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burial depth of a new tunnel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an existing tunnel
1
作者 Ma Runbo Cao Qikun +3 位作者 Lu Shasha Zhao Dongxu Zhang Yanan Xu Ho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24年第4期863-882,共20页
Burial depth is a crucial factor affecting the forces and deformation of tunnels during earthquakes.One key issue is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 of a change in the buried depth of a single-side tunnel on the... Burial depth is a crucial factor affecting the forces and deformation of tunnels during earthquakes.One key issue is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 of a change in the buried depth of a single-side tunnel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a double-tunnel system.In this study,shaking table tests were designed and performed based on a tunnel under construction in Dalian,China.Numerical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using the equivalent linear method combined with ABAQU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interacting syst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plific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soil acceleration did not change evidently with the burial depth of the new tunnel but decreased as the seismic amplitude increased.In addition,the existing tunnel acceleration,earth pressure,and internal force were hardly affected by the change in the burial depth;for the new tunnel,the acceleration and internal force decreased as the burial depth increased,while the earth pressure increased.This shows that the earth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a double-tunnel system is relatively complex and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arch spandrel and arch springing of the relative area.Overall,when the horizontal clearance between the center of the two tunnels was more than twice the sum of the radius of the outer edges of the two tunnels,the change in the burial depth of the new tunnel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existing one,and the tunnel structure was deemed safe.These results provid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and reference for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double-tunne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ial depth new tunnel existing tunnel seismic response shaking table tests numerical simulations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rregular section underground structure shaking table test model
2
作者 Baizan Tang Wenchao Deng +2 位作者 Su Chen Xiaojun Li Haiyang Zhuang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CSCD 2022年第4期53-59,共7页
Based on the the large shaking table test results on irregular section subway station structure in soft soil,an overall time-history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nonlinear dynamic interaction of the ... Based on the the large shaking table test results on irregular section subway station structure in soft soil,an overall time-history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nonlinear dynamic interaction of the soilirregular underground structure.Typical test results,including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soil,acceleration,and deformation of the structure,were analyzed.Satisfactory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simulation and test results is verified,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results was discussed in detail.The maximum inter-story drift ratio was approximately 1/472 under input PGA=0.54 g.The strain responses of columns were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side walls and slabs.The components in the lower layers of the irregular subway station structure,particularly in the central columns,underwent cumulative damage.The research results could provide a simplified analysis method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damage of irregular underground structures in soft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regular section subway station Soft soil seismic response Numerical simulation shaking table test
