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structure and Texture in Grain-Oriented High Silicon Steel by Strip Casting 被引量:2
1
作者 Xiang Lu Yun-Bo Xu +7 位作者 Feng Fang Yuan-Xiang Zhang Yang Wang Hai-Tao Jiao R.D.K.Misra Guang-Ming Cao Cheng-Gang Li Guo-Dong Wang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394-1402,共9页
Grain-oriented 4.5 wt% Si and 6.5 wt% Si steels were produced by strip casting, warm rolling, cold rolling, primary annealing, and secondary annealing. Goss grains were sufficiently developed and covered the entire su... Grain-oriented 4.5 wt% Si and 6.5 wt% Si steels were produced by strip casting, warm rolling, cold rolling, primary annealing, and secondary annealing. Goss grains were sufficiently developed and covered the entire surface of the secondary recrystallized sheets.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ex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OM, EBSD, TEM, and XRD. It was observed that after rolling at 700 ℃, the 6.5 wt% Si steel exhibited a considerable degree of shear bands, whereas the 4.5 wt% Si steel indicated their rare presence. After primary annealing, completely equiaxed grains showing strong y-fiber texture were presented in both alloys. By comparison, the 6.5 wt% Si steel showed smaller grain size and few favorable Goss grains. Additionally, a higher density of fine precipitates were exhibited in the 6.5 wt% Si steel, leading to a ~ 30-s delay in primary recrystallization. During secondary annealing, abnormal grain growth of the 6.5 wt% Si steel occurred at higher temperature compared to the 4.5 wt% Si steel, and the final grain size of the 6.5 wt% Si steel was greater. The magnetic induction B8 of the 4.5 wt% Si and the 6.5 wt% Si steels was 1.75 and 1.76 T, respectively, and the high- frequency core loss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non-oriented high silicon ste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ip casting grain-oriented high silicon steel MICROSTRUCTURE TEXTURE
原文传递
含Bi高磁感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前Bi的行为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佳欣 申明辉 +5 位作者 郭小龙 宋刚 刘敏 高洋 骆新根 程祥威 《电工钢》 CAS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针对高、低温板坯加热0.27 mm厚度含Bi高磁感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前不同工序的线切割试样(铸坯、热轧、常化、冷轧、脱碳退火),利用扫描电镜BSE模式对单质Bi颗粒进行观察分析、俄歇电子能谱仪对Bi的分布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钢水中... 针对高、低温板坯加热0.27 mm厚度含Bi高磁感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前不同工序的线切割试样(铸坯、热轧、常化、冷轧、脱碳退火),利用扫描电镜BSE模式对单质Bi颗粒进行观察分析、俄歇电子能谱仪对Bi的分布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钢水中未溶解的Bi会作为单质颗粒呈球形存在于铸坯等不同工序中,脱碳退火后,Bi单质颗粒析出质量百分比达最高。Bi元素偏聚规律在高、低温两种工艺生产的高磁感取向硅钢中基本类似,各工序中均存在比较明显的Bi的晶界偏聚,其中在脱碳退火后,Bi的晶界偏聚相对含量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磁感取向硅钢 晶界偏聚
