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Diversity: System Structure and Key Enabling Techniques 被引量:4
1
作者 Kun Xu Bin Jiang +4 位作者 Zeyou Su Shengqing Wang Makun Guo Xiao Li Zhiyong Du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8年第9期46-59,共14页
High frequency sky wave communication suffers from poor performance including poor link quality and low link success rate. To enhance performance, diversity technology is proposed in the high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n... High frequency sky wave communication suffers from poor performance including poor link quality and low link success rate. To enhance performance, diversity technology is proposed in the high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network(HFCN) in this paper.First, we present the benefits and the challenges by introducing diversity technology into the existing HFCN. Secondly, to exploit the benefits fully and overcome the challenges, we propose a system structure suitable for deploying diversity technology in HFCN in large scale,based on the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 and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Moreover, we present a general structure for the real-time updating frequency management system that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especially when resource consuming(e.g., frequency) diversity technology is deployed. Thirdly, we investigate the key techniques enabling diversity technology deployment. Finally, we point out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to help the HFCN with diversity work more efficiently and intellige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frequency high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network diversity technology access layer and core layer frequency management system
下载PDF
The high frequency acoustic radiation from the boundary layer of an axisymmetric body 被引量:1
2
作者 LI Fuxin MA Lin (College of Marine Engineering,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72) MA Zhiming (College oj Navy Aeronautics Engineering Qingdao 266001) 《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 2001年第2期103-110,共8页
The mechanism of acoustic radiation from the boundary layer of an axisymmetric body is analyzed, and its sound pressure spectrum is predicted. It is shown that the acoustic radiation results from the transition region... The mechanism of acoustic radiation from the boundary layer of an axisymmetric body is analyzed, and its sound pressure spectrum is predicted. It is shown that the acoustic radiation results from the transition region and the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and that the acoustic radiation from transition region is predominant at low frequencies; while the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has the decisive effect on acoustic radiation at high frequencies. The calculated valu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high frequency acoustic radiation from the boundary layer of an axisymmetric body high
