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Conglutinin-ELISA for the detection of 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es in Sera of Patients with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1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7期57-57,共1页
Conglutinin was extracted and purified from bovine’s sera and was used in ELISA for the detection of 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es in the sera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 The detected ... Conglutinin was extracted and purified from bovine’s sera and was used in ELISA for the detection of 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es in the sera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 The detected rates of cir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EHF Application of Conglutinin-ELISA for the detection of 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es in Sera of Patients with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原文传递
Abnormalities of Cellular Immunoreg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2
作者 陈龙邦 杨为松 +3 位作者 徐海峰 张文彬 朱平 尚高峰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0年第2期106-112,共7页
In this report,a comparative study is made of the function test of spontaneousT suppressor cell(STs)and T Lymphocyte subsets in patients with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It was found that in the early stages ... In this report,a comparative study is made of the function test of spontaneousT suppressor cell(STs)and T Lymphocyte subsets in patients with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It was found that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disease the activity of STs wasmarked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s,while the percentage of CD<sub>?</sub><sup>+</sup> cells increasedsignificantly,which led to the decrease and reciprocation of CD<sub>4</sub>/CD<sub>8</sub> ratio,and that theactivity of STs was reversely related to the proportion of CD<sub>8</sub><sup>+</sup> cells on linear regressionanalysis,indicating that the CD<sub>8</sub><sup>+</sup> cells increased may mainly belong to cytotoxic T cells.It was also shown that the changes of STs function and CD<sub>4</sub>/CD<sub>8</sub> ratio were related tothe abnormalities of serum C<sub>3</sub> content and 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isturbance of host cellular immunoregulat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in the pathogenesis of EH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orrhagic fever epidemic immunity cellular T LYMPHOCYTES SUPPRESSOR cells T lymphocytcs cytotoxic antibodies monoclonal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9
3
作者 邹默 邓璐 +1 位作者 张赫男 罗恩杰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7期2666-2668,共3页
汉坦病毒主要引起两种疾病——肾综合征出血热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前者在我国流行广泛。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特征是发热、出血、肾脏损伤,但它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也没有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特异性的治疗药物。了解汉坦病毒干... 汉坦病毒主要引起两种疾病——肾综合征出血热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前者在我国流行广泛。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特征是发热、出血、肾脏损伤,但它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也没有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特异性的治疗药物。了解汉坦病毒干扰正常细胞功能、激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机制有助于今后特异性治疗方法和疫苗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汉坦病毒 致病机制 直接作用 免疫反应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人体试用细胞免疫反应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詹发先 宋干 +8 位作者 黄永成 杭长寿 石晓宏 艾翠薇 霍子威 张全福 田映良 李德新 刘为民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36-140,共5页
