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synthesis of poly-3-hydroxybutyrate with a high molecular weight by methanotroph from methane and methanol 被引量:6
1
作者 Yingxin Zhang Jiaying Xin +2 位作者 Linlin Chen Hao Song Chungu Xia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3-109,共7页
Poly-3-hydroxybutyrate (PHB) can be produced by various species of bacteria. Among the possible carbon sources, both methane and methanol could be a suitable substrate for the production of PHB. Methane is cheap and... Poly-3-hydroxybutyrate (PHB) can be produced by various species of bacteria. Among the possible carbon sources, both methane and methanol could be a suitable substrate for the production of PHB. Methane is cheap and plentiful not only as natural gas, but also as biogas. Methanol can also maintain methanotrophic activity in some conditions. The methanotrophic strain 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IMV3011 can accumulate PHB with methane and methanol in a brief nonsterile process. Liquid methanol (0.1%) was added to improve the oxidization of methane. The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shake flasks. Cultivation was performed in two stages: a continuous growth phase and a PHB accumulation phase under the conditions short of essential nutrients (ammonium, nitrate, phosphorus, copper, iron (Ⅲ), magnesium or 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ate (EDTA)) in batch cultu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most suitable growth time for the cell is 144 h. Then an optimized culture condition for second stage was determined, in which the PHB concentration could be much increased to 0.6 g/L. In order to increase PHB content, citric acid was added as an inhibitor of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 It was found that citric acid is favorable for the PHB accumulation, and the PHB yield was increased to 40% (w/w) from the initial yield of 12% (w/w) after nutrient deficiency cultivation. The PHB produced is of very high quality with molecular weight up to 1.5 × 10^6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3-hydroxybutyrate METHANOTROPHS METHANE METHANOL cultivation biosynthesis high molecular weight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L-lactide-co-caprolactone)(85-15)
2
作者 湛雪辉 申雄军 +2 位作者 LI Zhaohui LI Xia CAO Fen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3年第1期139-143,共5页
Poly(L-lactide-co-caprolactone)(85-15)[P(LLA-CL)(85-15)] was synthesized from high purity L-lactide and e-caprolactone using tin octoate as initiator by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infrar... Poly(L-lactide-co-caprolactone)(85-15)[P(LLA-CL)(85-15)] was synthesized from high purity L-lactide and e-caprolactone using tin octoate as initiator by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spectrum and IH-NMR spectrum. The synthesized P(LLA-CL)(85-15) is a random copolymer. The influences of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polymerization time, dosage of initiator and polymerization pressure on the weight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and the polydispersity index of P(LLA-CL)(85-15) were investigated. The optimum preparation conditions of P(LLA-CL)(85-15) are: the polymerization pressure is less than 0.5 Pa, the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is 130 ~C, the n(M)/n(I) ratio is 8 000/1, and the polymerization time is 36 h. Under the condition, the 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of prepared P(LLA-CL)(85-15) is 65.6x 104, and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is 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L-lactide-co-caprolactone)(85-15) COpolyMERIZATION high molecular weight characterization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L-lactide-co-caprolactone)(75/25)
3
作者 Xiongjun Shen Xiaofeng Chen Xian Li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4年第5期470-475,共6页
P(LLA-CL)(75/25) (poly(L-lactide-co-caprolactone)(75/25)) was synthesized from high purity L-lactide and e-caprolactone using tin octoate as initiator by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inf... P(LLA-CL)(75/25) (poly(L-lactide-co-caprolactone)(75/25)) was synthesized from high purity L-lactide and e-caprolactone using tin octoate as initiator by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spectrum and ^1-NMR (^1H proton spectrum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 The synthesized P(LLA-CL)(75/25) is a random copolymer. The influences of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polymerization time and dosage of initiator on the weight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and the polydispersity index of P(LLA-CL)(75/25) were investigated. The optimum preparation condition of P(LLA-CL)(75/25) was: the polymerization pressure is less than 0.5 Pa, the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is 125℃, the n(M)/n(I) ratio is 8,000/1, the polymerization time is 36 h. Under the condition, the 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of prepared P(LLA-CL)(75/25) is 45.3×10^4, and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is 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L-lactide-co-caprolactone)(75/25) COpolyMERIZATION high molecular weight characterization.
