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P33/ING1、Survivin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4
1
作者 任秀花 李珊珊 +1 位作者 阎爱华 张红燕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8-380,共3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P33/ING1、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33/ING1、Survivin蛋白在 6 0例食管癌手术后大体标本中食管正常黏膜、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组... 目的 :探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P33/ING1、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33/ING1、Survivin蛋白在 6 0例食管癌手术后大体标本中食管正常黏膜、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组织的表达。结果 :P33/ING1蛋白从正常黏膜→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呈渐进性低表达 ,而Survivin蛋白则呈渐进性高表达。正常黏膜与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中P33/ING1、Survivin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P33/ING1蛋白表达情况与食管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食管浸润癌组织中P33/ING1蛋白的低表达与Survivin蛋白的高表达呈负相关 (r =- 0 .4 80 ,P <0 .0 1 )。结论 :P33/ING1、Survivin 2种蛋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不典型增生 单纯增生 原位癌 食管 P33/ING1 SURVIVIN
下载PDF
泽桂癃爽联合萘哌地尔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智 王尧 +1 位作者 王伟华 张永合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36-939,共4页
目的:探讨中成药泽桂隆爽胶囊联合α1受体阻滞剂萘哌地尔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门诊BPH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治疗组口服泽桂癃爽胶囊,每粒0.4 g,每次2粒,每日3次,每晚睡前联合服用萘哌地尔,每次... 目的:探讨中成药泽桂隆爽胶囊联合α1受体阻滞剂萘哌地尔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门诊BPH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治疗组口服泽桂癃爽胶囊,每粒0.4 g,每次2粒,每日3次,每晚睡前联合服用萘哌地尔,每次25 mg,每日1次。对照组仅每晚睡前服用萘哌地尔,每次25 mg,每日1次。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夜尿次数、排尿情况、尿流、射程等症状变化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生活质量评分(QOL)、剩余尿及前列腺质量变化。结果:全部患者肝肾功能、血压及心电图均无异常。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夜尿次数多、排尿无力、尿流细、射程短等症状均有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IPSS和QOL评分降低(P<0.05),Qmax升高(P<0.05),剩余尿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IPSS、剩余尿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治疗组治疗后Qmax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前列腺质量与单纯应用泽桂癃爽比较虽略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成药泽桂癃爽胶囊与萘哌地尔联合应用治疗BPH,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与客观指标,无明显毒副作用。提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是治疗轻、中度BPH较为理想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中成药 泽桂隆爽胶囊 萘哌地尔
下载PDF
坦索罗辛联合知柏地黄丸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戈宏焱 陈博 +1 位作者 刘会龙 李洪清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2期245-246,共2页
目的探讨知柏地黄丸联合高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BPH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知柏地黄丸,联合服用坦索罗辛。对照组仅每晚睡前服用坦索罗辛。均治疗8周。观察... 目的探讨知柏地黄丸联合高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BPH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知柏地黄丸,联合服用坦索罗辛。对照组仅每晚睡前服用坦索罗辛。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夜尿次数、尿流、排尿情况、生活质量(QOL)评分、射程等症状变化及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前列腺体积及残余尿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夜尿次数多、尿流细、射程短、排尿无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QOL和IPSS评分均降低(P<0.05),残余尿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IPSS、残余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知柏地黄丸与坦索罗辛联合应用治疗BPH,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与客观指标,无明显毒副作用。提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良性BPH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知柏地黄丸 坦索罗辛
下载PDF
肝原发性肿瘤及占位性病变CT延迟增强扫描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沛宏 郑国梁 +1 位作者 曾其祥 汪似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16-319,共4页
本文通过前瞻性研究,对42例原发性肝肿瘤及肝病变患者进行了肝CT平扫、常规增强及肝延迟增强扫描(简称DICT)。其中肝癌32例,共有癌瘤、癌灶58个;肝血管瘤6例,共有血管瘤7个;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简称FNH)1例;另有孤立性肝硬变大结节3个。... 本文通过前瞻性研究,对42例原发性肝肿瘤及肝病变患者进行了肝CT平扫、常规增强及肝延迟增强扫描(简称DICT)。其中肝癌32例,共有癌瘤、癌灶58个;肝血管瘤6例,共有血管瘤7个;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简称FNH)1例;另有孤立性肝硬变大结节3个。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表明:1、肝DICT对于5.0cm以下的小肿瘤检出灵敏度高于平扫和常规增强CT扫描。本组病例,DICT灵敏度为79.1%,平扫和常规增强CT扫描联合使用灵敏度为48.8%,差异有显著性(P<0.01)。2、DICT假阳性率低于平扫和常规增强,DICT为5.0%,平扫为25%,常规增强为9.1%,DICT与CT平扫假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DICT与常规增强无显著性差异(P>0.05)。3、DICT对具有肝组织功能的病变如FNH、肝硬变结节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