观察了20位志愿者在接种试验性流行性出血热(EHF)地鼠肾细胞(GHKC)双价灭活疫苗后的细胞免疫反应,并以其体液免疫反应作对照观察。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细胞免疫水平。结果首针疫苗接种后42天和56天,特异性刺激指数(SSI)和非特异性刺... 观察了20位志愿者在接种试验性流行性出血热(EHF)地鼠肾细胞(GHKC)双价灭活疫苗后的细胞免疫反应,并以其体液免疫反应作对照观察。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细胞免疫水平。结果首针疫苗接种后42天和56天,特异性刺激指数(SSI)和非特异性刺激指数(NSI)均较免疫前显著增高(P_(SSI)<0.001;P_(NSI)<0.02),免疫后SSI累计阳转率为100%,NSI累计阳转率为60%,免疫后6个月二者均降低至正常水平。免疫后56天测定抗体,荧光抗体阳转率为100%;微量感染性中和试验表明,针对家鼠型病毒L99株中和抗体阳转率为95%,而针对野鼠型病毒JR株阳转率为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活疫苗 流行性出血热
下载PDF
基于辩证思维探讨周仲瑛教授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机辨治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志攀 叶放 朱垚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0-181,共2页
基于辩证思维探讨了周仲瑛教授对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机辨治方法。并从执简驭繁,紧扣基本病机;知常达变,重在活化辨证;反证求真,善于以效纠偏等三个方面对周老的病机辨证思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疫斑热 病机辨证 辩证思维 周仲瑛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肝、肾组织免疫复合物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东亮 汪由坤 +6 位作者 李淋 陈悦 郝连杰 高学中 杨颖潮 刘立昆 李龙海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01-503,共3页
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尸检肝脏及肾脏各2例,进行了组织病理与免疫病理研究。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肝脏细胞有超微结构损伤,在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中可检出特异性病毒抗原,并可见IgG、IgM沉积的免疫荧光。肾组织中肾小管损伤明显,肾小球... 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尸检肝脏及肾脏各2例,进行了组织病理与免疫病理研究。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肝脏细胞有超微结构损伤,在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中可检出特异性病毒抗原,并可见IgG、IgM沉积的免疫荧光。肾组织中肾小管损伤明显,肾小球也有不同程度病变,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膜及肾间质内可检出病毒抗原及IgG、IgM、C3。上述结果表明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肝、肾损害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病毒的直接作用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免疫复合物 病理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中晚期病人免疫疗法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文余 王晓农 +6 位作者 张凤蕴 田景先 李永德 罗桂复 栾禄君 遇洁 邱守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44-246,共3页
本文报导了流行性出血热(EHF)中晚期病人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上升,补体介导的免疫复合物溶解活性(CRA)显著地低于正常人(P<0.01).应用联合抗过敏疗法加用新鲜血浆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病人血清 CRA 增强,CIC 浓度下... 本文报导了流行性出血热(EHF)中晚期病人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上升,补体介导的免疫复合物溶解活性(CRA)显著地低于正常人(P<0.01).应用联合抗过敏疗法加用新鲜血浆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病人血清 CRA 增强,CIC 浓度下降,临床各项指标及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病死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免疫疗法
下载PDF
特异性转移因子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希真 陶增珖 +7 位作者 周义新 李东力 胡玲美 陈庭才 鲁志新 李忠远 梁国政 罗维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76-118株免疫猪制备特异性转移因子(STF),对流行性出血热(EHF)62例早期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其中,STF组(STF+综合疗法)37例,对照组(综合疗法)25例,两组有可比性。经临床使用证明,STF配合综合疗法,对EHF早期... 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76-118株免疫猪制备特异性转移因子(STF),对流行性出血热(EHF)62例早期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其中,STF组(STF+综合疗法)37例,对照组(综合疗法)25例,两组有可比性。经临床使用证明,STF配合综合疗法,对EHF早期病人有显著疗效。STF可以提高EHF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在退热、促进血小板复常、减少出血倾向及预防肾脏损害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在提高越期率、缩短治愈时间等方面的效果较对照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免疫疗法 转移因子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凤蕴 赵育莹 +1 位作者 王文余 栾禄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3-64,共2页
