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tra-neuroendoscopic technique: a new method for rapid removal of acute severe intraventricular hematoma 被引量:10
1
作者 Bo Du Ai-Jun Shan +4 位作者 Yu-Juan Zhang Jin Wang Kai-Wen Peng Xian-Liang Zhong Yu-Ping Pe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999-1006,共8页
The mortality rate of acute severe intraventricular hematoma is extremely high, and the rate of disability in survivors is high. Intraventricular hematoma has always been a difficult problem for clinical treatment. Al... The mortality rate of acute severe intraventricular hematoma is extremely high, and the rate of disability in survivors is high. Intraventricular hematoma has always been a difficult problem for clinical treatment. Although minimally invasive endoscopic hematoma evacuation is widely used to treat this disease, the technique still has room for improvement. Equipment for the intra-neuroendoscopic technique(INET) consists of two of our patented inventions: a transparent sheath(Patent No. ZL 200820046232.0) and a hematoma aspirator(Patent No. ZL 201520248717.8).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INET by comparing it with extraventricular drainage in combination with urokinase thrombolytic therapy. This trial recruited 65 patients with severe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ncluding 35(19 men and 16 women, aged 53.2 ± 8.7 years) in the INET group and 30(17 men and 13 women, aged 51.5 ± 7.9 years) in the control group(extraventricular drainage plus urokinase thrombolytic therapy).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ET group exhibited lower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volumes, shorter intensive care-unit monitoring and ventricular drainage-tube placement times, and fewer incidences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secondary bleeding, and mortality. Thus, the prognosis of survivors had improved remarkably.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NET is a safe and efficient new method for treating severe intraventricular hematoma. This trial was registered with Clinical Trials.gov(NCT025159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ventricular hemorrhage transparent sheath extraventricular drainag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ntra-neuroendoscopic technique urokinase thrombolysis prognosis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22
2
作者 汤灿 张恒柱 +5 位作者 严正村 王晓东 佘磊 董伦 李育平 闫可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研究评价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微创锁孔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采用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手术切口长度为3.0~4.0 cm,骨窗直径2.0~2.5 cm,... 目的研究评价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微创锁孔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采用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手术切口长度为3.0~4.0 cm,骨窗直径2.0~2.5 cm,平均血肿清除率90.21%,手术平均时间76.2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00 ml。术后6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10例,轻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9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0例。结论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其微创、精准、高效、预后良好的优点使该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透明鞘 神经内镜 锁孔入路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自制鹭嘴式神经内镜鞘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出血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春富 梁建广 +4 位作者 马思原 陆华 何新俊 杜延平 金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7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鹭嘴式神经内镜鞘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3例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在鹭嘴式神经内镜鞘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21例(内镜组),单纯脑室外引流术治... 目的探讨自制鹭嘴式神经内镜鞘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3例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在鹭嘴式神经内镜鞘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21例(内镜组),单纯脑室外引流术治疗42例(引流组)。结果内镜组术后血肿清除<60%有1例,60%~90%有9例,>90%有11例;引流组术后血肿清除<60%有40例,60%~90%有1例,>90%有1例;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明显优于引流组(P<0.01)。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6%,1/21)明显低于引流组(30.96%,13/42;P<0.05)。术后6个月,内镜组预后良好率(85.71%,18/21;ADL分级Ⅰ~Ⅲ级)明显高于引流组(52.38%,22/2;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性脑室出血,自制鹭嘴式神经内镜鞘能扩大操作空间,可提高神经内镜手术血肿清除率,减少并发症,明显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室出血 神经内镜手术 鹭嘴式神经内镜鞘 脑室外引流术
