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IG-PBCA-NP对QSG、HepG及PBMC细胞增长率及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忠田 谭德明 +2 位作者 黄顺玲 朱平安 刘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27,共3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HBIG—PBCA—NP)、PBCA—NP的体外应用安全性。方法用乳化聚合法分别制备HBIG-PBCA-NP、PBCA-NP;采用MTT比色法研究不同浓度的HBIG-PBCA-NP、PBCA—NP对外周血单核细胞...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HBIG—PBCA—NP)、PBCA—NP的体外应用安全性。方法用乳化聚合法分别制备HBIG-PBCA-NP、PBCA-NP;采用MTT比色法研究不同浓度的HBIG-PBCA-NP、PBCA—NP对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QSG7701细胞及HepG2.2.15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影响;用自动生化仪测定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结果按相对生长率(RGR%),HBIG—PBCA—NP、PBCA—NP对PBMC、QSG7701细胞及HepG2.2.15细胞的毒性分级分别为0—1级,LDH与ALT释放值与HBIG、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PBCA—NP属无毒级载体,HBIG—PBCA—NP具有良好的细胞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 MTT比色法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QSG7701细胞 HEPG2.2.15细胞
下载PDF
HBIG联合HBVac阻断HBV宫内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银姬 岳亚飞 张树林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年第6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孕期多次联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HBVac)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效果。方法对30例HBsAg阳性孕妇从孕20周开始联合注射HBIG和HBVac,另23例未行注射的HBsAg阳性孕妇作对照。采用敏感特异的套式聚... 目的探讨孕期多次联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HBVac)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效果。方法对30例HBsAg阳性孕妇从孕20周开始联合注射HBIG和HBVac,另23例未行注射的HBsAg阳性孕妇作对照。采用敏感特异的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孕妇及新生儿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DNA。结果阻断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血清HBVDNA检出率分别为10%(3/30)和34.8%(8/23),二组差异显著,而PBMC中HBVDNA检出率二组无显著性差异;阻断组孕妇血清HBVDNA水平下降率38.5%(10/26),而对照组10.5%(2/19),差异显著,PBMC中HBVDNA水平二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孕期多次联合注射HBIG和HBVac可有效降低孕妇体内HBVDNA水平,从而降低HBV宫内感染率,但对孕妇PBMC中HBV影响不大,并不降低新生儿PBMC中HBVDNA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感染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疫苗 聚合酶链反应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孕妇HBIG被动免疫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罗红凤 韩文玲 +1 位作者 冷伶丽 汤泊珍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 :研究HBV阳性孕妇孕期应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HBV宫内感染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 1 0 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 ,预防组 6 0例 ,于孕 2 8、32、36周肌肉注射HBIG三次 ,每次2 0 0IU ;对照组 4 0例 ,只随... 目的 :研究HBV阳性孕妇孕期应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HBV宫内感染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 1 0 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 ,预防组 6 0例 ,于孕 2 8、32、36周肌肉注射HBIG三次 ,每次2 0 0IU ;对照组 4 0例 ,只随访查体不用药。两组孕妇所生婴儿均于出生后 2 4小时内肌肉注射HBIG 1 0 0IU一次 ,注射乙肝疫苗时间和剂量均按正常婴儿的操作方案进行。母儿血清HBsAg ,HBeAg和抗 -HBs用固相放免法检测 ,HBV -DNA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HBIG预防组孕妇的婴儿HBV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预防组婴儿血清抗 -HBs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 ;HBV -DN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孕妇于孕期多次注射HBIG进行被动免疫可有效地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高效价 免疫球蛋白类
下载PDF
HBIG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潇 沈斌仙 +2 位作者 吴月芳 虞国其 朱秋丽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537-540,共4页
