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2F3和AR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胡力仁 吴长利 +1 位作者 胡海龙 梁恩利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98,共4页
目的:检测E2F3、AR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前列腺癌组织、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E2F3、AR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E... 目的:检测E2F3、AR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前列腺癌组织、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E2F3、AR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E2F3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10/50)及66.00%(3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和病理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71和0.329,P<0.05)。前列腺癌组织中AR表达水平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P<0.05),且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和病理恶性程度呈负相关(rs分别为-0.403和-0.391,均P<0.01)。E2F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AR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关系(rs=-0.017,P>0.05)。结论:E2F3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E2F3转录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临床 ar
下载PDF
ER、PR、AR受体和C-erbB-2、p16、p53基因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2
作者 张黎 王登山 +2 位作者 周惠珍 周俊 杜洪 《甘肃科学学报》 1999年第4期61-66,共6页
为了评价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 PR)、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和癌基因(Oncogene)C-erb... 为了评价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 PR)、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和癌基因(Oncogene)C-erbB-2Oncoprotein(C-erbB-2),抑癌基因(Tum or Suppressor Genes) p53 蛋白(p53)和p16蛋白(p16)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上述蛋白检测对诊断与治疗的意义。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6 种蛋白在62 例乳腺癌和10 例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结果ER、PR、AR、C-erbB-2、p16、p53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85.5% 、74.2% 、22.6% 、74.2% 、90.3% 、48.4% 与良性病变表达率相比差异显著(P< 0.001),乳腺癌不同组织类型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核异型性与RP,p16 明显相关(P< 0.05);ER与p16、肿瘤腺管评分、组织学分级;RP与p16;AR与p53、患者年龄;p53 与核异型性、核分裂相、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率分别明显相关。结果表明:ER、PR、AR对患者激素治疗是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ER PR ar C-ERBB-2 P16 p53 基因治疗
下载PDF
AR和β-caten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开宇 吴刚 +2 位作者 郑昆明 孟祥宇 王雅玮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586-1590,共5页
目的:探讨AR和β-caten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细胞侵袭及迁移实验检测AR基因沉默后对肝癌细胞株97H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Western-blot实验在蛋白水平检测AR基因沉默后β-catenin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AR和β-caten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细胞侵袭及迁移实验检测AR基因沉默后对肝癌细胞株97H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Western-blot实验在蛋白水平检测AR基因沉默后β-catenin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AR和β-catenin的分布,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间的关系。结果:细胞侵袭、迁移实验显示,AR基因沉默后抑制肝癌细胞株97H的侵袭与迁移能力(P<0.01);AR基因沉默后可下调核β-catenin的表达;AR和核β-catenin过表达患者明显比低表达患者有更低的总体生存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AR、β-catenin是肝细胞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AR可能通过调节核β-catenin的表达来促进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AR和β-catenin过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不良预后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ar Β-CATENIN 预后
下载PDF
AR与Cyclin D1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春兵 周正平 +2 位作者 杨华 袁丹 刘俊江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326-331,共6页
