PD。比较两组每日尿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素清除指数(Kt/V)、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磷、血钙、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生存率。结果:透析后,PD组每日尿量、Kt/V、HB均高于HD组,BUN、Scr、ALB均低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透析后,两组TC、TG、血磷、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D组透析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透析开始后1、2年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和PD在治疗ESDN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PD对肾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好,PD患者每日尿量、HB水平、生活质量高且BUN、Scr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低,但HD患者ALB水平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 并发症 生活质量 生存率
下载PDF
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及透析充分性与营养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莎 张东亮 +2 位作者 刘静 张爱华 刘文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6期1475-1476,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透析充分性与营养状态的关系。方法测定45例DN及53例非糖尿病肾病(NDN)腹膜透析患者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和IL-6水平,计算尿素清除率(Kt/V)。结果两组患者血...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透析充分性与营养状态的关系。方法测定45例DN及53例非糖尿病肾病(NDN)腹膜透析患者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和IL-6水平,计算尿素清除率(Kt/V)。结果两组患者血清CRP、IL-6、ALB、Hb水平和Kt/V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DN患者的Kt/V与CRP、IL-6水平呈负相关,与ALB、Hb水平呈正相关(P<0.05);CRP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与ALB、Hb水平呈负相关(P<0.05);IL-6水平与ALB、Hb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DN腹膜透析患者比NDN患者微炎症更明显、透析充分性与营养状态更差,且这三者间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腹膜透析 持续不卧床 炎症 营养状况
下载PDF
氯沙坦钾联合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华 刘翠兰 +2 位作者 程锦绣 陆继芳 刘圣君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453-1455,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期为12周的氯沙坦钾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新进入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腹膜透析及常规治疗;治疗组40... 目的对比观察期为12周的氯沙坦钾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新进入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腹膜透析及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沙坦钾50 mg,1次/d,辛伐他汀分散片20mg,每晚1次。对比2组透析前及透析12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用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变化。结果 2组HbA1C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CAPD治疗后所用胰岛素剂量均较透析前增加,其中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透析后,治疗组SOD、GSH-PX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MDA和Hcy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GSH-PX水平低于透析前,MDA和Hcy则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氯沙坦钾联合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善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持续不卧床 糖尿病肾病 氧化性应激 药物疗法 联合 氯沙坦钾 辛伐他汀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谢小华 何永成 +2 位作者 易铁钢 曾爱莲 张浑金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 :探讨透析治疗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为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 31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患者和 2 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 ,应用生命质量量表 (MOSSF - 36 )、自评抑郁量表 (SDS)、家庭功能问卷 ... 目的 :探讨透析治疗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为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 31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患者和 2 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 ,应用生命质量量表 (MOSSF - 36 )、自评抑郁量表 (SDS)、家庭功能问卷 (FamilyAPGAR)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进行测评调查 ,分析评价维持性透析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6 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生命质量 8个维度分值 ,均显著低于一般人群 ,CAPD患者躯体功能 (PF)、情感角色 (RE) 2个维度分值以及主观支持得分均显著低于MHD患者 ;本组研究对象抑郁指数 0 .5 19± 0 .0 97,4 5 %患者自评轻至中度抑郁状态 ;维持性透析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透析持续时间、费用来源、抑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等。结论 :抑郁在维持性透析患者中常见 ,CAPD和MHD患者生命质量明显下降 ,其影响因素除疾病本身外 ,还包括社会角色的转变和心理压抑。根据透析患者实际情况 ,采取个体化干预措施 ,可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生命质量 维持性透析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 CAPD 抑郁 主观支持 MHD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终末期糖尿病肾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方式的析因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萍 许家岭 +1 位作者 胡小红 吴永贵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10期1925-1928,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血液透析的不同通量不同速度模式,对透析效果的影响。方法按析因设计,通量因素设置高低两个水平,速度因素设置普通血液透析(HD)、缓慢连续透析(SCD)、更缓慢连续透析(MSCD)等3个水平,观测低血压发生情况,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 目的观察比较血液透析的不同通量不同速度模式,对透析效果的影响。方法按析因设计,通量因素设置高低两个水平,速度因素设置普通血液透析(HD)、缓慢连续透析(SCD)、更缓慢连续透析(MSCD)等3个水平,观测低血压发生情况,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并比较其中部分指标的清除变化情况。结果血压(收缩压)的比较,以HD模式最差(平均值较低,出现低血事件次数较多);Na等6项血液生化指标,高通量+低速方式更接近正常值;血中AGEs指标,低速方式下下降特别明显,下降变化率竟达60.9%,而HD方式仅为2.1%;此外,严重心、脑血管事件,也是高通量低速模式发生较少。结论高通量和低速度透析模式,各方面的指标都较其它模式为优,建议临床上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因设计 终末期肾病 糖尿病肾病 肾衰竭 透析通量 透析速度 普通血液透析 缓慢连续透析 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
