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水灌溉对Salicornia属两种盐生植物生长及离子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文军 藤山英保 +2 位作者 滨村邦夫 杨劼 赵元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3期1-4,共4页
以 Salicornia 属的两个野生种为实验材料,在海水处理条件下对其地上部的生长状况及无机养分的吸收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水处理浓度的增加,生物量表现出旺盛的生长趋势,100%海水处理区的生产量最高:两个野生种的地上部 Na ... 以 Salicornia 属的两个野生种为实验材料,在海水处理条件下对其地上部的生长状况及无机养分的吸收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水处理浓度的增加,生物量表现出旺盛的生长趋势,100%海水处理区的生产量最高:两个野生种的地上部 Na 的含量和海水处理浓度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Na 在 Salicornia 属植物体内的积累阻碍 K 离子的吸收。淡水区 S.bigelovii 的 Ca 积累高于各盐水处理区,随着海水处理浓度的增加 Ca 的积累呈缓慢下降趋势。S.herbacea 的 Ca 的积累呈相与 S.bigelovii 相反的趋势。Mg 的积累和 Ca 的积累规律基本上相同。海水处理影响 Salicornia 属地上部氮和碳的积累过程。Salicornia 属的两个野生种 S.bigelovii 和 S.herbacea 在海水处理下的生长及养分积累都表现出极高的趋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igelovii S.herbacea 盐生植物 海水处理 养分积累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海蓬子皂苷提取工艺条件与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梁彬 李娟 +1 位作者 余杰 陈美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2-107,共6页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海蓬子皂苷提取工艺,初步鉴定海蓬子皂苷的结构,并探讨其对α-葡萄糖苷酶与胰脂肪酶的体外抑制活性。海蓬子皂苷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7(g/mL)、乙醇体积分数62%、超声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海蓬子皂苷的提取量为1...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海蓬子皂苷提取工艺,初步鉴定海蓬子皂苷的结构,并探讨其对α-葡萄糖苷酶与胰脂肪酶的体外抑制活性。海蓬子皂苷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7(g/mL)、乙醇体积分数62%、超声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海蓬子皂苷的提取量为10.14 mg/g;显色反应和红外光谱初步分析表明,海蓬子皂苷为四环三萜类皂苷;体外实验表明,经纯化的海蓬子皂苷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均有较强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效应,对α-葡萄糖苷酶、胰脂肪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68.20%和84.28%。该结果提示海蓬子皂苷可能具有阿卡波糖样的降血糖机制以及降血脂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蓬子 皂苷 响应面分析法 Α-糖苷酶 胰脂肪酶
下载PDF
海篷子籽油制备共轭亚油酸及其组分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潘群文 陈美珍 吴演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2-46,共5页
研究海篷子籽油中亚油酸转化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工艺条件。以海篷子籽油为原料,KOH为催化剂,乙二醇为溶剂,碱异构法转化共轭亚油酸。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选海篷子籽油共轭亚油酸的最佳制备技术条件。结果表明海篷子籽油是制备共轭... 研究海篷子籽油中亚油酸转化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工艺条件。以海篷子籽油为原料,KOH为催化剂,乙二醇为溶剂,碱异构法转化共轭亚油酸。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选海篷子籽油共轭亚油酸的最佳制备技术条件。结果表明海篷子籽油是制备共轭亚油酸的良好原料,所得产品中共轭亚油酸质量分数达87%以上,共轭亚油酸两种活性异构体9c,11t-CLA和10t,12c-CLA质量分数达68%以上。用海篷子籽油制备共轭亚油酸最适条件为:反应温度在180℃,反应时间3.9 h,溶剂用量为油质量的2倍,催化剂用量为籽油质量的25%。本研究所优选的工艺条件可使籽油中亚油酸转化率高达94.6%,所制得的海篷子共轭亚油酸产品的各项理化指标接近食用油标准,工艺条件实际可行,制备的共轭亚油酸产品安全无毒,有望开发成一种高附加值的保健食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篷子 亚油酸 共轭亚油酸 气相色谱 碱异构化
下载PDF
海蓬子提取物抑制酪氨酸合成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余晓红 申玉香 +2 位作者 陈洪兴 邵荣 许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31-133,共3页
研究海蓬子水提物、醇提物、超声波水提物、超声波醇提物,分别经蒸馏浓缩和旋转蒸发仪蒸发浓缩所得浓缩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蒸馏浓缩和旋转蒸发仪蒸发浓缩对提取物的抑制率几乎没有影响。这4种提取物对以酪氨酸为底... 研究海蓬子水提物、醇提物、超声波水提物、超声波醇提物,分别经蒸馏浓缩和旋转蒸发仪蒸发浓缩所得浓缩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蒸馏浓缩和旋转蒸发仪蒸发浓缩对提取物的抑制率几乎没有影响。这4种提取物对以酪氨酸为底物的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存在显著性差异。抑制率分别为:水提物32.48%,醇提物62.37%,超声波水提物43.56%,超声波醇提物75.81%。其中海蓬子超声波醇提物表现出最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蓬子 提取物 酪氨酸酶 抑制作用
