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olatile Flavor Components and the Body Weights of Rats in the Green Tea Added Miner Ingredients
1
作者 Sung-Hee Choi Hye-Jin Hwang 《茶叶》 2013年第4期321-324,共4页
In order to change for the good flavor in green tea of middle or low grade,roast naked barley(miner ingredient) was added to it.To make tea having functional property,mixed roast naked barley-green tea with one medici... In order to change for the good flavor in green tea of middle or low grade,roast naked barley(miner ingredient) was added to it.To make tea having functional property,mixed roast naked barley-green tea with one medicinal herb(MH,miner ingredient).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rinking extracts of naked barley- MH- green tea(A group) and adlay- Angelica gigas Nakai- green tea(B group) on the body weights of rats,and volatile flavor components of best effective extract on weight reduction.Forty-eight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were fed five different green tea extracts for 8 weeks.The result obtained in the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change of body weights of rats was affected by A group,B group and others.A group showed highest reduction rate of body weights(36.40%).Reduction rate of body weights on the B group(10.10%) was much lower than A group(36.40%).Aroma compounds were extracted by the SDE method.The concentrated aroma extracts were analyzed and identified by GC and GC-MS.The main aroma components of the green tea blended with naked barley and MH were 12 pyrazines having roasty note,methyl butanals having sweet note,hexanal having briskness greenish note,and nerolidol and β-ionone having floral no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提取物 挥发性成分 SPRAGUE-DAWLEY 体重 大鼠 矿工 GC-MS分析 挥发性香味成分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草本风味核桃加工工艺
2
作者 包永华 吕杰 李煌俊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2,60,共7页
为研制草本风味即食手剥核桃,以新疆纸皮核桃为原料,着重对杀青条件、浸泡和烘烤条件进行研究。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选择浸泡时间、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3个影响因素的水平,根据BoxBenhnken试验设计,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确定... 为研制草本风味即食手剥核桃,以新疆纸皮核桃为原料,着重对杀青条件、浸泡和烘烤条件进行研究。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选择浸泡时间、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3个影响因素的水平,根据BoxBenhnken试验设计,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确定草本风味手剥核桃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核桃的最佳杀青条件为80℃杀青8 h。通过响应面分析建立的回归模型显著,各因素对核桃感官评分的影响顺序为烘烤温度>烘烤时间>浸泡时间。确定草本手剥核桃最佳工艺条件为:烘烤温度80℃,烘烤时间7 h,浸泡时间2.5 min。按照优化的工艺条件加工的草本风味核桃感官品质最佳,核桃色泽美观,核桃仁金黄,草本风味佳,无苦涩味,口感酥脆。研究结果为核桃制品的开发及其产业化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草本风味 核桃 工艺 优化
下载PDF
六神曲发酵过程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及中药组分缺失对其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殷娴 曹爽 +2 位作者 郭慧敏 王家栋 廖永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229,共8页
