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针赞刺法结合滋肾清肝汤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乔艳玲 王玉 +3 位作者 闫智会 袁鹏飞 潘树和 陈建华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期124-129,共6页
目的探究火针赞刺法结合滋肾清肝汤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6月收治的带状疱疹9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火针赞刺法治疗,观... 目的探究火针赞刺法结合滋肾清肝汤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6月收治的带状疱疹9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火针赞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滋肾清肝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疱疹皮损愈合评价指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3、5、10 d疼痛缓解情况[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以及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记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5/47),高于对照组的80.85%(38/47)(P<0.05)。观察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2、3、5、10 d,2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推移2组疼痛VAS评分均呈不断下降趋势;观察组治疗3、5、10 d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D4+/CD8+、CD4+、CD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CD4+/CD8+、CD3+、CD4+及CD8+水平升高或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10.64%(5/47),低于对照组的25.53%(12/47)(P<0.05)。结论火针赞刺法结合滋肾清肝汤治疗带状疱疹可促进水疱收敛结痂,快速缓解神经痛症状,改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火针赞刺法 滋肾清肝汤 水疱 视觉模拟评分量表 t淋巴细胞亚群 神经痛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带状疱疹患者CD_4^+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被引量:43
2
作者 张美芳 马静 +2 位作者 杨励 张洁 张小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5-206,23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机体免疫功能与患带状疱疹的相关性,揭示带状疱疹发病的规律和机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73例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并选择88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健康对... 目的通过观察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机体免疫功能与患带状疱疹的相关性,揭示带状疱疹发病的规律和机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73例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并选择88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健康对照。结果带状疱疹患者血清CD4+T细胞显著降低,CD3+T细胞降低,CD8+T细胞升高,CD4/CD8比值有所下降;不同年龄和不同病程的患者间也存在T细胞亚群的明显差异。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存在CD4+T细胞的降低和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下降,其在带状疱疹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老年人是带状疱疹发病的危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t细胞亚群 CD4^+t细胞
下载PDF
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血清前炎性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后遗神经痛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6
3
作者 李玉秋 王琛 +5 位作者 韦兰 韦冠京 潘南楠 徐文英 钱煕亮 卢敏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805-80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炎性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在带状疱疹(HZ)急性期患者的水平及与后遗神经痛(PH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为HZ患者348例,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PHN情况,出现PHN的患者52例作为PHN组,未发生... 目的探讨血清前炎性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在带状疱疹(HZ)急性期患者的水平及与后遗神经痛(PH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为HZ患者348例,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PHN情况,出现PHN的患者52例作为PHN组,未发生PHN的HZ患者296例作为HZ对照组,另选择同期体检正常的健康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β-内啡肽(β-EP)、神经降压素(N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P物质(SP)和神经生长因子诱导蛋白(VGF);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β(IL-1β)及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C3、C4、IgG、IgA和IgM。结果3组血清疼痛介质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HN组和HZ对照组中β-EP、N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GRP、SP及VG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N组中β-EP、NT明显低于HZ对照组,CGRP、SP及VGF明显高于HZ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N组和HZ对照组中IL-6、TNF-α、IL-1β、IL-10及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N组中IL-6水平明显高于HZ对照组,而TNF-α、IL-1β、IL-10及IL-8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HN组和HZ对照组中C3、C4、IgG、IgM及IgA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N组中C3、C4、IgG、IgM及IgA明显低于HZ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N组和HZ对照组中CD+3、CD+4、CD+8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而CD+4/CD+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HN组和HZ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L-6和β-EP、NT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CGRP、SP及VGF呈明显正相关(P<0.05);免疫球蛋白C3、C4、IgG、IgM及IgA均与β-EP、NT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CGRP、SP及VGF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前炎性因子过度表达和抗炎因子表达不足是HZ急性期PHN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免疫功能 炎性因子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带状疱疹患者血液中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STAT3功能评估及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4
4
作者 许芸 谭凌玲 +2 位作者 汪凯 张娟娟 张黎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3期1350-1353,共4页
目的:评估带状疱疹患者血液中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水平及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干预效果。方法:102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鼠神经生长因... 目的:评估带状疱疹患者血液中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水平及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干预效果。方法:102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鼠神经生长因子干预,另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正常人群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血清Th1/Th2因子水平、IgG亚类及补体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STAT3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介素(IL)-2、γ干扰素(γ-IFN)水平高于治疗前,IL-4、IL-5、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G1、IgG3、IgG4、C3、C4值高于治疗前,IgG2值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CD8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STAT3、p-STAT3、JAK2表达量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及STAT3信号通路功能异常,鼠神经生长因子干预可以恢复机体多系统平衡,加速病情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鼠神经生长因子 t淋巴细胞亚群 StAt3功能