下载PDF
海蓬子籽油亚油酸共轭化产物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演 杨瑞琦 +1 位作者 陈美珍 廖绪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海蓬子籽油亚油酸共轭化产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含有73.52%亚油酸的海蓬子籽油为原料,利用化学法转化制备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采用国标法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对共轭化油进行理化指标分析和急性毒性... 目的:探讨海蓬子籽油亚油酸共轭化产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含有73.52%亚油酸的海蓬子籽油为原料,利用化学法转化制备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采用国标法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对共轭化油进行理化指标分析和急性毒性评价,MTT法检测共轭化油对人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共轭化油中c9,t11-CLA和t10,c12-CLA含量为68.75%,理化指标符合相关产品要求。小鼠急性毒性LD50>20g/kg,属无毒级。共轭化油对食道癌EC109细胞和乳腺癌HTB-22细胞均有较强抑制作用,对宫颈癌HeLa细胞无抑制活性,对正常人胚肾细胞293T无毒性,对EC109细胞的IC50为111.9μg/mL。结论:利用海蓬子籽油转化的共轭亚油酸产物对人肿瘤细胞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但其作用具有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蓬子籽油 共轭亚油酸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盐生海芦笋来源真菌Salcoli6发酵产物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赵育卉 杨海燕 辛志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6-11,共6页
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对一株盐生海芦笋来源真菌Salcoli6发酵产物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利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及波谱学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 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对一株盐生海芦笋来源真菌Salcoli6发酵产物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利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及波谱学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枝孢菌素(1)、异枝孢菌素(2)、2-乙酰基喹唑啉(3)、萘满酮(4)、3-羟基-2-甲级色原酮(5)、3-甲级异苯并呋喃(6)、对-羟基苯乙酸(7);以SRB法评价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3、4和7对p388细胞具有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12、24μg/mL和6μg/mL,其他化合物没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海芦笋真菌 发酵产物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海蓬子正丁醇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余晓红 尹永祺 顾振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8-121,124,共5页
对海蓬子的正丁醇萃取物,通过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进行纯化,得到一种活性成分SBF;通过LC-MS检测,确定其分子量为802。并对SBF的还原能力、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能力... 对海蓬子的正丁醇萃取物,通过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进行纯化,得到一种活性成分SBF;通过LC-MS检测,确定其分子量为802。并对SBF的还原能力、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能力进行检测,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SBF具有一定还原能力,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都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均小于阳性对照VC;SBF对脂质过氧化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在浓度小于1.2mg/mL时,抑制作用大于VC,在浓度大于1.2mg/mL时,抑制作用小于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蓬子 脂溶性 抗氧化 萃取
下载PDF
8株草本科植物根际土放线菌代谢产物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车敏娜 吴恒 +4 位作者 热孜万古力.赛买提 王国威 郑棱峻 王胜宝 陈士恩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20-1927,共8页