目的:观察评价外源性注射HBIG对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07年7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和分娩的阳性孕妇200例作为对象。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三组,HBIG 1组:同意孕期及产后注射HBIG者75例;HBIG 2组,同意... 目的:观察评价外源性注射HBIG对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07年7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和分娩的阳性孕妇200例作为对象。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三组,HBIG 1组:同意孕期及产后注射HBIG者75例;HBIG 2组,同意产后注射HBIG者85例;非HBIG组不同意或因经济原因无法注射HBIG者40例。凡新生儿HBV-DNA(+),即表示胎儿宫内感染HBV;婴儿出生后6个月HBV-DNA(+),亦表示母婴垂直传播HBV。结果:孕28周时孕妇乙肝标志物各指标检测结果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IG1组经过产前3次HBIG注射之后,HBsAg、HBeAg、HBsAb阳性率与HBIG2组和非HBIG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三组孕妇在孕28周和产前血清中的HBV-DNA阳性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后乳汁中HBV-DNA阳性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新生儿和6个月婴儿HBV感染率HBIG 1组〈HBIG 2组〈非HBIG组(P〈0.05,P〈0.01)。结论:肌注HBIG可对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明显,并可降低母乳喂养感染的风险,且孕晚期孕妇和新生儿均使用HBIG优于仅产后新生儿肌注。孕晚期孕妇肌注HBIG可降低HBV的传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垂直传播 乙肝病毒 宫内感染
下载PDF
替比夫定/拉米夫定序贯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母婴阻断 被引量:4
5
作者 沈美龙 徐洪涛 +2 位作者 居红芳 咸建春 杨秀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23期3517-3522,共6页
目的:探讨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携带孕妇进行孕中晚期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母婴宫内感染阻断序贯以新生儿出生后注射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进行母婴阻断的临床意义.方法:178例入选孕妇分为替比夫定... 目的:探讨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携带孕妇进行孕中晚期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母婴宫内感染阻断序贯以新生儿出生后注射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进行母婴阻断的临床意义.方法:178例入选孕妇分为替比夫定组、拉米夫定组、HBIG组和拒绝阻断组分别阻断,妊娠12 wk进行ALT、总胆红素、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滴度、HBV DNA定量、基因分型、耐药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绝对值检测,新生儿出生后常规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并在出生当天,2、4及12 wk时分别注射HBIG 200 IU,检测新生儿脐带血和出生24 wk时乙型肝炎标志物情况,并对药物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入选孕妇经药物阻断12 wk后HBV DNA滴度显著下降,在24 wk时与拒绝阻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替比夫定组、拉米夫定组及HBIG组分别有2例、1例、4例出生时HBs Ag阳性,24 wk复查时替比夫定组、拉米夫定组及HBIG组HBs Ag阳性分别为0例、0例、3例,与24 w k时拒绝阻断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新生儿胎龄、平均体质量、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的婴儿随访至12月龄时,未发生畸形,与拒绝阻断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 Ag、HBe Ag、基因分型、基因耐药和NK细胞数与阻断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HBV携带孕妇进行孕中晚期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母婴宫内感染阻断序贯以新生儿出生后注射HBIG能通过抑制高病毒载量,达到母婴阻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拉米夫定 免疫球蛋白 HBV DNA 母婴阻断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预防与处理 被引量:5
6
作者 奚志峰 夏强 +11 位作者 张建军 陈小松 张明 李齐根 徐宁 薛峰 宋玉 韩龙志 王鑫 沈丛欢 罗毅 邢天宇 《肝胆外科杂志》 2007年第5期350-354,共5页
目的总结和探讨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乙肝相关性肝病行肝移植术患者乙肝防治方法、术后乙肝复发的处理。结果术后乙肝复发者7例,复发率2.76%。复发后分别采用加大乙肝免疫球蛋白(HB IG)剂量、改用恩替... 目的总结和探讨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乙肝相关性肝病行肝移植术患者乙肝防治方法、术后乙肝复发的处理。结果术后乙肝复发者7例,复发率2.76%。复发后分别采用加大乙肝免疫球蛋白(HB IG)剂量、改用恩替卡韦、加用贺维力等措施,2例HBsAg经治疗后转阴,2例HBsAg明显下降,总有效率57%。结论肝移植术后HB IG+拉米夫丁能有效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HB IG、恩替卡韦、贺维力能不同程度控制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复发 肝移植 hbig 恩替卡韦 贺维力
下载PDF
高乙肝病毒载量孕妇母婴阻断挽救措施的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静 刘锦锋 +7 位作者 赵复联 李红兵 盛慧萍 刘娜 苏海生 赵文轩 赵英仁 陈天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12期1570-1573,共4页
