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选择还原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于海涛 康汝洪 欧阳兴梅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1-453,共13页
综述了近年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α,β-碳碳双键和碳氧双键的选择还原研究进展,讨论了过渡金属催化还原、氢化试剂还原、连三亚硫酸钠还原以及生物还原。
关键词 Α 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过渡金属催化 选择还原
下载PDF
过渡金属类立方烷原子簇化合物电子结构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洒荣建 吴克琛 +4 位作者 林晨升 陈锡华 刘萍 莽朝永 庄伯涛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1-486,共6页
采用基于第一原理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一系列具有类立方烷簇芯结构的过渡金属簇合物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 由于簇芯结构的对称性的影响, 这一类簇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的数值要小于三核欠完整类立方烷... 采用基于第一原理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一系列具有类立方烷簇芯结构的过渡金属簇合物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 由于簇芯结构的对称性的影响, 这一类簇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的数值要小于三核欠完整类立方烷体系。通过对电子结构的分析, 发现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主要是由簇芯内电荷的迁移造成的。轨道分析显示, -S原子对于电荷的迁移起主要的传递作用。定域化轨道分析证明簇分子中存在的多中心键有利于簇芯内电荷的迁移。分子模拟的研究表明:虽然类立方烷结构簇分子的值比较小, 但是通过合理的配体设计, 获得具有较大值非线性光学晶体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合物 电子结构 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类立方烷簇芯结构
下载PDF
含二茂铁基的取代缩氨基脲、取代缩氨基硫脲的合成和性质 被引量:2
3
作者 丘昌隆 张玉红 张秀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07-309,共3页
缩氨基脲、缩氨基硫脲既是很好的金属离子配体,又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如抗细菌、病毒、抗结核、抗麻疯病、抗风湿、抗嗜眠等,文献曾有一些报道。其中有些在结构上调整,引入二茂铁基,显示了一些特殊性质。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合成了12个... 缩氨基脲、缩氨基硫脲既是很好的金属离子配体,又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如抗细菌、病毒、抗结核、抗麻疯病、抗风湿、抗嗜眠等,文献曾有一些报道。其中有些在结构上调整,引入二茂铁基,显示了一些特殊性质。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合成了12个新型结构的含二茂铁基的缩氨基脲(或硫脲),对它们的性质作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 羰基化合物 缩氨基脲 合成
下载PDF
原子簇的合成方法、性质表征与结构 被引量:1
4
作者 焦凤英 徐吉春 +3 位作者 张新堂 殷元骐 Pierre Braunstein JackyRose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58-63,共6页
利用给电子有机和无机配位体的交换反应和金属卤化物与羰基金属阴离子的复分解反应,合成异核原子簇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控制,收率较高的特点。本文描述Fe_3(CO)_9(C_2H_2)_3等11个原子簇的合成方法,配位状态与簇核的结构。
关键词 异核原子簇 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 配合物
下载PDF
混合金属簇(PhC≡CPh)(PhCH=CPh)Co_3Ru(CO)_9和(PPh_3)Fe_2Co(CO)_7(NO)S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5
作者 焦凤英 殷元骐 +3 位作者 Braunstein P Rose J.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59-461,共3页