下载PDF
Shaking table test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a 1:12 scale model of a special concentrically braced steel frame with pinned connections 被引量:7
3
作者 Yu Haifeng Zhang Wenyuan +1 位作者 Zhang Yaochun Sun Yuso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0年第1期51-63,共13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shaking table tests of a 1:12 scale model of a special concentrically braced steel frame with pinned connections, which was fabricated according to a one-bay braced frame selected from a typical ... This paper describes shaking table tests of a 1:12 scale model of a special concentrically braced steel frame with pinned connections, which was fabricated according to a one-bay braced frame selected from a typical main factory building of a large thermal power plan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is type of structure, several ground motion accelerations with different levels for seismic intensity Ⅷ, based on the Chinese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were selected to excite th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 methods of the members and the connections are adequate and that the structural system will perform well in regions of high seismicity. In addition to the tests,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also conduct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est results. Thus, the numerical model is shown to be accurate and the beam element can be used to model this structura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entrically braced steel frame pinned connections shaking table test numerical analysis seismic performance
下载PDF
Shaking table tests and dynamic analyses of masonry wall buildings with frame-shear walls at lower stories 被引量:4
4
作者 Xiong Lihong David Xiong +1 位作者 Wu Ruifeng Xia Jingqia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08年第3期271-283,共13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shaking table tests of three eight-story building models: all are masonry structures in the upper stories, with or without frame-shear walls of one- or two- stories at the bottom. The test result... This paper describes shaking table tests of three eight-story building models: all are masonry structures in the upper stories, with or without frame-shear walls of one- or two- stories at the bottom. The test results of da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seismic responses are provided and compared. Then, nonlinear response analyses a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dynamic analysis. Finally, many nonlinear response analyses are performed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for relatively hard sites under a certain lateral stiffness ratio (i.e., the ratio of the stiffness of the lowest upper masonry story to that of the frame- shear wall story), the masonry structure with one-story frame-shear wall at the bottom performs better than a structure built entirely of masonry, and a masonry structure with frame-shear wall of two stories performs better than with one-story frame- shear wall. In relatively soft soil conditions, all three structures have similar performane. In addition, some suggestions that could be helpful for design of masonry structures with ground story of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 in seismic intensity region VII, such as the appropriate lateral stiffness ratio, shear force increase factor of the frame-shear wall story, and permissible maximum height of the building, a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onry structure soft story seismic performance shaking table test non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is
下载PDF
