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Phosphorous Absorption, Quality and Yield Between High Oil Corn and Common Corn as Influenced by Phosphorous Applic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HEPing JINJi-yun +5 位作者 LIWen-juan LIUHai-long HUANGShao-wen WANGXiu-fang WANGLi-chun XIEJia-g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76-381,共6页
A field trial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phosphorous (P) absorption, grain quality and yield between high oil corn and common cor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igh oil corn var.Tongyou 1 obtained lower highest P a... A field trial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phosphorous (P) absorption, grain quality and yield between high oil corn and common cor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igh oil corn var.Tongyou 1 obtained lower highest P absorption rate (HAR) and later occurring date of HAR, in comparison with common corn var. Simi 25. The highest HAR and the earliest occurring date of HAR was obtained by the treatments of P45 and P75 in Tongyou 1 and Simi 25 separately; while the total amount of P accumulated by maize plant was achieved by P105 treatment in both varieties. P in grain relied mainly on root uptake at maturation that accounted for 85.7-96.8% and 79.3-84.3% for Tongyou 1 and Simi 25, respectively. Tongyou 1 contained more oil and protein contents, but less starch content with lower grain yield. P application at appropriate rate enhanced contents of protein and fatty acid, but the increment of starch content was neglectable. Acknowledgements This study was financed by the National Key Tech- nologies R & D Program (2004BA520A13), P.R.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oil corn Phosphorous application Phosphorous absorption QUALITY YIELD
下载PDF
Effect of Different Vegetable Oils (Red Palm Olein, Palm Olein, Corn Oil and Coconut Oil) on Lipid Profile in Rat
2
作者 Eqbal Dauqan Halimah Abdullah Sani +1 位作者 Aminah Abdullah Zalifah Mohd Kasim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1年第4期253-258,共6页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vegetable oils [red palm olein (RPO), palm olein (PO), corn oil (CO) and coconut oil (COC)] on lipid profile in rat. Sixty six Sprague Dawley male ra...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vegetable oils [red palm olein (RPO), palm olein (PO), corn oil (CO) and coconut oil (COC)] on lipid profile in rat. Sixty six Sprague Dawley mal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leven groups of 6 rats per group and were treated with 15% concentrations of RPO, PO, CO and COC for 4 and 8 weeks. Ra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normal rat pellet only while in treated groups 15% of additional vegetable oils were