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摩罗美学:从鲁迅到顾准 被引量:1
1
作者 骆冬青 《泰山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6,共6页
 鲁迅与顾准的美学可称为"摩罗美学"。他们都是一种异端的美学。其要义在于对作为"虚假的意识"的意识形态的批判与反抗,在于对作为美学理想的神圣"天国"与"好地狱"的怀疑与戳穿,也在于对个性...  鲁迅与顾准的美学可称为"摩罗美学"。他们都是一种异端的美学。其要义在于对作为"虚假的意识"的意识形态的批判与反抗,在于对作为美学理想的神圣"天国"与"好地狱"的怀疑与戳穿,也在于对个性的张扬与对情感、感性力量的重视。鲁迅美学拆除传统美学以抽象理念和道德命令所构建的"共通感"。认为个体感性的激发本身就是人的生成过程。力图在"反抗绝望"中"于无所希望中得救"。顾准对"性善论"的批判和神学意识形态的分析,也是从人的生存的政治向度着眼的。他对鲁迅提出的基本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日本江户初期的“异端”论说与“道统”诉求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明兵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83,共8页
日本江户初期,无论是藤原惺窝、林罗山的"排佛",还是山鹿素行、伊藤仁斋的"批朱","异端"论均是其进行学术批评的一大"理论武器"。"异端"所指由佛教滑向"朱子学"的过程,本... 日本江户初期,无论是藤原惺窝、林罗山的"排佛",还是山鹿素行、伊藤仁斋的"批朱","异端"论均是其进行学术批评的一大"理论武器"。"异端"所指由佛教滑向"朱子学"的过程,本质上乃是日本近世学者借"朱子学"来提升日本本土宗教"神道"的过程。特别是该过程中,"神道"日本对中华"道统"的诉求,则体现出了日本在学术和思想层面上欲"与中华抗衡"进而寻求文化和精神自立的一种"去中国化"的"实用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
下载PDF
“异端”的思想史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28-39,共12页
"异端"一词源出于《论语》中孔子一语,所谓"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孔子原意为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后代解释虽然各有训诂依据,但往往别有义理关怀,暗中主宰,不啻先有义理立场,然后假借训诂作证。汉儒训诂、宋明道... "异端"一词源出于《论语》中孔子一语,所谓"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孔子原意为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后代解释虽然各有训诂依据,但往往别有义理关怀,暗中主宰,不啻先有义理立场,然后假借训诂作证。汉儒训诂、宋明道学家义理,乃至清代朴学考据,在诠释学上的颉颃,其实不是纯然的此是彼非的辩论,而毋宁各有其思想史脉络。自汉代起,直至清中叶,"异端"早已从孔子原话中异化而出,沾上贬义,于今依然不变。事实上,事物犹如丝线,必有两端。依孔子原意,"攻乎异端"实指为人治学应当注意同一事物必具两端,方可共成一体,若偏治一端,必有其害。本文从思想史立场,实事求是,追溯"异端"一词自春秋迄明清历代的诠释,辅以训诂考证,以求孔子原话的真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整合与自治:西方国家的实践与经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文静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5-100,共6页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和关键。学院/教学与科研单位作为法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依据学科设立,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同时又受中央教育管理部门的直接控制和干涉,基层组织之间高度闭合,整合程度不高;讲座/研究所作为德国...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和关键。学院/教学与科研单位作为法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依据学科设立,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同时又受中央教育管理部门的直接控制和干涉,基层组织之间高度闭合,整合程度不高;讲座/研究所作为德国大学的基层学术组织,依据学科设立,独立于大学,享有高度自治权,其设置加深了学科间的壁垒,导致基层组织四分五裂,呈高度分化状态;学系作为美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按照一级学科设立,整合程度相对较高,学系受国家和大学两个层面的制约,自治程度相对较低。西方国家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发展历程表明,组织整合与组织自治是其良性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我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发展和改革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
下载PDF
正确认识凯恩斯消费理论确立与生态文明相和谐的消费观 被引量:9
5
作者 纪玉山 《税务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既有正面的、可取的、积极的意义,也含有负面的、谬误的以及易于引起歧义消极作用,必须对其加以甄别,消除与生态文明的构建相背离的异化消费倾向。应该把自然的承载力纳入经济学研究的视野,探索更具一般意义的生产、消...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既有正面的、可取的、积极的意义,也含有负面的、谬误的以及易于引起歧义消极作用,必须对其加以甄别,消除与生态文明的构建相背离的异化消费倾向。应该把自然的承载力纳入经济学研究的视野,探索更具一般意义的生产、消费和自然的一般均衡的实现过程。这种广义一般均衡意义下的消费观是以自然和谐为前提的人际消费和谐理念,即积极的消费观、友好的消费观、公平的消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蔡仪美学再认识 被引量:5
