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胰腺细小病毒(HPV)PCR检测及流行情况调查
1
作者 刘天齐 杨冰 +3 位作者 刘笋 万晓媛 王秀华 黄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70,共5页
采用水产行业标准《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病诊断规程第1部分:PCR检测法》(SC/T7203.1-2007)的方法,对2011-2013年期间我国沿海7个省市主要养殖对虾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对虾样品进行该病毒携带情况的筛查。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0.07 fg,相... 采用水产行业标准《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病诊断规程第1部分:PCR检测法》(SC/T7203.1-2007)的方法,对2011-2013年期间我国沿海7个省市主要养殖对虾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对虾样品进行该病毒携带情况的筛查。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0.07 fg,相当于大约20个病毒拷贝。结果显示,639份样品的HPV阳性检出率为18.47%。其中,在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中均有阳性检出,且仔虾、幼虾、成虾各个阶段均可检出HPV,表明HPV已在我国养殖对虾中存在并流行。本研究结果为对虾养殖生产提供了疫病的科学数据,为我国养殖对虾中该病的流行情况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肝胰腺细小病毒(hpv) PCR 检测
下载PDF
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薛清刚 钱鸣亮 +1 位作者 王文兴 王克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10-216,共7页
用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的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HPV)颗粒免疫家兔制备特异性抗血清,并建立了一种反向间接血凝法以诊断HPV感染。该方法的敏感性可达ng/ml病毒蛋白的检测限水平。通过对10份已固定的患病对虾肝胰腺样品分别取... 用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的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HPV)颗粒免疫家兔制备特异性抗血清,并建立了一种反向间接血凝法以诊断HPV感染。该方法的敏感性可达ng/ml病毒蛋白的检测限水平。通过对10份已固定的患病对虾肝胰腺样品分别取一小部分进行检测,证实反向间接血凝法与组织病理检查的相符性良好,而前者具有方法简便、重复性好、试剂稳定和样品检测可在1.5—2小时内完成等特点,适合在现场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细小病毒 反向间接血凝法
下载PDF
中国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的纯化与鉴定 被引量:9
3
作者 薛清刚 宫云浩 王文兴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08-313,共6页
于1991年9月-1993年底,利用在青岛市沙子口对虾养殖场采集的中国对虾病虾肝胰腺样品,采用一种改进的酒石酸钾-甘油密度梯度离心法,对原先称之为肝胰腺细小样病毒的一种对虾病毒进行纯化,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提取病毒核酸用不同... 于1991年9月-1993年底,利用在青岛市沙子口对虾养殖场采集的中国对虾病虾肝胰腺样品,采用一种改进的酒石酸钾-甘油密度梯度离心法,对原先称之为肝胰腺细小样病毒的一种对虾病毒进行纯化,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提取病毒核酸用不同核酸酶处理并结合电泳等方法,对病毒的基本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特性作鉴定。结果表明,用酒石酸钾-甘油密度梯度离心法,可获得良好的病毒纯化效果:纯化后的病毒颗粒显示正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特征,颗粒直径为233-29.8nm,平均26.3nm,在CsCl中的平均浮力密度为1.360g/cm3;空的衣壳直径为22-24nm,平均23.2nm;病毒基因组为分子长度相当于4.3kbp的单链DNA,病毒具有4种结构多肽,分子量分别为86.1kdal,58.2kdal,40.gkdal和39.8kdal。从而证明,该病毒的确是一种细小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肝胰腺 病毒 纯化 鉴定
下载PDF
中国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薛清刚 钱鸣亮 +3 位作者 罗挽涛 宋庆云 杨虹 王文兴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4,T001,共7页
于1992-1993年,用兔抚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IgG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IgG建立免疫组织病理检测技术,并用来对肝胰腺细小病毒感染的中国对虾肝胰腺组织作病理学分析。该方法利用抗原-抗体之间特异性结合的特点,首先令兔抗肝胰... 于1992-1993年,用兔抚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IgG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IgG建立免疫组织病理检测技术,并用来对肝胰腺细小病毒感染的中国对虾肝胰腺组织作病理学分析。该方法利用抗原-抗体之间特异性结合的特点,首先令兔抗肝胰腺细小病毒抗体与相应的病毒成分结合,然后以酶标记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抗体与巴结合到病毒上的抗体作用,并通过酶显色反应,揭示病毒和相应病变结构的存在。结果显示,免疫酶染色技术将病毒包涵体和因病毒感染而肿胀的细胞核染成金黄至棕色;病毒可游离存在于细胞核腔和核膜内面;完整的包涵体常脱落到肝胰腺管管腔内。从而提示,中国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多以脱落包涵体的形式造成水平传播;从细胞病理角度,细胞病变应分为细胞核肿胀的早期、包涵体形成的中期和细胞破裂释放包涵体的后期三个阶段。研究结果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肝胰腺细小病毒的致病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胰腺细小病毒 中国对虾 免疫病理学 免疫酶
