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high-porosity and high-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n Tarim Basin 被引量:7
1
作者 GU Jiayu JIA Jinhua FANG Hu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2年第S1期12-19,共8页
Based on detailed studies, this paper proposesthat in the Tarim Basin, hydrocarbon reservoirs widespreadeither in vertical sequences or in plane and high-porosity andhigh-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re developed all over... Based on detailed studies, this paper proposesthat in the Tarim Basin, hydrocarbon reservoirs widespreadeither in vertical sequences or in plane and high-porosity andhigh-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re developed all over the basin.However, obvious difference and heterogeneity exist amongdifferent kinds of reservoirs. The lithologic characteristics,reservoir space types and reservoir properties in variousstrata have been prob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althoughthe Paleozoic carbonates have been deeply buried for a longperiod, high-quality reservoirs with the porosity of up to 5%-8% (12% as the maximum) and the permeability of10×10<sup>-3</sup>-100×10<sup>-3</sup> μm<sup>2</sup> (1000×10<sup>-3</sup>μm<sup>2</sup> as the maximum)can be found in certain areas. These include the area withthe development of reefs and carbonate beaches, the weath-ered-crust buried-hill belts that have undergone thelong-term exposure, weathering and leaching, the area withthe development of dolomitization, and those areas that haveexperienced the resolution of carbonic acid and organic acidgenerated by the maturity of the organic matter. Finally, thegenesis of the high-porosity and high-permeability reservoirsin deep-buried conditions (with the depth more than 3500 m)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orough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IM Basin clastic ROCKS CARBONATE ROCKS highporosity and high-permeability reservoirS control factors.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简阳地区二叠系火山碎屑岩储层特征与成岩演化
2
作者 张文播 李亚 +3 位作者 杨田 彭思桥 蔡来星 任启强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6,共11页
火山碎屑岩油气藏作为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藏,对油气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岩心观察,综合薄片鉴定、QEMSCAN扫描、X射线衍射、物性分析、包裹体测温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等资料,系统分析了四川盆地简阳地区二叠系火山碎屑岩储层特征及... 火山碎屑岩油气藏作为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藏,对油气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岩心观察,综合薄片鉴定、QEMSCAN扫描、X射线衍射、物性分析、包裹体测温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等资料,系统分析了四川盆地简阳地区二叠系火山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成岩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简阳地区二叠系火山碎屑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火山角砾熔岩、凝灰熔岩和熔结火山角砾岩,整体物性都较好,孔隙度为0.78%~32.00%,平均为16.67%,渗透率为0.001~2.680 mD,平均为0.125 mD,属于高孔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和裂缝为主,包括脱玻化孔、基质溶蚀孔及溶蚀缝等类型。(2)研究区发育多种成岩作用,主要有熔结、压实、脱玻化、胶结及溶蚀作用等。(3)研究区经历了同生成岩、表生成岩与埋藏成岩3个阶段,成岩演化受深部热液、大气淡水及有机酸流体的共同影响,一方面流体活动造成热液矿物或碳酸盐胶结物的沉淀对储层物性起破坏性作用;另一方面热液流体促进油气运移,酸性流体的溶蚀改造作用对储层孔隙发育起建设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碎屑岩储层 高孔低渗储层 深部热液流体 大气淡水 有机酸流体 二叠系 简阳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渤海特高孔渗储层控水防砂一体化完井技术
3