对于羰基混合金属簇的合成,利用配体的交换反应,制备含有不同配体的羰基混合金属簇。配体取代后的羰基金属簇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如可逆氧化还原性质,催化活性与选择性等。由于过渡金属原子的性质各不相同,配位取代反应也有很大差异,所以... 对于羰基混合金属簇的合成,利用配体的交换反应,制备含有不同配体的羰基混合金属簇。配体取代后的羰基金属簇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如可逆氧化还原性质,催化活性与选择性等。由于过渡金属原子的性质各不相同,配位取代反应也有很大差异,所以研究配体取代反应,制备含有不同配体的羰基过渡金属簇成为金属簇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核簇 羰基化合物 过渡元素
下载PDF
三核钌簇合物[PyCH=C(Ph)O]2Ru3(CO)8的合成、结构及反应性(英文)
6
作者 马志宏 刘倩 +3 位作者 秦玫 韩占刚 郑学忠 林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93-1298,共6页
配体PyCH_2COPh与Ru_3(CO)_(12)在甲苯中加热回流,得到了标题簇合物[PyCH=C(Ph)O]2Ru3(CO)8(1)。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对1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1的结构。结果表明:3个钌原子呈等腰三角形分布,其中Ru(2)... 配体PyCH_2COPh与Ru_3(CO)_(12)在甲苯中加热回流,得到了标题簇合物[PyCH=C(Ph)O]2Ru3(CO)8(1)。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对1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1的结构。结果表明:3个钌原子呈等腰三角形分布,其中Ru(2)-Ru(1)和Ru(2)-Ru(1)i的键长均为0.280 nm,Ru(1)-Ru(1)i的键长为0.307 nm。同时研究了簇合物1与环戊二烯及茚的反应,分别得到双核钌羰基配合物[(η~5-C_5H_5)Ru(CO)]_2(μ-CO)_2(2)和[(η~5-C_9H_7)Ru(CO)]2(μ-CO)_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表征 金属羰基簇合物 反应性
下载PDF
羰基过渡金属异核原子簇(PPh_3)_2CuFe_2Co(CO)_8(μ_3-S)和(PPh_3)_3AuFe_2Co(CO)_7(μ_3-S)的合成与表征
7
作者 殷元骐 张新堂 +1 位作者 焦凤英 祝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55-460,共6页
本文利用高压法制备HFe_2Co(CO)_9(μ_3-S),作为原料,经脱质子化作用,再分别与(PPh_3)_2Cu(NO_3)和PPh_3AuCl反应,将Ph_3Cu-或Ph_3Au-联接到原始簇合物的中心骨架上,使簇核扩大,得到了组成为(PPh_3)_2CuFe_2Co(CO)_(?)(μ_3-S)和(PPh_3)... 本文利用高压法制备HFe_2Co(CO)_9(μ_3-S),作为原料,经脱质子化作用,再分别与(PPh_3)_2Cu(NO_3)和PPh_3AuCl反应,将Ph_3Cu-或Ph_3Au-联接到原始簇合物的中心骨架上,使簇核扩大,得到了组成为(PPh_3)_2CuFe_2Co(CO)_(?)(μ_3-S)和(PPh_3)_3AuFe_2Co(CO)_(?)(μ_3-S)的化合物.文中对此两个新化合物进行了IR,UV,~1H和^(31)P NMR.元素分析、熔点测定等性质表征,并对(PPh_3)_2CuFe_2Co(CO)_(?)(μ_3-S)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两个化合物具有类似的中心骨架,在Fe_2和Co原子三角形的上面和下面分别键联着Cu和S,或Au和S原子,构成了三角双锥结构.其中一个簇合物由二个三苯基膦和八个羰基配位,另一个则由三个三苯基膦和七个羰基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核原子簇 过渡元素 羰基化合物
下载PDF
类立方烷过渡金属簇合物(n-Bu_4N)_3[MoAg_3BrI_3S_4]激发态寿命测量(英文)
8
作者 刘春玲 掌蕴东 +2 位作者 单宏琳 查子忠 王骐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34-237,共4页
本文在类立方烷过渡金属簇合物(n-Bu4N)3[MoAg3BrI3S4]空气饱和乙氰溶液中实现了瞬态全光开关.由开关时间推断出这种材料的激发态寿命约600ns。
关键词 过渡金属簇合物 激发态寿命 全光开关 类立方烷
下载PDF
四面体三核原子簇合物的合成
9
作者 殷元骐 孙红随 +1 位作者 赵转云 金道森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89-391,共3页
利用金属卡拜(Metal Carbyne)化合物[M(≡CR)(CO)_2(η-C_6H_5),M=Cr,Mo,W,R=烷基或芳基]与金属羰基化合物及含金属多重键的化合物反应,制备多核原子簇合物,而且以不同的卡拜为原料,得到不同结构的原子簇合物。本文报道以卤代的卡拜化合... 利用金属卡拜(Metal Carbyne)化合物[M(≡CR)(CO)_2(η-C_6H_5),M=Cr,Mo,W,R=烷基或芳基]与金属羰基化合物及含金属多重键的化合物反应,制备多核原子簇合物,而且以不同的卡拜为原料,得到不同结构的原子簇合物。本文报道以卤代的卡拜化合物[MO(≡CC_6H_5)Br(CO)_2(PY)_2](Py=吡啶)(1)为原料,分别与八羰基二钴、九羰基二铁和+羰基二锰反应,制得未见报道的三核原子簇合物2~4。但1与含钼钼三重键的化合物[(C_5H_5)_2M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状化合物 金属 羰基化合物