原文传递
基于多层残差网络的地震提频处理在薄储集层识别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文起 李春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基于多层残差网络的地震提频处理方法,通过智能化网络将测井高频信息与地震数据相结合,能有效提升纵向分辨率,保持横向连续可追踪,利于薄储集层识别。针对AMH地区常规处理的地震数据仅能识别厚度大于30 m的碳酸盐岩层,无法有效识别厚度... 基于多层残差网络的地震提频处理方法,通过智能化网络将测井高频信息与地震数据相结合,能有效提升纵向分辨率,保持横向连续可追踪,利于薄储集层识别。针对AMH地区常规处理的地震数据仅能识别厚度大于30 m的碳酸盐岩层,无法有效识别厚度较小的薄储集层的问题,提出基于多层残差网络的地震提频处理方法,以井旁地震振幅作为训练数据,测井相对波阻抗作为训练标签,利用深度学习网络多层残差网络开展训练,获取相对波阻抗曲线的预测模型;通过将地震数据作为输入,利用深度网络训练模型计算得到相对波阻抗数据体,进而得到提频后的地震数据体相对应的反射系数体。通过对靶区地质情况的分析认识,对宽频子波进行标定后提取合适的宽频子波,与反射系数体进行褶积,得到提频后的地震数据体;利用提频后的地震数据体开展储集层反演,反演结果纵向具有较高分辨率,与主要目的层能够较好匹配,横向可以进行识别和追踪,利用高分辨地震数据反演结果实现AMH地区的薄储集层识别。结果表明,通过基于多层残差网络的地震提频处理及相应的高分辨模型反演,在AMH地区能够识别厚度大于10 m的薄储集层,较好地解决由于地震分辨率低无法识别薄储集层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薄储集层预测的精度,对同类型薄储集层识别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地震数据 提频处理 薄储集层 多层残差网络 相对波阻抗 高分辨反演 深度学习
下载PDF
注意力去噪与复数LSTM的时变信道预测算法
4
作者 陈永 蒋丰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40,共12页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高速场景下通信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其中获取到准确的信道状态信息对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在高速场景下,现有信道预测算法未考虑噪声影响及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高速场景下通信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其中获取到准确的信道状态信息对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在高速场景下,现有信道预测算法未考虑噪声影响及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注意力去噪与复数卷积LSTM的时变信道预测算法。首先,设计了一种通道注意力信道去噪网络对信道状态信息进行去噪处理,降低了噪声对信道状态信息的影响。然后,提出了基于复数卷积层和长短期记忆网络的信道预测模型,对去噪后历史时刻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并且对未来时刻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预测;改进后的LSTM预测模型增强了对信道时序特征的提取能力,提高了信道预测的精度。最后,结合Adam优化器对未来时刻信道状态信息进行预测输出。仿真结果表明:与对比算法相比,所提基于注意力去噪与复数卷积LSTM的时变信道预测算法对信道状态信息的预测精度更高,能够适用于高速移动场景下的时变信道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信道预测 高速场景 通道注意力去噪 复数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 正交频分复用
下载PDF
基于误差可控的转换变换心电信号去噪方法
5
作者 李晓云 黎彤亮 +1 位作者 赵环宇 黄世中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8-64,共7页
针对心电信号在去除噪声时不可控误差引起的幅值和形态变形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误差可控的转换变换心电信号去噪方法。通过转换变换可以获取心电信号的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通过对特征波形和高频噪声处设置不同的误差界可有效滤除高频噪声... 针对心电信号在去除噪声时不可控误差引起的幅值和形态变形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误差可控的转换变换心电信号去噪方法。通过转换变换可以获取心电信号的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通过对特征波形和高频噪声处设置不同的误差界可有效滤除高频噪声,并将特征波的重构误差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对低频分量进行cubic插值可以获得更加光滑的基线漂移。从而可改善去噪引起的形态改变。在MIT-BIH数据库的心电图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滤除基线漂移和高频噪声,同时特征波形的幅值和形状得到了很好的保持。与对比方法相比,去噪后心电信号的信噪比、均方根误差、归一化相关系数均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信号去噪 转换变换 基线漂移 高频噪声 信噪比 均方根误差 归一化相关系数