作者 张辉 谭绍栩 +3 位作者 霍通达 赵成龙 周战凯 裴柏林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渤海BN油田的特高孔渗疏松砂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生产井出水、出砂问题严重,而现有各自独立设计实施的控水和防砂工艺存在设计实施繁琐、控水防砂效果差等问题。为此,在连续封隔体控水完井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思路,给... 渤海BN油田的特高孔渗疏松砂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生产井出水、出砂问题严重,而现有各自独立设计实施的控水和防砂工艺存在设计实施繁琐、控水防砂效果差等问题。为此,在连续封隔体控水完井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思路,给出了优选连续封隔体颗粒粒径、设计ICD筛管控流强度及优化配置ICD筛管的方法,形成了适用于渤海特高孔渗储层的防砂控水一体化完井技术。BN油田3口井进行了控水防砂一体化完井技术试验,与邻井相比,单井无水采油期平均延长187 d,初期含水率远低于预期含水率,井口无砂时间明显增长,其中BN-D4H1井井口无砂时间长达889 d。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防砂控水一体化完井技术可以满足BN油田控水、防砂的双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特高孔渗储层 控水 防砂 连续封隔体 完井 ICD筛管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求解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维数——以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地区山西组为例
4
作者 孙和美 邢雪杰 +4 位作者 刘琦 邓琳 张正朝 杨宏涛 嵇雯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61-69,共9页
针对只有孔隙度、渗透率等基础测试数据的井难以求取其分形维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致密砂岩储层分形维数求解方法。首先对于拥有高压压汞、核磁资料的井,利用汞饱和度法、核磁共振法计算其分形维数值,并将其设置为训练样本... 针对只有孔隙度、渗透率等基础测试数据的井难以求取其分形维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致密砂岩储层分形维数求解方法。首先对于拥有高压压汞、核磁资料的井,利用汞饱和度法、核磁共振法计算其分形维数值,并将其设置为训练样本;其次对于只有孔渗数据的井,基于粒子群算法(PSO)思想将目标函数定义为孔、渗数据和训练样本数据的偏差平方和,使用8个岩心样品的孔渗数据进行分形维数计算;最后将计算结果与汞饱和度法和核磁共振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粒子群算法求得的分形维数具有较高精度,该计算过程具有高自动化性、低主观性,该方法可在分形维数参数求解计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粒子群算法 高压压汞 核磁共振 致密储层 孔渗数据
下载PDF
Control factors and porosity evolution of high-qua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 of Kela-2 gas field in Kuqa Depression 被引量:4
5
作者 Jinhua Jia Jiayu G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2年第S1期100-106,共7页
By using the integrated methods includingsandbodies modelling of the outcrops, sedimentary facies ofthe cores and well logs of the drilled wells, and the reservoircorrelation of interwells, it is thought that the sand... By using the integrated methods includingsandbodies modelling of the outcrops, sedimentary facies ofthe cores and well logs of the drilled wells, and the reservoircorrelation of interwells, it is thought that the sandstone res-ervoirs of Kela-2 gas field are a suit of high-quality naturalgas reservoirs with great thickness, extensive and continuousdistribution, high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nd a few bar-rier beds. Sedimentary facies and microfacies are the mainfactors controlling the reservoir distribution and interiorheterogeneity. Based on a great deal of data of rock’s thinsections, porosity, permeability, and the parameters of capil-lary pressure, the reservoir diagenesis, controls, mechanismand evolution of pores have been studied. It is consideredthat compaction in the early stage and diagenetic dolomiteand calcite cements have effect on the decline of reservoirsproperty. Now compaction is chiefly middle to weak. Thebetter reservoirs have no or a few calcite cements. In theearly of deep buried stage, there are still mainly remainderprimary intergranular pores. The authigenic kaolinite ofreservoirs is the production of the dissolution of feldsparsand lithic fragments. The dissolution results in the partlymodified and broadened secondary intergranular pores. Inthe late of deep buried stage, structure fissures and over-pressure were in favor of improving and preservation ofthese po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QA Depression Kela-2 gas field high-QUA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 control factors porosity permeability.