下载PDF
无卤阻燃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制备及性能
4
作者 苏家凯 刘双艳 +3 位作者 厉勇 温晓丹 刘艳玲 赵衍逊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4,共6页
通过氮磷系阻燃剂复配方式,以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为主阻燃剂,二乙基次膦酸铝(ADP)为协效阻燃剂,六方氮化硼(h-BN)为杂化改性剂,白油为溶剂,制备了无卤阻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纤维。首先对阻燃剂粉体进行干燥、表面处理,然后... 通过氮磷系阻燃剂复配方式,以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为主阻燃剂,二乙基次膦酸铝(ADP)为协效阻燃剂,六方氮化硼(h-BN)为杂化改性剂,白油为溶剂,制备了无卤阻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纤维。首先对阻燃剂粉体进行干燥、表面处理,然后与白油共混,经过超声波液相分散、研磨机高速研磨,得到无卤阻燃浆料。将此阻燃浆料分散到PE-UHMW纺丝原液中,经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得到冻胶丝,冻胶丝经过溶剂萃取、干燥、热牵伸,最终得到阻燃PE-UHMW纤维,对纤维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研磨机的反复研磨,可将粉体粒径降低到百纳米级别,更易于在PE-UHMW溶胀液中分散,且极大地提升了阻燃纤维的可纺性;杂化改性剂提升了复配阻燃剂的阻燃性和材料的阻燃等级,当h-BN质量分数为4%时,阻燃剂质量分数可以到20%,PE-UHMW纤维的极限氧指数值达到27.5%,材料阻燃等级达到V-0级;通过一系列改性手段,可使PE-UHMW纤维在添加大量的阻燃粉体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可纺性,且改性对纤维力学性能影响较小,拓宽了PE-UHMW纤维的应用领域,提升其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化 无卤阻燃 阻燃剂复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极限氧指数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UNCTIONALIZED CARBON BLACK/POLY(VINYL ALCOHOL) HIGH REFRACTIVE INDEX NANOCOMPOSITES
5
作者 Peng-fei Xue Ji-bin Wang +2 位作者 Yu-bin Bao 李秋影 Chi-fei Wu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652-663,共12页
Carbon black (CB)/polymer composites with high refractive index (RI) were fabricated from poly(vinyl alcohol) (PVA) and covalently functionalized nano-CB (PVA-es-CB) by simple esterification reaction. Transm... Carbon black (CB)/polymer composites with high refractive index (RI) were fabricated from poly(vinyl alcohol) (PVA) and covalently functionalized nano-CB (PVA-es-CB) by simple esterification reac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that tmifonn aggregates of PVA-es-CB nanoparticles with a size smaller than I00 nm formed in the nanocomposite films. Ellipsometric measure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PVA-es-CB/PVA composite films had a RI in the range 1.520-1.598 linearly increased with the PVA-es-CB volume content. Theoretical equation based on Lorentz-Lorenz theory provided reasonably close estimation of the refractive indices to the experimentally observed values. The hybrid films also revealed relatively good surface planarity, thermal stability and optical transpar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refractive index Carbon black polyvinyl alcohol Nanocomposite.