Research on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design method of combined steel lead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Ⅰ) 被引量:1
5
作者 颜学渊 张永山 +2 位作者 王焕定 黄东阳 辛亚军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0年第3期376-382,共7页
A new combined steel lead damper (NCSLD) was presented. Construction and working mechanism of NCSLD were introduced,pseudo-static tests of the small size dampers which would be used in the subsequent shaking table tes... A new combined steel lead damper (NCSLD) was presented. Construction and working mechanism of NCSLD were introduced,pseudo-static tests of the small size dampers which would be used in the subsequent shaking tabl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study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CSLD using electro-hydraulic servo press-shear machin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the damper was improved. Shaking table tests under two-dimensional excitation on structural aseismic control of a one-story structure model were carried out using the small size NCSLD; parameters of the structure and shaking table were also introduc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ocess improvement is beneficial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working mechanism of the damper,NCSLD has full hysteresis loop which takes on bilinearity,NCSLD has obvious energy dissipation effect and it can control structural seismic response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earthquake-resistance new combined steel lead damper (NCSLD) earthquake simulation shaking table test seismic response hysteresis loop
下载PDF
基础隔震-外挂墙板减震钢筋混凝土框架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种迅 郭宇菲 +3 位作者 沙慧玲 黄俊旗 乐腾胜 魏建鹏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6-185,共10页
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基础隔震-外挂墙板减震混合控制结构(简称“隔震-减震结构”)。该结构采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作为基础隔震装置,上部结构则采用外挂墙板与U型金属消能器联合构成减震系统。通过减震与隔震混合控制,实现主体结构和围护... 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基础隔震-外挂墙板减震混合控制结构(简称“隔震-减震结构”)。该结构采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作为基础隔震装置,上部结构则采用外挂墙板与U型金属消能器联合构成减震系统。通过减震与隔震混合控制,实现主体结构和围护墙体在罕遇地震下不发生损伤,可用于对韧性性能要求较高的生命线工程中。为对比研究隔震-减震结构与传统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了一个在两方向上完全一致的1/2缩尺基础隔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并在Y方向附加外挂墙板和U型金属消能器,形成隔震-减震结构,X方向不含外挂墙板,为隔震结构。分别在两个方向输入单向地震动进行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隔震结构,隔震-减震结构能进一步降低结构在设防和罕遇地震下的位移响应;隔震-减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下最大层间位移角小于或接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主体结构保持弹性,外挂墙板未出现损伤,可以实现预期的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 外挂墙板减震 混合控制 U型金属消能器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下载PDF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单层砖木结构农房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邓明科 孙严廷 +2 位作者 张思海 舒宏博 李彤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102,113,共14页
为提高我国农村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水平,采用高延性混凝土(HDC)条带加固的方法,设计了两个缩尺比为1∶2的砖木结构模型,对加固模型与未加固模型进行振动台同台对比试验。对比分析了地震作用下两个模型结构的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扭转... 为提高我国农村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水平,采用高延性混凝土(HDC)条带加固的方法,设计了两个缩尺比为1∶2的砖木结构模型,对加固模型与未加固模型进行振动台同台对比试验。对比分析了地震作用下两个模型结构的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扭转效应和破坏形态,并对其抗震性能进行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单层砖木结构农房的整体抗震性能较差,结构的自振频率低、位移反应较大,扭转效应明显,在8度设防地震作用下接近倒塌;经HDC条带加固的模型结构自振频率增大,位移反应相比未加固模型更小,山墙外闪现象得到明显控制,结构扭转效应的破坏作用明显减轻,在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HDC面层只出现轻微受损,可达到“大震可修”的性能目标。采用HDC条带加固法可有效延缓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刚度退化,增加结构的耐损伤能力,并有效提高此类砌体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混凝土(HDC) 砖木结构 农村房屋 振动台试验 抗震加固 抗震性能
下载PDF
EPS混合土地基-沉箱抗震性能振动台模型试验
8
作者 高洪梅 张淑姗 +4 位作者 蔡鑫涛 张鑫磊 王志华 孙晋晶 黎冰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200,共9页