下载PDF
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美芳 杨励 +2 位作者 马学良 张洁 张小艳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了解T细胞免疫在带状疱疹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带状疱疹发生的免疫学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病例组与对照组T细胞亚群表面标志CD3、CD4和CD8的表达情况,血清Th免疫相关因子白介素(IL)-2、IL-4和肿瘤坏死因子... 目的了解T细胞免疫在带状疱疹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带状疱疹发生的免疫学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病例组与对照组T细胞亚群表面标志CD3、CD4和CD8的表达情况,血清Th免疫相关因子白介素(IL)-2、IL-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带状疱疹患者CD4比例显著降低,CD3比例亦降低,CD8比例升高,CD4/CD8比值下降;血清IL-2水平明显下降,TNF-α水平下降,IL-4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带状疱疹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尤其CD4+T细胞的比例降低可能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免疫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t细胞亚群 th免疫
下载PDF
龙胆泻肝胶囊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PGE2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冯卫国 王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763-2766,共4页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胶囊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PGE2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带状疱疹患者106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氦氖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胶囊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PGE2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带状疱疹患者106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氦氖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龙胆泻肝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水疱结痂时间、水疱消退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PGE2和细胞因子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23%)高于对照组(80.39%)(P〈0.05)。观察组水疱结痂时间、水疱消退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增加(观察组:t=16.844 6、13.821 9、12.127 9,对照组:t=7.687 0、7.060 6、6.814 6,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高于对照组(t=6.697 0、7.806 6、6.263 0,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PGE2水平无明显变化(t=1.219 0,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GE2水平降低(t=22.359 9,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GE2水平低于对照组(t=20.491 3,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无明显变化(t=0.879 9、1.158 1、0.448 2,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2水平上升,而IL-6和TNF-α水平降低(t=22.844 0、13.773 5、15.899 0,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L-6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t=19.537 2、14.941 7、13.448 0,P〈0.05)。结论:龙胆泻肝胶囊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降低血清PGE2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泻肝胶囊 氦氖激光 带状疱疹 疗效 t淋巴细胞亚群 前列腺素E2 细胞因子
下载PDF
197例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 被引量:25
7
作者 周海林 蒋法兴 《安徽医学》 2014年第4期485-487,共3页
目的了解带状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197例带状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CD+8T淋巴细胞升高,CD+4/CD+8比值... 目的了解带状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197例带状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CD+8T淋巴细胞升高,CD+4/CD+8比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下降更为明显;不同年龄组的患者间存在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的差异;不同性别组、不同视觉模拟评分组患者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可能与带状疱疹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t淋巴细胞亚群 CD4+t淋巴细胞
下载PDF
带状疱疹外周血T淋巴亚群及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顾炜 冯常青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178-179,共2页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在带状疱疹发病中的作用及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通过微量血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观察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效果。结果:12...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在带状疱疹发病中的作用及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通过微量血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观察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效果。结果:129例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CD3、CD4明显下降(P<0.05),CD8有升高趋势,CD4/CD8比值有所下降。65例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组CD3、CD4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利巴韦林治疗组CD3、CD4较治疗前虽有所提高,但无显著差异。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利巴韦林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能够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且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t细胞亚群 喜炎平 泛昔洛韦
下载PDF
He-Ne激光穴位照射对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孙东信 丁采英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HeNe激光穴位照射对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0例发疹1~4天的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激光照射组,在给予带状疱疹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以25mWHeNe激光光针照射双侧拇指“大骨孔”穴,... 目的研究HeNe激光穴位照射对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0例发疹1~4天的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激光照射组,在给予带状疱疹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以25mWHeNe激光光针照射双侧拇指“大骨孔”穴,每穴照射5min,每天照射1次,最长不超过7天;另一组为对照组,仅给予相同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疹时间和病情基本相同,均分别在发疹早期和发疹后第15或16天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发疹早期两组病例的CD+4、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P<001),CD+8则高于正常(P<001),而在发疹后15或16天激光照射组T细胞亚群基本恢复正常,但对照组T细胞亚群仍显著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t淋巴细胞亚群 HE-NE激光 穴位照射
下载PDF
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的检测 被引量:6
10