为了探讨温度对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8株草本科植物根际放线菌出菌率的影响以及对放线菌代谢产物活性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为后续放线菌筛选以及培养最适温度方面提供基础资料。试验采用含有75μg/m L重铬酸钾和2μg/m L青霉素的甘油精... 为了探讨温度对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8株草本科植物根际放线菌出菌率的影响以及对放线菌代谢产物活性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为后续放线菌筛选以及培养最适温度方面提供基础资料。试验采用含有75μg/m L重铬酸钾和2μg/m L青霉素的甘油精氨酸琼脂培养基,对菌种进行23、60、80、100及120℃五个不同温度的预处理,利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对8种草本科植物根系土壤样品进行分离,初步探讨温度对放线菌数量和种类的影响;利用7种筛选培养基对所得菌株定性检测,进一步探讨功能酶产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通过23、60、80、100及120℃五种不同温度试验,同一土样在不同温度预处理下放线菌的数量和种类差异显著;发现18株放线菌中有9株放线菌产淀粉酶,16株产蛋白酶,16株产脲酶,18株产过氧化氢酶,12株产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酶,14株产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酶,7株产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酶,5株产色氨酸酶,5株产纤维素酶;不同温度筛选的放线菌产酶种类不尽相同。说明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草本科植物根际放线菌产酶特性良好,是淀粉酶、蛋白酶、酯酶等酶的重要来源;随着预处理温度升高,放线菌数量均随着温度升高呈降低趋势;同一土样在不同温度下放线菌的种类与温度没有相关性,但是特定的温度会筛选特定的菌株,即某些菌对温度有一定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科植物 根际土 放线菌 代谢产物
下载PDF
Alpine tundra species phenology is mostly driven by climate-related variables rather than by photoperiod
9
作者 QUAGLIA Elena RAVETTO ENRI Simone +3 位作者 PEROTTI Elisa PROBO Massimiliano LOMBARDI Giampiero LONATI Michele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9期2081-2096,共16页
The study of plant phenology has frequently been used to link phenological events to various factors,such as temperature or photoperiod.In the high-alpine environment,proper timing of the phenological cycle has always... The study of plant phenology has frequently been used to link phenological events to various factors,such as temperature or photoperiod.In the high-alpine environment,proper timing of the phenological cycle has always been crucial to overcome harsh conditions and potential extreme events(i.e.spring frosts)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esponse dynamics of the vegetation,which could shape the alpine landscape in a future of changing climate.Alpine tundra vegetation is composed by an array of species belonging to different phytosociological optima and with various survival strategies,and snowbed communities are a relevant expression of such an extreme-climate adapted flora.We set eight permanent plots with each one in a snowbed located on the Cimalegna plateau in Northwestern Italy and then we selected 10 most recurring species among our plots,all typical of the alpine tundra environment and classified in 3different pools:snowbed specialists,grassland species and rocky debris species.For 3 years we registered the phenophases of each species during the whole growing season using an adaptation of the BBCH scale.We later focused on the three most biologically relevant phenophases,i.e.,flower buds visible,full flowering,and beginning of seed dispersion.Three important season-related variables were chosen to investigate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phenological cycle of the studied species:(i)the Day Of Year(DOY),the progressive number of days starting from the 1 st of January,used as a proxy of photoperiod,(ii)Days From Snow Melt(DFSM),selected to include the relevance of the snow dynamics,and(iii)Growing Degree Days(GDD),computed as a thermal sum.Our analysis highlighted that phenological development correlated better with DFSM and GDD than with DOY.Indeed,models showed that DOY was always a worse predictor since it failed to overcome interannual variations,while DFSM and marginally GDD were better suited to predict the phe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most of the species,despite differences intemperature and snowmelt date among the three years.Even if the response pattern to the three variables was mainly consistent for all