六神曲是自然发酵的中药曲剂,气味是监控六神曲发酵过程和评判质量的重要指标。该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六神曲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探究发酵过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及中药组分缺失对其挥发性风味... 六神曲是自然发酵的中药曲剂,气味是监控六神曲发酵过程和评判质量的重要指标。该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六神曲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探究发酵过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及中药组分缺失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六神曲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出3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2种酸类、6种醇类、7种酯类、3种醛类、11种烃类、1种酮类和3种其他类。六神曲在发酵0 h时挥发性风味物质以苯甲醛为主,含量为2157.43μg/mL。发酵过程中,苯甲醛含量迅速下降,72 h时含量降至116.15μg/mL,而苯甲醇、醋酸和苯乙酸甲酯等物质的含量明显上升,发酵结束时含量分别为703.95μg/mL、252.97μg/mL和143.12μg/mL。当中药组分缺失青蒿、辣蓼、苍耳草和苦杏仁中的任何一种,六神曲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发生极大变化,发酵过程中苯甲醛含量下降速度均减缓,而苯甲醇、醋酸和苯乙酸甲酯含量的增长速度亦降低;其中,原料缺少苦杏仁时的苯甲醛初始含量仅为101.73μg/mL,苦杏仁是苯甲醛的产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神曲 发酵 中药组分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辛开苦降法治疗胃癌理论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汪学鹏 郭昊铭 +4 位作者 师亮亮 王帅哲 陈亚萍 杨永琴 魏本君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3期83-88,共6页
辛开苦降法是基于中药四气五味药性理论,以辛味药和苦味药并用,来达到脾胃升降恢复、气机斛旋平衡的作用。由于其可以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及调整气的运行,故适用于多种脾胃系统疾病的治疗。近些年中医药治疗癌症具有显著疗效,胃癌的病机... 辛开苦降法是基于中药四气五味药性理论,以辛味药和苦味药并用,来达到脾胃升降恢复、气机斛旋平衡的作用。由于其可以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及调整气的运行,故适用于多种脾胃系统疾病的治疗。近些年中医药治疗癌症具有显著疗效,胃癌的病机与辛开苦降的理论相对应,本文尝试从辛开苦降法的学术源流、治疗胃癌的立法依据及临床应用等方面阐明辛开苦降法治疗胃癌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开苦降 胃癌 治法
下载PDF
中草药添加剂对AA肉鸡肌肉品质和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志敬 何翔 +2 位作者 陈彩文 高振华 石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6-150,共5页
为探讨不同中草药添加剂对AA肉鸡肌肉品质和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选择280羽1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中草药组方1(Ⅰ组)、2(Ⅲ组)、3(Ⅴ组)及2%中草药组方1(Ⅱ组)、2(Ⅳ组)、3(Ⅵ组)... 为探讨不同中草药添加剂对AA肉鸡肌肉品质和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选择280羽1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中草药组方1(Ⅰ组)、2(Ⅲ组)、3(Ⅴ组)及2%中草药组方1(Ⅱ组)、2(Ⅳ组)、3(Ⅵ组),试验期42 d,试验结束时取胸肌、腿肌,测定肌肉品质和风味物质含量。结果显示:在AA肉鸡基础饲饲粮中添加1%和2%的3种中草药组方均能显著提高腿肌中粗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Ⅰ、Ⅲ、Ⅴ组(1%添加水平)腿肌粗蛋白含量分别显著提高37.45%、50.49%、61.85%,Ⅱ、Ⅳ、Ⅵ组(2%添加水平)腿肌粗蛋白含量分别显著提高39.62%、44.46%、80.72%;中草药组脂肪含量、干物质含量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中草药组腿肌和胸肌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Ⅰ、Ⅲ、Ⅴ组(1%添加水平)胸肌中MDA含量分别显著降低71.19%、57.63%、66.10%,Ⅱ、Ⅳ、Ⅵ组(2%添加水平)分别显著降低71.19%、55.93%、59.32%;Ⅰ、Ⅲ、Ⅴ组(1%添加水平)腿肌中MDA含量分别显著降低42.86%、28.57%、51.43%,Ⅱ、Ⅳ、Ⅵ组(2%添加水平)分别显著降低37.14%、37.14%、62.86%。整体上,与对照组相比,中草药组胸肌、腿肌风味物质含量升高,2%的中草药组方1和中草药组方3能够显著提高提高腿肌中的HxR+Hx含量。综上,3种中草药组方均可提高肌肉品质和风味物质含量,添加量以2%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肉品质 风味物质 AA肉鸡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法联合m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俊涛 尹怡 +6 位作者 李晓婷 马征 马金玉 郅中怡 杨明明 杨冠森 王祥麒 《中医药信息》 2019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法联合m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结肠癌患者100例,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mFOLFOX6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化疗的基础上,...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法联合m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结肠癌患者100例,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mFOLFOX6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化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客观缓解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 575,0. 432);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更低(P=0. 022),中医症候总有效率更高(P=0. 013);观察组KPS评分及QLQ-C30评分更高(P=0. 003,0. 012);观察组治疗后部分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包括SGOT/SGPT及WBC(P=0. 001,0. 004),而其余统计的不良事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采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法结合m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症候评分,提高生活质量,降低部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辛开苦降法 晚期结肠癌 症候积分
