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Pattern Evolution and Casual Analysis of County Level Economy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 China 被引量:8
1
作者 DONG Minghui ZOU Bin +3 位作者 PU Qiang WAN Neng YANG Lingbin LUO Yanq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5期620-630,共11页
In order to evaluate whether or not the county units′ economy in th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was growing as expected,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spatial economy pattern at county-lev... In order to evaluate whether or not the county units′ economy in th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was growing as expected,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spatial economy pattern at county-level by using the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 method. In this process, the global Moran′s I and local Getis-Ord G*i indexes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indicators including per capita GDP and three industrials(i.e.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from 2000 to 2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county units′ economy in the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has exhibited a strong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an accelerated integration trend since 2008(Moran′ s I increased from 0.26 to 0.56); 2)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conomy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county units in the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the hotspot zone with high economic level was formed among the northern county units whereas the coldspot zone with low economic level wa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areas. This difference was caused primarily by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economic radiation effect of Changsha ′upheaval′; 3) town density, secondary industry, and the integration policy are the major contributors driv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spatial economy pattern in the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空间格局 城市群 长沙 株洲 湘潭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演化
下载PDF
Retention of trace elements in coal-fired flue gas by a novel heterogeneous agglomeration technology 被引量:3
2
作者 Yushan Ji Xiangzheng Cui +5 位作者 Jingchao Liu Tianle Zhang Shuzhou Wei Junfeng Zhang Yongchun Zhao Junying Zh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34-243,共10页
Heterogeneous agglomeration (HA) is a very potential technology for coal-fired flue gas treatment.In this paper,th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mechanisms of trace elements (TEs such as Se,As and Pb in CFPPs were studi... Heterogeneous agglomeration (HA) is a very potential technology for coal-fired flue gas treatment.In this paper,th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mechanisms of trace elements (TEs such as Se,As and Pb in CFPPs were studied on a 30,000 m^(3)/hr pilot-scale experimental plat form.The influences of HA 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gaseous and particulate TEs were well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e,As and Pb were enriched in fly ash,and their sen sitivity to particle size is quite different.The content of Se was the highest in PM1,reaching193.04 mg/kg at the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ESP) outlet.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the total dust before ES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21.686 to 62.612μm after injecting the heterogeneous agglomeration adsorbent,conducive to its further removal by ESP.In addi tion,the concentrations of gaseous Se,As and Pb in the flue gas decreased after adsorben spray,and accordingly,their contents in the hierarchical particles increased,indicating tha the adsorbent coul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adsorption of gaseous trace elements in fly ash and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their escape to the atmosphere.Total concentrations of Se,As and Pb emitted by 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WFGD) are 0.223,0.668 and 0.076μg/m^(3)which decreased by 59.98%,47.69%and 90.71%,respectively.Finally,a possible HA mecha nism model was proposed,where chemical adsorption,physical condensation and collision agglomeration of gaseous TEs and fine particles with adsorbent droplets occurred to form larger agglome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terogeneous agglomeration Hazardous trace elements Particulate matter Flue gas Pilot experiments
原文传递
金融要素集聚的绿色创新效应:空间关联特征与城市群异质性