原文传递
高孔高渗高含水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动用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4
6
作者 乐平 屈思敏 +5 位作者 李丰辉 王庆利 张梨 罗翔 冯鑫 任宜伟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2期33-42,共10页
针对CFD11-1油田943砂体大量剩余油无法动用的问题,结合动态数据和生产数据,将注入流体、地层倾角、渗透率韵律和级差4种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对油藏剩余油分布类型以及影响海上高孔高渗油藏剩余油动用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 针对CFD11-1油田943砂体大量剩余油无法动用的问题,结合动态数据和生产数据,将注入流体、地层倾角、渗透率韵律和级差4种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对油藏剩余油分布类型以及影响海上高孔高渗油藏剩余油动用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孔高渗高含水稠油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类型可分为油藏边缘井网未控制、井间未控制、相对低渗绕流和构造高部位4种;2)注入流体是影响不同类型剩余油动用的首要因素,说明注入流体优选和有效波及仍是未来提高海上油藏采收率的主要方向之一。注入流体与不同剩余油类型的结合应兼具经济性和环保性,例如构造高部位的气驱与活性水相比仅降低1.59个百分点;3)相比于气驱,活性水驱扩大平面波及效率,有效减弱指进效应,边部剩余油井组采出程度提高了12.88个百分点;4)剩余油动用敏感性因素分析显示,注入流体和地层倾角是影响采出程度的主控因素,受油藏高孔高渗影响,渗透率韵律和级差已经不是限制流体流动的主要因素,其对采出程度的影响不超过1%。该研究成果对海上高孔高渗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主控因素 采出程度 敏感性 活性水驱 数值模拟 高孔高渗 稠油油藏 高含水
下载PDF
阿联酋西部地区白垩系森诺曼阶高孔渗灰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7
作者 罗贝维 尹继全 +5 位作者 胡广成 陈华 康敬程 肖萌 朱秋影 段海岗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71,共9页
利用岩心及薄片分析、核磁共振、微米CT测试、层序格架下的等时追踪及古地貌恢复等方法,对阿联酋西部地区白垩系森诺曼阶高孔渗灰岩的沉积特征、层序及沉积演化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剖析,从构造-沉积-成岩多维度对高孔渗储层的控制... 利用岩心及薄片分析、核磁共振、微米CT测试、层序格架下的等时追踪及古地貌恢复等方法,对阿联酋西部地区白垩系森诺曼阶高孔渗灰岩的沉积特征、层序及沉积演化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剖析,从构造-沉积-成岩多维度对高孔渗储层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阿联酋西部地区森诺曼阶高孔渗灰岩储层主要分布于Mishrif组,岩性主要为亮晶厚壳蛤灰岩、亮晶生屑灰岩和泥晶生屑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体腔孔、铸模孔和粒间溶孔;Mishrif组整体为碳酸盐岩缓坡沉积,可识别出内缓坡、中缓坡和外缓坡3类沉积亚相,厚壳蛤礁、高能滩、滩前、滩后、滩间及潟湖等6个微相;高孔渗储层主要发育于厚壳蛤礁微相和高能滩微相,其中,厚壳蛤礁微相优质储层孔隙度为20%~34%,渗透率为150~2000 mD,高能滩微相优质储层孔隙度为25%~33%,渗透率为40~370 mD。②研究区Mishrif组自下而上可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3,可细分为7个体系域,SQ1—SQ2层序主要由高位体系域构成,厚壳蛤礁微相和高能滩微相规模较大;SQ3层序由高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构成,古地貌高部位发育高能滩微相且物性更好。③研究区Mishrif组高孔渗储层的孔隙发育受多期成岩作用叠合改造,包括以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为主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和与烃类充注相关的保持性成岩作用。④研究区Mishrif组高孔渗储层受沉积相、层序格架、古地貌格局以及成岩改造作用等多重因素控制;储层物性具有明显的相控特征,而沉积微相的分布与演化在Mishrif组沉积早—中期(SQ1—SQ2)受控于三级层序内部高位体系域旋回,在沉积晚期(SQ3)则受继承性古地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孔渗灰岩储层 碳酸盐岩缓坡 厚壳蛤礁 高能滩 相控 层序地层 古地貌 大气淡水溶蚀 森诺曼阶灰岩 Mishrif组 白垩系 阿联酋西部
下载PDF
高孔低渗碳酸盐岩孔隙结构及控制因素
8
作者 唐洪明 庞榆 +1 位作者 王锡伟 赵昱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3,共13页
中东X油田上白垩统Khasib组碳酸盐岩储层属于浅海陆棚沉积,具有生物类型和岩石类型多、高孔低渗及孔隙结构复杂等特征,根据福克石灰岩分类方案,突出生物特征,在岩石分类基础上,综合对比不同类型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表明,... 中东X油田上白垩统Khasib组碳酸盐岩储层属于浅海陆棚沉积,具有生物类型和岩石类型多、高孔低渗及孔隙结构复杂等特征,根据福克石灰岩分类方案,突出生物特征,在岩石分类基础上,综合对比不同类型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储层岩石类型有泥晶生屑砂屑灰岩、泥晶藻屑灰岩、泥晶生屑灰岩和泥晶浮游有孔虫灰岩等4类;孔隙结构类型可划分为高孔中渗中喉型、高孔低渗中细喉型及高孔低渗细喉型等3类;影响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为物性和结构组分两种,不同岩性之间,生物种类和含量的差异影响原生孔隙的发育和后期成岩作用的强弱,造成了孔隙结构的差异。同种岩性之间,灰泥含量控制了孔隙结构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高孔低渗 孔隙结构 控制因素 生物碎屑灰岩
