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ute pancreatitis associated with herpes zoster: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被引量:7
1
作者 Zhen Wang Jun Ye Yue-Hua H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47期18053-18056,共4页
Varicella-zoster virus(VZV)is a type of herpes virus known to cause varicella,mainly in young children,and herpes zoster in adults.Although generally non-lethal,VZV infection can be associated with serious complicatio... Varicella-zoster virus(VZV)is a type of herpes virus known to cause varicella,mainly in young children,and herpes zoster in adults.Although generally non-lethal,VZV infection can be associated with serious complications,particularly in adults.Acute pancreatitis caused by VZV infection is a rare event,with reports primarily concerning immunocompromised individuals.Here we report a 44-year-old immunocompetent female who developed acute pancreatitis associated with VZV infection.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vomiting and persistent pain in the upper quadrant less than one week aft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a herpes zoster-related rash with stabbing pain on the abdomen and dorsal right trunk side.A diagnosis of acute pancreatitis was confirmed based on abdominal pain,elevated levels of urine and serum amylase,and findings of peri-pancreatic exudation and effusions by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This case highlights that,though rare,acute pancreatiti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VZV patients who complain of abdominal pain,especially in the epigastric area.Early detection and proper treatment are needed to prevent the condition from deteriorating further and to minimize mort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ICELLA-zoster VIRUS herpes zoster acute pancrea
下载PDF
Different Acupuncture for Neurodynia and Skin Lesions with Acute Herpes Zoster
2
作者 Guohua Lin Yunkuan Yang +5 位作者 Hongxing Zhang Lixia Li Chuyun Chen Yue Liu Xushan Cha Qian Li 《Chinese Medicine》 2014年第3期137-144,共8页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herapies for neurodynia and skin lesions of acute herpes zoster. Patients and Methods: From April 2007 to October 2009, 500 patients with c...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herapies for neurodynia and skin lesions of acute herpes zoster. Patients and Methods: From April 2007 to October 2009, 500 patients with clinical acute herpes zoster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as follow: electroacupuncture (E);electroacupuncture + cottonpave moxibustion (EC);electroacupuncture + fire acupuncture (EF);electroacupuncture + tapping combined with cupping (ET);control group of western medicine (WM). Results: The time of staunch bleb, scab and scab-off had no obviou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five groups;however, five methods could obviously reduce symptoms of herpes zoster and improved general symptoms. Within five days of treatment,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the other four methods could more quickly ameliorate the general symptom of herpes zoster, and EF was superior to EC. In addition to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s could relieve neuralgia and shortened duration of pain, which was superior to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In addition, within first 3 days of treatment, the efficacy of treatment with E, EF or ET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EC, and EF was better to E. After five days or end-of-treatment, the efficiency of odynolysis by treatment with EF, ETor EC was no more than E. The incidence of neurodynia was reduced after treatment with EC, EF or ET at 30th, 60th and 90th day, and pain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was relived. Conclusion: It is a certain advantages for organism reparation, abatement of neurodynia, and reduction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by acupuncture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pes zoster acute Neurodynia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下载PDF
加巴喷丁联合短时程神经电刺激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杨秀环 梁华杰 +3 位作者 李泉 林宗航 苏适夷 李恒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短时程神经电刺激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短时程神经电刺激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加巴喷丁治疗,观察组同样剂量加巴喷丁联合短时程神经电刺激,均治疗4周。于患者治疗前(T_(0))及治疗后1周(T_(1))、2周(T_(2))、4周(T_(3))、2个月(T_(4))、3个月(T_(5))、6个月(T_(6))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睡眠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2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01);且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睡眠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01);观察组治疗后相同时间点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8.57%(10/3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7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短时程神经电刺激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且安全性高,总体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 急性期 加巴喷丁 短时程神经电刺激 视觉模拟评分 睡眠质量
下载PDF