原文传递
环氧大豆油-癸二酸低分子量聚酯对PVC增塑性能的研究
6
作者 杨洋 韩宇 +3 位作者 翁云宣 宋鑫宇 黄志刚 张彩丽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7-94,共8页
将环氧大豆油(ESO)与癸二酸(SA)进行开环固化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得到3种不同分子量的环氧大豆油-癸二酸低分子聚酯(ESO-SA_(5)、ESO-SA_(9)和ESO-SA_(13)),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再以ESO-SA_(n)为增塑剂,研究其分子量和添加量对... 将环氧大豆油(ESO)与癸二酸(SA)进行开环固化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得到3种不同分子量的环氧大豆油-癸二酸低分子聚酯(ESO-SA_(5)、ESO-SA_(9)和ESO-SA_(13)),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再以ESO-SA_(n)为增塑剂,研究其分子量和添加量对聚氯乙烯(PVC)增塑效果、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此外,对比了不同成型方式(溶剂流延膜和熔融压制膜)对PVC增塑膜性能的影响;最后,分析了热稳定剂的加入对熔融压制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成型方式制备的PVC增塑膜中,均为添加30份ES0-SA_(9)的增塑膜具有最好的性能,包括增塑效果、力学性能(断裂伸长率269.6%,拉伸强度28.7 MPa)及热性能(初始热分解温度284.3℃)等;熔融压制使PVC与增塑剂分子之间能到达更好的混合效果,可实现分子水平的混合;由于钙锌稳定剂与基体的相容性较差且同时破坏了ESO-SA_(n)在PVC中形成的增塑网络结构,热稳定剂的加入反而导致增塑膜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等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环氧大豆油 生物基增塑剂 低分子量聚酯
下载PDF
氧等离子体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层间损伤声发射特征分析
7
作者 陈露 吴孟锦 +1 位作者 贾立霞 阎若思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6-125,共10页
为研究氧等离子体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乙烯基酯复合材料层间断裂韧性的损伤模式对其界面性能的影响,首先对不同密度UHMWPE织物进行氧等离子体改性,使用真空辅助树脂灌注成型工艺制备UHMWPE/乙烯基酯复合材料,结合声发射(AE)... 为研究氧等离子体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乙烯基酯复合材料层间断裂韧性的损伤模式对其界面性能的影响,首先对不同密度UHMWPE织物进行氧等离子体改性,使用真空辅助树脂灌注成型工艺制备UHMWPE/乙烯基酯复合材料,结合声发射(AE)检测技术对复合材料的Ⅰ型层间断裂韧性(G_(ⅠC))和Ⅱ型层间断裂韧性(G_(ⅡC))进行测试,并对其损伤动态演变过程进行表征和定位。结果表明:界面性能是复合材料层间断裂韧性的主导因素,在G_(ⅠC)和G_(ⅡC)测试过程中,通过在UHMWPE/乙烯基酯复合材料层间预裂纹处产生应力集中,损伤机制表现为张开型和滑移型;低经密UHMWPE织物结构松散,具有良好的改性均匀度,经氧等离子体改性后其制备的复合材料的G_(ⅠC)和G_(ⅡC)分别提高约36.8%~80%、75%~1120%,达到层间增韧效果,同时由于界面结合性能提高,不同损伤模式减少或消除;通过对声发射信号进行聚类分析可有效识别出复合材料基体开裂、纤维/基体脱黏和纤维断裂3种损伤模式及其特征频率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改性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乙烯基酯 声发射检测 复合材料 层间断裂韧性 界面性能
下载PDF
石油管道输送用高效减阻剂超高分子量聚1-辛烯的合成及其结构性能
8
作者 李春漫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9-215,共7页
以苯酚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合成了5种新型非茂金属催化剂。采用低温常压液相本体法,以1-辛烯为单体,聚合得到超高分子量聚1-辛烯减阻剂,考察了聚合条件的影响。利用NMR,XPS,DSC,FTIR,XRD等方法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聚1-辛烯的... 以苯酚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合成了5种新型非茂金属催化剂。采用低温常压液相本体法,以1-辛烯为单体,聚合得到超高分子量聚1-辛烯减阻剂,考察了聚合条件的影响。利用NMR,XPS,DSC,FTIR,XRD等方法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聚1-辛烯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含强吸电子原子F的苯氧基基团,可提高催化剂活性中心的稳定性,优选含2,6-二氟苯氧基的Cat.4作为催化剂。Cat.4/甲基铝氧烷体系催化1-辛烯聚合适宜的条件为:第1阶段聚合温度0℃,聚合时间24 h;第2阶段聚合温度5℃,聚合时间144 h;n(Al)∶n(Ti)=50∶1,n(1-辛烯)∶n(Ti)=2000∶1。在该条件下,单体转化率为96.9%,所得聚1-辛烯的M_(η)高达3.55×10^(6),为无定形结构,易溶于油品中,减阻率为46.9%,与进口产品性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茂金属催化剂 超高分子量聚1-辛烯 减阻剂