下载PDF
球刻痕法对高磁感取向硅钢磁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浩 李长生 +1 位作者 蔡般 Nkwachukwa Chukwuchekwa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71-1574,共4页
试验研究了球刻痕法对高磁感取向硅钢的铁损、矫顽力、相对磁导率、巴克豪森噪声等磁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球刻痕处理后,高磁感取向硅钢的铁损明显降低,矫顽力下降,8 mm球刻痕过后铁损值与矫顽力分别下降16.2%和14.7%,且铁损... 试验研究了球刻痕法对高磁感取向硅钢的铁损、矫顽力、相对磁导率、巴克豪森噪声等磁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球刻痕处理后,高磁感取向硅钢的铁损明显降低,矫顽力下降,8 mm球刻痕过后铁损值与矫顽力分别下降16.2%和14.7%,且铁损和矫顽力均随刻痕间距降低而减少.刻痕后的高磁感取向硅钢磁导率在高磁感应强度下明显上升,刻痕后巴克豪森噪声值明显降低,经过对比分析确定8 mm为球刻痕的最佳刻痕间距.从磁畴观察、细化磁畴的原理等方面解释了细化磁畴对高磁感取向硅钢性能的影响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刻痕 高磁感取向硅钢 铁损 巴克豪森噪声 矫顽力 磁导率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强度无取向硅钢片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51
4
作者 龚坚 罗海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112,共11页
本文系统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所用驱动电机的特点和类型以及其对无取向硅钢片的要求,总结出适用于驱动电机的无取向硅钢片是既要求高强度、疲劳性能等力学性能,也要求高磁感和低的高频铁损等磁性能的复合材料。全面介绍了业界... 本文系统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所用驱动电机的特点和类型以及其对无取向硅钢片的要求,总结出适用于驱动电机的无取向硅钢片是既要求高强度、疲劳性能等力学性能,也要求高磁感和低的高频铁损等磁性能的复合材料。全面介绍了业界领先的各日本钢铁公司关于高强无取向硅钢片相关专利的具体内容,并通过相关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各专利中所涉及的技术路线,得出析出强化技术路线是未来发展趋势,而其中Ti析出强化不可行,Nb析出强化可行但是成分和工艺窗口狭窄,且必须和Ni、Mn的固溶强化相结合;而Cu的析出强化途径工艺简单且易行、成本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动/电动汽车 驱动电机 高强度无取向硅钢 高磁感 低铁损
下载PDF
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制备低温Hi-B钢织构的演变及Goss晶粒的发展 被引量:4
5
作者 付兵 项利 +2 位作者 乔家龙 刘静 仇圣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3-180,共8页
针对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结合同步脱碳与渗氮工艺所制备的低温Hi-B钢,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和X射线衍射技术系统研究了流程工序中主要织构组分及其含量、分布的演变特征,探讨了位向较为准确的Goss取向晶粒的发展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热轧与... 针对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结合同步脱碳与渗氮工艺所制备的低温Hi-B钢,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和X射线衍射技术系统研究了流程工序中主要织构组分及其含量、分布的演变特征,探讨了位向较为准确的Goss取向晶粒的发展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热轧与常化板均以{001}〈110〉—{112}〈110〉的α织构为主,且沿板厚方向织构分布不均匀,板中与标准{110}〈001〉位向差不大于5°的高斯晶粒基本位于整个板厚的1/10~1/4处,含量仅约为0.1%。冷轧板以{001}〈110〉—{223}〈110〉的α织构为主,且取向密度明显增大。经835℃同步脱碳与渗氮处理后,渗氮板中{001}〈120〉、{114}〈481〉与{110}〈001〉织构的取向密度及晶粒含量明显提升,α织构的取向密度及晶粒含量大幅降低,但板中与标准{110}〈001〉位向差不大于5°的高斯晶粒的分布位置及含量基本未发生变化。同时与渗氮板中其他取向晶粒相比,位向差不大于10°的Goss取向晶粒在尺寸、数量和Σ3—Σ9晶界含量方面均不占优势,但在高能晶界含量方面具有极为明显的优势,即在Goss取向晶粒发生二次再结晶的初始阶段,高能晶界可能会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经高温退火后,磁性能优异的成品板主要为单一的高斯织构,同时高斯织构聚集的锋锐程度较高,且其与标准{110}〈001〉位向的偏离角约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磁感取向硅钢 薄板坯 同步脱碳与渗氮 织构 Goss晶粒 高能晶界