下载PDF
级联离散小波多频带分解注意力图像去噪方法
6
作者 王力 李小霞 +2 位作者 秦佳敏 朱贺 周颖玥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8-295,共8页
针对图像去噪网络中下采样导致高频信息损失和细节保留能力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级联离散小波多频带分解注意力图像去噪网络。其中多尺度级联离散小波变换结构将原始图像分解为多个尺度下的高低频子带来代替传统下采样,能减少高频信息损... 针对图像去噪网络中下采样导致高频信息损失和细节保留能力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级联离散小波多频带分解注意力图像去噪网络。其中多尺度级联离散小波变换结构将原始图像分解为多个尺度下的高低频子带来代替传统下采样,能减少高频信息损失。多频带特征增强模块使用不同尺度的卷积核并行处理高低频特征,在子网络每一级下重复使用两次,可增强全局和局部的关键特征信息。多频带分解注意力模块通过注意力评估纹理细节成分的重要性并加权不同频带的细节特征,有助于多频带特征增强模块更好地区分噪声和边缘细节。多频带选择特征融合模块融合多尺度多频带特征增强选择性特征,提高模型对于不同尺度噪声的去除能力。在SIDD和DND数据集上,所提方法的PSNR/SSIM指标分别达到了39.35 dB/0.918、39.72 dB/0.955。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性能优于主流去噪方法,同时具有更清晰的纹理细节和边缘等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噪 高频信息 级联离散小波变换 多频带特征增强 多频带分解注意力
下载PDF
高频宽带换能器多匹配层研究
7
作者 夏榕健 仲林建 夏铁坚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0,共4页
在水声应用中,高频换能器往往需要较宽的工作带宽,以获得更多的目标信息。文章首先建立了等效电路模型,利用粒子群算法对匹配层材料和厚度进行初步选定,使得换能器具有最宽的工作频带;其次,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匹配层换能器的导纳和发射电... 在水声应用中,高频换能器往往需要较宽的工作带宽,以获得更多的目标信息。文章首先建立了等效电路模型,利用粒子群算法对匹配层材料和厚度进行初步选定,使得换能器具有最宽的工作频带;其次,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匹配层换能器的导纳和发射电压响应进行分析计算;最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成功制得三匹配层高频宽带换能器,其工作频段约为150~430 kHz,相对带宽为93%,带内发送电压响应起伏为-6 dB。实验结果表明,三匹配层设计方案可以有效拓宽高频换能器的工作频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换能器 宽带 多匹配层
下载PDF
南黄海强屏蔽层下富低频强能量气枪震源设计及应用
8
作者 黄福强 陈建文 +3 位作者 李斌 张异彪 杨佳佳 李珂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5期1294-1301,共8页
南黄海盆地新近系和中—古生界地层之间存在一个强屏蔽层,阻碍地震波能量向下传播,导致深部地层地震反射波能量低、波组特征差,严重制约了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突破。为了进一步改善南黄海强屏蔽下中—古生界地层的成像质量,从震源激发... 南黄海盆地新近系和中—古生界地层之间存在一个强屏蔽层,阻碍地震波能量向下传播,导致深部地层地震反射波能量低、波组特征差,严重制约了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突破。为了进一步改善南黄海强屏蔽下中—古生界地层的成像质量,从震源激发端进行大量的模拟分析研究,提出了富低频、强能量震源设计方法,优化设计了6 050 in~3富低频、强能量震源。在崂山隆起西部极浅水区开展了拖缆地震采集,新采集的资料在强屏蔽层下深层的信噪比更高,同相轴更连续,构造特征更清晰,强屏蔽层下的地震资料品质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强屏蔽层 大容量 富低频 震源设计
下载PDF
融合连续过渡模型与Helmer模型的真空断路器开断模型研究
9
作者 王华清 黄道春 +2 位作者 双明镜 李慧鹏 邱逸群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31-1741,I0094,共12页
真空断路器广泛应用于中压等级电网中,在频繁操作场景下易出现过电压问题,而真空断路器的弧后暂态过程直接决定了其分断特性和过电压特征。为解决现有真空断路器模型难以同时对其弧后过程和高频特性仿真的问题,该文搭建了融合连续过渡... 真空断路器广泛应用于中压等级电网中,在频繁操作场景下易出现过电压问题,而真空断路器的弧后暂态过程直接决定了其分断特性和过电压特征。为解决现有真空断路器模型难以同时对其弧后过程和高频特性仿真的问题,该文搭建了融合连续过渡模型和Helmer模型的真空断路器开断模型,并通过试验和计算确定其仿真参数。以切除35kV系统用并联电抗器为例,研究该真空断路器融合模型与连续过渡模型和Helmer模型计算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融合模型能够同时考虑弧后介质恢复过程中重击穿和冷间隙重击穿现象;其弧后参数计算与连续过渡模型基本一致,高频开断特性和Helmer模型较为接近。通过分析高频开断过程中的鞘层生长和重击穿情况,可以得到引起真空断路器高频重击穿的主要原因。该文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真空断路器开断模型的准确性,可为真空断路器高频分断条件下的弧后鞘层发展分析和重击穿原因判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断路器 高频过电压 真空电弧 鞘层 瞬态恢复电压