下载PDF
聚乙烯醇热塑加工的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王琪 李莉 +1 位作者 陈宁 白时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2-197,共6页
聚乙烯醇(PVA)是综合性能优异的可由非石油路线大规模生产的一种高分子材料,但其熔点与分解温度接近,难以热塑加工,应用主要基于溶液法,仅能制备纤维、薄膜等低维制品或用作助、辅材料,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文中介绍了我们近年来在PVA... 聚乙烯醇(PVA)是综合性能优异的可由非石油路线大规模生产的一种高分子材料,但其熔点与分解温度接近,难以热塑加工,应用主要基于溶液法,仅能制备纤维、薄膜等低维制品或用作助、辅材料,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文中介绍了我们近年来在PVA热塑加工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通过分子复合和增塑,获得PVA热塑加工窗口,实现PVA热塑加工,建立了PVA熔融纺丝、吹塑成膜、挤出注塑、中空吹塑及热塑发泡等新技术,通过热塑加工制备性能优良的PVA/无机填料复合材料和PVA/生物质复合材料,为开拓PVA应用新领域、解决PVA工业发展瓶颈问题提供新理论、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热塑加工 高性能化 新技术新原理
下载PDF
聚合温度对聚氯乙烯树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包永忠 翁志学 +1 位作者 黄志明 潘祖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13-317,共5页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13CNMR和DSC法测定了悬浮聚合PVC树脂的平均分子量、间规度、结晶度和玻璃化温度.结果表明:聚合温度下降,PVC的平均分子量上升,分子量的对数值与聚合温度的倒数成正比;PVC的间规度和结晶度...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13CNMR和DSC法测定了悬浮聚合PVC树脂的平均分子量、间规度、结晶度和玻璃化温度.结果表明:聚合温度下降,PVC的平均分子量上升,分子量的对数值与聚合温度的倒数成正比;PVC的间规度和结晶度均增大,在形成结晶的间规链段的最短长度(ξmin)为6时,由间规度计算的结晶度理论值与测定值接近;分子量和结晶度增加的共同作用,使PV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合温度 平均分子量 间规度 结晶度
下载PDF
聚氯乙烯-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表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包永忠 吴建忠 +2 位作者 翁志学 黄志明 潘祖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988-1991,共4页
以通用聚氯乙烯 (PVC)和脱氯化氢 PVC树脂为基体 ,采用悬浮溶胀接枝共聚法合成聚氯乙烯 -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 ,对脱氯化氢 PVC和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以碱液为介质加热 PVC能脱除少量氯化氢 ,得到以链节数为 2 ,3 ,... 以通用聚氯乙烯 (PVC)和脱氯化氢 PVC树脂为基体 ,采用悬浮溶胀接枝共聚法合成聚氯乙烯 -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 ,对脱氯化氢 PVC和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以碱液为介质加热 PVC能脱除少量氯化氢 ,得到以链节数为 2 ,3 ,4的共轭双键为主的不饱和结构 ,而树脂的分子量变化不大 ;在相同接枝反应条件下 ,采用脱氯化氢 PVC与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可以提高接枝率和接枝效率 ;PVC接枝共聚物的特性粘度随接枝率增加而增加 ,其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指数均大于接枝所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枝共聚物 结构表征 聚氯乙烯 丙烯酸丁酯 接枝效率 分子量分布
下载PDF
树脂类型对PVC溶胶流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吉玉碧 石敏 +2 位作者 王醴均 龚维 谭红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45,共6页