下载PDF
Dynamic-Change Laws of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Low-to Medium-Rank Coals under Heating and Pressurization Treatments in the Eastern Junggar Basin,China 被引量:8
9
作者 Gang Wang Yong Qin +3 位作者 Jian Shen Shuyuan Chen Beibei Han Xiaoting Zhou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607-615,共9页
Deep coalbed methane exists in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pressure reservoirs. To elucidate the dynamic-change laws of the deep coal reservoir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coalbed methane... Deep coalbed methane exists in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pressure reservoirs. To elucidate the dynamic-change laws of the deep coal reservoir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coalbed methane production, based on three pieces of low- to medium-rank coal samples in the eastern Junggar Basin, Xinjiang, we analyse their mercury-injection pore structures. We measured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the coal samples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and confining pressures by high-temperature and confining pressure test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rosity of a coal sample de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increasing effective stres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the initial porosity increases for two pieces of relatively low-rank coal samples. The increased rate of porosity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onfining pressure.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the initial porosity of a relatively high-rank coal sample decreases, and the rate of change of the porosity become faster. An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With increasing coal rank, the initial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decrease. The change rate of the permeability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poro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temperature and confining pressure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porosity permeability dynamic change.
原文传递
低孔低渗储层各向异性研究在增产中的作用——以东海A凹陷为例
10
作者 胡文亮 罗健 +3 位作者 张国栋 魏晓晗 蔡军 张武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4,共9页
东海盆地A凹陷主要以低孔低渗储层发育为主,经生产实践证实,该类储层运用常规直井或低角度定向井(产能低)难以实现商业产能,因此,渗透率各向异性和储层“甜点”攻关显得尤为重要。碎屑岩储层各向异性特征普遍存在,基于全直径岩芯360... 东海盆地A凹陷主要以低孔低渗储层发育为主,经生产实践证实,该类储层运用常规直井或低角度定向井(产能低)难以实现商业产能,因此,渗透率各向异性和储层“甜点”攻关显得尤为重要。碎屑岩储层各向异性特征普遍存在,基于全直径岩芯360°分扇区各向异性实验(渗透率、声波时差)结果表明:6个扇区的水平渗透率分布范围为(3.7~17.3)×10^(-3)μm^(2),轴向90°渗透率为0.06×10^(-3)μm^(2),渗透率各向异性分布范围为62~288,其中水平优势方向的渗透率是非优势方向的3~5倍,且渗透率高值与纵波时差、横波时差低值存在较小夹角。进一步利用成像测井资料与区域地应力分析证实,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构造裂缝发育方向(渗透率优势方向)存在较小夹角,结合“甜点”储层展布形态,并垂直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布井有利于产能释放,助力低渗储层的经济有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低渗 各向异性 “甜点”储层 大斜度定向井 水平分支井 东海
下载PDF
灰色关联法在储层改造效果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坤杰 《油气井测试》 2023年第6期29-33,共5页