采用振动台试验研究了饱和砂土地基(CSS)和EPS混合土地基(CES)两种地基模型下沉箱结构的抗震性能。对比了两种不同地基模型下土体动力响应特征及沉箱结构动力稳定性,探讨了动力作用下沉箱的受力状态及失稳机制,分析了EPS混合土地基对上... 采用振动台试验研究了饱和砂土地基(CSS)和EPS混合土地基(CES)两种地基模型下沉箱结构的抗震性能。对比了两种不同地基模型下土体动力响应特征及沉箱结构动力稳定性,探讨了动力作用下沉箱的受力状态及失稳机制,分析了EPS混合土地基对上部沉箱结构地震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振动过程中CES工况的超孔压发展速率明显低于CSS,EPS混合土可显著提高模型抗液化性能。墙后填土作用于沉箱的动土压力沿深度方向呈三角形分布,沉箱中部位置动土压力最大。CES工况沉箱动力响应,包括加速度、位移及转动角等均小于CSS,表现出更好的抗震性能。CES沉箱所受动土推力与惯性力存在明显的相位差,有利于提高沉箱结构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EPS混合土地基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相位差 转动角
下载PDF
分立式开关电源系统抗震性能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9
作者 毛晨曦 冯帅 +1 位作者 张亮泉 王涛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2-233,共12页
开关电源是通信机楼和通信基站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相当于机楼和基站内供电系统的“心脏”,若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功能失效将导致通信机楼和基站完全停止工作。开关电源的抗震性能研究是通信系统抗震韧性评估研究的基础。本文以通信机楼内... 开关电源是通信机楼和通信基站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相当于机楼和基站内供电系统的“心脏”,若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功能失效将导致通信机楼和基站完全停止工作。开关电源的抗震性能研究是通信系统抗震韧性评估研究的基础。本文以通信机楼内常用的分立式开关电源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振动台试验研究其在地震下的特征损伤模式、损伤发展过程以及其供电功能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化等。试验过程中为了模拟开关电源在通信机楼中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开关电源连接了380 V电压输入和一台模拟负载,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用电系统。试验中台面激励采用了1条人工地震动、1条天然地震动和1条正弦拍波,逐步增大台面PGA直至振动台位移超限停止试验。从试验结果看:当PGA达到1.0 g时电源柜开始损伤,表现为柜门与主框架磨损掉漆,PGA在1.2~1.5 g时,电源柜顶部连接松动,面板连接螺丝松动,螺栓孔发生冲切破坏,PGA达到2.0 g时,试验结束,电源柜的主体未发生严重破坏,交流柜与直流柜前门轴变形;另外即使在较大PGA下,正弦拍波也无法对电源柜激起较大位移而造成破坏。试验过程中电气信号始终稳定,该开关电源柜抗震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电源柜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通信电源设备 输出电压精度
下载PDF
大流量斜拉压力输水管桥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10
作者 周敉 冯昭 +1 位作者 张鹏利 秦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49-2161,共13页
为了研究斜拉输水管桥的抗震性能,以某大跨径多塔斜拉输水管桥为对象,根据相似理论设计缩尺比为1∶20的等代试验模型,开展振动台试验研究.从不同地震波、不同台面输入地面峰值加速度以及空满管工况等多个角度探究斜拉输水管桥地震响应... 为了研究斜拉输水管桥的抗震性能,以某大跨径多塔斜拉输水管桥为对象,根据相似理论设计缩尺比为1∶20的等代试验模型,开展振动台试验研究.从不同地震波、不同台面输入地面峰值加速度以及空满管工况等多个角度探究斜拉输水管桥地震响应与抗震性能.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大跨径斜拉输水管桥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E1地震下结构保持弹性;E2地震下部分钢筋进入屈服,混凝土出现裂缝但结构整体安全.纵桥向地震输入时,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满管工况相较于空管工况的地震响应增幅小于仅采用附加质量模拟水体时的响应增幅;横桥向地震输入时的结果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管桥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缩尺模型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全框支厚板转换斜交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11
作者 周云 刘维亚 +2 位作者 张语 汪大洋 李恒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45,共12页
设计制作1∶15全框支厚板转换高层结构的微粒混凝土振动台试验模型,进行7度小震、中震、大震以及8度大震作用下单向、双向、三向共计44组工况的振动台试验,研究动力特性、动力放大系数、层间位移角等性能指标,揭示结构塑性损伤发展机制... 设计制作1∶15全框支厚板转换高层结构的微粒混凝土振动台试验模型,进行7度小震、中震、大震以及8度大震作用下单向、双向、三向共计44组工况的振动台试验,研究动力特性、动力放大系数、层间位移角等性能指标,揭示结构塑性损伤发展机制,进一步采用数值模型研究上部塔楼斜交角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框支厚板转换高层结构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模型结构经历8度大震后,全框支层未见明显裂缝,处于轻微损坏与完好之间,塔楼剪力墙底部和连梁端部裂缝发生明显,薄弱部位集中在3~10层;模型结构动力放大系数沿高度呈“S”形分布模式,在塔楼顶部放大明显,而全框支层的动力放大系数在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始终处于1~2之间;塔楼斜交角度对此类结构体系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的影响很小,全框支层均能对上部不同斜交角度的塔楼起到充分的约束作用,上部塔楼承担绝大部分地震输入能量,全框支层的动力放大系数和动力响应均远低于上部塔楼,全框支厚板转换斜交高层结构体系能够实现“强全框支层弱塔楼”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板转换结构 全框支 斜交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下载PDF
颗粒阻尼器对输电塔线系统减震性能研究
12
作者 鲁正 沈也雷 +2 位作者 谭淇航 荣坤杰 田利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8,共10页
对输电塔线系统进行缩尺模型振动台实验,从时域和频域的角度,对比了调谐质量阻尼器和颗粒阻尼器对输电塔的减震效果。利用ABAQUS建立了颗粒阻尼器控制输电塔线系统的离散元-有限元高精度耦合数值模型,对比了实验和模拟结果,并对塔线系... 对输电塔线系统进行缩尺模型振动台实验,从时域和频域的角度,对比了调谐质量阻尼器和颗粒阻尼器对输电塔的减震效果。利用ABAQUS建立了颗粒阻尼器控制输电塔线系统的离散元-有限元高精度耦合数值模型,对比了实验和模拟结果,并对塔线系统的耗能情况及颗粒阻尼器内部颗粒运动碰撞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激励下,颗粒阻尼器的减震效果较调谐质量阻尼器有更好的鲁棒性;该文所建立的颗粒阻尼器控制输电塔线系统模型能够良好地反映试件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在颗粒阻尼器的控制下,塔线系统总能量降低24.12%。当颗粒之间的碰撞次数和颗粒与容器的碰撞次数满足一定比例关系时,颗粒阻尼器能实现更优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线系统 颗粒阻尼器 离散单元法 减震性能 振动台实验