the species,the timing of their phenological response was different.Indeed,species such as Salix herbacea and Ranunculus glacialis were always earlier in the achievement of the phenophases,while Agrostis rupestris and Euphrasia minima developed later and the remaining species showed an intermediate behavior.However,we did not detec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functional pools of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plants Climate change Growing degree days Italian Alps Salix herbacea Snowbed vegetation
下载PDF
C22-脂环族三羧酸(酐)的合成工艺改进
10
作者 廖德仲 占达东 +2 位作者 孙宏元 赵玉玲 何节玉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7-641,共5页
介绍了一种生物基多官能团有机酸——C22-脂环族三羧酸(酐)的改进合成工艺,并与其相关的文献报道进行了比较。在单质碘的催化作用下,从海蓬籽油制备的共轭亚油酸与顺丁烯二酸酐进行Diels-Alder反应合成了上述产物;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 介绍了一种生物基多官能团有机酸——C22-脂环族三羧酸(酐)的改进合成工艺,并与其相关的文献报道进行了比较。在单质碘的催化作用下,从海蓬籽油制备的共轭亚油酸与顺丁烯二酸酐进行Diels-Alder反应合成了上述产物;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了合成工艺条件;选用正庚烷为溶剂分离产物,并经FT-IR、MS和NMR证实。正交试验得到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顺丁烯二酸酐与共轭亚油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2、催化剂用量0.2wt%、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0h,此条件下产率高达96.5%。改进合成工艺具有低温、常压、高效、产物分离相对简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蓬籽油 共轭亚油酸 C22-脂环族三羧酸(酐) DIELS-ALDER反应 合成改进
下载PDF
盐生海芦笋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toloniferum发酵产物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可慧 孟晓露 +1 位作者 刘天行 辛志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78-282,共5页
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对一株盐生海芦笋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toloniferum发酵产物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利用常压硅胶柱层析、Sephedex LH-20、半制备HPLC等分离方法从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及波谱学... 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对一株盐生海芦笋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toloniferum发酵产物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利用常压硅胶柱层析、Sephedex LH-20、半制备HPLC等分离方法从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及波谱学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麦角甾-7,9(11),22-三烯-3-醇、麦角固醇、菠菜甾醇、5α,8α-环二氧-(22E,24R)-23-甲基麦角甾-6,22-二烯-3β-醇、色氨酸-苯丙氨酸-环二肽、苯丙氨酸、邻苯二甲酸正丁酯、邻苯二甲酸异丁酯;以SRB法评价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5α,8α-环二氧-(22E、24R)-23-甲基麦角甾-6,22-二烯-3β-醇、邻苯二甲酸正丁酯、邻苯二甲酸异丁酯对小鼠乳腺癌P388细胞具有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14、34、46μg/mL,其他化合物没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海芦笋真菌 发酵产物 结构鉴定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多酰胺的合成及其在盐酸介质中对铜的缓蚀性能
12
作者 吉瑞宁 廖德仲 +3 位作者 谢珊珊 钟尊姝 吴娜 何节玉 《琼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2-36,共5页
马来酸酐与海蓬籽油共轭亚油酸反应合成马来酸酐加合物中间体,再与单乙醇胺反应合成植物油基多酰胺缓蚀剂.通过单因子法优化多酰胺产物的合成工艺条件,用FTIR分析多酰胺产物的分子结构,采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表征多酰胺产物的缓蚀... 马来酸酐与海蓬籽油共轭亚油酸反应合成马来酸酐加合物中间体,再与单乙醇胺反应合成植物油基多酰胺缓蚀剂.通过单因子法优化多酰胺产物的合成工艺条件,用FTIR分析多酰胺产物的分子结构,采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表征多酰胺产物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在反应物单乙醇胺与中间体物质的量比为3.7、反应温度165℃、反应时间9 h的优化工艺条件下,产物的转化率可高达98.5%;多酰胺产物在HCl介质中对铜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且随着多酰胺浓度的增加,其缓蚀率增大.依据电化学方法,多酰胺的缓蚀机理在于多酰胺分子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有机保护膜,并使金属极化,抑制腐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基多酰胺 合成工艺 海篷籽油脂肪酸 电化学方法 缓蚀剂 缓蚀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