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exit-to-throat width ratio on performance of high pressure convergent-divergent rotor in a vaneless counter-rotating turbine 被引量:3
1
作者 ZHANG Lei WANG HuiShe +1 位作者 LUO WeiWei XU JianZho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723-732,共10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design of a high pressure rotor (with exit Mach number around 1.5) for the vaneless counter-rotating turbine by choosing adequate exit-to-throat width ratio. Based on the previous design ana...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design of a high pressure rotor (with exit Mach number around 1.5) for the vaneless counter-rotating turbine by choosing adequate exit-to-throat width ratio. Based on the previous design analysis and test results, effects of the exit-to-throat width ratio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ransonic turbine cascade were propos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exit-to-throat width ratio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urbine cascade, a flow model of the convergent-divergent turbine cascade wa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theory of Laval nozzle. Then a method on how to choose the adequate exit-to-throat width ratio for the turbine cascade was proposed. To validate the method, it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adequate exit-to-throat width ratio for the high pressure rotor of the vaneless counter-rotating turbine. The high pressure turbine rotor was redesigned with the new exit-to-throat width ratio.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sentropic efficiency of the redesigned vaneless counter-rotating turbine under the design condition has increased by 0.9% and the efficiencies under the off-design conditions are also improved significantly. On the original design, a group of compressional waves are created from the suction surface after about 60% axial chord in the high pressure turbine rotor. While on the new design the compressional waves are eliminated. Furthermore, on the original design, the inner-extending waves first impinge on the next high pressure turbine rotor suction surface. Its reflection is strong enough and cannot be neglected. However on the new design the inner-extending waves are weakened or even eliminated. Another main progress is that the redesigned high pressure turbine rotor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original rotor, a part of the blade (from 60% axial chord to the trailing edge) is thin leading to the intensity problem and difficult arrangement of the cooling system. In the new design, however, th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of the rotor airfoil along the chord is relatively reasonable. The intensity of the rotor is enhanced. It is possible to arrange the cooling system reasonab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it-to-throat width ratio counter-rotating turbine transonic turbine high pressure rotor
原文传递
Comprehensive rotor service life study for high&intermediate pressure cylinders of high power steam turbines 被引量:1
2
作者 V.Peshko O.Chernousenko +1 位作者 T.Nikulenkova A.Nikulenkov 《Propulsion and Power Research》 SCIE 2016年第4期302-309,共8页