given. The results at 4 weeks showed a decline in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values at RPO and PO groups whereas in CO and COC groups the LDL-C were increased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values increased in RPO and PO groups whereas it was declined in CO and COC group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t 8 week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in HDL-C of rats treated with vegetable oil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However, the LDL-C in RPO and PO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 ≤ 0.05) in the LDL-C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for CO and COC group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s. The mean value of the LDL-C after 8 weeks in the control group, RPO, PO, CO, and COC groups were 66.1 mg/dl, 31.9 mg/dl, 41.1 mg/dl, 50.41 mg/dl and 54.31 mg/dl respectively. There was significant decreased (P ≤ 0.05) in the total cholesterol (TC) in RPO group for 4 week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TC in PO, CO and COC were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The results of TC in all treated rats for 8 weeks were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C of rats treated with vegetable oil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Triglycerides (TG) in all treated rats for 4 weeks were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whereas the TG in RPO, PO and CO groups for 8 weeks were significant increase (P ≤ 0.05)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COC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 PALM Olein PALM Olein Corn OIL Coconut OIL Total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下载PDF
施磷对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吸磷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何萍 金继运 +5 位作者 李文娟 刘海龙 黄绍文 王秀芳 王立春 谢佳贵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8-543,共6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磷肥用量对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吸磷特性及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玉米四密 25 比较,高油玉米通油 1 号的磷素吸收最大速率较小,且其最大速率出现的日期较晚,吸磷总量较低。通油 1 号和四密 25 施磷(P2O5)分别...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磷肥用量对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吸磷特性及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玉米四密 25 比较,高油玉米通油 1 号的磷素吸收最大速率较小,且其最大速率出现的日期较晚,吸磷总量较低。通油 1 号和四密 25 施磷(P2O5)分别以 45 和 75 kg?ha-1的处理获得较高的磷素吸收最大速率和较早的最大速率出现日期。但两品种吸磷总量均以施磷(P2O5)105 kg?ha-1的处理最高。玉米籽粒磷素主要来源于根系的吸收,而通油 1 号籽粒中的磷素比四密 25 更多地来源于后期的根系吸收,而较少来源于营养体的磷素转移。高油玉米通油 1 号具有较高的油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但淀粉含量和籽粒产量却低于普通玉米四密 25。适宜施用磷肥可以提高两品种玉米籽粒蛋白质和脂肪酸及其组分含量,但施磷对两品种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增加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磷 普通玉米 高油玉米 磷素吸收 吸磷 品种 根系 影响 处理 后期