下载PDF
110 kV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振动台试验与易损性研究
13
作者 李吉超 罗清宇 +2 位作者 张宏 贺军 李建赢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8,共9页
电抗器是变电站的重要设备之一,上部线圈由底部陶瓷绝缘子支撑,整体尺寸大、重心高。由于结构形式的特殊性,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较为复杂。本文对110 kV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白噪声测定了电抗器的自振频率... 电抗器是变电站的重要设备之一,上部线圈由底部陶瓷绝缘子支撑,整体尺寸大、重心高。由于结构形式的特殊性,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较为复杂。本文对110 kV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白噪声测定了电抗器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在0.15g和0.5g人工地震动输入下,测量了电抗器关键部位的应变、加速度和位移响应,分析了电抗器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探讨了电抗器的可能破坏模式,进一步计算了电抗器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电抗器的动力特性近似于单自由度体系,一阶自振频率为3.3 Hz,阻尼比为3.9%;电抗器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主要发生在绝缘子以及绝缘子-线圈连接部位,上部线圈可认为是刚体;与绝缘子相比,绝缘子-线圈连接部位的刚度较小,变形更集中,是电抗器的薄弱部位;0.15g人工地震动试验后,电抗器自振频率下降3.6%,0.5g人工地震动试验后,电抗器自振频率下降6.3%;根据绝缘子实测应变,考虑地震作用与其他荷载产生的总应力,电抗器的安全系数为2.14,仍然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基于试验结果计算电抗器的地震易损性,抗震能力中值为0.965g,对数标准差为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电抗器 振动台试验 动力特性 抗震性能 变形模式 易损性曲线
下载PDF
高烈度地区高层基础隔震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14
作者 许航莉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70,共9页
高层基础隔震结构在我国高烈度地区城市应用前景广阔,开展此类型结构地震反应研究十分必要。以一幢典型办公楼为原型,开展1/15缩尺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通过不同地震波输入,获得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绝对加速度响应、层间位移响应及隔震... 高层基础隔震结构在我国高烈度地区城市应用前景广阔,开展此类型结构地震反应研究十分必要。以一幢典型办公楼为原型,开展1/15缩尺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通过不同地震波输入,获得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绝对加速度响应、层间位移响应及隔震层响应等参数,并对结构高层部分特殊的突变放大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层基础隔震结构总体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及减震性能;结构可能存在由于高层部分自振频率与整体结构某高阶频率相同而产生的高阶效应,同时高阶效应可能由于结构高层部分自振频率与场地卓越频率相近而愈发强烈;高阶效应使得隔震层上部结构突变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超越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同时加剧提离摇摆效应,带动隔震支座受拉超限,需采取振动控制措施以抑制高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基础隔震 振动台试验 高阶效应 地震响应
下载PDF
高铁大跨连续梁不同约束体系下抗震性能研究
15
作者 周友权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63,共7页
研究目的:为研究不同抗震约束体系对高速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桥纵向抗震性能的影响,以一座跨径为(60+100+60)m的高速铁路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采用OpenSees软件对全桥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针对不同的设防烈度,从动力特性、桥墩墩底弯矩、墩... 研究目的:为研究不同抗震约束体系对高速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桥纵向抗震性能的影响,以一座跨径为(60+100+60)m的高速铁路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采用OpenSees软件对全桥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针对不同的设防烈度,从动力特性、桥墩墩底弯矩、墩顶位移、支座位移等方面,对比分析延性体系、减隔震体系以及延性体系加减隔震体系多种工况下桥梁的地震响应差别。研究结论:(1)与延性体系相比,减隔震体系可显著延长桥梁结构的自振周期;(2)对于墩高20 m的高铁大跨连续梁按罕遇地震设防时,在Ⅶ度区及以上设防烈度时,桥墩会进入延性,且位移延性系数随着桥墩配筋率的增大而减小;(3)采用延性抗震体系的高铁大跨连续梁,可通过增大配筋率和设置阻尼器减轻桥墩的损伤,使其处于轻微损伤状态;(4)采用减隔震体系可保证高烈度地震区的高铁大跨连续梁桥的桥墩在罕遇地震下处于弹性工作状态,结构的减震率可超过80%;(5)摩擦摆支座体系减震效果好,但需要通过附加阻尼的形式来满足支座设计位移需要;(6)本研究成果可为高铁大跨连续梁桥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桥梁 抗震性能 数值计算 连续梁桥 延性体系 减隔震体系
下载PDF
新型光纤加加速度传感器在振动台试验中的应用
16
作者 易杰 赵斌 +1 位作者 张文涛 滕云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43-51,共9页
目前在结构振动和地震动测量中,主要关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而忽略了加速度的微分(即加加速度)。结构的加加速度响应与舒适度和结构损伤演化密切相关,已经开始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在土木工程领域,加加速度传感器尚未被成熟地... 目前在结构振动和地震动测量中,主要关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而忽略了加速度的微分(即加加速度)。结构的加加速度响应与舒适度和结构损伤演化密切相关,已经开始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在土木工程领域,加加速度传感器尚未被成熟地应用于工程项目或结构试验中。介绍了一种基于微分Mach-Zehnder干涉仪的新型光纤加加速度传感器,可直接测量结构的加加速度响应。将该传感器直接布置于振动台台面进行了0.1~100.0 Hz的正弦扫频校准振动测试,试验结果证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由采集的加加速度积分获取的加速度时程与振动输入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76。同时,将该加加速度传感器应用于某超高层模型结构的振动台试验,采集超高层结构加加速度时程响应。试验结果表明该超高层结构顶部的加加速度放大效果超过了6倍,鞭梢效应显著。试验中采集的加加速度响应也为进一步开展该抗震新参量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该新型光纤加加速度测量仪器在地震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加速度测量 光纤传感器 振动台试验 超高层结构 结构抗震