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33例4~7病日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清中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并比较了联合抗过敏加输新鲜血浆疗法治疗前后的血清特异性CIC消长情况。结果表明,EHF病人可检出... 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33例4~7病日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清中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并比较了联合抗过敏加输新鲜血浆疗法治疗前后的血清特异性CIC消长情况。结果表明,EHF病人可检出EHF病毒抗原的特异性IgE型和IgG型CIC。联合抗过敏加输新鲜血浆治疗后的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E型和IgG型CIC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循环免疫复合物 抗过敏疗法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失常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龙邦 杨为松 +3 位作者 徐海峰 张文彬 朱平 尚高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0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和自发性抑制性T细胞(STs)功能检测法,比较分析了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Ts功能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数量的变化及其与免疫功能紊乱之间的关系。发现EHF患者病程初期STs功能即明显降低,CD_8^+细胞比例显著增加,CD_... 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和自发性抑制性T细胞(STs)功能检测法,比较分析了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Ts功能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数量的变化及其与免疫功能紊乱之间的关系。发现EHF患者病程初期STs功能即明显降低,CD_8^+细胞比例显著增加,CD_4/CD_8比值降低,且STs功能及CD_4/CD_8比值与血清C_3含量及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率有关;STs功能与CD_8^+细胞比例呈负相关,表明增加的CD_8^+细胞可能主要属于细胞毒性T细胞 上述结果证实EHF患者病程中存着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功能的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免疫功能紊乱 T细胞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清和肾组织中存在IgE型免疫复合物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文余 许蔓芬 +3 位作者 吴长有 王丽群 钟学宽 李永德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73-175,共3页
本文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EHF病人血清中IgE及其IgE型免疫复合物;应用免疫酶纽化法检测EHF尸体肾脏沉积的IgE型免疫复合物。结果发现各病日组病人血清中IgE和[gE型免疫复合物的含量显著地高于正常人。IgE水平以3~5病日者为最... 本文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EHF病人血清中IgE及其IgE型免疫复合物;应用免疫酶纽化法检测EHF尸体肾脏沉积的IgE型免疫复合物。结果发现各病日组病人血清中IgE和[gE型免疫复合物的含量显著地高于正常人。IgE水平以3~5病日者为最高,IgE型免疫复合物以6~10病日最高。EHF尸体肾脏组织中有IgE型免疫物沉积。这说明EHF病人血中有IgE型免疫复合物形成,可随血流沉积于肾组织,参与EHF中、晚期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IGE 免疫复合物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循环免疫复合物各组分的动态观察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连杰 陈悦 +9 位作者 杨东亮 喻植群 李方和 汪由坤 刘立昆 高学中 杨颍潮 李龙海 孟晓林 丁美琴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7-129,共3页
应用PEG沉淀法对27例114份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进行了检测,不同病期循环免疫复合物检出率分别为:发热期88.8%,少尿期82.5%,多尿期47.8%,恢复期21.4%。对流行性出血热循环免疫复合物... 应用PEG沉淀法对27例114份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进行了检测,不同病期循环免疫复合物检出率分别为:发热期88.8%,少尿期82.5%,多尿期47.8%,恢复期21.4%。对流行性出血热循环免疫复合物组分的动态观察发现,在不同病期循环免疫复合物中绝大多数可检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及免疫球蛋白与补体C3,表明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体内检出的循环免疫复合物是特异性病毒抗原刺激机体免疫应答的结果。IgG、IgM型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在疾病早期清除病毒抗原及免疫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循环免疫复合物 病理
下载PDF
补体对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循环免疫复合物溶解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凤蕴 徐红薇 王文余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0年第5期328-330,共3页
本文检测了45名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病人血清中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及补体对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溶解作用。结果表明,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病人血中含大量的循环免疫复合物,补体可介导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溶解,溶解后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平均光密度明... 本文检测了45名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病人血清中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及补体对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溶解作用。结果表明,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病人血中含大量的循环免疫复合物,补体可介导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溶解,溶解后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平均光密度明显低于自身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免疫复合物 补体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组份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郝连杰 陈悦 +9 位作者 杨东亮 喻植群 李方和 汪由坤 刘立昆 高学中 杨颖潮 李龙海 孟晓林 丁美琴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61-263,共3页