下载PDF
氮、磷和钾营养对优质玉米子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6
4
作者 黄绍文 孙桂芳 +2 位作者 金继运 左余宝 何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5-230,共6页
施用氮、磷和钾营养对优质玉米子粒产量和营养品质有明显的影响。氮磷钾营养平衡施用(NPK)较不施氮(PK)、不施磷(NK)和不施钾(NP)显著增加优质玉米产量,使高油玉米(农大115)分别增产15 9%、6 9%和12 1%,使高淀粉玉米(白玉109)依次增产20... 施用氮、磷和钾营养对优质玉米子粒产量和营养品质有明显的影响。氮磷钾营养平衡施用(NPK)较不施氮(PK)、不施磷(NK)和不施钾(NP)显著增加优质玉米产量,使高油玉米(农大115)分别增产15 9%、6 9%和12 1%,使高淀粉玉米(白玉109)依次增产20 3%、8 6%和12 7%。施氮能增加高油和高淀粉玉米子粒蛋白质、醇溶蛋白和清蛋白含量;施磷或施钾能增加高油玉米子粒蛋白质、醇溶蛋白和清蛋白含量以及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而对高淀粉玉米子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基本无或较小影响。施氮使高油玉米子粒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0 83和0 41个百分点,使高淀粉玉米提高1 18和0 36个百分点;施氮、施磷和施钾增加高油和高淀粉玉米淀粉总量和支链淀粉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施氮能增加高油和高淀粉玉米子粒油分、亚油酸和油酸含量,使高油玉米分别增加0 83、0 41和0 30个百分点,使高淀粉玉米分别增加0 34、0 18和0 13个百分点,而施磷或施钾对两品种子粒油分、亚油酸和油酸含量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和钾营养 高油玉米 高淀粉玉米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施钾对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吸钾特性及子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2
5
作者 何萍 金继运 +5 位作者 李文娟 刘海龙 黄绍文 王秀芳 王立春 谢佳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0-626,共7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钾肥用量对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吸钾特性及子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钾素吸收最大速率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施K2O 90150 kg/hm2范围内,通油1号的钾素吸收最大速率大于四密25。成熟期通油1号的吸钾...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钾肥用量对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吸钾特性及子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钾素吸收最大速率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施K2O 90150 kg/hm2范围内,通油1号的钾素吸收最大速率大于四密25。成熟期通油1号的吸钾总量明显高于四密25,但其子粒产量却低于四密25。玉米子粒的钾素绝大部分来源于开花后根系的吸收。通油1号开花后根系钾素吸收量和成熟期子粒钾素吸收总量明显高于四密25。高油玉米通油1号含有较高的脂肪酸和蛋白质含量,但淀粉含量较低。施钾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增加了子粒中脂肪和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但减少了淀粉总量和支链淀粉含量。表明子粒中淀粉、蛋白质、脂肪和产量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玉米 普通玉米 吸钾特性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高蛋白玉米、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品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吴春胜 贾士芳 +1 位作者 王成己 牟金明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7-60,共4页
通过对高蛋白玉米、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的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子粒产量方面高蛋白玉米和高油玉米分别比普通玉米低24.91%和12.49%,但高蛋白玉米蛋白质公顷产量比普通玉米高13.5%,高油玉米脂肪公顷产量比普通玉米高30.84%;高蛋白玉... 通过对高蛋白玉米、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的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子粒产量方面高蛋白玉米和高油玉米分别比普通玉米低24.91%和12.49%,但高蛋白玉米蛋白质公顷产量比普通玉米高13.5%,高油玉米脂肪公顷产量比普通玉米高30.84%;高蛋白玉米和高油玉米子粒容重低于普通玉米,含水量高于普通玉米;在子粒大小和干物质积累方面,则是高蛋白玉米最大,普通玉米次之,高油玉米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蛋白玉米 高油玉米 普通玉米 品质 产量 蛋白质 脂肪