下载PDF
神经内镜通道内技术治疗重度脑室内出血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杜波 彭玉平 +4 位作者 钟贤良 王进 郝文文 吕文 单爱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9-803,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通道内技术在治疗重度脑室内出血(IVH)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技术要点及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7~2016—01符合纳入标准的32例神经内镜通道内技术治疗重度IVH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脑室系统积血铸型病例11例...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通道内技术在治疗重度脑室内出血(IVH)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技术要点及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7~2016—01符合纳入标准的32例神经内镜通道内技术治疗重度IVH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脑室系统积血铸型病例11例,双侧侧脑室、三脑室积血病例9例,单侧侧脑室、三脑室及四脑室积血病例7例,单侧侧脑室、三脑室积血病例5例;术前均行脑CT/CTA确定诊断,术前血肿体积(75.6+_12.5)mL,Graeb评分6—12分,GCS评分5~12分。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通道内技术清除脑室内血肿,伴有四脑室内积血病例行腰大池外引流术;记录并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IVH体积、Graeb评分、GCS评分,术中指标、引流管拔除时间、堵管例数、ICU住院天数、并发症以及随访3个月时的GOS评分等。结果神经内镜通道内技术术后即时CT显示侧脑室及三脑室内积血几乎完全清除,存在四脑室内积血患者经腰大池引流后平均血肿清除时间2—4d。术后伤口脑脊液漏4例,颅内感染2例,颅内积气8例,无二次出血及堵管病例,EVD管拔除时间2—3d,腰大池外引流管拔除时间3~4d,ICU住院天数4—6d。头皮切口均采用3cm基底小弧形皮瓣,骨孔直径0.8~1.0cm,术中平均失血量30mL(20—50mL),平均手术时间65min(45—110min)。术后随访3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21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5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通道内技术清除脑室内血肿仅需在颅骨上钻孔即可完成手术,具有操作方便、损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技术要点:常规侧脑室额角穿刺,充分发挥透明导管鞘和血肿碎吸器的作用;侧脑室和三脑室内血肿清除吸引器采用不同压力,侧脑室内血肿以吸除/碎吸为主,三脑室内血肿要以低负压拖拉出室间孔后再调高负压吸引清除,三脑室内操作要避免损伤和刺激下丘脑,在安全准确的情况下尽量多清除血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透明导管鞘 血肿碎吸器 脑室内出血(IVH) 脑室外引流(EVD)
下载PDF
神经内镜治疗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阳 杜宝顺 +1 位作者 路贵 张大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5期1689-1693,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术中操作体会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采用神经内镜治疗的20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20例患者均行MRI、CT脑池造影(CTC)检查。瘘口采用填塞明胶海绵、肌肉浆、自体筋膜、黏膜、...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术中操作体会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采用神经内镜治疗的20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20例患者均行MRI、CT脑池造影(CTC)检查。瘘口采用填塞明胶海绵、肌肉浆、自体筋膜、黏膜、骨水泥的方法,术后辅以腰大池外引流。结果手术成功20例,无并发颅内感染。结论神经内镜治疗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是一项有效而简单快捷的方法,具有良好视野和微侵袭的优点。外伤性瘘口采用填塞明胶海绵、肌肉浆、自体筋膜、黏膜、骨水泥的方法,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脊液漏 神经内镜 CTC 修补材料选择 腹直肌前鞘
下载PDF
神经内镜内技术治疗亚急性-慢性和慢性分隔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杜波 单爱军 +4 位作者 李超 彭玉平 钟贤良 王进 张玉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54-659,I0003,共7页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内技术(INET)在治疗亚急性-慢性和慢性分隔硬膜下血肿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15-05~2018-04符合纳入标准的74例患者分成INET治疗组(INET组)35例和钻孔引流治...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内技术(INET)在治疗亚急性-慢性和慢性分隔硬膜下血肿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15-05~2018-04符合纳入标准的74例患者分成INET治疗组(INET组)35例和钻孔引流治疗组(对照组)39例。记录并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时间、硬膜下引流管(SDT)放置时间、颅内感染率及术后随访1个月时的Bender分级和6个月的血肿复发率。