The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scheme for assessment of the residual service life and extension of operating life of steam turbine rotors with expired fleet service life.The residual service life of high temperatu... The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scheme for assessment of the residual service life and extension of operating life of steam turbine rotors with expired fleet service life.The residual service life of high temperature rotors for high&intermediate pressure cylinders of K-200-130-3 steam turbine without heat grooves calculated and it was showed that the residual service life of high&intermediate pressure rotors without grooves has been extended as compared to the K-200-130-1 turbine rotors with grooves.Also residual life management by supplying hot steam to the HPC and 1PC seals was investigated and it was noted their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esidual service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am turbine rotor Residual service life high pressure cylinder(HPC) Intermediate pressure cylinder(IPC) Damage Heat grooves SEALS
原文传递
车用柴油机高压比宽流量增压器研制
3
作者 邢卫东 佟鼎 +3 位作者 刘莹 邓春龙 门日秀 吴新涛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37-44,共8页
目的 对于单级高压比宽流量增压器,为适应发动机强化指标,进行一系列的改进设计。方法 利用仿真设计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海拔环境应用增压器进行改进设计。通过理论推导,确定压气机及涡轮的气动性能优化设计方法,开展高稳定裕度转... 目的 对于单级高压比宽流量增压器,为适应发动机强化指标,进行一系列的改进设计。方法 利用仿真设计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海拔环境应用增压器进行改进设计。通过理论推导,确定压气机及涡轮的气动性能优化设计方法,开展高稳定裕度转子轴承系统设计方法研究与验证。结果 匹配高压比宽流量增压器的发动机与原机相比,高原功率恢复了17%,发动机排气温度降低了7%,增压器转速降低了13%。结论 在原机的基础上设计了压比为4.6的宽流量高性能涡轮增压器,成功实现了高压比宽流量增压器的设计,满足了发动机平原、高原不同环境的运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比 增压器 压气机 涡轮 转子 高海拔环境
下载PDF
高压涡轮动叶叶尖掉块对气动性能及振动的影响
4
作者 赵明阳 殷林林 +3 位作者 韦文涛 陈云 刘日晨 李军 《发电技术》 CSCD 2024年第5期856-867,共12页
【目的】高压涡轮损伤条件下运行状态对燃气轮机性能和振动会产生一定影响,而目前准确评估整机是否可以继续服役的手段较为缺乏,为此开展高压涡轮动叶叶尖凹槽磨损掉块对气动性能及振动变形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三维数值仿真方法,... 【目的】高压涡轮损伤条件下运行状态对燃气轮机性能和振动会产生一定影响,而目前准确评估整机是否可以继续服役的手段较为缺乏,为此开展高压涡轮动叶叶尖凹槽磨损掉块对气动性能及振动变形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三维数值仿真方法,以原动叶完整叶尖凹槽结构为基准,通过仿真分析了5种不同叶尖凹槽掉块形状对高压涡轮典型气动性能及动叶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动叶叶尖凹槽叶盆侧掉块,叶背侧掉块,尾缘掉块,叶盆和尾缘同时掉块,叶盆、叶背和尾缘同时掉块,分别造成高压涡轮效率下降0.44%、1.6%、0.03%、0.67%、3.2%;不同动叶叶尖凹槽形状对动叶的振动变形影响较小,尾缘掉块会减小动叶的变形。【结论】综合气动性能及振动变形的影响分析,对于动叶叶尖凹槽的叶盆掉块、尾缘掉块或两者同时掉块的叶片可以继续使用,而对于叶背掉块及盆背侧和尾缘同时掉块的叶片建议不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高压涡轮 间隙泄漏 数值仿真 动叶叶尖 振动响应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转子轴向位移径向测量技术研究
5
作者 张龙 赵天驰 周笑阳 《测控技术》 2024年第2期80-84,共5页
为解决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转子轴向位移测量难题,提出了一种轴向位移径向测量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建立了轴向位移与径向测量参数的关系模型;研制了轴向位移专用校准装置并设计了轴向位移校准方法;构建了一套耐高温轴向位移径向测量系统... 为解决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转子轴向位移测量难题,提出了一种轴向位移径向测量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建立了轴向位移与径向测量参数的关系模型;研制了轴向位移专用校准装置并设计了轴向位移校准方法;构建了一套耐高温轴向位移径向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耐高温测量探头,满足航空发动机整机测试环境和结构特点的测量要求;完成了测量系统整机试验验证,在地面试验过程中进行高压涡轮转子轴向位移测量,得到轴向位移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高压涡轮转子 轴向位移 径向测量 试验
下载PDF
某联合循环机组汽轮机高负荷低频振动分析及处理
6
作者 徐勇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16期39-42,共4页
