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MONOMERS FEEDING METHODS ON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VINYLIDENE CHLORIDE AND ACRYLATES
1
作者 余鼎声 唐少华 焦书科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1期66-72,共7页
The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vinylidene chloride (VDC) with methyl-methacrylate(MMA) and acrylonitrile (AN) was carried out by batch, seeded batch and semicontinuous pro-cesses,respectiv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vinylidene chloride (VDC) with methyl-methacrylate(MMA) and acrylonitrile (AN) was carried out by batch, seeded batch and semicontinuous pro-cesses,respectiv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of the latexes and films, depending on the methods of monomer feeding. The results both intheory and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polymer composition and the length of the VDC sequences in the copolymer could be controlled by the modes of monomer feed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nylidene chloride Methyl methacrylate ACRYLONITRIL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Feeding modes Sequence distribution of copolymers composition
下载PDF
EFFECTS OF ω-ACRYLOYL POLY (ETHYLENE OXIDE) MACROMONOMER ON EMULSIFIER-FREE EMULSI0N CO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AND n-BUTYL ACRYLATE
2
作者 郭天瑛 宋谋道 +2 位作者 周庆业 郝广杰 张邦华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51-355,共5页
Well-defined nonionic hydrophilic ω-acryloyl poly(ethylene oxide) macro-monomer (PEO-A) has been prepared by living anionic 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oxidewith diphenyl methyl potassium as the initiator and acryloyl... Well-defined nonionic hydrophilic ω-acryloyl poly(ethylene oxide) macro-monomer (PEO-A) has been prepared by living anionic 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oxidewith diphenyl methyl potassium as the initiator and acryloyl chloride as the reaction termi-nating agent. The polymer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SEC. The emulsifier-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and n-butyl acrylate (BA) containing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PEO-A was studied. In all cases stable emulsion coplymerizationsof MMA and BA were obtained. The stabilizing effect was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themolecular weight and the feed amount of the macromono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ROMONOMER ω-Acryloyl poly(ethylene oxide) Emulsifier-free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Methyl methacrylate-n-butyl acrylate copolymer
下载PDF
INFLUENCES OF ACID POST-TREATMENT ON THE MORPHOLOGY OF SOAP-FREE P(MMA-EA-MAA)PARTICLES PREPARED BY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3
作者 Kai Kang Cheng-you Kan +1 位作者 Yi Du De-shan Liu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79-485,共7页
Soap-free poly(methyl methacrylate-ethyl acrylate-methacrylic acid) latex particles with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were synthesized by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nd the porous particles were created by a stepwi... Soap-free poly(methyl methacrylate-ethyl acrylate-methacrylic acid) latex particles with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were synthesized by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nd the porous particles were created by a stepwise alkali/acid treatment method. Effects of acid treatment conditions on the particle morphology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one to three pores were formed inside most of particles after post-treatment. At pH 7.0, when the treatment temperature was lower than 70℃, the size of particles and the volume of pores remained almost unchanged, and these two valu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n the temperature was higher than 70℃. Both the particle size and the pore volum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initial pH value and treatment time in the acid treatment. As the pH was below 4.0 and the treatment time was longer than 180 min, the particles shrunk in s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ap-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Particle morphology Porous structure Acid treatment Methyl methacrylate based copolymer.