目的通过大样本、前瞻性对照研究探讨替比夫定(LdT)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孕期干预对高病毒载量母亲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抑制作用,为完善母婴阻断策略,提高阻断成功率提供数据。方法该研究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招募了在西安交... 目的通过大样本、前瞻性对照研究探讨替比夫定(LdT)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孕期干预对高病毒载量母亲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抑制作用,为完善母婴阻断策略,提高阻断成功率提供数据。方法该研究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招募了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574例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其中329人接受LdT干预,180人接受LdT+HBIG干预,65人未接受干预,动态监测三组患者孕期病毒动力学变化及干预后的安全性。结果 LdT组、LdT+HBIG组孕妇的HBV DNA载量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F值分别为202.589、171.347,均P<0.05)。与LdT组相比,LdT+HBIG组孕妇的病毒载量在干预后第一个4周下降更显著(t=-2.427,P<0.05),虽然两组在分娩前HBV DNA载量降至106IU/mL及104IU/mL以下的比率未见明显差异,但是至分娩前LdT+HBIG组HBV DNA载量降至更安全的范围,即103IU/mL以下的比率更高(χ~2=4.476,P<0.05)。LdT组及LdT+HBIG组母婴耐受良好,出现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反应,无因不良反应停用孕期干预的情况发生,三组剖宫产率、早产率、婴儿畸形率等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婴儿的无弱应答率均未见明显差异(χ~2值分别为0.422、0.222,均P>0.05)。结论 LdT联合HBIG孕期干预可安全且更快速地抑制高危孕妇的病毒载量,可能作为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挽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 母婴传播 替比夫定 乙肝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HBsAg阳性产妇分娩婴儿乙肝免疫接种低和无应答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明 边茜 朱云霞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279-1281,共3页
目的探讨可能导致HBsAg阳性产妇分娩的婴儿乙肝免疫接种后免疫低和无应答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HBsAg阳性产妇分娩的83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新生儿出生后6 h内及21 d接种乙型肝炎免疫... 目的探讨可能导致HBsAg阳性产妇分娩的婴儿乙肝免疫接种后免疫低和无应答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HBsAg阳性产妇分娩的83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新生儿出生后6 h内及21 d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出生当天和出生后1、6个月注射乙型肝炎疫苗10μg。出生后6 h内、7月龄抽取股静脉血,检查HBV标志物和HBV DNA定量。按照产妇孕期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母乳喂养、父亲HBsAg情况、母亲HBeAg情况分组,评估上述因素对婴儿乙肝免疫接种应答情况的影响。结果产妇孕期接受抗病毒治疗组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8.6%(25/290),未行抗病毒治疗组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7.0%(38/5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P=0.44)。母乳喂养组婴儿的低和无应答率为8.8%(18/204),人工喂养组低和无应答率为7.2%(45/6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P=0.47)。父亲HBsA g阳性组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20.0%(5/25),父亲HBsAg阴性组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27.2%(58/8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0,P=0.08)。母亲HBeAg阳性组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9.9%(33/335),母亲HBeAg阴性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6.0%(30/4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5,P=0.06)。结论 HBsAg阳性产妇分娩的婴儿中,母亲孕期采用抗病毒治疗、母乳喂养、父亲HBsAg阳性和母亲HBeAg阳性对婴儿乙肝免疫应答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免疫球蛋白 免疫应答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受体停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或)抗病毒药物的可行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段斌炜 卢实春 +3 位作者 武聚山 郭庆良 林栋栋 刘源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139-1141,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肝移植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成功受体停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或)抗病毒药物的可行性及临床指征。方法检测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成功受体体内的HBV DNA和ccc DNA的水平,并监测其停用HBIG和(或)抗病毒药物后的乙肝复发情况... 目的探讨乙肝肝移植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成功受体停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或)抗病毒药物的可行性及临床指征。方法检测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成功受体体内的HBV DNA和ccc DNA的水平,并监测其停用HBIG和(或)抗病毒药物后的乙肝复发情况。结果共20例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成功受体纳入本研究。所有受体血浆均未检测到HBV DNA,1例受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测出微量HBV DNA(0.023 6 copies/cell),另1例受体的肝组织中检测出微量HBV DNA,但均未检测到ccc DNA。随访期间,所有受体均停用HBIG,13例停用抗病毒药物。1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测到HBV DNA的受体有乙肝复发,并检测出HBV变异(变异位点G145R)。结论乙肝肝移植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成功受体停用HBIG和(或)抗病毒药物是安全可行的,但必须在停药前检测体内的HBV和病毒变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乙肝主动免疫重建 乙肝免疫球蛋白 抗病毒药物 乙肝复发