作者 蒋思 郑楷平 +3 位作者 刘琴 杜田锴 黎锦 宋继权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检测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水平。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16例带状疱疹患者及8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患者不同年龄组间、不同病程组间CD3... 目的:检测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水平。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16例带状疱疹患者及8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患者不同年龄组间、不同病程组间CD3^+T细胞、CD4^+T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带状疱疹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升高,提示特异性细胞免疫得以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神经阻滞治疗对老年带状疱疹预后及其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慧松 王英 +6 位作者 陈付强 时飞 于洋 谢平 王昕 付世欧 刘军超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治疗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两组病例入院后进行VAS评分并查T淋巴细胞亚群,经4次神经阻滞治疗之后,再次对患者进行VAS评分并查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经神经阻滞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A...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治疗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两组病例入院后进行VAS评分并查T淋巴细胞亚群,经4次神经阻滞治疗之后,再次对患者进行VAS评分并查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经神经阻滞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4+/CD8+,CD3+/DR-明显较少(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CD4+、CD4+/CD8+明显减少(P<0.05),CD8+明显增多(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比较CD4+明显减少(P<0.05)。结论带状疱疹老年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明显下降,神经阻滞治疗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效果显著,对提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高原地区T淋巴细胞亚群中CD分子百分率和IL-2水平变化在COPD发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华毛 高芬 +2 位作者 鄂伟建 崔金霞 拉周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18-120,130,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T淋巴细胞亚群中CD分子百分率和IL-2水平变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间接荧光免疫法及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居住于2 500 m以上的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静脉血T淋...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T淋巴细胞亚群中CD分子百分率和IL-2水平变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间接荧光免疫法及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居住于2 500 m以上的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百分率及IL-2水平。结果①急性期患者CD3+、CD4+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CD8+、NK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IL-2水平显著降低(P<0.05);②缓解期患者CD3+、CD4+百分率降低(P<0.05),NK细胞百分率略升(P<0.05),IL-2水平降低(P<0.05),CD8+细胞百分率略升、CD4+/CD8+比值略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急性期与缓解期相比,患者CD3+、CD4+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有降低(P<0.05),CD8+、NK细胞百分率均升高(P<0.05),IL-2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T细胞亚群中的CD3+、CD4+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降低时,IL-2水平降低提示COPD患者处于急性期和缓解期;CD8+、NK细胞百分率升高提示急性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迪赛片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春梅 李宝强 于立勒 《皮肤病与性病》 2004年第3期10-11,共2页
目的 :研究细胞免疫在带状疱疹发病中的作用及迪赛片治疗的效果。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 ,通过微量血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并观察迪赛片治疗效果。结果 :4 3例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CD3 、CD4... 目的 :研究细胞免疫在带状疱疹发病中的作用及迪赛片治疗的效果。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 ,通过微量血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并观察迪赛片治疗效果。结果 :4 3例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CD3 、CD4明显下降 (P <0 0 5 )、CD8有升高趋势 ,CD4/CD8比值有所下降 ,但无统计学意义。 2 3例迪赛片治疗组 2周后T淋巴细胞亚群接近正常水平 ,病毒灵治疗组CD3 、CD4比率较治疗前虽有所提高 ,但仍低于健康对照。迪赛片治疗组皮疹和神经痛消退快 ,病程短。结论 :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迪赛片能够增强 ,加用迪赛片治疗能取得更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迪赛片 治疗
下载PDF
带状疱疹和疱疹后神经痛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苗军 任瑞英 刘海燕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7期410-414,共5页
目的研究带状疱疹(HZ)和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HZ和PHN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选择52例临床确诊的HZ患者,采集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目的研究带状疱疹(HZ)和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HZ和PHN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选择52例临床确诊的HZ患者,采集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因子表达。结果恢复期CD8^+T和CD4^+CD45RO^+T细胞较急性期相显著降低,CD4/CD8比值和CD4^+CD45RA^+T细胞较急性期显著增高,而CD3^+T和CD4^+T细胞无显著差异;与轻中度疼痛组相比,重度疼痛组CD3^+T、CD4^+T和CD8^+T细胞差异无显著变化,CD4/CD8比值和CD4^+CD45RA^+T细胞显著减少,CD4^+CD45RO^+T细胞显著增高;HZ患者恢复期IL-4和IL-10表达较急性期相比显著升高,而IL-17和TNF-显著降低;不同程度疼痛组IL-4、IL-10、IL-17和TNF-α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恢复期HZ与急性期相比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重度疼痛与轻中度疼痛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有差异,为探讨HZ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免疫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疱疹后神经痛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电针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彩霞 张鹏 张学文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第6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探讨电针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将75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电针组(治疗1组)、电针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组(...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探讨电针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将75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电针组(治疗1组)、电针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组(治疗2组)、口服西药组(治疗3组),3组均连续治疗10天。另选健康体检正常人25例为参照,不做任何处理,为正常组。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及细胞因子IL-2、IL-4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CD3、CD4比例、CD4/CD8比值及IL-2、TNF-α水平均低于正常组的水平(P<0.01)、而CD8比例和IL-4水平则高于正常组的水平(P<0.01);治疗后治疗2组患者的CD3、CD4比例、CD4/CD8比值及IL-2、TNF-α水平有明显回升,CD8比例、IL-4水平明显下降,均接近正常组的水平(P>0.05),而治疗1组和治疗3组的各指标与正常组比较未见明显变化(P<0.01)。结论:电针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疗法 带状疱疹 t细胞亚群 激光治疗仪
下载PDF
带状疱疹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IL-2的检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平 张秀娟 聂振华 《齐鲁医学杂志》 2001年第3期200-201,共2页