6
作者 薛富兴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96,共6页
蔡仪美学在 2 0世纪下半叶表面上享有崇高地位 ,但实际上却有着悲剧性命运。新中国成立后 ,蔡仪美学于其唯物主义认识论美学立场外 ,又引入意识形态理论及毛泽东政治功利主义美学思想 ,前者是客观主义的思路 ,后者是主观主义的思路 ,造... 蔡仪美学在 2 0世纪下半叶表面上享有崇高地位 ,但实际上却有着悲剧性命运。新中国成立后 ,蔡仪美学于其唯物主义认识论美学立场外 ,又引入意识形态理论及毛泽东政治功利主义美学思想 ,前者是客观主义的思路 ,后者是主观主义的思路 ,造成了其理论内部的深刻矛盾。就其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内在逻辑发展及其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主观主义传统相左而言 ,蔡仪美学均有另类性质 ,这是其美学理论未能被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根本原因。蔡仪美学当有新的学术前景 :化观念为方法 ,以深入细致的审美对象的实证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叶燮以“诗风正变论”为核心的文学史观 被引量:3
7
作者 唐芸芸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65-75,共11页
叶燮将与时运诗运相关的“正变”隔绝在《三百篇》。对后《诗经》时代,则将“正”限制在建安诗,打破了诗体正变论,是为“诗风正变”论。其中汉魏至宋诗的“变”包含“启盛”和“有因”两个因素,否定了“因=盛”,改传统的“变=衰”为“变... 叶燮将与时运诗运相关的“正变”隔绝在《三百篇》。对后《诗经》时代,则将“正”限制在建安诗,打破了诗体正变论,是为“诗风正变”论。其中汉魏至宋诗的“变”包含“启盛”和“有因”两个因素,否定了“因=盛”,改传统的“变=衰”为“变=盛”,直指明七子要害;而对“变”中有“因”的强调,也有力地批驳了楚风。叶燮将诗歌史视为“盛衰因变”的动态发展过程,并用“变而不失其正”贯穿关联。宋以后,“变”则是一般意义上的“改变”之意。叶燮指出“有意为工拙”为宋诗的突出价值,并达到踵事增华的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异端”的权力:徐渭与李贽“异端”思想之比较
8
作者 汪沛 李延梅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70-73,共4页
徐渭和李贽都是晚明颇具叛逆色彩和引人争议的人物,在对待凡圣的态度、追求个体价值、确立新的义利观等方面,他们表现出很多不约而同的相似之处,预示了传统思想文化的新转机。同时由于个性差异与生活经历的不同,他们在异端承受之勇气方... 徐渭和李贽都是晚明颇具叛逆色彩和引人争议的人物,在对待凡圣的态度、追求个体价值、确立新的义利观等方面,他们表现出很多不约而同的相似之处,预示了传统思想文化的新转机。同时由于个性差异与生活经历的不同,他们在异端承受之勇气方面,一个犹恐人"病我"、一个则自甘为"异端",表现出迥然的心理差异,呈现出文化样态的复杂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审美的异端:“狂”范畴的价值意义
9
作者 陈丽丽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72-75,共4页
“狂”范畴在中国思想史及文学史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然而,在中国传统美学发展过程中,由于“中和”始终被视为最高准则,“狂”通常被当做一种异端的审美风格。作为对“中和”的突破和补充, “狂”在文学及思想文化发展中具有... “狂”范畴在中国思想史及文学史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然而,在中国传统美学发展过程中,由于“中和”始终被视为最高准则,“狂”通常被当做一种异端的审美风格。作为对“中和”的突破和补充, “狂”在文学及思想文化发展中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丰富了传统美学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枭鸣”:鲁迅随笔的异端思维与言说方式
10
作者 黄科安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52-55,共4页
在当时的社会 ,鲁迅常以“异端”的姿态充当着“怪鸱”的角色。他的创作思维是特异的、逆向的 ,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独到而深刻的认识和批判。但鲁迅并不是对传统全盘否定 ,而是为未来而否定、为理想而批判 ,是否定中的肯定。
关键词 怀
下载PDF
象山老学观刍议
11
作者 奚刘琴 《抚州师专学报》 2003年第4期15-18,共4页
陆象山的老学观是其心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象山认为,无论是从时空还是从同异、是非之理看,都不能简单的视老学为异端;之所以称老学为异端,是从其理论和现实的根据而言的;同时,象山还肯定了老学作为一家之说的可取之处。文章... 陆象山的老学观是其心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象山认为,无论是从时空还是从同异、是非之理看,都不能简单的视老学为异端;之所以称老学为异端,是从其理论和现实的根据而言的;同时,象山还肯定了老学作为一家之说的可取之处。文章从象山对老学的认识、理解出发,对象山的老学思想作出分析和评判,从而丰富、深化象山思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信息社会的美国审美心理解读
12
作者 杨山青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3-64,80,共3页
在当代美国社会,信息技术的普及对人们的审美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造成了“人机对立”的新矛盾,使人们审美心理中产生强烈的个性化的倾向;由于宗教地位的低落,人们转而将艺术作为宗教来崇拜,又导致人们审美心理中产生宗教化的倾向。