研究了不同生产方法糊树脂制备的聚氯乙烯(PVC)溶胶,在旋转流变仪程序升温模式下的流变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研究了PVC糊树脂的颗粒形貌、粒度及分布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特征,从而建立... 研究了不同生产方法糊树脂制备的聚氯乙烯(PVC)溶胶,在旋转流变仪程序升温模式下的流变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研究了PVC糊树脂的颗粒形貌、粒度及分布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特征,从而建立了PVC溶胶流变性能参数与糊树脂特性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PVC溶胶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复数黏度等流变参数呈非正态分布变化趋势,可分为4个阶段:前三阶段,流变参数先降低,后由缓慢升高至急速升高,形成一个肩峰并达到一个最大值,黏度变化趋势与树脂颗粒形态有关;第四阶段,流变参数逐步变小,黏度主要受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溶胶 流变 颗粒形态 相对分子质量
下载PDF
聚氯乙烯分子量与性能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庆业 宋谋道 +4 位作者 张邦华 何炳林 杨亚楠 唐德敏 蔡宝连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4期53-56,共4页
测定了不同聚合度聚氯乙烯分子量和溶度参数,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聚合物分子量对溶度参数不产生影响.随分子量增加,聚合物的冲击强度、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随之增加,曲服强度下降,聚合物分子量为1.6×105时,力... 测定了不同聚合度聚氯乙烯分子量和溶度参数,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聚合物分子量对溶度参数不产生影响.随分子量增加,聚合物的冲击强度、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随之增加,曲服强度下降,聚合物分子量为1.6×105时,力学性能变化出现转折点.在高分子量时,PVC呈现出热塑弹性体特征,这是由于分子构象熵增加和分子链缠结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分子量 溶度参数 力学性能
下载PDF
聚左旋乳酸/聚氧化乙烯共混物的拉伸行为及结构转变 被引量:7
14
作者 熊祖江 张秀芹 +3 位作者 刘国明 赵莹 王锐 王笃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88-1294,共7页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聚左旋乳酸(PLLA)和超高分子量聚氧化乙烯(PEO)共混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二维广角X射线散射(2D-WAXS)等方法系统研究了PEO的加入对不同温度下PLLA拉伸行为及拉伸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聚左旋乳酸(PLLA)和超高分子量聚氧化乙烯(PEO)共混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二维广角X射线散射(2D-WAXS)等方法系统研究了PEO的加入对不同温度下PLLA拉伸行为及拉伸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LLA/PEO共混物为非均相体系,PEO粒子均匀分布在PLLA中形成两相结构.PEO的加入能够显著降低PL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25~60℃范围内显著提高PLLA的拉伸性能.在60℃拉伸时,PEO的加入提高了PLLA在拉伸过程中的结晶和形变能力.在80℃拉伸时,共混物的拉伸断裂伸长率下降,但共混物的结晶速度仍高于纯PLLA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左旋乳酸 超高分子量聚氧化乙烯 拉伸性能 结晶
下载PDF
高分子量聚苯硫醚的热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余自力 杨杰 +2 位作者 侯灿淑 陈永荣 伍齐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21-123,共3页
用 D S C和 T M A 测定了高分子量聚苯硫醚( H M W P P S)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 )、结晶温度( Tc)、熔点( Tm )等热转变参数,研究了热退火处理对这些转变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的 P P ... 用 D S C和 T M A 测定了高分子量聚苯硫醚( H M W P P S)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 )、结晶温度( Tc)、熔点( Tm )等热转变参数,研究了热退火处理对这些转变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的 P P S的热转变温度是一致的。退火处理可以使 P P S的 Tg 、 Tm 得到提高。用热失重分析研究了 H M W P P S在氮气中的热稳定性,求得了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量 聚苯硫醚 热转变温度 热分解
下载PDF
分子结构对增塑聚氯乙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包永忠 翁志学 +1 位作者 黄志明 潘祖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7-62,共6页