下载PDF
ABS改性及其在电子电器产品外观设计中的应用
4
作者 张磊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86,共4页
介绍了乳液法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生产工艺流程。引入马来酸酐和丙烯酸烷基酯类单体可以提高反应转化率,降低残余1,3-丁二烯含量。加入改性回收再利用的ABS/聚碳酸酯(PC)制备的免喷涂斑点ABS/PC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 介绍了乳液法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生产工艺流程。引入马来酸酐和丙烯酸烷基酯类单体可以提高反应转化率,降低残余1,3-丁二烯含量。加入改性回收再利用的ABS/聚碳酸酯(PC)制备的免喷涂斑点ABS/PC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应用于电子电器产品中,具有较好的防摔性能和外观质感。在相容剂作用下,改性弹性体与ABS混合制备的复合材料可以消除空调表面因摩擦产生的异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乳液法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陈艳军 王艺峰 陈沛智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5年第9期28-32,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合成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研究了不同乳化体系对聚合稳定性的影响。用红外光谱(IR)、19F核磁共(NM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热重分析(TGA)表征乳胶膜结构... 以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合成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研究了不同乳化体系对聚合稳定性的影响。用红外光谱(IR)、19F核磁共(NM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热重分析(TGA)表征乳胶膜结构及热稳定性能,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乳胶粒的微观形态结构,通过接触角和吸水率表征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胶膜的表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 共聚物乳液 透射电子显微镜 红外光谱 差示扫描量热 热重分析
下载PDF
N-PMI/MMA/AN乳液共聚物的合成及热分析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杨丽庭 张留成 +3 位作者 刘国栋 高俊刚 刘海峰 金日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41,共4页
通过乳液共聚合的方法合成了 N-苯基马来酰亚胺 (N- PMI) /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丙烯腈(AN)三元共聚物 ,用 DSC、TBA及 TGA热分析方法对共聚物的热性能进行了对比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TBA能更好地表征 N- PMI对共聚物耐热性能的影响 ,... 通过乳液共聚合的方法合成了 N-苯基马来酰亚胺 (N- PMI) /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丙烯腈(AN)三元共聚物 ,用 DSC、TBA及 TGA热分析方法对共聚物的热性能进行了对比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TBA能更好地表征 N- PMI对共聚物耐热性能的影响 ,从 TGA结果看 ,加入 N- PMI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同时用 GPC对共聚物的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苯基马来酰亚胺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腈 乳液共聚 热分析 合成
下载PDF
MMA-EA-AA无皂乳液聚合中粒径及粒径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21
7
作者 康凯 阚成友 +2 位作者 杜奕 李玉中 刘德山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0-584,共5页
系统研究了MMA EA AA三元无皂乳液聚合体系中各种因素对乳胶粒大小及分布的影响 ,制得了单分散、粒径在 30 0~ 6 0 0nm可控聚合物乳胶粒 .结果表明 ,在过硫酸铵用量一定的条件下 ,聚合初期加入大量引发剂可同时提高单体转化率和乳胶粒... 系统研究了MMA EA AA三元无皂乳液聚合体系中各种因素对乳胶粒大小及分布的影响 ,制得了单分散、粒径在 30 0~ 6 0 0nm可控聚合物乳胶粒 .结果表明 ,在过硫酸铵用量一定的条件下 ,聚合初期加入大量引发剂可同时提高单体转化率和乳胶粒的单分散性 ;随着引发剂和AA用量的增加以及聚合温度的升高 ,胶粒粒径逐渐减小 ,转化率逐渐升高 ;随着NH4 HCO3用量的增加 ,粒径逐渐增大 ,当NH4 HCO3用量达到 0 5g以后 ,转化率逐渐降低 ;搅拌速率为 30 0r min左右时 ,单体转化率最高 ,所得乳胶粒粒径最均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无皂乳液聚合 粒径 粒径分布 乳胶粒 丙烯酸乙酯 丙烯酸
下载PDF
纳米微晶纤维素接枝含氟单体制备表面施胶剂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季剑锋 朱红祥 +3 位作者 李泽龙 杨富杰 刘晨 刘盛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2,共5页
以纳米微晶纤维素(NCC)为骨架,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为单体,通过乳液接枝聚合合成新型表面施胶剂,并进行表面施胶的应用研究。考察乳化剂用量和含氟单体与NCC质量比对接枝率、接枝效率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在较优条件下改性NCC接枝率、接... 以纳米微晶纤维素(NCC)为骨架,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为单体,通过乳液接枝聚合合成新型表面施胶剂,并进行表面施胶的应用研究。考察乳化剂用量和含氟单体与NCC质量比对接枝率、接枝效率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在较优条件下改性NCC接枝率、接枝效率、单体转化率分别为125.2%、27.7%、90.1%。通过红外光谱进行接枝前后NCC的官能团变化分析。通过纳米粒度仪分析了未改性/改性NCC的Zeta电位及粒径变化;结果表明,所得改性NCC在乳液体系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将其用于表面施胶,施胶处理后的纸张接触角能够达到120°,抗张指数较使用未改性NCC的纸张可提高26.4%,达到22.0 N·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晶纤维素(NCC) 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 乳液接枝聚合 表面施胶剂
