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rmining the rational layout parameters of the lateral high drainage roadway serving for two adjacent working faces 被引量:2
1
作者 Li Shugang Shuang Haiqing Wang Hongsh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6年第5期795-801,共7页
To determine the rational layout parameters of the lateral high drainage roadway(LHDR) serving for two adjacent working faces, a mechanical model of the LHDR under mining influence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overburden ... To determine the rational layout parameters of the lateral high drainage roadway(LHDR) serving for two adjacent working faces, a mechanical model of the LHDR under mining influence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overburden fissure, mining-induced stress distribution rules were analyzed. First,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mining-induced overburden fissure an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law of the upper section of the working face were analyzed. Second, by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vertical stress at different layers, the lateral distance of the LHDR was determined as 25 m. Third, by analyzing th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effect, stress distribution law, and overburden fissure distribution law of the LHDR at the heights of 20, 25, and 30 m away from the roof, the rational horizon of the LHDR was determined to be 25 m. Finally, an example of a LHDR located 25 m above the roof of the No. 2 coal seam and 25 m away from the No. 2-603 working face was presented.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No. 2-603 coalface is being mined, the surrounding rocks lag 80 m or even further and the working face tends to be stable. The relative deformations of the roof and floor of the roadway and both of its walls were 583 and 450 mm,respectively. The reduction rate of the roadway section was 21.52%–25.32%. The section of the roadway was sufficient to extract the pressure relief gas in the overburden of the No. 2-605 working face. The average gas concentration and the pure volume at the branch pipeline were 24.8% and 22.3 m^3/min,respectively, showing that the position of high-level boreholes was reason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ral high drainage roadway(LHDR) One gateway with two utilizations working face overburden Pressure relief gas Surrounding rock’s stability
下载PDF
Mode-I-crack compression model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evaluation of in-situ stress around advancing coal workfaces
2
作者 LIU Wei-qun ZHU Li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5期569-573,共5页
The relatively high stress probably leads to generation of a fractured or even instable area around a working coalface. Also, the generated weak area often evolves into an easy-infiltrating field of water/gas to great... The relatively high stress probably leads to generation of a fractured or even instable area around a working coalface. Also, the generated weak area often evolves into an easy-infiltrating field of water/gas to greatly increase probability of accident occurrence. To reveal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 stress around working faces, we put forward the