下载PDF
中草药添加剂对异育银鲫肌肉生化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0
7
作者 邱小琮 周洪琪 +1 位作者 横山雅仁 刘小刚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24-28,共5页
设计中草药配方I和II,各以0.5%、1%、2%剂量添加到基础饲料中,饲喂异育银鲫(体重1.6~2.2g),2个月后,测定鱼体肌肉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脂肪酸、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异育银鲫肌肉中水分、蛋白质、各种脂肪酸、水解和游离氨... 设计中草药配方I和II,各以0.5%、1%、2%剂量添加到基础饲料中,饲喂异育银鲫(体重1.6~2.2g),2个月后,测定鱼体肌肉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脂肪酸、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异育银鲫肌肉中水分、蛋白质、各种脂肪酸、水解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复方中草药添加剂I和II对异育银鲫肌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呈味氨基酸的含量无不良影响(P>0.05),其中,配方II的2%添加量可显著地提高异育银鲫鱼肉的脂肪含量,从而改善鱼的肉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中草药添加剂 肌肉 营养成分 鲜味
下载PDF
西药本土化研究:能否以中药性味归经理论研究西药? 被引量:3
8
作者 唐汉庆 郑建宇 +2 位作者 黄月艳 李克明 李晓华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26,29,共4页
中医药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断吸收外来药物并以中药理论进行研究以充实和丰富己身内容成为传统,也是中医药保持生命力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提出"西药本土化研究"的概念,即以中药性味归经理论对西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 中医药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断吸收外来药物并以中药理论进行研究以充实和丰富己身内容成为传统,也是中医药保持生命力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提出"西药本土化研究"的概念,即以中药性味归经理论对西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期待在提高用药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轻西药特别是抗肿瘤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这样,就有可能为患者提供较好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药 中药 性味 辨证
下载PDF
关幼波治疗肝病用药及药物性味归经初步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张丽娜 姜楠 +1 位作者 姜开运 李垠含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5期46-48,共3页
目的:探究关幼波治疗肝病的用药经验和药物性味归经的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关幼波临床经验选》中医案58则,将所有药物及其性味归经录入数据库,使用SPSS19.0软件,对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和交叉、对应分析。结果:频数分析结果表明,用药以当... 目的:探究关幼波治疗肝病的用药经验和药物性味归经的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关幼波临床经验选》中医案58则,将所有药物及其性味归经录入数据库,使用SPSS19.0软件,对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和交叉、对应分析。结果:频数分析结果表明,用药以当归为首位,其次是白芍、茵陈、赤芍、甘草、藿香等;药性方面主要集中于寒、平、温性;药味方面以甘、苦、辛为主;归经方面主要归肝、脾、胃、肺经。对应分析结果显示,关幼波治疗肝病擅用甘平、苦寒、辛温中药,主入肝、脾经,酸肝、辛脾、甘心药味归经联系尤为密切。结论:关幼波先生治疗肝病主要以苦寒药物清利肝胆湿热,以甘平、辛温药物固护脾胃,养血柔肝,同时发现与酸肝关系密切,体现了酸味中药补肝体而制肝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幼波 肝病 中药 性味归经 频数分析 对应分析
下载PDF
基于芳香化湿理论的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探索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晓雪 叶冰 +1 位作者 包.照日格图 却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54-1456,共3页
针对目前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理论研究的相对不足,术语使用混乱的现状,对"芳香化湿"的历史渊源、功效表述、传统临床应用、现代临床应用及现代基础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明确其内涵及外延,为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 针对目前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理论研究的相对不足,术语使用混乱的现状,对"芳香化湿"的历史渊源、功效表述、传统临床应用、现代临床应用及现代基础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明确其内涵及外延,为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提出一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术语 规范化 芳香化湿 临床中药学