应用聚乙二醇沉淀法对27例114份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了检测,不同病期(CIC)检出率分别为:发热期88.8%、少尿期82.5%、多尿期47.8%、恢复期21.4%。对流行性出血热CIC... 应用聚乙二醇沉淀法对27例114份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了检测,不同病期(CIC)检出率分别为:发热期88.8%、少尿期82.5%、多尿期47.8%、恢复期21.4%。对流行性出血热CIC组份的动态观察发现,在不同病期CIC中绝不多数可检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免疫球蛋白与补体C3,表明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体内检出的CIC是特异性病毒抗原刺激机体免疫应答的结果。IgG、IgM型CIC的形成在疾病早期清除病毒抗原及免疫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循环免疫复合物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免疫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龙邦 王彦宏 +1 位作者 黄永成 宋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3-15,共3页
为阐明流行性出血热(EHF)灭活疫苗的细胞免疫保护性机制,对地鼠肾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增殖,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IFN)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疫苗免疫小鼠脾细胞对ConA及EHF... 为阐明流行性出血热(EHF)灭活疫苗的细胞免疫保护性机制,对地鼠肾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增殖,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IFN)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疫苗免疫小鼠脾细胞对ConA及EHF病毒抗原的刺激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小鼠。两组小鼠脾细胞在ConA刺激下产生IL-2和IFN,的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免疫小鼠受EHF病毒抗原刺激后产生的IL-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只免疫小鼠有9只对病毒抗原的刺激产生IFN反应;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阳转率为93.3%。上述结果对于评价EHF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灭活疫苗 细胞免疫 淋巴细胞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尸检垂体内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则胜 邢寿富 +3 位作者 林宜先 李蓓芸 唐志佼 张波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28-231,共4页
本文对15例尸检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垂体组织采用了双PAP法进行IgG、IgM、IgA的检测。其中3例作包埋前PAP法免疫电镜IgG的观察。结果显示:IgM 12例明显阳性,IgG 13例明显阳性,IgA 9例明显阳性。主要阳性分布在腺垂体小血管和毛细血管... 本文对15例尸检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垂体组织采用了双PAP法进行IgG、IgM、IgA的检测。其中3例作包埋前PAP法免疫电镜IgG的观察。结果显示:IgM 12例明显阳性,IgG 13例明显阳性,IgA 9例明显阳性。主要阳性分布在腺垂体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基底膜及部分内皮细胞和少数变性的腺上皮。其中3例免疫电镜观察IgG均可见阳性位于腺上皮细胞扩张的内质网膜上及血管基底膜和内皮细胞膜上。分析探讨了免疫复合物沉积对HFRS患者垂体损伤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垂体 免疫复合物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血液疗法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红细胞C_(3b)受体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丽 杨为松 +3 位作者 陈勇 张文彬 周永兴 白雪帆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3年第4期291-293,共3页
作者通过体外和体内试验,观察了紫外线照射血液(UIB)对80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红细胞C_(3b)受体活性的影响。发现:①EHF患者血液在体外经UIB处理,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RBC-C_(3b)-R)即升高(P<0.01)达正常水平,红细胞免疫复合... 作者通过体外和体内试验,观察了紫外线照射血液(UIB)对80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红细胞C_(3b)受体活性的影响。发现:①EHF患者血液在体外经UIB处理,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RBC-C_(3b)-R)即升高(P<0.01)达正常水平,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亦有所升高(P<0.05),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无显著变化。②将UIB处理过的血液回输给EHF患者进行随机对照治疗试验,治疗组和对照组的RBC-C(3b)-R均升高(P<0.01),RBC-IC-R亦升高(P<0.05),CIC均降低(P<0.05);但治疗组上述指标变化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UIB疗法可显著激活红细胞C_(3b)受体,促进CIC的清除,对于防治第Ⅲ型变态反应在EHF中所致的免疫病理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照射 血液疗法 流行性出血热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皮肤组织内病毒抗原及免疫复合物检测与意义