下载PDF
由HRuCo_3(CO)_(12)衍生的催化剂在CO加氢反应中的催化行为及光电子能谱表征
10
作者 肖丰收 陈恒荣 盛世善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39-244,共6页
本文利用 HRuCo_3(CO)_(12)原子簇化合物制备了 Ru-Co/SiO_2双金属催化剂,并研究了它们在 CO 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若和由[Et_4N][HRu_3(CO)_(11)]、Co_4(CO)_(12)以及 Co_4(CO)_(12)+[Et4N][HRu_3(CO0)_(11)]和 CoCl2+RuCl_... 本文利用 HRuCo_3(CO)_(12)原子簇化合物制备了 Ru-Co/SiO_2双金属催化剂,并研究了它们在 CO 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若和由[Et_4N][HRu_3(CO)_(11)]、Co_4(CO)_(12)以及 Co_4(CO)_(12)+[Et4N][HRu_3(CO0)_(11)]和 CoCl2+RuCl_3制备的 Ru/SiO_2、Co/SiO_2和 Ru/SiO_2+Co/SiO_2催化剂相比,由 HRuCO_3(CO)_(12)制备的催化剂在 CO 加氢反应中显示了很高的 CO 转化率和含氧化合物的选择性。通过光电子能谱方法可认为,具有近距离的 Ru-Co^(2+)双金属原子中心是 CO 加氢反应中形成含氧化含物的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加氢反应 催化剂
下载PDF
过渡金属簇合物合成化学
11
作者 徐吉庆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1-10,共10页
本文以与催化作用紧密相关的金属羰基簇合物的合成和与化学仿生相关的铁硫和钼铁硫簇合物的合成为例,评述了过渡金属簇合物合成化学的发展概况,给出了金属-金属间键合的两条通则(低氧化态金属间容易成键和同一族元素中重金属具有较大的... 本文以与催化作用紧密相关的金属羰基簇合物的合成和与化学仿生相关的铁硫和钼铁硫簇合物的合成为例,评述了过渡金属簇合物合成化学的发展概况,给出了金属-金属间键合的两条通则(低氧化态金属间容易成键和同一族元素中重金属具有较大的成键倾向)和三类簇合物的主要合成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合物 铁硫簇 铜铁硫簇 羰基簇
下载PDF
手性金属配合物催化的前手性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硅氢化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雷耀辉 李弘 何炳林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64-469,共6页
评述了近年来手性金属配合物催化的前手性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硅氢化反应研究进展。
关键词 不对称硅氢化 手性金属配合物 前手性羰基化合物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trinuclear Fecarbonyl cluster Fe_3(CO)_8S_2CNC_6H_5
13
作者 徐吉春 焦凤英 +2 位作者 殷元棋 黄幼青 胡盛志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5年第2期124-127,共4页
Metal cluster chemistry is an active studying field nowadays. It is possible that metal clusters can be developed as new homogeneous catalysts with special functions. Organoiron clusters, which could be easily synthes... Metal cluster chemistry is an active studying field nowadays. It is possible that metal clusters can be developed as new homogeneous catalysts with special functions. Organoiron clusters, which could be easily synthesized at lower price, are very important in metal cluster chemistry. Fe<sub>3</sub>(CO)<sub>12</sub> is a very useful compound with higher activity than Fe(CO)<sub>5</sub>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NUCLEAR IRON cluster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 CRYSTAL structure.