①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 2 (IL 2 )水平对带状疱疹发病的影响。②方法 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 (APAAP)检测 30例带状疱疹病人、30例正常人外周血CD+ 4,CD+ 8,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 2水平。③结果 带状... ①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 2 (IL 2 )水平对带状疱疹发病的影响。②方法 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 (APAAP)检测 30例带状疱疹病人、30例正常人外周血CD+ 4,CD+ 8,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 2水平。③结果 带状疱疹病人血清CD+ 8明显增高 ,而CD+ 4,IL 2 ,CD+ 4/CD+ 8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2 .89~ 5 .6 4,P <0 .0 1)。④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t淋巴细胞亚群 白细胞介素2 IL-2
下载PDF
2017—2019年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特点、外周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及T淋巴细胞亚群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俞海燕 张琴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分析在现代高压、快节奏社会生活下,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带状疱疹(HZ)住院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为HZ的防治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检索2017年3月—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2666例HZ住... 目的分析在现代高压、快节奏社会生活下,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带状疱疹(HZ)住院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为HZ的防治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检索2017年3月—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2666例HZ住院患者信息,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相关的信息,并录入到SPSS21软件系统数据库中分析。结果患者例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所有患者中,女性比例比男性大;患病部位分布2666例患者中主要发病部在头面部居多,共1032例,占38.71%;其次为肋间神经,共1025例,占38.44%;腰骶神经,共609例,占22.84%;不同季节发病例数不同,尤其以冬季为多,其次为春秋季节,夏季发病最少;年龄9~99岁,平均(61.54±14.45)岁,年龄组发病例数不同(≤45岁,46~65岁,>65岁)以中老年患者发病例数为多,其中46岁以上占发病总例数的86.53%;不同年龄段住院患者外周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例数(χ^(2)=31.134,P<0.05)及T淋巴细胞亚群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94,P<0.05);女性与男性住院患者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36,P=0.256),女性与男性患者发皮疹至就诊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01,P<0.05)。结论HZ患病例数逐年增加,且随年龄增加,抵抗力下降,宜采取有效的健康促进行为减少HZ的发病率,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住院患者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镇痛对带状疱疹疗效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18
作者 朱国能 杜鑫丹 +2 位作者 徐露露 姜铁军 赵文胜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2期1832-1835,共4页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镇痛及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于疼痛科的带状疱疹患者61例,采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两组,神经阻滞组(A组)31例,予行超声引导...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镇痛及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于疼痛科的带状疱疹患者61例,采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两组,神经阻滞组(A组)31例,予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镇痛治疗;连续硬膜外组(B组)30例,予行连续硬膜外镇痛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1 d,治疗后1 d、3 d、5 d、7 d、3个月两组患者的数字疼痛评定量表(NRS)评分,并于治疗前1 d、治疗后3 d采集患者静脉血,用于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3 d、7 d后,B组患者NRS评分低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3个月后,B组患者NRS评分低于A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 d外周血CD_(3)^(+)、CD_(4)^(+)T细胞的含量高于治疗前,CD_(8)^(+)T细胞的含量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镇痛及神经阻滞治疗对带状疱疹均有较好的疗效,但连续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更有效、平稳,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带状疱疹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镇痛 带状疱疹 疗效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龙胆泻肝汤加减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建国 《华夏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61-64,共4页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对老年带状疱疹(HZ)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双盲法将96例老年HZ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服龙胆泻肝汤加减。对比两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和脱痂时间;对...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对老年带状疱疹(HZ)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双盲法将96例老年HZ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服龙胆泻肝汤加减。对比两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和脱痂时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McGill评分和CD3+、CD4+、CD8+等T淋巴细胞水平;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和脱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cGil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而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老年HZ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加快患者症状改善,且能提高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龙胆泻肝汤加减 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水平及与后遗神经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素梅 卓德祥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21期2254-225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水平及与后遗神经痛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收治的64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6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T细胞亚... 目的:探讨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水平及与后遗神经痛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收治的64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6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T细胞亚群水平、研究组不同疼痛程度对应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血清疼痛介质与免疫蛋白水平相关性,探究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与后遗神经痛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D4^(+)、CD3^(+)和CD8^(+)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21、16.824、13.721,P<0.05);与轻度疼痛患者比较,中重度疼痛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42、-13.685、-15.412,P<0.05);血清疼痛介质与NT水平呈负相关性,与VGF、CGRP水平呈正相关性。结论: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在带状疱疹患者中水平较低,且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现象,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带状疱疹疾病存在明显相关性。研究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理论依据,有利于治疗措施的制定和有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