下载PDF
论苦味“坚阴”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玉忠 孔祥英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26-828,共3页
苦味药有泄和燥的作用,且能"坚阴"。坚阴即固守保存阴液之意,实际上是借助某些苦寒药物的清热泄火作用,泻火之亢,以全阴气,又称泻火存阴或泻火保阴。苦味坚阴不同于甘寒养阴之濡润滋养,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平相火,固肾阴;清... 苦味药有泄和燥的作用,且能"坚阴"。坚阴即固守保存阴液之意,实际上是借助某些苦寒药物的清热泄火作用,泻火之亢,以全阴气,又称泻火存阴或泻火保阴。苦味坚阴不同于甘寒养阴之濡润滋养,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平相火,固肾阴;清热泻火,顾护阴津;泻下以存阴。既不能把"坚阴"理解为苦寒之性味有直接的滋阴养阴作用,也不能一味强调苦寒泻火,而不顾及阴津的滋养,泻火只是一种手段、方法,存阴才是目的、效果。仅就苦味本身而言,只有苦燥伤阴之弊而无益阴之力,故对阴虚无火之证,切不可用苦味药去"坚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药坚阴 泻火存阴 甘寒养阴
下载PDF
中药的五味与无机元素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健 贾仁勇 +3 位作者 黎晓敏 李明元 宋维平 杨本登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5期456-459,共4页
测定了具专一药味的201种兽用中药的11种无机元素含量,并分析了其咸、苦、甘、辛、酸等药味与元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药味所测诸元素总平均含量的顺序是咸>辛>甘>苦>酸。咸味药的Fe、Zn、Na含量高,但含Li低;... 测定了具专一药味的201种兽用中药的11种无机元素含量,并分析了其咸、苦、甘、辛、酸等药味与元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药味所测诸元素总平均含量的顺序是咸>辛>甘>苦>酸。咸味药的Fe、Zn、Na含量高,但含Li低;辛味药Zn、Ca含量低;甘味药各元素含量与其余各味比无显著差异;苦味药Ca、Li含量高;酸味药Fe含量低。据此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五味 中药性味 元素含量 药理学
下载PDF
归肺经中药性味、临床功效及药理作用构成情况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付先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归肺经中药性味、临床功效、药理作用构成规律,明确归肺经作用与其性味、临床功效、药理作用构成之间的关联关系,为阐释归经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相关信息,构建数据库系统,进行信息标准化处... 目的分析归肺经中药性味、临床功效、药理作用构成规律,明确归肺经作用与其性味、临床功效、药理作用构成之间的关联关系,为阐释归经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相关信息,构建数据库系统,进行信息标准化处理,通过数据信息的频数与频率分析,总结归肺经中药性味、临床功效、药理作用构成规律。结果共筛选129种归肺经中药,从药性看,归肺经中药以寒性药最常见,占49.6%;从药味看,以苦味、甘味和辛味最多见;从临床功效看,大多具有止咳、祛痰、平喘、解表等功效,主治疾病部位主要在肺脏、皮肤、咽喉、鼻等;药理作用出现频数最多的是抗菌、抗炎、抗肿瘤、镇咳、平喘、祛痰等。结论归肺经中药以寒凉药性为主,止咳、祛痰、平喘等临床功效以及抗菌、抗炎、抗肿瘤、镇咳、平喘、祛痰等药理作用可能与归肺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经理论 中药性味 临床功效 药理作用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治疗内燥莫忘温阳 被引量:4
14
作者 崔民英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7期1019-1020,1029,共3页
"内燥"一词为清代医家提出,并认为其病机主要是脏腑阴液不足,内燥的治法遵循《素问·至真要大论》"燥者濡之"的原则,多以滋阴养血为主,但是临床上往往见到滋阴润燥之法难以取效的情况,笔者在治疗内燥证时发现,... "内燥"一词为清代医家提出,并认为其病机主要是脏腑阴液不足,内燥的治法遵循《素问·至真要大论》"燥者濡之"的原则,多以滋阴养血为主,但是临床上往往见到滋阴润燥之法难以取效的情况,笔者在治疗内燥证时发现,此类患者或因过用寒凉滋腻之品,或贪凉饮冷无度,以至于脾肾阳气耗损,或因素体阳虚,以至于阳虚不能蒸化津液,导致津液不得布散,每多上燥下寒或者上热下寒之证,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的"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治疗原则,运用温阳降火之剂治疗内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此对燥证治疗源流及温阳法治疗内燥证的理论依据进行了阐述,并通过临床实例,对温阳法治疗内燥证加以具体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燥 温阳 上燥下寒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
下载PDF
浅谈中药性味与阴阳平衡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冬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6期98-99,共2页
通过对中药性味功效及阴阳学说构建的中医辨证论治、平衡阴阳的基本观点的分析和探讨,认为中药药性理论和中医阴阳平衡学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利用中药的药性理论是中医平衡阴阳、疗病祛疾、康复人体机能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中药 四气五味 阴阳平衡
下载PDF
关于中医辛润法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殿华 迟华基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169-172,共4页