伐昔洛韦联合神经阻滞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临床疗效的影响
4
作者 杨秀环 梁华杰 +3 位作者 李泉 林宗航 苏适夷 李恒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9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联合神经阻滞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疼痛介质指标、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联合神经阻滞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疼痛介质指标、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A组和治疗B组,各30例。治疗A组予以伐昔洛韦治疗,治疗B组则在治疗A组基础上加用神经阻滞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清疼痛介质指标、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治疗A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SQI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且治疗B组PSQI评分显著优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B组血清疼痛介质指标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B组β-内啡肽(β-EP)指标明显高于治疗A组,血浆P物质(SP)及一氧化氮(NO)指标则明显低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B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B组γ干扰素(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A组,而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则明显低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发生的头晕、胃肠不适及皮肤瘙痒总发生率显著低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伐昔洛韦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其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血清疼痛介质指标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伐昔洛韦 神经阻滞 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睡眠质量 疼痛介质指标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合并急性荨麻疹发作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5
作者 王欣 景慧玲 +3 位作者 吴卿 李静怡 姚婕 王星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185-188,共4页
带状疱疹与荨麻疹均为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但两者同时发作临床上较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西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于2022年8月接诊的带状疱疹合并急性荨麻疹发作患者,以全身泛发红色风团伴瘙痒1 d就诊,接诊后发现其有带状疱疹病史... 带状疱疹与荨麻疹均为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但两者同时发作临床上较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西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于2022年8月接诊的带状疱疹合并急性荨麻疹发作患者,以全身泛发红色风团伴瘙痒1 d就诊,接诊后发现其有带状疱疹病史,予以采用口服西药对症处理及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中医外治刺络放血拔罐,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随访无复发。本文对其诊疗过程进行分析报道发现病毒感染可能参与急性荨麻疹的发病,通过对该病例的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旨在对这两种常见病的发病机制、诊疗思路有所补充与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急性荨麻疹 龙胆泻肝汤 刺络拔罐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运动麻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慕玮瑶 史春雨 +4 位作者 吴纯 高献忠 王然 华敏 徐晨婕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t-SCS)治疗药物无效的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肢体运动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8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疼痛科门诊收治的药物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疱...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t-SCS)治疗药物无效的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肢体运动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8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疼痛科门诊收治的药物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疱疹起始后1个月内)的34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2.6岁;带状疱疹肢体麻痹累及单侧上肢21例,累及单侧下肢13例。接受st-SCS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了回溯性分析,分别记录治疗前后各时间节点的疼痛程度的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疱疹累及的上肢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及下肢股神经、腓肠神经在运动和感觉方面的神经传导速度(MNCV、SNCV),以及肌力评定量表(MRC)评级记录肌力变化详情。同时记录电刺激治疗周期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NRS为(8.2±0.8)分,治疗后14 d、1个月、3个月、6个月NRS评分显著下降[(4.3±1.1)分、(2.9±1.1)分、(2.3±0.9)分、(1.9±0.9)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6.52、22.45、27.62、29.60,P<0.001)。治疗前PSQI为14.6±1.6,治疗后3个月、6个月PSQI逐渐下降(5.6±1.1、3.9±0.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5.12、32.30,P<0.001)。说明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治疗后3、6个月患者尺神经、正中神经及累及下肢股神经MNCV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01),且尺神经、腋神经和股神经SNCV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MRC评分逐步提高[(36.4±2.9)分、(38.6±3.7)分、(39.7±3.9)分],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st-SCS可以缓解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并且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改善肌力和提高睡眠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急性期带状疱疹 运动麻痹 疼痛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火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研究进展
7
作者 普彬 陈国廉 王雨薇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期116-118,共3页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过再激活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皮肤疾病,发病时身体局部皮肤首先出现潮红斑,紧接着出现成簇状分布的丘疹,然后变成水疱。该病常发于夏秋两季,在发病前常出现低热、疲劳、全身不适等症状,患者患侧...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过再激活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皮肤疾病,发病时身体局部皮肤首先出现潮红斑,紧接着出现成簇状分布的丘疹,然后变成水疱。该病常发于夏秋两季,在发病前常出现低热、疲劳、全身不适等症状,患者患侧皮肤会出现疼痛、烧灼感,且皮肤局部张力增加。西医治疗该疾病主要以抗病毒及神经阻滞为主,但临床效果不佳。中医将带状疱疹归属为“缠腰火丹”“蛇串疮”范畴,认为该病是由外感毒邪、肝胆火盛导致气瘀血滞。近年来,中医常采用火针、艾灸及拔罐等方法治疗带状疱疹,且临床效果显著。因此,就火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以下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带状疱疹 急性期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梅花针联合威伐光理疗、肌注腺苷钴胺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8