18
作者 杨东亮 李淋 +2 位作者 汪由坤 陈悦 郝连杰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5年第3期221-227,共7页
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病理及超微病理技术,对33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皮肤活检标本的病理变化及病毒抗原、免疫复合物进行观察,同时与血清病毒抗原、抗体及循环免疫复合物检出情况进行比较。在23例EHF患者皮肤微血管内皮... 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病理及超微病理技术,对33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皮肤活检标本的病理变化及病毒抗原、免疫复合物进行观察,同时与血清病毒抗原、抗体及循环免疫复合物检出情况进行比较。在23例EHF患者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中检出病毒抗原,部分组织中可同时检出免疫球蛋白及C3,少数组织仅能检出病毒抗原或免疫球蛋白。配对血清小也可检出EHF病毒抗原、抗体及循环免疫复合物。组织及血清免疫复合物形成与血清补体C3水平下降有关,组织内肥大细胞脱颗粒与血清IgE水平升高相关,提示多种变态反应参与了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皮肤 病毒抗原 免疫复合物 病理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中不溶性免疫复合物的作用
19
作者 黄晓峰 刘彦仿 +3 位作者 尹文 王爽 亢君君 李永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8-555,共8页
目的:为确定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不溶性免疫复合物(IC)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HFRS病毒抗原和相应抗体在体外制备成特异性的不溶性IC,经尾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而后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电子显... 目的:为确定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不溶性免疫复合物(IC)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HFRS病毒抗原和相应抗体在体外制备成特异性的不溶性IC,经尾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而后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病毒抗原及IC在各主要脏器的分布及其致病变作用。结果:IC注射后24h,主要见于血管系统如肝血窦和肾小球毛细血管之中。IC注射72h后,IC主要存在于肾小球基底膜部位以及血管系膜中,呈细小或粗大的颗粒状。肾小球毛细血管中红细胞明确阳性。某些血管腔中仍充满荧光物质,有些荧光物质位于足细胞的胞质内。在肾小球周围的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可有IC,包括抗原和C3。不溶性IC注射后168h(7d),大多数肾小球结构接近正常,几乎看不到特异性的荧光。电镜观察发现病变以肾小球为主,发现系膜细胞伸出明显的胞质突起,并延伸至内皮和基膜之间。系膜细胞也有增生,可见沿细胞膜分布的中等数量的吞饮小泡以及胞浆中小的溶酶体颗粒。免疫沉积物可出现在肾小球系膜基质区,为不规则形,常聚集成团块状,呈散在分布,有时可见于内皮下、上皮下和/或基膜内。肾小球基膜呈不规则延伸、增厚,呈花斑状,并形成裂隙。IC注射后24h,某些毛细血管袢管腔中有血小板聚集。注射后72h,血小板聚集已不明显。某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严重,内皮细胞肿胀,部分区域内皮细胞突起脱落,基膜裸露。内皮细胞伸出许多绒毛状突起,互相交织融合形成拱状结构。胞浆中游离核糖体和粗面内质网增多。有些内皮细胞的胞质形成泡状结构。毛细血管管腔中充满一些电子致密的沉积物,并且这些电子致密物可通过内皮缺损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物质相连。肾小球囊壁层基膜外侧裸露,有胶原纤维形成。足细胞肿胀,突起融合,胞质中有溶酶体和吞饮(吞噬)小泡,吞饮小泡中含有电子致密物。肾小球病变虽然比较明显,但肾小管病变相对较轻,仅肾小球周围的部分肾小管(主要是近曲小管)可出现溶酶体增生。所有对照动物未见发病,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病变。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对照为阴性,单纯注射PAP的动物,经显色后,发现阳性反应都位于血管系统之中,各器官实质细胞未见阳性反应。说明出血热IC引起的致病变作用是特异性的。结论:不溶性IC主要沉积于肾小球的内皮下、基膜内、上皮下和毛细血管系膜内。HFRS的发病中,肾小球肾炎的改变可能是不溶性IC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免疫复合物 免疫组织化学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输新鲜血浆对EHF中晚期病人CRA水平影响的研究
20
作者 王晓农 张凤蕴 +2 位作者 王文余 李永德 栾禄君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9-121,共3页
本文报道了应用联合抗过敏疗法加新鲜血浆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中晚期患者。利用体外人工制备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抗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PAP)对EHF中晚期患者疗前、疗后的补体溶解活性(CRA)做了测定,同时检测了病人血清中的循环免疫复... 本文报道了应用联合抗过敏疗法加新鲜血浆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中晚期患者。利用体外人工制备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抗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PAP)对EHF中晚期患者疗前、疗后的补体溶解活性(CRA)做了测定,同时检测了病人血清中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EHF中晚期患者的CRA极显著地低于正常人(P<0.01)。输注新鲜血浆后,可使病人的CRA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而病人血清的CIC水平则显著下降(P<0.001)。这表明,输入新鲜血浆后,可以通过迅速补充病人体内已经降低的各种有效补体成分,而提高患者的CRA,加速CIC的降解和清除,从而可以减轻EHF的病理改变,加快EHF的康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CRA CIC 血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