下载PDF
高油玉米籽粒灌浆期间氮素的吸收与分配 被引量:16
7
作者 吴正锋 王空军 +3 位作者 董树亭 胡昌浩 刘鹏 张吉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7-702,共6页
大田生长条件下,以普通玉米为对照比较研究了高油玉米授粉后氮的吸收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与普通玉米相比,高油玉米籽粒灌浆期间籽粒氮的百分含量较高,而叶片和茎秆中氮的百分含量低于普通玉米,成熟期植株中的氮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较... 大田生长条件下,以普通玉米为对照比较研究了高油玉米授粉后氮的吸收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与普通玉米相比,高油玉米籽粒灌浆期间籽粒氮的百分含量较高,而叶片和茎秆中氮的百分含量低于普通玉米,成熟期植株中的氮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较普通玉米高,平均高6.9%;形成100 kg 籽粒所需氮量高于普通玉米,平均高0.13 kg,但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营养体中氮的输出率比普通玉米低,籽粒中氮的来源主要依赖于籽粒灌浆期间直接从土壤中的吸收,占籽粒氮的70.05%(普通玉米为40.65%)。说明高油玉米的需氮量大且籽粒灌浆期间吸收的比例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玉米 籽粒灌浆期 氮素 吸收 分配 施肥
下载PDF
高油玉米前途光明 被引量:75
8
作者 宋同明 苏胜宝 +1 位作者 陈绍江 赵永亮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3期73-77,共5页
高油玉米育种从40年代开始,一直未曾间断,但在80年代之前进展不大。种质资源的匮乏和创造资源的艰难是两个基本原因。高油玉米的遗传增值表现在能量水平的提高和营养成分的改善,主要反映在较高的饲养效率和加工产值。80年代以来,随... 高油玉米育种从40年代开始,一直未曾间断,但在80年代之前进展不大。种质资源的匮乏和创造资源的艰难是两个基本原因。高油玉米的遗传增值表现在能量水平的提高和营养成分的改善,主要反映在较高的饲养效率和加工产值。80年代以来,随着种质资源的拓宽和育种技术的改进,高油玉米已经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我国高油玉米也从引进资源阶段步入了独立发展新时期。十几年来,无论在资源创新和杂交种选育均有所建树。新育成的杂交种不仅含油量居世界前列,而且在抗病、抗倒及丰产潜力方面均有突破。它把优质、高产、多用途和高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因而发展前途十分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玉米 育种 遗传增值 玉米
下载PDF
不同质地土壤对高油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杨青华 黄勇 +2 位作者 马二培 刘媛媛 李潮海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74,79,共5页
在池栽条件下,以高油玉米HE-2为试验材料,采用Logistic方程对其子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探讨了年际间不同质地土壤条件下高油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质地土壤(砂土、粘土、壤土)间子粒灌浆持续时间(T)、最大灌浆速... 在池栽条件下,以高油玉米HE-2为试验材料,采用Logistic方程对其子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探讨了年际间不同质地土壤条件下高油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质地土壤(砂土、粘土、壤土)间子粒灌浆持续时间(T)、最大灌浆速率到达时间(Tm)、K、最大灌浆速率(Vm)和平均灌浆速率(Va)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平均灌浆速率(Va)和灌浆持续时间(T)共同决定粒重的大小,其中灌浆持续时间(T)起主要作用。两年产量均表现为粘土>壤土>砂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高油玉米 子粒灌浆 产量
下载PDF
高油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划分和优势模式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姜海鹰 陈绍江 +3 位作者 高兰锋 邢吉敏 宋同明 戴景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1-367,共7页