建立多参数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6个月内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INET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64.4±13.6)min vs. (44.1±10.8)min,P=0.00],但其术后随访6个月内的血肿复发率(2.9% vs. 23.0%,P=0.04)和SDT放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2.1±0.7)d vs. (3.9±0.8)d,P=0.00];颅内感染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 vs. 5.1%,P=0.52)。随访1个月时的Bender分级总体有效率(100% vs. 89.7%,P=0.1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恢复至Bender 0级无症状患者的比率INET组高于对照组(94.2% vs. 76.9%,P=0.04)。多参数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用INET手术(OR 3.62, 95%CI1.202~10.911, P=0.02)、年龄在65岁及以下(OR1.65, 95%CI1.051~2.602, P=0.03)和单侧硬膜下血肿(OR1.61, 95%CI 1.067~2.418, P=0.02)是术后复发率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INET能够降低亚急性-慢性和慢性分隔硬膜下血肿的术后复发率,改善临床预后,是治疗该类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内技术(INET) 透明导管鞘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 预后
下载PDF
透明内镜导鞘联合神经内镜在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伍学斌 康强 +3 位作者 曾胜田 温宝泉 翁志蓬 陈洪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420-423,共4页
目的分析透明内镜导鞘联合神经内镜在中等量(30~60 m L)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脑病科自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应用透明内镜导鞘联合神经内镜手术清除16例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 目的分析透明内镜导鞘联合神经内镜在中等量(30~60 m L)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脑病科自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应用透明内镜导鞘联合神经内镜手术清除16例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 16例平均手术切口长度4.5 cm;手术时间(2.3±0.8)h;术中出血量为(90.5±12.4)m L;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为70%~80%1例,80%~90%者3例,90%以上者12例。术后肺部感染2例,无再出血及颅内感染病例。术后3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7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1例。结论透明内镜导鞘联合神经内镜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可直视下止血、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再出血率低、并发症少、预后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内镜导鞘 神经内镜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
下载PDF
鹭嘴式神经内镜鞘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沈卫民 林宇国 +1 位作者 赵强 杨光斌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725-728,共4页
目的观察鹭嘴式神经内镜鞘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64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实验组行鹭嘴式神经内镜鞘辅助神经内镜术。观察及比较两... 目的观察鹭嘴式神经内镜鞘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64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实验组行鹭嘴式神经内镜鞘辅助神经内镜术。观察及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血肿清除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功能独立性评分(FIM)。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术后3 d的血清IL-6、PCT、TNF-α水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的NIHSS评分低于同期的对照组,FIM评分高于同期的对照组(P<0.01)。结论鹭嘴式神经内镜鞘运用于神经内镜手术中可扩大视野及操作空间,有效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减轻患者术后的炎症反应,促进其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鹭嘴式神经内镜鞘 神经内镜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透明导管鞘的研制及其在神经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邱明兴 彭玉平 +3 位作者 樊俊 漆松涛 俞磊 李煜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0-522,共3页
目的 研制适用于多种规格神经工作内镜的透明导管鞘,并探讨该透明导管鞘在神经内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自2010年8月至2013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运用自制设计的透明导管鞘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术前采用C... 目的 研制适用于多种规格神经工作内镜的透明导管鞘,并探讨该透明导管鞘在神经内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自2010年8月至2013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运用自制设计的透明导管鞘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术前采用CT和(或)MRI对穿刺部位进行定位,穿刺前透明鞘头固定在内镜头上,固定后的鞘头和内镜共同插入透明鞘管内,然后根据术前定位直视下进行目标穿刺,术中随时观察术区周围情况.结果 使用自制设计的透明导管鞘做侧脑室前角穿刺48例,其中46例(95.83%)一次穿刺成功.10例脑内血肿用CT影像定位后,在透明导管鞘直视下快速找到并穿刺到血肿腔中,并在透明导管鞘内安全碎吸血肿.3例透明隔囊肿和1例室间孔闭塞利用透明导管鞘直接造瘘和再通成功.结论 自制设计的透明导管鞘可在直视下高效地将神经内镜置入侧脑室、囊肿和血肿中,并可提供导管鞘周围及穿刺方向上清晰的手术视野,能明确分辨血肿、脑组织以及血肿的剩余量,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值得推广应用的神经内镜手术新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手术器械 透明导管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