目的研究AR与Cyclin D1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Envision二步法检测88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AR与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 目的研究AR与Cyclin D1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Envision二步法检测88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AR与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AR与Cyclin D1蛋白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中的表达:AR蛋白在Luminal A型中表达最高,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表达最低,Luminal B型中表达高于HER2过表达型中的表达,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仅在TNBC与其余各分子亚型表达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蛋白在Luminal B型中表达最高,TNBC中表达最低,Luminal A型中表达高于HER2过表达型中的表达,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仅在TNBC与Luminal A型、Luminal B型表达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R与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AR蛋白在组织学I级中表达最高,III级中表达最低,但仅在组织学III级与I级、II级表达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T1期中表达最高,T2期中表达最低,T4期中表达高于T3期中的表达,但仅在T2期与T1期表达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yclin D1蛋白在组织学II级中表达最高,III级中表达最低,但仅在组织学III级与II级表达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关(P>0.05)。(3)AR与Cyclin D1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二者呈正关联(P<0.001)。结论 AR与Cyclin D1蛋白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子分型及组织学分级有关,二者均在TNBC、组织学Ⅲ级中表达最低;AR蛋白的表达还与临床分期有关。AR与Cyclin D1蛋白异常高表达是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联合检测AR与Cyclin D1蛋白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可作为指导临床判断肿瘤组织恶性程度、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 CYCLIN D1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AR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表达及其与ER、PR表达的关系
5
作者 高仁里 叶慧英 +2 位作者 张丹 朱玲玲 游庆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2853-2856,共4页
目的:研究导管原位癌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情况,探讨AR表达与组织分级及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51例不同级别导管原位... 目的:研究导管原位癌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情况,探讨AR表达与组织分级及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51例不同级别导管原位癌(breast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中AR的表达及与ER、PR表达状态的相关性。结果:AR阳性表达于18例DCIS中,33例DCIS中没有表达。13例低级别导管内癌中有3例AR阳性表达,15例中级导管内癌中有7例AR阳性表达,23例高级导管内癌中有8例AR阳性表达(P=0.4270)。导管内癌的分化程度与ER(P=0.0036)及PR(P=0.0398)的表达密切相关。在导管内癌的不同组织学亚型间AR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6),但ER(P=0.0695)与PR(P=0.4672)的表达无差异。绝经前与绝经后患者导管内癌的AR表达无差异(P=0.6510),但ER(P=0.0074)与PR(P=0.0259)的表达有差异。结论:有一部分乳腺导管内癌表达AR,导管内癌的AR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与DCIS中ER、PR表达也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免疫组化 雄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下载PDF
FOLFOX-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应用仑伐替尼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肝癌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军红 姚红兵 +5 位作者 王雪尧 郭威 陆才进 吴嘉兴 蒋建晖 赵东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2-767,共6页
目的 探讨卡瑞丽珠单抗(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和FOLFOX方案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 探讨卡瑞丽珠单抗(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和FOLFOX方案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并且接受每日一次口服仑伐替尼治和卡瑞丽珠单抗静脉输注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观察组给予FOLFOX方案经HAIC化疗,并且接受每日一次口服仑伐替尼治和卡瑞丽珠单抗静脉输注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复查,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采用m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对两组患者进行了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总体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然而,观察组在疾病控制率、总体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这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OLFOX-HAIC化疗方案联合卡瑞丽珠单抗及仑伐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安全有效,不会造成不良反应,且可以延长患者的OS和PFS,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仑伐替尼 FOLFOX方案 中晚期肝癌 肝动脉灌注化疗
下载PDF
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mall subunit M2 promotes the proliferation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s via HuR-mediated mRNA stabilization
7