下载PDF
MMA-EA-AA无皂共聚胶乳中羧基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康凯 阚成友 +2 位作者 杜奕 李玉中 刘德山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79-683,共5页
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粒径窄分布的MMA EA AA三元共聚胶乳 ,用电导滴定法测定了羧基在胶乳中的分布 ,系统研究了聚合体系中各组分对胶乳中羧基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NH4 HCO3用量的增加 ,表面羧基含量 (Sa)、表面羧基密度 (Sd)和... 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粒径窄分布的MMA EA AA三元共聚胶乳 ,用电导滴定法测定了羧基在胶乳中的分布 ,系统研究了聚合体系中各组分对胶乳中羧基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NH4 HCO3用量的增加 ,表面羧基含量 (Sa)、表面羧基密度 (Sd)和水相羧基含量 (Fa)逐渐增大 ,包埋羧基含量 (Ea)明显降低 ;随着AA用量的增加 ,Sa、Sd 、Fa 和Ea 均逐渐增大 ,但包埋羧基百分比也呈增大趋势 ;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 ,Sd 和Ea 逐渐减小 ,而Fa 先增大然后趋于恒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A-EA-AA共聚胶乳 无皂乳液聚合法 合成 电导滴定法 甲基丙烯酸甲酯 引发剂 羧基分布 丙烯酸乙酯 丙烯酸
下载PDF
水解对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乳液复合的影响Ⅱ.EVA/MMA复合体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沛智 赵奇志 +1 位作者 陈艳军 李小琴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8-100,共3页
:乙烯 -乙酸乙烯共聚物(EVA)乳液在NaOH作用下进行表面水解处理后 ,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在过硫酸铵引发下进行复合反应。对复合乳胶粒的凝胶质量分数的测定、热分析及动态粘弹性的表征表明 ,随EVA乳胶粒表面水解度的增大 ,MMA在... :乙烯 -乙酸乙烯共聚物(EVA)乳液在NaOH作用下进行表面水解处理后 ,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在过硫酸铵引发下进行复合反应。对复合乳胶粒的凝胶质量分数的测定、热分析及动态粘弹性的表征表明 ,随EVA乳胶粒表面水解度的增大 ,MMA在其表面的接枝率增大 ,体系的交联程度随之增大 ,两相相容性得到改善。此外还探讨了复合配比及加入少量丙烯酸对复合体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乙酸乙烯 共聚物 水解 乳液复合 EVA MMA
下载PDF
超声无皂乳液聚合制备AMPS/MMA二元共聚微球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艳丽 谭德新 +2 位作者 闵凡飞 徐初阳 张宏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66-868,共3页
在不加任何引发剂和乳化剂的条件下,用超声辐射无皂乳液聚合合成了AMPS/MMA二元共聚微球,用FTIR、TGA-DSC、TEM和粒度分析仪等测试技术对产物结构和热性能分别进行了表征和测试,并初步探讨了聚合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超声波功率为200W,... 在不加任何引发剂和乳化剂的条件下,用超声辐射无皂乳液聚合合成了AMPS/MMA二元共聚微球,用FTIR、TGA-DSC、TEM和粒度分析仪等测试技术对产物结构和热性能分别进行了表征和测试,并初步探讨了聚合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超声波功率为200W,在45℃反应75min后转化率达83%,合成得到的高分子微球分散均匀,粒径在0.77μm左右,Tg为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辐射 无皂乳液聚合 丙烯酰胺基甲基丙磺酸 甲基丙烯酸甲酯 高分子微球
下载PDF
EVA/BA-GMA复合乳液的合成及其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建宗 程时远 贺火明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42-344,共3页
以乙烯-乙酸乙烯酯(EVA)乳液为聚合种子,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共聚单体,采用乳液聚合,于EVA∶BA∶GMA=80∶20∶1~5(质量比)、72℃和2~3h反应条件下,合成了EVA/AB-GMA复合乳液。经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热分析... 以乙烯-乙酸乙烯酯(EVA)乳液为聚合种子,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共聚单体,采用乳液聚合,于EVA∶BA∶GMA=80∶20∶1~5(质量比)、72℃和2~3h反应条件下,合成了EVA/AB-GMA复合乳液。经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胶粒呈微空腔及模糊毛状界面结构;与EVA乳液相比,成膜能力强,胶膜胶粒融合细密,耐水性(吸水率14.2%)高,拉伸强度(17.9MPa)下降,伸长率(640%)增大,有两个T_g值(-3.6℃和-340℃);热处理可使胶膜中的羟基和环氧乙基交联,胶膜性能相应提高,T_g为-43℃和-29.8℃,吸水率为54%,拉伸强度为20.4MPa,伸长率为5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橡胶 乳化剂 性能 改性
下载PDF
MMA-EA-DM三元共聚胶乳的制备及共聚物表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智敏 李绵贵 姚大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7-189,共3页