桩23北区储层低孔、低渗,自然投产效果差,需进行高效压裂改造提高产能。从储层和施工参数两个方面确定了影响该区压裂改造效果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及权重。采用灰色关联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影响因素,进一步明确了影响该区块改... 桩23北区储层低孔、低渗,自然投产效果差,需进行高效压裂改造提高产能。从储层和施工参数两个方面确定了影响该区压裂改造效果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及权重。采用灰色关联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影响因素,进一步明确了影响该区块改造效果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该区块储层改造效果的主控因素为支撑剂和压裂液总量;灰色关联模糊层次分析法能对该区10口井储层改造效果进行预测分析,偏差率在10%以内。灰色关联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桩23北区储层改造参数预测和后期投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23北区 灰色关联 储层改造效果 模糊层次分析法 高效压裂 影响因素 低孔低渗 预测分析
下载PDF
石灰岩、白云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徐维胜 赵培荣 +1 位作者 聂鹏飞 王先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6-811,共6页
白云石化作用对储层特征的影响是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发现可能是在深埋藏条件下,白云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要比石灰岩高,然而,目前表明这种差异的定量信息却很少。虽然大多数研究实例表明白云岩的孔隙... 白云石化作用对储层特征的影响是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发现可能是在深埋藏条件下,白云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要比石灰岩高,然而,目前表明这种差异的定量信息却很少。虽然大多数研究实例表明白云岩的孔隙度更高,但是也有少量的不同观点。利用来自不同沉积背景、不同年代、不同埋藏深度的5个碳酸盐岩台地岩心样品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分析了石灰岩和白云岩互层储层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在浅埋藏的台地中,石灰岩和白云岩的平均孔隙度很接近,而白云岩的渗透率要比要比石灰岩的高。3个深埋藏的台地岩心的主要特征是石灰岩的平均孔隙度比相邻的白云岩要低很多,但是它们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却十分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 渗透率 石灰岩储层 白云岩储层 白云石化作用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储层成岩相测井识别方法及其地质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段储层为例 被引量:96
13
作者 石玉江 肖亮 +1 位作者 毛志强 郭浩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0-828,共9页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段储层绿泥石衬边弱溶蚀成岩相、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压实致密成岩相、高岭石充填成岩相和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常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中子测井、密度测井以及中子-密度视石灰岩孔隙度差...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段储层绿泥石衬边弱溶蚀成岩相、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压实致密成岩相、高岭石充填成岩相和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常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中子测井、密度测井以及中子-密度视石灰岩孔隙度差,辅助以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测井曲线,连续定量识别储层成岩相的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储层成岩相测井识别图版。利用该图版对黄36井测井资料进行了处理,通过与薄片鉴定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图版的准确性。利用成岩相识别结果,划分储集层的类型和产能级别:绿泥石衬边弱溶蚀成岩相储层是姬塬地区最有利储层,对应的含油级别划定为A级;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储层是第二类储层,对应含油级别划定为B级;含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夹层的储层产油能力最弱,是第三类储层,对应的含油级别划定为C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 成岩相 中子-密度视石灰岩孔隙度差 储层类型 产能级别
下载PDF
低孔渗油气富集区优质储层形成条件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77
14
作者 王多云 郑希民 +4 位作者 李风杰 王峰 刘自亮 王志坤 李树同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7-91,共5页