mode-I-crack compression model. In this model, the goaf following a working face is regarded as a mode-I crack in an infinite plate, and the self-gravity of overlaying strata is transformed into an uniform pressure applied normal to the upper edge of the model crack. Solving this problem is based on the Westergaard complex stress function. For comparison, the software RFPA-2D is also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same mining problem, and furthermore extendedly to calculate the stress interference induced by the simultaneous advances of two different working fa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ea close to a working face or the goaf tail has the maximum stress, and the stress is distributed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root of the advance 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root of the distance to the working face. The simultaneous advances of two neighboring working faces in different horizontals can lead to extremely high resultant stress in an interferenc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I-crack modeling Westergaard stress function working face high stress stress interference
下载PDF
巷道破底工作面机头收煤装置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谢明军 朱永年 +1 位作者 贺斌 白晶 《煤矿机械》 2024年第3期103-105,共3页
为解决当前巷道破底工作面漏煤问题,通过对现有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出一种巷道破底工作面机头收煤装置。该装置不仅可以有效地收集漏落的煤块,而且还可以提供采煤机维修操作空间,有效改善井下工人的工作环境,降低... 为解决当前巷道破底工作面漏煤问题,通过对现有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出一种巷道破底工作面机头收煤装置。该装置不仅可以有效地收集漏落的煤块,而且还可以提供采煤机维修操作空间,有效改善井下工人的工作环境,降低安全隐患,使得智能化工作面快速推进,从而为煤矿高产、高效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破底工作面 收煤装置 高产高效作业
下载PDF
大倾角工作面两巷端头超前支护研究
4
作者 魏宏伟 李吉堂 《煤矿机械》 2024年第5期55-57,共3页
提供了6种应用于大倾角工作面两巷端头超前支护方案,详细介绍了6种支护方案的工作原理、指标分析和适用范围,并阐述了大倾角工作面两巷端头和超前支架选型原则,为同类型的两巷端头超前支护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大倾角工作面 端头支护 超前支护 选型
下载PDF
提升初中美术色彩作业面批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5
作者 张磊 《色彩》 2024年第8期133-135,共3页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色彩作业的面批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色彩理论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提升。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和多样化的学生群体,传统的面批方法显示出其局限性。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初中美术色彩作业面批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影...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色彩作业的面批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色彩理论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提升。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和多样化的学生群体,传统的面批方法显示出其局限性。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初中美术色彩作业面批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影响面批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策略。旨在提升教学效果,优化学生学习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美术 色彩教育 教学策略 作业面批
下载PDF
煤矿掘进工作面喷雾降尘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
6
作者 黄传贤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10期53-58,共6页