以分属Lancaster、Reid、塘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外引种质群等5个不同杂种优势群的代表性自交系Mo17、792 2、K12、丹340和870 1为测验种,以来自于BHO、ALEXHO、RYDHO、SYNDO等4个不同高油群体的2 0个自交系为被测系,利用NCⅡ设计分析了... 以分属Lancaster、Reid、塘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外引种质群等5个不同杂种优势群的代表性自交系Mo17、792 2、K12、丹340和870 1为测验种,以来自于BHO、ALEXHO、RYDHO、SYNDO等4个不同高油群体的2 0个自交系为被测系,利用NCⅡ设计分析了被测系的配合力、杂种优势群、杂种优势模式及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2 0个高油自交系可分为2个杂种优势群,第一群主要为RYDHO(Reid高油)和SYNDO (SyntheticDiseasedOil)群体选系;第二群主要为ALEXHO(Alexanderhighoil)和BHO(北农大高油)群体选系。根据高油玉米种质的杂种优势类群和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划分结果,综合分析得出高油玉米种质与普通玉米种质杂种优势利用的9种模式,即ALEXHO×外引种质,ALEXHO×Reid ,ALEXHO×旅大红骨,BHO×外引种质,BHO×Reid ,RYDHO×Lancaster,RYDHO×塘四平头,SYNDO×外引种质,SYNDO×旅大红骨。其中ALEXHO×外引种质、ALEXHO×Reid、ALEXHO×旅大红骨、BHO×外引种质、BHO×Reid为5种主要模式。ALEXHO和BHO为选育优良高油玉米自交系的主要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杂优模式
下载PDF
用遗传标记混合花粉估计玉米杂交当代优势和油分花粉直感效应 被引量:21
11
作者 段民孝 宋同明 +2 位作者 范弘伟 滕文涛 连庆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5-50,共6页
通过混合不同遗传标记花粉授粉法 ,探讨玉米杂交当代籽粒优势和高油玉米油分直感效应。对普通自交系与高油自交系和普通杂交种与高油杂交种 2套材料的试验结果表明 ,杂交当代籽粒均存在杂种优势 ,杂交籽粒重增加幅度因组合而异。自交系... 通过混合不同遗传标记花粉授粉法 ,探讨玉米杂交当代籽粒优势和高油玉米油分直感效应。对普通自交系与高油自交系和普通杂交种与高油杂交种 2套材料的试验结果表明 ,杂交当代籽粒均存在杂种优势 ,杂交籽粒重增加幅度因组合而异。自交系间杂交籽粒重比母本自交粒平均增加约 10 % ,杂交种再杂交粒重平均增加 2 .97%~ 4 .6 8% ,自交系和单交种的同一母本分别与普通玉米杂交和高油玉米杂交 ,杂交籽粒百粒重平均相差 0 .5g,杂交籽粒含油量均增加。普通玉米间杂交籽粒含油量增加有超亲现象 ,普通玉米做母本和高油玉米杂交 ,籽粒含油量增加 ,但无超亲现象 ,是高油玉米油分基因花粉直感效应所致。估计出杂交当代玉米含油量的花粉直感效应值为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标记 混合花粉 杂种优势 花粉直感效应 玉米
下载PDF
不同质地土壤对高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勇 杨青华 +2 位作者 李潮海 马二培 刘缓缓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7-129,共3页
采用池栽的方式研究了粘土、壤土、沙土3种质地土壤对高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质地土壤高油玉米子粒干物质积累动态在灌浆过程中基本相似,而在吐丝35d后差异明显,壤土质地的玉米子粒油分和蛋白质含量较粘土和沙土分别提... 采用池栽的方式研究了粘土、壤土、沙土3种质地土壤对高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质地土壤高油玉米子粒干物质积累动态在灌浆过程中基本相似,而在吐丝35d后差异明显,壤土质地的玉米子粒油分和蛋白质含量较粘土和沙土分别提高8.92%和10.23%,而粘土上玉米子粒产量最高,达176.5g/穗,较壤土和沙土分别提高16.77%和52.63%;油分、蛋白质、淀粉与子粒产量表现趋势相同,表现为粘土>壤土>沙土。高油玉米适宜在粘土上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玉米 土壤质地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高油玉米基础群体选择效果的评价及选择方法 被引量:18
13
作者 曹永国 孔繁玲 宋同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3-89,共7页
对北农大高油(BHO)基础群体的不同选择周期C0,C3,C4,C5,C6,C7和C8,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1992和1993两年进行比较试验,分析了含油量等16个品质和农艺性状,研究了这些性状的动态变化以及含油量与其它性状的相关关系,评价了BHO... 对北农大高油(BHO)基础群体的不同选择周期C0,C3,C4,C5,C6,C7和C8,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1992和1993两年进行比较试验,分析了含油量等16个品质和农艺性状,研究了这些性状的动态变化以及含油量与其它性状的相关关系,评价了BHO的选择效果,对选择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结果表明:①对BHO基础群体8个周期的选择使含油量从4.81%提高到9.24%,平均每周期提高0.55%。实现遗传力为0.4877±0.02。经8个周期的选择,群体内方差无明显变化,近交水平提高很少。BHO群体仍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改良潜力。②对含油量的选择,也导致BHO群体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显著提高,分别由9.84%和0.31%提高到12.02%和0.38%;产量、百粒重、穗重、穗粒重、株高、穗粗在选择前期(C0~C4)显著降低,以后变化则不显著;蛋白质品质、穗位高、稳行数、行粒数、稳长、出籽率则无显著变化。③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稳重、穗粒重、穗粗、百粒重、产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与株高及其它性状则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④对BHO采用的选择方法(家系内选择)是合理和有效的,但如果采用综合选择的话,则可使遗传进展提高近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玉米 基础群体 选择 含油量 玉米