作者 张丽娟 张翠 +2 位作者 张乾 王向向 王丽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7期1244-1247,共4页
目的观察梅花针联合威伐光理疗+肌注腺苷钴胺对急性期带状疱疹(HZ)患者疼痛、免疫反应及血清神经降压素(N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急性期HZ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梅花针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威伐光理疗+肌注腺苷钴胺治疗,梅花针组... 目的观察梅花针联合威伐光理疗+肌注腺苷钴胺对急性期带状疱疹(HZ)患者疼痛、免疫反应及血清神经降压素(N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急性期HZ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梅花针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威伐光理疗+肌注腺苷钴胺治疗,梅花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梅花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免疫细胞数量、血清NT水平、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是否遗留后遗神经痛(PHN)。结果梅花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梅花针组患者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细胞百分比、CD4+/CD8+均上升,且梅花针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CD8+细胞百分比均下降,且梅花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结束4周及治疗结束8周时,两组患者血清NT水平均上升,且同时间点梅花针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结束4周及治疗结束8周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下降,且同时间点梅花针组低于对照组(P<0.05);梅花针组PHN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联合威伐光理疗+肌注腺苷钴胺治疗急性期HZ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免疫力,血清NT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带状疱疹 梅花针 疼痛 免疫反应 神经降压素
下载PDF
基于“火郁发之”理论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9
作者 杜晋 周建伟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6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火郁发之”理论采用不同灸量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急性期带状疱疹60例患者随机分成高灸量组(n=30例)、低灸量组(n=30例)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带状疱疹后神经... 目的:观察基于“火郁发之”理论采用不同灸量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急性期带状疱疹60例患者随机分成高灸量组(n=30例)、低灸量组(n=30例)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heuralgia,PHN)发生率、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心理状态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皮损愈合指标,及治疗前后、治疗过程中进行安全性观察。结果:治疗后,高灸量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7%,29例/30例)高于低灸量组(93.3%,28例/30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HN发生率高灸量组低于低灸量组,两组在疼痛评分、睡眠评分、心理评分、脱痂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高灸量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高灸量组和低灸量组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均有效果且安全有效,但高灸量组在缩短病程、缓解疼痛,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优于低灸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带状疱疹 火郁发之 灸量临床疗效
下载PDF
穴位注射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李鹏涛 迟瑞玲 +3 位作者 陈天丽 刘巧玲 陈士花 刘洪训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6期133-136,共4页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AHZ)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AHZ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 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AHZ)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AHZ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 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疱疹临床相关指标(起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临床疗效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结果 B组起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分别为(5.30±1.37)、(9.50±1.94)、(15.03±1.97)d,均短于A组的(6.67±1.99)、(11.47±2.30)、(18.53±3.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 B组VAS评分(2.63±1.15)分低于A组的(3.67±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 B组痊愈率43.3%优于A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 B组PHN发生率20.0%明显低于A组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Z早期使用穴位注射联合神经阻滞进行干预能够对缓解疼痛及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病起到积极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穴位注射 神经阻滞 镇痛
下载PDF
局部封闭联合泛昔洛韦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王欢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6期107-110,共4页
目的观察局部封闭联合泛昔洛韦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5月在天津市泰达医院治疗的9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泛昔洛韦胶囊和甲钴胺片治疗。观... 目的观察局部封闭联合泛昔洛韦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5月在天津市泰达医院治疗的9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泛昔洛韦胶囊和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加用局部封闭治疗: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注射液、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按照1:1:1混合搭配,按照局部带状疱疹神经分布及疼痛点位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指标、疼痛程度、血清相关指标、神经痛发生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止疱时间、疼痛停止时间、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P水平、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2个月,观察组出现3例(6.67%)后遗神经痛,对照组出现10例(22.22%)后遗神经痛,两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P=0.036)。结论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采用局部封闭治疗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具有较佳的疗效,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进程,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预防带状疱疹后遗性神经痛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急性期 封闭治疗 泛昔洛韦 甲钴胺片