传统的喷雾抑尘系统采用喷雾式装置喷洒粉尘,使空气卷走粉尘,粉尘扩散到作业区域,但降尘率不均匀,为此进行煤矿掘进工作面喷雾降尘系统设计及应用实践研究。在硬件设计上,系统增设粉尘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将低压喷雾泵改为高压喷雾泵;... 传统的喷雾抑尘系统采用喷雾式装置喷洒粉尘,使空气卷走粉尘,粉尘扩散到作业区域,但降尘率不均匀,为此进行煤矿掘进工作面喷雾降尘系统设计及应用实践研究。在硬件设计上,系统增设粉尘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将低压喷雾泵改为高压喷雾泵;在软件设计上,借助粉尘传感器监测煤矿粉尘浓度,实时获取粉尘数据,以确定喷雾参数,结合喷雾参数动态调整喷嘴点位,利用喷淋装置将水雾喷洒到空气中,使粉尘得到润湿、凝结和沉淀,去除粉尘。通过上述设计完成煤矿掘进工作面喷雾降尘系统,实践结果表明,设置智能喷雾点位17个,分别选取201工作面和109工作面的5个采样点进行测量,采样点处粉尘浓度呈现明显降低,降尘率均可达约40%,使各区域降尘率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喷雾降尘系统 高压喷雾泵 粉尘浓度
下载PDF
高瓦斯煤层工作面综合瓦斯治理技术应用
7
作者 胡耀杰 孙志玮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4期207-211,共5页
某矿为了优化工作面布置方式,提高回采率,缓解采掘接续紧张等问题,工作面布置方式由U+L型变为简单的单U型。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及瓦斯涌出量特征,在合理的通风系统及充足的配风基础上,采取了综合瓦斯治理措施,掘进采取边掘边抽+释放钻孔,... 某矿为了优化工作面布置方式,提高回采率,缓解采掘接续紧张等问题,工作面布置方式由U+L型变为简单的单U型。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及瓦斯涌出量特征,在合理的通风系统及充足的配风基础上,采取了综合瓦斯治理措施,掘进采取边掘边抽+释放钻孔,回采采取单侧顺层定向本煤层钻孔+顶板倾向定向钻孔+上隅角埋管瓦斯抽采等技术措施。通过以上瓦斯治理技术,有效解决了高瓦斯煤层单U型通风工作面采掘过程中的瓦斯问题,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煤层 单U型通风工作面 综合瓦斯治理技术 定向钻孔
下载PDF
矿用烟雾传感器的抗干扰设计与试验研究
8
作者 杜海波 《煤矿机械》 2024年第3期51-54,共4页
针对传统技术路线矿用烟雾传感器工作在高尘工作面环境易受干扰发出误报警的问题,分析了现有技术路线的局限,提出使用双波长光电感烟敏感元件作为检测核心,采集散射光响应及其比例值作为原始数据,以烟雾气溶胶粒径尺寸为判据判定其性质... 针对传统技术路线矿用烟雾传感器工作在高尘工作面环境易受干扰发出误报警的问题,分析了现有技术路线的局限,提出使用双波长光电感烟敏感元件作为检测核心,采集散射光响应及其比例值作为原始数据,以烟雾气溶胶粒径尺寸为判据判定其性质是否为火灾烟雾气溶胶。通过双阈值判断算法实现了在提升样机抗干扰性能的同时保证其检测的高灵敏度,并优化了气室设计以提升其防护能力。经实验室测试,传感器样机具备高灵敏度和对短暂扫过喷水流的防护能力。样机在工业现场高尘工作面环境实际测试中未出现误报警现象,可正确响应标校烟雾试剂,能够满足高尘工作面火灾烟雾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烟雾传感器 高尘工作面 双波长光电感烟 抗干扰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复杂地质高强度开采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
9
作者 张良 王冲 《煤》 2024年第11期11-14,共4页
工作面开采强度过高易诱发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严重影响矿井安全生产。以余吾煤业N21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及现场工业性试验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高强度开采工作面矿压规律,探究了特殊地质构造下的应力... 工作面开采强度过高易诱发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严重影响矿井安全生产。以余吾煤业N21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及现场工业性试验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高强度开采工作面矿压规律,探究了特殊地质构造下的应力演化和微震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N2105工作面的顶板结构属于“悬臂梁”的结构类型,地质构造、开采深度、煤柱宽度以及瓦斯效应都是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重要因素;(2)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随工作面推进而增加,当滞后距离达到300 m时,应力变化趋于稳定;(3)微震事件主要分布在采空区边缘煤层,且工作面前方微震事件多于后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质 高强度开采 工作面 矿压规律
下载PDF
充填空巷围岩特征及工业性试验研究
10
作者 窦圆平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3期61-64,共4页
工作面过空巷时,容易发生大范围来压,造成空巷片帮、冒顶、支架倒塌等安全事故。以同生安平煤矿1213-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木垛支护与超高水材料填充空巷后的围岩变形特性进行全面对比,经现场测试后得出:回采过程接... 工作面过空巷时,容易发生大范围来压,造成空巷片帮、冒顶、支架倒塌等安全事故。以同生安平煤矿1213-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木垛支护与超高水材料填充空巷后的围岩变形特性进行全面对比,经现场测试后得出:回采过程接近空巷时,木垛支护基本失效,空巷高度仅为0.3~1 m,巷道变形严重,顶底板移近量达2500~3200 mm;而采用超高水材料作为充填空巷的方法后,空巷顶底板移近量由3.5 m减少为1.5 m,可有效地提升空巷围岩的总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过空巷 木垛支护 超高水材料充填 围岩变形
下载PDF
基于地质物探数据的工作面透明地质模型构建研究与应用
11
作者 于建军 王建成 刘百祥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4期157-161,167,173,共7页