低孔低渗 (孔隙度一般小于 1 2 % ,渗透率大多在 1× 1 0 - 3μm2左右 )性质的碎屑岩作为储层的油气藏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稳定克拉通盆地或者叠合盆地中最主要的油气藏类型。但是 ,通过近几年的勘探实践发现 ,在低孔低渗含油气区中 ,... 低孔低渗 (孔隙度一般小于 1 2 % ,渗透率大多在 1× 1 0 - 3μm2左右 )性质的碎屑岩作为储层的油气藏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稳定克拉通盆地或者叠合盆地中最主要的油气藏类型。但是 ,通过近几年的勘探实践发现 ,在低孔低渗含油气区中 ,仍有具优质储集层的高产油气藏存在。从优质储层的构造、沉积和成岩等几个方面讨论了这些优质储层的形成条件、阐述了描述和识别优势储层的原则和方法基础。认为储层的原始物质组成和结构是影响其物性特征的最关键因素、先天母质条件是优质储层之本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孔隙度 碎屑岩 储层 油气藏 形成条件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基于成岩储集相定量分类模式确定特低渗透相对优质储层——以AS油田长6_1特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定量评价为例 被引量:31
15
作者 宋子齐 王瑞飞 +4 位作者 孙颖 景成 何羽飞 张亮 程国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6,共9页
针对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等因素影响,成岩过程压实和胶结作用强烈,储层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差异大的特点。利用AS油田长61特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定量分类模式圈定相对优质储层,分别进行了区块长61砂岩... 针对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等因素影响,成岩过程压实和胶结作用强烈,储层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差异大的特点。利用AS油田长61特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定量分类模式圈定相对优质储层,分别进行了区块长61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分析,建立了不同类别成岩储集相定量分类模式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类型成岩储集相成岩过程参数演化及其储集、渗流特征明显不同。Ⅰ、Ⅱ类成岩储集相压实孔隙损失率30.0%~38.1%;胶结孔隙损失率30.1%~36.0%;溶蚀次生孔隙度增加达9.7%,平均溶蚀增加孔隙度都在5.1%~6.5%。它们在低孔、特低渗储层成岩过程中压实、胶结损失孔隙相对较少,溶蚀增加孔隙较多,成为定量评价该区长61特低渗透相对优质储层的成岩储集相"甜点"标准。选用区块各井长61样品物性分析及储集空间鉴定结果,沿成岩过程进行孔隙演化分析推演,得出区块长61各类井成岩阶段孔隙演化参数。分别利用压实损失孔隙度、胶结损失孔隙度、溶蚀增加孔隙度、孔隙度、渗透率及面孔率等特征性参数,通过灰色理论集成,进行被评价参数与评价指标的矩阵分析、标准化、标准指标绝对差的极值加权组合放大及综合归一分析处理,综合成岩过程中参数演化定量分析的多种信息,筛选出Ⅰ、Ⅱ类成岩储集相"甜点"。它们主要分布在酸源的湖盆中心下伏烃源岩(生油区)附近,处于三角洲前缘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叠置部位的有利储集砂体中,成岩过程中压实、胶结损失孔隙度较小,在其有机酸性水形成时期保留了较多原生孔隙,酸性水容易进入并溶解其中易溶的碎屑颗粒及胶结物,次生浊沸石和长石溶蚀孔隙发育,形成了该区长61特低渗透储层中含油有利区的相对优质储层。通过上述筛选的优质储层确定出该区湖盆中心向南西方向含油有利区连片的规模和范围,圈定出该区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后期构造作用及流体改造作用形成的有利成岩储集成因单元,有效地反映出该区特低渗储层中相对优质储层形成的地质特点,进一步表征了该区特低渗透储层含油有利区的分布规律、延伸方向及非均质性特征。从而,提高了该区储层沉积、成岩特征及其含油有利区分布的认识,为特低渗透油田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利目标和井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储集相分类 定量分类模式 特低渗透储层 成岩过程 孔隙度演化 次生孔隙度 相对优质储层
下载PDF
伊拉克哈勒法耶油田塞迪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高孔低渗成因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昱翔 周文 +4 位作者 郭睿 伏美燕 沈忠民 赵丽敏 陈文玲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4-230,共7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测试及实验压汞数据等资料,对伊拉克哈勒法耶(Halfaya)油田塞迪(Sa’di)组以生物体腔孔为主的高孔低渗生物灰岩储层进行了研究。该类储层岩石类型包括颗粒灰岩、泥粒灰岩、粒泥灰岩和泥(晶)灰岩,其中颗粒...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测试及实验压汞数据等资料,对伊拉克哈勒法耶(Halfaya)油田塞迪(Sa’di)组以生物体腔孔为主的高孔低渗生物灰岩储层进行了研究。该类储层岩石类型包括颗粒灰岩、泥粒灰岩、粒泥灰岩和泥(晶)灰岩,其中颗粒灰岩分为鲕粒灰岩和生物灰岩。塞迪组以缓坡相为主,发育内缓坡和外缓坡2个亚相,下段储层各项物性参数均好于上段。储层优势孔隙类型为体腔孔和粒内溶孔,压汞数据反映出排驱压力较高、喉道半径小,渗流能力差。储层主要受沉积相控制,不同微相储层特征差异较大,成岩改造作用对次生孔隙的形成有建设性作用,整体胶结作用较弱。生物体腔孔发育,连通性较差;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较弱,被改造程度差;储层受沉积过程控制,成岩改造很弱;孔隙类型多样,但优势孔隙类型对渗透率贡献低是导致储层高孔低渗成因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孔低渗 储层特征 碳酸盐岩 塞迪组 哈勒法耶油田 伊拉克
下载PDF
模糊数学在长庆气田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7