阐述了某发电厂一台新投产联合循环机组汽轮机高负荷低频振动发生的过程和特征,诊断出机组出现高负荷低频振动的类型是汽流激振,而造成异常振动的原因为热态工况下动静间隙不均匀。通过运行中摩合及采用其他参数控制、临修调整动静间隙... 阐述了某发电厂一台新投产联合循环机组汽轮机高负荷低频振动发生的过程和特征,诊断出机组出现高负荷低频振动的类型是汽流激振,而造成异常振动的原因为热态工况下动静间隙不均匀。通过运行中摩合及采用其他参数控制、临修调整动静间隙等一系列措施,最终使机组顺利带满负荷。通过分析机组异常振动的方法和采取消除振动故障的工程措施,对后续类似机组的汽流激振故障处理和预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循环 汽轮机 高压转子 汽流激振 低频振动
下载PDF
间冷循环燃气轮机低压工作线及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吕二立 高珊 +2 位作者 于淼 罗美千子 郝晓莹 《燃气轮机技术》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为详细掌握间冷循环燃气轮机的工作特性及实际运行过程中低压工作线的变动,考虑空气系统引气、压气机出口漏气对流量连续的影响,引入压气机与涡轮及相邻涡轮间的流量比例系数,理论推导间冷循环燃气轮机低压工作线方程,得到影响低压工作... 为详细掌握间冷循环燃气轮机的工作特性及实际运行过程中低压工作线的变动,考虑空气系统引气、压气机出口漏气对流量连续的影响,引入压气机与涡轮及相邻涡轮间的流量比例系数,理论推导间冷循环燃气轮机低压工作线方程,得到影响低压工作线的典型因素。开展间冷循环燃气轮机低压工作线在典型影响因素下的变动机理分析,不同于高压工作线变动分析采用等换算转速条件,低压工作线变动分析采用等高压转子增压比条件更为合理。依据间冷循环燃气轮机长期运行后典型影响因素的变化,获得间冷循环燃气轮机低压工作线的具体变动结果,即高压压气机效率降低、高压涡轮效率降低、高压涡轮导向器面积增加、间冷器性能衰减及二次水温度升高等会导致低压工作线升高,低压压气机效率降低、低压涡轮效率降低、低压涡轮导向器面积增加、低压出口漏气量增加及大气温度增加等会导致低压工作线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冷循环燃气轮机 低压工作线 影响因素 高压转子增压比 大气温度 二次水温度
下载PDF
主蒸汽温度和压力波动对汽轮机转子蠕变疲劳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赵乃龙 王炜哲 刘应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7-133,共7页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某GW(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的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加载基于电厂实际运行的主蒸汽温度和压力的边界条件,以分析转子在稳态运行过程中的力学行为;采用Lemaitre连续损伤力学模型分析高压转子在实际...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某GW(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的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加载基于电厂实际运行的主蒸汽温度和压力的边界条件,以分析转子在稳态运行过程中的力学行为;采用Lemaitre连续损伤力学模型分析高压转子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蠕变疲劳损伤,并与不考虑主蒸汽温度和压力波动条件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主蒸汽温度和压力的波动对转子的热力状态产生影响;转子的温度和应力随着主蒸汽温度和压力的波动而变化;在转子进汽口位置(A点),主蒸汽温度和压力波动下的蠕变疲劳损伤值超过主蒸汽温度和压力恒定条件下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温度 压力 波动 高压转子 蠕变疲劳损伤
下载PDF
转子对高压涡轮叶尖间隙变化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贾丙辉 张小栋 任新宇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8-492,520,共5页
基于涡轮叶尖间隙主动控制的需要,初步分析了涡轮叶尖间隙的变化机理,建立了机匣、叶片和转子的简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仿真计算转速变化和发动机起动过程瞬态温度下转子的径向变化,讨论了转子在飞行器机动飞行情况下的振动幅值对叶... 基于涡轮叶尖间隙主动控制的需要,初步分析了涡轮叶尖间隙的变化机理,建立了机匣、叶片和转子的简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仿真计算转速变化和发动机起动过程瞬态温度下转子的径向变化,讨论了转子在飞行器机动飞行情况下的振动幅值对叶尖间隙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子振动幅值和径向位移对叶尖间隙变化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尖间隙 高压涡轮 仿真分析 转子振动
下载PDF
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的高温蠕变强度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邬文睿 王炜哲 +2 位作者 蒋普宁 刘应征 陈汉平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9-103,共5页
为了研究在高温下某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的蠕变强度,利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了转子在额定工况下的温度和应力分布,并采用幂率模型和孔洞长大机理预测了该转子在2×10^5h工作中的蠕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额定工况下,转子... 为了研究在高温下某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的蠕变强度,利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了转子在额定工况下的温度和应力分布,并采用幂率模型和孔洞长大机理预测了该转子在2×10^5h工作中的蠕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额定工况下,转子最高内应力低于屈服极限,处于纯弹性变形状态;转子内大部分区域温度在300~600℃,已进入蠕变温度范围.蠕变与热弹性耦合分析表明:蠕变会引起转子内部应力的重新分布,转子前轴封圆弧段的蠕变应变较高,而且多轴应力对该区域蠕变韧度的影响明显,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汽轮机 高压转子 高温蠕变 强度 寿命预测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汽轮机转子应力修正系数模型 被引量:6