为了构建马兰矿18501工作面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采用多源数据融合与三维地学属性建模方法,首先将已有工作面地质资料数字化,建立基础数据库;采用基于煤层底板等高线和煤层厚度的建模方式,建立初始模型;开展高分辨探测,融合地质、物探、... 为了构建马兰矿18501工作面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采用多源数据融合与三维地学属性建模方法,首先将已有工作面地质资料数字化,建立基础数据库;采用基于煤层底板等高线和煤层厚度的建模方式,建立初始模型;开展高分辨探测,融合地质、物探、钻孔数据、钻探信息等多源数据,控制工作面内的地质构造;通过三维地学属性建模方法,对断层进行精细建模,离散采样点数据插值、三维空间网格化,实现工作面地质构造的三维重现。通过研究及应用表明:基于煤层底板等高线和煤层厚度的建模方式能够准确表达工作面煤层的起伏形态,误差精度控制在±0.25m;根据槽波能量衰减系数大于6.2、多频电磁波相对衰减系数大于0.33来有效控制工作面内落差大于1m的断层与长轴大于10m的陷落柱;融合不同来源、不同属性、不同物探方法、不同尺度数据,实现工作面内部地质构造的精细刻画,构建了精度较高的18501工作面三维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数据库 初始模型 高分辨探测 多源信息融合 工作面透明化
下载PDF
多因素耦合高静载窄短工作面防冲管控对策
12
作者 肖自义 周卫国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2期113-116,121,共5页
冲击地压是巨野矿区灾害防治的重点,彭庄煤矿地处巨野矿区,属埋深超千米的冲击地压矿井。大埋深工作面多因素耦合高静载工作面冲击风险高,治理难度大。矿井按照“强卸压、强支护、强监测”的防冲技术路线,在3307工作面采取高密度大直径... 冲击地压是巨野矿区灾害防治的重点,彭庄煤矿地处巨野矿区,属埋深超千米的冲击地压矿井。大埋深工作面多因素耦合高静载工作面冲击风险高,治理难度大。矿井按照“强卸压、强支护、强监测”的防冲技术路线,在3307工作面采取高密度大直径钻孔卸压、顶板爆破预裂、增加被动支护密度等针对性防冲措施,有效降低了采空区三角煤柱应力集中程度,解决受大埋深、采空区、巷道切割、断层等多因素影响的高静载窄短工作面安全推采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埋深 多因素耦合 高静载窄短工作面 防冲
下载PDF
回采工作面高位钻孔抽采瓦斯效果数值模拟及方案优化 被引量:20
13
作者 施式亮 伍爱友 +3 位作者 李润求 肖炼 罗文柯 念其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76,共6页
以提高瓦斯抽采效果为目标,某矿Ⅲ442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研究方法,研究了顶板高位钻孔条件下瓦斯抽采的主要技术参数,数值模拟出高位钻孔抽采瓦斯前采空区的瓦斯分布情况与运移规律,以及负压分别为8... 以提高瓦斯抽采效果为目标,某矿Ⅲ442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研究方法,研究了顶板高位钻孔条件下瓦斯抽采的主要技术参数,数值模拟出高位钻孔抽采瓦斯前采空区的瓦斯分布情况与运移规律,以及负压分别为8、10 k Pa时的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效果。依据瓦斯流动"O"型圈理论与FLUENT数值模拟分析,优化设计高位钻孔抽采瓦斯工艺参数并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当高位钻孔抽采负压为8 k Pa、终孔位置调整到采空区裂隙带回风巷侧15~35 m范围内时,高位钻孔抽采瓦斯效果最佳,采空区内瓦斯最高浓度明显降低,单个钻场最大抽采瓦斯量为19 821.74 m^3,钻孔瓦斯浓度稳定在20%~30%之间,最大值达到50%,实现了工作面有效治理瓦斯和安全生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面 顶板高位钻孔 采空区 瓦斯运移 瓦斯抽采 Fluent模拟
下载PDF
富水断层隧道高位排水工法及其作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志强 何本国 +2 位作者 王志杰 李化云 刘赟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359-3366,共8页
大相岭隧道富水断层区段极易引起突水、突泥现象,具有很大施工风险,高位排水能够有效降低掌子面前方高水压力积聚程度。基于现场实测和动态流-固耦合数值力学方法,研究不同水位条件下高位排水工法与隧道稳定性之间关系,提出最优高位排... 大相岭隧道富水断层区段极易引起突水、突泥现象,具有很大施工风险,高位排水能够有效降低掌子面前方高水压力积聚程度。基于现场实测和动态流-固耦合数值力学方法,研究不同水位条件下高位排水工法与隧道稳定性之间关系,提出最优高位排水管分布方案。研究得出:大相岭隧道F6断层水压最高达到1.98 MPa,排水后可实现安全施工,衬砌背后水压降低至10 m左右,因此,防涌突水主要集中在掌子面开挖期;拱顶排水管排水量最大,越靠近拱脚的位置排水能力越差,从拱顶到拱脚呈下降趋势,应使拱顶附近排水管密度大于拱脚附近;实际施工中为更快达到均匀降水效果,应先对拱顶部位打设排水管,后对拱脚部位打设排水管;研究了排水管根数、排水量及掌子面挤出变形相互关系,从经济性和疏水加固效果出发,提出了排水管合理布置方法及建议参数,对富水断层隧道掌子面防突与塌方及运营隧道结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富水 山岭隧道 高位排水 掌子面稳定性
下载PDF
高产高效工作面顶板走向钻孔瓦斯抽采技术 被引量:80
15
作者 王海锋 程远平 +1 位作者 沈永铜 刘海波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8-171,共4页
以祁南煤矿349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结合采场围岩控制理论,分析了高产高效工作面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及裂隙发育特征;得出工作面推进速度与顶板走向抽采钻孔在垂向上的布置高度成反比关系.349工作面项板走向钻孔参数优化和抽放效果实践... 以祁南煤矿349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结合采场围岩控制理论,分析了高产高效工作面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及裂隙发育特征;得出工作面推进速度与顶板走向抽采钻孔在垂向上的布置高度成反比关系.349工作面项板走向钻孔参数优化和抽放效果实践表明,当工作面推进速度为5~6m/d时,顶板走向钻孔应布置在冒落带范围的岩层中,即钻孔终孔与煤层顶板垂距为10~15m,前后钻场钻孔压茬为50m,可以确保顶板走向钻孔较高的利用率,并得到很好的抽采效果,满足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高效工作面 裂隙发育 顶板走向钻孔 瓦斯抽采
下载PDF
深部高瓦斯工作面煤体采动扩容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谢广祥 胡祖祥 王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96,共6页