作者 Jing Zhang Qiong Wu +11 位作者 Yifei Xie Feng Li Huifang Wei Yanan Jiang Yan Qiao Yinhua Li Yanan Sun Han Huang Mengmeng Ge Dengyun Zhao Zigang Dong Kangdong Liu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4329-4344,共16页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a malignancy of the digestive system,is highly prevalent and the primary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s worldwide due to the lack of early diagnostic biomarkers and effective t...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a malignancy of the digestive system,is highly prevalent and the primary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s worldwide due to the lack of early diagnostic biomarkers and effective therapeutic targets.Dysregulated ribonucleotide reductase(RNR)expression has been confirmed to be causally linked to tumorigenesis.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mall subunit M2(RRM2)i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in ESCC tissue and that its expression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linical outcomes.Mechanistically,HuR promotes RRM2 mRNA stabilization by binding to the adenine/uridine(AU)-rich elements(AREs)within the 3′UTR,resulting in persistent overexpression of RRM2.Furthermore,bifonazole is identified as an inhibitor of HuR via computational screening and molecular docking analysis.Bifonazole disrupts HuR-ARE interactions by competitively binding to HuR at F65,R97,I103,and R153 residues,resulting in reduced RRM2 expression.Furthermore,bifonazole exhibited antitumor effects on ESCC 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models by decreasing RRM2 expression and the dNTP pool.In summary,this study reveals the interaction network among HuR,RRM2,and bifonazole and demonstrated that bifonazole i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compound for ESCC through inhibition of the HuR/RRM2 ax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 Bifonazole 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mall subunit M2(RRM2) AU-rich elements(arEs) Hu antigen R(HuR) mRNA stability DNTP Cell proliferation
原文传递
HLA-DRB1*7及*13等位基因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罗双艳 李国坚 +5 位作者 吴健林 吴继周 韦颖华 万裴琦 黄爱春 李兰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000-2003,共4页
目的探讨HLA-DRB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相关性。方法以37例按诊断标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病例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PCR-SSP方法对HLA—DRB1^*7及HLA-DRB1^*13两个等位基因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HLA-DRB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相关性。方法以37例按诊断标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病例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PCR-SSP方法对HLA—DRB1^*7及HLA-DRB1^*13两个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分析这两个等住基因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HIn—DRB1^*07和HLA—DRB1^*13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x^2=-8.707,P=0.003,OR.=19.38;x^2=21.808,P=0.000,OR=2.222)。结论HLA-DRB1^*07和HLA-DRB1^*13等住基因的缺失可能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遣传易感性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B1基因 多态性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TACE联合3DCRT治疗HCC伴PVTT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健 龚少娟 +1 位作者 宋卫华 徐爱民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12期2191-2192,2195,共3页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射(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HCC伴PVTT患者,平均分为两组:A组单纯行TACE,B组行TACE联合3DCRT,同时进一步将癌栓分层,比较...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射(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HCC伴PVTT患者,平均分为两组:A组单纯行TACE,B组行TACE联合3DCRT,同时进一步将癌栓分层,比较两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A组的肿瘤有效率和癌栓有效率分别为52.5%和55%,B组的肿瘤有效率和癌栓有效率均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0和13.1个月(P〈0.05),在癌栓分层中:B组的Ⅰ型、Ⅱ型中住生存期均明显高于A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TACE次数和放疗是患者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TACE联合3DCRT治疗HCC伴不同类型的PVTT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门静脉癌栓 肝动脉化疗栓塞 三维适形放疗
下载PDF
放射治疗与介入治疗肝源性脾亢75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丽娜 何津祥 +2 位作者 靳炘 刘兆辰 李丰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296-2301,共6页