原文传递
Transition Metal Free Chemoselective Reduction ofα,β-Unsaturated Ketones to Saturated Ketones Using Tosyl Hydrazide as a Hydrogen Donor
14
作者 Yarabally R Girish Kanchipura R Raghavendra +2 位作者 Dasappa Nagaraja Kothanahally S Sharath Kumar Sheena Shashikanth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81-184,共4页
An efficient,inexpensive and simple method for the reduction of variousα,β-unsaturated ketones to corre-sponding saturated ketones using tosyl hydrazide as a hydrogen donor in DMF using calcium oxide powder has been... An efficient,inexpensive and simple method for the reduction of variousα,β-unsaturated ketones to corre-sponding saturated ketones using tosyl hydrazide as a hydrogen donor in DMF using calcium oxide powder has been reported.A variety of enones underwent reduction without forming undesirable side products.High chemose-lectivity,broad functional group tolerance and good yields are the noteworthy features of this protoc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β-unsaturated carbonyl compounds tosyl hydrazide transition metal free saturated ketones
原文传递
Photoelectron imaging spectroscopic signatures of CO activation by the heterotrinuclear titanium-nickel clusters
15
作者 Jianpeng Yang Jumei Zhang +5 位作者 Shihu Du Gang Li Jinghan Zou Qiangshan Jing Hua Xie Ling Ji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67-571,共5页
A series of heterotrinuclear Ti_(2)Ni(CO)_(n)^(-)(n=6-9)carbonyls have been generated via a laser vaporization supersonic cluster source and characterized by mass-selected photoelectron velocity-map imaging spectrosco... A series of heterotrinuclear Ti_(2)Ni(CO)_(n)^(-)(n=6-9)carbonyls have been generated via a laser vaporization supersonic cluster source and characterized by mass-selected photoelectron velocity-map imaging spectroscopy.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 structures and understand the experimental spectral featur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building block of Ti-Ti-Ni-C four-membered ring with the C atom bonded to Ti,Ti,and Ni is dominated in the n=6-8 complexes,whereas a structural motif of Ti-Ti-Ni triangle core is preferred in n=9.These complexes are found to be capable of simultaneously accommodating all the main modes of metal-CO coordination(i.e.,terminal,bridging,and side-on modes),where the corresponding mode points to the weak,moderate,high C-O bond activation,respectively.The number of CO ligands for a specific bonding mode varies with the cluster size.Thes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molecular-level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action of CO with alloy surfaces/interfaces and tuning the appropriate CO activation via the selection of different met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activation transition metal carbonyl heteronuclear cluster Photoelectron imaging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s
原文传递
CO oxidation on the heterodinuclear tantalum-nickel monoxide carbonyl complex anions
16
作者 Jumei Zhang Ya Li +9 位作者 Yan Bai Gang Li Dong Yang Huijun Zheng Jinghan Zou Xiangtao Kong Hongjun Fan Zhiling Liu Ling Jiang Hua Xie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2期854-860,共7页
The series of heterodinuclear metal oxide carbonyls in the form of TaNiO(CO)_(n)(n=5-8) are generated in the pulsed-laser vaporization source and characterized by mass-selected photoelectron velocity-map spectroscopy.... The series of heterodinuclear metal oxide carbonyls in the form of TaNiO(CO)_(n)(n=5-8) are generated in the pulsed-laser vaporization source and characterized by mass-selected photoelectron velocity-map spectroscopy.During the consecutive CO adsorption,the μ^(2)-O-bent structure initially is the most favorable for TaNiO(CO)_(5),and subsequently both μ^(2)-O-bent and μ^(2)-O-linear structures are degenerate for TaNiO(CO)_(6),then the μ^(2)-O-linear structure is most preferential for TaNiO(CO)_(7),and finally the η^(2)-CO_(2)-tagged structure is the most ene rgetically competitive one for TaNiO(CO)_(8),i.e., the CO oxidation occurs at n=8.ln contrast to the literature reported CO oxidation on heteronuclear metal oxide complexes generally proceeding via Langmuir-Hinshelwood-like mechanism,complementary theo retical calculations suggest that both Langmuir-Hinshelwood-like and Eley-Rideal-like mechanisms prevail for the CO oxidation reaction on TaNiO(CO)_(8) complex.Our findings provide new insight into the composition-selective mechanism of CO oxidation on heteronuclear metal complexes,of which the composition be tailored to fulfill the desired chemical behavi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oxidation Photoelectron imaging heteronuclear oxid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transition metal carbonyl