应用数值模拟、实验室实验、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的综合研究方法,对深部高瓦斯工作面煤体采动扩容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含瓦斯煤体应力峰值前出现扩容现象,煤体初始瓦斯压力对扩容有显著影响,初始瓦斯压力越大,煤体发生扩容的应... 应用数值模拟、实验室实验、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的综合研究方法,对深部高瓦斯工作面煤体采动扩容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含瓦斯煤体应力峰值前出现扩容现象,煤体初始瓦斯压力对扩容有显著影响,初始瓦斯压力越大,煤体发生扩容的应力临界值越小,瓦斯压力越易发生突变。高瓦斯工作面煤体扩容阶段,瓦斯压力具有采动应力响应特征,采动应力作用下煤体扩容力学行为打破了瓦斯解吸和吸附的平衡,瓦斯压力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瞬变演化。基于深部开采高瓦斯工作面煤体扩容力学特征,考虑煤体瓦斯解吸吸附特性,依据理想气体定律,构建了含瓦斯煤扩容阶段瓦斯压力采动应力响应的数值力学模型,揭示了煤体扩容区瓦斯压力不稳定易突变失稳的内在机理。深部开采煤层在采动应力作用下的扩容是煤与瓦斯动力灾害发生的必要条件,也是灾害防控的主要可控因素,通过降低煤层采动应力集中以控制煤体扩容,可有效消除煤与瓦斯动力灾变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工作面 采动扩容 力学特征
下载PDF
中等含水层下留设防砂煤柱开采的试验与研究 被引量:41
17
作者 杨本水 王从书 阎昌银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2-346,共5页
百善煤矿主采煤层上方直接覆盖有 2 2~ 2 7m的砂砾石含水层 ,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 .为了安全合理地开采 ,进行了矿区水文地质和上覆岩层岩石力学、水理性质以及“两带”高度试验 .结果表明 :含水层内含黏量较高 ,垂直渗透能力较弱 ... 百善煤矿主采煤层上方直接覆盖有 2 2~ 2 7m的砂砾石含水层 ,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 .为了安全合理地开采 ,进行了矿区水文地质和上覆岩层岩石力学、水理性质以及“两带”高度试验 .结果表明 :含水层内含黏量较高 ,垂直渗透能力较弱 ;所留煤柱属软弱或极软弱类型 ;风化带内黏土矿物含量较大 ;吸水后体积膨胀 ,再生隔水能力强 ;受采动影响后 ,具阻水和抑制导水裂隙带继续发展的双重作用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 ,取得了将垂高 5 0m的防水煤柱缩小到 12~ 2 0m防砂、防塌煤柱的技术突破 ,安全地多采煤 6 0 0多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砂煤柱 综采工作面 防水煤岩柱 含水层下采煤 风化带 矿井 覆岩 导水裂隙带
下载PDF
综放采空区遗煤自燃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张春 题正义 李宗翔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21,共7页
为了模拟研究综放采空区遗煤自燃过程,建立综放采空区遗煤自燃的三维数值模型,并给出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以五龙矿3123综放面为例,进行综放采空区遗煤自燃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综放采空区模拟得到的速度场、浓度场、"... 为了模拟研究综放采空区遗煤自燃过程,建立综放采空区遗煤自燃的三维数值模型,并给出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以五龙矿3123综放面为例,进行综放采空区遗煤自燃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综放采空区模拟得到的速度场、浓度场、"三带"划分及遗煤升温过程,与现场情况基本相符。综放采空区氧化带形态近似为一倒"7"字形,综放采空区高温区域可以有多处,并且高温点位于底板以上约0.8 m处。通过模拟分析,还得到综放采空区氧化带高度及遗煤升温时间与工作面供风量近似满足指数函数关系。当供风量较小时,氧化带宽度与供风量成正比;当供风量较大时,氧化带宽度不再随供风量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采空区 遗煤自燃 三维数值模拟 工作面供风量 高温区域
下载PDF
高精度支架工作阻力监测系统在寺河矿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尹希文 王旦旦 付东波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2-25,共4页
基于钢弦测试原理的高精度支架工作阻力监测系统监测寺河矿6.2m大采高综采面液压支架的工作阻力,分析得出工作面直接顶来压步距为16.5m,动载系数为1.22;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平均为36.8m,动载系数为1.60;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平均为26.4m,... 基于钢弦测试原理的高精度支架工作阻力监测系统监测寺河矿6.2m大采高综采面液压支架的工作阻力,分析得出工作面直接顶来压步距为16.5m,动载系数为1.22;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平均为36.8m,动载系数为1.60;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平均为26.4m,动载系数为1.51,支架合理工作阻力为8870kN,在工作面没有特殊构造的条件下,ZY9400/2.5/6.2支架能够满足顶板来压的要求;所采用的监测方法可为类似工作面的矿压观测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工作阻力 监测系统 大采高综采 矿压显现
下载PDF
高档工作面断层破碎带顶板注浆加固技术 被引量:62
20
作者 曹胜根 刘长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5-549,共5页
提出采用顶板注浆加固技术预防断层破碎带顶板的垮落,分析了高水注浆加固材料的力学性能、注浆加固工艺及加固参数.现场实践表明,采用此项技术基本解决了断层破碎带顶板的垮落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关键词 高档工作面 断层 注浆加固技术 高水加固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