下载PDF
服药信念在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疾病感知和服药依从性的中介作用
12
作者 王瑞霞 吕慧 +2 位作者 夏建妹 杨思兰 方丽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135-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服药信念在服药依从性、疾病感知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340例,采用中文版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中文版服药信念特异性问卷、简... 目的探讨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服药信念在服药依从性、疾病感知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340例,采用中文版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中文版服药信念特异性问卷、简易疾病感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服药顾虑信念在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的疾病感知和服药依从性的中介效应为-0.378(95%CI:-0.469~-0.288),占总效应的62.6%,而服药必要信念的中介效应为-0.110(95%CI:-0.175~-0.052),占总效应的32.7%。结论服药信念在疾病感知和服药依从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提高患者服药必要信念、降低顾虑信念和改善其疾病感知的干预策略,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达到缓解患者疼痛和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带状疱疹 疾病感知 服药信念 服药依从性 中介效应
下载PDF
不同阶段带状疱疹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13
作者 吕琳 吴景东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6期116-118,共3页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根据带状疱疹的发病阶段不同可将其分为:疹前期、出疹期、疹后期。综合相关文献可以看出西医通过口服药物、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脉冲射频等方式治疗;中医运用中药、针灸...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根据带状疱疹的发病阶段不同可将其分为:疹前期、出疹期、疹后期。综合相关文献可以看出西医通过口服药物、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脉冲射频等方式治疗;中医运用中药、针灸、刺络拔罐等方式治疗带状疱疹也取得较好疗效。该文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疹前期、出疹期、疹后期的发病特点、病因病机以及不同阶段的治疗方式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分期 中西医 皮肤疾病
下载PDF
益气排毒汤治疗气虚毒滞型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丽华 宋丽璇 +2 位作者 刘嘉 周冰 郝文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排毒汤治疗气虚毒滞型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山西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60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 目的探讨益气排毒汤治疗气虚毒滞型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山西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60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西药口服的治疗方法(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甲钴胺片),治疗组使用对照基础上口服益气排毒汤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程情况(水疱停止增加时间、病灶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0 d、治疗后20 d、治疗后30 d的症状量化评分、疼痛情况(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10d的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水疱停止增加时间、病灶结痂时间、脱痂时间低于对照组(均P<0.05)。在治疗前、治疗后20 d、治疗后30 d,两组患者的症状量化评分、VAS评分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10 d的症状量化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10 d,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PH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气虚毒滞型带状疱疹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排毒汤治疗的方法同传统的西药口服治疗方法相比,可以明显的缩短病程,降低不良反应,提升疗效,缩短PHN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排毒汤 带状疱疹 病毒 急性感染 中医
下载PDF
火针赞刺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兰 陈盈颖 +5 位作者 李世华 徐倩楠 李彩莲 张青 赵健 张英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4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火针赞刺法对急性期带状疱疹(AHZ)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AHZ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用火针赞刺法治疗)和对照组(30例,予泛昔洛韦+加巴喷丁口服治疗),共治疗1个疗程(7 d)... 目的:探讨火针赞刺法对急性期带状疱疹(AHZ)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AHZ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用火针赞刺法治疗)和对照组(30例,予泛昔洛韦+加巴喷丁口服治疗),共治疗1个疗程(7 d)。疗程结束后比较各组的综合疗效、症状体征积分和血清中5-HT浓度,分析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变化与血清5-HT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25/30);两组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的积分下降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5-H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变化与血清中5-H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60,P=0.000)。结论:采用火针赞刺法可有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同时能够有效下调患者血清5-HT的水平,其疗效与血清5-HT水平的降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带状疱疹 火针赞刺法 5-羟色胺
下载PDF
火针联合报刺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禹 张猛 +1 位作者 黄璇 孟晓敏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4期765-767,共3页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报刺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用火针联合报刺法治疗,对照组用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水...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报刺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用火针联合报刺法治疗,对照组用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水疱干涸结痂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40%,对照组总有效率82.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报刺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急性期 火针 报刺