下载PDF
高速移动场景中人机混编通信物理层安全技术
10
作者 李为 鲁信金 +2 位作者 仲健 陈继林 何龙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22-330,共9页
针对高速移动场景中人机混编通信模式下的安全问题展开研究,提出基于时延多普勒(Delay Doppler, DD)域密钥提取的正交时频空—物理层加密(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Physical Layer Encryption, OTFS-PLE)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 针对高速移动场景中人机混编通信模式下的安全问题展开研究,提出基于时延多普勒(Delay Doppler, DD)域密钥提取的正交时频空—物理层加密(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Physical Layer Encryption, OTFS-PLE)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快时变信道在DD域中的稀疏性,高效准确地估计信道路径的增益、多普勒频移和时延大小,生成安全可靠的初始密钥,再通过Tent序列将初始密钥扩展成加密密钥,根据密钥对OTFS的星座点进行相位扰乱,实现高效的加解密。该方法解决了高速移动场景人机混编通信中的密钥提取难的问题,能生成可靠的密钥并实现人机混编系统安全高效的加密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层加密 高速移动场景 机混编通信模式 正交时频空
下载PDF
基于电火花震源的地震波CT波速影像图去噪
11
作者 陈卫东 王逸民 +1 位作者 李叉娟 岳想平 《西北水电》 2024年第1期45-49,共5页
在南京某项目深部采空区采用电火花做为震源进行地震波CT探测时,发现波速影像图上出现诸多假异常,解译成果与实际地质情况不符。鉴于存在的问题,对地震波CT波速图像开展去噪研究,探索到一种使解译的速度值更加接近于实际值一种方法。实... 在南京某项目深部采空区采用电火花做为震源进行地震波CT探测时,发现波速影像图上出现诸多假异常,解译成果与实际地质情况不符。鉴于存在的问题,对地震波CT波速图像开展去噪研究,探索到一种使解译的速度值更加接近于实际值一种方法。实践表明,此技术可有效去除地震波CT图像波速影像图上的假异常,提高探测精度。研究成果可为物探专业的地震波CT技术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噪技术 地震波CT 电火花震源 高频尖脉冲信号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小波去噪的局部放电超高频信号测量方式
12
作者 储后广 许广虎 +1 位作者 何丹东 韩雪峰 《自动化与仪表》 2024年第2期102-105,共4页
为精准完成局部放电超高频信号检测,该文提出基于自适应小波去噪的局部放电超高频信号测量方法。信号采集模块利用局部放电传感器以及时间交错模数转换技术,采集电力设备局部放电高频信号,将其输入至信号处理模块中,利用自适应小波降噪... 为精准完成局部放电超高频信号检测,该文提出基于自适应小波去噪的局部放电超高频信号测量方法。信号采集模块利用局部放电传感器以及时间交错模数转换技术,采集电力设备局部放电高频信号,将其输入至信号处理模块中,利用自适应小波降噪后,通过信号检测模块中的Duffing振子和混沌理论,检测局部放电超高频信号。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采集不同类别局部放电信号,具有较好的连续性;降低噪声对于信号的干扰,幅值误差和波形相似度最大分别达到0.984和0.988,超高频信号检测精度均在92.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 小波去噪 局部放电 超高频 信号测量 混沌理论
下载PDF
选煤厂粗煤泥处理中D5FG1216叠层高频细筛应用分析
13
作者 秦海沙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8期276-278,共3页
分析选煤厂粗煤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引进D5FG1216叠层高频细筛提高筛分及脱泥效率,实现粗煤泥高效处理。对D5FG1216叠层高频细筛结构及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改造前后粗煤泥处理效果、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现场应用后,D5FG1216叠层高频细... 分析选煤厂粗煤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引进D5FG1216叠层高频细筛提高筛分及脱泥效率,实现粗煤泥高效处理。对D5FG1216叠层高频细筛结构及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改造前后粗煤泥处理效果、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现场应用后,D5FG1216叠层高频细筛在提高粗精煤产率、降低洗选成本以及提高脱泥降灰效果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煤泥 高灰细泥 叠层高频细筛
下载PDF
高频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分娩方式的评估效果
14