11
作者 方宁 纪冬梅 +3 位作者 姚秀平 程超锋 杨宇 史进渊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6-169,共4页
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汽轮机转子应力修正系数预测方法.介绍了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及其参数选择,并将该算法应用于某600 MW汽轮机高中压转子应力修正系数的建模计算,同时与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所预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 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汽轮机转子应力修正系数预测方法.介绍了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及其参数选择,并将该算法应用于某600 MW汽轮机高中压转子应力修正系数的建模计算,同时与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所预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计算模型可以对转子的应力修正系数进行准确估算,具有更好的计算精度和泛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高中压转子 应力修正系数 支持向量回归机
下载PDF
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低周疲劳及损伤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乃龙 吴穹 +1 位作者 王炜哲 张军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0-594,共5页
为了评估国产某百万级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的高温强度,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的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加载了相应的热力边界条件,分析了转子在冷态启动过程中的温度和应力分布以及特征点的等效应变变化过... 为了评估国产某百万级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的高温强度,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的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加载了相应的热力边界条件,分析了转子在冷态启动过程中的温度和应力分布以及特征点的等效应变变化过程,并采用Mansoncoffin公式预测转子在冷态启停过程中产生的疲劳损伤.结果表明:在转子启动初期,凝结换热所导致的转子表面与转子中心的温差较大;在转子启动初期,转子受热不均匀所引起的热应力较大,在转子启动后期,其应力降至较低水平;高压转子在平衡活塞圆弧段产生的低周疲劳损伤最大,但其值仅为1.692×10-4,在所设计的使用条件(30a启停360次)下不会出现低周疲劳失效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汽轮机 高压转子 低周疲劳 损伤分析
下载PDF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汽轮机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建录 张晓东 侯明军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15,共5页
提高参数和采用二次再热技术是降低发电煤耗和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已有多台高参数二次再热机组投运,总结这些机组的技术研发、运行经验,对我国燃煤机组进一步提升参数、开发更高效的二次再热机组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 提高参数和采用二次再热技术是降低发电煤耗和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已有多台高参数二次再热机组投运,总结这些机组的技术研发、运行经验,对我国燃煤机组进一步提升参数、开发更高效的二次再热机组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二次再热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国内已投运的华能安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国电泰州发电有限公司、华能莱芜发电有限公司等二次再热机组汽轮机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清洁燃煤机组技术发展展望了我国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汽轮机技术发展方向和关键技术,指出未来二次再热机组汽轮机技术必然向更高参数、更低背压、更灵活运行、全国产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二次再热 汽轮机 高参数 超低背压 高温材料 节能减排
下载PDF
1Cr10Mo1W1NiVNbN钢的蠕变及蠕变-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侍克献 林富生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4-308,共5页
采用直流电位法,对国内试制的某超超临界汽轮机高中压转子用1Cr10Mo1W1NiVNbN钢在600℃下的蠕变裂纹、蠕变-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该钢在不同初始应力强度因子条件下的蠕变裂纹扩展孕育时间关系式和蠕变裂纹扩展速率... 采用直流电位法,对国内试制的某超超临界汽轮机高中压转子用1Cr10Mo1W1NiVNbN钢在600℃下的蠕变裂纹、蠕变-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该钢在不同初始应力强度因子条件下的蠕变裂纹扩展孕育时间关系式和蠕变裂纹扩展速率关系式.研究了不同保持时间对蠕变-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在不同条件下裂纹扩展行为与时间和循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疲劳缩短了蠕变-疲劳裂纹的扩展孕育期,加快了裂纹的扩展速度;在载荷保持时间较短的情况下,蠕变-疲劳裂纹扩展行为与循环相关;而在载荷保持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裂纹扩展行为与时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汽轮机 高中压转子 1Cr10Mo1W1NiVNbN钢 蠕变 蠕变-疲劳 裂纹 扩展