3
作者 王韧 段义诚 刘柳巧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73,共16页
区域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基础,而金融要素空间集聚则充当着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加速器。现有文献围绕着金融要素集聚和绿色技术创新两条主线展开广泛讨论,也关注到金融要素集聚所内生的绿色创新效应,但较少基于城... 区域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基础,而金融要素空间集聚则充当着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加速器。现有文献围绕着金融要素集聚和绿色技术创新两条主线展开广泛讨论,也关注到金融要素集聚所内生的绿色创新效应,但较少基于城市群这一新时期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型空间载体,系统考察两者的空间关联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特征。因此,选取国内十大代表性城市群,对其内部金融要素集聚和绿色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变轨迹和空间关联异质性进行多维度诊断。研究发现:第一,金融要素集聚有助于通过各种空间效应加速城市群内部的绿色金融发展,进而正向驱动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第二,城市群范围内的金融要素集聚不仅会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明显的本地促进效应,也会同时形成显著的空间溢出效果;第三,金融要素集聚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还会受到城市群金融集聚模式、行政层级特征、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制约。有鉴于此,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应围绕城市群发展定位构建差异化的金融要素集聚模式,因之打造契合于不同城市群现实约束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和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同时深度挖掘金融要素集聚对于绿色金融发展和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传导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推动金融改革和绿色发展的有效空间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要素集聚 绿色技术创新 城市群 异质性 空间关联特征
下载PDF
财政支持视角下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4
作者 陈建成 王卉菀 侯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20,共10页
基于各地区统计年鉴中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中国30个省份2008—2019年的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异质性结构,并通过构建非线性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财政支持视角探析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 基于各地区统计年鉴中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中国30个省份2008—2019年的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异质性结构,并通过构建非线性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财政支持视角探析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我国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缓慢增长趋势,但逐年波动明显且存在区域异质性。此外,在不同财政支持水平下,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即较低的财政支持水平抑制了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促进作用,而随着财政支持水平的提高并超过临界值,林业产业集聚可以更好地发挥正外部性进而促进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研究结论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林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集聚 财政支持 异质门槛效应
下载PDF
中国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的时空分异研究
5
作者 许吉黎 黄冠 +2 位作者 叶玉瑶 张虹鸥 刘郑倩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6,共8页
近年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在国家战略层面密集部署,成为培育新兴产业和构筑新兴产业链的重要支撑。鉴于现有研究对城市空间尺度“新基建”影响新兴产业链不同环节发展效应的时空分异关注有限,该文分析2011—2022年中国主要... 近年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在国家战略层面密集部署,成为培育新兴产业和构筑新兴产业链的重要支撑。鉴于现有研究对城市空间尺度“新基建”影响新兴产业链不同环节发展效应的时空分异关注有限,该文分析2011—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新基建”和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的时空特征,揭示城市“新基建”影响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中下游不同环节发展效应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发现:①2011年以来中国主要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产业链取得快速发展,在国家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核心城市形成空间集聚;②城市“新基建”综合发展水平有效推动了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发展,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下游应用层、中游技术层和上游基础层,推动效应随时间推移而强化;③城市“新基建”影响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的效应在空间上主要凸显于东部沿海地区和核心城市群,影响程度在城市群发展梯队之间的空间异质性超过东中西部三大地带之间的空间异质性,第一梯队城市群正成为城市“新基建”赋能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 新兴产业 人工智能产业 产业链 城市群 时空分异
下载PDF
喷雾耦合降温强化旋风分离器脱除细颗粒物的研究
6
作者 陶明清 慕明昊 +1 位作者 程滕 王博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4-592,共9页
通过在冷凝换热器前耦合喷雾的方式,将雾化团聚和水汽相变团聚结合以提高旋风分离器对细颗粒物的脱除效果,用于湿式除尘器后近饱和高湿烟气的深度处理。通过开展实验室试验和某金属冶炼厂烟气旁路试验,考察了该技术对颗粒物的脱除特性... 通过在冷凝换热器前耦合喷雾的方式,将雾化团聚和水汽相变团聚结合以提高旋风分离器对细颗粒物的脱除效果,用于湿式除尘器后近饱和高湿烟气的深度处理。通过开展实验室试验和某金属冶炼厂烟气旁路试验,考察了该技术对颗粒物的脱除特性。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典型工况下喷雾耦合降温能够显著增强旋风分离器对颗粒物的脱除,比单独喷雾或降温具有更好的增强效果。提高喷雾量和换热器温降,细颗粒物脱除效率先升高后趋于稳定,在温降6℃、喷雾量0.046 L/m^(3)时达到最优脱除效果。烟气温度越高,湿度越接近饱和,细颗粒物脱除效率越高。工业烟气旁路试验表明,该系统适用于湿式除尘后的近饱和高湿烟气,且对波动工况的适应性强,当入口颗粒物浓度不超过2000 mg/m^(3)时,出口颗粒物浓度可保持在20 mg/m^(3)以内,平均脱除效率超过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 冷凝换热器 水汽相变 团聚 旋风分离器 细颗粒物
下载PDF
双重异质性视角下城市群经济韧性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7
作者 刘程军 张君婷 +1 位作者 陈展驰 舒季君 《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期91-95,共5页