目的:比较放射性外照射、三维适形放疗及介入治疗肝源性脾亢的疗效、不良反应及住院费用.方法:选择60名肝硬化脾亢患者和15名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前者分为肝硬化脾脏介入治疗组和肝硬化脾脏外照射治疗组;肝硬化脾亢采... 目的:比较放射性外照射、三维适形放疗及介入治疗肝源性脾亢的疗效、不良反应及住院费用.方法:选择60名肝硬化脾亢患者和15名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前者分为肝硬化脾脏介入治疗组和肝硬化脾脏外照射治疗组;肝硬化脾亢采用脾脏外照射治疗,介入治疗采用部分脾脏栓塞术,肝癌合并脾亢采用脾脏三维适形放疗,评价3组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脾脏大小、血常规指标、不良反应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脾脏均显著缩小,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均显著升高(P<0.05),但3组患者脾脏大小及血常规指标变化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肝硬化脾脏外照射及肝癌脾脏三维适形放疗组发热和疼痛评价指标较介入治疗组显著减轻(0.57±0.55,0.64±0.51vs1.80±1.21;0.36±0.63,1.67±1.12vs4.59±3.22,均P<0.05).肝硬化脾脏外照射放疗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肝癌脾脏三维适形放疗组和介入组.结论:放射性外照射治疗肝硬化脾亢、三维适型放射治疗肝癌合并脾亢可达到和介入治疗相同的疗效,并能显著减轻发热和疼痛反应,缩减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功能亢进 肝硬化 肝癌 放射治疗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肝癌射频消融后针道出血防治21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翟博 徐爱民 +3 位作者 盛月红 刘晟 李晓燕 陈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423-2427,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射频消融后针道出血的影响因素、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12/2007-10我院1567例肝癌患者2035次射频消融治疗资料,分析射频消融后21例针道出血的原因.结果:21例针道出血患者中,6例仅接受内科药物止血,4例成...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射频消融后针道出血的影响因素、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12/2007-10我院1567例肝癌患者2035次射频消融治疗资料,分析射频消融后21例针道出血的原因.结果:21例针道出血患者中,6例仅接受内科药物止血,4例成功,2例死亡.其余15例内科药物止血无效后3例直接行剖腹探查,均成功止血;12例经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造影,共13例存活,2例死亡.治疗成功率81.0%(17/21),出血所致死亡率19.0%(4/21).射频前肝硬化重、血小板低于正常、PT明显延长以及位于包膜下者更容易发生射频后针道出血(OR=4.33,6.31,7.66,7.91;P=0.008,0.32,0.000,0.027).结论:对于存在严重肝硬化、凝血机制障碍、位于包膜下等针道出血高危因素者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射频后密切观察病情.DSA下血管封堵或外科手术止血是伴有肝硬化患者射频消融后针道出血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肝癌 针道出血 预防
下载PDF
膀胱癌的性激素受体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程荣璇 王志华 +2 位作者 王晓秋 胡闻 牛俊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6-328,共3页
应用免疫酶标ABC法,对9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雄激素受体(AR)检测。结果:膀胱癌的ER、PR及AR阳性率分别为40.09%、52.68%及52.68%,说明膀胱癌与性激素有... 应用免疫酶标ABC法,对9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雄激素受体(AR)检测。结果:膀胱癌的ER、PR及AR阳性率分别为40.09%、52.68%及52.68%,说明膀胱癌与性激素有一定关系,AR阳性例中多发性癌较高,ER阳性例复发率低,提示抗性激素内分泌辅助治疗,对部分膀胱癌可能有效,并对预测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性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肾癌 被引量:8
13
作者 许健 曹建民 +3 位作者 卢光明 史东宏 孔伟东 高大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667-669,共3页
目的初步建立氩氦超导手术系统(简称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肾癌的技术和探讨其原理、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7例肾癌患者采用氩氦刀,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对肿瘤病灶行冷冻治疗。结果7例患者冷冻治疗后未出现出血、皮肤冻伤、感染或穿刺道... 目的初步建立氩氦超导手术系统(简称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肾癌的技术和探讨其原理、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7例肾癌患者采用氩氦刀,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对肿瘤病灶行冷冻治疗。结果7例患者冷冻治疗后未出现出血、皮肤冻伤、感染或穿刺道种植转移等严重并发症。7例在冷冻治疗后1个月,CT显示病灶区内出现低密度坏死区,5例肿瘤大小无改变,2例瘤体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肾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治疗,特别是对于不能行手术切除的肾癌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靶向冷冻消融治疗 氩氦超导手术系统
下载PDF
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与胃癌肿瘤血管形成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宋政军 王粉荣 +1 位作者 李红霞 苌新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0-602,共3页