下载PDF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传播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红 王中弥 +1 位作者 黄燕 张保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2年第4期68-69,共2页
目的 探讨乙肝孕妇妊娠中晚期注射乙肝免疫蛋白 (HBIG)阻断母婴传播的机制及预防。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查 14例乙肝血清血指标HBeAg阳性孕妇产前血HBVDNA与妊娠中晚期注射HBIG 6 0 0U产后血HBVDNA定量对比分析 ,以及对 4 1例乙肝... 目的 探讨乙肝孕妇妊娠中晚期注射乙肝免疫蛋白 (HBIG)阻断母婴传播的机制及预防。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查 14例乙肝血清血指标HBeAg阳性孕妇产前血HBVDNA与妊娠中晚期注射HBIG 6 0 0U产后血HBVDNA定量对比分析 ,以及对 4 1例乙肝血清血指标HBeAg阳性的孕妇 ,产前注射 (观察组 )与未注射 (对照组 )HBIG 6 0 0U产后血、乳汁、唾液HBVDNA定性对比分析。结果  14例HBeAg阳性孕妇HBIG注射前后血HBVDNA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1) ,4 1例HBeAg的孕妇 ,产后HBVDNA阳性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是血 (P <0 0 1)、乳汁 (P <0 0 1)、唾液 (P <0 0 1)。结论 注射HBIG能显著降低乙肝孕妇血HBVDNA水平 ,从而有效减少孕妇HBV血、乳汁、唾液对婴儿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病毒DNA 人血 唾液 母婴传播
下载PDF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肝靶向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忠田 谭德明 +2 位作者 黄顺玲 朱平安 刘菲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HBIG-PBCA-NP)的肝靶向性。方法HBIG-PBCA-NP与HepG2.2.15细胞及QSG7701细胞共孵育,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的纳米粒;以HBIG-PBCA-NP、PBCA-NP或HBIG尾静脉注射昆明小鼠,透射电镜... 目的初步探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HBIG-PBCA-NP)的肝靶向性。方法HBIG-PBCA-NP与HepG2.2.15细胞及QSG7701细胞共孵育,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的纳米粒;以HBIG-PBCA-NP、PBCA-NP或HBIG尾静脉注射昆明小鼠,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内的纳米粒,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HBIG的含量。结果透射电镜照片显示HepG2.2.15细胞和QSG7701细胞的胞核和胞浆内可见纳米粒,昆明种小鼠肝组织中可见大量的纳米粒;肝组织HBIG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相同浓度的HBIG-PBCA-NP组比HBIG组显色更明显(P<0.01)。结论HBIG-PBCA-NP较HBIG肝靶向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 肝靶向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处理——13例分析
12
作者 奚志峰 夏强 +11 位作者 张建军 陈小松 张明 李齐根 徐宁 薛峰 宋玉 韩龙志 王鑫 沈丛欢 罗毅 邢天宇 《肝脏》 2007年第5期339-341,362,共4页
目的总结和探讨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发生乙型肝炎再感染或复发后的处理措施及疗效。结果13例患者分别采取拉米夫定改为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或加大乙型肝炎免... 目的总结和探讨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发生乙型肝炎再感染或复发后的处理措施及疗效。结果13例患者分别采取拉米夫定改为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或加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用量的方法,其中5例HBsAg经治疗后转阴,5例HBsAg明显下降,总有效率76.9%。结论肝移植术后HBIG、恩替卡韦、阿德福韦能不同程度控制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复发 肝移植 hbig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
下载PDF
乙型肝炎父婴传播及免疫干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寿叶 杨文东 马庆海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7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观察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经父婴传播的感染率,探讨预防乙型肝炎父婴传播的方法。方法 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选取201例丈夫血清HBV-DNA(+)、孕妇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例。其中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组106例设为实验组,其中HB... 目的 观察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经父婴传播的感染率,探讨预防乙型肝炎父婴传播的方法。方法 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选取201例丈夫血清HBV-DNA(+)、孕妇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例。其中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组106例设为实验组,其中HBsAb(+)61例、HBsAb(-)45例,均于孕20、24、28、32、36周肌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5次,每次200-400IU。对照组95例,HBsAb(+)54例、HBsAb(-)41例,均未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两组孕妇新生儿出生时均取脐带血检测HBsAg、HBV-DNA及HBsAb,观察两组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及HBsAb(+)百分率。结果 ①实验组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25.47%(27/106),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46.32%(44/95),χ^2=9.528,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新生儿脐血HBsAb(+)者分别为31.43%和20.00%,无显著性差异,χ^2=3.237,P〉0.05,但实验组的HBsAb(+)新生儿脐血HBsAb(+)百分率(52.