基于双重异质性视角,分析2007—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经济韧性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群不同阶段的经济韧性空间差异显著,且冷热点聚集区域出现了组团式动态转换;面对外来冲击时,固定投资、产业多样化、国企对经... 基于双重异质性视角,分析2007—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经济韧性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群不同阶段的经济韧性空间差异显著,且冷热点聚集区域出现了组团式动态转换;面对外来冲击时,固定投资、产业多样化、国企对经济韧性解释力较强,而出口贸易解释力波动较大;在结构调整期时,固定投资对经济韧性支撑作用减弱,三产占比、财政支撑、技术创新及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加速了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中长期经济韧性;政府通过塑造产业结构及改善技术等要素错配程度影响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区域经济韧性 双重异质性 影响机制
下载PDF
农民工自我雇佣的收入效应及其异质性研究
8
作者 王净净 赵建国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92,共14页
基于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工从事自我雇佣的收入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自我雇佣与机会型自雇对农民工收入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但生存型自雇却明显抑制了农民工的收入提升。机会型自雇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 基于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工从事自我雇佣的收入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自我雇佣与机会型自雇对农民工收入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但生存型自雇却明显抑制了农民工的收入提升。机会型自雇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呈“线性上升型”趋势,且总体无显著差异。而自我雇佣与生存型自雇在低分位点上对农民工收入产生了显著的抑制效应,但随着分位点的提高,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亦表现出“线性上升型”趋势,两者整体呈“正U型”发展趋势并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自我雇佣、机会型自雇以及生存型自雇对层次较高的产业、东中部区域、男性、年龄相对较小及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民工产生了更加明显的收入促进效应。研究为完善促进农民工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自我雇佣 收入效应 异质性
下载PDF
什么样的绿色创新模式产生城市高竞争力?——基于fsQCA的组态分析
9
作者 赵云辉 白佳奇 梁宇奇 《系统管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0-440,共21页
绿色创新是实现区域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力量。如何推进绿色创新、提高城市绿色竞争力是创新领域有待回答的重要问题。整合交易成本理论、知识溢出理论与资源配置理论,采用QCA、NCA和PSM方法对2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进行分析,从整体视... 绿色创新是实现区域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力量。如何推进绿色创新、提高城市绿色竞争力是创新领域有待回答的重要问题。整合交易成本理论、知识溢出理论与资源配置理论,采用QCA、NCA和PSM方法对2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进行分析,从整体视角探究异质性环境政策、制度环境和集聚效应对城市绿色创新的联动效应,以及不同绿色创新路径是否均有利于城市绿色竞争力的提高。结果表明:单个前因条件并不构成高绿色创新产生的必要条件,也不构成高绿色创新产生的充分条件。异质性环境规制、制度环境和集聚效应联动匹配,形成了城市绿色创新的多样化组态形式,具有明显的“殊途同归”特点。具体表现为制度环境导向模式、命令控制导向模式、市场激励导向模式和政策组合导向模式。4种绿色创新模式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有“殊途不同效”的特点,并且不同绿色创新模式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研究结论从组态视角为城市开展绿色创新及提升竞争力提供了决策依据,弥补了传统定量分析对该问题解释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绿色创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 城市绿色竞争力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异质性环境政策 集聚效应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集聚扩散的空间分析
10
作者 贾薛 《北京测绘》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针对京津冀城市群的集聚扩散进行空间分析研究,可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基于京津冀城市群2020年城市化水平,通过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与最小二乘法(OLS)进行比较,揭示城市用地的空间分异和不同驱动因子的影响。研究发现:... 针对京津冀城市群的集聚扩散进行空间分析研究,可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基于京津冀城市群2020年城市化水平,通过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与最小二乘法(OLS)进行比较,揭示城市用地的空间分异和不同驱动因子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密度、人均GDP在城市化进程中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到铁路的距离与到城市群中心的距离在城市化进程中起到负向削弱作用。同时,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考虑到空间现象分异性,其分解成局部参数估计优于OLS提供的全局参数估计,可以深刻地揭示出城市化水平与驱动因子间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异质性 驱动因子 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门槛效应视角下数字经济集聚对碳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
11
作者 叶娟惠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基于数字经济集聚对碳生产率的影响机理,构建面板门槛效应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集聚对碳生产率的双重门槛效应和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全国和东部地区数字经济集聚对碳生产率存在“上升—下降—上升”的“N”型非线性影响,而中西部... 基于数字经济集聚对碳生产率的影响机理,构建面板门槛效应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集聚对碳生产率的双重门槛效应和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全国和东部地区数字经济集聚对碳生产率存在“上升—下降—上升”的“N”型非线性影响,而中西部地区只表现为非线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中部地区的促增作用逐渐减弱,西部地区的促增作用逐渐增强;数字经济集聚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存在东中西部的区域异质性,集聚度呈现“东部>中部>西部”趋势;数字经济集聚整体上呈现波动式收敛趋势,全国和中西部地区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而东部地区呈现缓慢波动式下降趋势,表明中国数字经济正朝着区域协调的趋势发展。应加强数字技术和碳减排技术的跨区域联合攻关,因地制宜推动数字经济集聚差异化发展,科学优化东中西部区域数字经济集聚空间布局,进而推进“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集聚 碳生产率 面板门槛效应模型 区域异质性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长三角经济韧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魏峰 殷文星 胡本田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本文基于2000~2021年相关数据,从抵抗力和恢复力两个角度考察了疫情冲击下长三角26市2020年与2021年的经济韧性,并深入探讨了各市经济韧性的空间相关性,分析了经济韧性影响因素。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本文基于2000~2021年相关数据,从抵抗力和恢复力两个角度考察了疫情冲击下长三角26市2020年与2021年的经济韧性,并深入探讨了各市经济韧性的空间相关性,分析了经济韧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长三角中东部城市的经济韧性较强,西部城市经济韧性较弱;(2)疫情对长三角的经济冲击是暂时的、可恢复的,2021年大多数城市已恢复到疫情前或更好的水平;(3)区域发展基础、科技创新水平、劳动力环境、产业组成、政府管理、对外开放程度是抵抗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卫生事业水平、产业组成、对外开放程度是恢复力的主要影响因素;(4)长三角地区经济韧性具有正向空间关联性,特别是2020年抵抗力的空间关联性较为明显,形成了“长三角一体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 长三角城市群 经济韧性 空间分布 空间异质性 区域经济
