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发生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1
作者 胡航天 蔡凯文 蒋国强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351-357,共7页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DISH)典型特征是脊柱韧带和肌腱附着点的病理性钙化或骨化。1950年,Forestier和Rotes-querol[1]首次报道了该疾病,并将其命名为老年强直性脊柱骨肥厚。1976年,Resnick和Niwayama[2]根据该病的影像学特征,将其正式命...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DISH)典型特征是脊柱韧带和肌腱附着点的病理性钙化或骨化。1950年,Forestier和Rotes-querol[1]首次报道了该疾病,并将其命名为老年强直性脊柱骨肥厚。1976年,Resnick和Niwayama[2]根据该病的影像学特征,将其正式命名为DI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化 异位性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塞来昔布预防髋臼骨折手术后异位骨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高斌 王友良 +1 位作者 花友坡 李军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787-789,共3页
目的探讨服用塞来昔布预防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HO)效果。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Kocher-Langen beck(K-L)入路手术治疗,术后服用塞来昔布的56例髋臼骨折患者的资料。结果 48例患者获完整资料随访。8例患者发生H... 目的探讨服用塞来昔布预防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HO)效果。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Kocher-Langen beck(K-L)入路手术治疗,术后服用塞来昔布的56例髋臼骨折患者的资料。结果 48例患者获完整资料随访。8例患者发生HO。结论塞来昔布具有预防异位骨化的作用和胃肠道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异位骨化 髋臼 骨折
下载PDF
骨折后手术患者异位骨化风险的nomogram临床评分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晔恺 陈位 +4 位作者 杨颍辉 吴静泽 王和平 姚燕珍 鲍舟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6-172,共7页
目的·建立预测骨折后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发生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风险的nomogram临床评分系统。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浙江省舟山医院骨科或脑外科住院的骨折并接受手术的患者共124例,其中男性81... 目的·建立预测骨折后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发生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风险的nomogram临床评分系统。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浙江省舟山医院骨科或脑外科住院的骨折并接受手术的患者共124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43例,年龄25~91岁[平均年龄(56.48±15.45)岁]。收集患者入院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合并脑外伤、麻醉方式、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等。采集患者骨折后1 d、7 d、15 d共3个时间点的外周血,ELISA法检测血清骨成形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BMP-4、BMP-5、BMP-7及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 4,IL-4)、IL-6、IL-10、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浓度。按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可见HO组和未见HO组,以α=0.15从临床和实验室指征中挑选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单变量Cox回归模型;再以α=0.05从单变量Cox回归模型中挑选变量纳入多变量Cox回归模型来筛选患者发生异位骨化的独立风险因子,并计算风险率(HR);最后通过R语言中的rms包进行nomogram可视化输出。结果·随访共发现13例异位骨化患者,随访发现时间中位数为71(38,292)d。通过组间比较、单变量Cox回归分析、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得到合并脑外伤(HR=2.932,P=0.038),手术持续时间(HR=1.005,P=0.007),术中出血量(HR=1.004,P=0.022),15 d时的BMP-2(HR=1.009,P=0.044)、BMP-4(HR=1.004,P=0.011)、TGF-β(HR=1.011,P=0.046),以及7 d时的BMP-7(HR=1.004,P=0.008)共7个对异位骨化结局有显著影响的独立因子并输出得到骨折后90 d、180 d、360 d患者异位骨化发生概率预测的nomogram评分系统。结论·预测骨折后手术患者异位骨化风险的nomogram评分系统的7个评分指标分别为是否合并脑外伤,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后15 d外周血BMP-2、BMP-4、TGF-β水平,以及骨折后7 d外周血BMP-7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骨化 骨折 列线图 脑外伤 骨成型蛋白
下载PDF
胸椎间盘突出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忠 马金柱 +2 位作者 王大伟 梁道臣 张洪磊 《脊柱外科杂志》 2006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胸椎间盘突出症(TDH)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TLF)患者前后路一期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5例TDH合并OTLF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41~65岁,平均55岁.病程1~58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Frankel分... 目的回顾性研究胸椎间盘突出症(TDH)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TLF)患者前后路一期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5例TDH合并OTLF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41~65岁,平均55岁.病程1~58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3例,D级1例.采用一期前路经胸胸椎侧前方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加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术后按JOA评分及Hirabayashi功能改善率评价手术疗效.结果随访6~50个月,平均20个月.术前JOA评分2~9分,平均5.1分;术后末次随访时5~10分,平均9.1分;平均功能改善率为78.9%.术后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4例.并发症:肺不张1例;双下肢肌力较术前下降1级1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有条件的医院,一期经胸腔前后路手术是治疗TDH合并OTLF患者可行和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黄韧带 椎间盘移位 异位性骨化 内固定器