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HBsAb(+)组(35.19%),χ^2=4.136,P〈0.05,两组中的HBsAb(-)组无一例新生儿脐血HBsAb(+)者;②实验组和对照组,HBsAb(+)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V-DNA(+)率显著低于HBsAb(-)组,分别为χ^2=6.238,P〈0.01和χ2=6.234,P〈0.01;③实验组的HBsAb(+)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V-DNA(+)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780,P〈0.05;实验组的HBsAb(-)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V-DNA(+)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620,P〈0.05。结论 孕期肌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组可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父婴传播。对于丈夫血清HBV-DNA(+)的妇女应进行主动和被动免疫的联合治疗,从而减低父婴传播发生率,提高新生儿脐血HBsAb(+)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父婴传播 免疫干预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乙型肝炎免疫预防的若干进展
14
作者 李贵华 黄贤粦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89年第7期309-311,317,共4页
本文根据近年来的文献,综述有关乙型肝炎免疫预防的某些进展。
关键词 乙型肝炎 预防 疫苗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肝移植治疗 被引量:21
15
作者 范祺 李照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3-337,共5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肝衰竭的一种特殊类型,以进展迅速、常伴有全身多个器官衰竭为主要特点。目前对于ACLF患者主要采用系统综合的内科支持治疗,促进肝脏再生。而对于内科治疗无效,迅速进展至多器官衰竭者,肝移植是唯一有潜在治愈可...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肝衰竭的一种特殊类型,以进展迅速、常伴有全身多个器官衰竭为主要特点。目前对于ACLF患者主要采用系统综合的内科支持治疗,促进肝脏再生。而对于内科治疗无效,迅速进展至多器官衰竭者,肝移植是唯一有潜在治愈可能的治疗方式。但考虑到不同患者的病情进程、预后转归的差异以及我国供肝的紧缺性,积极预防慢性肝病患者ACLF的触发因素,筛选出最可能获益的肝移植受者以及肝移植围手术期的精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ACLF的精确评估、肝移植手术指征的精准把握及围手术期的精细管理等方面探讨肝移植在ACLF中的应用,以优化ACLF肝移植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移植 器官衰竭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 恩替卡韦 替诺福韦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A prophylactic approach for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from a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positive donor 被引量:1
16
作者 Abhasnee Sobhonslidsuk Artit Ungkanont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7期1138-1140,共3页
It has been accepted that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MT) is the only curative therapeutic option for certain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The southeast Asia region is an endemic area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 It has been accepted that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MT) is the only curative therapeutic option for certain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The southeast Asia region is an endemic area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thus, BMT using a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positive donor is occasionally unavoidable. Organ transplantation using a HBsAg-positive donor can lead to post-transplantation de novo HBV infection and severe HBV-related hepatitis if no effective prophylactic measures are taken prior to and after transplantation. In this report, a four-level approach was designed for a patient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beginning with a booster HBV vaccination before performing BMT with a HBsAg-positive donor. Prior to BMT, the HBV viral load of the donor was reduced to an undetectable level by anUviral therapy. After BMT,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was administered intramuscularly for 1 wk together with a long-term antiviral drug, lamivudine. One year after discontinuation of lamivudine, the patient is still free of HBV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hepatitisb virus VACCINATION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Lamivudine.