以 (NH4 ) 2 S2 O8 Na2 SO3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于 45~ 60℃ ,进行MMA -EA -DM三元乳液共聚合 ,比较两种聚合方法 ,得出采用无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法所得乳液稳定性好 ,其转化率为 99% ,共聚物的特性粘数为 412ml/g ,并对共聚物进行了I... 以 (NH4 ) 2 S2 O8 Na2 SO3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于 45~ 60℃ ,进行MMA -EA -DM三元乳液共聚合 ,比较两种聚合方法 ,得出采用无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法所得乳液稳定性好 ,其转化率为 99% ,共聚物的特性粘数为 412ml/g ,并对共聚物进行了IR、1 HNMR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三元乳液共聚合时 ,基本上合成的是三元共聚物 ,其组成为n(DM ) /n(MMA) /n(EA) =0 75 /1/1,由于单体DM溶于水 ,有极少量的DM均聚物或富集DM的共聚物生成 ,其摩尔分数为 3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A-EA-DM三元共聚胶乳 制备 共聚物 表征 乳液聚合 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 成核机理
下载PDF
氟硅三嵌段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表面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成西涛 李稳宏 +3 位作者 黄方方 张存社 王前进 周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51,60,共5页
以双端羟丙基聚硅氧烷与α-氯代异丁基酰氯反应得到多官能团大分子引发剂Cl-PDMS-Cl,以CuCl为催化剂、N-(2-吡啶亚甲基)-1-丙胺(PMPA)和2,2′-联吡啶(BPY)为催化剂配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聚... 以双端羟丙基聚硅氧烷与α-氯代异丁基酰氯反应得到多官能团大分子引发剂Cl-PDMS-Cl,以CuCl为催化剂、N-(2-吡啶亚甲基)-1-丙胺(PMPA)和2,2′-联吡啶(BPY)为催化剂配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聚硅氧烷-聚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PHFBMA-b-PDMS-b-PHFBMA)。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IR)、核磁(NMR)对三嵌段聚合物的结构行了表征。以水/油接触角为主要指标,考察了聚合物中氟硅含量、溶剂及成膜温度对聚合物涂膜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醋酸仲丁酯为溶剂,结构为HFBMA10-DMS88HFBMA10的三嵌段聚合物在100℃成膜,涂膜水、油接触角可达135.50°和123.33°,涂膜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羟丙基聚硅氧烷 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三嵌段聚合物 表面性能
下载PDF
阳/非离子乳化剂制备氟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被引量:5
15
作者 谢瑾 陈沛智 鲁德平 《中国胶粘剂》 CAS 2008年第3期9-12,共4页
采用阳离子和非离子乳化剂相复配的乳化体系,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MA)等作为单体,通过半连续法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研究了不同乳化剂的配比对聚合稳定性和乳液的钙离子稳定性的影响,... 采用阳离子和非离子乳化剂相复配的乳化体系,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MA)等作为单体,通过半连续法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研究了不同乳化剂的配比对聚合稳定性和乳液的钙离子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吸水率和接触角的测定研究了氟单体的用量对乳胶膜耐水性能的影响,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乳胶粒子的形态。结果表明,采用非/阳离子乳化剂质量比为2.5∶1的复合乳化体系,可制备出稳定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添加一定量的氟单体对体系进行改性,能使乳胶膜的表面能和吸水率降低、对水的接触角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乳化剂 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 共聚物乳液 耐水性能
下载PDF
丙烯酸高级酯共聚物组成与其无皂乳液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嘉图 席先峰 魏德卿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9-41,共3页
制备了不同分子结构的丙烯酸高级酯共聚物无皂乳液,测定了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十六酯的竟聚率,考察了共聚物的组成对无皂乳液电解质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和pH值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丙烯酸竟聚率为2.32,甲基丙烯酸十六酯竟聚率为0.59,... 制备了不同分子结构的丙烯酸高级酯共聚物无皂乳液,测定了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十六酯的竟聚率,考察了共聚物的组成对无皂乳液电解质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和pH值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丙烯酸竟聚率为2.32,甲基丙烯酸十六酯竟聚率为0.59,随共聚物中丙烯酸组分含量增加,乳液粒子表面羧基含量增大,乳液机械稳定性和pH值稳定性提高,乳液适合在偏碱性条件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十六酯 无皂乳液 乳液稳定性
下载PDF