目的 探讨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肿瘤血管形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 6例人胃癌组织中i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情况 ;测量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胃癌组织中i... 目的 探讨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肿瘤血管形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 6例人胃癌组织中i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情况 ;测量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胃癌组织中iNOS阳性表达率为 5 8.70 % ,而正常胃组织不表达。Ⅳ期胃癌患者的iNOS阳性表达率高于I~Ⅲ期 ;37例伴有淋巴结转移者iNOS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iNOS阳性 2 7例胃癌组织的MVD(5 9.88± 18.0 2 )明显高于阴性组 (49.6 4± 12 .0 6 ,P <0 .0 5 ) ;VEGF阳性者的MVD(5 5 .5 9± 19.39)明显高于阴性者(45 .4 3± 18.2 1,P <0 .0 5 )。iNOS和VEGF表达阳性的患者的 5年存活率明显低于iNOS和VEGF表达阴性的患者。结论 iNOS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密切相关 ,与胃癌的病情进展、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肝癌氩氦刀冷冻和射频治疗的CT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毛古 黄伟 +3 位作者 吴建伟 汪栋 曾勇 赵颖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69-473,共5页
目的分析氩氦刀冷冻和射频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CT表现,探讨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1999年11月~2002年10月用氩氦刀和射频治疗的肝癌共36例,其中原发性肝癌29例,转移性肝癌7例,分为氩氦刀组11例,射频治疗组25例。氩氦刀术后即刻CT扫描... 目的分析氩氦刀冷冻和射频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CT表现,探讨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1999年11月~2002年10月用氩氦刀和射频治疗的肝癌共36例,其中原发性肝癌29例,转移性肝癌7例,分为氩氦刀组11例,射频治疗组25例。氩氦刀术后即刻CT扫描和两种方法术后1~2周开始复查CT。结果氩氦刀冷冻治疗出现典型“冰球”CT表现者达70%以上,继续复查局部保持低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射频治疗后近期复查近半数可见类圆形较低密度及周围环状更低密度区,无强化效应。结论氩氦刀冷冻治疗出现大于原病灶区的典型“冰球”CT表现者,疗效较佳,原发性肝癌AFP下降率可达95%以上;射频治疗后出现类圆形较低密度区及周围大于原病灶的环状更低密度影,提示疗效好,其原发性肝癌AFP下降比例明显提高。以上两种疗法对直径小于5cm的肝癌均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直径小于3cm的小肝癌疗效更佳。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射频治疗 氩氦刀冷冻 CT图像
下载PDF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86例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晓安 章志勇 +4 位作者 洪节约 陈建清 高春玲 万幼峰 严志彪 《实用癌症杂志》 2007年第4期373-375,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3-DCRT)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其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22例,单次剂量3-4Gy,每周3-4次,DT36-60Gy。结果86例中可评价疗效的有81例,获CR4例,PR3...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3-DCRT)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其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22例,单次剂量3-4Gy,每周3-4次,DT36-60Gy。结果86例中可评价疗效的有81例,获CR4例,PR38例,NC21例,PD18例。RR为51.9%(42/81),DCR为77.8%(63/81),1年生存率为53.1%(43/81)。AFP值下降者31例,下降率为68.9%(31/45)其中下降1/2以上者20例。毒副作用主要为近期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恢复正常。13例患者出现Ⅰ-Ⅱ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16.1%(13/81)。8例患者出现Ⅰ度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9.9%(8/81)。放疗中肝脏急性不良反应1级7例,发生率为8.6%(7/81),经积极护肝治疗恢复正常。2例乙型肝炎合并有肝硬化患者,分别于放疗结束2个月及6个月时发生严重的肝脏损害。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好,毒副作用轻,但应该严格掌握其治疗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下载PDF
肝硬化背景下不典型增生结节和小肝癌的超声造影显像观察和定量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洁 周贵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背景下不典型增生结节(DN)与小肝癌的造影灌注增强特征,同时进行定量分析,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硬化DN与小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肝硬化合并局灶性占位患者(病理确诊20例25个肝硬化DN,26例30个肝... 目的:观察肝硬化背景下不典型增生结节(DN)与小肝癌的造影灌注增强特征,同时进行定量分析,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硬化DN与小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肝硬化合并局灶性占位患者(病理确诊20例25个肝硬化DN,26例30个肝硬化小肝癌)的超声造影结果,观察和比较两类病灶增强显示的超声造影的增强水平、增强时相及增强模式、曲线下面积等定量参数,血流灌注特征及差异。结果:肝硬化DN与小肝癌多为均匀强化,肝硬化DN以动脉相、门脉相和延迟相等增强较多见;肝硬化小肝癌以动脉相高增强、等或低增强并以低增强较多见,肝硬化DN与小肝癌各时相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硬化DN相比,肝硬化小肝癌始增、达峰时间短,曲线尖度大,峰值强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DN动脉期RBV,RBF均小于肝硬化小肝癌组,肝硬化DN门脉期和延迟期的RBF均大于肝硬化小肝癌组,差异均有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分析可以为肝硬化背景下DN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肝硬化 不典型增生结节 小肝癌 定量分析
下载PDF