下载PDF
预退火温度对高磁感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织构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杨佳欣 刘静 +2 位作者 黎世德 李长一 王若平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4-117,共4页
对高磁感取向硅钢冷轧板分别进行800、950、1050和1120℃不脱碳的预退火处理,在800℃预退火,成品的磁性能较好。织构分析的结果表明,随着预退火温度升高,初次再结晶后有利织构组分{111}<112>与不利织构组分(118)[110]的比值f(111)... 对高磁感取向硅钢冷轧板分别进行800、950、1050和1120℃不脱碳的预退火处理,在800℃预退火,成品的磁性能较好。织构分析的结果表明,随着预退火温度升高,初次再结晶后有利织构组分{111}<112>与不利织构组分(118)[110]的比值f(111)/f(118)逐渐降低,初次再结晶织构的变化是成品磁性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磁感 取向硅钢 织构 磁性
下载PDF
国外0.23mm高磁感取向硅钢生产技术
7
作者 王爱华 卢凤喜 《冶金信息导刊》 2008年第1期24-26,35,共4页
综述了国外高磁感取向硅钢生产的重要性,展示了日本新日铁、韩国浦项、德国蒂森0.23mm 高磁感取向硅钢生产技术。
关键词 高磁感 取向硅钢 二次再结晶 低温板坯加热 中间退火
下载PDF
取向硅钢制备工艺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7
8
作者 宁旭 王艳丽 +1 位作者 梁永锋 林均品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取向硅钢作为一种重要的铁芯材料,在电力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生产工艺及技术特点,取向硅钢的制备工艺可以分为传统厚板坯工艺、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及双辊薄带连铸工艺。传统的厚板坯工艺是工业生产取向硅钢的主要方法,其按加热... 取向硅钢作为一种重要的铁芯材料,在电力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生产工艺及技术特点,取向硅钢的制备工艺可以分为传统厚板坯工艺、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及双辊薄带连铸工艺。传统的厚板坯工艺是工业生产取向硅钢的主要方法,其按加热温度又可分为板坯高温加热、板坯中温加热以及板坯低温加热工艺,其中板坯低温加热工艺具有加热温度低、能耗少、生产成本低等优点,是目前工业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主流技术。根据取向硅钢的发展历史,对取向硅钢的制备工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较为详细地概述了传统板坯高温加热、中温加热和低温加热工艺制备取向硅钢的成分体系以及工艺特点,重点综述了板坯低温渗氮工艺,并对取向硅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取向硅钢 高磁感取向硅钢 抑制剂 磁感应强度 铁损
下载PDF
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特征对二次再结晶完成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杨佳欣 杨平 +2 位作者 许光 郭小龙 孙亮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3-107,共5页
低温板坯加热法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其磁感低于传统高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磁感值。为探究其原因,作为该研究的第一步,测定并对比分析了两种工艺下初次再结晶的晶粒尺寸和织构。结果表明,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完成初次再结晶后,晶粒尺寸长... 低温板坯加热法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其磁感低于传统高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磁感值。为探究其原因,作为该研究的第一步,测定并对比分析了两种工艺下初次再结晶的晶粒尺寸和织构。结果表明,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完成初次再结晶后,晶粒尺寸长大且不均匀,织构组分不够单一,高斯晶核及有利织构{110}<001>、{111}<112>、{111}<110>组分比例低于高温高磁感取向硅钢,其它不利织构组分含量更高,从而导致其二次再结晶后高斯织构发展不够完善,磁感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板坯加热 高磁感 取向硅钢
下载PDF
