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策略 被引量:4
1
作者 尹大龙 赵冬梅 刘连新 《医学与哲学(B)》 2017年第11期18-19,24,共3页
肝胆管结石是中国常见的胆道良性疾病,由于其发病机制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其治疗仍然十分困难。不论结石位于肝内还是肝外,基本的治疗原则仍然遵循黄志强院士提出的"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的方针。然而,面对不同的结石... 肝胆管结石是中国常见的胆道良性疾病,由于其发病机制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其治疗仍然十分困难。不论结石位于肝内还是肝外,基本的治疗原则仍然遵循黄志强院士提出的"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的方针。然而,面对不同的结石类型,要综合考虑结石的位置、大小,是否合并有肝脏萎缩,癌变等因素选择最佳时机给予最佳的方案治疗。近些年,微创外科发展迅猛,腹腔镜技术在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病 外科手术 免T管技术
下载PDF
食管癌外科中无瘤技术的应用评价(附300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海峰 王献增 +1 位作者 李明 申成玉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年第5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无瘤技术应用于食管癌外科以防止手术中癌细胞的医源性播散及局部种植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300例行无瘤技术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3年生存率、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结果本组患者1、3年生存率为85.33%和64.00%,局部复发和远... 目的探讨无瘤技术应用于食管癌外科以防止手术中癌细胞的医源性播散及局部种植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300例行无瘤技术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3年生存率、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结果本组患者1、3年生存率为85.33%和64.00%,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0.67%和7.71%(1年),2.01%和20.80%(3年)。结论无瘤技术应用于食管癌手术可防止术中癌细胞的医源性播散及局部种植,对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外科手术 无瘤技术
下载PDF
我国恶性肿瘤手术中无瘤操作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60
3
作者 赵蕊 杨华 +1 位作者 顾玮瑾 蔡宏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30-732,共3页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恶性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并趋于年轻化。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外科手术仍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手术操作往往会增加恶性细胞医源性扩散的概...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恶性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并趋于年轻化。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外科手术仍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手术操作往往会增加恶性细胞医源性扩散的概率,而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1954年Cole等提出了无瘤操作技术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继发原发性 外科手术 无瘤技术
原文传递
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后胆汁成分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小进 田伏洲 +2 位作者 黄大熔 汤礼军 蔡忠红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03-1004,共2页
目的 研究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STHG)后胆汁成分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6例择期手术的肝胆管结石患者分为皮下盲襻型肝胆管空肠吻合术组(SLCJ组)14例,STGH组12例,术中及术后第4周分别引流肝门部胆汁,各份胆汁行细菌培养、胆汁脂质... 目的 研究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STHG)后胆汁成分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6例择期手术的肝胆管结石患者分为皮下盲襻型肝胆管空肠吻合术组(SLCJ组)14例,STGH组12例,术中及术后第4周分别引流肝门部胆汁,各份胆汁行细菌培养、胆汁脂质成分定量分析以及黏蛋白、过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脂质测定。结果 术后28d,STHG组和SLCJ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5%和86%;与SLCJ组相比,STHG组肝门部胆汁中总胆汁酸浓度明显升高,而Ca^(2+)和游离胆红素的浓度积差异无显著性,黏蛋白和过氧化脂质明显降低,而过氧化物歧化酶显著升高。结论 与SLCJ相比,STHG后胆汁成分的变化更有利于防止色素结石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 胆汁成分 术后 成形术 肝胆管 胆囊 肝门部 过氧化物歧化酶 CA^2+ 酸浓度
原文传递
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中无瘤操作技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燕文 王丽霞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40-1041,共2页
随着疾病谱变化,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恶性肿瘤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仍是外科手术。Pearlstong等研究表示,早期病变。或无腹部手术史,不伴有腹膜广泛转移、严重腹水,肿... 随着疾病谱变化,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恶性肿瘤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仍是外科手术。Pearlstong等研究表示,早期病变。或无腹部手术史,不伴有腹膜广泛转移、严重腹水,肿块直径不超过7cm者,可以应用腹腔镜进行治疗,且能达到与传统手术方式相同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腹腔镜外科手术 无瘤操作技术
原文传递
O-Z-O皮瓣在面部相邻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涛 罗显雁 +1 位作者 岳超 彭建中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5-466,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O-Z-O皮瓣修复面部相邻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采用O-Z-O皮瓣修复面部相邻皮肤缺损的60例患者。其中,色素痣50例,脂溢性角化病4例,寻常疣3例,基底细胞癌2例,鳞状细胞癌1例。... 目的探讨应用O-Z-O皮瓣修复面部相邻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采用O-Z-O皮瓣修复面部相邻皮肤缺损的60例患者。其中,色素痣50例,脂溢性角化病4例,寻常疣3例,基底细胞癌2例,鳞状细胞癌1例。男14例,女46例,年龄18~75岁。根据皮损情况,原位切除皮损,设计最佳切口,离断"皮瓣桥"(即相邻缺损之间的正常组织),根据皮肤张力线以及皱纹线,将两皮瓣桥残端相互交错,间断缝合固定,进行创面修复。结果60例患者应用O-Z-O皮瓣均能完全覆盖皮肤缺损,术后皮损均Ⅰ期愈合,无瘢痕增生。结论O-Z-O皮瓣设计灵活,切口小,可以同时切除相邻皮损并进行减张缝合,临床疗效满意,是修复面部相邻皮肤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组织瓣 面部 修复外科手术 缝合技术 O-Z-O皮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