下载PDF
养殖中国对虾肝胰脏细小病毒病的免疫金银染色法诊断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修勤 薛清刚 张进兴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3期515-515,共1页
80年代以来 ,肝胰脏细小病毒病在养殖中国对虾中广泛流行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作者采用免疫金银染色 (immunogold silver staining,IGSS)技术 ,对患病对虾肝胰脏中的细小病毒(Hepatopancreatic parvovirus,HPV)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的研... 80年代以来 ,肝胰脏细小病毒病在养殖中国对虾中广泛流行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作者采用免疫金银染色 (immunogold silver staining,IGSS)技术 ,对患病对虾肝胰脏中的细小病毒(Hepatopancreatic parvovirus,HPV)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 ,经 IGSS染色的病虾肝胰脏上皮细胞核内出现了黑色的、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 3~ 15μm的结构。由于该结构与 H- E染色切片上出现的肝胰脏细小病毒包涵体在发生部位、形态和大小上皆一致 ,故而认为该结构为HPV包涵体。证明 ,免疫金银染色法是一种可应用于中国对虾肝胰脏细小病毒病诊断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 中国对虾 肝胰脏细小病毒病 IGSS
下载PDF
孕妇血清和胚胎组织中微小病毒B_(19) DNA的检出 被引量:3
6
作者 孟潞英 张文炳 彭华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33-335,共3页
作者建立了检测人微小病毒B_(19)(HPV-B_(19))的PCR方法。两对引物(P_1P_2和P_3P_4)的设计均位于编码HPV-B_(19)衣壳蛋白VP_1基因区内,扩增产物分別为700 bp和104 bp。比较P_1P_2-PCR和P_3P_4-PCR,二者均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HPV-B_(... 作者建立了检测人微小病毒B_(19)(HPV-B_(19))的PCR方法。两对引物(P_1P_2和P_3P_4)的设计均位于编码HPV-B_(19)衣壳蛋白VP_1基因区内,扩增产物分別为700 bp和104 bp。比较P_1P_2-PCR和P_3P_4-PCR,二者均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HPV-B_(19) DNA最小检出量分別为5fg和25fg。应用P_1P_2-PCR对32份孕妇血清和21份胚胎组织标本进行了HPV-B_(19) DNA的检测,结果阳性率分別为9.4%和9.5%,首次从DNA水平证实HPV-B_(19)在国内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病毒B19 聚合酶链反应 DNA
下载PDF
中国明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全基因组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峥 黄倢 +2 位作者 高强 成君军 王明森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5,共7页
中国明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是一种单链、线性DNA病毒。本研究利用DNA末端加尾和嵌套PCR首次完成了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hepatopancreatic parvovirus,HPV)中国分离株(HPV-Pc)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HPV-Pc株(GenBank登录号GU371... 中国明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是一种单链、线性DNA病毒。本研究利用DNA末端加尾和嵌套PCR首次完成了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hepatopancreatic parvovirus,HPV)中国分离株(HPV-Pc)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HPV-Pc株(GenBank登录号GU371276)的全基因组由6 085个核苷酸组成,包含3个开放阅读框(ORF)(分别代表ns1、ns2和cp基因)和2个非编码区。ORF1、ORF2和ORF3分别编码由427、578和82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分子量分别为50.4 kD、68.2 kD和92 kD。分析HPV-Pc基因组结构,发现该基因组没有末端反向重复序列(ITR),cp基因编码的CP区有HPV特异的"GAA"正向重复序列,及富含甘氨酸的上游和下游不同位置存在精氯酸残基,可造成蛋白裂解。不同地区、不同对虾HPV基因组有较大差异,HPV-Pc株基因组与其他已知HPV序列同源性在78%~91%之间,差异遍布整个序列中。将HPV-Pc各基因片段与已报道的其他地区HPV相应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PV-Pc各基因片段与AY008257(韩国株)同源性最高。与已知HPV代表株的NS2、NS1和CP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也显示,HPV-Pc株与韩国株同源性最高。这些特征表明HPV-Pc属于细小病毒科的一个新分离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胰腺细小病毒(hpv) 中国明对虾 基因组序列
下载PDF
肝胰腺细小病毒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的PCR复合检测
8
作者 刘鸿玲 刘敏 闫冬春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85-490,共6页