下载PDF
高油玉米在猪和家禽中氨基酸消化率和能量利用率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宋国隆 李德发 +3 位作者 朴香淑 季方 邢建军 杨文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4-159,共6页
通过两个试验测定了两种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在猪和家禽中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有效能。试验1选用48只33周龄海兰蛋用种公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12只鸡。前3个处理分别给每只家禽强饲50g待测原料测定氨基酸消化率,第4个处理作为对照组... 通过两个试验测定了两种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在猪和家禽中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有效能。试验1选用48只33周龄海兰蛋用种公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12只鸡。前3个处理分别给每只家禽强饲50g待测原料测定氨基酸消化率,第4个处理作为对照组,绝食法测定内源排出量。试验2使用6头去势公猪,通过手术置入T型瘘管,采用重复拉丁方设计测定3种玉米的氨基酸回肠消化率和营养物质消化率。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玉米籽粒含油量的上升,两种高油玉米的总能分别比普通玉米提高了4 29%和6 23%;粗蛋白含量也分别较普通玉米提高了17 26%和35 19%。高油玉米家禽真代谢能、猪消化能和代谢能显著高于普通玉米(P<0 05);家禽氨基酸消化率3个玉米品种差异不显著。猪回肠氨基酸消化率随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有上升的趋势,其中高油玉米B的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天门冬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普通玉米(P<0 05);酪氨酸消化率高油玉米显著优于普通玉米(P<0 05)。平均氨基酸消化率高油玉米B高于普通玉米(P<0 05)。研究结果证实高油玉米品种比普通玉米含有更多的能量和必需氨基酸,而且氨基酸消化率和有效能含量都优于普通玉米,是一种优质高效的饲料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玉米 家禽 氨基酸消化率 能量利用率
下载PDF
高油玉米源、库生理特性研究 Ⅰ.高油玉米产量受叶源的限制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正锋 王空军 +3 位作者 董树亭 胡昌浩 刘鹏 张吉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288,共6页
以大田放任生长的种植密度在开花期减源和半量不饱和授粉的疏库处理,比较研究了高油玉米的源、库特性。结果表明,在1 5株/m2 密度下,与普通玉米相比,高油玉米单株籽粒产量显著低于普通玉米,产量构成中穗粒数差异不显著,千粒重较低(达显... 以大田放任生长的种植密度在开花期减源和半量不饱和授粉的疏库处理,比较研究了高油玉米的源、库特性。结果表明,在1 5株/m2 密度下,与普通玉米相比,高油玉米单株籽粒产量显著低于普通玉米,产量构成中穗粒数差异不显著,千粒重较低(达显著水平) ;两类型玉米的单株库容量相当,但高油玉米籽粒灌浆速率低,籽粒充实度低,单粒重对叶源相对减少(剪叶)或相对增多(疏库)的反应更为敏感,产量受到同化产物供应(叶源)相对不足的限制。高油玉米授粉后的叶面积和叶面积持续期均小,叶片含氮量和光合速率均较低,说明其产量受叶源活力(光合速率)小和叶源数量少的双重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玉米 叶源 籽粒库 生理特性 产量潜力
下载PDF
玉米三种遗传效应研究现状与技术集成 被引量:6
16
作者 段民孝 宋同明 +3 位作者 滕文涛 赵久然 郭景伦 王元东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8,68,共4页
通过大量详实资料 ,对玉米杂种优势、雄性不育、油分基因花粉直感等三种遗传效应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作了详细概述 ,根据相关的遗传理论与实践 ,提出了将三种遗传效应进行技术集成的可能性 ,从而形成一种高产优质玉米生产模式 。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 雄性不育 花粉直感 遗传效应 技术集成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玉米类型和籽粒成熟期影响秸秆营养成分与活体外消化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闫贵龙 孟庆翔 陈绍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55,共6页