探讨辛润源流,剖析辛味药物,指出辛味药在整体上不具备润养功效,不应与能散、能行相提并论。若把辛润理解为个别药物的润养作用,有失辛润之旨,更无法选药组方应用于临床。因此,当把辛润立之为法,即辛润法。燥证的发病机制,是外... 探讨辛润源流,剖析辛味药物,指出辛味药在整体上不具备润养功效,不应与能散、能行相提并论。若把辛润理解为个别药物的润养作用,有失辛润之旨,更无法选药组方应用于临床。因此,当把辛润立之为法,即辛润法。燥证的发病机制,是外燥邪气、痰饮瘀血、气郁邪阻而致津血运行输布障碍,形体失却濡养。辛润机制,赖其辛味行散之功,宣肺祛邪,散饮化瘀,行气除滞,疏通腠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润法 辛味药 治法
下载PDF
李杲“阴火”证治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素敏 张小萍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5-17,共3页
李杲所谓"阴火"为内伤发热,其病因为饮食损胃,劳倦伤脾,致脾胃气虚所致;其病症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外感相对的发热或显见热象的火热证;治疗上创立了甘温除热和升阳散火的治疗大法,并创制了补中益气汤和升阳散火汤等传世名方。
关键词 李杲 阴火 甘温除热 升阳散火
下载PDF
基于功效的两面针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赫俊杰 吴晓燕 +5 位作者 阎星旭 孙思彤 张芳芳 王曼姝 许妍妍 李遇伯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93-97,共5页
两面针是广西道地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通络、解毒消肿的功效,为临床常用中药。两面针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越来越多含两面针的中医药处方制剂被广泛应用。从两面针药味出发,分析了两面针药味与传统功效的联系,并... 两面针是广西道地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通络、解毒消肿的功效,为临床常用中药。两面针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越来越多含两面针的中医药处方制剂被广泛应用。从两面针药味出发,分析了两面针药味与传统功效的联系,并将中药传统与现代研究相联系,基于功效对两面针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结合相关临床研究,对含两面针处方制剂的主治疾病进行分类频次占比统计分析,形成两面针“药味-功效-药理作用-主治疾病-处方制剂”的对应关联,以期为两面针临床合理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功效 处方制剂 药味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中医治疗黄褐斑内服方剂药对配伍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彭晓洁 梁培干 +5 位作者 曾峰 钟慧 肖琴芳 莫琴仙 卢瑶瑶 杨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307-309,共3页
目的:探求治疗黄褐斑内服方剂性味归经的配伍特点,以期为黄褐斑的治疗与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书籍所搜集到的374个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内服方剂,按证候的不同分为肝肾阴虚、肝郁气滞血瘀、气血亏虚血瘀、脾虚湿盛以及其... 目的:探求治疗黄褐斑内服方剂性味归经的配伍特点,以期为黄褐斑的治疗与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书籍所搜集到的374个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内服方剂,按证候的不同分为肝肾阴虚、肝郁气滞血瘀、气血亏虚血瘀、脾虚湿盛以及其他等五种类型,对其所用药物药对的性味归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治疗黄褐斑内服方剂以肝郁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处方为主,配伍药物主入肝经,兼入肾、脾、心经;性多温、平;味多辛、甘。结论:可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对黄褐斑进行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药对配伍 性味归经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轻身”药特色探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段雷 于璐 胡文彬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797-800,共4页
[目的]对《神农本草经》中的“轻身”药特色进行探析。[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对《神农本草经》“轻身”药进行研究。采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按照药物名称、品类、气味和“轻身”功效纳入符合条件的药物,运用描述性统计法对数据进... [目的]对《神农本草经》中的“轻身”药特色进行探析。[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对《神农本草经》“轻身”药进行研究。采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按照药物名称、品类、气味和“轻身”功效纳入符合条件的药物,运用描述性统计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从性、味和功效方面对“轻身”药特色进行研究讨论。[结果]《神农本草经》共记载132味具有“轻身”功效的药物,有性平药物59味,味甘药物55味、味苦药物39味、味辛药物27味,适合长期调理。功效可分为12类,频次居于前5的依次为轻身类(35味)、轻身延(增、长)年类(23味)、轻身不老类(19味)、轻身耐老类(18味)、益气轻身类(12味),具有祛湿、活血、补气、安神等多种功效,涵盖了现代意义上的减肥。[结论]“轻身”药的共同特点是能使人感到轻健有力,能缓调阴阳,又可调和脾胃,并且通畅全身气机。或以纠偏达到阴平阳秘,或可通畅人身气机,或可帮助强悍身体。不仅可补益,亦可祛邪,使人身体轻健,反应敏捷,从而起到抗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对于“轻身”药的研究,将有利于推动中药和中医养生保健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轻身药 老年病 三品分类法 性味 气机 减肥 养生保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