下载PDF
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亦兵 刘月英 王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378-38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时,对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DN患者80例,其中行HD治疗的患者40例设为HD组,行PD治疗的患者4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时,对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DN患者80例,其中行HD治疗的患者40例设为HD组,行PD治疗的患者40例设为PD组,于治疗前后对行患者行超声心动检查,观察两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并检测两组患者血压,血容量改变。结果:PD组左室质量指数和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发生率低于HD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和E/A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且PD组血白蛋白、收缩压、超滤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标化的细胞外液量高于HD组。结论:PD治疗的DN患者LVH发生率低于HD疗法,PD可作为DN患者首选的透析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糖尿病肾病 心脏结构
下载PDF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预后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9
13
作者 李慧凛 齐尔 蒋更如 《中国血液净化》 2013年第5期238-242,共5页
目的回顾性观察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和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2种不同方式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预后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2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目的回顾性观察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和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2种不同方式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预后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2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HD(n=73)和CAPD(n=42)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透析时间<3月者,比较2组患者首次透析前及观察期终止时的各项临床指标、并发症、生存率、死因等情况。结果 HD与CAPD2组在首次透析年龄、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尿酸等基线特征上无显著差异(P>0.05);在观察期终止时血红蛋白、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HD组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CAPD组(P<0.05),HD组血浆白蛋白水平较首次透析前显著性升高(P<0.05);HD组发生心功能不全、出血事件、脑梗死的比例较CAPD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二者感染患病率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HD与CAPD2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主要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重度感染、出血和脑血管病,死因构成上2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CAPD组1、3、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HD组(P<0.05),但首次透析年龄≥65岁的CAPD组1、3、5、7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HD组(P<0.05)。结论本研究群体中,年龄<65岁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CAPD5年内生存率优于HD,而年龄≥65岁的患者宜选择HD方式,其生存率优于CA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脏病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下载PDF
不同透析方式清除尿毒症患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东亮 刘静 +2 位作者 魏媛媛 王质刚 刘文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1期1924-1927,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透析方式对尿毒症患者体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ic dimethylarginine,ADMA)的清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60例... 目的比较不同透析方式对尿毒症患者体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ic dimethylarginine,ADMA)的清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60例,年龄18~60岁,检测其清晨空腹透析前血清ADMA的水平,测算每周透析清除ADMA的总量,对比HD组(20例)、HDF组(20例)、CAPD组(20例)患者与健康对照者(20例)的血清ADMA水平,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脏及透析每周清除ADMA的总量。结果透析的各组患者血清AD-MA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APD组患者血清ADMA水平与HD组、HD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组与HDF组患者血清ADMA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每周尿量及ADMA经尿液的排泄量与透析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APD组尿量及ADMA排泄量与HD组、HD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D组与HD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HDF组、CAPD组每周透析清除ADMA的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ADM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CAPD清除ADMA的能力优于HD和HDF,HDF清除ADMA的能力优于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血液透析滤过 非卧床连续性腹膜透析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患者血压变异性比较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刚 尹乐 刘文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2期914-916,919,共4页
目的对比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和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压变异性,观察不同透析方式血压变化的特点。方法选择MHD和CAPD治疗的非糖尿病尿毒症患者各30例,对MHD患者进行非透析期间的44 h动态血压(ABP)检测,对CAPD患者进行24 h ... 目的对比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和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压变异性,观察不同透析方式血压变化的特点。方法选择MHD和CAPD治疗的非糖尿病尿毒症患者各30例,对MHD患者进行非透析期间的44 h动态血压(ABP)检测,对CAPD患者进行24 h ABP检测。分析MHD患者透析日与非透析日ABP特点,并与CAPD患者ABP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尿毒症患者不同治疗模式对于血压变异性的影响。结果 MHD患者非透析日血压明显高于CAPD患者,收缩血压(SBP)平均148.9±20.6 mmHg对129.9±16.4 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01);舒张血压(DBP)平均89.9±12.5 mmHg对82.9±11.5 mmHg,差异具有显著性(P=0.028);MHD患者透析日杓型血压5例(16.7%),明显高于CAPD患者(0例),差异有显著性(P=0.029);MHD与CAPD患者血压标准差的均值(SD)和SBP变异系数(CV)的差异无显著性,但MHD患者非透析日DBP的SD明显高于透析日,10.4±2.9对12.5±5.0,差异有显著性(P=0.031)。结论 MHD患者非透析日血压较CAPD患者高,部分MHD患者透析后可恢复"杓型"节律,MHD患者非透析日血压变异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 动态血压 血压变异性