下载PDF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对急性期带状疱疹病人疼痛及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倩含 张宇清 +3 位作者 杨森 李孝强 陈立平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9-435,共7页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对急性期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AHZ)病人的疼痛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AHZ病人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对急性期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AHZ)病人的疼痛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AHZ病人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组)和治疗组(T组),每组31例。T组在左耳耳甲处给予taVNS,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S组在左耳耳甲处给予假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出院后1周、4周、12周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治疗前、出院后4周、12周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评分,治疗前、出院后1周、4周的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中的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和现时疼痛指数(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及状态焦虑量表评分(state-anxiety inventory,S-AI),住院期间盐酸羟考酮片使用例数与曲马多的日平均使用量,病人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例数。结果:随访过程中部分病人脱落,最终58例完成研究,S组28例,T组30例。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病人在治疗出院后1周、4周、12周的NRS评分,出院后4周、12周的SRSS评分以及治疗出院后1周、4周的PRI和PPI及S-AI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与S组相比,T组在出院后1周、4周的NRS评分和以上各时间点的SRSS、SF-MPQ和S-AI评分,均显著降低;住院治疗期间,T组平均每日曲马多使用量较S组明显降低(P<0.05);T组病人住院期间的盐酸羟考酮片的使用例数及后期发展为PHN的例数显著低于S组(P<0.05)。结论:AHZ病人早期行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病人睡眠、缓解病人焦虑状态及不良情绪、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同时可以降低PHN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 急性期带状疱疹 焦虑 睡眠
下载PDF
双重围刺联合刺络拔罐放血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价值
18
作者 冯倩 卢加庆 徐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双重围刺联合刺络拔罐放血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疼痛递质、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4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双重围刺联合刺络拔罐放血治疗,n=52),对照组(西... 目的观察双重围刺联合刺络拔罐放血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疼痛递质、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4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双重围刺联合刺络拔罐放血治疗,n=52),对照组(西药治疗,n=52),对比两组治疗3周后的临床效果、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疼痛递质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23%(49/52)和80.77%(42/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2组患者β-内啡肽(β-EP)水平较治疗前提高,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改变幅度比对照组更大(P<0.05)。结论双重围刺联合刺络拔罐放血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不仅可有效减轻神经疼痛,提高睡眠质量,缩短疗程,早期控制病情,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带状疱疹 刺络拔罐 双重围刺 疼痛递质 睡眠质量
下载PDF
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疗效及对血清SP、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谧 陈蓉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6期2323-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P物质(SP)、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安康市中医医院高新分院康复中心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探讨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P物质(SP)、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安康市中医医院高新分院康复中心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刺络拔罐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1周的连续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SP、β-内啡肽(β-E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CD4^(+)、CD8^(+)、CD4^(+)/CD8^(+)的水平,出院后电话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的SP、CRP、TNF-α、IL-6、IL-1β、CD8^(+)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β-EP、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P、CRP、TNF-α、IL-6、IL-1β、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β-EP、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疗效显著,其能降低患者的血清SP和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急性期 刺络拔罐 疗效 血清P物质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基于“理-法-方-药-术”体系探讨分期论治带状疱疹经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梅 陶方泽 +2 位作者 叶静静 陈宁刚 陈雷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863-868,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理-法-方-药-术”体系分期论治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的经验。[方法]通过文献学习、理论分析及临床经验总结,根据西医分期理论,探讨HZ在疹前期、疱疹期、疹后期、后遗症期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组方遣药和外治措... [目的]探讨基于“理-法-方-药-术”体系分期论治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的经验。[方法]通过文献学习、理论分析及临床经验总结,根据西医分期理论,探讨HZ在疹前期、疱疹期、疹后期、后遗症期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组方遣药和外治措施,并举验案佐证。[结果]疹前期:此期以“风毒”为主,治以疏风泻热解毒,选用菊花茶调散、银翘散、升降散等加减,治疗以浅刺为主。疱疹期:此期以肝经湿热为主,治以清肝解毒、通络止痛,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以火针配合拔罐加围刺、电针夹脊穴为主。疹后期:此期血瘀正亦虚,治以祛瘀止痛为主,辅以益气活血,可选用补阳还五汤或补中益气汤合金铃子散和(或)瓜蒌甘草红花汤等加减,治疗以刺络拔罐放血结合围刺、电针夹脊穴为主。后遗症期:此期阴虚血涩,治以养阴柔肝通络止痛,可选一贯煎加减,治疗以针刺加艾灸为主。所举医案为临床HZ典型病例,初诊时辨证为疱疹期-肝经湿热证,处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并予以火针联合拔罐,浅刺围刺加电针夹脊穴;二诊时辨证为疹后期-气虚血瘀证,处方以补阳还五汤化裁,并采用梅花针、拔罐,围刺、电针夹脊穴,疗效显著。回归临床,以案示理,表明临床运用“理-法-方-药-术”体系分期诊治HZ便捷效佳。[结论]基于“理-法-方-药-术”体系分期辨治HZ,采取相应的内外兼治方案,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法-方-药-术”体系 带状疱疹 分期论治 内外合治 经验 验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