本试验以两个高油玉米品种(HOC298和HOC647)、两个普通玉米品种(CAU80和CAU3138)和一个饲料专用玉米品种(FC3)为试验材料,分析比较不同类型玉米和籽粒成熟期(1/2、3/4和4/4乳线期)对玉米秸秆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干物质、纤维组分消化率... 本试验以两个高油玉米品种(HOC298和HOC647)、两个普通玉米品种(CAU80和CAU3138)和一个饲料专用玉米品种(FC3)为试验材料,分析比较不同类型玉米和籽粒成熟期(1/2、3/4和4/4乳线期)对玉米秸秆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干物质、纤维组分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油玉米秸秆的水溶性糖、淀粉、粗脂肪含量和干物质、N DF、ADF消化率明显高于普通玉米秸秆P(<0.01),而NDFA、DF和木质素含量则低于普通玉米秸秆P(<0.01),饲料专用玉米秸秆的上述指标则介于二者之间。随籽粒成熟度的提高,高油玉米秸秆水溶性糖、淀粉、粗脂肪含量和干物质、NDF消化率呈直线规律提高L(P;<0.01),而NDF、ADF和木质素含量则直线规律下降L(;P<0.001),其中,4/4乳线期的水溶性糖、淀粉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分别比l/2乳线期提高26.5倍、2.4倍和22.7%,而NDF、ADF和木质素分别比1/2乳线期减少24.1%、30.6%和38.4%。随籽粒成熟期的延长,普通玉米品种秸秆的水溶性糖、淀粉含量和干物质NDF消化率直线下降L(;P<0.01),而NDF、ADF和木质素含量直线提高L(P;<0.05)。饲料专用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和活体外消化率指标介于高油和普通玉米秸秆之间。本试验结果表明,高油玉米秸秆具有营养物质含量高和消化率高的特点,是反刍动物理想的粗饲料和青贮饲料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玉米秸秆 子粒成熟期 营养成分 活体外消化率
下载PDF
吉林省不同生态区高油玉米品质及产量变化研究初报 被引量:6
18
作者 谷岩 黄智鸿 +2 位作者 梁煊赫 包岩 吴春胜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4-76,85,共4页
在吉林省3个不同生态区域种植3种高油玉米:吉油1号、通油1号、春油1号,探讨不同生态条件下高油玉米子粒脂肪含量和子粒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生态区域高油玉米的脂肪含量以东部低温地区(吉林)最高,平均含量达到8.90%,长春次之,松原最... 在吉林省3个不同生态区域种植3种高油玉米:吉油1号、通油1号、春油1号,探讨不同生态条件下高油玉米子粒脂肪含量和子粒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生态区域高油玉米的脂肪含量以东部低温地区(吉林)最高,平均含量达到8.90%,长春次之,松原最低;产量变化趋势则不同:长春>松原>吉林。其中子粒脂肪含量与温度和日照时数呈负相关,与降雨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玉米 品质 产量 生态区域 吉林省
下载PDF
高油玉米群体之间的杂种优势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范弘伟 陈绍江 宋同明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5,共3页
对BHO、AIHO、Syn.DO、RYD、ASK这5个高油玉米群体按Griffing方法2作完全双列杂交,根据中亲优势值表现,将其分为3个类群,即RYD群、Syn.DO群和AB群(含BHO、AIHO和ASK),3个类群间具有较大的杂种优势,AB群内的3个群体间杂种优势较小。并探... 对BHO、AIHO、Syn.DO、RYD、ASK这5个高油玉米群体按Griffing方法2作完全双列杂交,根据中亲优势值表现,将其分为3个类群,即RYD群、Syn.DO群和AB群(含BHO、AIHO和ASK),3个类群间具有较大的杂种优势,AB群内的3个群体间杂种优势较小。并探讨了群体间杂交种产量与含油量之间的关系,认为加快RYD和Syn.DO群的选系,有可能和AB群内的选系测配出含油量达到15%的强优势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玉米 群体 杂种优势模式 含油量 类群 双列杂交 间杂种 优势组合 产量 表现
下载PDF
高油玉米油分基因花粉直感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段民孝 宋同明 +2 位作者 王利明 范弘伟 赵久然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8-214,共7页
选用籽粒色泽不同遗传标记材料 ,将白粒玉米 (作母本 )花粉与紫粒玉米 (作父本 )花粉以及黄粒高油玉米 (作父本 )花粉大致以 1:1:1混合的授粉方式 ,研究玉米油分基因花粉直感效应。结果表明 ,普通玉米间杂交 ,籽粒含油量变化不大 ,因组... 选用籽粒色泽不同遗传标记材料 ,将白粒玉米 (作母本 )花粉与紫粒玉米 (作父本 )花粉以及黄粒高油玉米 (作父本 )花粉大致以 1:1:1混合的授粉方式 ,研究玉米油分基因花粉直感效应。结果表明 ,普通玉米间杂交 ,籽粒含油量变化不大 ,因组合而异。用高油玉米作父本给普通玉米授粉 ,因高油玉米花粉直感效应 ,可显著提高杂交当代籽粒含油量。据试验估计 ,用高油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做授粉亲本 ,花粉直感效应值为 0 .35~ 0 .38,用高油单交种为材料做授粉亲本 ,花粉直感效应值为 0 .36~ 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玉米 遗传标记 混合授粉 花粉直感效应值 油分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