作者 李中锋 何顺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5-57,共3页
为了综合反映孔隙度、渗透率、准残溶率、有效储能指数、有效连通指数、次生灰化指数等六个参数对残余岩溶强度的贡献程度,研究残余岩溶强度与储层富集区域的关系,文章借鉴前人对古岩溶的研究成果,运用模糊数学评判法对以上各参数进行... 为了综合反映孔隙度、渗透率、准残溶率、有效储能指数、有效连通指数、次生灰化指数等六个参数对残余岩溶强度的贡献程度,研究残余岩溶强度与储层富集区域的关系,文章借鉴前人对古岩溶的研究成果,运用模糊数学评判法对以上各参数进行综合处理,得到一个反映残余岩溶强度的综合指标———残余岩溶强度模糊指数,并用此参数对储层进行评价。在长庆气田靖边区选取了93口开发井和探井,在单因素评价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储层进行综合评判,把储层分为四类:Ⅰ、Ⅱ类可靠;Ⅲ类能达到工业气流产量;Ⅳ类不能达到工业气流产量。评判结果显示,在渗透率和有效连通指数权重选取较大的情况下,所选取的 3 个权重集评价结果相差不大,故别的参数对评判结果影响相对较小;同时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可见该方法可使储层的优劣定量化。这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碳酸盐岩储层评价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气田 碳酸盐岩储层 渗透率 开发井 探井 孔隙度 选取 古岩溶 连通 指数
下载PDF
深层高孔渗碳酸盐岩储层岩相识别模式与应用——以普光气田为例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捍东 罗群 赵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5-280,161,共6页
普光气田储层岩性岩相复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利用地震资料进行高孔渗储层预测难度大。据该区10口井的测井资料统计,该区存在两类9种储层,其中鲕粒亚相、砂屑砾屑亚相、生物礁亚相为有利的高孔渗储层类型。本文以高精度储层反演成果... 普光气田储层岩性岩相复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利用地震资料进行高孔渗储层预测难度大。据该区10口井的测井资料统计,该区存在两类9种储层,其中鲕粒亚相、砂屑砾屑亚相、生物礁亚相为有利的高孔渗储层类型。本文以高精度储层反演成果为主线,结合岩性岩相、区域沉积背景分析,依据不同相带在反演剖面上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与围岩的关系,建立了普光气田主体高孔渗储层相带预测模式,预测了普光气田有利的高孔渗储层分布,为该区进一步勘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碳酸盐岩 高孔渗储层 预测模式 普光气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82优质储集层成因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黎明 李志成 +6 位作者 梁晓伟 纪友亮 牛小兵 叶博 郝炳英 马继业 尤源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7-250,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2储集层平均孔隙度为8.8%,平均渗透率为0.64×10-3μm2,属于低孔低渗储集层。强烈的压实作用是储集层物性变差主要原因,碳酸盐胶结作用促使储集层物性进一步变差。尽管储集层物性整体较差,但在普遍低孔低渗...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2储集层平均孔隙度为8.8%,平均渗透率为0.64×10-3μm2,属于低孔低渗储集层。强烈的压实作用是储集层物性变差主要原因,碳酸盐胶结作用促使储集层物性进一步变差。尽管储集层物性整体较差,但在普遍低孔低渗背景下仍发育相对高孔渗的优质储集层。对优质储集层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优质储集层的典型特征,统计表明:优质储集层的塑性组分含量较低,孔隙类型以绿泥石胶结残余粒间孔和溶孔为主,孔隙结构以中小孔—中细喉为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优质储集层成因机理。研究认为:分流河道、河口坝等微相高能厚层砂体有利于优质储集层发育,相对低的塑性组分含量和绿泥石环边胶结有利于粒间孔隙的保存,溶蚀作用是次生孔隙形成的最主要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低渗 优质储集层 塑性组分 绿泥石环边 溶蚀作用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保护高孔高渗储层的钻井完井液体系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峰 唐洪明 +2 位作者 孟英峰 王春华 廖纪佳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1,共3页
高孔高渗储层由于孔喉粗大,孔径分布范围广,富含敏感性矿物,在作业过程中易受到损害。从分析高孔高渗储层地质特征入手,结合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高孔高渗储层损害机理。结果表明其损害机理主要为固相侵入、聚合物的吸附滞留以及与液相... 高孔高渗储层由于孔喉粗大,孔径分布范围广,富含敏感性矿物,在作业过程中易受到损害。从分析高孔高渗储层地质特征入手,结合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高孔高渗储层损害机理。结果表明其损害机理主要为固相侵入、聚合物的吸附滞留以及与液相侵入相关的损害。优选出了无固相弱凝胶钻井液和破胶完井液为开发高孔高渗储层的体系。在南海M油田6口井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无固相钻井完井液性能稳定,具有较强的抗温抗盐能力和抗机械降解能力,抑制性好,滤失量较小,钻井速度快,有利于高孔高渗储层的安全钻进,并具有良好的储层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完井液 无固相弱凝胶 破胶剂 防止地层损害 高孔高渗储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