含Bi高温板坯法一次冷轧制造薄规格超高磁感取向硅钢中组织、织构和析出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佳欣 申明辉 +3 位作者 郭小龙 孙亮 宋刚 刘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408-413,共6页
本工作通过加入适量的Bi元素,采用传统的板坯高温加热工艺,提高冷轧压下率至90%制造出薄规格超高磁感取向硅钢,成品厚度为0.23 mm,磁感值(B_(800))不低于1.95 T,并通过分析关键工序的组织、织构及第二相析出行为,探讨了整卷成品铁损值... 本工作通过加入适量的Bi元素,采用传统的板坯高温加热工艺,提高冷轧压下率至90%制造出薄规格超高磁感取向硅钢,成品厚度为0.23 mm,磁感值(B_(800))不低于1.95 T,并通过分析关键工序的组织、织构及第二相析出行为,探讨了整卷成品铁损值稳定及磁感值高的原因。结果表明,各工序中取向硅钢的组织、织构演变规律与传统研究结果一致,热轧、常化后其以复合物析出为主,脱碳退火后存在含Bi的复合物析出和单质析出,加入适量的Bi可增强初次再结晶和二次再结晶退火过程中的抑制力,保证最终形成完善的二次再结晶组织、织构,获得更高的高斯取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板坯加热 薄规格 超高磁感 取向硅钢
下载PDF
重水堆核电站堆腔混凝土冷却风机电机性能提升改造
11
作者 王天蔚 刘凯 钟骏 《仪器仪表用户》 2020年第6期33-38,共6页
重水堆核电站机组共8台堆腔混凝土冷却风机电机,由于该电机为堆腔混凝土冷却的重要设备,且位于机组运行期间为人员不可达区域,故一旦该电机出现缺陷和故障,将会影响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甚至导致停堆。从2009年~2019年,堆腔混凝土冷却风... 重水堆核电站机组共8台堆腔混凝土冷却风机电机,由于该电机为堆腔混凝土冷却的重要设备,且位于机组运行期间为人员不可达区域,故一旦该电机出现缺陷和故障,将会影响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甚至导致停堆。从2009年~2019年,堆腔混凝土冷却风机电机共出现30次故障和缺陷,严重影响了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确保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工作人员对堆腔混凝土冷却风机电机的故障和缺陷进行了全面分析后,重新设计并改造了该电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提升改造 铸铜转子 高导磁硅钢片 10℃法则
下载PDF
低温板坯加热Hi-B钢的组织和织构演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磊 郭飞虎 +3 位作者 时朋召 乔家龙 田玉石 仇圣桃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5-180,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低温板坯加热Hi-B钢的组织、织构的特征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热轧板和常化板的表面到中心,组织和织构分布不均匀。热轧板组织分为表层再结晶区域、再结晶和变形晶粒混合区域和中心变形晶粒区域,并...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低温板坯加热Hi-B钢的组织、织构的特征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热轧板和常化板的表面到中心,组织和织构分布不均匀。热轧板组织分为表层再结晶区域、再结晶和变形晶粒混合区域和中心变形晶粒区域,并且热轧板各层的织构类型不同。常化板表层晶粒长大,过渡层和中心层的形变晶粒基本消失,常化板继承了热轧板的织构特点。冷轧板为纤维状变形组织,冷轧后形成了以{001}<110>~{111}<110>为主的α织构。脱碳渗氮板的横断面和纵断面的晶粒平均尺寸分别为25.9μm和25.3μm,织构主要为{111}<112>、{114}<481>和{001}<120>织构。成品板晶粒平均尺寸为19.1μm,成品板为单一的高斯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磁感取向硅钢 Hi-B钢 板坯 低温加热 组织 织构
原文传递
低温热轧高磁感取向硅钢板常化组织及析出相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王若平 黎世德 +3 位作者 方泽民 毛炯辉 李平和 许光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4,共6页
对低温热轧Fe-3%Si高磁感取向硅钢板不同温度常化处理后的组织及析出相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结果表明,热轧板在950~1 120℃范围常化处理时组织无明显变化,为铁素体+珠光体,随常化温度的提高基体带状组织变窄且逐步消失,当常化温度为1 12... 对低温热轧Fe-3%Si高磁感取向硅钢板不同温度常化处理后的组织及析出相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结果表明,热轧板在950~1 120℃范围常化处理时组织无明显变化,为铁素体+珠光体,随常化温度的提高基体带状组织变窄且逐步消失,当常化温度为1 120℃时,钢板表层和次表层晶粒明显长大,晶粒的不均匀性增大。热轧板和常化板析出相是以AlN为主的复合相,主要由AlN+CuS或AlN+MnS+CuS构成,同时存在少量单一AlN,其中热轧板和950℃常化板析出相形态主要为不规则片状、条状,1 020℃和1 120℃常化板析出相形态主要为球状;3种常化工艺中以1 020℃常化析出相尺寸最小。常化加热温度为1 020℃和1 120℃时取向硅钢的平均磁性能分别达到P1.7/50=1.194 W.kg-1,B800=1.891 T和P1.7/50=1.002 W.kg-1,B800=1.912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磁感取向硅钢 常化处理 组织 析出相