下载PDF
考虑土-结相互作用的风力发电塔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17
作者 丁艳琼 聂明刚 +1 位作者 徐亚洲 白国良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32,共8页
土-结相互作用(SSI)对结构动力响应会产生显著影响。鉴于此,文章开展考虑SSI的缩尺“风力发电塔-基础-土体”系统整体振动台试验研究,分析风力发电塔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在记录地震动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和位移响应,以及SSI对模型结构动... 土-结相互作用(SSI)对结构动力响应会产生显著影响。鉴于此,文章开展考虑SSI的缩尺“风力发电塔-基础-土体”系统整体振动台试验研究,分析风力发电塔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在记录地震动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和位移响应,以及SSI对模型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SSI对结构的动力特性,特别是结构的自振频率,有显著影响;风力发电塔结构塔筒中部加速度响应最大,而塔筒底部位移角响应最大;模型结构相对于地面的最大位移角在3%~4%,高于一般钢结构设计限值,在风力发电塔结构设计中应予以重视。此外,提出了一类基于Butterworth数字滤波器的两步滤波方法,并对滤波器参数取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加速度积分漂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塔 振动台试验 SSI 抗震性能
下载PDF
高性能泡沫混凝土耗能墙-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18
作者 杨守猛 孙柏涛 陈相兆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2-1150,1171,共10页
为了降低填充墙与框架柱在地震中发生的不利相互作用(如短柱破坏),提出将高性能泡沫混凝土作为耗能墙布置在填充墙与框架柱接触区域,减缓框架柱的损伤;结合现有试验,对耗能墙-RC框架进行模拟,选取模型参数与材料本构关系,划分各构件单... 为了降低填充墙与框架柱在地震中发生的不利相互作用(如短柱破坏),提出将高性能泡沫混凝土作为耗能墙布置在填充墙与框架柱接触区域,减缓框架柱的损伤;结合现有试验,对耗能墙-RC框架进行模拟,选取模型参数与材料本构关系,划分各构件单元类型,设置构件之间相互作用形式,建立高性能泡沫混凝土耗能墙精细有限元模型;并对耗能墙-RC框架进行滞回加载模拟,以获取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模拟结果表明,在层间位移角较小时,耗能墙耗能效果不明显,随着层间位移角的增大其耗能能力逐渐显现;当层间位移角为1/109时,耗能墙相比于普通填充墙,耗能能力增加了约30.20%;层间位移角为1/48时,其耗能能力增加了约21.54%。相较于普通填充墙,在相同的位移下,耗能填充墙与框架柱的接触压力最大值减小了约2/3。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提出的组合墙体对于地震高烈度区填充墙框架抗震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泡沫混凝土 抗震性能 填充墙框架结构 耗能墙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新型土坯墙建筑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
19
作者 董豪康 高永林 +1 位作者 柏文峰 苏何先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70,共10页
为研究新型土坯墙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了一个平面尺寸为3.6 m×3.0 m,层高2.45 m的一层足尺新型土坯墙建筑试验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试验选取El Centro波和云南鲁甸波分别在X、Y向进行单向地震波加载,实测了试验模型在峰值... 为研究新型土坯墙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了一个平面尺寸为3.6 m×3.0 m,层高2.45 m的一层足尺新型土坯墙建筑试验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试验选取El Centro波和云南鲁甸波分别在X、Y向进行单向地震波加载,实测了试验模型在峰值加速度为0.10、0.22、0.40、0.62、0.90 g的地震作用下的频谱特性、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扭转反应和暗柱钢筋应变反应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仅在超9度罕遇烈度时发生轻微破坏,其他地震激励下未出现明显开裂、破坏现象;随着地震激励增大,模型自振频率无明显变化,加速度放大系数逐渐降低,最大放大系数为屋面处的3.666;层间位移角在峰值加速度为0.62 g时达到最大为1/399;因模型基本均匀对称,其结构整体扭转效应不明显;暗柱钢筋的应变值随地震激励的增大逐渐增加,但钢筋应变值较小,钢筋的性能未能充分发挥。综上所述,该新型土坯墙模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研究为扩大土坯建筑应用范围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土坯墙 足尺模型 地震激励 抗震性能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地震模拟振动台双回路复合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翔 栾海英 刘增元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32,共12页
地震模拟振动台实验是评价建筑模型抗震性能、降低地震破坏的有效方法,其中输入振动波形的高精度复现尤为关键。针对实际实验中存在的影响精度的多种因素,如驱动信号传递过程中的非线性因素,模型简化带来的误差以及实验干扰的动态变化等... 地震模拟振动台实验是评价建筑模型抗震性能、降低地震破坏的有效方法,其中输入振动波形的高精度复现尤为关键。针对实际实验中存在的影响精度的多种因素,如驱动信号传递过程中的非线性因素,模型简化带来的误差以及实验干扰的动态变化等,在传统的三参量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和三参量控制方法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并引入自适应谐波消除器来解决正弦信号的谐波失真问题。通过建模仿真和振动台实验,验证了提出的控制策略在提高输出信号跟踪精度、减小波形失真度等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模拟振动台 三参量控制策略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谐波抑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