下载PDF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的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广然 叶任高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14-318,共5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透析治疗,选择血液透析(HD)好还是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好。方法:观察了68例接受透析治疗的糖尿病ESRD患者,其中52例进行HD治疗,16例进行CAPD治疗。... 目的:研究糖尿病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透析治疗,选择血液透析(HD)好还是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好。方法:观察了68例接受透析治疗的糖尿病ESRD患者,其中52例进行HD治疗,16例进行CAP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标、生存率、死亡原因、血糖的控制、透析后主要并发症。结果:60岁以下HD或CAPD治疗患者3年生存率均达75%以上。但透析前合并有高血压、心脏肥大、冠心病或年龄大于60岁者,行CAPD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机会较HD少。结论:透析前合并有高血压、心脏肥大、冠心病或年龄大于60岁的糖尿病ESRD患者以选择CAPD治疗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持续性 非卧床腹膜透析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蒋文勇 叶任高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8期456-458,共3页
目的 :探讨治疗糖尿病肾病 (DN)尿毒症较理想的透析方法。方法 :对 6 2例作血液透析 (HD)和 34例作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和DN尿毒症患者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标 ,生存率 ,死亡原因 ,透析后主要并发症。结... 目的 :探讨治疗糖尿病肾病 (DN)尿毒症较理想的透析方法。方法 :对 6 2例作血液透析 (HD)和 34例作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和DN尿毒症患者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标 ,生存率 ,死亡原因 ,透析后主要并发症。结果 :透析前合并有高血压、心脏肥大 ,冠心病或年龄大于 6 0岁者 ,行CAPD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机会较HD少 (P <0 0 5 )。结论 :透析前合并有高血压 ,心脏肥大 ,冠心病或年龄大于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糖尿病肾病 疗效对比 DN
下载PDF
自动化腹膜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金一鸣 沈伟钢 +2 位作者 朱声宏 孔仕波 何敏尔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9期23-27,共5页
目的观察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中以夜间间歇性自动化腹膜透析(NIPD)代替普通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可行性。方法将选取的48例CAPD方案行腹膜透析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 目的观察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中以夜间间歇性自动化腹膜透析(NIPD)代替普通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可行性。方法将选取的48例CAPD方案行腹膜透析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体重、腹透时间等基本资料,同时检测并计算患者体重指数,血及腹透液尿素、肌酐,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尿量,腹透每日超滤量,血钠、血浆白蛋白,残肾Kt/V,总Kt/V及总肌酐清除率值。然后观察组患者予NIPD模式透析14 d,而对照组予CAPD模式共透析14 d。再次检测并计算上述两组数据,分析两种透析方案在患者中的疗效差别。结果观察组在使用NIPD方案后,在透析容量控制方面,24例入组患者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腹透每日超滤量4项的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尿量、血钠及血浆白蛋白在更换透析方案后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透析毒素排泄方面,患者血尿素、血肌酐、残肾Kt/V、总Kt/V及总肌酐清除率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腹透液尿素及肌酐在更换NIPD后有实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持续使用CAPD方案透析后,各项数据前后未有明显变化。结论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中,NIPD比CAPD在透析容量控制上有明显优势,但在透析毒素清除率上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间歇性自动化腹膜透析(NIPD) 糖尿病肾病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 容量控制
下载PDF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血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光 黎小燕 +2 位作者 罗亮 钟树妹 张秋平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35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3C"疗法)对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腹膜透析的30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3C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3C"疗法)对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腹膜透析的30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3C组和对照组,3C组14例采用"3C"疗法,对照组16例采用CGMS联合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日胰岛素使用总量,高、低血糖事件。结果 3C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日胰岛素使用总量少于对照组,3C组高、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降糖方案中,"3C"疗法优于CGMS联合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腹膜透析 “3C”疗法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胰岛素泵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转血液透析原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丽 毛志国 +5 位作者 孙琳琳 戎殳 徐成刚 张玉强 赵学智 梅长林 《中国血液净化》 2008年第11期588-590,共3页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转血液透析的原因,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1999年至2008年39例腹膜透析患者转血液透析的原因,并分析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23例患者的预后。结果共有39例腹膜透析患者转血液透析,腹膜透...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转血液透析的原因,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1999年至2008年39例腹膜透析患者转血液透析的原因,并分析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23例患者的预后。结果共有39例腹膜透析患者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治疗平均时间(14.4±16.3)月。转血液透析的原因为:透析不充分(30.8%)、技术失败(28.2%)、腹膜透析相关感染(25.6%)、失超滤(10.3%)。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23例患者中有12例死亡,1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脑血管事件和感染,糖尿病患者平均存活时间明显低于慢性肾炎患者。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转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是透析不充分、技术失败和腹膜透析相关感染。原发病类型可能影响转血液透析后患者存活时间,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较慢性肾炎患者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