作者 丁莉 杨文惠 张月红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再妊娠阴道分娩产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11月于本院产科分娩的有剖宫产史产妇80例,产前均实施高频超声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将80例产妇分为Ⅰ级瘢痕、Ⅱ级瘢痕、Ⅲ级瘢痕,对比不同...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再妊娠阴道分娩产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11月于本院产科分娩的有剖宫产史产妇80例,产前均实施高频超声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将80例产妇分为Ⅰ级瘢痕、Ⅱ级瘢痕、Ⅲ级瘢痕,对比不同分级产妇分娩情况及超声检测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及形态、滋养层动脉阻力指数、产程相关指标、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Ⅰ级瘢痕产妇剖宫产率最低,阴道分娩率最高,Ⅲ级瘢痕产妇剖宫产率最高且无阴道分娩;Ⅰ级瘢痕产妇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最厚,Ⅲ级瘢痕产妇下段肌层厚度最薄(均P<0.05).不同瘢痕分级产妇滋养层动脉阻力指数未见差异,不同瘢痕分级产妇分娩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无差异(均P>0.05).Ⅰ级瘢痕产妇手术产程用时最短、出血量与缩宫素用量最少,Ⅲ级瘢痕产妇产程用时最长、产时出血量与缩宫素用量最多(均P<0.05).80例中有61例经阴道分娩成功(76.3%),其中1例子宫破裂(1.6%),19例行剖宫产术(23.8%),均无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结论:高频超声通过监测产妇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及形态可准确了解瘢痕愈合情况,对剖宫产瘢痕子宫再妊娠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有较高指导价值,使分娩方式合理化、安全化,提升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分娩方式 高频超声 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及形态 瘢痕分级 分娩方式评估
下载PDF
一种高压压合的高频PCB层偏改善研究
15
作者 唐海波 李逸林 《印制电路信息》 2024年第2期42-45,共4页
对一种结构为“芯板+半固化片(PP)+芯板”的4层高频印制电路板(PCB)进行研究,鉴于其PP流动性较低,采用高压的方式压合,会导致严重的层间偏移问题。通过不同的排板方式,包括PIN钉定位压合工艺(PIN+LAM)、电磁热熔+PIN和铆钉+PIN 3种方法... 对一种结构为“芯板+半固化片(PP)+芯板”的4层高频印制电路板(PCB)进行研究,鉴于其PP流动性较低,采用高压的方式压合,会导致严重的层间偏移问题。通过不同的排板方式,包括PIN钉定位压合工艺(PIN+LAM)、电磁热熔+PIN和铆钉+PIN 3种方法,研究不同排板方式对层偏的影响,结合层偏数据从原理上对不同的排板方式进行分析论证,为改善类似PCB层偏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 电磁热熔 层压 层偏
下载PDF
高压电缆附件局部放电超高频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41
16
作者 唐炬 李伟 +2 位作者 杨浩 张晓星 魏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71-1577,共7页
为保障XLPE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开展高压系统附件局部放电(PD)检测研究,建立了1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接头的数学物理模型并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其内部产生的PD超高频(UHF)电磁波的传播特性进行数值仿真。研究检测位置和金属护套以及半导电... 为保障XLPE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开展高压系统附件局部放电(PD)检测研究,建立了1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接头的数学物理模型并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其内部产生的PD超高频(UHF)电磁波的传播特性进行数值仿真。研究检测位置和金属护套以及半导电层等4种因素对UHF信号波形畸变和能量衰减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室电缆接头PD实测验证的仿真结果表明:金属护套和半导电层对UHF信号波头和频率有较大的衰减作用,在-20dB衰减条件下,UHF传感器距离接头的理论值应<3m,且上限频率≤500M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附件 局部放电 超高频 时域有限差分法 金属护套 半导电层
下载PDF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岩石SHPB测试信号去噪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希灵 李夕兵 +2 位作者 洪亮 宫凤强 叶洲元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72,共6页