E6相关蛋白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晓光 袁捷 +4 位作者 郭海峰 张健 张立岩 王志松 宋玉国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324-327,共4页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E6-AP的前列腺癌细胞系,通过对E6-AP表达调控的研究,探讨E6相关蛋白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与侵袭作用.方法以人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 P)为基础,将调控质粒pRev Tet-offin和E6-AP表达质粒p GEM-E6-AP转染至LNCa P细胞,建立...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E6-AP的前列腺癌细胞系,通过对E6-AP表达调控的研究,探讨E6相关蛋白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与侵袭作用.方法以人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 P)为基础,将调控质粒pRev Tet-offin和E6-AP表达质粒p GEM-E6-AP转染至LNCa P细胞,建立既能表达E6-AP蛋白又能受DOX调控的LNCa P/E6-AP细胞系.Western bloting检测LNCa P/E6-AP细胞E6-AP蛋白表达及其受DOX调控情况; 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及受LY294002抑制情况;基质胶侵袭实验检测细胞浸润迁移能力.结果 LNCa P/E6-AP细胞E6-AP表达量明显高于LNCa P细胞,且可受DOX负向调控;实验组LNCa P/E6-AP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LNCa P细胞,且两组细胞增殖能力均受PI3K抑制剂LY294002的抑制;实验组LNCa P/E6-AP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LNCa P细胞.结论 E6-AP可以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并增加其侵袭能力; DOX可以调控E6-AP的表达;PI3K抑制剂LY294002可有效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E6相关蛋白 雄激素受体
下载PDF
胞核雄激素受体测定对评价前列腺癌、肝癌受体状态的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卢汉平 高锦辉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8-170,共3页
背景与目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与前列腺癌(prostatecarcinoma,PC)、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cinoma,HCC)的发生、发展有关,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的评估等有一定影响,准确判断肿瘤组织的AR状态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背景与目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与前列腺癌(prostatecarcinoma,PC)、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cinoma,HCC)的发生、发展有关,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的评估等有一定影响,准确判断肿瘤组织的AR状态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胞核雄激素受体(nuclearAR,AnR)进行分析,探讨AnR对评估前列腺癌、原发性肝癌雄激素受体状态的意义。方法:取94例PC和192例HCC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周组织,采用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radioligandbindingassay,RBA)对组织中胞浆雄激素受体(cytosolAR,AcR)、胞核雄激素受体的亲和力(affinity,KD)、最大结合容量(maximumconcentrationofreceptor,Bmax)进行分析。结果:PC患者中肿瘤组织AcR、AnR的Bmax值(58.82±34.73)、(543.70±249.44)fmol/mgprotein明显高于癌周组织的(21.63±14.89)、(89.20±47.32)fmol/mgprotein(P<0.001);其KD值(0.84±0.52)、(2.15±0.79)nmol/L与癌周组织的(0.78±0.49)、(2.24±0.84)nmol/L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HCC患者中,肿瘤组织AcR、AnR的Bmax值(18.09±16.87)、(59.93±34.12)fmol/mgprotein亦明显高于癌周组织的(10.87±7.60)、(25.54±20.10)fmol/mgprotein(P<0.001);其KD值(0.76±0.57)、(1.89±0.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核 雄激素受体 前列腺癌 肝癌 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
下载PDF
射频消融、氩氦刀冷冻对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沈立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7期1216-1220,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螺旋CT引导下射频消融和氩氦刀冷冻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为肝癌的临床治疗优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试验研究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2009年9月-2010年12月接受氩氦刀冷冻和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患者75例,分为两组(... 目的分析比较螺旋CT引导下射频消融和氩氦刀冷冻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为肝癌的临床治疗优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试验研究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2009年9月-2010年12月接受氩氦刀冷冻和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患者75例,分为两组(AHC组38人,RF组37人),治疗后对患者进行3年定期随访。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可比性好,AHC组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7.37%;RF组完全消融率为91.89%;AHC组患者发热发生率为2.63%,肝区疼痛发生率为26.32%;明显低于RF组患者(16.22%,59.46%);AHC组患者3年随访期间肿瘤复发率低于RF组患者;AHC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6月,RF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0月,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肝癌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9,P〈O.05)。结论氩氦刀冷冻和射频消融两种治疗方法各具优势,在肿瘤治疗方面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但氩氦刀冷冻治疗在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患者生存率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是一种相对更加安全、可靠、创伤小的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氩氦刀冷冻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