原文传递
HiB钢与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性能比较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文辉 王若平 +3 位作者 毛炯辉 林勇 朱业超 周顺兵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3,共4页
对HiB钢和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的晶粒大小、磁性均匀度、晶粒位向、磁致伸缩、产品实际应用性能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磁性能条件下,HiB钢与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的晶粒结构明显不同,HiB钢中与高斯位向的偏离角在0°~2&... 对HiB钢和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的晶粒大小、磁性均匀度、晶粒位向、磁致伸缩、产品实际应用性能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磁性能条件下,HiB钢与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的晶粒结构明显不同,HiB钢中与高斯位向的偏离角在0°~2°范围内的晶粒所占比例比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大。在应用方面,HiB钢产品磁性能具有一定优势,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应以改善晶粒位向,减小与高斯位向的偏离角为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B钢 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 磁性能 晶粒位向 应用
原文传递
TSCR+固态渗氮工艺试制Hi-B钢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彩霞 董廷亮 +3 位作者 项利 唐广波 仇圣桃 赵鸿金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69,共5页
在实验室模拟TSCR+固态渗氮工艺试制了高磁感取向硅钢。试验结果表明,初始氮质量分数为0.003 4%~0.008 4%试验钢,采用MgO涂层中添加MnN的方式进行固态渗氮后钢中氮质量分数为0.014 6%~0.016 4%;不经渗氮的脱碳板在试验退火条件下没有... 在实验室模拟TSCR+固态渗氮工艺试制了高磁感取向硅钢。试验结果表明,初始氮质量分数为0.003 4%~0.008 4%试验钢,采用MgO涂层中添加MnN的方式进行固态渗氮后钢中氮质量分数为0.014 6%~0.016 4%;不经渗氮的脱碳板在试验退火条件下没有发生二次再结晶,渗氮后脱碳板的二次再结晶开始温度约为980℃;二次再结晶前初次晶粒约为23μm,渗氮后在高温退火阶段形成的AlN起到了抑制初次再结晶晶粒长大的作用;试验钢的磁性波动较大;其中最好磁性能B8达到1.928T,P17/50达到1.174W/kg。TSCR+固态渗氮工艺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B钢 TSCR 固态渗氮 抑制剂 ALN
原文传递
高磁感取向硅钢研发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4
16
作者 黎先浩 孟小涛 +3 位作者 赵鹏飞 贺小国 于海彬 罗海文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取向硅钢的生产现状和取向硅钢渗氮工艺的进展,分析概括了主要生产企业的技术特点与专利储备情况。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取向硅钢产能中高磁感取向硅钢占比越来越高,生产企业的专利布局也转向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开发,...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取向硅钢的生产现状和取向硅钢渗氮工艺的进展,分析概括了主要生产企业的技术特点与专利储备情况。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取向硅钢产能中高磁感取向硅钢占比越来越高,生产企业的专利布局也转向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开发,环保型产品的开发也成为了新的热点。薄板坯连铸连轧和双辊薄带连铸工艺在高磁感取向硅钢上的开发已有很大进展,但商业应用仍有相当距离。同时,展望了高磁感取向硅钢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磁感取向硅钢 低温加热 专利 渗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