下载PDF
新基建、产业集聚与绿色技术创新——基于制造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小玲 陆文月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33,共15页
利用2013—2019年制造企业及新基建面板数据,探究新基建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以及产业集聚的调节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目前大量投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能有效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量质齐升”,对高质量绿色技术创新... 利用2013—2019年制造企业及新基建面板数据,探究新基建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以及产业集聚的调节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目前大量投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能有效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量质齐升”,对高质量绿色技术创新尤为有利,并且在以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为门槛进行的检验中得到佐证;但产业集聚存在的拥堵效应会阻碍这一促进进程。从总体看,融合基础设施投入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量与质”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不同地区和工业化水平上表现差异较大。融合基础设施显著提升东部企业以及工业化程度较高省份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但对中西部和工业化程度较低省份的企业尚未显现促进作用;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会抵销部分融合基础设施之于工业化程度较高省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研究样本期间内,仓促加大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利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量质齐升”,但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能从总体上缓解这种不利影响。当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跨越1.335的拐点后,增加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会极大促进企业高质量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结论可为重点规划布局新基建投入类型与企业绿色转型营造良好条件环境提供参考借鉴,助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绿色技术创新 产业集聚 地区差异性 门槛模型
下载PDF
金融集聚、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质量 被引量:13
14
作者 江红莉 蒋鹏程 黄丹晓 《宏观质量研究》 2023年第1期27-37,共11页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理论分析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以及消费升级的中介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我国2001-2017年30个省(市、自治区)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发现金融集聚显著提升了经济增...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理论分析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以及消费升级的中介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我国2001-2017年30个省(市、自治区)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发现金融集聚显著提升了经济增长质量,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处理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金融集聚的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效应存在异质性,金融集聚能够提升东部、中部地区以及制度质量较高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对西部地区和制度质量较低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影响不显著。机制研究表明,消费升级是金融集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因此,金融服务应以消费升级为主导,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同时金融体系内部要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多层次、多网络且与实际情况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消费升级 经济增长质量 异质性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对贸易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岿然 李匡义 孙溢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11,共9页
自“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大量文献开始聚焦对长三角区域的贸易结构和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但鲜有文献涉及对贸易韧性的研究。本文选取长三角26个城市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对贸易韧性的影... 自“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大量文献开始聚焦对长三角区域的贸易结构和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但鲜有文献涉及对贸易韧性的研究。本文选取长三角26个城市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对贸易韧性的影响。其中城市贸易韧性水平通过贸易量指标计算得到,城市金融集聚水平通过熵值法测度得到。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不仅直接赋能贸易韧性,而且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贸易韧性的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该赋能作用存在异质性和非线性的特征。在城镇化水平更高以及金融集聚效率更强的城市,赋能作用更为显著。此外,随着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对贸易韧性的赋能作用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的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贸易韧性 长三角 产业结构 熵值法 异质性检验
下载PDF