下载PDF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小康 鲍丰 陈旭宏 《脊柱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273-278,共6页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是一种以韧带和肌腱附着点的骨化、钙化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多见于老年男性。Forestier等[1]于1950年首次描述了该病,并将其描述为“老年强直性脊椎骨肥大”,亦称为Forestier病。20世纪70年代,Resnick等[2]...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是一种以韧带和肌腱附着点的骨化、钙化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多见于老年男性。Forestier等[1]于1950年首次描述了该病,并将其描述为“老年强直性脊椎骨肥大”,亦称为Forestier病。20世纪70年代,Resnick等[2]归纳总结了Forestier病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正式将其命名为DISH。DISH常累及椎旁韧带,多见于胸椎,其次是颈椎和腰椎[3]。周围关节(如肩、肘、腕、骨盆、髋、膝和脚踝)也可发生软组织增厚和钙化[4]。DISH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多局限于影像学表现,其诊断容易被忽略。本文通过查阅DISH相关文献,从流行病学、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DISH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化 异位性 文献综述
下载PDF
机械应力因素在脊柱韧带骨化发生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广辉 陈仲强 +1 位作者 杨晓曦 范天奇 《脊柱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03-207,共5页
脊柱軔带骨化是一种以脊柱正常韧带发生异位骨化为特点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后纵韧带骨化(OPLL)、黄韧带骨化(OLF)及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大症(DISH)[1]。后纵韧带和黄韧带解剖位置特殊,直接参与椎管结构的组成,因此,OPLL和O LF的... 脊柱軔带骨化是一种以脊柱正常韧带发生异位骨化为特点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后纵韧带骨化(OPLL)、黄韧带骨化(OLF)及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大症(DISH)[1]。后纵韧带和黄韧带解剖位置特殊,直接参与椎管结构的组成,因此,OPLL和O LF的发生常常导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压,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据文献报道,中国和日本30岁以上人群OPLL发生率为1.9%~4.3%[2-3],OLF发生率为3.8%~63.9%[4-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2种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增加[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胸椎 韧带 骨化 异位性 椎管狭窄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异位骨化的预防与治疗 被引量:4
7
作者 丁纳 卢海妹 +2 位作者 刘亚坤 姜玉 阚立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8年第8期1153-1157,共5页
异位骨化(HO)是正常骨骼系统之外的软组织出现异常新生骨。目前除使用常规药物外,还可以通过小分子受体兴奋剂/抑制剂、基因治疗、中和抗体和放射治疗等靶向异位骨形成的微环境、必要信号通路、关键中介及前体细胞等进行预防与治疗,此... 异位骨化(HO)是正常骨骼系统之外的软组织出现异常新生骨。目前除使用常规药物外,还可以通过小分子受体兴奋剂/抑制剂、基因治疗、中和抗体和放射治疗等靶向异位骨形成的微环境、必要信号通路、关键中介及前体细胞等进行预防与治疗,此外手术切除是异位骨化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还对不同防治方法的局限性做了总结,希冀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骨化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吲哚美辛预防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朱仕文 王满宜 +3 位作者 吴新宝 曹奇勇 吴宏华 程学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613-616,共4页
目的通过服用吲哚美辛预防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HO)的发生以了解非甾体类抗炎药抑制HO形成的效果。方法对2001年2月~2003年8月采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并在术后服用吲哚美辛的50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用药组),其结果... 目的通过服用吲哚美辛预防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HO)的发生以了解非甾体类抗炎药抑制HO形成的效果。方法对2001年2月~2003年8月采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并在术后服用吲哚美辛的50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用药组),其结果与1993年3月~1998年5月采用相同后入路治疗而在术后未服用吲哚美辛的40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用药组患者从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吲哚美辛,25 mg/次,3次/d,应用4周。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杏。随访术后HO的发生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功能评价。结果用药组48例患者获完整资料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2.8个月(6~39个月)。8例患者发生HO,据Brooker分型:Ⅰ度5例,Ⅱ度3例,尤严重HO(Ⅲ、Ⅳ度)发生;HO的发生率为16.7。对照组40例患者获平均26.4个月(4~58个月)随访。14例患者发生HO,HO发生率为35.0%,其中4例为严重HO。两组患者HO和严重HO的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吲哚美辛对髋臼骨折术后HO形成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骨化 髋臼 骨折 吲哚美辛
原文传递
基因活化纳米骨浆异位诱导成骨能力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田晓滨 孙立 +4 位作者 杨述华 唐欣 冯建军 张宇坤 傅德皓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04-608,共5页