下载PDF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佩 郭采平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6年第2期89-92,共4页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HBIG)是含有高效价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 Ab)的多克隆球蛋白制剂,其含量占蛋白质总量的96%以上。静脉输注后即刻达到高峰,能与乙肝病毒颗粒外壳上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特异性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使病...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HBIG)是含有高效价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 Ab)的多克隆球蛋白制剂,其含量占蛋白质总量的96%以上。静脉输注后即刻达到高峰,能与乙肝病毒颗粒外壳上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特异性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使病毒失去对细胞的侵袭能力,它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是公认的预防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的有效的常规治疗方法。但是,一旦停止HBIG用药,由于拉米夫定存在耐药性问题,HBV再感染率会升高。为此,国内外在HBIG预防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长期效果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进展,现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 肝移植 HBV再感染
下载PDF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汪绒 吕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7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究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HBs Ag阳性孕妇3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孕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0例。对照组仅给予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观... 目的探究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HBs Ag阳性孕妇3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孕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0例。对照组仅给予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观察组孕妇和新生儿均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比较两组胎儿宫内与1年后HBV感染情况和新生儿出生时及其1年后HBsAb阳性情况。结果观察组胎儿宫内HBV感染率为9.47%(18/190),新生儿出生1年后HBV感染率为1.58%(3/190),均低于对照组的22.63%(43/190)及16.32%(3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与1年后HBsAb阳性率分别28.42%、94.21%,均高于对照组的7.89%、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和新生儿均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有效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提高新生儿HBsAb阳性率和HBV的传播阻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
下载PDF
深圳市宝安区乙肝联合免疫时间与乙肝母婴阻断效果
19
作者 罗雅丽 王利玲 +2 位作者 吕鼎言 陈佳虹 王维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6-860,共5页
目的分析2017-2021年深圳市宝安区乙肝暴露儿童接种首剂乙肝疫苗(HepB1)和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执行情况,并探讨联合免疫执行时间对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2021年在宝安区18家助产医院分娩的HBV感染产妇及其... 目的分析2017-2021年深圳市宝安区乙肝暴露儿童接种首剂乙肝疫苗(HepB1)和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执行情况,并探讨联合免疫执行时间对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2021年在宝安区18家助产医院分娩的HBV感染产妇及其所生儿童信息,获取乙肝暴露儿童免疫后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7396对HBsAg阳性产妇-乙肝暴露儿童纳入研究,HepB1及时接种率由2017年的77.74%上升至2021年的99.69%;HBIG及时注射率由2017年的76.62%上升至2021年的98.77%。乙肝母婴传播率为0.31%,免疫成功率为98.42%。在0~<6 h执行联合免疫的情况下,相较于参照组(≥12 h),乙肝母婴传播的(OR=0.11,95%CI:0.02~0.53)。此外产妇HBeAg阳性也是发生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OR=28.50,95%CI:6.55~123.97)。结论及早执行联合免疫是预防母婴传播的保护因素,对于HBV DNA检测和抗病毒治疗条件不成熟的地区,可考虑对乙肝暴露儿童进行极早期联合免疫(出生后6 h内),以进一步降低乙肝母婴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疫苗 乙肝免疫球蛋白 联合免疫 母婴传播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母亲和婴幼儿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琰 闫永平 +6 位作者 张云 门可 苏海霞 李端 徐德忠 张惠琴 李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产婴幼儿经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后的免疫效果。方法对184例HBsAg阳性母亲所产婴幼儿进行随访调查,于婴幼儿7、24、36月龄应用酶联免疫吸...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产婴幼儿经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后的免疫效果。方法对184例HBsAg阳性母亲所产婴幼儿进行随访调查,于婴幼儿7、24、36月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BV主要标志物。结果184例婴幼儿出生时HBsAg阳性者7例,HBV宫内感染率为3.80%(7/184)。分娩时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所产婴幼儿HBV宫内感染率为11.63%(5/43);而单阳性母亲感染率约为1.42%(2/141)。7月龄随访到125例婴幼儿,24、36月龄随访到108例婴幼儿,仅2例出生于双阳性母亲的婴幼儿HBsAg仍持续阳性,其余在7月龄随访时均已阴转,HBV慢性感染率为28.57%。婴幼儿出生时抗-HBs阳性率为7.02%,经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7月龄时抗-HBs阳性率达92%,24月龄降为72.04%。而婴幼儿抗-HBs产生与母亲双阳性无关,与其出生时HBsAg阳性呈显著相关。双阳性39例母亲所产婴幼儿出生时25例HBeAg阳性,随访时除2例HBsAg为阳性的婴幼儿HBeAg仍持续阳性外,余均转阴。随访中未见婴幼儿出现HBsAg或HBeAg阳转。结论HBsAg阳性母亲所产婴幼儿经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后免疫效果良好,母亲双阳性可能并不影响婴幼儿联合免疫后抗-HBs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疫苗 随访研究 宫内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