下载PDF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启动过程的热应力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韩炜 何青 +1 位作者 沈克伟 费立凯 《华电技术》 CAS 2013年第2期27-32,84,共6页
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工作在高蒸汽参数的恶劣环境下,特别是在机组参与调峰等变工况运行时,转子材料内部产生极大的热应力,如果运行操作不当将会给转子带来巨大的损伤。以1000 MW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为研究对象,运用转子热应力分析理论... 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工作在高蒸汽参数的恶劣环境下,特别是在机组参与调峰等变工况运行时,转子材料内部产生极大的热应力,如果运行操作不当将会给转子带来巨大的损伤。以1000 MW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为研究对象,运用转子热应力分析理论,依据现场实测数据计算得到高压转子各级的蒸汽参数及其换热系数,建立转子热应力有限元计算的边界条件。运用ANSYS软件分别对机组在冷态和温态启动过程中高压转子的温度场及应力场进行计算,比较了2种工况下高压转子的热应力谱。计算、分析结果可为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组的启动和变工况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汽轮机 高压转子 热应力 有限元分析 冷态启动 温态启动
下载PDF
捷制 200 MW机组高压转子热应力场计算 被引量:1
16
作者 郝向中 梁立德 彭震中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41,共5页
在现场实测数据的基础上,根据运行规程拟定捷制200MW机组的冷态启动和温态启动曲线;建立高压转子温度场和应力场有限元计算模型,确定相应的边界条件;计算分析在这两种工况下高压转于的温度场和热应力场。
关键词 汽轮机 高压转子 有限元 温度场 热应力场
下载PDF
高压涡轮后腔流阻特性与瞬态换热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蕾 韩光禄 +2 位作者 罗翔 于宵 李毅 《航空发动机》 2017年第2期91-98,共8页
在航空发动机二次流系统中,涡轮盘腔的流动和换热问题伴随着复杂的几何、流动及热边界条件,为探究其流场和换热特性对发动机设计的重要作用,对一具有预旋进气孔和高、低半径出口的高压涡轮后腔内的流阻特性和转盘盘面的换热特性进行了... 在航空发动机二次流系统中,涡轮盘腔的流动和换热问题伴随着复杂的几何、流动及热边界条件,为探究其流场和换热特性对发动机设计的重要作用,对一具有预旋进气孔和高、低半径出口的高压涡轮后腔内的流阻特性和转盘盘面的换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应用瞬态液晶测试技术对转盘表面的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测量。在试验中,旋转雷诺数Re_ф变化范围为8×10~5~1.0×10~6,无量纲二次流量(流量系数)C_W变化范围为5.29×10~3~1.19×10~4。试验结果表明:腔内压力及流阻特性受进气流量C_W和转盘转速Re_ф的影响;转盘表面的换热随着半径的递增以及预旋比β_p的增大而增强;出口湍流参数λ_T对换热特性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涡轮 盘腔 压力损失 换热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N200型汽轮机低压转子轴承振动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谷志德 王宏伟 +1 位作者 冯林魁 李恒海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6-477,480,共3页
通过对某电厂一台汽轮机启动过程振动数据的分析,判断出造成低压转子轴承振动大的主要原因是转子质量不平衡。采用高速动平衡的方法,使低压转子在开、停机过临界及3000r/min时的轴承振动均达到优良标准。
关键词 汽轮机 低压转子 轴承振动 高速动平衡
下载PDF
伯德曲线在某300 MW汽轮机高中压转子裂纹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学延 杨会斌 李立波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5-120,共6页
某300MW机组运行中汽轮机高中压转子振动不断爬升,且与主蒸汽压力升高和主蒸汽温度降低密切相关。通过启停机过程异常伯德曲线的分析以及振动与主蒸汽压力升高、温度降低高度敏感的特征,诊断高中压转子振动不断爬升的根本原因是转子出... 某300MW机组运行中汽轮机高中压转子振动不断爬升,且与主蒸汽压力升高和主蒸汽温度降低密切相关。通过启停机过程异常伯德曲线的分析以及振动与主蒸汽压力升高、温度降低高度敏感的特征,诊断高中压转子振动不断爬升的根本原因是转子出现了较严重的横向裂纹。揭缸检查发现,高中压转子调节级后应力释放槽位置存在长度覆盖超过3/4圆周周长、最深194 mm的横向裂纹,证实了诊断结论的正确性。深度调峰、灵活性运行方式会影响汽轮机转子的疲劳寿命,严重时会导致产生转子裂纹。建议加强对振动特征异常表现,特别是启停机过程异常伯德曲线的分析,及早发现存在裂纹,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高中压转子 振动爬升 故障诊断 伯德曲线 裂纹
下载PDF
遄达XWB发动机发展与设计特点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光 《航空发动机》 2015年第4期1-7,共7页
遄达XWB发动机是RR公司遄达系列发动机的第6个也是最新的型号。该发动机在风扇支承结构、带冠高压涡轮工作叶片与中压涡轮级数上突破了RR公司的传统设计,各部件采用了21世纪初开发和验证的一些新技术。通过概述遄达XWB发动机的发展背景... 遄达XWB发动机是RR公司遄达系列发动机的第6个也是最新的型号。该发动机在风扇支承结构、带冠高压涡轮工作叶片与中压涡轮级数上突破了RR公司的传统设计,各部件采用了21世纪初开发和验证的一些新技术。通过概述遄达XWB发动机的发展背景和研制进展,重点分析了总体结构及各部件结构设计的特点,得出该发动机在性能、经济性、排放特性、噪声特性、维修成本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遄达XWB 大涵道比 涡扇发动机 转子支承 带冠叶片 中压涡轮 整体叶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