pH敏感型甲基丙烯酸氨烷基酯共聚物乳液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孝起 周萌萌 +2 位作者 邢亮臣 周海军 李彦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45,共5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主要单体,选用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乳化剂为复合乳化剂体系,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制备了一系列分子链中含有叔胺基的甲基丙烯酸氨烷基酯共聚物...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主要单体,选用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乳化剂为复合乳化剂体系,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制备了一系列分子链中含有叔胺基的甲基丙烯酸氨烷基酯共聚物乳液。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共聚物结构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_g)进行表征,并讨论了单体配比、复合乳化剂及引发剂用量等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M/MMA/MBA质量比为6/3/3,复合乳化剂体系及引发剂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4.5%和0.65%时,制得的乳液黏度、粒子粒径和滤出物含量总体上最小,乳液最为稳定,共聚物的T_g为40.8℃。该材料可用于pH敏感型包覆材料,用其包衣的药片在人工胃液中20min左右即可完全崩解,具有很好的崩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pH敏感型 甲基丙烯酸氨烷基酯 共聚物 叔胺基 包覆 阳离子乳化剂
下载PDF
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共聚胶乳的制备及其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雪丽 宋伟 赵文杰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8-181,共4页
以聚丁二烯(PB)、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为原料,采用半连续乳液接枝共聚法合成了PB接枝聚苯乙烯和GMA共聚胶乳,并用其改性水泥砂浆,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考察了胶乳对水泥水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GM... 以聚丁二烯(PB)、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为原料,采用半连续乳液接枝共聚法合成了PB接枝聚苯乙烯和GMA共聚胶乳,并用其改性水泥砂浆,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考察了胶乳对水泥水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GMA含量的增加,胶乳的酯羰基吸收峰变强,说明GMA已经接枝到PB主链上;聚灰比的增加促进了水泥水化作用,Ca(OH)2分解吸热峰向低温方向偏移约40℃;随着GMA含量的增加,水化产物中Ca(OH)2含量呈现减少的趋势,Ca(OH)2分解吸热峰并未向低温方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半连续乳液接枝共聚法 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共聚胶乳 改性 水泥砂浆 水化作用
下载PDF
用乳液法合成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共聚胶乳 被引量:2
19
作者 侯侠 梁滔 +3 位作者 翟云芳 付含琦 秦永宁 任立鹏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4-296,共3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共聚胶乳,用红外光谱对胶乳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加料方式、水油体积比和引发剂与胶乳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聚合中分3次加料可使反应更平稳地进行;控制水油体积比在1.50左右更易于...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共聚胶乳,用红外光谱对胶乳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加料方式、水油体积比和引发剂与胶乳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聚合中分3次加料可使反应更平稳地进行;控制水油体积比在1.50左右更易于反应的控制,胶乳性能也较好;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2%-0.4%时反应体系稳定,胶乳中的单体残留量少,共聚胶乳的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共聚胶乳 乳液聚合 黏度 粒径 乳化剂
下载PDF
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乳液共聚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舒文晓 张焱 +1 位作者 包永忠 翁志学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05年第6期11-13,共3页
对氯乙烯5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VC-HEMA)乳液共聚的稳定性、动力学和组成控制进行了研究。发现:由于反应过程中HEMA主要分配在水相,对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有强烈增溶作用,并存在HEMA水相聚合,使乳液聚合稳定性随HEMA/H2O比增大而降低... 对氯乙烯5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VC-HEMA)乳液共聚的稳定性、动力学和组成控制进行了研究。发现:由于反应过程中HEMA主要分配在水相,对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有强烈增溶作用,并存在HEMA水相聚合,使乳液聚合稳定性随HEMA/H2O比增大而降低。随投料单体中HEMA含量增加,共聚速率和聚合转化率降低。得到了VC-HEMA共聚竞聚率为rVC=0.0123,rHEMA=18.53,乳液共聚表观竞聚率r'VC=0.341,r'HEMA=4.29。VC-HEMA间歇乳液共聚得到的共聚物组成极不均匀,采用多步添加HEMA的半连续乳液共聚,合成了组成较均匀、HEMA质量分数在10%以下的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 乳液共聚 动力学 共聚组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