运用离散小波阈值去噪原理对SHPB测试信号进行了处理,针对SHPB测试信号持时短、突变快等特性,并根据各小波基对信号的重构均方根误差,选择Symlets小波系中的小波基Sym5为适合SHPB测试信号小波分析的最佳小波基,并运用无偏估计程序SURE... 运用离散小波阈值去噪原理对SHPB测试信号进行了处理,针对SHPB测试信号持时短、突变快等特性,并根据各小波基对信号的重构均方根误差,选择Symlets小波系中的小波基Sym5为适合SHPB测试信号小波分析的最佳小波基,并运用无偏估计程序SURE确定了各分解层的阈值。比较了小波阈值去噪与动态应变仪中常规低通滤波器去噪的信噪比和均方根误差,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低通滤波器的去噪处理,离散小波变换不仅有良好的去噪效果,而且能得到更精确的重构信号,可以取代动态应变仪中的低通滤波器对SHPB测试信号进行去噪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离散小波变换 小波阈值去噪 岩石SHPB试验 高频噪声 低通滤波器去噪
下载PDF
应用复小波变换对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超高频信号去噪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许中荣 唐炬 +1 位作者 张晓星 孙才新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7-32,共6页
以电力变压器超高频局部放电在线检测系统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小波变换技术的分离局部放电超高频信号和噪声的方法;研究了三步骤去噪算法,对其最优复小波的选择、复小波分解阶数的确定及其阈值算法的选取作了重点研究。针对不同的噪... 以电力变压器超高频局部放电在线检测系统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小波变换技术的分离局部放电超高频信号和噪声的方法;研究了三步骤去噪算法,对其最优复小波的选择、复小波分解阶数的确定及其阈值算法的选取作了重点研究。针对不同的噪声给出了不同的阈值算法——惩罚阈值法和SURE法的阈值选取能方便地捕捉噪声范围内存在信号分解的微小的细节信息,而普通阈值法和渐进SURE法的阈值选取能有效地去除噪声;最后,给出了在线去除局部放电超高频信号噪声的步骤和方法。结果表明:利用复小波变换技术,抑制电力变压器超高频在线监测的局部放电信号中的噪声是一种极为有效的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频 局部放电 噪声 复小波变换 去噪算法
下载PDF
高频宽带换能器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童晖 周益明 +1 位作者 王佳麟 翁汝莲 《声学技术》 CSCD 2013年第6期524-527,共4页
主要研究高频换能器的匹配层技术,通过匹配层技术拓宽换能器的频带,首先利用等效电路法分析高频匹配层换能器,其次通过Matlab仿真分析匹配层材料的密度、声速、厚度变化对换能器电声参数性能的影响,进而对其电声性能进行优化设计,... 主要研究高频换能器的匹配层技术,通过匹配层技术拓宽换能器的频带,首先利用等效电路法分析高频匹配层换能器,其次通过Matlab仿真分析匹配层材料的密度、声速、厚度变化对换能器电声参数性能的影响,进而对其电声性能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制作出一高频宽带换能器。通过实验测得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实验测得换能器的最大发送电压响应为178dB,工作频带为260~370kHz,带内发送电压响应起伏为-3dB,300kHz时换能器指向性-3dB开角为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层 高频 宽带换能器
下载PDF
末次盛冰期百年尺度气候变化的南京石笋记录 被引量:52
20
作者 汪永进 孔兴功 +1 位作者 邵晓华 吴江滢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3-251,共9页
据年层计数和TIMS U系测年结果 ,建立了南京汤山葫芦洞YT石笋年际精度时间标尺 (1 80 0 0~ 1 40 0 0aB .P .)。除石笋顶部 5mm层段外 ,高分辨率的δ18O、灰度和年层厚度 3种指标在百年尺度上具有相当一致的对应关系 ,表明这 3种指标对... 据年层计数和TIMS U系测年结果 ,建立了南京汤山葫芦洞YT石笋年际精度时间标尺 (1 80 0 0~ 1 40 0 0aB .P .)。除石笋顶部 5mm层段外 ,高分辨率的δ18O、灰度和年层厚度 3种指标在百年尺度上具有相当一致的对应关系 ,表明这 3种指标对气候因素变化响应比较敏感。综合石笋δ18O和本区古植被资料 ,估计末次盛冰期和波令暖期年均温分别达 7℃和1 5℃。石笋揭示的末次盛冰期气候可进一步划分为 4个阶段 :1 ) 1 81 5 0~ 1 6 90 0aB .P .,年均温和洞穴湿度逐步下降 ;2 ) 1 6 90 0~ 1 6 1 0 0aB .P .,年均温和洞穴湿度相对稳定 ,可进一步划分为 3个暖峰和两个冷谷 ;3 ) 1 6 1 0 0~ 1 5 6 0 0aB .P .,年均温快速下降 ,按氧同位素平衡方程计算 ,其冷谷可能接近于 0℃ ,但洞穴湿度比前期下降幅度并不大 ;4) 1 5 6 0 0~ 1 475 0aB .P .,年均温和洞穴湿度比较稳定。这种气候演化的阶段性和突变性与北大西洋地区气候记录可以对比 ,反映极地与东亚季风气候受共同的驱动机制支配。从石笋 4种指标 (δ18O、δ13 C、灰度和年层厚度 )的功率谱图中识别出不同尺度的太阳活动周期成分 ,其中 80aGleissberg周期特别显著 ,表明末次盛冰期边界条件下太阳活动仍是短尺度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记录 计数年代 高频气候变化 末次盛冰期 葫芦洞穴 南京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