关键词
下载PDF
李贽“异端”思想成因探
13
作者 宋言静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21-22,26,共3页
"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贽",这是晚明时期名教士大夫们对李贽所下的一方定论。然而,李贽被视为"异端"也绝非偶然,它是由其所生处年代的主、客观环境共同促成的。
关键词
下载PDF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中的“当行本色”论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维昭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9,共9页
“当行本色”论与文学发展的正与变的关系问题密切相关。每一个时代的“当行本色”论总是针对自己时代的文艺命题而阐发的 ,所以对戏曲理论中的“当行本色”论的评估必须在中国文学发展史。
关键词
下载PDF
论亨利·米勒自我平衡的异端——《南回归线》之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解读
15
作者 李娟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南回归线》是亨利·米勒最初在法国发表的自传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文章通过对此文本的解读,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透视亨利·米勒的精神世界,进而探讨亨利.米勒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平衡方式,展现亨利·米勒自我平... 《南回归线》是亨利·米勒最初在法国发表的自传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文章通过对此文本的解读,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透视亨利·米勒的精神世界,进而探讨亨利.米勒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平衡方式,展现亨利·米勒自我平衡的异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下载PDF
山鹿素行“异端对策”成立的再检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窦兆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2-126,共5页
山鹿素行认为,以佛教和天主教为代表的异端势力得以在近世日本大行其道的原因,是圣人之道受到了异端在意识形态(道德)和社会规范(风俗)双方面的挑战和侵蚀,所以"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的暴力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山鹿素行认为,以佛教和天主教为代表的异端势力得以在近世日本大行其道的原因,是圣人之道受到了异端在意识形态(道德)和社会规范(风俗)双方面的挑战和侵蚀,所以"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的暴力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山鹿素行从根本原因出发,提出了以道德风俗的画一化为主要内容的异端对策。而这样一种异端对策的成立是在素行受容了明代儒学者丘濬的异端批判思想的基础上得以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泰州狂儒与自然主义
17
作者 苏洁 《柳州师专学报》 2003年第4期108-110,共3页
明中叶,心学繁盛发展,心学注重个体精神的特点被其后学泰州学派深入发展成心学异端。其突出特征之一是标举自然人性论旗帜,抨击内圣之学的伦理绝对主义,将理由道德伦理义改释为自然生理义,形成反天理论自然的思潮。
关键词
下载PDF
焦循论“异端”及其对当代儒学的启发意义
18
作者 柯小刚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2年第1期80-85,169,共7页
通过《论语》《孟子》《中庸》经义梳理,焦循指出“攻乎异端”的本义在兼存不同意见、权衡两端而用其中的中庸之道,以及通过“执两用中”而达至的“一以贯之”“善与人同”的溥博通达,而不是在后世儒学中常见的那种教条主义的、片面排... 通过《论语》《孟子》《中庸》经义梳理,焦循指出“攻乎异端”的本义在兼存不同意见、权衡两端而用其中的中庸之道,以及通过“执两用中”而达至的“一以贯之”“善与人同”的溥博通达,而不是在后世儒学中常见的那种教条主义的、片面排外的狭隘倾向。与此相关,焦循指出“权”之本义并非特殊情况下的权宜之计,而是内在于“经”之为“经”中的、每时每刻都在“经”中发挥作用的动态调整能力。能权,然后能兼存异端、执两用中而臻通达。焦循的这些思想对于当代儒学如何面对外来文化的挑战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文传递
从帝国礼制系统看四十年来的宋元明清神祀研究
19
作者 杨英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23年第2期250-264,314,共16页
四十年来海内外学者们有关宋元明清神祀的研究可分为三部分,第一,国家祀典中的岳镇海渎体系对地方诸神进行“标准化”的研究;第二,对各地“伪标准化”的研究,包括植根于各地宗族村落及不同行业生计的“伪标准化”神祀及它们在迁徙、流... 四十年来海内外学者们有关宋元明清神祀的研究可分为三部分,第一,国家祀典中的岳镇海渎体系对地方诸神进行“标准化”的研究;第二,对各地“伪标准化”的研究,包括植根于各地宗族村落及不同行业生计的“伪标准化”神祀及它们在迁徙、流播中产生的变异;第三,大一统礼制层级对佛、道等“异端”因素的消融。以上研究成果丰硕,不足之处在于多数学者仅从民俗学、宗教学角度进行考察,在采用“国家的在场”概念时,对“礼”是如何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足够了解,今后随着“乡里礼秩”的研究走向深入,有关研究将走上新的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