肝胰腺细小病毒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是常见的2种DNA对虾病毒,在虾类养殖业中经常会出现混合感染。因此,建立这2种病毒的复合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基因库中肝胰腺细小病毒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的保守序列,设计了肝胰腺细小病毒和斑节... 肝胰腺细小病毒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是常见的2种DNA对虾病毒,在虾类养殖业中经常会出现混合感染。因此,建立这2种病毒的复合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基因库中肝胰腺细小病毒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的保守序列,设计了肝胰腺细小病毒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的特异性引物,对这2种病毒PCR复合检测的反应条件和试剂浓度进行优化,退火温度55℃,主要试剂Mg2+终浓度为3mmol/L,dNTP终浓度为0.4 mmol/L,引物终浓度为0.8μmol/L。进一步比较了在优化后的PCR反应体系下,检测单种病毒和同时检测这2种病毒的灵敏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胰腺细小病毒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PCR复合检测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临床诊疗技术规范(2022版) 被引量:6
9
作者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国家肾脏移植质控中心 +3 位作者 金海龙 张庆 丁晨光 石炳毅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3,共9页
肾移植受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其免疫功能低下,容易伴发各种病原体感染。近年来随着人类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检测技术发展和肾移植手术的增多,肾移植术后HPV-B19的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是导致术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肾移植受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其免疫功能低下,容易伴发各种病原体感染。近年来随着人类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检测技术发展和肾移植手术的增多,肾移植术后HPV-B19的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是导致术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移植肾功能恢复,甚至导致移植肾损伤或预后不良。为了进一步规范肾移植受者HPV-B19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国家肾脏移植质控中心组织专家,从HPV-B19病原学、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等方面,制订肾移植术后HPV-B19感染的临床诊疗规范,以期为我国肾移植术后HPV-B19感染的规范化防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微小病毒B19(hpv-B19)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 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ALG) 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 二代测序(NGS) 西多福韦 羟基脲 膦甲酸钠
下载PDF
2053例患者细小病毒B19抗体阳性特征分析
10
作者 赵梦麒 刘义庆 褚福禄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53例患者细小病毒B19抗体的阳性特征状况。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门诊就诊以及住院的2 053例细小病毒B19检测患者,年龄范围0岁~89岁。用化学发光法对血清标本进行细小病毒B... 目的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53例患者细小病毒B19抗体的阳性特征状况。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门诊就诊以及住院的2 053例细小病毒B19检测患者,年龄范围0岁~89岁。用化学发光法对血清标本进行细小病毒B19 IgG抗体、IgM抗体两项指标检测。用SPSS21.0软件分析患者中细小病毒B19抗体的阳性特征情况。结果在2 053例血清标本中,细小病毒B19 IgG和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96%和9.94%,其中,IgG抗体阳性率男性(27.49%)略低于女性(28.3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gM抗体阳性率女性(7.83%)明显低于男性(12.4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小病毒B19 IgG抗体阳性率1岁~≤3岁(11.16%)最低,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B19 IgG抗体阳性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61岁~89岁年龄组阳性率(71.43%)最高。细小病毒B19 IgM抗体阳性率6个月~≤12个月(29.17%)最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细小病毒B19IgM抗体阳性率远远低于0岁~6岁出现的阳性率。细小病毒B19 IgM抗体阳性率冬季(18.94%)远高于其他三个季节;夏季阳性率最低为1.47%,四季之间B19 IgG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4种B19抗体组合模式,分别为IgG+IgM抗体全阴性模式(64.93%)、IgG抗体单阳性模式(25.18%)、IgM抗体单阳性模式(7.11%)、IgG+IgM抗体双阳性模式(2.73%)。结论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 053例患者细小病毒B19抗体的IgM阳性率在性别上存在差异,不同年龄组间IgG和IgM阳性率均存在差异,秋冬、春秋及春夏季的IgM阳性率也存在差异,应加强对细小病毒B19感染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病毒B19 抗体 阳性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