研究了聚合度、分子量分布和支化结构对增塑聚氯乙烯加工流变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塑PVC的加工流变性能随聚合度的增加而恶化;拓宽分子量分布和引入支化结构均有利于加工流变性能的提高;增塑PVC的拉伸强度随... 研究了聚合度、分子量分布和支化结构对增塑聚氯乙烯加工流变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塑PVC的加工流变性能随聚合度的增加而恶化;拓宽分子量分布和引入支化结构均有利于加工流变性能的提高;增塑PVC的拉伸强度随聚合度的增加而提高,而压缩永久变形却随之减小;分子量分布对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大;支化PVC的拉伸强度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合度 分子量 分子结构 拉伸强度
下载PDF
高分子量聚乙烯醇的合成及其分子量分布和立构规整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锐 董纪震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醋酸乙烯在低温下以水为溶剂的紫外光引发乳液聚合方法,制得了高分子量的PVA(为13400),并对所合成PVA进行了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以及立构规整度的表征.
关键词 高分子量 聚乙烯醇 分子量 分布 立构规整度
下载PDF
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小砚 程原 谢龙 《合成纤维》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11,共4页
综述了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醇的发展及其用途。从聚合方法和引发方式两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醇研究进展。简述了高强高模PVA的使用场合及其应用前景,并对今后我国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醇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醋酸乙烯 聚乙烯醇 高相对分子质量 高强高模
下载PDF
高分子量壳聚糖/聚氧乙烯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 被引量:8
19
作者 夏鑫 魏取福 李静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4,共4页
利用3%的高分子量壳聚糖(HCS)与聚氧化乙烯(PEO)以3∶1的比例溶解在50%的乙酸水溶液中,使用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的不同表面活性剂改善溶液的可纺性,借助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HCS/PEO复合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纳米纤... 利用3%的高分子量壳聚糖(HCS)与聚氧化乙烯(PEO)以3∶1的比例溶解在50%的乙酸水溶液中,使用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的不同表面活性剂改善溶液的可纺性,借助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HCS/PEO复合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纳米纤维形貌进行表征,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方法研究了HCS、PEO及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采用单纤维强力仪测试薄膜力学性能的变化,以评价使用戊二醛处理后的HCS/PEO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EO增强了HCS的成纤性。以胶束形式存在的表面活性剂,通过改变混合溶液中分子间的结合方式,降低溶液黏度,提高了可纺性能。戊二醛交联处理提高了复合纤维的强度。特别是阴阳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的使用,纤维形貌最好,强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量壳聚糖 聚氧化乙烯 表面活性剂 静电纺丝 形态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纤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平 程原 +1 位作者 张巧玲 李蕾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60,共3页
从聚合方法和引发方式综述了国内外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及高立构规整度聚乙烯醇(PVA)的研究进展;详述了通过聚新戊酸乙烯酯的醇解来制备PVA微纤的方法;简述了高强高模PVA纤维的特性及应用;指出今后高强高模PVA纤维的研究应在聚合方法、... 从聚合方法和引发方式综述了国内外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及高立构规整度聚乙烯醇(PVA)的研究进展;详述了通过聚新戊酸乙烯酯的醇解来制备PVA微纤的方法;简述了高强高模PVA纤维的特性及应用;指出今后高强高模PVA纤维的研究应在聚合方法、开发新的高效引发剂和醇解工艺作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高强高模 聚新戊酸乙烯酯 高相对分子质量 高立构规整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