原文传递
Nucleation growth quenching for superior cluster catalysts
17
作者 Ruyue Wang Feng Cheng +9 位作者 Yonggang Wang Dongyu Fan Bohan Deng Yuanzheng Long Haolin Tang Kai Huang Zhaowei Qu Ming Lei Binghui Ge Hui Wu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2年第9期7933-7939,共7页
Cluster catalysts are rapidly growing into an important sub-field in heterogeneous catalysis,owing to their distinct geometric structure,neighboring metal sites,and unique electronic structure.Although the thermodynam... Cluster catalysts are rapidly growing into an important sub-field in heterogeneous catalysis,owing to their distinct geometric structure,neighboring metal sites,and unique electronic structure.Although the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of the formation of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largely investigated,the precise synthesis of clusters in wet chemical methods still faces great challenges.In the study,a quenching strategy of asymmetric temperature in solution for the rapid generation of vacancy-defect rich clusters is reported.The quenching process can be used to synthesize multitudinous metal compound clusters,including metal oxides,fluorides,oxygen-sulfur compounds,and tungstate.For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IrO_(2)clusters with abundant oxygen vacancies were obtained and uniformly dispersed in the solution.Compared to commercial IrO_(2),the prepared IrO_(2)cluster can be directly loaded on carbon paper and used as binder-free electrodes,which exhibit higher OER activity and long-term operational stability in alkaline electrolytes.The quenching strategy provides a simple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clusters,which has tremendous potential for industrial-scal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especially can be further applied to flow electrochemical genera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id-chilling cluster structure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s binder-free electrod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原文传递
烯醇硅醚参与的自由基反应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朝阳 罗维纬 周俊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58-2681,共24页
由于烯醇硅醚具有独特的反应活性,其在有机合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烯醇硅醚能参与Mukaiyama aldol反应和Mukaiyama-Michael加成反应等经典有机合成反应,从而构建新的C—C键.但是由于离子型反应的局限性,很多复杂分子的合成需要借助更... 由于烯醇硅醚具有独特的反应活性,其在有机合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烯醇硅醚能参与Mukaiyama aldol反应和Mukaiyama-Michael加成反应等经典有机合成反应,从而构建新的C—C键.但是由于离子型反应的局限性,很多复杂分子的合成需要借助更多新型高效的反应,而烯醇硅醚参与的自由基反应能够在多种反应体系中展现出良好的性能.总结了近十年来烯醇硅醚作为多功能和高效的反应前体合成α-取代羰基化合物和其他功能有机分子的反应,并讨论了各种反应体系(光促进、金属催化、无金属参与和电催化)下研究人员对反应的设计、机理的研究以及该研究课题未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醇硅醚 自由基反应 α-取代羰基化合物 过渡金属
原文传递
过渡金属催化醇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石先莹 韩晓燕 +1 位作者 马文娟 魏俊发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7-305,共9页
氧化醇为相应的羰基化合物在有机化学基础研究及其工业应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众多关于醇氧化反应的研究中,如何使用对环境友好的氧化剂替代传统的氧化剂,选择具有高性能、廉价、清洁、可回收的催化剂,一直是化学工作者研究的一个... 氧化醇为相应的羰基化合物在有机化学基础研究及其工业应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众多关于醇氧化反应的研究中,如何使用对环境友好的氧化剂替代传统的氧化剂,选择具有高性能、廉价、清洁、可回收的催化剂,一直是化学工作者研究的一个热点.综述了近年来该研究领域中的一些重要过渡金属催化体系,并简要介绍了各类催化氧化体系的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过渡金属 羰基化合物
原文传递
第Ⅷ族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羰基化合物硅氢化的反应机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秦晓飞 刘晓燕 +1 位作者 郭彩红 武海顺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71,共12页
硅氢加成是有机硅化学中的重要反应,多种过渡金属包括铁、铑、钌、钯、铂等的配合物对不饱和化合物的硅氢加成均有高的催化活性,尤其在羰基化合物的硅氢化反应中应用广泛.由于有机硅烷可以为包含一个Si—H键的叔硅烷、二个Si—H键的仲... 硅氢加成是有机硅化学中的重要反应,多种过渡金属包括铁、铑、钌、钯、铂等的配合物对不饱和化合物的硅氢加成均有高的催化活性,尤其在羰基化合物的硅氢化反应中应用广泛.由于有机硅烷可以为包含一个Si—H键的叔硅烷、二个Si—H键的仲硅烷或三个Si—H键的伯硅烷,羰基化合物的硅氢化产物会随硅烷和过渡金属配合物的不同而出现差异.指出了羰基化合物硅氢加成反应的几种机理及其在不同金属配合物和硅烷参与反应时的适用性.重点讨论了Rh,Ru,Fe,Ir反应机理类型和影响条件.此外,描述了部分主要中间体和过渡态以及相关的能量参数,并对第VIII族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羰基化合物硅氢化反应机理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配合物 羰基化合物 有机硅烷 硅氢化 反应机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