产业集聚下工人职业技能培养的实践路径——基于浙江L市N区的田野经验
16
作者 邱婷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61-67,共7页
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对产业工人的专业技术和能力产生了密集需求。基于L市N区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经历了块状发展、空间集聚和区域协同集聚三个阶段。其中,经营主体的草根性、集聚空间的便利性和区域协同的引导性构成... 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对产业工人的专业技术和能力产生了密集需求。基于L市N区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经历了块状发展、空间集聚和区域协同集聚三个阶段。其中,经营主体的草根性、集聚空间的便利性和区域协同的引导性构成了产业集聚的主要特征,而区域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流动与多元则构成了产业集聚的基础。研究进一步发现,在制度化和市场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矛盾下,政府统合、校企合作和人才共享共同促成了一种总体性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生态。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的持续与升级发展离不开高水平技能人才的充分供给,这就需要从内容、观念及互动模式等方面持续优化产业工人的职业技能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密集型产业 产业集聚 产业工人 职业技能培养
下载PDF
产业集聚与同源国集聚效应对跨国并购的影响——基于中国企业对欧盟地区企业的并购分析
17
作者 王疆 方雨琦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1-76,共16页
在影响跨国企业外国直接投资(FDI)区位选择的因素中,集聚效应占据重要地位。为了探究集聚效应对中国企业对欧盟地区企业跨国并购的影响,从理论上探讨了产业集聚和同源国集聚的影响机制及差异,采用条件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和同... 在影响跨国企业外国直接投资(FDI)区位选择的因素中,集聚效应占据重要地位。为了探究集聚效应对中国企业对欧盟地区企业跨国并购的影响,从理论上探讨了产业集聚和同源国集聚的影响机制及差异,采用条件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和同源国集聚对企业跨国并购区位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欧盟地区企业跨国并购的区位选择受到产业集聚和同源国集聚效应的正向影响,其中产业集聚的影响程度更大;企业异质性对集聚效应与区位选择之间的关系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企业所有权性质、跨国并购经验和进入行业类型都会影响产业集聚和同源国集聚作用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并购 产业集聚效应 同源国集聚效应 区位选择 企业异质性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熊婷燕 刘泽平 《调研世界》 2023年第11期14-26,共13页
本文基于我国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并采用CRITIC赋权法进行测度与评价,同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数字经济发... 本文基于我国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并采用CRITIC赋权法进行测度与评价,同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本地效应呈U型特征,多样化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也表现出U型特征,专业化集聚的溢出效应呈现促进作用,且存在行业异质性;人力资本是约束其影响的关键因素。为更好地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驱动作用,应注重产业内部的结构特点,抓好人力资本,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集聚 数字经济 空间溢出 行业异质
下载PDF
制造业集聚、异质性投资与黄河流域能源环境效率
19
作者 岳立 高先巧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3-160,共8页
积极推进多元投融资机制,合理布局制造业集聚区对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尤为重要。在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运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测度2006~2021年黄河流域能源环境效率,通过空间Tobit杜宾模型研究制造业本文... 积极推进多元投融资机制,合理布局制造业集聚区对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尤为重要。在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运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测度2006~2021年黄河流域能源环境效率,通过空间Tobit杜宾模型研究制造业本文集聚对能源环境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并探讨异质性投资的作用。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对能源环境效率存在倒U型影响,邻地的制造业集聚对本地的能源环境效率具有正U型溢出效应;机制分析表明在制造业集聚与能源环境效率的关系中,内资存在倒U型影响,港澳台投资发挥着正U型作用,外资存在正向的线性影响;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上游制造业集聚与能源环境效率存在正U型关系,中游制造业集聚与能源环境效率存在倒U型关系,下游制造业集聚对能源环境效率不存在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能源环境效率 空间Tobit杜宾模型 异质性投资 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我国数字经济产业集聚测度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彦杰 高启杰 杨瑞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4-145,共12页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对推动我国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我国30省(区、市)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产业集中度、区位熵和Moran’s I指数测算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并分析其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我国数字经济产业...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对推动我国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我国30省(区、市)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产业集中度、区位熵和Moran’s I指数测算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并分析其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我国数字经济产业、数字经济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服务业的集中度均属于极高寡占型,领先省(区、市)均是东部地区,空间分布差异明显;(2)数字经济产业和数字经济制造业集聚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趋势,且以重点省(区、市)为核心节点;而数字经济服务业集聚呈“东部>东北>西部>中部”趋势;(3)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且不同时间、不同数字经济产业的空间关联性存在着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辐射作用和临近效应能够显著作用临近地区的数字经济产业空间集聚发展,也能够通过不同产业同时向中部省(区、市)辐射;而西部地区的辐射作用和临近效应并不显著。本文研究揭示了数字经济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规律,为引导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产业 区位熵 莫兰指数 时空演化 产业集聚 区域异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