目的观察纳米骨浆经成骨基因-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hBMP2)活化后是否具有异位诱导成骨能力。方法昆明种小鼠24只,4周龄,体重(20±2)g,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小鼠右侧大腿后群肌袋均注射纳米... 目的观察纳米骨浆经成骨基因-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hBMP2)活化后是否具有异位诱导成骨能力。方法昆明种小鼠24只,4周龄,体重(20±2)g,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小鼠右侧大腿后群肌袋均注射纳米骨浆+hBMP2质粒,作为实验侧;1组:左侧大腿后群肌袋注射纳米骨浆+空白质粒,作为对照侧1;2组:左侧大腿后群肌袋注射纳米骨浆,作为对照侧2。术后2、4周,采用放射学、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形态学等方法检测成骨基因hBMP2表达和诱导成骨效应。结果术后所有动物均存活,饮食活动正常。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术后2、4周实验侧注射材料组织有hBMP2表达。术后2周,实验侧植入材料出现大量软骨组织和呈岛状散在分布的骨组织,对照侧未见骨组织形成。术后4周,实验侧可见大量骨化组织,新生骨相互融合生长并形成较为成熟的板层骨和骨小梁结构;对照侧植入材料外周有较多纤维结缔组织,未见骨或软骨形成。术后2、4周,实验侧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侧(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米骨浆在hBMP2基因质粒活化后具有显著的骨诱导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纳米结构 羟基磷灰石类 骨化 异位性
原文传递
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异位骨化的5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晋 洪雷 +4 位作者 王雪松 张辉 刘心 李旭 冯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039-1043,共5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术后异位骨化(HO)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连续收治且获得随访的57例多发韧带损伤患者,男39例,女18例;左侧27例,右侧30例;平均年龄29.3岁(17~44岁)。回顾性分析患者... 目的探讨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术后异位骨化(HO)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连续收治且获得随访的57例多发韧带损伤患者,男39例,女18例;左侧27例,右侧30例;平均年龄29.3岁(17~44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史、致伤原因、损伤程度及手术方法等。记录HO的发生情况及部位,使用象限分度法将HO分为5度,并将患者分为骨化组与非骨化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57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8.4个月(12~51个月)随访。21例(36.8%)患者发生HO,其中1度7例(33.3%),2度9例(42.9%),3度5例(23.8%)。骨化组与非骨化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损伤程度、受伤至手术时间及后交叉韧带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O单独发生在内上象限者13例(61.9%),涉及内上象限者5例(23.8%),仅有3例(14.3%)单独发生在内下或后下象限。非骨化组与骨化组患者膝关节屈膝活动度平均分别为132.5°±5.0°、124.0°±13.0°,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平均分别为(9.1±2.1)、(13.3±8.4)分,使用麻醉下推拿的例数分别为1、7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O是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较常见并发症。损伤严重程度评分是HO发生的影响因素,且发生HO的患者会导致膝关节屈膝角度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 异位胜 膝关节 韧带 关节
原文传递
合并异位骨化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金树 杨润功 +3 位作者 胡鸢 石秀秀 吴闻文 侯树勋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70-474,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异位骨化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外科治疗、术后康复及异位骨化的预防。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15例合并异位骨化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且不能通过康复和支具治疗恢复关节功能的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1~62岁,... 目的探讨合并异位骨化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外科治疗、术后康复及异位骨化的预防。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15例合并异位骨化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且不能通过康复和支具治疗恢复关节功能的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1~62岁,平均37.9岁,僵硬时间8-20个月,平均13.6个月。损伤类型:尺骨鹰嘴骨折术后3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术后6例;肱骨外髁骨折并肘关节脱位术后1例;肘关节软组织伤2例;全身烧伤后并发肘关节异位骨化及僵硬3例。异位骨化程度按Brooker分类,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3例。治疗前屈伸活动范围0°~50。,平均26°;关节功能评分44~59分,平均51分。对此15例患者应用外科手术切除异位骨和关节松解,术后结合康复治疗同时综合应用放疗、口服布洛芬和改进手法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预防异位骨化。治疗后测定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和进行关节功能评分,并对比观察治疗前后变化,X线片检查评价异位骨化的复发情况。结果经手术治疗及术后系统康复后关节屈伸活动范围明显增加,关节功能明显改善。随访24-52个月,平均33.9个月。治疗后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85°°~140°,平均111°;关节功能评分84~100分,平均91分。与治疗前相比,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同和关节功能评分明显增加,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内X线片检查未见异位骨复发。结论应用手术切除异位骨及关节松解结合术后康复和异位骨化的预防可以有效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合并异位骨化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明显改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 异位骨化 外科治疗 早期康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